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第1章 概述

上传人:努力****83 文档编号:162342748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第1章 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第1章 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第1章 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第1章 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第1章 概述(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第一章概述第一章概述当时光进入二十一世纪,历史的长河将人类带入了信息化社会。在这个时代,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海量的多样化的信息,语音、图像、视频、数据、文字,人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空间,周边充满了各种形态信息,它们渗透到了人类的几乎一切活动之中。建筑是现代文明人赖以生活和工作的居所。因此在建筑内必须要有能够为人们提供信息服务的设施,这就是建筑物的信息设施系统(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in the Buildings,IIB)。该系统承担建筑物内部与内部、内部与外部的信息处理 职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给信息设施系统的定义是: 为确 保建筑物与外部

2、信息通信网的互联及信息畅通,对语音、数据、图像和 多媒体等各类信息予以接收、交换、传输、存储、检索和显示等进行综合处理的 多种类信息设备系统加以组合,提供实现建筑物业务及管理等应用功能的信息通 信基础设施。 在当今时代,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是智能建筑中最基础的系统,也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基础。1.1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的构成人们通过耳、目、鼻、口、身感知外界的各种信息,但是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器官则仅限耳、目和口,因而信息呈现的形式必须是可视、可闻的。因此,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需要能够对声音、图形和图像、文字以及三者组成的多媒体形式的信息进行处理。根据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有以下系统构成。

3、(1 )通信接入系统。(2 )电话交换系统。(3 )信息网络系统。(4 )综合布线系统。(5 )室内移动通信覆盖系统。(6 )卫星通信系统。(7 )有线电视系统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8 )广播系统。1 第一章概述(9 )会议系统。(10 )信息引导及发布系统。(11 )时钟系统。(12 )其他相关的信息通信系统。本书根据国家设计标准的要求,结合智能建筑系统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将建筑物中的信息设施系统划分为十一项,列于图 1-1中。上述标准中提到的室内移动通信覆盖系统和卫星通信系统合并到通信接入系统中,把建筑物中的信息机房,在书中作为信息设施系统之一进行介绍。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电话通信系统计算机

4、网络有线电视系统接入网系统广播系统会议系统系统综合布线系统信息导引系统信息发布系统时钟系统机房系统用户虚软电拟交局线话交换域局交换系网域卫无有无线线接接入入网网三公紧有星数视网共急线电字频合广广电视会会一播播视接议议收换机统机网图 1-1现阶段智能建筑系统中的信息设施系统1.1.1 电话交换系统电话交换系统是历史最为悠久的电气化的通信系统,至今已有近一百四十年的历史。电话交换系统的发明之初是要提供语音信息服务。随着电话网络的普及和数字技术的出现,电话交换网曾承担相当多的非语音业务,如传真、数据业务、计算机网络业务等,并为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目前电话交换网“返璞归真”,依然主要提

5、供话音业务。虽然电话交换系统提供的业务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但是组网技术、交换方式和系统的实现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现在的用户电话交换系统已不仅仅是采用用户交换机(PBX)一种模式,出现了虚拟交换(Virtual Switching)、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软交换(Soft-Switching)等现代化的电话交换系统。在本书第 2章,将对各种交换技术的原理和组网方法作介绍,并依据国家相关规范,讲授用户电话交换机的配置规定和要点。2 第一章概述1.1.2 计算机网络系统当代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与计算机系统密切相关,不仅办公室和居所有 PC机,而且大量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PA

6、D)、手持电脑(PDA)和智能手机等便携式、手持式的计算机就在身边。利用这些计算机接入计算机网络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所需的信息。为满足用户的这一需要,就要求在建筑物内建立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筑物内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不仅能够支持台式 PC机上网,并且保证一定的传输速率,还要能够支持移动设备的上网。因此,智能建筑中不仅要有宽带的固定网络,还要有无缝覆盖的无线网络。当然,不论是固定网络,还是无线网络,在建筑物内的计算机网络均属于计算机局域网。在第 3章,将对各种局域网技术作介绍,重点介绍以太网、高速以太网和 Wi-Fi无线局域网,还将介绍组网用的各种网络设备,并就网络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要点做讲授。此

7、外,在这一章还简要介绍了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1.1.3 综合布线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是为建筑物内的智能化系统,包括计算机网络系统和语音通信系统楼、宇自控系统、建筑安防系统等,提供统一、开放的线缆敷设平台。因此,有人把它称为建筑物的“神经系统”。综合布线系统不同于传统的布线系统,它采用一套模块化的结构,可适应各种类型的建筑、建筑群和住宅小区的布线要求,其拓扑结构可以支持各种应用系统和不同的网络技术。综合布线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打破了传统布线系统的桎梏,可以在建筑物的建设过程中,同步设计和施工。如今,综合布线系统已是各类建筑,特别是智能建筑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在第 4章,将详细介绍综

8、合布线系统的由来、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重点讲授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以及综合布线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以及综合布线系统的测试方法、测试模型及其应用。1.1.4 通信接入网系统每一栋建筑、建筑群或住宅小区,在信息的海洋中都是一个个独立的小岛。这些独立的信息岛需要与外界相连,以便交换信息,否则就变成信息孤岛了。将这些信息岛连接到一起的就是电信系统中的接入网系统。接入网有有线接入和无线接入两大类接入方式。接入网与运营商提供的业务3 第一章概述有很大关系。当前,在我国提供接入网服务的运营商,既有传统的电信公司和有线电视网络公司,还有许多计算机网络公司和卫星通信公司。在过去以及现在的大部分地区,一个行

9、业的运营商只能提供一种服务,如电信公司提供语音服务,有线电视公司提供有线电视服务,计算机网络公司提供 Internet服务。因此连接各建筑物、建筑群和住宅小区的接入网有多套,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的巨大浪费。现在我国政府已提出要进行电信改革,实施“三网融合”。三网融合的关键是在接入网方面。本教材的第 5章,将对接入网的概念、作用和类型做简要介绍,并对三网合一采用的主要技术做讲解。1.1.5 公共广播与紧急广播系统广播系统分为公共广播、紧急广播和厅堂广播系统,厅堂广播又分为会议广播和影剧院/场馆广播。一般建筑物内的广播系统包括了公共广播、紧急广播和会议广播。公共广播系统通常与紧急广播系统合设,正常情

10、况时,用作公共广播,当出现紧急情况时,切换为紧急广播。公共广播作为传播信息的一种工具,早期主要用于转播新闻、发布通知及作息信号。目前的公共广播系统已发展成为个性化、多样化和多功能化的独立系统。在本教材的第 6章,将介绍智能建筑中广播系统的基本构成、系统配置和设备选型。1.1.6 有线电视与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如果说电话系统是建筑物中最早的信息设施系统,那么有线电视系统则是历史仅次于电话系统的信息设施系统了。电视广播有着全球最大的用户群体,如今有线电视系统的覆盖率甚至超过了固定电话系统。几乎所有的办公建筑、居住建筑、公共建筑都对有线电视系统有需求。初期的有线电视系统解决了开路系统传输容量小和信号质量

11、差的不足。随着城市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和普及,有线电视系统已从过去单向的单业务模拟传输系统向双向、宽带、高清晰度、数字化、多业务传输系统发展。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可以接收通信卫星或电视直播卫星发送的电视信号,进一步丰富了电视节目的来源。在酒店类建筑中,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可以提供境外电视节目,服务来自于不同地区的客户;在偏远的学校,可以通过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开展远程教学。在第 7章,将对有线电视系统做详细介绍,包括系统的构成、系统功能和实现方式,重点介绍有线电视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4 第一章概述1.1.7 会议系统目前许多的智能建筑中安装了现代化的会议系统。会议室不再是过去仅配置几个话筒,后台放置一台功

12、率放大器,连接几个音箱组成的初级会议系统了。现代化的会议系统采用了数字音视频处理和传输技术以及数字控制技术,贯穿了从会议签到、发言表决、同时传译、多媒体信息显示、会场照明到扩声均衡各个环节。视频会议系统允许与会人员在各自的办公室或分会场面对面地参与会议,省却了参会人员舟车劳顿,节省了时间和费用,提高了办公效率。第 8章将对数字会议系统和会议电视系统做基本介绍,包括系统构成、系统功能和基本配置。1.1.8 信息导引、发布系统与时钟系统现在越来越多的机关办公建筑和公共建筑,如医院、商场等设立了信息查询台,以方便客户查询信息,这就是所谓的“信息导引”系统。信息导引系统的前端大多采用触摸屏,后端接入业

13、主或单位的局域网。查询内容可通过联网的计算机进行编辑、修改和更新。提到信息发布系统,似乎还有些抽象和陌生,但是说到 LED(Light 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显示大屏幕,相信大家都已司空见惯。其实,LED大屏就是信息发布系统的一种形式。近年来信息发布系统几乎在所有的建筑物中都有应用,如交通场站的车次、航班信息,银行营业厅的金融信息,证券交易所中的证券信息,政府办事大厅的现行政策法规信息,学校教学楼的教室使用状态信息,写字楼电梯厅等处的多媒体显示终端等等,都属于信息发布系统。时钟系统在某些类型的建筑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系统,如媒体类建筑、医院建筑、学校建筑、交通枢纽建筑等,在这些

14、类建筑中,对时间有着严格的要求。时钟系统将保证建筑物中的所有受控钟表的时间相一致,并且钟表设置的位置和数量符合相关的规定。在教材的第 9章,将分别介绍信息导引、发布和时钟系统。1.1.9 信息机房系统随着智能建筑的发展,建筑物中的智能化系统越来越多,因此安放设备的机房也越来越多,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各种基于网络技术的应用系统的不断增加,电子信息机房的重要性日显突出。信息机房是指放置关键网络和通信设备的弱电机房。信息机房系统现在已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的技术门类和行业,不5 第一章概述仅涉及强、弱电,还与结构、消防、空调等密切相关。在本教材最后一章,将对信息机房的工程设计做初步介绍。1.2 信

15、息设施系统与智能建筑和智慧城市何为“智能建筑”?根据新修订的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对智能建筑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在该定义中,明确了智能建筑系统的构成,并将信息设施系统列为智能建筑中的首个系统,由此可见信息设施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的重要位置。何为“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的概念源于 IBM公司于 2009年提出的“智慧地球”。IBM所谓的“智慧地球”是把各种功能不同的传感器嵌入到地球各个角落的物体中

16、,实现对物体的全面感知,通过泛在、普适的物联网,实现物-物、物-人、人-人互联互通,再通过超级计算机系统、云计算和移动计算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最终实现人类对工作、生活方式的更精细化动态管理,从而达到“全球智慧”的状态。“智慧城市”目前尚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不同的视角对智慧城市的理解不同,定义也就不同。但有一点毋庸置疑,智慧城市建设的起源是城市信息化建设。城市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融合各个行业的信息,消除信息孤岛,在城市的管理、生活、产业等各个方面,实现智能控制、智能管理、智能服务和智能处理。目前在“智慧城市”概念的带动下,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物流、智慧城管、智慧公共安全、智慧农畜牧业、

17、智慧大厦(智能建筑)、智慧社区等应运而生。我国相关政府部门提出了一个智慧城市的体系架构,如图 1-2所示。在该体系架构中,将智慧城市分为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应用服务两部分。其中,城市基础设施由信息通信网、水网、能源网和交通网四个物理基础网络模块组成。这其中的信息通信网模块,自下而上又由感知控制层、网络传输层、数据层和平台层四个层次构成。总之,智慧城市建设是要建造一个由信息技术撑、能够统一管理的网络平台。它由多个系统组成,能够相互融合、互联互通,通过对各种数据的智慧应用,在城市一级实现统一运营、管理和服务。6 第一章概述企业政府民众政务服务产业规划城市建设管理决策支持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城乡规划园

18、林绿化产业规划创新投入政务服务体系数字化城市管理历史文化保护基本公共服务城市建设应用服务建筑市场管理房产管理建筑节能绿色建筑智慧管理与服务智慧建设与宜居基本公共教育劳动就业服务社会保险医疗卫生智慧产业与经济产业升级公共文化教育残疾人服务产业要素聚集传统产业改造农业现代化服务社会服务基本住房保障城市功能提升供水系统排水系统节水应用燃气系统供热系统照明系统专项应用新兴产业发展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环保智慧国土智慧应急智能家居智慧支付智能金融智慧安全智慧物流智慧社区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其它新兴产业垃圾分类与管理地下管线空间综合管理信息通信网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门户系统目录管理服务规范数据服务规范数据整合

19、交数据挖掘时空信息承载服务规范平建设规范换服务规范服务规范台层共性支撑技术云计算服务Web服务技术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中间件公共资源数据中心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基础宏观经济数据库建筑物基础数据库行业数据层数据库数据库城市基础设施数据存储、交换、整合与处理交水能源网分布式储存数据交换数据整合分布式处理资源描述及数据编码通网网网络层融合网络传输层移动与固网融合三网融合泛在网融合基础网络有线宽带网无线网移动通信网有线电视网电力线网络卫星通信网络自组网与短距离传输网网关接入感知控制层自组网短距离传输数据和视频信息采集传感器射频识别条码识别图像与视频采集实时应用数据采集与存储图 1-2智慧

20、城市体系架构建筑是城市的细胞。智能建筑是具有感知、推理、判断和决策的综合智慧能力及形成以人、建筑、环境互为协调的整合体,因此智能建筑是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管理枢纽和基础载体。智能建筑以及智能社区,理所当然地是智慧城市的基石,是智慧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由于智慧城市概念的出现,对智能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后智能建7 第一章概述筑的技术发展和工程建设都应适应智慧城市的需求,换言之,智能建筑需升级,套用“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的名称,升级后的智能建筑可以冠以“智慧建筑”,也有人称为“智能建筑 2.0”。新概念下的智能建筑有哪些升级呢?首先,智慧城市对于智能建筑的要求不仅仅是单体建筑、建筑群、

21、住宅小区,而是整个城市基于道路、建筑、管线等立体的管理,需要将单体建筑或建筑群的智能化系统建设拓展到建筑物之间、建筑群之间的共通和互联。从技术上说,是建立起一个基于空间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筑物、道路以及地下管线的全方位的智能化系统。其次,传统的智能建筑以楼宇自控系统、建筑公共安防系统为核心。在智慧城市中,智能建筑将是智慧城市中的信息节点,实现建筑物内外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联动协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今后的智能建筑系统建设,其智能化系统转向以信息系统为核心,楼宇自控、安防等系统仅作为节点的一般配置。最后,集成的深度应由之前的单纯的建筑物内各智能化系统之间的系统集成,升级到网络集成、应用集成和数据集

22、成。建筑智能化系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具备适应情况变化的能力,能够与时俱进,它会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及人们需求的增长而不断完善。1.3 系统的工程设计标准与规范建筑工程(包括勘察、设计和施工)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建筑工程安全标准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规定:“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单位必须对其勘察、设计的质量负责。勘察、设计文件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技术规范以及合同的约定”。因此,了解有关标准的基本概念和标准体系,熟悉标准的条款的类型和表述,进而掌握常用工程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是很有必要的。1.3.1 有关标准的基本概念1.标准(Stand

23、ard)所谓“标准”,是指“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所谓“规范性文件”,是指为了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导则或规定特性的文件。标准、法律、法规和规章等都属于规范性文件。8 第一章概述在国际上,标准是由标准机构发布的,由生产者、使用者等自愿采用。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其他标准是推荐性标准。”,还规定“强

24、制性标准,必须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由此可见,强制性标准即是技术法规,而推荐性标准类似于国际上的自愿性标准。推荐性标准虽然是自愿采用,然而通过市场的机制、政府的引导和法规的引用等途径,使得推荐性标准实际上被普遍采用。2.标准的分类划分标准分类的方式有很多种,在此仅从本专业应用的角度,按标准适用的范围和要求的程度进行分类。(1 )标准适用范围分类按标准的适用范围,可将标准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国际标准(International standard)一般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 Internationa

25、lStandard Organization,ISO)、国际电工委员会(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Commission,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以及 ISO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除上述机构发布的标准之外,还有一些被称之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它们一般是由一些权威机构知名企业等发布的标准,在世界范围有着广泛影响或占据国际市场极大份额,前者如微软公司的 IE,后者如 Internet中的 TCP/IP等等。国家标准(National Standard)是指由国家标准

26、机构公开发布的标准。在我国,国家标准是由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起草、审查,并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统一审批、编号和分布。国家标准按实施力度的约束性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代号 GB,推荐性标准代号 GB/T。行业标准(Branch standard)是指在国家的某个行业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在我国,行业标准是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行业标准的发布是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审定,由行业归口部门审批、编号和发布,与信息设施系统相关的行业标准主要有建筑工业(标准代号 JG,标准制定和发布部门为住房城乡建设部)

27、、通信(标准代号 YD,标准制定和发布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广播电影电视(标准代号 GY,标准制定和发布部门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地方标准(Provincial standard)是指在国家的某个地区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9 第一章概述准。在我国,地方标准是针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编制、审批、编号和发布。地方标准的代号为 DB,加上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划代码。企业标准(Company standard)是针对企业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

28、准。企业标准虽然只在某个企业适用,但是有可能会影响一个行业、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2 )标准要求程度分类按照标准中技术内容的要求程度进行分类,可以将标准分为规范、规程和指南。这三类标准中技术内容的要求程度依次降低,标准中使用的条款和表现形式有差别。规范(Specification)是指规定产品、过程或服务需要满足的要求的文件。规范规定了标准化对象需要满足的要求。属于这类标准的如基于 IP网络的视讯会议系统总技术要求(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video conferencing servicefor IP-based network)GB/T21639-2

29、008和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局域网系统验收评测规范(Acceptance test specification for local area network systems based onEthernet technology)GB/T21671-2008等。规程(Code of practice)是指为设备、构件或产品的设计、制造、安装、维护或使用而推荐惯例或程序的文件。属于这类标准的如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ode for Engineering Design of Generic Cabling System)GB 50311-2007、用户电话交换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ode for

30、Design of Private Telephone SwitchSystem Engineering)GB/T 50622-2010、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TechnicalCode for Regulation of CATV System)GB 50200-94等等。指南(Guideline)是指给出某主题的一般性、原则性、方向性的信息、指导或建议的文件。属于这类标准的如智能建筑设计标准(Standard for design ofintelligent building)GB/T50314-201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esign standardfor energy effi

31、ciency of public building)GB50189-200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GB/T50378-2006等。1.3.2 标准中条款的类型及表述标准是由条款构成的。标准中的条款有三种类型,即陈述型条款、推荐型条款和要求型条款。1.陈述型条款的表述10 第一章概述陈述型条款可以提供陈述句或利用助动词来表述。(1 )利用一般陈述句提供信息。例如“为了指导智能建筑工程设计,提高智能建筑工程设计质量,制定本标准”(GB50314-2012)。(2 )利用助动词“可”或“不必”,表示在标准的界限内允许的行为或行

32、动步骤。如“(公共)广播系统依据建筑物内使用功能需要,可分为业务广播系统和应急广播系统等”(GB50314-2012)。(3 )利用助动词“能”或“不能”,表示某种原因导致的能力。例如“(时钟系统)除能向系统内各类子钟提供对时信号以外,还能向建筑物或建筑群内其他有时基要求的系统提供同步校时信号”(GB50314-2012);“(网络的安全隔离)保证做到未经授权,从信息网络不能进入控制网络”(GB50339-2003)。(4 )利用助动词“可能”或“不可能”表示某种原因导致的可能性。例如“在二级电磁环境下长期居住或工作,人员的健康可能受到伤害”;“只有在不可能使用 A给出的设计方法时,才选用 B

33、给出的可选设计方法”。2.推荐型条款的表述推荐型条款利用助动词“宜”或“不宜”表述,通常表示:(1 )在几种可能性中推荐特别适合的一种,不提及也不排除其他可能性;(2 )某个行动步骤是首选的但未必是所要求的;(3 )不赞成但也不禁止某种可能性或行动步骤。例如:“(信息设施)系统宜包括信息接入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用户电话交换系统、卫星通信系统、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公共广播系统、会议系统、信息引导(标识)及发布系统、时钟系统和其他相关的信息通信系统”(GB50314-2012);“壁挂式配线设备底部离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 300mm”(GB 50311-2007)。

34、3.要求型条款的表述要求型条款一般通过祈使句或利用助动词来表述。(1 )利用祈使句直接表示指示。如“与机房无关的管线不得从机房穿越”(GB50314-2012)。(2 )利用助动词“应”或“不应”,表示声明符合标准需要满足的要求。例如,“综合布线系统应为开放式网络拓扑结构,应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多媒体业务等信息的传递”(GB 50311-2007);“配线子系统信道的最大长度不应大于 100m”(GB 50311-2007)。在标准中,使用不同的助动词可以表示不同类型的条款。标准中通常使用的助动词有五类,汇总于表 1-1。表 1-1标准中各类条款使用的助动词及其等效表述11 第一章概述条款

35、类型助动词等效表述应该功能应只允许不得表达要求型条款,表示声明符合标准需要满足的要求要求不应不允许表示直接的指示,使用祈使句推荐表达推荐型条款,表示在几种可能性中推荐特别适合的一种,不提及也不排除其他可能性,或表示某个行动步骤是首选的但未必是所需要的,或以否定形式表示不赞成但也不禁止某种可能性或行动步骤宜建议推荐不推荐不宜不建议可以可允许表达陈述型条款,表示在标准的界限内所允许的行动步骤陈述:允许无需不必不需要能能够不能够有可能没有可能表达陈述型条款,陈述由材料或某种原因导致的能力陈述:能力不能可能表达陈述型条款,陈述由材料或某种原因导致的可能性陈述:可能性不可能1.3.3 应用标准的必要性标

36、准与质量紧密联系在一起,标准是质量管理的基础,是质量控制的依据。建筑工程质量也不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明确规定: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建筑工程安全标准的要求(第五十二条)。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单位必须对其勘察、设计的质量负责。勘察、设计文件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技术规范以及合同的约定。设计文件选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应当注明其规格、型号、性能等技术指标,其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第五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七十三条还规定:建筑设计单位不按照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标准进行设计的,责令改正,处以

37、罚款;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造成损失的,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此,依照相关标准12 第一章概述规范进行工程设计是每个从事建筑工程设计人员所要牢记和遵守的。目前我国已颁发了许多有关智能建筑中的信息设施系统相关技术和工程设计及工程验收标准和规范。在进行信息设施系统工程设计时应严格遵循这些国家或行业的标准、规范,特别是标准和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文(简称“强条”),必须严格执行。当前有关信息设施系统的标准和规范详见表 1-1。新的标准和规范将会陆续颁发,现有的标准和规范也会定期修订。一旦新的标准、规范推出,或现有标准

38、、规范进行了修订,必须按照新版和修订后的执行。表 1-1有关信息设施系统的现行部分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一览表系统名称标准、规范名称及编号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用户电话交换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622最新年号类型智能建筑2012指南2010规程电话交换系统用户电话交换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623201020052003规程规范规范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要求 YD/T 1099具有路由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要求 YD/T 1255局域网第 3部分:带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址访问(CSMA/CD)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 GB15629.31995规范计算机网络系统防火墙设备技术

39、要求 YD/T 113220012008规范规范基于以太网技术局域网系统验收测评规范 GB/T216715.8GHz无线局域网 GB15629.11012.4GHz无线局域网 GB15629.110420062006规范规范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2007规程5031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综合布线系统200720082005规程规程规程50312用户建筑群的通用布缆 GB/T182333.5GHz固定无线接入工程设计规范YD/T5097通信接入网系统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不对称数字用户线 (ADSL) YD/T10552005规程13 第一章概述无线通信系统室内覆盖工程设计规范YD

40、T512020052012规程规程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 GB50846住宅小区光纤到户通信配套设施设计20122012规程规程规范 DB37/T2123住宅小区光纤到户通信配套设施验收规范 DB37/T2124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广播系统201019941999规程规程规程GB 50526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200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GY/T106有线电视系统与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通用技术条件1995规程GB/T11442会议电视会场系统工程设计规范20102008规程规程GB 50635基于 IP网络的视讯会议系统总技术要求

41、GB/T21639会议系统红外线同时传译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52420102005规程规程会议电视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YD5033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 GB5037120062008规程规程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464信息导引、发布系统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测量规范 GB/T505252010200820082004规程规程规程规程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46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信息机房系统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20101995规程规程通信机房静电防护通则 YD/T754通信局 (站

42、)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YD/T105120002005规程规程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YD504014 第一章概述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 YD5059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 YD500320052005规程规程小结建筑物中的信息设施系统不论其重要性还是它所包含的内容,在当今时代都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作为本书的开篇,首先对建筑物中的信息设施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系统的构成做了介绍。结合我国的有关设计规范和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将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划分为电话交换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通信接入网系统、广播系统、有线电视系统、会议系统、信息引导、发布系统、时钟系统和信息机房系统共十一个子系统,并对各子系统的

43、功能和作用做了简要介绍。应掌握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的构成和各子系统的基本功能。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与智能建筑和智慧城市是密切相关的,并且随着智慧城市的出现,其内涵也在发生着变化。应熟悉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与智能建筑和智慧城市的关系。本章的最后介绍了有关标准的基本概念,标准的几种主要类型和标准条款的表述形式,以便于阅读标准时正确理解各条款的含义。此外还列出了智能建筑以及信息设施系统工程设计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供读者在学习时参照。应掌握有关工程标准的类型和条款表述的形式,熟悉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工程设计和验收的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思考题1建筑物中的信息设施系统包含了哪些应用系统?各系统的功能有哪些?2为什么说现阶段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是智能建筑的基础?3试论述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和角色。4依照要求的程度,标准分为哪几类?5标准中条款的类型有哪些?表述有哪些特点?6有何为何在工程设计时必须遵守或符合国家或行业的工程设计标准或规范?15 第一章概述本章参考文献1.白殿一.标准的编写.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1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