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姆斯基语言哲学述略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62241263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2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乔姆斯基语言哲学述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乔姆斯基语言哲学述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乔姆斯基语言哲学述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乔姆斯基语言哲学述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乔姆斯基语言哲学述略(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乔姆斯基语言哲学述略乔姆斯基语言哲学述略作者:纽迈尔 F.J.Newmeyer柯飞译提要以句法结构一书而蜚声世界语言学界的乔姆斯基,无疑对近几十年来的语言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循着乔姆斯基语言哲学体 系发展的轨迹,从八个层面较全面地概述了这一发展过程。文章所言,思路清晰,立论客观,并透露了不少关于乔姆斯基研究走向的信息。主题词乔姆斯基、理性、心智、意义鉴于近几十年语言学研究中乔姆斯基起到了核心作用,了解乔姆斯基思想背后的哲学体系是很重要的。本文回顾乔姆斯基早期的训练及目前的研究, 以追溯其哲学体系的发展,并指出这体系与哲学、心理学以及最为重要的语言学方法论的相关性。1. 乔姆斯基的哲学训练

2、诺姆乔姆斯基受到过迄今最为严格的实证主义语言学传统的训练,即“后布龙菲尔德结构主义”的训练。列昂纳德布龙菲尔德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美国语言学界的核心人物,是这一传统的思想先驱。他开创了对语言学方法论的探讨,提出只有从被调查对象的直接观察中得出的论述,或者可以 由根据一系列机械程序所做的观察中推导出来的通则才是可以接受的。他指出:“关于语言的唯一有用的通则是那些由归纳而得出的通则。我们认为 应当是带有普遍性的一些特征,却很可能是我们接下来探究的另一种语言所不具备的”(1933:20)。这样的一种观点既不提倡对语言的普遍性质的探 究,也不提倡对意义的研究,因为试图弄清某一语句的精确意义绝非易事。“

3、后布龙菲尔德学派”多是布龙菲尔德的学生及其同事,他们统领着本世纪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的美国语言学,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成员就是乔姆斯 基的老师齐里格哈里斯(Zellig Harris)。他们着手做的工作是,提出一套符合布龙菲尔德理论规定的程序,同时要避免他们从他的实际分析工作中所 看到的隐患,即容易产生内心构想和不严谨方法的隐患。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根据语料进行一系列分析去 “发现”一种语法。持续进行的每一 个分析都是从语料里向前移动的一步。因为只有言语语流本身的物理录音被视为客观可靠的资料,可以作为一个出发点,于是就认为,语法描述的 层次必须按以下顺序得出:语音、语素、句法、话语。 主宰本世纪

4、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美国语言学的实证主义,实际上是反映了当时主宰美国所 有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的思想潮流。它之所以具有广泛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美国历史上没有一个时期比此时更为尊重科学方法和科学成 果。当代科学哲学(以及朴素的常识)告诉语言学家和其他人,科学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类型活动,就在于它能根据对可观察材料的精确描述而概括出 规律。后布龙菲尔德结构主义决心要像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研究那样去推动语言学研究。后布龙菲尔德学派指望行为主义心理学支持他们对语言的研究是不奇怪的。可是,此时在斯金纳(B.F.Skinner,1957)领导下的美国心理学完全处在 一种实证主义的控制之下,它

5、过于极端,连“音素”、“语素”这一类可以从一系列机械分析中推导出来的理论术语都不能容忍。因此,结构主义语言学 直到不那么激进的一种行为主义(Hull,1943)产生之后才与心理学结盟,这种行为主义称这些结构成分为“间接反应”,即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因素,但(原 则上)仍然能同可观察到的言语有必然的联系。2. 乔姆斯基同实证主义的决裂 乔姆斯基在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上的训练是严格地接受了后布龙菲尔德实证主义传统的,他做学生时还发表过一篇论文,旨在使他们的分析方法更 加严格。但是早在他还在大学里读书时,他就已经对此工作的哲学价值产生了怀疑。这些疑窦不久就使他反思本领域的哲学基础,并开始试图提出 一个要么是

6、语言学理论要么是语言实际的概念。这一研究发表在题为语言学理论的逻辑结构的 900页的手稿里,写于1955年,但20年后才 正式发表(Chomsky,1975a)。 其手稿的中心主题经浓缩后发表在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Chomsky,1957)一书中。这本书同后布龙菲尔德主 义在观念上的决裂,并不在于语言学能否成为一门科学这个问题上乔氏对此从不怀疑而在于一个更为基本的问题,即什么是科学理论,以 及怎样才能建构关于语言现象的科学理论。乔姆斯基详细地论证了从来就没有哪一门科学理论是来自科学家对材料的机械分析。他指出,科学家们 是如何得出某一特定理论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是看这一理论在解释本领域的现象时是否

7、充分。乔姆斯基摒弃了实证主义对构建理论的限制,从而使他能提出一个新奇的概念,即语言学理论是一个什么样的理论。早期的结构主义学家认为, 理论不过是对于从一堆语料中抽取出来的要素做精确的分类而已,但乔姆斯基却重新给语言学的理论目标确定为,对 “可能的人类语言”提供一个严 格的形式化的特征描述,即尽可能精确地将语言中可能发生的语法化过程的类型同不可能发生的那些区分开来。这一特征描述,后来乔姆斯基称之 为“普遍语法”,是要明确一切语言所能发生作用的界限。在乔姆斯基看来,自然科学家都得为自己提出相应的任务,如物理学家的目标是描述可能 发生的物理学作用的类型,生物学家的目标是描述可能发生的生物学作用的类型

8、,等等。乔姆斯基在句法结构中,除了对实证主义关于语法构造的研究(虽然始终未提及“实证主义”这一名称)展开批判之外,并未对哲学问题,无论是语 言哲学还是科学哲学问题,做什么探讨。的确,书中仅仅提到一些大实证主义者(和乔氏的师长)如魏拉德奎因(Willard Quine)和尼尔森古德曼 (Nelson Goodman) 的哲学著作,是他们使乔姆斯基认识了简明性和形式系统的价值。不过,科学哲学家们在前几十年里已经开始摆脱先前为人们 所普遍拥护的实证主义对理论建设和理论意向的限制。例如,哲学家卡尔亨培尔(Carl Hempel)在两篇重要的论文(最终发表于1965年)里指出,不 要再对以实证主义研究去

9、构建理论抱有任何希望。正如他所说的,即使在理论问题上比较宽容的实证主义研究,也抓不住究竟把什么当作科学的陈 述这一问题的本质。他详细说明了在科学术语或科学陈述与包含这术语或陈述的理论之间,没有直接的关联。确实如此,许多基本的科学概念,如 “万有引力”、“绝对温度”、“电子场”,就完全没有可操作的定义。亨培尔的结论是,科学更重视对理论的比较,而不是对陈述的评价。理论只是一套 公理系统,在总体上可以对它作实证主义的解释。 到本世纪五十年代末期,亨培尔的观点开始渐有声势,标志着实证主义作为科学哲学的重要力 量已经衰败。随着其哲学支柱的倾斜,后布龙菲尔德结构主义明显地处于摇摇欲坠的状态。这不奇怪,它理

10、论上相对单薄,致使自己的支柱嘎吱不 稳,最后完全倒塌。3. 乔姆斯基早期对意义的研究 句法结构一书虽然总的来说给语言学的理论建设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但其中对意义的探讨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创新。一方面,从意义分析来看,乔姆斯基采纳的是后布龙菲尔德的观点,即认为语法(句法和音位学)是自主的,独立于意义的,尽管他也竭力强调这个结论是根据对材料的分 析作出的,而不是根据某些要求将不可观察到的语义现象从语言学分析领域中排除出去的先验的限制。 说到他关于意义的性质的观点,他赞成古 德曼(实证主义者),试图把指称理论扩展到涵盖大部分意义。这种研究所难以解决的残留的意义问题,就被简单地归因于语义的使用,大概是受到

11、 了同时代的牛津哲学家及其关于意义的使用理论的影响吧。 的确, “意义”和“使用”这两个术语,在句法结构全书中经常换用,所以纽迈尔认为, 在句法结构中乔姆斯基的许多关于语法自主的论点实际上是指能力-行为这个两分术语(他数年后的提法)。按他当时的观点,意义的许多方面都 是行为的一部分。4. 乔姆斯基心智理论的发展 句法结构出版后的十年里,乔姆斯基的观点日趋成熟,形成了一个哲学体系,其中语言学、心理学及哲学各科之间的分界也变得不那么清晰了。 无论在语言学理论的逻辑结构还是句法结构里,乔姆斯基本人都没有提出过转换生成语法的心理学意义的问题;如他后来所写道: 他要是这样做就未免“太鲁莽”了(Choms

12、ky, 1975a: 35)。但是他的学生罗伯特B.李斯(Robert B.Lees)在其句法结构书评的结尾处,却对归纳式 学习理论进行了正面抨击,认为除非认定语言学家构想的语法已在说话者的“脑袋里”,舍此别无他法。然而,若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些高度抽 象的原则又怎么可能通过归纳学会呢?他写道: “这样看来似乎我们关于人类学习的概念应有相当多的诡辩成分了 ”(1957: 408)。 乔姆斯基(1959) 在他给B.F.斯金纳(Skinner)的言语行为写的书评中第一次强调指出,他的语言理论是一个关于人类知识状态的心理学模式。乔氏的书评,即使过了二十多年后,仍然代表着对行为主义的基本排斥态度。

13、他在书评里对行为主义理论观点一个个地进行分析,证明该理论要么 会导致错误的预测,要么就简直毫无内容。乔姆斯基进一步论证了,儿童的语言能力表明,儿童非但不是生来“白板”一块,而是具有一种遗传基因, 以非常特殊的方式构筑语言知识的习得。到 1965年句法理论诸方面出版,乔姆斯基才逐渐将生成语法清晰地描述为一种“理性”的理论,其意思是,设定那些决定所获知识的形式的原则 是先天的。乔姆斯基为此还重新启用了两个在学术讨论中早已不时兴的术语“先天理念”和“心智”,作为其理论的概念结构的一部分。对于乔姆斯基来 说,先天理念就是与生俱有并限制知识的习得的那些语法特性。所以,举例来说,生成学家们认为,根据儿童表

14、现出来的抽象性、复杂性及数量有 限的相关信息,许多语法的限制是“预埋线”的,就是说,预设在儿童的大脑里的,而不是通过什么(想当然地称之为)“学习”所获得的。因此这些限制 就是先天理念。心智,在乔姆斯基看来,指的是在实际行为下潜伏的既是先天的也是习得的那些原则。这些原则显然不局限于语言的领域。例如,最近的一些研究 表明,视觉系统的许多重要方面也是预埋线的,只需在一个运动着的环境状态下起动一下即可。因此,依乔姆斯基的术语来说,视像理论是一个理 性的理论,视觉(先天理念)构造也是构成心智的一部分。虽然心智所包含的认知功能不止是语言,但乔姆斯基认为,语言学研究是一切研究中最适宜揭示心智的本质的。首先,

15、语言是唯独人类才具有的唯 一的认知机能。即使对较低级动物的交际行为进行的研究也不能解释语言,因为动物交际行为中的大脑构造看来同人类语言的大脑构造毫无进化上 的关系。其次,语言是理性思维的工具,而思维是又一种唯独人类才具有的能力。最后,与认知的其他方面相比,人们对语言和语言的机能了解得 更多。毕竟,两千多年的语法研究已给我们描绘出语言结构的详细图形,远远胜过为弄清视觉、记忆及概念形成等认知机能的性质所做的仅百余年 的研究。乔姆斯基很乐意说语言机能是“人类本质”的一个方面。“人类本质”这个术语对于他是有实际内容的,即特指先天赋予的语言能力或其他方面的认知 能力,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它们既然是先天的

16、,就是不受环境影响的。乔姆斯基完全是以一种积极的政治眼光来看待这个概念的:我们的先天遗 传,也即我们的人类本质,保护我们不至于成为外界力量可任意征服的随方就圆、百依百顺的生物。于是,在一个相当抽象的层面,乔姆斯基语言哲学同他著名的政治上的无政府主义连接起来了。正如我们先天的语言赋予使我们的语言不至于在总 体上受制于外部力量,同样,任何高压政治体系都无权完全按其意愿来塑造我们的思想;我们,从根本上说,在这个世界上是自主的行为人。乔姆斯基看待语言和思维的这些观点受到了无数的哲学上的批评,限于篇幅,我们对这些内容就不作大略的的介绍了,读者可以去查阅胡克(Hook, 1969)、哈尔曼(Harman,

17、 1974)和科立可(Kripke, 1982)等人的书;(又,参看科立可的语言哲学)。他们的批评集中于乔氏通观理论的最易为 人诘难的那些方面,即:他的“主观主义”,由此他认为语言“除了心智表征外没有任何存在”(Chomsky,1972: 95);他的“个性主义”,宣称对语言现 象的解释是最终有赖于各个人的性质,而不在于人的社会交往;他的“心智主义”,认为在某种实际感觉上,说话人“知道”他们的语言的语法;以及他 的“理性主义”,声称人类语言的学习是由先天大脑图式从中左右的。乔姆斯基在他的许多著作里捍卫了他的观点(1972; 1975b; 1980; 1986);关 于对乔姆斯基思想体系(总体)

18、的全面辩护,参看德阿果欣诺(DAgostino, 1986)。5. 乔氏关于意义的观点的进一步发展句法结构出版后的十年,也是人们多途径尝试将语义学同生成语法结合起来的一段时期,注意力回到了更严肃的语言学问题上来。乔姆斯基 在 1962 年的一次演讲中,提出下面的问题来确定这一发展进程: “对于人根据现有知识构建的概念系统,究竟有什么实质性的和形式上的限 制?”(1964: 51-52)凯茨(Katz)和佛德(Fodor)(1963)试图用以下方式来解答这个问题。他们首先区分出解释一个句子要涉及到两种机能:一种是意 义的普遍理论提供的机能,其基本术语和原则构成我们严格的语法能力的一部分;另一种是

19、从对于世界的超语言学认识中衍生出来的。语义学理论 的目标只是要解释前一种机能,即构成语言能力的要素。其次,他们提出在语音学和语义学之间有一种类同。如同语音表现是基于普遍的语音特征 系统,语义表现也是由基本的概念要素建立起来的。因而,对一个句子的阅读理解,要取决于这个句子的句法结构和构成这个句子的那些词项的语 义特征(“标志”),就像一个句子的语音表征的构建是基于标志各词项的区别性音位学特征以及该语言的特殊音位学规则。乔姆斯基在句法理论诸方面一书中肯定了凯茨-佛德的研究。不过,随后他渐渐怀疑起是否真有一个相应于普遍语音系统的普遍语义系统。他简 明地指出: “我很怀疑我们能从关于世界的信念和知识中

20、分出一个语义表象出来”(1 979: 142)。6. 生成语义学向乔姆斯基哲学的挑战情况似乎是这样,即乔姆斯基认为,如果将一个实质性的语义理论纳入生成语法,其危险就等于规定了最终要放弃理性主义的语言理论,而赞成 回到实证主义理论上去了。他肯定会拿生成语义学(McCawley,1976)作一例教训来说明这一点。对语法描述的这种生成语义学研究途径,六十年代晚期到七十年代早期曾在生成语法研究中兴盛一时。简言之,生成语义学很认真地对待凯茨-佛德的观点,并试图促使他们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假设这些观点,以及相关的认为深层结构是语义解释的场所(“凯茨-珀斯透假说”)的观点成立,生成语义学就更加否认在语法的

21、句法成分和语义成分 之间能划出一条可以感觉得到的界线。他们有很多的理由支持他们得出这一结论,但是这些核心理由中的一个(也是对于目前的讨论最为重要的一个) 认为,设若存在一个普遍语义系统,那么在语义构成和那些关系到似乎是很严格的语法规则(如有关名词的有无生命性、普通/专有名词之区分等)的 构成之间就会有一个叠加。生成语义学家们认为,似乎是由这一叠加引起的冗余性只有通过抹去句法和语义之间的界线才能消除(对于导致他们得出 这一结论的步骤有详细的讨论,请参看 Newmeyer, 1986)。这个模式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就是,也反对在语义学和语用学事实之间划分任何界线(已知乔姆斯基的假说认为实际并不存在这样

22、的分界线,因此可以 很自然地推导出这一结论)。所以,到1975 年前后,认为存在着普遍的语义构成理论的观点,已导致生成语义学家抛弃了语言学理性主义的关键 能力行为两分观。7. 乔姆斯基与意义研究 乔姆斯基同样一直坚决反对扎根于逻辑传统中的语义学研究,这种研究通过一个模式,就给某种语言的任意一个句子指定一个涉及事情的可能状 态的真值。这种研究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在语义学家中盛行,以这样那样的形式出现,一直持续到如今还支配着语言语义学的研究 (参看 Dowty 等, 1981)。 乔姆斯基认为,任何一个赞同可能世界语义学的人,都被迫要考虑这些模式里堆集的种种结构成分的特性,并从两个选择中挑选一个, 而

23、这两个选择又都不能令人满意(照乔姆斯基看来)。一方面,人们会像看待句法学和音位学的结构成分那样去看待这些模式里的结构成分,即看作 心智理论的成分。然而乔姆斯基认为,可能世界是怎样在人的大脑里反映出来的,或者说,人们在作判断时是怎样利用可能世界来实现思维的,还 根本不清楚。另一方面,人们有可能拒绝心理学对可能世界所作的任何解释。不过若是这样的话,人们可能只是在做数学问题,而毫无语言学兴趣。 因此,乔姆斯基的结论是,模式化-理论化的可能世界语义学必须排除在语言学理论的组成部分之外。8. 乔姆斯基哲学与语言学方法论乔姆斯基在同他的语言学论敌进行论战时,即使讨论的是关于语言结构的一些似乎极细小的问题,

24、已经清楚地说明,有些很关键的哲学问题,是 超出正在讨论着的那些特殊现象的特殊分析的。而且,一成不变的是,乔姆斯基的观点总会引导出这样的结论,即人的心智的结构化程度一定要比 人们迄今所认为的更高。让我们再看一下他同生成语义学的论争。生成语义学的框架是按照 “抽象的”句法观来理解它所描述的一切,由此试图将句 法纳入语义学之中。可是乔姆斯基认为,生成语义学说到底是反抽象主义的,因为其归纳性程序的结果就是要从更易理解的语义学结构中得出非观 察性的句法结构。对于这一研究,乔姆斯基最终反过来提出并论证了一个含有空范畴、抽象的结构关系和复杂的限制(它们都没有任何直接的语义类 似)的句法观。因为使用这些句法要

25、素的句法原则是根本不可能通过接受外界影响而学到的,自然就能得出结论认为,语言机能,即人类心智的语言 方面,一定是先天就赋予的一个复杂的结构。 最近对乔姆斯基句法观的反驳采取了(似乎)不同于生成语义学的途径。像“广义短语结构语法”和“词汇功能语法”这样的模式,已倾向于低调处置抽象 原则和抽象限制的需要,认为这些句法通则可以放到比乔姆斯基通常认为的更大一级的表层结构上去论述(参见广义短语结构语法、词法功能语 法)。在同这些敌对的模式论战中,乔姆斯基再次明确指出,这比某些特殊原则的特别表述更危险,毋宁说,他觉得这些模式是在向他近几十年提 出来的心智观挑战。 在方法论上,乔姆斯基一直是注重具有广泛意义

26、的图景,而顾不上对细节进行精微的分析。在某种意义上,这实际就是科学 推理的“假设-推论”方法的一个实例。归纳法是从观察到的普遍现象开始逐步得出一个法则,与此相反,假设-推论法是先从一个法则开始,由法则而 推导出论点,再将论点同观察的事实进行验证。以具体实例来说,基于一种语言 (或几种语言)里的证据而提出的一个假设的普遍限制,可以使研究 者据以对其他一些语言的句法表现作出预测,之后可以进行实际验证。 到 1980 年,乔姆斯基开始称他多变的假设-推论方法是“伽利略式的”理论 构建,这种伽利略方式将假设-推论方法在抽象领域里又往前带进了一步。正如伽利略探寻支配大自然的广义原则时每当观察到的现象像金

27、字塔一般 堆积起来的转折时刻,原则就会被证伪一样,乔姆斯基也试图对语言机能的结构提出一个全面的概括,而不顾,或者说推迟对似乎有可能反证这些 原则的语言现象的讨论。这就使得乔姆斯基遭受到许多猛烈的攻击,包括比较温和一点地指责他缺乏责任心,和更为严厉地批评他是一个“理想主义 者”,而不是负责任的科学家。乔姆斯基以多种方式对待这些批评。首先,他回答说,他越来越多地采用的 “模块化”的语法研究,可以使我们所观察到的复杂情况,从伽利略引领 他设定的总的系统间的相互作用中就能推导出来。也就是说,他认为,根据自主的语言系统与其它牵涉到语言总体特征的一些系统例如建立在 生理学、认知学以及社会交往等学科基础上的

28、系统的交互作用,能够解释复杂的语言现象。 语言模块说,正如乔姆斯基等人所指出那样,近 年来已经从许多不同研究领域,特别是语言习得、语言与思维关系、语言处理及语言变异研究领域获得了独立的支持证据。有关这一情况的一些最 重要的证明,请参看 Newmeyer 的综述(1983)。 乔姆斯基近年研究句法的中心原则(有多种名称,如“管约理论”或“原则与参数”研究,见 Chomsky, 1981)是,语法的内部结构也是模块。即句法上的复杂性是由于语法的次系统的交互作用而产生的,这些次系统均可分别根据其自身的一套总的原 则予以描述。因此句法理论的中心目标就变成是确认这样的一些系统,并描述它们在语言间的可变程

29、度(即它们可“参数”化的程度)。因此,解释性的模块研究表明了乔姆斯基研究方法的内在逻辑。由对科学方法论的探讨,他得出一个语言学方法论,即关注于广义的通则,不要一 开始就去处理任何具体细节。他的心智理论就是由这些广义的通则支撑着的,因为通则太抽象,是无法归纳式地学得的。作为这条链上的最后一环, 广义的通则,在交互作用中,确实可以解释大量的实际材料。总而言之,乔姆斯基已经迈到了这样一步,即对语言机能 他开始称之为“I语言”(即内化的语言)一一的研究达到了一个很深的抽象程度,是 生成语法理论发展中前所未有的深度。不过乔姆斯基认为他自己首先是一个实证主义科学家,而不 (仅仅)是一个沉思的哲学家。尽管他

30、是有功于此 的第一人,他的语言分析研究方法所赖以建立的哲学体系将挺立或是倒下,还要取决于目前对世界上五千多种语言的语法化性质研究所达到的悟识 深度。参考书目 BibliographyBloomfield, L.1993. Language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New York.Chomsky, N.1957. Syntactic Structures. Mouton, The Hague.Chomsky, N. 1959. Review of B F Skinners Verbal Behavior. Lg 35(1):26 58. Chomsky, N

31、. 1964. Current Issues in Linguistic Theory.Mouton, The Hague. Chomsky, N. 1965. 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MIT Press, Cambridge, MA. Chomsky, N.1972. Languageand Mind.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New York. Chomsky,N.1975a. The Logical Structure of Linguistic Theory. Plenum, Nem York Chomsky,N.1

32、975b. Reflections on Language.Pantheon, New York.Chomsky, N. 1979. Language and Responsibility. Harvester Press, Sussex. Chomsky, N. 1980. Rules and Representations. Blackwell,Oxford. Chomsky, N. 1981. 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 Foris, Dordrecht.Chomsky, N. 1986. Knowledge of Language. Prae

33、ger, New York.DAgostino, F. 1986. Chomskys System of Ideas. Clarendon Press, OxfordDowty, D. R, Wall R E, Peters S. 1981. Introduction to Montague Semantics. Reidel, Dordrecht.Harman, G. 1974. On Noam Chomsky: Critical Essays. Anchor Press, New York.Hempel, C. G. 1965. Aspects of Scientific Explanat

34、ion. Free Press, New York. Hook, S. (ed.). 1969. Language and Philosophy.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Hull, C. L. 1943. Principles of Behavior. Appleton Century Crofts, New York. Katz,J. J, Fodor, J. A. 1963. The structure of a semantic theory. Lg39:170-210. Kripke, S. A. 1982. Wittgenstein o

35、n Rules and Private Language. Blackwell, Oxford.Less, R. B. 1959. Review of N Chomsky, Syntactic Structures. Lg 33 (14):375-404.Mc Cawley, J. D. 1976. Grammar and Meaning. Academic Press, New York.Newmeyer, F. J. 1983. Grammatical Theor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IL. Newmeyer, F. J. 1986, Linguistic Theory inAmerica.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F.J.Newmeyer(纽迈尔)译者附言:本译 文经韩景泉同志看过并提出修改意见,特表谢忱。收稿日期:1998-10-26;通讯地址:(译者) 100081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