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山自然保护区社区综合调查报告

上传人:ta****u 文档编号:162448394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5.6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尖山自然保护区社区综合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尖山自然保护区社区综合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尖山自然保护区社区综合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尖山自然保护区社区综合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尖山自然保护区社区综合调查报告(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社区参与与自然保护尖山二期项目调查报告与分析兰大绿队尖山二期项目组一、导言2007年的暑期,兰州大学绿队再次奔赴甘肃省文县对尖山自然保护区的社区 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此次调查是对 2006 年兰州大学绿队尖山一期项目的延续. 在一期项目中,我们主要对尖山自然保护区扩展后的区域所在的社区情况进行了 一个初步的了解,而这次的调查地点选择在了尖山自然保护区原区域所在的社区, 更加靠近保护区的核心区.调查的内容除了一些社区的基本概况外 ,此次调查更 侧重于了解和探讨在当地实行社区共管 ,使自然保护与社区经济更好的共同发 展.在过去 30 年中,中国政府对自然资源的保护进行了种种尝试和不懈的努力, 建立

2、了一批数量可观的自然保护区。而这些保护区往往处在社区的包围之中,与 社区是唇齿关系。脱离了社区就等于内无粮草外无救兵,保护区就成了“死区”。 自然保护与当地社区内居民的生产生活、社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密切相关。所 以随着自然保护区的建立,那些在自然保护区内的社区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本 文将以文县尖山自然保护区所在的社区尖山村为例 ,通过数据分析 ,对自然保护 区与社区的发展进行分析和探讨.二、社区的定义 社区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里的人群生活共同体。在本文中,所指的社区主要 是指与自然保护区相毗邻的县、乡、村社会区域,在广义上也可以延伸到社会各 界。为了更好的探讨自然保护区对社区的影响,本文还引入

3、了“社群”的概念: “社群是指拥有共同的历史传统、文化背景或共同信仰、价值目标、规范体系的, 关系稳定而持久的社会群体。社群的本质决定着其成员的属性和特征:由其共同 的利益和社会共识决定着 ,社群成员之间以及成员与整体之间的命运休戚相 关 ”。社区正是由一些利益相关的公民所组成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社区是一 种社群组织,是一种有能力调动起内部成员参与积极性的社群组织。三、自然保护区与社区自然保护区是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的以保护野生动植物、生态系统、 地质构造以及水源地等自然综合体为核心的自然区域,在这块区域内人的各种活 动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以使这一区域保持自然状况。我国的现有自然资源

4、管理方式主要是以官方(政府)为主导和主体,在此管 理方式之下设立了庞大的林业局、保护局等机构,并为此配备了大量的人员与设 备,而且这一管理模式忽视了社区组织的作用,其指导思想蕴涵着对村民实施所 在区域自然资源的意愿和能力的一种不信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将村民作为社 区资源的破坏主体施以严格管理。这种模式不考虑村民的利益趋向致使许多地方 经常发生政府部门官员与当地社区村民之间的矛盾、冲突,因而在实践当中这种 管理模式效果不是太理想,效率比较低下。现有模式存在问题,而传统模式也因为社会制度的变迁和社区权威的缺乏不 能很好的发挥作用。二十世纪 80 年代以来,世界银行、联合国各组织等国际组 织在中国

5、援助的农村社区发展项目,引入并逐渐推广起参与性理念与方法。这一 理念与方法仍然是以政府部门为主体,但开始强调并尊重当地人民群众的利益, 吸引当地人民群众参与到农村社区发展项目之中,试图克服了以政府部门为主体 管理社区资源的不足,有其进步的一面。但是该模式也存在不足之处,主要是过 分强调外部力量,忽视社区组织作用,社区村民只是被动地、消极地参与到农村 社区发展项目之中,村民的主体意识及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尚未充分 调动起来。四、尖山自然保护区及尖山乡概况文县尖山自然保护区 1992 年由省政府批准,于1994 年成立,属岷山山系, 位于白水江以北,212国道沿保护区周边通过,形成半圆,保

6、护区呈V字型。保 护区总面积10040 公顷,分为核心区和禁猎区两部分,核心区面积 4165公顷, 禁猎区面积 5875 公顷。保护区周边相邻5 个乡镇,涉及18 个行政村, 农户 2540 户,人口 11249人。文县尖山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有耕地 18385亩,退 耕还林 3683 亩,林地面积 41208 亩,人均占有耕地1.6 亩,粮食总产量 551 万 斤,人均占有粮490斤,经济总收入1055.5 万元,人均纯收入521 元,以打工, 花椒、核桃为主,辅以林区挖野药,采野菜等经济来源。区内其它动物资源十分丰富,兽类有 87 种,其中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区 野生动物羚牛、鬣羚、黑熊、

7、林麝、豹、大灵猫、金猫等8种,鸟类有61种, 其中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的有蓝马鸡、红腹锦鸡、锦鸡、红腹角雉、环颈雉、 鹰、隼等 7 种,两栖类 18 种,其中大鲵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尖山乡,位于文县东北,白龙江和洋汤河畔。东北靠临江乡,东南接口头坝乡, 南临尚德乡,西邻城关镇,西北与桥头乡连接。东西长22公里,南北宽12公里, 面积13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6% 。乡政府驻地老爷庙村,距县城70公里, 海拔 860 米。全乡辖 10 个行政村(老爷庙、木元坝、铁谷、尚家山、草芽、山根、尖山、 高峰、河口、核桃坪),40 个合作社,44 个自然村,除老爷庙、河口、草芽3个行 政村坐落在川

8、坝外,其余村全都散落在高半山。全乡有1289 户,5799 人,劳动力 2281 个。耕地面积 9490亩,其中水田 495 亩,水浇地 1160 亩,旱地7825 亩,梯田 51 14亩,经济林果6100亩,党参1870亩,农民人均耕地1.63亩。 2001年,全乡经 济总收入 608 万元,多种经营收入381 万元,粮食总产 181 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 320 公斤,人均纯收入 613 元。全乡自然条件差,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山大沟深。群众居住分散 ,素有“五 山五断头,十沟九不流,耳听人说话,半天难碰头”的谣谚。气候干燥,无霜期短, 自然灾害频繁,春旱秋涝,夏季冰雹和暴雨多。境内虽有白

9、龙江和洋汤河,但由于 川坝地少而利用率不高。粮食作物以玉米、洋芋、小麦为主。经济作物有油菜、 纹党、当归、花椒、核桃、蜂蜜、生漆等。高山林区有桦、椴、松、漆木等优质 林木。五、调查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调查研究的方式,对尖山地区中所有社区进行了抽样调 查。调查主要采取访问员登门访谈的方式对所抽取的样本进行了调查。其中,样 本的抽区是根据当地林业局提供的信息,从所有的社区(以自然村为单位)中, 抽取典型社区,一共抽取了 6 个社区。然后再对样本社区中的居民进行随机抽样 选择被访者。本次调查一共抽取被调查者 100 名,均为不同家庭的居民,共占当地 所有居民户数的约 50%,达到了抽样调查的标准

10、.在这被调查的 100 户中,一共回 收有效问卷 80 份本次调查的访员均为兰州大学本科的学生,在调查之前都经过一定的调查培 训,对所研究的课题以及问卷都有清晰的了解。以下是本次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 法:1、文献法 由于本研究课题横跨经济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因此掌握大量其他学科 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成为必然的要求,应该充分研究在以上学科的理念和方法, 尤其是国内外社区组织的研究成果,吸收和借鉴他们的成果成为研究中必不 可少的一环。2、问卷调查法为了深入分析和了解自然保护区内社区组织的诸项指标,深入了解CBNRM(社 区为基础的自然资源管理)的实施条件及效果,有必要进行问卷调查,对于调查 地区进行典

11、型或分层进行抽样,以获取该地的第一手资料。3、历史大事记法 由于次项研究涉及一些社区的传统文化及自然崇拜等问题,因此,询问当地 年长且长期居住的某些关键人物,进行社区历史事件回顾,以掌握该社区及社区 组织的社会变迁、自然崇拜、民族风俗、信仰、传统社会规则等方面的发展脉络。4、二手资料收集法 收集保护区内社区组织的一些二手资料,可以减少我们的工作量,减少课题 成本。而且,很多二手资料对课题的研究又有很大的直接帮助和间接的借鉴意义。5、应用 PRA 方法(参与式农村评估)参与式乡村评估(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 PRA)是一种向社区群 众学习,并与社区群众一道调

12、查、分析、评估社区发展所面临的限制和机遇,并 在享有完全信息的条件下,制定符合实际的相关发展和研究计划的一种方法。它 摆脱了过去自上而下的工作思路,从下而上进行调查研究,它可以真实地反映现 实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在调查过程中,社区居民通过使用PRA方法可以更好地认 识他们所生存的社区和与之相联系的政策。实践证明,参与式调查方法在农村实 际调研工作中是十分有效的。六、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性别FrequencyPercentValidPercentCumulativePercentValid男5163.863.863.8女2936.336.3100.0Total80100.0100.0性别居住区域F

13、requencyPercentValidPercentCumulativePercentValid核心区22.52.52.5核心区边缘11.31.33.8禁猎区1215.015.018.8禁猎区边缘5872.572.591.3不知道78.88.8100.0Total80100.0100.0Descriptive StatisticsNMinimumMaximumMeanSt d.Deviation年龄8016.0077.0044.375015.09076家庭人口数802.0010.004.77501.45806Valid N (listwise)80从调查结果上可以看出,本次调查对象中有约 6

14、3.8%的被访者为男性,36.2% 的被访者为女性。在这被调查的80 人当中,被调查者的最小年龄为16岁,年龄 最高者有 77岁,平均年龄约为 44 岁。这也就保证了此次调查结果的相对准确性。 从所调查的家庭人口数我们也可以发现,当地家庭人口数的平均人数为 4.77, 家庭人员结构相对比较复杂,而核心家庭在当地并不是很多。在调查的 80 户家 庭当中,居住在禁猎区边缘的家庭有 58 户,占了总调查户数的 72.5%;居住在 禁猎区里家庭有 12 户,占了总调查户数的 15%;而居住在核心区边缘以及居住 在核心区的家庭一共只有 3 户。只占了所以调查户数的 3.8%。从以上调查结果 可以反映出,

15、在尖山自然保护区中,居民主要的生活区域还是集中在禁猎区边缘 和禁猎区,尤其是禁猎区边缘,而生活在核心区附近的居民相对十分稀少。这其 中也反映了当地管理当局对保护区保护工作的重视。但同时也反映了另一个存在 的问题,就是在保护区内居住的居民人口还是比较多,所以认为过多的活动势必 也会导致对动植物资源的进一步破坏,特别是在核心区,目前依然有好几户居民 生活在那。因此,控制保护区内居民人口的增长甚至对保护区内居民实行迁移, 已成为保护区进一步扩大和发展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文化程度FrequencyPercentValidPercentCumulativePercentValid不识字或识字很少30

16、37.537.537.5小学2835.035.072.5初中1215.015.087.5咼中(中专和职咼)1012.512.5100.0Total80100.0100.0从调查结果分析来看,调查的 80 人当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居民一共有30 人,占了所有调查者的 37.5%,小学文化程度的居民一共有 28 人,占总调查 者的 35%,而初中文化程度以及高中(包括中专和职高)文化程度的居民一共才22 人,占了所有调查者的 27.5%。从抽样结果来看,所有调查者中文盲率达到了 37.5%,而社区中约 72.5%的人还没有达到初中文化程度。我们的调查员在访问 当地居民的过程中也发现,有些居民甚至

17、是到了 18 岁才读完小学。从调查结果 可以反映,当地的文化教育发展相对比较落后,而教育的落后也严重限制了当地 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发展当地教育事业,也已经成为了当地所面临的一个刻不 容缓的问题。实行社区居民参与自然保护,光靠管理当局政策性的条文是远远不 够,真正能够彻底改变观念的还是得从教育开始,因此要想使当地摆脱贫穷落后 的局面,使自然环境保护与当地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教育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家庭经济结构调查分析NMinimumMaximumMeanSt d.Deviation耕地数80.0035.003.14504.00752林地数79.008.002.22531.73881去年总生产

18、支出1045.0680.004380.0025855.39964去年粮食总收入1432.8580.009680.00631337.11710去年林业收入20025.03311.1879.000994173.72995每年畜产品总收入1036.5477.003900.0055859.65536打工年收入24000.03408.1580.000004665.48543其他收入16800.01297.5680.000253366.26920Valid N*7匚(listwise)/5Descriptive StatisticsNMinimumMaximumMeanSt d.Deviation总收入7

19、676.0037265.010729.198835.18664Valid N(listwise)008总收入本次调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对当地社会经济情况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从 抽样调查的结果我们也可以大概的了解到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情况。从调查 结果显示,当地居民平均每户的耕地数为3.145亩,在访问当中了解到,当地的 土地还是在30年前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时所分的,当时是按照每人7分(0.7 亩)地分配的,至今没有再重新分过,这所带来的最大影响也可以从调查结果中 发现,就是当地耕地面积的平方差达到4,说明当地耕地面积的差别还是比较大 的。由于自从当地设为自然保护区后,管理当局在当地实行了退

20、耕还林政策,所 以当地居民的耕地在最近几年有所下降,但同时政府每年也会给当地居民以一定 的经济补偿。由于当地地处山区,山多地少,所以当地居民的耕地相对较少,但几乎每户 居民家庭都有林地,林地包括政府分配的林地和部分自己开荒的林地。从调查结 果中可以看出,当地居民的平均林地面积为2.23亩,而从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也发 现,当地的林地以经济林为主,主要种植的作物为花椒和核桃,而这也成为当地 经济收入的最主要来源,许多家庭一年的经济收入基本上就靠花椒和核桃。所以, 提高当地花椒和核桃的产量,发展优势产业,也成了当地摆脱经济落后局面的一 个重要问题。本次调查对当地居民的收入情况也做了较为详细的了解。调查

21、收入的指标主 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粮食收入、林业收入、打工收入、畜产品收入以及其他的 一些收入。其中粮食收入、林业收入以及畜产品是包括居民自产自销的所有毛收 入。粮食收入主要包括小麦、玉米等作物的收入;林业收入包括花椒、核桃、采 药等农民直接从林间获取的各种作物和产品的收入;打工收入包括当地居民外出 打工时赚回的纯收入;畜产品收入包括农民养猪养家禽等获取的经济收入;从调 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当地居民的其他收入以政府发放的退耕还林的补助为主, 政府每年给当地居民每亩地230元的退耕还林补助。对于这些收入,尤其是粮食 收入、林业收入以及畜产品收入都是通过当地物价折合计算出的收入,而非纯收 入。从调

22、查结果中显示,当地居民的平均粮食收入为1432.8563元,平均林业收 入为3311.1899元,平均打工收入为3408.15元,平均畜产品收入为1036.5455元, 其他收入平均为1297.5625元。由此计算出当地居民的平均总收入为10729.1908 元。从收入结构上看,当地居民的主要收入为林业收入以及打工收入,各自都占 了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而通过计算发现,当地居民总收入的平方差却高达 8835.18664,可以看出当地的收入差距十分明显,而高收入的家庭主要集中在少 数家庭当中,多数家庭的收入还是十分低的,许多家庭全年甚至没有收入上的盈 余,只能解决温饱问题,有些家庭甚至连温饱问题

23、都有待解决。从调查中我们也 发现,那些生活在自然保护区中的居民,为了保护生态资源被迫放弃了许多资源, 但他们却生活在一种连温饱都不能保证的环境当中。家里是否有人外出打工FrequencyPercentValid PercentCumulativePercentValid是6378.879.779.7否1620.020.3100.0Total7998.8100.0MissingSystem11.3Total80100.0对当地居民外出打工情况的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79 人当中,有63 户居民 家中有人外出打工,占了总调查人数的 79.7%。可以看出,当地外出打工的人是 十分多的。从访问中了解到,

24、这些打工的人打工地点大多都集中在新疆。对于打 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地耕地资源太少,家庭人口又比较多,人地矛盾 十分突出,所以许多人都被迫外出打工。因此,打工收入也成了当地居民收入的 一个重要来源。您认为社区居民参加有关自然保护政策制定、执行或监督的重要程度FrequencyPercentValid Perce ntCumulativePercentValid重要5872.573.473.4非常重要1316.316.589.9不重要33.83.893.7与我无关56.36.3100.0Total7998.8100.0Missing System11.3Total80100.0您认为社区居

25、民参加有关自然保护政策制定、执行或监督的重要程度Undefined error #607重要您是否希望参与自然保护政策的制定FrequencyPercentValidPercentCumulativePercentValid是6277.578.578.5否1721.321.5100.0Total7998.8100.0MissingSystem11.3Total80100.0您是否希望参与自然保护政策的监控FrequencyPercentValidPercentCumulativePercentValid是6277.581.681.6否1417.518.4100.0Total7695.0100.

26、0MissingSystem45.0Total80100.0您对参与政策过程是否持积极态度FrequencyPercentValidPercentCumulativePercentValid.0011.31.31.3是6378.882.984.2否1215.015.8100.0Total7695.0100.0MissingSystem45.0Total80100.0社区对自然保护是否持积极态度FrequencyPercentValidPercentCumulativePercentValid是5670.074.774.7否1923.825.3100.0Total7593.8100.0Missi

27、ngSystem56.3Total80100.0本次调查对尖山保护区内居民对于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一些看法进行了调查。 一共调查了 80 位当地的居民,其中79 人的答案有效。调查结果显示,有89.9% 的被调查者认为社区居民参加有关自然保护政策制定、执行或监督是重要或十分 重要的,只有 3.8%的被调查者觉得不是很重要。而在询问他们是否愿意自己参 与到自然资源管理政策的制定与监督中时,有78.5%的人表示愿意参与到当地自 然资源管理政策的制定当中,有81.6%的居民表示愿意参与到当地自然资源政策 的监督当中。从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当地居民对参与自然资源的管理是十分积 极的。这也为管理当局以后发动

28、群众一起管理尖山自然保护区奠定了十分丰富的 群众基础,这对实行农村参与式的自然资源管理模式也有很大的作用。您希望采取参与自然保护政策监控的方式FrequencyPercentValidPercentCumulativePercentValid通过选举 代表1215.019.419.4通过媒体56.38.127.4通过上访911.314.541.9通过群众 组织1518.824.266.1通过消极 抵制78.811.377.4其他1417.522.6100.0Total6277.5100.0MissingSystem1822.5Total80100.0当向被调查者询问在参与自然保护政策监控时希望

29、采取何种方式时,有19.4% 的被调查者希望通过选举代表,有 8.1%的被调查者希望通过媒体,有 14.5%的被 调查者希望通过上访,有 24.2%的被调查者希望通过群众组织,有 11.3%的被调 查者希望通过消极抵制,而有22.6%的居民有其他的看法。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 出,当地居民更多的还是相信通过自己社区的代表或群众组织来解决问题,所以, 管理当局要想真正获得农民的支持,让当地社区居民一同参与到自然资源的管理 当中来更好的保护自然资源,首先必须得和当地社区的代表或群众组织进行充分 的沟通,而当地社区的代表或群众组织也应更好的代表当地社区居民的利益,向 上级表达居民的心声。群众参与有无障碍

30、FrequencyPercentValidPercentCumulativePercentValid有5568.872.472.4无2126.327.6100.0Total7695.0100.0MissingSystem45.0Total80100.0存在的障碍FrequencyPercentValidPercentCumulativePercentValid缺乏基 层组织2835.052.852.8个人能 力不够1417.526.479.2有关群 众或个 体故意 阻拦56.39.488.7其他67.511.3100.0Total5366.3100.0MissingSystem2733.8To

31、tal80100.0在对当地居民参与自然资源管理的障碍调查中发现,有约 72.4%的被调查 者认为目前群众参与自然资源管理还是存在着一定障碍的,这也导致现在绝大多 数的群众没有真正参与到资源的管理当中。这其中,有52.8%的被调查者认为存 在的主要障碍是缺乏基层组织,有26.4%的被调查者认为个人能力不够。通过调 查结果也反映出,目前在尖山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管理当中,尚没有一个成型 的基层组织来组织当地的居民进行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管理当局是否听取当地群众的意见FrequencyPercentValidPercentCumulativePercentValid是2835.035.435.4

32、否5163.864.6100.0Total7998.8100.0MissingSystem11.3Total80100.0从调查中了解到,管理当局目前很少前往当地保护区与群众进行交流,这 也导致了管理当局与当地群众之间的沟通缺少。有64.6%的被调查者反映管理当 局不听取当地群众的意见。这也反映出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管理当局对 保护区所在社区一线的情况缺少许多必要的了解,这将很不利于当地居民真正参 与到当地自然资源的管理当中,同时对建立群众基础也十分的不利。现有自然保护政策是否符合当地社区居民的要求FrequencyPercentValidPercentCumulativePercent

33、Valid完全 符合78.89.39.3部分 符合5366.370.780.0完全不符1518.820.0100.0合Total7593.8100.0MissingSys tem56.3Total80100.0对现有自然保护政策是否符合当地社区居民的要求的调查中发现,只有 9.3%的被调查者认为现有的自然保护政策完全符合当地社区的要求 ,有 70.7%的 被调查者认为部分符合 ,认为完全不符合的被调查者有 20%.从中我们也可以发 现,现有的保护政策与当地的实际情况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所以,要想真正让 当地居民参与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当中,真正更好的发展尖山自然保护区使自然 保护与社区经济和谐发

34、展,适当的修改现有保护政策还是十分必要的。同时,管 理当局也应多去保护区所在社区了解情况,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制定符合当地发 展的相关政策,这样就能更好的调动当地社区居民参与自然保护的积极性,而这 对尖山自然保护区的发展也将大有裨益。关于自然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优先性的态度FrequencyPercentValidPercentCumulativePercentValid自然保护优先1721.322.122.1社区经济优先2025.026.048.1自然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谐发3847.549.497.4展很难说22.52.6100.0Total7796.3100.0Missing System33.

35、8Total80100.0自然保护区内进行自然保护与保护区内社区经济发展问题的优先性,一直是 许多学者专家所争论的一个问题。因为在自然保护的同时往往会牺牲许多当地居 民的一些原有利益,限制其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能找到一种方式能够使自然保 护与当地社区的经济共同和谐发展也成为了许多学者专家所探索的一个问题。本 次调查也对当地居民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进行了了解。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有 22.1%的被调查者认为自然保护应优先于社区经济发展,有26%的被调查者认为社 区经济发展优先于自然保护 ,略多于前者,而认为自然保护与经济应和谐发展的 被调查者占了所有被调查者的 49.4%,将近一半.从中我们也可以

36、感觉到,当地居 民对自然保护还是具有相当的认可的,大多数人也认识到了自然保护与经济和谐 发展的重要性.七、调查情况分析与总结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社区参与管理的模式在尖山自然保护区所在社区面临 的挑战主要包括:分权困难;社区缺乏足够的财政支持;如何安排资源权属;社 区能力不足以及社区的能力如何建设;如何确保那些既缺乏能力又缺乏参与想法 的人参与发展过程。下面将对此分别阐述。分权仍然是将来要面临的一大挑战。一方面是社区缺乏获得经营管理权的条 件,比如说:一旦项目实施开始,缺乏实施项目的人员编制、管理能力和足够的 资金,缺乏上一级政府的支持,缺乏一定的法律支持;当地缺乏参与政治活动的 途径,缺乏环境

37、保护技术知识;民众参与管理易受当地精英的影响。另一方面, 政府不承认社区拥有权属或者想争取更多的利益也是影响分权的因素。社区缺乏 足够的财力支持也是对社区参与管理的挑战。如何安排资源权属也是目前面临的一大挑战。所有权问题是过去20年内许多 发展活动不可持续的原因,关注资源权属配置的具体问题也是研究者们关注的一 个重点。社区能力不足以及其建设也是在实施社区参与管理的模式所面临的挑 战。在那些管理能力很弱的地方,还需要额外的成本来加强其管理能力,另外, 尚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机构花大量时间来发展当地的组织并提升当地的组织能力。 管理人员的缺失对社区参与管理的实施也有不良影响,再加上没有培养人才的管 理

38、机制,如何确保那些既缺乏能力又缺乏积极性的人参与进来也是目前存在的挑 战。虽然当地的许多村民希望发展他们愿意做的项目,但是那些地方的村民经常 被边缘化,在一些发展项目中并没有重视这点;社区中的强者也容易主导村中的 权力和利益,村干部及与其关系好的人经常操控管理,即使支助者和政府给与压 力,村民的参与也仅是形式,边缘群体的作用也很难体现。此次调查由于时间上比较仓促,所以许多地方还有不足之处,对调查数据的 分析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我们也会不断努力进行改正,以期获得更好的进步.对于 本次调查,许多单位和个人也对我们进行了热心的帮助,对我们的活动提出了许 多非常好的建议,在这里特别要感谢文县林业局、兰州大学社区与生物多样性保 护研究中心、兰州大学团委、兰州大学学工部以及尖山村的那些村民对我们活动 的支持。参考文献:张更生 ,郑允文 ,吴小敏等 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价指南与建设技术规范 北京 贵州省环境保护局, 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 草海的战略与实践 贵阳: 刘环宇,宋占勇等, 生态与经济双赢 . 中国林业苏杨. 中国西部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中国发展 王为民,布朗姆 (Bram Bustra). 自然保护区综合管理探索与实践 云南科技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