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县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62546283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乌兰县社会经济发展状况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乌兰县社会经济发展状况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乌兰县社会经济发展状况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乌兰县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乌兰县社会经济发展状况(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乌兰县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调查人:经济学系马玉清调查地点:海西州乌兰县调查对象:乌兰县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一乌兰县的地理位置及自然资源分布状况乌兰县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东部。总面积10784平方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3.9万人。以汉族人口居多,蒙古族为主体,还有等20多县人民政府驻希里沟镇,距州府驻地110千米。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四周高山矗立,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地势低平,盐湖和沙漠广布。境内有茶卡盆地自东北克流入境3.8。年隆水3毫乌兰县辖4个镇:希里沟镇。茶卡镇。柯柯镇。铜普镇。境内有:青海省海西州莫河畜牧场。乌兰县深居大陆腹地,气候条件较好,属大陆性气候,夏秋季平均气温在

2、20左右,极端最高气温34,极端最低气温27.7。县内天然原始森林遍布多处。经过多年建设,县内交通比较发达,青新公路、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穿越境内,已成为县内主要交通运输干线。目前,全县程控电话装机容量3000门,数字微波、兰西拉光缆均通过县内,已开通数字移动通信,形成了立体邮电通信网络;县内各乡、镇都已通电话、通邮路、通公路。龙羊峡乌兰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已基本建成,使乌兰在开发中独具电力优势。县内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是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方面的耕地、草场、森林、灌木;野生动、植物;药用植物;地表、地下水资源;矿产资源以及风能、太阳能资源,都是乌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3、。现有可耕地7.64万亩,绝大部分为水浇地,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油菜、豌豆、青稞、洋芋和多种蔬菜。1997年,在农民承包的责任田上设置的大面积高产示范田,春小麦平均亩产达851.29公斤。乌兰县现有可利用草场面积711.8万亩,生长着190余种野生植物,主要畜种有绵羊、山羊、牦牛和骆驼等。乌兰半细毛和山羊绒是加工各类皮毛制品的优质原料。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1. 牧业保持稳步增长。2007年末,牲畜存栏总头数为405201头(只),比上年增长7.33%。其中,大牲畜14561头(只),下降1.63%;绵羊228490只,增长6.51%;山羊162150头只,增长9.4%;出栏牲畜头数161001头

4、(只),增长16.02%,出栏率为42.64%,比上年提高3.36个百分点;商品率38.03%,提高4.17个百分点;育活仔畜192925头(只),增长25.66%,成活率93.75%,比上年下降0.27个百分点;成畜死亡率1.89%,提高0.32个百分点。2. 业、水利建设和植树造林不断发展。当年完成造林面积4133公顷,比上年增长3.33%;当年农作物有效灌溉面积为3155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100%。3. 007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39840万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28.02%,达到了预定的增长目标。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85万元,增长12.1%,速度加快6.5个百分

5、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3838万元,增长33.5%,缓慢9.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7017万元,增长31.66%,加快9个百分点。2007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0526元,比上年增长28.2%。三次产业稳步发展,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为23%,比上年降低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59%,降低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18%,提高2个百分点。表1、地区生产总值2010年增长%()地区生产总值15226516 第一产业135436.6 第二产业11815017.3 工业11355016.2 建筑业460048.7 第三产业2057214.1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6399

6、34.6 批发和零售业1329-1.4 住宿和餐饮业811-6.9 金融业8047.6 房地产业6925 其他服务业105379.94. 牧业农业生产稳步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2007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2791.57万元,比上年增长28.03%。其中,种植业产值2972.99万元,增长31.07%;畜牧业产值7949.86万元,增长20.95%;林业产值1318.72万元,增长106.6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50万元,增长7.42%。完成农业增加值8984.55万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种植业1498.03万元,增长17.82%;畜牧业6396.91万元,增长5.89%;

7、林业859.61万元,增长87.68%;农林牧渔服务业330万元,下降2.61%。2010年农牧业总产值达到19755万元,年均增长16.6%,农作物总产量达到18232吨,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8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62%,特色作物收入达到3652万元;各类牲畜存栏达到57.52万头(只),出栏率、商品率、母畜比例分别达到41.69% 、36.6%和63.3%;共建畜用温棚300栋,日光节能温室50座;重点培育和扶持了2家省州级龙头企业,农牧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56家;解决了4202人和3.78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表3、主要畜产品产量畜产品单位2010年2009年比上年增减(%)绵羊

8、毛总产量吨6336162.7山羊绒总产量吨4347.76-9.9肉类总产量吨4264379912.2奶类总产量吨248724720.65. 县种植业生产稳步增长,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2007年,全县耕地面积为2919.8公顷,与上年持平;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155公顷,增长13.16%。2007年,全县完成粮食总产量8650吨,比上年增长13.65%;油料总产量2697吨,增长25.09%。种植业结构如表2:年增长10.42%,当年机械播种面积149公顷,比上年下降13.84%,机械化程度达80.51%,比上年下降6.89个百分点。表2、农作物播种面积及其构成项 目单位2010年2009年比上年

9、增减(%)播种面积比重(%)播种面积比重(%)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公顷30361003091100-1.8粮食播种面积公顷191863.2164953.316.3其中:小麦公顷114937.8113336.61.4马铃薯公顷58319.235311.465.2油料播种面积公顷75024.799432.2-24.5蔬菜播种面积公顷491.61013.3-51.4饲料播种面积公顷31910.534711.2(二)工业和建筑业1. 工业生产增长加快,运行质量保持稳定。2007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8700.1万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30.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6181.1万元,增长24.1

10、%,规模以下工业2518.9万元,增长94.59%;轻工业完成增加值2185.3万元,比上年下降14.35%,重工业16514.8万元,增长38.43%;县属工业完成增加值10388.4万元,增长126.36%。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4719.6万元,比上年增长35.83%,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8380.3万元,比上年增长30.84%;规模以下6339.3万元,增长76.6%。县属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5663.3万元,比上年增长104.8%。全面解决农牧民贫工业发展取得空前提升。紧紧抓住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的机遇,加快煤化工业园区和盐化工业园区建设,以园区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推进产

11、业化集聚,煤化工、盐化工、多金属加工及农畜产品加工四条产业链逐步形成,一批优势资源开发项目已建成或正在建设,工业经济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2010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11.36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10倍,年均增速达到56.9%。2. 工业产品结构取得新进展,资源开采、畜产品加工等行业继续保持支撑和带动作用,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明显。2007年,完成工业销售产值35687.7万元,比上年增长35.02%,工业产品销售率为65.59%,比上年降低4.89个百分点。表4、各种经济类型工业完成产值和增加值名 称2010年2009年比上年增减(%)产值(万元)增加值(万元)产值(万元)增加值

12、(万元)产值增加值合计2454921135501969408648024.716.2国有企业648127924411191746.947.7集体企业3242-16.7-16.7股份制企业2339471088611895518350423.426.1其他经济类型企业506118952974105770.2表5、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名 称单位2010年2009年较上年增减(%)原盐吨150122685532775.5加工盐吨83780105682-20.7焦碳吨630018694530-9.3洗精煤吨125801812304922.2焦油吨227942070810.1粗苯吨714667266.2硫酸铵

13、吨4201361016.4铁精粉吨10347683351.4防腐剂添加剂吨10423300-68.4红砖万块40831927.9发电量万度173.5167.63.5羊肉吨240471.2-49.1牛肉干吨194.4109.3477.8驼绒被床264046343. 建筑业生产快速增长。2007年,全社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5138万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48.13%。4. 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加快。2007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348万元,比上年下降11.7%,增幅比上年降低5.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投资完成63085万元,下降22.9%;农村投资26022万元,增长38.5%;其他投资9641

14、万元,降低5.2倍。 5. 消费品市场继续稳步增长。2007年,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住宿业完成增加值2535万元,比上年增长28.61%,增速比上年提高15.2个百分点。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52万元,比上年增长15.14%。按行业分,批发业786万元,增长19.82%;零售贸易业5918万元,增长16.02%;住宿和餐饮业1543万元,增长10.69%。表6、工业销售产值名 称2010年2009年增长()%工业销售产值25143919586228.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24368019113927.5规模以下工业7759472363.4轻工业2772237116.9重工业2486661

15、93491286. 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平稳增长。2007年,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768万元,比上年增长28.23%。公路运输全年完成客运量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0.58%,客运周转量2150万人公里,增长4%;货运量72.5万吨,增长9.7倍,货运周转量1875万吨公里,增长6.8%。年末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720辆,增长64.01%。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通信业务总量2029.95万元,比上年增长8.12%。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到9000户,比上年下降3.74%,其中城镇电话用户5400户,下降14.28%,乡村电话用户3600户,增长18.03%;年末移动电话用户

16、达13100户,比上年增长34.5%;年末互联网用户1000户,比上年增长86.22%。7. 财政收支较快增长。2007年,完成财政总收入5742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87万元,比上年增长25.49%。完成各项税收1759万元,增长30.58%,其中增值税231万元,增长20.94%,营业税706万元,增长55.5万元,个人所得税15748万元,增长227.08%,资源税551万元,增长2.61%。财政总支出19860万元,比上年增长29.04%。8. 金融业保持稳步发展。2007年,全县金融机构现金总收入66001万元,比上年下降2.63%;现金总支出75182万元,下降1.26%;货

17、币净投放量9181万元,下降49.59%;各项存款余额36719万元,增长7.1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227万元,增长0.37%;各项贷款余额25477万元,增长7.7倍,其中,农业贷款2429万元,增长13.4%。 9. 保险事业平稳运行。2007年,全县保险机构保费总收入为740.5万元,比上年增长13.05%;支付各类赔款总额273.7万元,增长115.34%,赔付率为19.4%,比上年提高17.56个百分点。二人文文化及教育发展状况1. 教育事业保持稳步发展。2007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学校19所。其中,小学12所,中学7所。年末全县在校学生6148人,比上年减少180人,

18、其中小学生3699人,减少165人,中学生2454人,减少1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7%,辍学率0.12%。全年教育经费支出3273万元,比上年增长71.9%,占财政总支出的16.48%,上升4.11个百分点。年末全县行政事业、企业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32人,比上年增长0.49%人,从事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14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8人。全年科学技术经费支出为1万元。2. 文化、广播电视等事业平稳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广播电视转播台、有线电视站5座,有线电视用户2943户,比上年增长7.13%,有线电视入户率为24%,与上年持平。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得到进一

19、步加强。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1,其中县级医院2个,乡村卫生院5个;病床床位133张,比上年增长23.15%;卫生机构从业人员209人(县属),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98人;全年卫生事业经费支出1140万元,增长78.12%,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5.74%,比上年提高1.58个百分点。3. 城镇居民生活生产环境不断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略有成效。4. 人口普及度.2007年末,全县总人口达37917人,比上年增长0.35%。其中,农业人口22546人,增长1.56%,非农业人口15371人,下降1.37%;男性人口19426人,下降0.67%,女性人口18491人,增长1.46%,男女比

20、例由去年的5248变为51:49;少数民族人口15875人,增长0.85%,占总人口的41.87%,比上年提高0.21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457人,比上年多生304人,出生率为1.21%,比上年提高0.81个百分点;死亡人口151人,比上年增加84人,死亡率为0.4%,提高0.22个百分点;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08,比上年提高5.88个千分点。三 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及基础设施的提高1.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空前突破。坚持抓项目、抓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拉动作用。“十一五”累计完成投产33亿元,超目标完成5亿元。交通方面。建成乌卜公路、县城团结路、民族路、

21、文化路、友谊路,县城“四纵四横”道路网格局形成;完成村级道路硬化28个村,硬化里程218公里;完成通村砂路14条,里程407公里;乡村大中小桥梁29座。电力方面。建成330千伏湟源乌兰格尔木双回路输变电工程、110千伏乌兰德令哈回路工程,并投入运营;完成了茶卡镇和铜普镇牧民“户户通”工程,基本解决了牧区群众的用电问题。城镇基础设施方面。建成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场及环卫设施工程、县城绿化亮化工程、县城文体广场、生态园等一批城镇公共类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了县城供水改扩建工程、茶卡镇、柯柯镇垃圾环卫工程,城镇面貌大幅改观,载体服务功能日趋完善,2010年城镇化率达到36.6%。生态环境方面。全面推进农

22、田林网保护、封沙育林育草、退耕还林还草、现有林带保护与恢复、城镇绿化等林业五大工程,退耕还林(草)49.4万亩,生态公益林253.7万亩,林业有害生物防治18.4万亩,义务植树145万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2.8%,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比“十五”成效更明显,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2. 人民生活水平取得空前进展。全县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力度。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76%,全面实现“两基”攻坚目标。建成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县幼儿园教学楼,实施全县中小学危房改造、初中校舍改造、抗震加固工程、校安工程。完成县一中教学

23、楼、学生公寓楼建设;县蒙中教学楼、食堂、学生公寓楼建设;柯柯铁中教学楼、学生公寓楼建设及县二中、五中、县一完小、柯柯东村小学、柯柯西村小学、怀灿吉小学、县第二完全小学等中小学校舍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加大。新建县人民医院门诊楼、住院及急救综合楼、茶卡急救中心、5所乡镇卫生院和34所村卫生室,配备办公及医疗设备,建成县计划生育服务站、柯柯镇、铜普镇计生服务站,巩固扩大“少生快富”和“奖励扶助”双试点成果。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建成县文体广场、4个乡镇文化站,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得到提高,全县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2.8%和96.2%。3. 社会保障与就业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24、。积极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牧区低保工作,全县农牧区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300人,参保率达到7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到21137人,参保率达到97%,超额完成“十一五”目标2个百分点;农牧区特困群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4485人。积极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岗位306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控制在3.5%的目标以内。累计完成劳务输出13629人(次),实现劳务收入4220.81万元。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35元,比“十一五”目标增长9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8.9%。4.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

25、7年,全县农村牧区居民人均纯收入2541元(抽样调查数据),比上年增长11.74%。全年职工年平均货币工资24356元,比上年增长21.31%。 居民居住水平不断发展。全年全县完成住宅建设投资900万元万元,比上年下降51.19%,建成住宅面积11160平方米。5.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按照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以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根本,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核心,积极引导农牧民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农牧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马铃薯、枸杞、荷兰豆、娃娃菜等特色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特色作物播种面积由2005年的40.6%提高到2010年的62%,柯柯至希里沟特

26、色农业走廊基本形成。坚持走科技畜牧业、生态畜牧业、商品畜牧业、效益畜牧业的路子,大力发展牧繁农育、自繁自育和舍饲圈养,加快实施畜禽良种工程,畜群畜种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畜牧业生产逐步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加大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整合各类涉农资金2.95亿元,建成了一批农田水利、道路硬化、设施农牧业和社会事业项目,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加快推进希里沟镇和茶卡镇两个州级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点建设,着力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五个一体化”,全方位构建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提高劳务输出

27、组织化程度,积极引导农牧民外出务工创业,累计完成劳务输出7.87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45亿元,劳务经济成为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来源。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4400余万元,通过实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易地扶贫、社会帮扶和科技培训等扶贫开发项目,稳定解决了3409户、13444名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四.发展中的问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农牧业基础薄弱,服务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快;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比较突出,能源消耗水平相对偏高,节能降耗任务艰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够协调,就业形势压力依然较大等。资料来源:乌兰县人民政府网(WWW.HXWLX.GOV.CN) 百度 柴达木发展网 时事政治网 乌兰县党章 海西州发展网 乌兰县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