《教育学》名词解释(山香版完整)

上传人:wu****ei 文档编号:162552073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育学》名词解释(山香版完整)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育学》名词解释(山香版完整)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育学》名词解释(山香版完整)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教育学》名词解释(山香版完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名词解释(山香版完整)(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育学名词解释第一章 教育和教育学1、广义的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身心(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3、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4、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5、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6、六艺:礼、乐、射、御、书、数。7、教育

2、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8、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第二章 教育目的与功能9、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人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与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要求。教育目的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10、培养目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11、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1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13、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14、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15、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16、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17、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

4、惯的教育。18、教育功能: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第三章 学校教育制度19、教育制度: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以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和修学年限及相互关系。20、教育行政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管理组织结构和工作制度的总称。学校:是一种古老、广泛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学活动的

5、场所,是现代社会最常见、最普通的组织形式。21、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在学习、工作、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22、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23、教师:广义来讲:凡是把知识、技能和技巧传授给别人的人,都可称之为教师。侠义上来讲,教师是指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24、教育能力:是指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25、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26、师生关系:是指

6、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第五章 课程27、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28、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考试大论坛29、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基础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30、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拓展型课程常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31、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

7、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国家级课程是一级课程,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32、地方课程: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订的课程,属二级课程。可安排必修课,也可开设选修课,通过课程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33、学校课程:是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优势、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34、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35、教学计划:现称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8、,有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其他: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36、教学大纲:现称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37、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38、教科书: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3

9、9、课程资源: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40、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41、课程设计:是指课程结构的编制,既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也包括具体课程的编制。实质是人们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按照一定的课程理念,以特定的方式组织安排课程中的各种要素,从而形成特殊课程结构的过程。42、课程实施:是指通过一些列的教学活动,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43、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做出改进课程的

10、决策。第六章 教学44、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一种活动。45、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种类。46、课的结构:是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47、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48、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

11、的基本准则。49、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同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发展能力。50、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51、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52、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5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12、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54、教学组织:是指有关教学内容应按何种方式组织、次序应如何排列以及具体教学活动应如何安排的策略。55、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56、班级授课制:是把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按照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进行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57、个别教学:是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的教学组织形式。58、分组教学:就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59、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

13、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60、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三种方式。61、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话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62、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63、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演示的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64、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

14、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65、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66、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67、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型。 第七章 学校德育68、学校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影响,并通过

15、受教者积极的认识、体验和践行,形成所需的品德的教育活动。69、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70、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关系到用什么道德规范、政治观、人生观、世界观来教育学生的重大问题。71、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进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72、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

16、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73、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74、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75、榜样人物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行为的方法。76、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有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第八章 班主任工作 77、班级: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

17、基层的行政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78、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79、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80、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81、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82、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83、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84、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85、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