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场温习要点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162390540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2.5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电磁场温习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电磁场温习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电磁场温习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电磁场温习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磁场温习要点(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电磁场温习要点第一章 矢量分析一、重要公式、概念、结论1. 梯度、散度、旋度在直角坐标系下的计算公式。燧血Qududu梯度:Vu = e + e + edx xdy ydz zQAdz散度:V-AdAdA= X + y +dxdy旋度:Vx Ae ex yd ddx dyA Ax yezddzA(dAdA (dAdA (dAdA z-ye+X -e+Xe(dydz JxI dzdx丿yj dxdy Jz2. 两个重要的恒等式: Vx (Vu) = 0,V- (Vx A)=0第二章 电磁场的大体规律一、重要公式、概念、结论 1电场和磁场是产生电磁场的源量。2 从宏观效应看,物质对电磁场的响应可分

2、为极化、磁化和传导三种现象。3. 静电场的大体方程:V D = p6 D ds = QVx E = o丄 E dl = 0i说明:静电场是有散无旋场。电解质的本构关系:D = 8 E = 8 8 E0r4. 恒定磁场的大体方程:VxH 二 JJ B 二 0磁介质的本构关系:B =卩H =卩卩H0r5. 相同场源条件下,均匀电介质中的电场强度为真空中电场强度值的丄倍。 r6. 相同场源条件下,均匀磁介质中的磁感应强度是真空中磁感应强度的卩倍。r7. 电场强度的单位是V/m;磁感应强度B的单位是T (特斯拉),或Wb/m28. 电磁感应定律说明:转变的磁场能够激发电场。9. 全电流定律说明:转变的

3、电场也可激发磁场。10. 明白得麦克斯韦方程组:微分形式:积分形式:Vx H = JaD+ -atVx E =aBatv B = 0H d = f (J + 竺) ds isatJ E d = -J 遁 ds f _s atJ D ds = QJ B ds = 0s本构关系:D = eEB = pHJ =oE二、计算。1. 海水的电导率b =4S/m,e =81,假设设海水中的电场是按余弦转变的,求当 r频率为f = 1MHz时,位移电流同传导电流的比值。(P68例253)解:位移电流密度为atsin 3 t ,其振幅为8E传导电流密度为dmcos 3 t ,其振幅为oEcm388 E38dm

4、oEcm1 MHz 时,2 兀 x 10 6dm2兀 x 10 6 x 81x 8.85x 10- 12=1.125x 10 -3cm2两同心导体球壳,半径为a和b(ab),内外导体上均匀散布电荷,密度别离 为p和p,应用高斯定理求:遍地的电场强度;s1 s 2解:取半径为r的球面为高斯面。由高斯通量定理有6 EdS = n 4兀r2E = s880 01 当r a时,q = 0 /. E = 0 T12。当 a r b时,4兀 r2E =巴皿业2 n E = a2 psi + 加 ps23838 r20第三章 静电场分析 一、重要公式、概念、结论 1明白得静电场与电位的关系,u專E d,E(

5、r) = -V (r)Vx E = 02. 恒定电场的大体方程亠V J = 0本构关系:3矢量磁位A具有多值性,关于恒定磁场,一样规定A的散度为零(库伦标准)。4球形导体接地体,其接地电阻的大小和半径成反比。5.镜像法是利用唯一性定理求解静电场的间接方式。二、计算:把握自感的计算方式。(P117例333;P118例33.4)第四章 时变电磁场一、重要公式、概念、结论1. 波动方程是由麦克斯韦方程推导出来的,它揭露了时变电磁场具有波动性这 一规律。2矢量磁位A具有多值性,关于时变电磁场,一样规定A的散度为-陆叟(洛St伦兹条件)。3. 能流密度矢量(坡印廷矢量)的概念、单位(P176)、及公式:

6、S = E x H4 把握时谐电磁场的瞬时值和复数形式的彼此转换方式。(参考 P181 例 451)第五章 均匀平面波在无界空间中的传播一、重要公式、概念、结论1. 明白得均匀平面波的概念:等相位面上电场和磁场的方向、振幅都维持不变 的平面波。2理想介质中均匀平面波的传播特性:(P194P196)=2兀f; k =屮;九=-f k=noav匕;耳=12010 u 3770 0rH = e x E; E =qH x e ;nnE 2m2n3. 电磁波极化的概念:在空间固定点处电场矢量结尾点随时刻转变的轨迹。4. 电磁波极化的类型:线极化、圆极化和椭圆极化。5. 把握电磁波极化类型的判定方式:线极

7、化:电场两分量的初相位相同或相差n;圆极化:电场两分量的振幅相等且初相位相差土仝;2椭圆极化:不知足线极化和圆极化条件的其他情形。判定旋向:(1)将电场的两个分量写成以余弦为基准的标准形式(wt项要为 正);(2)判定两个分量初相位的大小关系及波的方向;(3)用初相位大的分 量的单位矢量叉乘初相位小的分量的单位矢量,其结果假设和波的方向相同 那么为右旋波;反之,那么为左旋波。6判定媒质为良导体的条件是:1 ;判定媒质为良介质的条件是:7. 趋肤效应:高频电磁波在良导体中衰减专门快,以致于无法进入良导体深处, 仅可存在其表面层内,这种现象称为趋肤效应;电磁波的频率越高,衰减越厉害。8. 趋肤深度

8、(6):电磁波进入良导体后,场强振幅衰减到表面处振幅的1/e时所 传播的距离。二、计算:教材 P224-225 习题5.2、5.6、5.12第六章 均匀平面波的反射与透射一、重要公式、概念、结论1. 对导电媒质的垂直入射:反射系数r =rm - 2c1c ;透射系数P = -tm =2c = 1 + TE 耳 +耳E 耳 +qim2c1cim2c1c式中,n和耳均为复数,、t均为复数。1c2c2. 理想介质对理想导体的垂直入射:媒质1为理想介质,g二o,n =n为实数。媒质2为理想导体g二0。11c122 c因此r = Em = -i,t = o (全反射),e =-EErm imim理想介质

9、对理想介质的垂直入射:n =n, n =n ; n、n均为实数。则:1c 12 c 212反射系数厂=-rm = 21;透射系数T = -fm = = 1 + TE n +nE n +nim21im21/.r、t均为实数。且,当r0时,分界面z = 0处为合成波电场振幅的最大点(波腹);当r0 时,分界面z = 0处为合成波电场振幅的最小点(波节)。s E2s E2 s E2 r2iav2qrav2qs E211 iavim4. 驻波比 S 概念为合成波电场 u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s-1 E1|Srd_maxI E I1 min二、计算:1自由空间中某均匀平面波垂直入射到理想介质中。已知理想

10、介质的卩=1、r =4,求:反射波电场振幅和透射波电场振幅的比值;反射波和透 r射波的平均功率之比。解:Up ,q2 -匕-0.5q ,t - -20 q +q0.5 +1r21注二 2,1 一 133E 2rm2q,E、川、1 1 1E 2、E q 4 28tmtm12q22在自由空间中,一均匀平面波垂直入射到半无穷大的无耗介质平面上,已知ErrmETtm=2 反射波和透射波平均功率之比为各 tav自由空间中,合成波的驻波比为 3,介质内传输波的波长是自由空间波长的 1/3且分界面上为驻波电场的最小点。求:介质的相对磁导率和相对介电常数。解:因为驻波比s -3 I-11 |1 2由于界面上是

11、驻波电场的最小点,r2b2b,a2b8. 在矩形波导上,平行于电力线开缝时,电磁波可不能在开缝处向外辐射;而 于垂直于电力线开缝时,电磁波会在开缝处向外辐射。9圆波导传输的主模为TE模;其单模传输条件为2.61a九3.41a ;圆波导的11m 能够为 0,但 n 不能够为 0.10. 同轴线传输的主模为tem模;同轴线的单模传输条件为九兀(b + a)11.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Z概念为传输线上任一点的行波电压与行波电流之比;12. 传输线的输入阻抗 Z 概念为传输线上某点的合成波电压与电流之比; inZ 二-;对无耗线 Z 二 Z ZL + jZotan( z)in I加 0 Z + jZ ta

12、n( z)0L13. 传输线的反射系数r概念为传输线上某点的反射波电压与入射波电压之比;r =O,由此可得z = Zu + z + zin 01rin 0Z Z终端反射系数r = lo,2 z + ZL 0(R Z )2 + X 2=L 0L-2 + X 2(R + Z )2 + X 2L1 L 0LZ ZI I(R Z ) + jXI(R Z)2+ X 2L0L-1( R + Z ) + jX IL0L,| r i=匕 S +1I r 1 = 1 L0 I= L0L= L0L-2 Z+ Z I(R+ Z ) + jXI (R+ Z)L0L0Ll0驻波比S = max =U 1 min14传输

13、线存在三种工作状态,即行波状态、驻波状态和混和波状态。15-驻波曲线中相邻两个波节或波腹点的距离是勺;波节点到相邻波腹点的距离二、计算(P308页717)一根特性阻抗为75 Q的无耗线,终端接有负载阻抗Z = R + jXL LL(1)欲使线上的驻波比等于3,那么R和X有什么关系?LL(2)若负 R = 1500 求 X 。LL(1)l r2S -1 = 3-1 = 1S+1 = 3 + 1 = 2Z 一 Z又q r i=i lo I =2 + L01(R - ) + jX I(R )2 + X 2L0L=L0L=I(R + ) + jX I(R + )2 + X 2L0LA, L0L(R - )2 + X 2 L0L-(R + )2 + X 2L0L:Rl + 0)2 : Xl: = 2 - 4(RL 一 0)2 一 (RL + 0)2 + 3XL2 = 0 L 0Ln 3 X 2 + 3R 2 - 10R + 3 2 = 0LLL 00R10 RR10 RX = Z (L)2 +L 1 = 75 j ( L)2 +L 1L 03 Z753 75T 0 0将R =750代入上式得L 10 1505 rX =7S- -()2 + 1 =75 =96.82(0)l753 75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