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记叙文阅读方法pptPPT课件.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16242385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2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中记叙文阅读方法ppt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初中记叙文阅读方法ppt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初中记叙文阅读方法ppt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资源描述:

《初中记叙文阅读方法ppt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记叙文阅读方法pptPPT课件.ppt(3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记叙文阅读,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记叙文种类繁多,包容广阔。包括小说、散文、随笔、回忆录、游记等文学作品,也包括史传、神话、传说、童话、寓言和故事等,还包括新闻、报告文学等。,记叙文的定义?,中考要求,1.把握记叙要素、线索、顺序、人称、详略。2.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和层次。3.理解题旨及文章的主旨,概述主要内容。4.揣摩理解关键词、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及作用。 5.分析文章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写作技巧。6.阅读中的体验及启示。7.结合内容进行个性化表述,学会思考和质疑。,学习目标,明确记叙文知识要点,掌握记叙文阅读方法,提高记叙文阅

2、读能力,记叙文的相关知识,1.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记叙文的人称 第一、第二、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与情感的交流。 第三人称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多方面自由叙述,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3记叙文的线索 (1)所谓线索,就是贯穿整篇文章的情节发展和思想感情发展的路线。(它是贯穿全文的脉络,可以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2)线索大致分六类: 文章的标题 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 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3、四、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 )如:最后一课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如:背影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如:故乡 作用:1、补充内容,丰富情节。 2、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4、如何区别倒叙和插叙? 所谓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或后来发生的某件突出的事情提前到前边来写,然后按顺叙的方法叙述事件。所谓插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原来的叙述,而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即在一件

4、事情的叙述经过中穿插进另一件事情。,5.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 讲求生动形象,重在以情动人,6.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相结合,7.记叙文的描写方法: 人物描写可以进行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是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内容。)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就是通过描写其它人物的言行、心理或者环境来表现主人公。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 交代背景衬托人物渲染气氛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深化主题、点明主旨 描写景物的方法: 动静结合或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等。,8.修辞方式 初中课文常见的修

5、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反语等。 比喻:使语言表达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拟人:赋予事物人的思想感情和性格,使表达生动形象活泼。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夸张:突出所描绘事物的特点,加深读者印象。 对比:突出事物的差异或事物的特点 对偶:增强语言的节奏感,使语言节奏明快 反复:强调,加深读者印象 反问和设问:引起读者思考,加强语气 反语:表达讽刺意味,9.记叙文写作(表现)手法: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以小见大、对比、抑扬、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寓情于景、卒章显志、动静结合、开门见山、铺垫和伏笔、联想和想象、开篇点题等,记叙文常见考点:

6、 一、概括文章情节 二、分析人物形象 三、把握文章主题 四、理解描写作用 五、欣赏写作手法 六、品味语言 七、关键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八、拓展型试题,答题技巧: 概括文章情节(复述本文的故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技巧: (1)抓住记叙的六要素 (2)格式:谁+做什么事+结果 何时何地+发生何事+结果,分析人物形象: 技巧: (1)通过人物表现,总结其性格、品质特点。 (2)具体分析即举例说明,谈看法还要答出态度。,把握文章主旨: 技巧分析(1)分析文章标题 (2)分析文章开头结尾。有的开篇点题,有的卒章显志。 (3)分析议论抒情句入手。 (4)委婉含蓄的文章,应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入手。 (5

7、)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 自己总结,格式:通过记叙何事表达(抒发、赞美、批判)了+ 何种主题(思想感情、精神、思想),品味语言技巧分析: (1)从“修辞手法”或“用词特点”或“句式特点” (2)格式:语言表达特点+此特点的一般作用+在文中的具体作用,关键句子(段)在文中的作用: 开头: 开篇点题 总领全文 引起下文 设置悬念 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交代故事的背景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的思考,中间: 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起下文) 呼应前文,用于段末则有总结作用 结尾: 照应开头 篇末点题 总结全文 升华主题、深化主题 点明中心(主旨) 画龙点睛 首尾呼应 回味无穷,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

8、的含义,1.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 2.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言外之义。 3.结合整篇文章的语境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小提示,解题方法:文中关键的语句常常是指能够提示和概括文章中心或段意的,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对全文的内容和结构有重要作用,或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和议论抒情方面有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正确理解和分析这些语句,有助于我们把握文段的意思和全文的主旨。 解题技巧:含义要结合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准确、通顺。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首先要从本句入手,注意修饰限制成分; 其次要看句子所在的语段,注意与这相邻的上下句和与之对应的解说句;

9、 第三,结合段意理解句子,准确性更高。 总之,要注意句子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 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总结方法,如何赏析课文中所喜欢的句子:,1、从修辞手法上分析;(修辞的作用) 2、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前后照应、画龙点睛) 3 从语言风格上(豪放、婉约) 4、从用语、遣词准确传神巧妙 5、从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示。 6、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段意、层意的概括,归纳大意是在分层次的基础上进行的,或者是同步进行的,一般说来在分层次合并同类项的同时,大脑也就在归纳各层的大致意思,再进而形诸文字而已。归纳层次大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

10、了什么;二是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三是选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 不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遵循基本的原则:一是力求完整,不能以偏概全;二是力求简洁,不要过多复述;三是力求明确,不能笼统含糊。,开放性试题应注意:,平时一方面要关注生活,注意勤观察、勤思考;另一方面要广泛阅读,开阔视听,不断吸取知识营养。积累较丰富的材料,“谈”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谈”时要针对话题,选取适当的角度,具体阐述,避免空泛,“谈”的内容应从原文生发,要中心明确,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 “谈”时要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议论记叙相结合);语言力求简明扼要(注意文字数量的要求)。,记叙文的阅读步

11、骤,1、阅读全文:运用“六要素”知识,对文章内容、作者思路等有一个全面感知。 2、浏览考题:粗略了解考察内容。 3、再读文章:与题目相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4、解决问题:找准答题区域,注意关键句、主旨句、抒情议论段。 5、认定补充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对所做答案进行认定、补充。,学会阅读文章和掌握审题技巧,阅读题的解题步骤和诀窍: 一是要整体感知,读懂文章。明白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 二是要审清题干,明确方向。别是要明确题目所问的范围、角度、要求。 三是要整合要求,明了表达。,整体感知:标题 把握文章主旨,领悟情感 理清思路:线索,结构 (注意标志性语句、段落 ) 揣摩字句:写法探究。,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