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之财政概念和职能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62528872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PPTX 页数:93 大小:2.0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财政学之财政概念和职能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财政学之财政概念和职能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财政学之财政概念和职能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资源描述:

《财政学之财政概念和职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之财政概念和职能(9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China Financial Futures Exchange 第一节第一节 财政概念财政概念第二节第二节 政府和市场关系政府和市场关系 第三节第三节 财政职能财政职能n课程思考n什么是公共产品?n什么是公共需要?n如何判别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n如何理解市场失灵?n如何理解政府失灵?2第一节第一节 财政概念财政概念n 一、财政的基本含义一、财政的基本含义n 二、财政的基本特征二、财政的基本特征n 三、公共产品与公共需要三、公共产品与公共需要n 四、关于财政与四、关于财政与“公共财政公共财政”3l一、财政的基本含义一、财政的基本含义n(一)(一)“财政财政”一词的来源一词的来

2、源n Finance一词,源于公元一词,源于公元13-15世纪时拉丁文世纪时拉丁文Finis,指结算支付期限之意。后来变为指结算支付期限之意。后来变为Finare,则有支付款项、裁定款项、确定罚款支付等含义。则有支付款项、裁定款项、确定罚款支付等含义。n 到到16世纪转为法语,逐渐成为世纪转为法语,逐渐成为Finances,始有公,始有公共收入的意义。共收入的意义。n 到到17世纪后,专门用以指国家的理财,世纪后,专门用以指国家的理财,19世纪进世纪进一步阐明一步阐明Finance是一切公共团体的理财,是一切公共团体的理财,20世世纪初由法国传入其它国家,用以指国家及其他公纪初由法国传入其它国

3、家,用以指国家及其他公共团体的理财。共团体的理财。4日本引进西方日本引进西方Finance一词,同时借鉴中国古代的一词,同时借鉴中国古代的“财财”与与“政政”的的”的词意,创立的词意,创立“财政财政”一语。一语。1882年日年日本率先使用本率先使用“财政奏折财政奏折”一词。这样财政也就逐渐在一词。这样财政也就逐渐在我国清朝文献中引用。我国清朝文献中引用。当时一般解释为财者钱财也,政者政治也,财政者当时一般解释为财者钱财也,政者政治也,财政者乃管理公共钱财或财货之事也,这便是财政乃管理公共钱财或财货之事也,这便是财政(Public Finance)词义的由来。词义的由来。1898年,清光绪年,清

4、光绪24年,戊戌变法年,戊戌变法“明定国是明定国是”诏书:诏书:“改革财政,实行国家预算改革财政,实行国家预算”Business Finance 企业财务企业财务 Public Finance 财政或公共财政财政或公共财政5n(二)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二)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n 财政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财政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或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n 政府经济学政府经济学 n 公共部门经济学公共部门经济学n 公共经济学公共经济学 n 现代现代“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6国家与政府国家与政府国家国家(S

5、tate)从广义上讲,是指拥有法律强制手段的一从广义上讲,是指拥有法律强制手段的一套机构。国家在其领土之内享有制定法规的垄断权,套机构。国家在其领土之内享有制定法规的垄断权,通过有组织的政府来实现。通过有组织的政府来实现。政府政府(Government)这一术语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这一术语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含义。它可以指管理的过程,指权力的行使;也可以含义。它可以指管理的过程,指权力的行使;也可以指该过程的存在,指指该过程的存在,指“有秩序的法规有秩序的法规”的状况;还可的状况;还可能指机构的结构和安排及其如何与被管理者发生联系。能指机构的结构和安排及其如何与被管理者发生联系。我们在日常生活

6、中经常将国家和政府这两个概念交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将国家和政府这两个概念交替使用,本课程这里也是如此。使用,本课程这里也是如此。或:政府是国家的执行机构和行政机关。或:政府是国家的执行机构和行政机关。7n 政府的基本特征政府的基本特征n 1.政府拥有强制权利;政府拥有强制权利;n 2.政府部门的主要决策者是民选的;政府部门的主要决策者是民选的;n 3.政府追求的不是利润;政府追求的不是利润;n 4.政府有服务于全体社会成员的义务。政府有服务于全体社会成员的义务。8国家理论国家理论契约论:国家是公民之间自由达成契约的结果,目契约论:国家是公民之间自由达成契约的结果,目的是为公民服务。的是为公民

7、服务。掠夺论:国家是掠夺和剥削的产物,是统治者掠夺掠夺论:国家是掠夺和剥削的产物,是统治者掠夺和剥削被统治者的工具。和剥削被统治者的工具。诺思的国家理论:诺思的国家理论:“暴力潜能暴力潜能”学说。国家带有学说。国家带有“契约契约”和和“掠夺掠夺”的双重属性。若暴力潜能在公的双重属性。若暴力潜能在公民之间进行平等分配,便产生契约性的国家;若这民之间进行平等分配,便产生契约性的国家;若这样的分配是不平等的,便产生了掠夺性样的分配是不平等的,便产生了掠夺性(或剥削性或剥削性)的的国家。国家。9n(三)简略的财政概念(三)简略的财政概念 n 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

8、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与发展的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与发展的目标。目标。n 或: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或: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陈共陈共)n 公共财政是以满足公共需要为目的,以提供公共公共财政是以满足公共需要为目的,以提供公共产品为手段,以弥补市场失灵为活动范围的一种产品为手段,以弥补市场失灵为活动范围的一种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方式。公共性和与市场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方式。公共性和与市场经济有必然联系是公共财政的两大基本点。经济有必然联系是公

9、共财政的两大基本点。10公共财政定义分析:公共财政定义分析:概而言之,西方对公共财政的定义,一般是从政概而言之,西方对公共财政的定义,一般是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出发,划分出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府与市场的关系出发,划分出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进而探讨公共领域的需要与满足,即公共需域,进而探讨公共领域的需要与满足,即公共需要及其满足,相应地把满足公共需要的产品称为要及其满足,相应地把满足公共需要的产品称为公共产品,从而公共财政就是为满足公共需要而公共产品,从而公共财政就是为满足公共需要而提供公共产品的经济活动。提供公共产品的经济活动。11l二、财政的基本特征二、财政的基本特征n(一)阶级性与公共性(一)阶

10、级性与公共性n(二)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二)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n 所有者权力与国家政治权力所有者权力与国家政治权力n 民主政治下,财政的强制性体现为财政的民主化民主政治下,财政的强制性体现为财政的民主化和法制化。和法制化。n 税收的间接偿还性税收的间接偿还性n(三)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三)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或平衡性)12l三、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三、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n(一)公共物品(一)公共物品(Public Goods)n 1、产品依据需要主体和供给渠道分类:、产品依据需要主体和供给渠道分类:n(1)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公共部门

11、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n 公共产品公共产品n(2)私人物品)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由市场供给用: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别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来满足个别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132、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判别标准:、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判别标准: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外部效应外部效应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效用的不可分割性)(1)私人物品:排他性和竞争性)私人物品:排他性和竞争性排他性:非购买(付费)个人可以被排除在消费排他性:非购买(付费)个人可以被排除在消费某种商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某种商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排他性是

12、指一个人消费了一单位某种物品就排除排他性是指一个人消费了一单位某种物品就排除了其他人来消费这同一单位物品。了其他人来消费这同一单位物品。竞争性:消费者的增加将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竞争性:消费者的增加将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一个人消费了某种物品就减少了这种物品供其他一个人消费了某种物品就减少了这种物品供其他人消费的数量。人消费的数量。14(2)公共物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同时具有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和非竞争和非竞争性性(Non-rivalness)的物品称为公共物品。的物品称为公共物品。非排他性: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

13、而不非排他性: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能排除其他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第一特征第一特征)非竞争性:消费者的增加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非竞争性:消费者的增加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加;或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第二特征第二特征)15免费搭车者免费搭车者(Free-Rider)问题问题定义:经济学中把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定义:经济学中把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称为免费搭车行为,有这种行为公共物品的行为称为免费搭车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

14、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称为免费搭车者。动机的人称为免费搭车者。16公共产品公共产品n 一、公共产品的概念一、公共产品的概念 n 公共产品公共产品(public goods)是相对于私人产品是相对于私人产品(private goods)而言的。而言的。n 公共产品的概念最初由林达尔公共产品的概念最初由林达尔(E.R.Lindahl)提提出的,出的,1954年萨缪尔森年萨缪尔森(P.A.Samuelson)给公给公共产品一个严格的定义:共产品一个严格的定义:“每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每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不会造成任何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费不会造成任何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的物的物品。品。17布

15、坎南布坎南(J.M.Buchanan)在民主财政论一书中在民主财政论一书中指出,指出,“任何集团或社团因为任何原因通过集体组任何集团或社团因为任何原因通过集体组织提供的商品或服务,都被定义为公共产品织提供的商品或服务,都被定义为公共产品”。现代经济学中广泛接受的定义,是被后来的经济学现代经济学中广泛接受的定义,是被后来的经济学家所发展的萨缪尔森式的定义:公共产品是同时具家所发展的萨缪尔森式的定义:公共产品是同时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有消费的非竞争性(non-rivalness)和非排他性和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的物品。的物品。物品是否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和排他性,成为判断公物品

16、是否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和排他性,成为判断公共产品和私人物品的两个标准。共产品和私人物品的两个标准。18n 二、公共产品的特性二、公共产品的特性 n 1、消费的非排他性、消费的非排他性n 指公共产品一旦被提供,便有众多的受益者共同指公共产品一旦被提供,便有众多的受益者共同消费(使用)这一物品,要将其中的任何人排除消费(使用)这一物品,要将其中的任何人排除在对该物品的消费(使用)之外是不可能的或无在对该物品的消费(使用)之外是不可能的或无效率的。效率的。n 纯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由两个原因决定的,一是纯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由两个原因决定的,一是技术上的不可能性,二是经济上的无效率。技术上的不可能性,二是

17、经济上的无效率。n 一种公共物品一旦被生产出来,可以同时供一个一种公共物品一旦被生产出来,可以同时供一个以上的个人联合消费,其效用在不同消费者之间以上的个人联合消费,其效用在不同消费者之间不能分割,无论个人对这种物品是否支付了费用,不能分割,无论个人对这种物品是否支付了费用,要排除他人消费这种公共物品是不可能的或交易要排除他人消费这种公共物品是不可能的或交易费用很高。费用很高。19 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包含三层含义: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包含三层含义:任何人都不可能不让别人消费它,即使有些人有任何人都不可能不让别人消费它,即使有些人有心独占对它的消费,但或者在技术上不可能,或心独占对它的消费,但或者

18、在技术上不可能,或者虽然在技术上可行却成本过高。者虽然在技术上可行却成本过高。任何一个人自己不得不消费它,即使有些人可能任何一个人自己不得不消费它,即使有些人可能不情愿,但却无法对这种消费加以拒绝。不情愿,但却无法对这种消费加以拒绝。任何人都可以恰好消费相同的数量。如果在某人任何人都可以恰好消费相同的数量。如果在某人消费之后,别人消费的可能性减少了,那么就等消费之后,别人消费的可能性减少了,那么就等于部分地排他了。于部分地排他了。202、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竞争性一旦公共产品被提供出来,增加一个人的消费不一旦公共产品被提供出来,增加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任何消费者的受益,也不会增加社会会

19、减少其他任何消费者的受益,也不会增加社会成本,其新增消费者使用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成本,其新增消费者使用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21 经济学对此的严格界定是,新增消费者所引起该经济学对此的严格界定是,新增消费者所引起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消费的非竞争性是由利益不可分割性决定的。公消费的非竞争性是由利益不可分割性决定的。公共产品一般都具有利益不可分割性,这使增加一共产品一般都具有利益不可分割性,这使增加一名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名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当一种公共产品提供给所有的社会成员消费时,当一种公共产品提供给所有的社会成员消费时,只要某个人消费该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排除任

20、只要某个人消费该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排除任何一个能从其中享受边际利益的人,都会违背帕何一个能从其中享受边际利益的人,都会违背帕累托最优原则。累托最优原则。22n 公式表示:Xj=xij ni=1式中,式中,Xj为商品的总量;为商品的总量;xij为第为第 i 个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消费(拥有)量。个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消费(拥有)量。纯私人物品纯私人物品:此公式说明:此公式说明:(1)就消费目的而言,任何一个消费者)就消费目的而言,任何一个消费者i 都可以都可以“支配支配”公共物品的总量公共物品的总量xn+j(2)公共物品在个人之间是不可分的)公共物品在个人之间是不可分的 Xn+j=xinj此公式表

21、明:此公式表明:(1)商品)商品Xj的总量等于每一个消费者的总量等于每一个消费者i 对这种商品的消费对这种商品的消费(拥有拥有)数量之和;数量之和;(2)私人物品在个人之间是可分的。)私人物品在个人之间是可分的。纯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233、混合物品、混合物品(准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特征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特征具有非竞争性,不具备非排他性具有非竞争性,不具备非排他性具有非排他性,不具备非竞争性具有非排他性,不具备非竞争性具有不充分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具有不充分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过分拥挤或外部效应引起过分拥挤或外部效应引起花园花园(正外部效应正外部效应)24物品物品(

22、产品产品)的类型的类型n 根据物品是否具有排他性、竞争性,可以将物品根据物品是否具有排他性、竞争性,可以将物品划分为四种典型的类型。划分为四种典型的类型。n 1、纯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n 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n 2、纯私人物品:、纯私人物品:n 同时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同时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253、公共资源、公共资源 (Common Resources,可拥挤物品可拥挤物品)不存在消费的非竞争性但存在消费的非排他性的不存在消费的非竞争性但存在消费的非排他性的准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由于不能确定对其消费的限定条件,或者即使能由于不能确定对其消费的限定条件

23、,或者即使能确定却很难实施,且一个人对物品的消费会减少确定却很难实施,且一个人对物品的消费会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即产生拥挤问题,因此,其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即产生拥挤问题,因此,这种准公共产品又被称为这种准公共产品又被称为“可拥挤物品可拥挤物品”。一个人对物品的消费所引起的另一个人对该物品一个人对物品的消费所引起的另一个人对该物品消费消费(受益受益)的减少,被称为拥挤成本。在产生拥挤的减少,被称为拥挤成本。在产生拥挤时,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不再为零,而是时,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不再为零,而是大于零,同时低于平均成本。大于零,同时低于平均成本。264、俱乐部物品:、俱乐部物品:存在

24、消费的非竞争性但不存在消费的非排他性的存在消费的非竞争性但不存在消费的非排他性的准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俱乐部物品的消费具有排他性,通过限定消费资俱乐部物品的消费具有排他性,通过限定消费资格,将非成员排除在外,即对外是排他的。但在格,将非成员排除在外,即对外是排他的。但在内部是共享的,一个成员对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内部是共享的,一个成员对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另外成员对该物品的消费。另外成员对该物品的消费。俱乐部物品的排他性是不完全的,在内部又是共俱乐部物品的排他性是不完全的,在内部又是共享的,有可能导致成员过多从而产生拥挤:一个享的,有可能导致成员过多从而产生拥挤:一个人受益的增多可能会减少另一成

25、员的受益。人受益的增多可能会减少另一成员的受益。这时,可拥挤物品与俱乐部物品相交叉,形成这时,可拥挤物品与俱乐部物品相交叉,形成“可拥挤的俱乐部型物品可拥挤的俱乐部型物品”。因此,俱乐部物品。因此,俱乐部物品既存在最优供给问题,又存在最优俱乐部规模问既存在最优供给问题,又存在最优俱乐部规模问题。题。27一般准一般准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可拥挤的可拥挤的俱乐部物品俱乐部物品 非非 排排 他他 性性 非竞争性非竞争性私人物品私人物品可拥挤物品可拥挤物品俱乐部俱乐部物品物品纯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 准公共物品的类型准公共物品的类型28各类物品的特征各类物品的特征 29n(二)公共需要(二)公共需要(Publi

26、c wants)n 集体的社会性的共同需要集体的社会性的共同需要n 公共需要与公共产品共同构成财政学的两个基础公共需要与公共产品共同构成财政学的两个基础性概念性概念n 私人个别需要与社会公共需要私人个别需要与社会公共需要n 私人物品:满足私人需要,市场提供私人物品:满足私人需要,市场提供n(配置原则:个人利益或效用最大化配置原则:个人利益或效用最大化)n 公共物品:满足公共需要,主要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满足公共需要,主要由政府提供n(配置原则:社会利益或效用最大化配置原则:社会利益或效用最大化)30公共需要的特征:公共需要的特征:1、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共同的需要;、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共同的需要

27、;2、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享用的需要;3、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需付出代价、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需付出代价(缴税或缴税或付费付费);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31l四、关于财政与四、关于财政与“公共财政公共财政”n“财政财政”与与“公共财政公共财政”并用涉及的三方面问题:并用涉及的三方面问题:n 1有关英文有关英文Public Finance一词的译法问题。一词的译法问题。n 2从理论上讲,涉及财政学的发展方向问题。从理论上讲,涉及财政学的发展方向问题。n 3“公共财政公共财政”一词

28、的实际应用问题。一词的实际应用问题。n 公共经济学公共经济学(Public Economics)32财政与财政与“公共财政公共财政”中国对公共财政理解和接受的过程是一个逐渐深入中国对公共财政理解和接受的过程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的过程。对对“公共财政公共财政”一词的提法,中国理论界曾有截然一词的提法,中国理论界曾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不同的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一种认为“公共财政公共财政”就是财政,没有必要在财政就是财政,没有必要在财政之前加上之前加上“公共公共”二字。这种观点以陈共、叶子荣、二字。这种观点以陈共、叶子荣、郭庆旺和赵志耘等为代表。郭庆旺和赵志耘等为代表。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以市场为

29、导向的改革,使得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使得财政必然转向公共财政,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有财政必然转向公共财政,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有必然联系的财政类型。这一派的代表主要有张馨、必然联系的财政类型。这一派的代表主要有张馨、叶振鹏、吴俊培、高培勇、安体富、刘尚希、杨灿叶振鹏、吴俊培、高培勇、安体富、刘尚希、杨灿明、王朝才、陆宁和温来成等。明、王朝才、陆宁和温来成等。33概括起来看,中国学者对公共财政的看法,否定者概括起来看,中国学者对公共财政的看法,否定者的观点主要集中在公共财政的提法上,认为直接把的观点主要集中在公共财政的提法上,认为直接把“Public Finance”译为译为

30、“公共财政公共财政”不妥,是一不妥,是一种同义反复。同时还认为,在公共财政发展为公共种同义反复。同时还认为,在公共财政发展为公共经济学的情况下,与早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经济学的情况下,与早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不适合中国今天的现实。的公共财政不适合中国今天的现实。但是,反对公共财政论者明显处于劣势。因为,赞但是,反对公共财政论者明显处于劣势。因为,赞成公共财政论者的观点,即主张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成公共财政论者的观点,即主张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类型,强调公共性是公共财政的本济条件下的财政类型,强调公共性是公共财政的本质特征,质特征,“公共公共”二字更鲜明的反映了市场经济下

31、二字更鲜明的反映了市场经济下财政的特征,符合中国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财政的特征,符合中国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34n 一、政府和市场关系与财政学一、政府和市场关系与财政学n 二、市场: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与市场缺陷二、市场: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与市场缺陷n 三、政府: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三、政府: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第二节政府和市场关系第二节政府和市场关系35l一、政府和市场关系与财政学一、政府和市场关系与财政学n 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政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政府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二者共同构成社会资府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二者共同构成社会资源配置体系。源

32、配置体系。n 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是一种政府配置资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是一种政府配置资源的经济活动。源的经济活动。n 明确政府与市场关系是学习财政学、研究财政问明确政府与市场关系是学习财政学、研究财政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题的基本理论前提。36l二、市场: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与市场缺陷二、市场: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与市场缺陷37n(一)市场的内涵及市场经济的特点(一)市场的内涵及市场经济的特点n 市场经济体制是以市场为中心的一种制度安排,市场经济体制是以市场为中心的一种制度安排,无论微观和宏观,无论物资流动与人员流动,无无论微观和宏观,无论物资流动与人员流动,无论何种经济行为,都要面向市

33、场,以市场动态为论何种经济行为,都要面向市场,以市场动态为基本依据,并通过市场环节来实现预期目标。基本依据,并通过市场环节来实现预期目标。n 市场成为各种经营主体的起点和终点,成为整个市场成为各种经营主体的起点和终点,成为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中心和渠道。社会经济运行的中心和渠道。n 在市场体制下,价格在市场体制下,价格(价值价值)规律起着巨大的作用。规律起着巨大的作用。381、市场的内涵、市场的内涵市场是指商品供给和需求及其相互作用所实现的市场是指商品供给和需求及其相互作用所实现的商品交换关系。商品交换关系。萨缪尔森认为:萨缪尔森认为:“市场是买者和卖者相互作用并市场是买者和卖者相互作用并共同决

34、定商品或劳务的价格和交易数量的机制。共同决定商品或劳务的价格和交易数量的机制。”可见,市场本身就是一种机制或制度。可见,市场本身就是一种机制或制度。392、市场经济的特点、市场经济的特点(1)价格是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价格是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2)竞争是经济运行的基本状态;)竞争是经济运行的基本状态;(3)生产者和消费者经济上的独立性是市场制度)生产者和消费者经济上的独立性是市场制度的根本;的根本;(4)社会契约和法律制度是市场运行基本保证。)社会契约和法律制度是市场运行基本保证。市场经济的实质市场经济的实质地位平等地位平等机会均等机会均等40n(二)市场机制(二)市场机制n 1、市场机制

35、的含义、市场机制的含义 n 市场机制是指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及经市场机制是指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调节供给与需求和生产要素济主体之间的竞争,调节供给与需求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与分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一套有机系的流动与分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一套有机系统。统。n 其核心是包含价格竞争的竞争机制。其核心是包含价格竞争的竞争机制。412、市场机制对基本经济问题的解决、市场机制对基本经济问题的解决 生产什么?生产什么?消费者根据个人的需求选择商品,以消费者根据个人的需求选择商品,以“货币选票货币选票”的方式来显示消费决策;企业按利润最大化原则,的方式来显示消费决策;企业按

36、利润最大化原则,根据市场信号来决定应该生产什么商品和生产多根据市场信号来决定应该生产什么商品和生产多少。少。如何生产?如何生产?生产者通过竞争决定如何生产。生产者通过竞争决定如何生产。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最为有效的途径是运用最先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最为有效的途径是运用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使生产成本最小化。进的生产技术和使生产成本最小化。42 为谁生产?为谁生产?市场是通过生产要素市场是通过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和经营劳动、土地、资本和经营)的价格来决定为谁生产。的价格来决定为谁生产。生产要素的供需状况决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即生产要素的供需状况决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即工资率、租金、利息和利润水平。

37、工资率、租金、利息和利润水平。人们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数量、质量及形成的价格,人们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数量、质量及形成的价格,决定了他们的收入分配的状况。决定了他们的收入分配的状况。43n(三)关于市场的假设(三)关于市场的假设n 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理想的市场结构,是新古典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理想的市场结构,是新古典经济学展开讨论的基本理论环境。经济学展开讨论的基本理论环境。n 完全竞争市场应满足以下假设条件:完全竞争市场应满足以下假设条件:n 某一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众多某一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众多n 商品同质、无差异商品同质、无差异n 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n 完全信息完全信息44

38、n(四)市场失灵(四)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及缺陷(及缺陷(Market defect)的主要表现的主要表现 451、市场失灵的含义、市场失灵的含义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市场失效,市场失效,Market Failure):指市场机:指市场机制在某些情况下不能实现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制在某些情况下不能实现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或不能提供符合社会效率条件的商品或劳务。或不能提供符合社会效率条件的商品或劳务。市场失灵有狭义和广义两层含义。市场失灵有狭义和广义两层含义。狭义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外部负效应效果、垄狭义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外部负效应效果、垄断生产和经营、公共物品的生产、不对称

39、信息情断生产和经营、公共物品的生产、不对称信息情况下的商品交易,以及社会收人分配不公等问题况下的商品交易,以及社会收人分配不公等问题的调节上运作不灵。的调节上运作不灵。46 广义的市场失灵,除了包括狭义市场失灵的内容外,还包广义的市场失灵,除了包括狭义市场失灵的内容外,还包括由宏观经济总量失衡导致的经济波动。括由宏观经济总量失衡导致的经济波动。市场不是万能的,所以市场会出现失灵的状况。造成市场市场不是万能的,所以市场会出现失灵的状况。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很多,广义的市场失灵,主要是由市场机制作失灵的原因很多,广义的市场失灵,主要是由市场机制作用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引起的。用的自发性、盲目性和

40、滞后性引起的。注:这里的广义市场失灵包含了市场缺陷,严格意义上说,注:这里的广义市场失灵包含了市场缺陷,严格意义上说,市场失灵与市场缺陷是有差异的,市场失灵是指市场不能市场失灵与市场缺陷是有差异的,市场失灵是指市场不能解决某些问题或者不能有效解决某些问题,而市场缺陷是解决某些问题或者不能有效解决某些问题,而市场缺陷是市场本身固有的某些问题,这些固有的问题不符合社会公市场本身固有的某些问题,这些固有的问题不符合社会公共需要,带来负面影响。市场缺陷表现在收入分配不公、共需要,带来负面影响。市场缺陷表现在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某些产品配置不合理等。经济波动、某些产品配置不合理等。472、市场失灵的

41、原因及表现、市场失灵的原因及表现(1)自然垄断)自然垄断由于行业边际成本递减和规模报酬递增的特性,由于行业边际成本递减和规模报酬递增的特性,通过竞争形成的垄断状态。通过竞争形成的垄断状态。当某个商品的生产出现了垄断性生产者,则竞争当某个商品的生产出现了垄断性生产者,则竞争的优越性将无法充分发挥。如果垄断者利用他的的优越性将无法充分发挥。如果垄断者利用他的垄断地位限制产量,制定垄断价格时,就会造成垄断地位限制产量,制定垄断价格时,就会造成社会福利净损失。社会福利净损失。4849(2)外部性)外部性(Externality)外部性又称外溢性、外在性、外部效应,是指一外部性又称外溢性、外在性、外部效

42、应,是指一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对他人或企业产生直接影响但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对他人或企业产生直接影响但又未将这些影响计入市场交易成本和价格之中。又未将这些影响计入市场交易成本和价格之中。外部性造成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不一致,私人外部性造成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不一致,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不一致,导致实际价格不同于收益与社会收益的不一致,导致实际价格不同于最优最优(市场市场)价格,从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损失。价格,从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损失。50产产 量量价格、效益价格、效益D=MSBS=MPCMPC+T=MSCQ1P1ABP2Q2O51(3)公共物品)公共物品(Public Goods)公共物品是指既无消费

43、的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公共物品是指既无消费的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这类物品一旦向某些消费者提供,就很难或品。这类物品一旦向某些消费者提供,就很难或者不可能将其他人排除在对该物品的消费之外;者不可能将其他人排除在对该物品的消费之外;同时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也不会减少其他人同时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也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量。的消费量。与公共物品相伴随的是与公共物品相伴随的是“搭便车搭便车”(Free Rider),即不用付费而消费物品。即不用付费而消费物品。如果一个人可以不购买就能消费一种物品或服务,如果一个人可以不购买就能消费一种物品或服务,私人企业就不会有提供该产品的积极性,造成市私人企业

44、就不会有提供该产品的积极性,造成市场对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甚至不能供给。场对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甚至不能供给。52(4)不完全信息或信息不对称)不完全信息或信息不对称 不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Incomplete Information),指人们,指人们不能掌握有关事物的全部情况,总存在不确知的不能掌握有关事物的全部情况,总存在不确知的方面。方面。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Information Asymmetry)则是指在则是指在交易过程中,一方拥有另一方不知道的私人信息交易过程中,一方拥有另一方不知道的私人信息从而处于信息优势地位。从而处于信息优势地位。53 市场活动是在理性预期的基础上进行的,不完全市

45、场活动是在理性预期的基础上进行的,不完全信息情况下,未来总是带有不确定性信息情况下,未来总是带有不确定性(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就是风险经济就是风险经济)。多数人是风险厌恶者或风险规避者,人们可以通多数人是风险厌恶者或风险规避者,人们可以通过一些途径来转化、转移和分散风险,如向保险过一些途径来转化、转移和分散风险,如向保险公司购买保险。但不完全信息或信息不对称会导公司购买保险。但不完全信息或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失灵:致市场失灵:54 利用保险防范风险时会产生逆向选择利用保险防范风险时会产生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即当保险公司试图提高保险费以,即当保险公司试图提高保险费以降低经营

46、风险时,会出现顾客停止购买保险的降低经营风险时,会出现顾客停止购买保险的情况情况)和道德风险和道德风险(Moral Hazard,即保险降低,即保险降低了个人避免发生所投保事故的积极性了个人避免发生所投保事故的积极性)的问题。的问题。不完全信息或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体系不不完全信息或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体系不会有效率地运作,导致市场中会有效率地运作,导致市场中“劣币驱逐良币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的现象(即即“柠檬市场柠檬市场”)的出现。的出现。55“柠檬市场柠檬市场”(Lemon Market)理论是信息经济学的理论是信息经济学的一个经典理论,主要是分析和解决在信息不对称状一个经典理论,主要

47、是分析和解决在信息不对称状态下市场主体的逆向选择问题。态下市场主体的逆向选择问题。所谓所谓“柠檬市场柠檬市场”是指这样一种现象:买方不知道是指这样一种现象:买方不知道卖方的产品的真实质量,只愿按该市场产品质量的卖方的产品的真实质量,只愿按该市场产品质量的平均水平出价;产品质量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卖方平均水平出价;产品质量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卖方只得退出市场,使得该市场所有产品的平均质量下只得退出市场,使得该市场所有产品的平均质量下降,买方则相应调低其出价;拥有较高质量产品的降,买方则相应调低其出价;拥有较高质量产品的卖方不断地退出,买方的出价不断地调低,如此循卖方不断地退出,买方的出价不断地调低,

48、如此循环往复,该市场最终有可能沦为充斥着环往复,该市场最终有可能沦为充斥着“柠檬柠檬”的的“柠檬市场柠檬市场”。(“柠檬柠檬”一词在美国俚语中指称一词在美国俚语中指称“次品次品”或或“不中用的东西不中用的东西”)。56(5)宏观经济效率缺乏)宏观经济效率缺乏 宏观经济的效率,用就业率、通货膨胀率、经济宏观经济的效率,用就业率、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等来衡量。增长等来衡量。市场在自发的情况下运行,即使是实现了充分竞市场在自发的情况下运行,即使是实现了充分竞争,失业、通胀、经济危机等问题仍会周期性出争,失业、通胀、经济危机等问题仍会周期性出现。现。市场经济运行总是会出现周期性波动。经济会出市场经济运

49、行总是会出现周期性波动。经济会出现过热、衰退,甚至萧条。经济危机问题不是市现过热、衰退,甚至萧条。经济危机问题不是市场本身所能有效解决的。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对场本身所能有效解决的。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对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缺少充分的认识,比如人们不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缺少充分的认识,比如人们不知道衰退到底什么时候会到来,等等。知道衰退到底什么时候会到来,等等。57(6)失业与收入分配不公平)失业与收入分配不公平 失业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充分就业只有在经失业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充分就业只有在经济繁荣时才能达到。经济繁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济繁荣时才能达到。经济繁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当储蓄不能被投资所吸

50、收时,经济就会由投资,当储蓄不能被投资所吸收时,经济就会由繁荣走向衰退,从而导致大量失业。繁荣走向衰退,从而导致大量失业。收入分配不公平,指收入分配结果不符合社会所收入分配不公平,指收入分配结果不符合社会所认同的公平标准。认同的公平标准。在市场中,收入分配状况取决于市场中投入的生在市场中,收入分配状况取决于市场中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数量、质量及形成的价格。按照这一原产要素的数量、质量及形成的价格。按照这一原则追求效率,实现帕累托最优。这样的结果只能则追求效率,实现帕累托最优。这样的结果只能说明市场是否实现了效率,是否达到了资源的最说明市场是否实现了效率,是否达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而不能说明是否符合

51、公平的标准。优配置,而不能说明是否符合公平的标准。58(7)国际收支不平衡)国际收支不平衡 经济自由主义认为,根据比较利益原理而形成的经济自由主义认为,根据比较利益原理而形成的国际分工,有益于促进市场的自然发展与国家间国际分工,有益于促进市场的自然发展与国家间的协调一致,国际收支则可通过汇率的变动自动的协调一致,国际收支则可通过汇率的变动自动加以平衡。加以平衡。商品与要素的国际流动事实上受政治上的界限。商品与要素的国际流动事实上受政治上的界限。由经济保护主义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很难通过由经济保护主义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很难通过汇率变动与调整进出口数量来加以平衡。汇率变动与调整进出口数量来加以平

52、衡。从本质上讲,这种失衡的根源不在于经济本身,从本质上讲,这种失衡的根源不在于经济本身,而在于政治上的界限。而在于政治上的界限。59由市场失灵,导源出政府介入与干预。由市场失灵,导源出政府介入与干预。市场失灵为政府介入或干预提供了必要和合理的市场失灵为政府介入或干预提供了必要和合理的依据。依据。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机制:市场制度、企业制度、政府制度市场制度、企业制度、政府制度60l三、政府: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三、政府: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61(一)政府的经济作用(一)政府的经济作用 政府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政府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1、政府的内涵、政府的内涵在

53、经济学的视野中,政府作为公共经济行为的特在经济学的视野中,政府作为公共经济行为的特定主体,是一个特定的经济组织,是一种资源配定主体,是一个特定的经济组织,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手段。置的手段。2、政府组织的特征、政府组织的特征决策上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决策上具有强制性、普遍性;信息上主要是信息上主要是“纵向信息流纵向信息流”;动力机制上对价格和利润不敏感,而对选票和升动力机制上对价格和利润不敏感,而对选票和升迁敏感。迁敏感。62产品和服务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厂商出卖厂商出卖 消费者购买消费者购买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要素市场消费者出卖消费者出卖厂商购买厂商购买 厂商厂商生产并出卖产品和服务生产并出卖产品和服

54、务雇佣工人,利用要素雇佣工人,利用要素 消费者消费者购买并消费产品和服务购买并消费产品和服务拥有并出卖生产要素拥有并出卖生产要素 出卖产品和服务购买要素,投入生产购买产品和服务劳动,土地,资本收益消费支出收入经济学基本问题What to produce?How to produce?For Whom to produce?支付工资,地租,利息63产品和服务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厂商出卖厂商出卖 消费者购买消费者购买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要素市场消费者出卖消费者出卖厂商购买厂商购买 厂商厂商 消费者消费者出卖产品和服务购买要素,投入生产购买产品和服务劳动,土地,资本收益消费支出工资,地租,利息收入政府政府

55、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养老金养老金社会保险社会保险 等等公共产品公共产品转移支付转移支付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公共产品公共产品补贴补贴要素税要素税增值税增值税消费税消费税64n(二)政府干预程度和干预手段(二)政府干预程度和干预手段n 1、政府干预程度、政府干预程度n 与政府规模相联系与政府规模相联系(财政支出或财政收入占财政支出或财政收入占GDP比比重重)n 一般地,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提高,政府规一般地,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提高,政府规模呈逐步上升趋势,达到一定阶段则相对稳定。模呈逐步上升趋势,达到一定阶段则相对稳定。n 国家差别:国家差别:n 一般而言,经济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集权一

56、般而言,经济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集权国家高于分权国家。国家高于分权国家。n 美、欧美、欧(西欧、北欧西欧、北欧)、日、中情况、日、中情况652、政府干预手段、政府干预手段政府干预手段可以概括为政府干预手段可以概括为:1.立法和行政手段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财政手段66n(三)政府干预失效(三)政府干预失效n 1、政府失灵、政府失灵(政府失效政府失效)的含义的含义n 政府失灵政府失灵(Government Failure),指由于存在政,指由于存在政府内在的缺陷而导致政府干预的低效或无效性,府内在的缺陷而导致政府干预的低效或无效性,

57、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无法实现社会福利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无法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最大化。n 或:政府失灵是指政府行动不能增进效率或政府或:政府失灵是指政府行动不能增进效率或政府把收入再分配给那些不应当获得这种收入的人把收入再分配给那些不应当获得这种收入的人(萨萨缪尔森缪尔森)。672、政府失灵的原因及表现、政府失灵的原因及表现(1)不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政府面对的偏好显示和偏好加总困难;在掌握信政府面对的偏好显示和偏好加总困难;在掌握信息方面,政府并不一定比市场更具优势。息方面,政府并不一定比市场更具优势。政府依据不完全信息进行决策,配置资源也就很政府依据不完全信息进行决策,配置资

58、源也就很难达到最优。难达到最优。68(2)政府官员行为目标与公共利益的差异)政府官员行为目标与公共利益的差异 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但政府官员也是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但政府官员也是“经济经济人人”,也追求自身利益。政府官员利益目标与公,也追求自身利益。政府官员利益目标与公共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共利益并不完全一致。政府内存在多重委托政府内存在多重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不完全信代理关系,由于不完全信息和信息不对称、政府决策机制的内在障碍等因息和信息不对称、政府决策机制的内在障碍等因素,极易导致政府机会主义。素,极易导致政府机会主义。政府是官员组成的,政府官员的个人利益内化在政府是官员组成的,政府官员的

59、个人利益内化在政府利益之中,政府的行为目标是实现预算最大政府利益之中,政府的行为目标是实现预算最大化。政府官员有扩大预算、加强垄断、模糊产权化。政府官员有扩大预算、加强垄断、模糊产权的强烈偏好。的强烈偏好。69(3)政府决策机制的内在障碍)政府决策机制的内在障碍 偏好显示和偏好加总的困难,使以公共选择方式偏好显示和偏好加总的困难,使以公共选择方式来确定公共利益是什么以及能否在决策中体现公来确定公共利益是什么以及能否在决策中体现公共利益都成为困难。共利益都成为困难。政府中真正进行决策的并非是全体政府官员,而政府中真正进行决策的并非是全体政府官员,而仅仅是少数人。他们在决策过程中总会自觉或不仅仅是

60、少数人。他们在决策过程中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倾向自己所代表的阶层或集团的利益自觉地倾向自己所代表的阶层或集团的利益 政府的决策链长,反应慢,使得其对市场的影响政府的决策链长,反应慢,使得其对市场的影响力降低。这些问题都是政府机制内在的难以克服力降低。这些问题都是政府机制内在的难以克服的缺陷造成的。的缺陷造成的。70(4)政府运行低效率问题)政府运行低效率问题 政府低效率运行的原因主要有:政府低效率运行的原因主要有:缺乏竞争。政府处于惟一的垄断者的地位,不缺乏竞争。政府处于惟一的垄断者的地位,不会在提高服务和效率方面给予足够重视。会在提高服务和效率方面给予足够重视。政府活动的特殊性。政府活动是非市

61、场性的,政府活动的特殊性。政府活动是非市场性的,无法以市场价格来引导,且难以对其活动的效果无法以市场价格来引导,且难以对其活动的效果进行量化比较和评价,造成了对其活动难以用成进行量化比较和评价,造成了对其活动难以用成本收益方法进行分析。因此,政府活动缺乏精确本收益方法进行分析。因此,政府活动缺乏精确的预算约束。的预算约束。政府内生的扩张性。政府行为目标是预算最大政府内生的扩张性。政府行为目标是预算最大化,导致政府运行的成本不断增加。政府规模的化,导致政府运行的成本不断增加。政府规模的扩张,使政府运行效率难以提高。扩张,使政府运行效率难以提高。71(5)寻租)寻租 Rent-seeking“寻租

62、是耗费稀缺资源攫取的一种寻租是耗费稀缺资源攫取的一种人为创造的财产转移人为创造的财产转移”(Tollision,1987)寻租活动是把那些本应当可以用于价值生产活动寻租活动是把那些本应当可以用于价值生产活动的资源用于为了决定分配结果的竞争,是一种非的资源用于为了决定分配结果的竞争,是一种非生产性活动。生产性活动。寻租者为了获得寻租机会会利用各种合法和非法寻租者为了获得寻租机会会利用各种合法和非法的手段,其间所产生的社会成本,不仅包括寻租的手段,其间所产生的社会成本,不仅包括寻租的个人成本,还包括政府所耗费的时间、声誉的的个人成本,还包括政府所耗费的时间、声誉的成本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率损失。成

63、本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率损失。寻租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社会公平和效率的寻租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社会公平和效率的损失,导致政府失灵。损失,导致政府失灵。RS72寻租寻租(Rent-Seeking)所谓租金,在经济学中是指支付给要素所有者的报所谓租金,在经济学中是指支付给要素所有者的报酬中,超过要素在任何可替代用途上所能得到的报酬中,超过要素在任何可替代用途上所能得到的报酬的那一部分。现代经济学中,租金进一步被用来酬的那一部分。现代经济学中,租金进一步被用来表示由于政府干预形成的垄断所带来的超额利润。表示由于政府干预形成的垄断所带来的超额利润。寻租的定义寻租的定义寻租是指投票人尤其是其中的利益

64、集团,通过各种寻租是指投票人尤其是其中的利益集团,通过各种合法和非法的努力,如游说和行贿等,促使政府帮合法和非法的努力,如游说和行贿等,促使政府帮助建立自己的垄断地位,以便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助建立自己的垄断地位,以便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租租金金)的活动。的活动。寻租往往表现为通过游说政府和院外活动来获得某寻租往往表现为通过游说政府和院外活动来获得某种垄断、限制或特权。种垄断、限制或特权。73寻租的基本形式是政治权力与经济资源之间的交换,寻租的基本形式是政治权力与经济资源之间的交换,其实质是权钱交易。它明显地涉及到两方面的行为其实质是权钱交易。它明显地涉及到两方面的行为主体:一是寻求政府特别优惠的市

65、场经济主体;二主体:一是寻求政府特别优惠的市场经济主体;二是掌握分配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的政府官员。他们是掌握分配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的政府官员。他们的共同作用使得社会资源向有的共同作用使得社会资源向有“钱钱”的人和向有的人和向有“权权”的人聚集,他们一起分享了经济租金。的人聚集,他们一起分享了经济租金。政府官员为了谋求经济利益,也会主动利用手中的政府官员为了谋求经济利益,也会主动利用手中的行政权力来创造租金行政权力来创造租金(设租设租)。寻租赖以存在的前提,是政府权力对市场交易活动寻租赖以存在的前提,是政府权力对市场交易活动的介入。寻租活动总是与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相的介入。寻租活动总是与政府对

66、市场的过度干预相关的。关的。74寻租属于直接的非生产性寻利,是寻租属于直接的非生产性寻利,是“看得见的手看得见的手”作用的结果。作用的结果。寻租的基本涵义包括:寻租的基本涵义包括:第一,租金来源于供给不足而产生的差价收入第一,租金来源于供给不足而产生的差价收入;第二,寻租与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有关,与政府第二,寻租与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有关,与政府规制及垄断有关。因为政府干预、规制和垄断抑制规制及垄断有关。因为政府干预、规制和垄断抑制了竞争,扩大了供求差额了竞争,扩大了供求差额;第三,寻租是一种非生产性活动第三,寻租是一种非生产性活动;第四,寻租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第四,寻租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第五,寻租往往是钱第五,寻租往往是钱权权钱的增量。钱的增量。RS75第三节第三节 财政职能财政职能n 一、研究财政职能的思路和意义一、研究财政职能的思路和意义n 二、资源配置职能二、资源配置职能n 三、收入分配职能三、收入分配职能n 四、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四、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76l一、研究财政职能的思路和意义一、研究财政职能的思路和意义财政是政府的一种经济行为,是履行和实现政府财政是政府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