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测试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62142573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测试(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1关于环境问题的正确叙述是 ( ) A环境问题是工业社会的产物 B固体废弃物不会产生环境污染 C清洁生产主要解决清洁产品问题 D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2关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可持续发展对我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中国的环境污染仍在蔓延 我国的可持续性的思想是改革开放以来才出现的 中国的生态破坏已得到全面控制A B C D发展绿色食品、避免“白色污染”、增强环境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请回答34题。3绿色食品是指 ( )A绿颜色的营养食品B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C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

2、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4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 ( )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B石灰窑的白色粉尘C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D白色建筑废料5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符合 ( ) A持续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6近30年来,北京的汉白玉石雕像溶蚀严重,有些雕像溶蚀厚度已超过了71厘米,比自然状态下的溶蚀速度快几十倍,这主要是因为 ( )A城市上空尘埃多,作为凝结核,使城市的降雨增多B城市的气温比郊区高C大量使用煤和石油,城市空气中CO2和碳氢化合物含量增加D燃烧煤和石油,排放大量粉尘、SO2等有害物质,产生酸雨7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

3、是 ( )A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B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实现生育率的大幅度下降C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D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8在大城市提倡的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 ( )A减少城市的噪声和光污染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C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D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9制订全国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的国家是 ( ) A美国 B英国 C中国 D俄罗斯10“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这句话较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11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是 ( )A工业、农业、科技的持续发展

4、B文化教育和精神文明的持续发展C经济、生态、社会的持续发展 D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改善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要实现人类同环境的协调发展,就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回答12题。1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 )A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B满足人类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C全球共同合作,打击恐怖主义,保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D实现人口零增长、经济零增长、环境污染零增长13目前能解决华北平原春旱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有 ( ) 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 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 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5、14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并得到世界公认的年代是 ( )A古代源远流长 B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C20世纪70年代开始 D20世纪90年代开始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虽然各国所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但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是相同的B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的重点是乡镇企业污染C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对全球性环境问题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D燃烧矿物燃料,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16下列不属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的是 ( ) A耕地人均占有量逐年下降 B东部众多荒地未经开垦 C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尚低 D农业部门结构中,种植业比重逐年下降17下列现象中,有哪些可能导致环境问题的产生 ( ) A我国的

6、植树造林 B大量捕杀藏羚羊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禁止使用氟氯烃18目前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 ) A风沙危害 B水土流失 C植被破坏 D土质疏松19下列做法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将能种植粮食的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B积极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浇灌技术C在大湖泊周围将部分水域改造成粮田,解决人多耕地少的矛盾D在山区的陡坡修梯田,提高粮食总产量20我国北方一些城市在城市绿化中因使用杀虫剂而污染了地下水,下列绿化方式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是 ( )A落叶阔叶林B常绿阔叶林C“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D人工草地21促进吐鲁番盆地经济发展的对策有 ( ) 发挥“火洲”的气候优势,大面

7、积种植热带作物 大力发展造纸工业 加速发展长绒棉、哈密瓜、葡萄等特色农产品以及相关的加工业 发展以“丝绸之路”和干旱盆地景观为特色的旅游业 A B C D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已于2000年3月正式启动了,这项工程涉及退耕地面积2亿多亩,其中25以上的坡耕地9100多万亩,需要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粮食。这是在中国和世界生态建设史上罕见的伟大工程。据此回答2223题。22下列可用监测和评估坡耕地植被恢复情况的指标是 ( )A粮食总产量B干湿季径流量变化C种植业在农业产值结构中的比重D干湿季降水量变化23坡度在25以上的坡地不宜开辟为梯田的原因是 ( )A不能扩大耕地面积 B不利于机械化操作C不适合

8、农作物生长 D农业投入大于产出24下列文件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的是 ( )A人类环境宣言B我们共同的未来C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D21世纪议程25在广大的乡村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 )A噪声污染B大气污染C交通拥挤D水土流失26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 ) 人口的压力过大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大搞农田水利建设 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A B C D27下列关于一定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采猎文明时期,人受地的制约比较小B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得到和谐发展 C产业革命之后,人地关系开始出现矛盾,局部地区产生环境问题D到了近代,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28

9、下列做法,不符合公平性原则的是 ( )A荷兰围海造田 B石油输出国组织联合限产C非洲国家进口粮食弥补口粮不足 D日本为保护本国森林大量进口木材目前西部地区因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 500亿元。据此回答2930题:29据统计,目前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625,部分省区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其土地面积的一半。这主要是因为 ( ) A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少 B西部地区降水多且集中 C西部地区植被破坏严重 D西部地区黄土面积广泛30为保护和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 ( ) 尽量减少资源的开采 生态建设以恢复自然植被为主 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林还草措施 以经济发展为中心

10、,从根本上解决粗放型经济模式 A B C D二、综合题(共29分)31 (9分)材料1 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以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材料2 1999年3月13日,中共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在京举行,江泽民主持座谈会并发表谈话,他指出,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保护经济增长的同时,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环境,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我国国情和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而确定的基本国策。(1)简述可持续发展的含义。(2)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包括_、_、_。(3)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是

11、_、_、_。32下表摘自国家1998年6月环境检测中心公布的我国部分城市空气监测周报。(10分)城市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城市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北京92TSP济南76TSP天津82TSP武汉83NOx太原218TSP广州126NOx 长春103TSP深圳77NOx哈尔滨96TSP珠海47上海74NOx汕头54南京95TSP南宁56TSP杭州67TSP成都87TSP福州42重庆 98SOx厦门25贵阳 69TSP TSP总悬浮颗粒,NOx含氮氧化物,SOx硫的氧化物阅读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最容易出现酸雨的两个城市是 ,两城市酸雨的不同特点是 。酸雨对两城市非生物环境带

12、来的主要危害是 。控制两城市酸雨应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 (2)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是 ,主要原因是什么?33图6-9表示发生在某地区的相互关联现象。各项是其中的一些中间环节。按因果关系将图中的代码分别填入各项前的括号内(每个代码限填一次)(10分)( )生存条件恶化( )劳动生产率低,需要增加劳动力( )将森林开辟为耕地以增加粮食生产( )土地生产力下降( )人均资源减少( )当前的生存需要压倒长远的环境保护( )社会保险不完善,需要多养育子女以保证老有所养( )人均收人减少( )教育落后、环境意识薄弱图6-9( )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大四、思维拓展与探究学习(11分)34关注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13、,追求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是新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读图6-10回答下列问题: (11分)图6-10 (1)图中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与该地区人口的分布有何关系?试说明其原因。 (2)图乙中地和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简要分析造成两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第六章 单元检测题A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1 D 点拨:把握环境问题的概念内涵,不仅包括人为环境问题,还有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工业社会以后人为环境问题大幅增多,但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并非在工业社会之后才形成。故D为正确答案。2A3D 点拨: 关于什么是绿色食品,这是个环保常识问题。可从题干中得出发展绿色食

14、品的重要意义,既然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措施,必然与“安全、无公害”联系起来,选项中“绿颜色”“叶绿素”属干扰信息。“经济附加值高”与题干的要求更无任何联系。4C点拨: “白色污染”特指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这个范畴,而其他白色烟尘、粉尘、建筑废料虽是污染物,但不属“白色污染”。5 C 点拨: 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6 D点拨: 煤和石油燃烧排放出SO2,产生硫酸型酸雨,酸雨会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7 B 点拨:人口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努力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一项长期的

15、战略任务。目前我国人口数量大,增长快,给经济、社会造成很大压力。所以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是控制人口数量,实现生育率的大幅度下降。8B 点拨: 城市中“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因地制宜,既美化了环境,又吸收热量,降低城区温度,从而减轻热岛效应。9C 10B 11C 12 A 13 D 点拨: 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持续发展、生态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A,B,C分别违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生态持续发展。14C 点拨: A、B两项不对,在古代,人们被动地适应自然;18世纪以来,世界各国走上工业化道路,无节制地掠夺式的开发利用资源。D项也不正确,因为此时各国已在制定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并成为各国行动方

16、案。15 D点拨: 要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应注意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系统时的“度”,一旦超过这个“度”,就会出现环境问题。环境问题表现为两大类,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每一类都应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及表现方面,环境问题在世界的不同地区其表现也不一样,在乡村地区或发展中国家以生态破坏为主,而城市地区或发达国家则以环境污染为主。16 B 点拨:该题主要考查了农业资源问题和农业生产能力的现状,也揭示了我国目前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醒人们注重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合理布局农业结构,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17B 点拨: 备选答案A,森林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植树造林,不仅不会产生环境

17、问题,相反,还会促进当地的生态环境向好的方面转化。选项B,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各种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18B 点拨: 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就是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由于高原面上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直接影响到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而且大量的泥沙随着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在黄河下游形成著名的“地上河”,使黄河下游地区的人们经常遭受到洪水的威胁,等等。而高原面上植被遭到破坏以及黄土的土质疏松,都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19B 点拨: A、C、D选项人类的生产活动会导致对自然植被的破坏,会加剧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B选项可节约水资源。20D 点拨:人工草地因与土壤接触面积大,农药残

18、留多,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也最为严重。21C 点拨: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因地制宜,促进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发展,因此只有C符合发展的需要。22B 23D24B 点拨: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对可持续发展作如下定义:它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25D点拨:在广大的乡村地区,因人口素质不高导致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等。26 C 点拨: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是有效地改造自然环境的重要举措。其目的是使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更好地造福于人类。27D 点拨:(1)原始的采猎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

19、,人在人地关系中是被动的,受地的制约比较大,对地的影响比较小。故A错。 (2)农业文明时期,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使农业种植范围大。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和放牧等方式,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故B不对 (3)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排泄的“三废”物质和农业用化肥、农药等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可以说,这一阶段人地系统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不是地区的局部的,而是全球的。故C错。 (4)到了近代,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逐渐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且这种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正确答案为D28 D点拨:日本的做法违背了公平性原则中的不同国之间的公平。29C30B 二、综合题(共

20、29分)31(1)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2)生态持续发展 经济持续发展 社会持续发展(3)公平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理解。32点拨: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统计数据进行回答。答案:重庆,广州 重庆为硫酸型,广州为硝酸型 桥梁、建筑等人文景观的腐蚀 前者应改进燃料结构,减少SOx排放,并进行回收利用;广州应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积极改进燃气的质量等 (2)太原 太原是以钢铁、机械、煤炭化工为主的城市;大量排放烟尘等物质。33点拨: 从可持续发展观点来看,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获

21、得生态与社会的发展。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人口的大量增加造成贫困。人口压力及贫困又导致环境退化。解答时根据图中的已知条件,从因果关系推导出适当中间环节完成解题: 答案: 两种i a e j c g b d h fj b f i d h a c g e三、思维拓展与探究学习(11分)34(1)该地区生态极危急区主要分布在人口密度大于100人的地区。因为这些地区人口密集,城市集中,工业发达,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频繁,对环境影响大(利用和改造环境深度、广度大,产生的废弃物多),从而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问题。 (2)地的环境问题是森林资源的破坏;地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造成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采育失调,毁林开荒,滥砍乱伐,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造成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牲畜大量集中,过牧现象严重,使草场破坏严重,导致土地荒漠化。 第8页 共8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