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用地分类与评价基础之二自然环境与城市用地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6245032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4.1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城市用地分类与评价基础之二自然环境与城市用地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城市用地分类与评价基础之二自然环境与城市用地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城市用地分类与评价基础之二自然环境与城市用地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资源描述:

《城市用地分类与评价基础之二自然环境与城市用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用地分类与评价基础之二自然环境与城市用地(5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三章 城市用地分类与评价(基础之二 自然环境与城市用地),第一节 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一、城市用地 1、城市用地urbanland城市用地是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包括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列入城市规划区范围而尚待开发利用的土地。泛义的城市用地还包括城市规划区内的非建设用地。 2、城市用地的属性 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法律属性,第三章 城市用地分类与评价(基础之二 自然环境与城市用地),第一节 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一、城市用地 3、城市用地的归属和管理 (1)归属:城市市区土地属国家所有;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可以依法给单位或个人使用。 (2)管理

2、:国务院土地管理部门统一负责全国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第三章 城市用地分类与评价(基础之二 自然环境与城市用地),第一节 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二、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1、城市与自然环境 作为基本立地条件,影响城市生成与发展:职能、空间形态、工程建设等。 2、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1)地质条件 建筑地基、滑坡与崩塌、冲沟、地震、矿藏,1)土质与地基承载力 2)地形条件:平地常要求不小于0.3的坡度; 3)滑坡与崩塌; 4)冲沟; 5)地震以下是城市规划中的防震措施: 在震区建设城市时,应制定各项建设工程的设防标准; 强震区一般不宜建设城市; 建筑不宜连绵成片,尽量避开断裂破碎地段; 地震断裂

3、带上可设置绿化带,不能布置城市主要交通干道; 考虑震后疏散救灾等问题; 城市的上游不宜修建水库。 6)岩溶,第一节 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二、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2、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2)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1)水文条件 某些水文条件给城市带来不利影响,如洪水、年水量不均匀。 城市建设也可能造成对原有水系的破坏,如过量取水、排污等,导致新问题出现。 2)水文地质条件 一般指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层的厚度、矿化度、硬度、水温及水的流动状态等条件。 按成因和埋藏条件可将地下水分为三类: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第一节 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二、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2、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3)

4、气候条件 A、太阳辐射 B、风象 C、温度 D、降水与湿度,风象,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共16个方位。 风向频率( 某一时期内观测、累计某一风向发生的次数/同一时期内观测、累计风向的总次数)100 。 我国东半部受季风环流的影响,风向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则盛行偏北风。 我国西南地区受印度洋环流的影响,夏季多为西南风。 风速:单位时间内风所移动的距离,以米/秒,公里/小时计。 特征指标平均风速,是按每个风向的风速累计平均值来表示的。风力:指风的强度,通常用风级表示 。 风向图(风玫瑰图):表明一地区一定时间内风向、风速的一种气候统计图。,在进行城市用地规划布局时,通常把工业区

5、按当地盛行风向布置于生活居住区的下风位,但应同时考虑最小风频风向、静风频率、各盛行风向的季节变换及风速关系。,全年只有一个盛行风向,且与此相对的方向风频最小,或最小风频风向与盛行风向转换夹角大于90,则工业用地应放在最小风频之上风位,居住区位于其下风位。 当全年拥有两个方向的盛行风时,工业区及居住区一般可分别布置在盛行风向的两侧。,降水,水有益于城市,改善环境,增加特色,但应注意结合城市具体的地理环境,防止水害发生。 水库大坝下的城市:防洪、防地震 山脚下的城市:防山洪、滑坡 海滨城市:海水倒灌、淡水咸化、风暴潮 江河边的城市:防洪、上下游的污染,第一节 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二、城市用地适

6、用性评价 2、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4)地形条件 A、布局、平面结构、空间布置 B、高程:竖向规划、排水及防洪 C、坡度:地面排水、管道等工程规划 D、小气候形成,第一节 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二、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3、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 (1)用地评定要求 (2)用地评定分类 A、一类用地:适宜修建用地 B、二类用地:有限制的适宜修建用地 C、三类用地:不适于修建的用地,三、城市用地的选择,(一)用地选择的影响因素 以用地适用性评定成果为依据,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对用地的适用性作出综合评价。 自然环境条件 建设现状 基础设施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生态环境 文化遗存 社

7、会问题 (二)用地选择的原则 (三)用地选择举例,第二节 城市用地的分类,按照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用地按大类、中类和小类三级(10大类、46中类和73小类)进行划分,以满足不同层次规划的要求。现在,小类的划分已不够用,又有了细分类。 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大类为主,中类为辅; 分区规划阶段,中类为主,小类为辅; 在详细规划阶段,应达到小类深度。,城市用地分类表,其中前九类为城市建设用地。,城市活动的基本空间 居住用地 (R)residential 公共设施用地(C)commercial and public facilities 工业用地(M)manu

8、facturing 仓储用地(W)warehouse 特殊用地(D)specially designated 技术支撑空间 对外交通用地(T)transportation 道路广场用地(S)street and square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municipal utilities 环境因素 绿地(G)green 水域和其它用地(E)water area and others,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城市用地指标,第三节 不同用途的城市用地,一、居住用地 二、工业用地 三、公共设施用地 四、绿地,一、居住用地,(一)居住用地的组成与分类 (二)居住用地的指标 (三)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居住用地,

9、(一)居住用地的组成与分类,1、概念:居住用地指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的用地。 2、用地组成:包括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绿地。 3、用地分类:四中类,居住用地,(二)居住用地的指标,1、指标 居住用地占城市用地的比重; 居住用地的分级以及各组成内容的用地分配与标准 2、指标的影响因素 城市规模 城市性质 自然条件 城市用地标准 3、用地指标 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重:2032 居住用地人均指标:1828m2,大中城市不得小于16m2。,居住用地,(三)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1、居住用地规划的原则(自学) 2、居住用地在城市总体布局中的分

10、布方式 集中布置 分散布置 轴向布置,居住用地,集中布置:适于城市规模不大的情况,优点:节约城市市政投资,密切城市各部分在空间上的联系,便利交通、减少能耗、时耗。 缺点:如城市规模较大、居住用地过于大片密集布置,可能造成上下班出行距离增加,疏远居住与自然的联系,影响居住生态质量等问题。,居住用地,分散布置,居住用地,轴向布置,居住用地,(一)工业用地的分类和指标,1、工业用地 industrialland 城市中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包括其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用地。不包括露天矿用地。 2、工业的分类 按工业性质分:冶金工业、电力工业、燃料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建材

11、工业等。 按环境污染分:隔离工业、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一般工业。,二、工业用地,(一)工业用地的分类和指标,3、工业用地的分类 按照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的影响程度,分为 一类工业用地; 二类工业用地; 三类工业用地。 4、规划工业用地指标 占城市建设用地比重指标:一般1525,拥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中小工矿城市可大于25。 人均用地指标:一般在1025平方米,拥有大中型工业项目的中小工矿城市可适当提高,但控制在30平方米以内,特大城市一般在18平方米以下。,二、工业用地,(二)城市中工业布置的基本要求,1、工业用地的自身要求 2、对交通运输的要求 工业多沿公路、铁路、

12、通航河流布置,具体根据货运量的大小、货物单件尺寸与特点、运输距离等确定运输方式,其中 中小型工业:靠近铁路接轨站、码头、公路布置 大型联合企业:增建新运输设备 3、防止工业对城市环境的污染 废气、废水、废渣、噪声 4、工业区与居住区的空间关系 均衡分布工业区,减少单向高峰交通量,工业用地,工业用地的自身要求,用地的形状和规模; 地形要求; 水源要求; 能源要求;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要求; 特殊要求; 其它要求,避开以下地区 军事用地、水力枢纽、大桥等战略目标; 有用的矿物蕴藏地区和采空区; 文物古迹埋葬地区以及生态保护与风景旅游区; 埋有地下设备的地区,(三)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1、工业在

13、城市布置的一般原则 用地面积符合要求,用地基本符合工业的具体特点和要求,减少开拓费用,交通运输方便,排水通畅。 职工居住用地与工业区的关系; 工业区与城市各部分的关系应保持紧凑集中且互不防碍,节约用地。 考虑相关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协作。 2、工业在城市中的布置形式 布置在远离城市或和城市保持一定距离隔离工业、严重干扰和污染工业; 布置在城市边缘的工业区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 布置在城市内和居住区内一般工业,工业用地,济南钢铁厂,城市工业用地,济南炼油厂,城市工业用地,济南机床二厂,济南卷烟厂,城市工业用地,群康食品厂,城市工业用地,正大福瑞达,城市工业用地,济南毛巾厂,第六讲 城市工业用地,(

14、四)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3、工业用地布局与城市的关系 1)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位置关系,工业用地,a平行布置 优点:两者相应呈带形发展,互不干扰 b垂直布置:适合于占地较小的工业区 优点:工人上下班不为工业区内铁路线隔断,且减少防护带宽度。 c混合布置,平行布置:工业区域居住区相应成带形发展,互不干扰,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关系较好,适用于污染较小的工业区;,垂直布置:工人上下班不必为工业区内的铁路线所隔断,可以减少防护带的宽度;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工业区,如果规模较大,会增加工人上下班的距离。,(3)混合布置:上述两种形式兼有。,(四)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2)工业用地布局与城市总体布局的关

15、系 工业区包围城市; 工业区与其他用地呈交叉布置; 组团式布置; 群体组合式布置。,工业用地,可避免大量运输对城市的干扰。但城区没有发展余地,容易形成圈层式的发展。,山区、水系旁的城市结合用地条件采用此形式。需注意处理好风向和水体上下游的关系,组织好城市交通,减少穿越的交通流。,各组团中生产与生活设施相对平衡。,一城多镇,城市形成群体组合的城市形态(珠海市)。,(四)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工业用地,3)工业用地布局对城市用地形态的影响 工业地带; 组合城市; 多功能综合区和带形城市。,(五)旧城工业布局调整,1、旧城工业布局存在的问题 布局分散:不利于厂际协作,车间分散成本增加,不利于管理

16、。 用地紧张:无发展余地,少仓库堆场和服务设施。 功能混杂 :影响产品质量,降低生活质量。 运输不便:交通堵塞,影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 污染严重:环境、安全等问题 。,工业用地,(五)旧城工业布局调整,2、旧城工业布局调整的原则 充分利用与逐步改造相结合; 专业化生产; 减少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街道工厂和外迁工厂的特殊原则。 3、旧城工业布局调整的一般措施 留:允许保留,就地改建、扩建 改:改变生产性质;改革生产工艺和技术 并:按专业化协作要求合并车间或工厂 迁:迁出原址新建,工业用地,(一)公共设施用地的分类,1、定义:指居住区级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

17、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2、分类: 按使用性质划分: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大专院校和科研设计、文物古迹、其他共八类。 按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划分:三级(市级;居住区级和小区级) 城市公共设施的内容与规模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的性质、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水平以及文明程度。,三、公共设施用地,(二)公共设施用地的指标,1、指标内容 城市总的公共设施用地指标; 主要公共设施的分项用地指标; 建筑指标 2、指标的影响因素 城市的性质与规模 城市的生活方式与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的布局结构 社区的建设与发展 3、指标确定的方法 按照人口增减情况,通过计算来

18、确定; 根据各专业系统和有关部门的规定来确定; 根据地方特殊需要确定。,公共设施用地,(三)公共设施的分布规划,考虑因素: 1)公共设施项目需合理配置; 2)按照与居民生活的密切程度确定合理服务半径; 3)其分布要结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虑; 4)根据设施本身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要求进行布置; 5)考虑城市景观组织的要求; 6)考虑合理的建设顺序,留有余地; 7)充分利用城市原有基础。,公共设施用地,四、城市绿地greenspace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 1、分类与指标 分类: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指标:人均公园面积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绿地指标 城市建设用地绿地率 2、规划布置 (1)构筑城乡一体的生态大绿化环境,第三节 不同用途的城市用地,四、城市绿地greenspace2、规划布置 (2)构建城市开敞空间系统,城市边界范围内的非建设用地空间,主体是绿地系统,第三节 不同用途的城市用地,四、城市绿地greenspace2、规划布置 (3)城市绿地系统构成,A、功能构成 B、分级构成 C、形态构成 点状绿地 带状绿地 锲行绿地 环状绿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