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环境描写为记叙文增光添彩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162473796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0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妙用环境描写为记叙文增光添彩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妙用环境描写为记叙文增光添彩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妙用环境描写为记叙文增光添彩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妙用环境描写为记叙文增光添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妙用环境描写为记叙文增光添彩(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妙用环境描写为记叙文增光添彩环境描写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 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的描写,如日月山川、花草树木、阴晴雨雪等;社 会环境描写,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它所描写的范围 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描写的内容可 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社会环境的描写应具有浓郁的地 域风土特色。文学作品中,不论人物的活动,还是事件的展开,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 的。因此,写人记事常常需要对环境进行描写。茅盾在关于艺术的技巧中曾 指出:“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

2、作 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还是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 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行动。”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并限制其活动的特定 场所,它决定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同时,人物性格有时也反作用于环境。写故 事性较强的记叙文,除情节外,既要写好自然环境和又要写好社会环境。写好这 两种环境,可较好地烘托人物,进而充分、明确地表达中心。如果我们将作品中 的人物描写称为“红花”,那么环境就是“绿叶”,孤零零的红花往往给人以单调的 感觉,只有用绿叶衬托红花,红花才会更加鲜艳夺目。一、交代事件的时代背景优秀的作家,总是通过对特定的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并为 读者提供一幅社会历史图

3、画,从而让人物形象有所依托。如鲁迅孔乙己中在 主人公出场前有这样一段描绘: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 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 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 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 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 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这段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南习俗画,它是孔乙己活动的社会环境:短衣 帮穷酸得只能站着喝一碗酒;而阔绰的长衣帮

4、,贝卜可以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 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这就为孔乙己的出场做好了铺垫,正是依托于这种环 境,孔乙己经济地位与思想意识上的矛盾才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又如故乡中:“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 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 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段文字用自然景色之美来烘托少年闰土的活泼,勇敢,天人合一。(即反 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为下文中年闰土的巨大变化形成对比,突出主题。白 杨首段便交代了地点,使人初步感受到大戈壁的荒凉与贫瘠,为下文爸爸的沉 思做了铺垫:“车窗外是

5、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二、渲染故事的气氛在文学作品中,通过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 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小巷深处:“据说,那个季节,还不太冷,依稀有几片 早落的黄叶,在风中或上或下或左或右,低低地打着旋。”渲染出凄凉的气氛, 为下文盲母收养我作铺垫。爸爸的花儿落了:“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 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 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 们修剪、捆扎和施肥。”渲染了一种不祥的气氛。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伏 线。在这方面,鲁迅可谓是行家里手,如药一文的结尾:这一

6、年的清明,分外寒冷;杨柳才吐出半粒米大的新芽。天明未久,华大妈 已在右边的一坐新坟前面 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 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 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文中用才吐出新芽的杨柳、刚添的新坟、支支直立的枯草、缩着头铁铸一般 站着的乌鸦,构成一幅凄凉、肃杀的清明图,渲染出了坟场阴冷、悲凉的气氛。三、烘托人物的心理环境本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然而在更多时候环境的描写, 往往是为衬烘托人物心理服务的。也就是说,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往 往要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

7、境,用以“刺激”人物表露心迹。如羚羊木雕 一文的自然环境描写:“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万芳已经不见了,她不会再跟我 好了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月亮出来了,冷冷的”这一句话形象地写出了“我”被逼向“万芳”要回羚羊 木雕时的感受,用“冷冷的月光”这一景物烘托出“我”对失去友谊的悲凉、哀 伤的心情。风筝中“北京的春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 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这一句话通过对北京初春时节的“积雪” “秃树枝” 及“风筝”等自然景物的描写,烘托出当时“我”那种惊异和悲哀的感情,为整 篇文章定下了感情基调。散步“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

8、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 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 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两句话用“新绿”“嫩芽”“冬水”“菜花”“桑树”“鱼塘”这一系列自然景物的描写,烘托出春的勃勃生机,也 表现了“我”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力的礼赞。同时也烘托出“我”对母亲能“又 熬过了一个严冬”的由衷的欣慰之情,以及对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四、表达作者感情,揭示主题。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历史因素、社会情态、阶级关系等因素的描 写。如最后一课中写人们看布告牌,写普鲁士士兵的操练,目的在于交代背 景,便于读者理解小说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主题。

9、如老舍的骆驼祥子中,为了刻画人力车夫祥子的辛苦,揭示旧社会劳动 人民的悲惨,作者极力刻画了日烈雨暴的情景。当日烈到人不能忍受的程度,祥 子还不得不拉车挣钱;当雨暴到人不能行走的程度,祥子仍然低着头弓着背在暴 雨中疾行。他如此地勤劳仍没能过上好日子。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 同情。五、环境描写的方法环境是人物生活的“土壤”,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依据。苏洵说 过:“状难写之景于眼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确实,成功的环境描写, 不但可以渲染气氛,而且能还让人感受到整个时代、整个环境的生活气息,感受到作者心灵深处的思想与情感,具体来说,有这样几种写法可以让文 章染上新的色彩。(一)、连串式描写,

10、展开故事的情节 在文章中,多次使用景物描写, 不仅可以使情节显得更加真实、更加引人,还能自然地展开情节。在一篇 题以关心为题的中考满分作文中就三次出现了景物描写。开头是这样描写的:“细雨绵绵,如同那扯为断剪不断的缕,我的烦恼就像这绵绵的 雨丝,没有尽头。” 中间接着说:“放眼望去,那一片片的竹林在雨中显得更加娇美了,那一簇簇的绿叶,经过雨水的洗刷之后,更加绿了,更 加亮了。” 结尾的时候,作者再次写到了景物:“我呆呆地伫立雨中,望着父女俩消失在茫茫的雨雾中。心中忽然静静地淌过一阵热流。”“雨 依然飘洒, 不过,雨丝却成了母亲的双手,在轻抚着奔跑的我。”同样写雨,却用了三段情感不同的文字,情节自

11、然。用这种方法写出来的文章, 脉络分明,极富情感。(二)、情景式描写,揭示人物的情感 把内心的“情”,自然地渗透到外物之中,这就是“情积于内而发之于景”。在写作中,真正做到了景 中有 情、情中有景,才会情景合一、水乳交融,所谓“情哀则哀,情乐则 景乐”就是这个道理。鲁迅小说故乡开头写阴晦严寒的深冬气氛、荒凉潇索,没有活气的村景,贴切地衬出了自己的悲凉心情;由于景物描写 的恰当运用,于是就有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高雅 志趣,有了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那分伤感悲凉。 一位学生在草 坪上的故事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作者不直接写内心滋生的思念之情,只说:“一场雨之后那一遍茵草地更

12、绿了,那一株株的绿草一下子似乎长子 一大截,让这片小小的草地变成了一 张厚厚的绒毯,我感到,那正在滋生 的不是小草,而是自己无法阻止的思念。”这样的句子含蓄有情,与一般的景物描写就有了不同。(三),对比式描写,衬出深刻的主题 环境描写,还可以将将人物在 不同年代、不同情况下的不同感受,通过景物体现出来。杜甫的“朱门酒 肉臭,路有冻死骨”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这就是因为两者之间形成了强烈 而鲜明的对比。在初三的烦恼一文中,作者与“枫”初次相识于一个艳阳高照的春日,文中写道:“这是一个太阳特好的春日, 柔柔的轻风、暖暖的阳光,枝头绽放的新绿,无不让人感到一种勃勃的生机,广阔的田野里也如一张浅绿的地毯,

13、一望无垠。”由于种种原因,后来,作者又不得不与“枫”相别,在这时,作者又用了一段景物描写,不过,已不是春 日的美好景色,写出的是秋天的萧条与孤寂。文章通过春秋景物的不同, 鲜明地写出了人物心境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四)、梦幻式描写,反映人物的期待 在文章中,我们还可以采用“以 虚衬实”的写法,就是用虚幻的景物来衬出现实社会,折射出人物内心的 感受或期待。唐代诗人杨万里写过这样的诗句:“春花秋日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自然之意)。”确实,环境描写 不能为景而写景,更不可“情 不够,景来凑”,应该学会让景物说话,这样它才能为我们的文章“锦上 添花”。总之,环境描写在记叙文中是经常遇到的,只要同学们认真思考,仔细总结, 一定会灵活掌握住它的作用的和方法。使自己的文章景上添花。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