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赵云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62201380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解析赵云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解析赵云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解析赵云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解析赵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赵云(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解析三国演义中的赵云形象赵文涛2006年11月摘要:三国蜀汉、曹魏、东吴,是中国历史是一个特殊的时段,更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岁月。三国演义则是对这一时段历史的“艺术性”再现。本文以三国演义为基础,从赵云的形象介绍、勇冠三军的能力、不同凡响的优秀品格等方面来解析赵云这一人物。关键词:三国演义 赵云 勇冠三军 不同凡响 艺术创造 完美四大名著是我国古典文学的高峰,更是不可攀越的高峰。为此,我心向往之,手中捧书读之。读来不免有了些许感慨,西游记因电视剧西游记的深入人心,书只是读过一遍,其后再也提不起重读的劲儿。水浒传写之“替天行道、忠义两全、报效朝廷”,虽对近时所播之电视剧版水浒传不甚喜欢,但也在数年前

2、草草读过一遍,后再无意重读了。对红楼梦,我是早就知难而敬远之,直到听了刘心武先生的解读红楼后,才刚刚开始阅读,对其中内容也就可想而知了不甚了解。而三国演义,则是这“四大名著”中我最为喜欢的,同时也是最为熟悉的,只要一有机会,我就要捧起三国演义读上一会儿,对其中的人物、事件了解得理所当然也就较多。打开三国演义,映入眼帘的是那战火纷飞的年月、是那英雄辈出的时代、是那人民流离失所的历史。每当拿起这本书,我都不愿、也不敢去看那诸葛亮死去的历史,我认为那不再是“光荣”的统一史,少了羽扇纶巾、谈笑若定的诸葛亮,其统一的过程也变得黯然失了颜色,也将不再是“完整”的统一。为此,我在游戏三国群英传中每每以刘备为

3、君主,实现我的“三国一统”,让诸葛亮得以名垂后世(在游戏中)。也就是说,诸葛亮是三国演义的“魂”,少了这一“魂”,三国演义也就顿失了颜色。而这一“红花”则更需要“绿叶”的点缀,其中不乏文臣武将。在这众多的“绿叶”中,我最喜欢的不是忠义无双的关羽、也不是勇猛的张飞、更不是感慨“既生瑜,何生亮?”的周瑜,而是那不十分出彩、兢兢业业的赵云。一在三国演义中对赵云形象的介绍并不是很多,只是提到“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卫队长)。”在另一本专为赵云作传的书云别传中提到了他的身体特征:“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由此可见,赵云并不是一个极俊美之人,更比

4、不上那“三国第一勇将”吕布吕奉先,但这些,并未影响人们对赵云的喜爱。“吾乃常山赵子龙是也!”出场时的那声断喝,更为赵云的形象增添了无限的风采,更让人们为之而痴迷。 “奔腾怒吼的磐河,厮杀惨叫的士兵。耀武扬威的袁绍军队,一溃千里的公孙瓒部队。主帅公孙瓒被身后的袁军大将文丑追的落荒而逃。突然公孙瓒马失前蹄,文丑紧接着拍马挺枪直取公孙瓒。正在这时只听一声大喝,斜刺里风驰电掣般冲出一位少年手握银枪,单枪匹马的直杀过来,只数枪就将文丑杀的心惊胆战,把马而逃,随后这位少年又杀入袁军阵中,袁军阵内顿时一片人仰马翻”这就是首次出现在三国历史上的赵云。赵云的这一亮相立马就吸引了众“三国迷”们的眼球,并为之痴迷。

5、虽文中只是简单的提了一下“一少年手握银枪,单枪匹马”,就这一简单的形象已引起了大家无限的遐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汉姆雷特”。赵云也有着独特的形象,虽不象关羽“身长9尺,髯长2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张飞“豹头燕颔,双眼圆睁,虎须倒竖”那样突出,但也有着自己特点,那就是一个“白”“银枪白马”。在单田芳老师的评书三国演义中一提到赵云,那就是“素袍裹身,银甲披肩,手中一柄盘蛇枪,跨下白龙马”,真是活脱脱一天神形象。二历史上的赵云,初属公孙瓒,后归刘备,“为先主主骑”(卫队长),深受刘备、诸葛亮信任,逐步成为蜀汉集团的重要将领之一。在那个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民不聊生的时代里,豪杰

6、竞逐,猛将如云,赵云虽不算其中最杰出的人物,但也应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论武勇,赵云不及吕布、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等人。吕布“便弓马,臂力过人,号为飞将”。关羽、张飞都号称“万人之敌”,被目为“虎臣”。马超被诸葛亮称为“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黄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赵云呢?其勇敢是毫无疑问的。在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之役中,他从容拒敌,以少胜多,被刘备称赞为“一身都是胆”,并从此号为虎威将军。这与张辽在合肥大败孙权,使孙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甘宁以百骑劫魏营,使曹军“惊骇鼓噪”可相媲美,但综观其武艺和威名,在当时仍比前述诸人略逊一筹。但在杰出的历史小说大师罗贯中笔下,却散发了熠熠之光

7、彩。罗贯中先生在其小说三国演义中,精心结撰,将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浓郁的浪漫主义情调相结合,超越史书记载,竭力树立起赵云勇冠三军的虎将形象。前面说过,历史上的赵云的武艺和威名并不是最突出的。对于厮杀疆场的武将来说,这毕竟是美中不足之处。罗贯中为了把自己心目中的这个英雄人物塑造得更为高大,极大地发挥了艺术想像力,使三国演义中的赵云的武勇得到充分的渲染。 三国演义中的赵云首次出场,就先声夺人,不同凡响:当公孙瓒在磐河被袁绍大将文丑战败后,“文丑直将公孙瓒赶出阵后山谷而逃瓒弓箭尽落,头盔坠地,披发纵马,却转山坡,其马前失,瓒翻身坠于坡下。文丑急捻枪来剌。”在这万分危急之时,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一将,马

8、上须无铠甲,拈枪直取文丑大战文丑五六十合,胜负未分。瓒部下救军到,文丑拔回马去了。那少年也不赶去。”这时,死里逃生的公孙瓒才定下神来打量自己的救命恩人,只见他“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颜,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赵云的这个“亮相”,起到了一鸣惊人的效果,一下子就表现出一个盖世英雄的神勇和气势,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真正使赵云名扬天下的乃是那场惊心动魄的长坂坡之战,这也多亏了罗贯中先生的生花妙笔。其实,在历史上,这场战役的真实情况是:三国志赵云传云:“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坂,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迁牙门将军。” 寥寥数语,平淡无奇。根据这一

9、记载,赵云在抱着刘禅、保着甘夫人的情况下,也只能匆匆撤退,根本不可能在敌军阵中横冲直撞。然而,罗贯中为了突出赵云这一勇冠三军的形象,通过虚构、生发和渲染,编织出一连串紧张曲折的情节:先是让赵云两次冲进曹军阵中,救出甘夫人和麇竺,找到麋夫人,接过阿斗(历史上的麋夫人在曹操南下荆州之前已经去世,自然不可能逃难到长坂坡,更不可能将阿斗带在身边),为赵云创造了一个匹马单枪,怀抱幼主的特殊条件。然后,以酣畅淋漓的笔墨描写赵云在曹军中往来冲突,所向披靡,“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剌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 好一场舍生忘死的厮杀,好一场惊心动魄的场景呵!写到这里,连写书人罗贯中也情不自禁地以“史

10、官”之诗赞美道: 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 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是的,这一番惊天动地的拼杀,使赵云的形象犹如一尊大理石雕像,巍然屹立在千百万读者心中;使“常山赵子龙”从此成了勇敢坚贞的化身,英武超群的代名词,不仅在当时威震天下,而且在后世名垂千古! 罗贯中在大胆虚构的时候,也很是有分寸,也有为全局观念考虑的,他从来不盲目地扬此抑彼,从来不说赵云的武艺超过了吕布、关羽、张飞、马超等人。但是,文中又有着非常鲜明的倾向性,罗贯中先生又巧妙地采用多种艺术手法,使赵云的武艺和勇敢得到了比别人更充分的表现,因而产生了更突出的艺术效果。 一是对比。让赵云与吕布对比。吕布吕奉先这一“三国

11、第一勇将”,刘关张“三英战吕布”也未讨得好去,而在与赵云的暗比中却占了下风。吕布被曹军围困在下邳城的时候,为了向袁术求救,不得不将许配给袁术之子的女儿送去。他“将女以绵缠身,用甲包裹负女于背上”,企图突围。但在对方的堵截下,“吕布虽勇,终是缚一女在身上,只恐伤着,不敢来突重围。”结果“只得回下邳”。转回来,再看赵云的“解开勒甲绦,放下掩心镜,将阿斗抱护在怀”,拼命冲杀,何者勇敢,何者怯懦,对比多么鲜明!二是烘托。演义一再通过敌、我、友三方的反应,来侧面描写赵云的英勇无敌。对曹军来说,赵云的名字具有很大的威慑力量。在汉水之战中,黄忠被曹军团团包围,赵云前去接应。他接连剌死曹将慕容烈、焦炳,“杀入

12、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曹军勇将张郃、徐晃也“心惊胆战,不敢迎敌”。“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赵云救出黄忠,所到之处,无人敢阻。当曹操得知后,惊呼:“昔日当阳长坂英雄尚在!”“急传令曰:所到之处,不许轻敌。” 在东吴方面,赵云的威名也是妇孺皆知。当诸葛亮借得东风,由赵云接回夏口之时,周瑜派徐盛、丁奉分水、陆两路追赶。赵云一箭射断徐盛船上的拽篷索,“岸上丁奉慌唤徐盛船近岸,言曰:赵云有万夫不当之勇,汝知他当阳长坂时否?吾等只消回话便了。” 在刘备甘露寺相亲时,吴国太听说立于刘备身边的是赵云,便问:“莫非当阳长坂抱阿斗者乎?”并盛赞:“真将军也!” 而在刘备集团中,赵

13、云更是受人钦佩。以勇武闻名的马超初降刘备时,适逢刘璋部将刘晙、马汉来攻,赵云引军迎敌,“玄德在城中管待马超吃酒,未曾安席,子龙斩二人之头献于筵前。马超亦惊,倍加敬重。” 这些侧面之笔,以少胜多,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通过这众多笔墨的描写,将一个勇冠三军的少年英雄形象展示在我们眼前,由不得我们不喜欢!三赵云“勇冠三军”的能力是不容置疑的,但其所创之功业并不显赫,在蜀汉集团中的位置也并不高。先来看一下赵云的功业。论功业,赵云远不如关羽、张飞、马超、黄忠、魏延等人。关羽在刘备创业的过程中,每每担任重任,可谓刘备的得力助手。早在建安四年(199)刘备重新占据徐州时,就派关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更在

14、赤壁之战时,刘备的军事实力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刘琦率领的江夏军队万人,另一部分也就是“关羽水军精甲万人”;赤壁大战后,刘备夺得荆州数郡,即“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刘备西定益州,又“拜羽董督荆州事”,足见倚重之深。而关羽在荆州败曹仁,降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以至“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 ,真可说是功绩赫赫了。张飞功业亚于关羽,亦为刘备股肱。赤壁大战后,“以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独挡一面;刘备夺取益州后,又“以飞领巴西太守”,处于与新占汉中的曹军对峙的第一线;他大败曹军名将张郃,为刘备巩固对益州的统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是刘备最为倚重的重要将领之一。而第三位马超,虽然直至建

15、安十九年(214)方归顺刘备,但他的剽悍善战早已闻名遐迩,所以他一到刘备军中,就使被刘备围在成都的刘璋失去斗志,开城出降,从而为刘备立了一大功。再看老将军黄忠,建安二十四年(219)亲斩曹军名将夏侯渊,为刘备夺取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魏延这位不属“五虎将”、在蜀汉集团中的次级军官,从建安二十四年起就镇守汉中,挑起了屏障益州,经营北伐前进基地的重任;刘备去世后,他更是以蜀汉第一员大将的身份,南征北伐,出生入死,建立了累累功勋。最后再提到本文的主角赵云,他长期跟随在刘备、诸葛亮身边,很少独挡一面,功业自然就不那么显赫了。 也正因如此,在蜀汉集团中,赵云的地位不仅不如关羽、张飞,而且不如马超、黄忠、魏

16、延。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称汉中王,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早已被封为汉寿亭侯);拜张飞为右将军,假节钺(先已被封为新亭侯);拜马超为左将军,假节钺(先已被封为都亭侯);拜黄忠为后将军,赐爵关内侯;提拔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这时的赵云却仅为翊军将军。章武元年(221),刘备称帝,除关羽、黄忠已卒外,张飞迁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马超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魏延也进拜镇北将军。这时,赵云的官爵却未升迁。建兴五年(227),诸葛亮驻汉中,准备大举北伐。这时,关、张、马、黄均已物故;魏延以镇北将军、都亭侯的身份,担任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剌史;而赵云则以镇东将军、永昌亭

17、侯的身份,跟在诸葛亮身边,地位仍然不及魏延重要。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赵云去世。 赵云虽未领兵打仗、攻城掠地,但为蜀汉所作之功劳也是巨大的,单舟接诸葛(赤壁之战时)、东吴保刘备(刘备相亲时)、更有两次救护后主刘禅之功(长坂坡单骑救主、截江救阿斗),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些功劳还都是和“领导”直接有关的,更何况赵云还是刘备的“近身卫队长”,除“长坂坡单骑救主”时升迁为“牙门将军”外,再也没有其他显著的提升。相同的事如若放在张飞、关羽、魏延身上的话,早就暴跳如雷了,而赵云却从不计较这些,依然为蜀汉集团贡献着,直至死去。这完全与赵云那不同凡响的优秀品质是分不开的: 其一,深明大义。在那个动乱扰攘的年代里,一

18、个人的文韬武略为谁所用,乃是其品格高下的试金石。当其时也,为一己富贵而趋炎附势、助纣为虐者不乏其人,懵懵懂懂地供人驱使者更比比皆是。赵云的选择又是怎样呢?据云别传记载,当赵云初从公孙瓒时 时袁绍称冀州牧,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嘲云曰:“闻贵州人皆愿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云答曰:“天下汹汹,未知孰是,民有倒悬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 这一段话,可以看作赵云的政治宣言。他的原则“从仁政所在”;他的目标“解民于倒悬”。在封建社会中,这应该说是难能可贵的人生理想。他先投公孙瓒是为此,后归刘备也是为此,而不是单纯出于私人感情。正是这一点,使赵云大大高出一般的

19、赳赳武夫。 其二,忠直敢谏。云别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先主即从之。 这件事告诉我们,赵云的头脑比同时的许多人清醒,他不仅能从刘备集团的长远利益考虑问题,而且注意争取民心。无怪乎刘备马上采纳了他的建议。 当刘备要去讨伐东吴,以报袭荆州、杀关羽之仇时,赵云又挺身而出,竭力劝阻,指出:“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不应置魏,先与吴战。”由于刘备拒绝了赵云、秦宓等人的诤言,一意孤行

20、,终于遭到夷陵之败,使蜀汉元气大伤。这从反面证明了赵云意见的正确。 综观蜀汉集团的历史,在众多武将中,其他人都不曾像赵云那样,从根本大计上直言规谏刘备,这又是赵云识见过人之处。 其三,公正无私。赵云追随刘备多年,总是克己奉公,不徇私情。赤壁之战前,刘备曾于博望坡打败曹操大将夏侯渊。在战斗中,赵云俘虏了其部将夏侯兰。他与夏侯兰本是同乡,“少小相知”。在这种情况下 “云白先主活之,荐兰明于法律,以为军正。云不用自近” 不是私自卖放,而是报告刘备;不是为个人增添帮手,而是为刘备推荐人才;公事公办,实堪称赞!赵云的这一优秀品质早为刘备所赏识,所以刘备曾任他为留营司马,“掌内事”;而他一直兢兢业业,秉公

21、理事。相比之下,好恶由己,褒贬任情的杨仪之流就差得太远了。其四,谦虚谨慎。赵云在蜀汉集团中,资格仅次于关羽、张飞,又有救护刘禅之功;但他从不居功自傲,从不争名夺利,对后来居上者也能友好相处。这一点,又是“刚而自矜”的关羽、“性矜高”的魏延等人所不及的。建兴六年(228),诸葛亮一出祁山,遭到街亭之败,赵云与邓芝率领的疑兵也在箕谷失利。在撤退时,由于赵云亲自断后,部伍不乱,“军资什物,略无所弃”。诸葛亮对此十分赞赏,要赏赐赵云所部将士。这时赵云毫无沾沾自喜之态,而是诚恳地说:“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透过这番真挚感人的话语,其律己之严格,胸襟之开阔,均可洞然如见。

22、那些浅薄自负、自吹自擂之徒,岂能望其项背!其五,机警、精细。罗贯中先生在表现赵云的美德时,最为突出的就是他的机警和精细。历史上的赵云在这方面未见突出,罗贯中先生却又一次发挥了他的艺术创造才能,把这一点表现得鲜明而生动,使赵云的形象在刘备集团中更加别具风采。当蔡瑁邀请刘备到襄阳赴会,企图借机加害时,赵云带领三百人马随刘备而行。到了襄阳,“云带甲挂剑,行坐不离”。次日宴会,赵云仍是“带剑于侧”,只是由于刘备下令,才勉强到外厅就席。饮了一会儿酒,他放心不下,入内观看,发觉刘备已经逃席,他便马上率三百军出城寻找。找来找去,不见刘备踪影,“子龙欲入城中,恐有埋伏,遂引军投新野而归”。回到新野仍不见刘备,

23、他又连夜到处寻找,直到找到刘备才算放心。整件事情,都可以看出他的机警和精细。正因为如此,刘备和诸葛亮对于他办事都特别放心。诸葛亮出使东吴,指名要赵云按约定日期去接他;刘备到江东娶亲,诸葛亮明言:“吾定了三条计,非子龙而不可行也”;周瑜死后,诸葛亮到柴桑吊丧,又是由赵云保护赵云从来不像关羽那样傲慢托大,也不像张飞那样鲁莽粗心,总是胆大心细,兢兢业业,一次又一次地圆满完成任务。正是因为赵云有政治远见,打仗有勇有谋,个性上又没有关、张二人令人不敢恭维的缺陷,刘备也就非常信赖,因而刘备临终时,赵云成为极少数被托孤的人选之一。综上所述,历史上的赵云,虽然在功业上不能冠冕众人,却具有人所不及的美德。他的英

24、武盖世、忠直谦虚、机警精细等美德,使他成为了三国演义的武将形象系列中性格最完美的人物。四吾认为,赵云是罗贯中先生在三国演义下大力气刻画的一个武将形象。虽然赵云在三国演义中没有特别显赫的功劳和显赫的地位,但就其一身所有的那众多的“不同凡响的优秀品格”就可以看出来;再有“这个人物形象是否完美?是否突出?”中国人所看重的是这个人是否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书中的重要武将如关羽、张飞、周瑜等,其结局一个个都让人非常叹惋的。就连那神话般的人物诸葛亮,也落得个“星丧五丈原”、密不发丧悄然撤退的悲惨结果。而赵云却是本书中唯一一个有着完美“谢幕”的人。罗贯中先生通过精思妙裁,将赵云的亮点一直保持到了最后。历史上的赵

25、云的最后一段重要经历是在建兴六年(228)随诸葛亮的首次北伐。三国志蜀志赵云传:诸葛亮“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赵)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致大败。兵退,贬为镇军将军。” 对此,罗贯中先生在很大程度上作了浪漫主义的改造。首先是虚构年已七十的赵云,在诸葛亮出兵前自告奋勇充当先锋,在凤鸣山连杀魏国西凉大将韩德的四个儿子,吓得韩德“肝胆皆裂”,“西凉兵素知子龙之名,又见英雄尚在,谁敢交锋?大败而走”。第二天再次与魏军交锋,不到三个回合又剌死了“有万夫不当之勇”的韩德。这一场厮杀,使读者深深感到赵云宝刀未老,雄风犹在。其次是虚构赵云剌死了曹真手下

26、的副先锋朱赞,再一次立下战功。再次是略而不提赵云“失利于箕谷”的事实。而是绘声绘色地描写了赵云和邓芝从容撤军的经过:赵云让邓芝打起自己的旗号先撤,自己在后掩护,这种虚虚实实的布置使畏惧赵云的魏军不敢放手追赶。赵云却时而冲到魏军面前,剌死其先锋苏顒;时而又出现在魏军背后,一声大喝,“惊得魏兵落马者百余人”。于是赵云部得以安全退到汉中,沿途毫无损失。这样描写的结果,使这次退却在读者心理上似乎成了一次胜利。最后是描写赵云谢绝诸葛亮的赏赐,使得“孔明叹曰:先帝在日,常称子龙之德。今果如此,言不谬也。乃倍加钦敬”。这一系列生动的描写,使赵云在最后一次出征中仍保持了“常胜将军”的威名,并使他的美德在晚年发

27、出新的光彩。正是在这种慷慨雄壮的艺术氛围中,罗贯中先生完成了对赵云完美形象的塑造。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赵云的喜爱远远的超过了关羽、张飞等,原因何在?首先,这是因为三国演义中的赵云是一个真实性与独创性融为一体的鲜明的艺术形象。 罗贯中笔下的赵云,是一个具有非凡本领的、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形象,同时又是一个符合艺术真实要求的人物形象。这不仅由于三国演义中与赵云有关的情节大都于史有据,使艺术形象的赵云处处带有历史人物赵云的影子;也不仅由于罗贯中生动地再现了从黄巾起义到三国鼎立那个既是干戈扰攘,生灵涂炭,九州板荡,又是“时多英雄,武勇智术,瑰玮动人”的历史时期,将赵云的种种英雄业绩置于特定的时代

28、氛围之中,使赵云形象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而且由于罗贯中在描写中相当注意细节的真实性,关羽的“温酒斩华雄”、张飞的“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都给人以神话般的色彩,让人感到不真实,而赵云却恰恰相反,就以前面提到的“血战长坂坡”而言,在这个以虚构为主的重要情节里,罗贯中尽情渲染了赵云的非凡武艺和胆略,但没有忘记为赵云设置了“真实可信”的环境和条件:一是让赵云单枪匹马,没有其他累赘碍手碍脚;二是赵云在冲杀过程中,除与张郃战了十余合便夺路而走之外,其他对手均为曹军中平平之辈,没有构成对赵云的真正威胁;三是曹操为了收伏赵云,下令“不要放冷箭,要捉活的”。这就将赵云突出重围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因此,

29、尽管读者感到赵云的勇武是难以企及的,但在心理上却还是相信它是真实的。 另一方面,罗贯中笔下的赵云,又是一个具有独创性的人物形象。在三国演义问世以前,小说史上还不曾出现过赵云这样的英雄形象;这个形象之成功塑造,主要是罗贯中先生的功劳。在三国演义写到的数百名武将中,给人留下鲜明印象的名将有数十人,但像赵云那样胆识兼备,智勇双全,机警精细,谦虚谨慎的形象却只有一个,人们决不会感到他与其他名将有什么雷同之处。在三国演义的巨大成就影响下,历史小说创作如同雨后春笋,蔚为大观。在这些作品中,英武超群,智勇双全的“常胜将军”不乏其人,其中也有塑造得比较成功的;但是,他们都不可能与赵云的形象混同起来,更不可能取

30、代赵云的形象。这种纵向和横向的比较证明,在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形象的画廊中,赵云确实是一个独特的形象。黑格尔曾经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像。想像是创造性的。” 罗贯中先生在塑造赵云这个形象时,再一次表现出巨大的创造能力。无论赵云这一形象创造的多么独特,如若没有欣赏他的读者,那还将是失败的。因此我要说,大家对赵云这一形象的喜爱超越关羽、张飞,其最重要的原因乃是读者审美观念的变化。三国志通俗演义一书,作者罗贯中先生所要褒扬的无怪乎就是关羽的“忠义”,也使得这本书问世以来的几百年间,读者对本书的了解最多的就是关羽的“忠义”。 罗贯中先生也是从“歌颂忠义”为出发点,主观上也就把关羽、张飞的形象塑造得

31、更为高大完美。就拿关羽这一三国演义中所重点刻画的形象来说吧,其中的“华容道义释曹操”,本来就是作者的艺术虚构,是为了表现关羽的“恩怨分明”,“义气深重”而设计的重要情节,作者不仅不认为这是关羽的缺点,相反还大加称赞: 彻胆长存义,终身思报恩。 威风齐日月,名誉震乾坤。今天的读者当然不会再同意罗贯中先生的这一看法。到了现代,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的审美观念也产生明显的变异。因此,今天的广大读者在读三国演义时,已经不可能再像封建时代的小民那样对关羽敬畏和崇拜了。相反,人们很不喜欢他的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动辄就把“过五关

32、斩六将”挂在嘴边;对他不顾大局,竟擅自提出要入蜀与马超比武,声称不与黄忠同列,无礼拒绝孙权联姻的要求等等,人们也很不以为然;对于他在华容道放走曹操,更认为是严重丧失立场,敌我不分,是为一己私恩而出卖原则,而决不会像罗贯中先生那样称赞他“彻胆长存义,终身思报恩”,也不会像毛宗岗那样歌颂他“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一句话,在今天的读者心目中,关羽的形象已经大大降低了,远远不是大家所期望的那样。相比之下,赵云的英勇善战和一系列美德,则更容易得到今天的读者的理解和欣赏,并能被人们批判地吸收。这样一来,今天的读者喜欢赵云甚于喜欢关羽,也就毫不奇怪了。参考文献:1、沈伯俊 三国演义人物论论赵云山东人民出版社名家解读三国演义1998年1月第1版。2、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引云别传。3、裴松之注三国志赵云传4、三国志吕布传。 5、三国志蜀志关羽传(及)张飞传。 6、三国志蜀志黄忠传。 7、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引云别传。 8、三国志魏志张辽传 9、三国志吴志甘宁传。 10、裴松之注三国志赵云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