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阶段质量的事前控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62124447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施工阶段质量的事前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施工阶段质量的事前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施工阶段质量的事前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施工阶段质量的事前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阶段质量的事前控制(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施工阶段质量的事前控制施工阶段质量的事前控制建设工程质量的优劣,在整个社会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怎样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主题。近年来,我国多次出现单位工程劣质、坍塌等严重质量事故。分析其原因,关键在于有贯彻、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以确保工程达到其合同规定的标准。因而,工程质量控制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之一。而工程质量很大程度上又决定于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根据工程质量形成的时间,施工的质量控制又可分为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其中,质量的事前控制又是重中之重。 一、坚持以人为控制核心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必须以人为核心。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

2、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提高人的素质,以人的工作质量确保工序质量、工程质量。为此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控制工作。1.1、对监理队伍及人员质量的控制工程建设监理量一种高智能的技术服务活动,从事这种活动的人,必须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身体素质、道德素质;具备建筑、经济、经济管理和法律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状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时刻想到我们所从事每项工作要对国家负责,人民负责;并能够随着生产发展、科技的进步,不断更新知识充实自己。“打铁先得自身硬”,监理工程师应该是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均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做到一专多能。否则就会在某些问题上“束手无策”。就

3、高层建筑而言,作为总监理要懂得建筑、结构、装饰、地基基础、内部设备(通风空调、通迅、水、电、供气)、给排水和采暖工程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随着监理工作的发展与深入,没有较强综合能力的人是搞不好监理工作的。同时这也是监理人员做好事前控制的先决条件。1.2、对施工队伍及人员质量的控制人又是施工的主体。施工人员的素质高低及质量意识强弱都直接影响到工程产品的优劣。监理工程师一定要在“自身硬”的前提下,抓好承包单位承担任务的施工队伍及人员技术资质的审查与控制工作。对项目承包单位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工长、技术员、质量员、安全员、检验、试验人员的管理水平、技术能力等要进行综合考查;对特殊作业(如高空作业

4、等)以及关键部位的施工工艺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安装方面的操作者的技术水平要进行有关考核评审;对国家规定持证上岗的人员,一定要经审查合格后方可上岗。对不符合要求的人员,坚决要求撤换。综合素质较高的施工队伍,在施工阶段事前控制方面都必须做得十分到位。二、对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和永久性设备等的控制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设备等,将成为永久性工程的组成部分。所以,其质量应当从采购、加工制造、运输、装卸、存放、检验、使用等方面进行系统地全过程地监督与控制。2.1 采购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在组织上述材料、设备的过程中,监理工程师仅限于索取出厂合格证、技术说明书和试验报

5、告单是远远够的。首先应监督其选择信誉高、对产品质量有保证的供货厂家。因此,对一般材料在订货前应向监理方申报,并按有关规范要求检查验收;对于重要的材料应提供供试验或签定用样品,有些材料则要求供贷单位提高交理化试验单,经监理方审查认可发出书面认可证明后,方可进行订货采购;对永久性设备、器材或构配件,应在其质量满足有关标准、规范和设计要求的情况下订货。2.2 材料、设备进场的质量控制凡运到施工现场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构配件等,均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技术说明书,并由施工承包单位按规定要求进行检验、试验,经监理方审查确认后,也应具备有关证书,并按供方提供的技术说明书和质量保证文件进行检查验收,经对其质量确

6、认合格后,方可签暑验收单。对进口的材料、设备的检查、验收,应会同国家商检部门进行。2.3 材料、设备存放条件的控制从材料、设备等进场,到其使用或施工安装通常都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在此段时间内,如果对材料、设备等的存放、保管不良或时间较长,将可能导致质量状况的恶化,如损伤、变质、毁坏等。因此,应根据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设备的特点,按照防潮、防晒、防锈、防腐蚀、通风、温度和湿度等方面的不同要求,安排适宜的存放环境,以保证其存放期间的质量。同时对进场后的材料、设备等要进行标识、实行挂牌制。标牌上应注明在工程中使用的部位、进场日期、生产厂家、贮存批量、规格、型号、合格证编号、试验报告编号、采购、保管

7、人员姓名等。此外,对刚进场未进行检验试验者须标注“待检”字样;检查、试验合格或不合格产品应标注“合格”或“不合格”字样;经检验、试验后仍不能确定其是否合格的(如对冷拉钢筋检查验收时进行的拉力和冷弯试验中,如有一项指标不符合规范规定时,应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重做各项试验;当仍有一个试样不合格时,则判定该批冷拉钢筋为不合格),须标注“经检验待定”字样。通过标识不仅可及时清退不合格产品,而且可避免不同类型、规格的原料、半成品等混淆、错用,另外,还应根据建筑施工企业试验室管理规定的要求对有关原材料、半成品,实行见证取样及送检制度。只有如此,方可对所有材料进行有效控制。在产品装卸、运输过程中,监理工程师一

8、定要监督其是否采取了有效的质量保证措施与手段,以免在此过程中产品雨淋受潮以及擦伤、碰伤及损坏。三、 对设计图纸的事前控制设计图纸是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而目前某些设计单位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只知时间就是金钱,忘却了质量就是生命,只图多、快、省,而忽视了图纸质量。施工图深度不够、把关不严、质量较差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做好事前控制工作,不仅会使正常施工受阻,降低建筑使用功能,有时甚至会造成严重质量事故。常有错误有:有些设计图纸中建筑图与安装图轴线标注不一致;同一部位建筑图与结构图,以及相同部位的平面图与相应的部面图标高不一致;建筑图预留洞口与结构图、安装图洞口位置不一致;

9、施工图中所列工程做法与施工规范要求不一致;有些框架结构工程,局部钢筋配置错误;有些图纸所选设备的功能与其应发挥的使用功能不相符;有些设计人员因施工实践经验较少,在高层建筑未设计设备层的情况下,将上水、下水、消防、供热等全部管道布置在建筑物地下室走廊外,使施工人员无法合理排列。在设计图纸用词方面有些图纸不管规范是否严禁,一律采用 “ 宜”字(施工规范用词说明中明确规定:“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因此,为了在施工前能发现和减少图纸的差错,防患于未然,事先消除图纸的质量隐患,监理工程师必须组织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共同做好施工图

10、纸的事前控制工作,其具体内容应包括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3.1 设计交底设计交底应在工程施工前,由监理工程师组织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有关人员进行。在此过程中,首先应由设计单位介绍初步设计文件;主管部门及其他部门,如规划、环保的要求;采用的主要设计规范;有关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设计意图、结构特点、施工及工艺要求;技术措施和有关注意事项及关键问题;然后由施工单位提出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和疑点,需解决的技术难题。最后经三方研究、商讨,拟定解决办法,写出会议纪要。3.2 图纸会审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参加的图纸会审工作主要解决:图纸与说明书否齐全;设计是否满足施工

11、规范以及抗震、消防、环保等规定的要求;图纸中有无“错”、“漏”以及相互矛盾、标注不清、相对标高选定不合理之处。例如,在新建工程相对标高土 0.000 的选定上,若设计人员只考虑周围原有建筑物及永久性路面的高程,而忽视周围排水系统、化粪池、城市排水管网的高程,则往往会造成下水管道坡度不够,排放不畅,甚至造成“倒喝水”的现象。四、对施工的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方法和工艺的控制在施工承包单位进行正式开工之前,监理工程师要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方法等进行认真审查。审核其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健全;主要的施工组织技术措施针对性、有效性如何;对关键部位、薄弱环节、质量通病的防治方面有无相应的预防及质量保证措施

12、。在炎夏、严冬、雨季等特殊条件下,对某些特定对象的施工质量与安全(如夏季大体积砼施工防裂、雨季土方回填、冬季砼工程保温等)有无可靠而有效的技术和组织措施;在程序的安排上是否符合先地下、后地上;先土建、后设备;先主体、后围护;先结构,后装修的基本规律;其主要项目施工方法是否可行、适用、经济合理等。五、其它在事前控制方面,监理工程师还应做好监理规划、监理细则以及有针对性的编制专项监理方案等工作。并应做好对测量基准点和参考标高的确认及工程测量放线的质量控制工作。六、结束语监理工程师若能在具体工程项目上做好施工阶段的事前控制工作,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返工,避免人、财、物、施工机械和施工有效时间的浪费

13、,并能大大提高建筑质量水平。因此,施工阶段质量的事前控制工作是不可忽视的。电力基建企业“走出去”的障碍与对策摘 要 “走出去”战略是中国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重要标志。通过对所在单位湖北省电建一公司,这家走出国门20余年的电建企业的国际化竞争轨道的分析,探索电力施工企业“走出去”存在的障碍与对策。关键词 电力基建企业 “走出去”战略 障碍分析 对策1998年,中国政府提出了“走出去”的战略,它无论从增加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和后劲,拓展市场空间,获取国际资源,还是从突破贸易保护壁垒,培育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公司等角度来看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2003年,中国加快了实施“走出去”战略步

14、伐,鼓励并积极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中国企业本着“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到境外开展各种形式的互利经济合作。关于“走出去”战略的内涵,我国商务部解释为“包括对外投资及其他跨国经营活动”,具体指海外投资、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三项业务。在“2006中国行业发展报告会”上,中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资司有关负责人阐述中国支持企业走出去的重点领域,包括能源、农林业、加工制造业、服务业、基础设施、工程承包等。鼓励企业参与对方国家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全面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的进程中,电力基建企业积极加入到国际市场的行列,一方面通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参与

15、国际分工和国际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在不断扩大海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的同时,开展和逐步加大对外投资,不断提高我国电力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地位,逐步树立中国电力品牌。湖北电建一公司自1983年率先代表我国电力施工企业,伴随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等对外的窗口企业走出国门,共向国际电建市场输出了近6 000人次的技术力量和劳务,承接国外工程装机总容量达341.8万kW,约占国内同行同期境外承包工程总量的56%。笔者通过对湖北省电建一公司国际化竞争轨道的分析,探索电力施工企业“走出去”存在的障碍与对策。1 电力基建企业“走出去”战略存在的主要障碍1.1 融资能力较低

16、,难以适应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在对外工程承包中,工程项目越大,需要的流动资金越多,而电力施工企业的自有资金少,不能满足承包大型国际项目流动资金的需要;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资金,不少工程需要承包商带资承包,而我国银行对企业的信贷额度较低,难以满足承接国际工程的需要;国家控制外汇信贷规模,审批程序复杂,审批时间较长。湖北电建一公司虽具有对外经营资格,但由于经济实力不足,尚未能从“搭船出海”跨越到“造船出海”、“带资出海”的阶段,实现与国际接轨。1.2 设计和工程咨询分割,制约了工程总承包的发展当今国际电力招标工程通常采用EPC形式,涉及设计、采购和施工,要求承包商拥有这些方面的综合实力和经验,

17、而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施工管理体制的原因,施工企业与设计、综合性的工程咨询服务工作人为地割裂了相互间的有机联系,使得我国缺乏类似国外的工程咨询公司,在工程咨询、项目管理等方面还没有形成一支独立的工程咨询服务力量。电力施工企业由于缺乏进行工程设计或工程咨询的平台,且技术投入不足,使得电力施工企业开展总承包仅局限于施工总承包,真正意义上含设计和工程咨询服务的工程总承包很少,在国际电力市场扮演着配色的地位,严重制约了工程总承包业务的开展。1.3 缺乏复合型的国际工程管理人才人才缺乏一直是影响电力施工企业的主要问题,也是我国企业与国际大承包商之间存在的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目前十分缺乏的人才主要有工程项目经

18、理,设计、采购、施工各阶段的核心管理人员,精通国际工程法律的人员,国际工程合国管理人员,国际工程融资人员,国际工程造价估算和报价人员。1.4 信息渠道不够畅通,增加工程承包风险由于没有系统的国际信息反馈网络,对国际市场的信息收集与跟踪渠道不够畅通,所占有的资源和信息有限。同时,各企业之间难以进行有效地合作与信息交流,企业之间存在的更多的是竞争和相互封锁,从而制约了电力施工企业国际市场的发展步伐。另外,施工企业在投标前对业主的信誉和财力,特别是项目的资金来源可靠程度以及工程款的支付能力的掌握不力,将增加工程承包风险。其次,对项目所在国的政治、法律及经济形势的分析估计不足,最终可能导致严重的经济损

19、失。1.5 市场准入壁垒许多国家与地区普遍实施的专业执照或企业许可、人员注册资格制度,对电力施工企业的进入有着很强的技术性壁垒。同时,许多电力施工企业对国际标准体系和技术质量要求不甚清楚,对投资国的法律和市场信息了解不深入。在20多年的涉外工作期间,湖北省电建一公司接触到的国际知名工程管理、监理、咨询公司多达几十家,如果未按照招标文件的合同要求履行,将往往被动挨打,增加成本,难以获得利润。电力基建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走过了开拓市场的拓荒阶段,积累了丰富的现场施工经验。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步伐明显加快,有力地推动了电力施

20、工企业全面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进程,推动了市场竞争的持续健康发展。2 电力基建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对策2.1 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电力基建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关键还是企业自身的竞争力。随着国家能源结构的调整,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主辅分离,电力基建企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除占领国内有限的电建市场外,电力基建企业更需“走出去”谋求发展。因此企业要成功地进行跨国经营,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确产权和完善企业治理机制,在制度上保证企业的活力。2.2 努力提高承包项目的技术构成,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湖北省电建一公司对外承包工程中,一般从简单到复

21、杂,从承揽施工到提供设备材料、技术监理,从劳动力输出到技术输出。该公司在“走出去”实践中,逐步形成公司本部与分公司多元化发展态势。其下属的物资公司充分发挥多年来丰富的国际物流经验,专业的技术支撑优势,为各大成套公司提供电站相关上游产品的配送服务,现场物资监理等服务,通过降低物资流通环节的成本,在服务客户的同时,获得利润,达到共赢。在国外工程施工现场,我们清楚地看到技术构成水平越高获得的利润就越多,在国际工程的承包市场上竞争就越强。因此,电力施工企业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积极承揽各个水平级的承包业务,争取由劳务密集型的初级劳务输出逐步向技术密集型的高级水平的承包合作转变。2.3 向跨国公司学习,

22、树立企业发展的国际化管理的理念,提升国际化经营管理水平企业首先要培养国际化的战略意识,优化资源配置,开拓市场运作渠道,提高管理水平。要建立学习型企业,在与世界知名公司交往过程中,注重向成功的大跨国企业学习,学习先进的现场管理经验,采用国际通行的技术标准。在学习的过程中摸索本企业的经营特点,建立与本企业特点相结合的管理体系与管理方式。2.4 熟悉国际惯例及掌握有关国际法,清楚合同权责电力施工企业对外承包工程不仅要遵守所在国和地区的有关法律规定和国际惯例,也要遵守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符合中国外交原则及外经贸政策。在国际工程承包中,所有企业的行为必须符合法律和法规的要求,依法经营。特别是在当地人力

23、资源的利用方面,各国和地区的法律规定不一,企业必须认真地加以分析,避免法律纠纷。另外,业主和承包商之间时刻会因意见不同而产生纠纷,如何不让自已利益受损,又讲求商业信誉,这要求我们熟悉各种国际法规和条例。2.5 发挥比较优势,培育核心竞争力电力基建企业“走出去”就是要发挥在工程安装、工程管理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注重与外经贸公司、成套公司合作,通过强强联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达到优势互补。同时,在国外工程建设中,注重树立企业形象,造就企业产品品牌。2.6 培养人才,完善人才管理人才不足是企业提高国际化管理水平的主要制约因素。对外承包电力企业不但管理水平与国外企业差距大,而且高层次符合国际市场

24、需要的技术劳务人员缺乏,国际工程咨询人员严重不足。企业应大力做好培训工作,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加强人才储备,培养复合型人才,增强企业的实力和凝聚力,提高承包国际工程的水平,保证工程建设。湖北电建一公司能够坚持“走出去”20余年,不仅得益于战略决策与企业管理外,还得益于其国外工程企业文化的建设。因此,电力施工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还需加强企业文化的整合,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3 企业文化建设电力基建企业“走出去”的重要保障3.1 培育核心价值观,构筑工作新平台随着企业涉足国外工程领域不断拓展,企业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一是国际安全形势严峻,建设所在国热点地区暴力冲突时有发生;二是国外工程建

25、设标准严格,工程报价低,技术难度大;三是社会对“走出去”工作认识程度、重视程度和投入程度需提高,工程的中标步履艰难。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在职工中培育“祖国荣誉、民族尊严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观。企业应从实际出发,树立切实可行的企业愿景,凝聚全体职工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奋进。在工程建设中,企业应注重围绕国家信誉、企业品牌这个中心,引导职工认清形势,报国图志。如湖北电建一公司2004年在安哥拉工程中建设,职工们发现当地居民对中国了解甚少,于是主动到中国大使馆拿来宣传资料,一路施工一路向当地人民介绍中国的发展状况,发送宣传资料,加深了当地人民对中国的了解,从而在工程建设中给予极大的支持与帮助,同时,通过工程

26、建设也树立了祖国的形象。3.2 夯实战斗堡垒,打造企业品牌对现代企业而言,发展是第一要务,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而党员队伍是先进的人力资源,他们有着坚定信念和严密组织。珍惜、开发和用好这一宝贵资源,是企业“走出去”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关键所在。电力基建企业应主动适应国外市场新变化,加强国外工程项目党建工作,坚持工程建设到哪里,我们的党组织就要建设到哪里。同时,项目工地党组织必须参与项目重大问题决策,保证项目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全面负责项目工地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工地党组织的监督保证作用。3.3 融合中外文化,提升企业管理在与各国企业交流中,中西方文化带来了不同文化的相互碰撞和交流,它倡导

27、的开放意识、诚信意识、公平意识、规则意识、效率意识等一系列崭新的观念,渗透于企业文化的创新中。在国外工程建设中,企业要大力宣传企业精神,抓好企业形象建设。要将企业CIS系统导入国外工程建设中,坚持职工统一着装、挂牌上岗、文明施工的传统作法,以极富个性的行为理念和鲜明统一的外在形象,将国外职工凝聚为一个文化整体,在国际公众和合作伙伴面前,充分展示企业形象和实力。3.4 注重细节管理,营造和谐氛围保障国外项目职工的安全健康,是人本管理的重要课题。国外工程由于远离祖国,远离亲人与家庭,职工思想情绪容易波动。贴近形势,贴近职工,贴近生活,企业文化建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应注重抓好工地文化建设,充

28、分利用互联网闭路电视网,使职工们在业余时间能够与祖国互通信息。同时,还应经常开展各项活动,丰富出国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如湖北电建一公司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公司职工正在该国现场工作,公司立即想方设法将职工撤离回国;在印度洋海啸发生时,公司立刻联线在马来西亚的职工,了解他们的现状,送去公司党委对大家的慰问;在公司承建的项目工程现场和生活驻地,公司还建立了保卫措施,以防不测。“讲求团队合作与员工共创,缔结产业共赢与合作伙伴共创”,电力基建企业在“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拓展中,只有不断创新,找准着力点,打造工作精品名牌,才能融入国际市场竞争的大潮,取得更为辉煌的成绩。建筑节能设计,迫在眉睫早在20世纪70年

29、代,建筑节能概念就被正式提出。建筑节能的中心是减少建筑耗能,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建筑节能需以不影响人们感觉舒适度为前提,即室温冬季不低于18摄氏度,夏季不高于26摄氏度。时隔30年,2004年,围绕着石油与能源问题的“大事件”再次集中发生,而我国的能源问题更是显露无遗:石油消耗量仅次于美国、燃煤紧张、拉闸限电、北方冬季供暖受阻。2005年3月23日,北京上调成品油价格 本文将在总结国际与国内能源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建筑节能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同时通过调研目前国内建筑节能设计实例,评判建筑节能设计的经济效益,希望能够使社会各界意识到,建筑节能不单是发达国家的问题,我国正面临一场真正的能源

30、危机,建筑节能迫在眉睫。 一、国际能源危机加剧 1、能源储量减少,石油仅供开采41年 目前,石油、煤炭、天然气这三种传统能源占能源消费约90%以上,其中石油占一半以上。然而2004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的最新数据显示,世界石油总储量为1.15万亿桶,仅供生产41年;全球天然气储量为176万亿立方米,仅供开采63年。日本权威能源研究机构也申明,全球煤炭埋藏量10316亿吨,可开采231年;核反应原料铀已探明储量436万吨,可供72年使用(海水中的铀可供使用1万年,利用钚为燃料的增值核反应堆可使用100万年);利用热核反应,海水中的锂能源可开采年限为1600万年。可见,全世界最为依赖的能源石油与天

31、然气,在21世纪的前半,就将日趋枯竭。科学家们预计2040年石油消费将达到最高峰,2100年石油消费将减少到不足能源消费总量的5%.而从2050年开始,核能、生物能、水利地热、风力、太阳能的比率大大上升,达到总能源消费的1/3,热核能源将达到总能源消费的1/4. 因此,在世界能源供给结构转轨的大趋势下,不考虑建筑节能而建造的房屋,终有一日会因为没有能源可用,终被社会淘汰。呼吁建筑节能,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减少使用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通过科学合理的建筑节能措施,采用可再生新能源,使建筑可持续发展。 2、能源需求不断增加,价格无法下降 根据美国能源部能源资讯署2002年3月出版的“Inter

32、nationalEnergyOutlook2002”,19992020年全球能源消费形势如下: 全球能源总消费量将增加60%,其中亚洲及南美州发展我国家将增长1倍(每年增长4%,相比发达国家每年增长1.3%)。 石油:石油预计增长59%(年增长率为2.2%)。此外,石油将维持占全球能源总消费量40%以上的比例。 天然气:争议较小的天然气将是需求增长最快的能源,预计增长一倍。天然气占全球能源消费量比重也将由23%升至28%. 煤:由于空气污染及二氧化碳排放等问题,煤炭占全球能源总消费量的比重将由22%降至20%. 核能:在政治问题影响下,全球核能发展情势尚难确定,但保守估计全球核能消费量将比现在

33、略为增长。 可再生能源(包含大水力):预估将增长53%.但由于现阶段数量过少、成本高、能源密集度低且供应不稳定,所以占全球能源总消费量的比重将由9%下降到8%.不过预计更远的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比重将上升较快。 以上预测在2004年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的12月月报中已经得到体现,它指出截止到2020年,世界石油需求量将以年平均1.7%至2%的速度增长,日需求量逐渐从目前的8200万桶到近1.07亿桶。 可见,由于核能与可再生能源的替代性迟迟无法实现,石油、天然气的需求量仍会不断增加,但能源储量是有限的,这种供需关系导致了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价格不会下降。 同时,恐怖活动增加了石油以天然气运输风险及

34、成本。自美国发生“9.11”恐怖攻击事件后,全球恐怖活动升温,而保护措施较为不足的石油及天然气供应等能源基础设施成为恐怖分子攻击目标的可能性提高。例如2001年10月斯里兰卡一艘油轮遭受其境内恐怖组织攻击;2002年10月法国油轮在叶门遭受不明恐怖分子攻击;各国为了预防恐怖攻击,正大兴土木加强能源设施的保护工作,而随着防范设施、人力及保险费用的增加,能源使用价格也面临逐渐上涨的压力。 面临能源价格,尤其是天然气价格逐步上涨,居高不下,很多高耗能建筑开始出现因承担不起昂贵的能源维持费用而被迫停用,或者售价、租金一降再降的现象。因此,建筑尤其是高层住宅与办公楼、大型共建正面临着一场新的革命,建筑节

35、能节能势在必行。 3、美国企图掌控全球石油供给,强力遏制我国、欧洲的发展 许多石油生产地区,尤其是中东地区,由于拥有全世界2/3油藏,一直存在政治、外交及军事的动乱。在近期较大规模的战争有1980年两伊战争、1990年波斯湾战争、1994年俄国出兵车臣、2001年阿富汗战争和2004年的美伊战争,而其他小型区域冲突也非常多,都是围绕着石油资源而展开的。每次争夺石油资源引发的动荡,使众多石油进口国家经济发展及能源安全受到威胁,牵动整个世界的经济。从这个意义上说,哪个国家能掌握全球的石油、天然气能源,就如同握紧全球经济命脉。 因此,美国攻打伊拉克,拿伊拉克石油做文章,不仅是要赚回为之付出的巨额战争

36、费用,还要建立起有利于美国的世界石油市场“新秩序”:一来拉低美元汇率、弥补贸易逆差、打压欧元;二来美国可以时时掌控我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家石油进口价格与能源供给量,遏制这些国家的经济腾飞。 面临美国今后可能采取的能源阻扰政策,我国除了争取更多的与石油出口国的贸易协议外,能源节约是最关键的一步。 二、我国所面临的能源挑战 1、人均储量少,先天不足,但能耗效率却低。 我国能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能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0年人均石油可采储量只有2.6吨,人均天然气可采储量1074立方米,人均煤炭可采储量90吨,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11.1%、4.3%和55.4%.排名上,2004年,人均石油

37、最终可采储量居世界第41位。因此,一旦平均到个人消费量,我国能源并非地大物博,实际上存在先天不足的弱势。 从能源利用效率来看,目前国内能耗高,能源效率低。2001年,我国终端能源用户能源消费的支出为1.25万亿元,占GDP总量的比例为13%,而美国仅为7%.同时,我国单位产品的能耗水平较高,目前8个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而这8个行业的能源消费占工业部门能源消费总量的73%.这造成了很大社会能源浪费。2、我国成为能源消耗大国,进口依赖度提高。2003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全年原油消费量达到2.5亿吨以上。其中全国原油产量约1.69亿吨,进

38、口原油8900万吨,分别占世界石油需求增长总量的41、32%,约每天60万桶和260桶。2004年原油消费需求量仍以10%以上的增速增长,约达到2.75亿吨,进口原油数量超过1亿吨。同时,煤炭消耗量占世界总量的40%以上,天然气供暖需求量也一直在增长。预计到2020年,我国石油需求量为4.5亿吨,年均递增12%;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将由目前的2.7%增长到10%以上;我国对海外能源的依赖程度将达到55%以上。可见,我国能源消耗需求旺盛的同时,进口依赖度提高,这使得国内经济受中东动乱及石油危机冲击的概率上升,危及我国能源供应安全,存在较大风险。3、能源成为我国经济命脉所在,威胁国家稳

39、定安全2004年全国电荒、煤荒集中爆发。上半年,27个省份全面告急,国家线网被迫拉闸电线80多万次。下半年,今年北方供暖的城市无一例外都面临能源紧张的考验。以吉林省为例,往年到9月底供热企业储煤应达年用煤总量的80%,而今年供热用煤的储量不足40%;长春市每年锅炉供热用煤为306万吨,截至10月底只有总量的40%入库;在吉林市,每年锅炉供热用煤为46.5万吨,今年到10月底也才入库42%;吉林省其他城市同样存在紧缺情况。就连首都北京也难逃厄运。预计北京冬季煤炭需求为1460万吨。受全国煤炭资源紧、运输难、价格高等因素影响,北京市电煤库存一直在警戒线以下运行,到10月底锅炉及民用燃煤库储煤率不足

40、45%.而为防止大气污染,北京城区的燃煤锅炉大多变为燃气或燃油。随着石油价格的上调,北京冬季供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2005年3月,北京油价再次上调,93号汽油每升上涨了0.26元。能源的供给直接影响到人民生活与国民生产。一次拉闸对平常老百姓无关大要,但对于长期依赖电力生产的工厂、企业来说,损失可能是上百上千万;而全国27个省份同时出现问题,这种经济损失就根本无从计算,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而冬季供暖的短缺,导致很多底保户和困难企业失去基本生存条件,威胁到国家稳定安全。三、建筑节能要求十分紧迫1、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1/3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七十

41、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7.45%.而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一般占全国总能耗的33%左右。以此推断,国家建设部科技司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我国建筑耗能比例最终还将上升至35左右。如此庞大的比重,建筑耗能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2、高耗能建筑比例大,加剧能源危机直到2002年末,我国节能建筑面积只有2.3亿平方米。目前,我国已建房屋有400亿平方米以上属于高耗能建筑,总量庞大,潜伏巨大能源危机。正如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仅到2000年末,我国建筑年消耗商品能源共计3.76亿吨标准煤,占全社会终端能耗总量的27.6%,而建筑用能的增加对全国的温室气体排放“

42、贡献率”已经达到了25%.因高耗能建筑比例大,单北方采暖地区每年就多耗标准煤180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70亿元,多排二氧化碳52万吨。如果任由这种状况继续发展,到2020年,我国建筑耗能将达到1089亿吨标准;到2020年,空调夏季高峰负荷将相当于10个三峡电站满负荷能力,这将会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量。据分析,我国目前处于建设鼎旺期,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高达16亿至20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而97%以上是高能耗建筑。以如此建设增速,预计到2020年,全国高耗能建筑面积将达到700亿平方米。因此,如果现在不开始注重建筑节能设计,将直接加剧能源危机。3、我国建筑节能状况落后

43、,亟待改善在70年代能源危机后,发达国家开始致力于研究与推行建筑节能技术,而我国却忽视了这一方面的问题。时至今日,我国建筑节能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举例说明,国内绝大多数采暖地区围护结构的热功能都比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差许多。外墙的传热系数是他们的3.5至4.5倍,外窗为2至3倍,屋面为3至6倍,门窗的空气渗透为3至6倍。现在,欧洲国家住宅的实际年采暖能耗已普遍达到每平方米6升油,大约相当于每平方米8.57公斤标准煤,而在我国,达到节能50%的建筑,它的采暖耗能每平方米也要达到12.5公斤,约为欧洲国家的1.5倍。例如与北京气候条件大体上接近的德国,1984年以前建筑采暖能耗标准和北京目前水平

44、差不多,每平方米每年消耗24.6至30.8公斤标准煤,但到了2001年,德国的这一数字却降低至每平方米3.7至8.6公斤标准煤,其建筑能耗降低至原有的1/3左右,而北京却一直是22.45.因此,与当前发达国家建筑能耗已经大大降低的情况相比,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是发达国家标准的3倍以上,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而对于美国而言,全球石油资源的战略布局以及石油的开采区域和运输线路等关键点的调整工作已基本完成,我国却没有那样强有力的能源后盾支持,在这样的国情下,建筑节能水平的改善实际上应该比发达国家更为紧迫。谈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1、 建筑设计优化管理的理念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没有好的质量,产

45、品就没有市场,只有高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建筑设计也是同样如此。本人认为,只有在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上做文章,才能产出高质量的建筑设计成品。建筑设计,在某种意义上讲可等同于建筑产品,它是艺术创作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体。它不能用工业化、工厂化、程序化的过程进行生产,对于不同使用功能、性质的建筑从内容到外表形态是不同的。建筑设计成果的质量评定不能用固定的标准去衡量,即使达到建筑设计规范、标准和规程,也不能称该建筑设计就是优良品或精品。建筑设计是科学与艺术双重创作的结合,是创作构思加科学计算合成的结果。在运行过程中设计构思组合产生出全新的东西,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套用,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随机

46、性变化。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劣,确切地说是一个目标范围的界定,建筑规范、规程和标准是建筑设计合格的下限。建筑设计精品是在设计运行过程中优化取舍,完善完美。因此,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是十分值得重视的。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在于强化、强调了设计的“全过程管理”,这是动态管理。它也打破了过去静止的简单化的“结果管理”淘汰制。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建筑设计运行过程要自始至终,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由方案到施工图,这些工作都要进行细化、优化和筛选。它是积极主动、极具挑战性的动态管理。2 、健全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基础 质量管理保证体系(1)建立法人挂帅的组织机构。成立监督机构,即

47、法人亲自挂帅,专家起主导作用的全方位的有机结合体。设立质量检查小组,每个项目均设质检员。以专家为主导是为了掌握专业技术的高标准高质量,法人挂帅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顺利运行。主要目的是使这项工作经济化,制度化,责任化。(2)健全可操作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规章制度的制订要结合实际情况,一定要具体化、细化、量化,特别是要具有可操作性,以保证其运用的经常性和可检查性,以其达到预定目标。二是规章制度要量化,做到可以制成表格分门别类填写打分。三是设计人员行为要规范,原则性要强,只有我们自己有效地规范了行为,才能使我们的服务对象满意。四是跟踪服务、反馈信息及时更正与处理。五是事前计划要具体,事中

48、控制有措施,事后总结有效果。3 、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运作建筑设计质量优化,不仅是为了设计产品合格,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而是为了高标准的追求。在设计优化管理运行的前后,从计划到分工、从人员到产品,从部分到整体等都是为了筛选出最优的方法和手段,产出最佳产品。(1)在定岗定位人员时即时挑选,既要进行优化思想教育,又要注重量才使用,使每一个设计人员都有进取精神,思想中时刻存在着争夺市场的竞争意识。这就是人员的优化组合。(2)确定每一个项目的优化管理。所谓管理点,就是项目中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点。比如:项目设计的方案图、施工图、预算,这就是建筑设计项目宏观中既有影响又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点。(3)设计项目

49、的优化统筹安排。设计项目的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的不同程序的交叉运行必须要进行周密地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密切联系,避免出现差错,大大地缩短设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4)随时制订与研究项目的创新计划。凡是设计项目运行过程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都应该进行分析研究。只有不断地向较高的目标前进,优良产品才会不断产出。(5)提倡精品化、集成化、信息化。要创新要精品就必须掌握足够的信息,如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经验,做到这一点也就等于找到了捷径。(6)提高设计人员整体水平和素质,给设计对象创造更多的学习,深造的机会,使他们在设计运行中的各个环节都能独当一面。(7)制定优化的最佳

50、目标,打出最低的要求线,尽量把一些定性的要求变成定量的标准,以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8)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管理。建筑设计方案对于设计项目十分重要,建筑设计方案的确定不仅仅是为了评选好的方案,优化选取方案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建筑设计方案运行中进行优化管理。当建筑设计方案选取后,按专业部分进行优化、细化、量化而后运行。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管理,旨在于打破旧的、固定不变的教条,采取积极地动态管理方法。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首先在于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然后才是管理。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关键在于建筑设计思想目标的确立,建筑设计思想的优化。4 、建筑设计运行系统与过程的优化控制设计运行系统指总体的各个部分运行

51、一体化,而过程是进行设计的全过程。要对其进行优化控制。首先,要确定系统部分的控制点,也就是运行的各个部分,即管理点,使每一个部分都进行优化处理。然后,进行过程的优化控制。如果只提达到质量标准、满足规范、规则的要求,那么建筑设计这个特殊的产品并非是精品。因为建筑设计的创作意识包括科学与艺术的排列与组合。提倡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是始终有一个较高的目标去奋斗。这里目标指的是一个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标准。方案有几个,而最好的只有一个。复杂的建筑设计周期短的几周、长的几年,施工的周期更长。在建筑设计运行过程中,需要对建筑设计过程进行优化控制,以便取得最优方案、选取最短路径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于一身、利用现

52、代化工具去达到目的,而没有必要非得从零开始向上爬。这里技术、信息、情报是很重要的,仅提出设计质量合格的要求,只依据设计规范、条文的被动制约,显然与现代化飞速发展的形势是极不相称的。总之,设计的优化管理,关键在于优化,实质是部分的优化及与整体优化的组合,所有这一切都是动态管理,就是时时向高的目标奋斗,从而调动每一个设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不断的、主动地开拓进取。当然目标要在运行中不断地提高与完善,其花费的功夫越大,收获也就越多。优化设计管理就意味着在运行中学习、在探索中发现,当然学习不是照搬,也不是非要具体学到什么,而是要学习本质的东西,使其变成自己的东西,当然学习的最终是要创新,要有所发现,有所

53、创造,有所成效住宅产业现状与发展摘要: 住宅产业的提出,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需要,是产业经济的产物,不是一般的三次产业分类,而是系统化的产业概念。住宅产业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住宅产业系指从事住宅设计、建造及其构件、配件的生产和销售及其经营活动的总称。广义住宅产业,应从住宅商品的形成过程向前延伸,包括项目的策划、规划设计、住宅部品的研发生产与流通供应、施工建造,向后延伸包括住宅交易、物业管理、住宅金融等。 关键词: 住宅 产业发展 建筑经济 1 我国住宅产业发展与现状 1.1 住宅产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建国以来,在国家经济体制和宏观经济政策影响下,我国住宅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一步步成长、成

54、熟并走向健康发展的历程,基本可归纳为休眠期、复苏期、成长期、变革期和发展期。 1.住宅产业的休眠期(19491978年)。由于受到“先生产、后生活”的政策影响,城镇住宅建设总量只有近5亿护,人居居住面积仅为3.6m2,人民居住水平与建国初期相比未得到提高。这一时期,住宅产业基本处于“休眠”状态。 2.住宅产业的复苏期(19791990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给我国住宅产业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沉寂了30多年的住宅与房地产业开始复苏,进入了探索和改革发展时期。国家在发展住宅建设,改善人民居住条件,培育住宅与房地产市场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城镇住房制度

55、的改革为我国住宅与房地产业的振兴与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尤其是从1980年4月邓小平同志发表关于建筑业和住宅问题的谈话开始,全国开始了对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探索,住宅与房地产业进入到第一次快速发展阶段。住宅投资从1978年的39.21亿元增长到1990年的498.34亿元,累计投资3222.85亿元;城镇住宅竣工面积由3752万m2增长到17317万m2;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由3.6m2增长到6.7m2.这一时期,住宅建设的特点是: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逐步成为当时的主要建设模式。在规划理论上逐步形成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的规划结构,并有较完善的公建配套,如:影剧院、百货商店、医院等。在住宅与房

56、地产开发领域,一批新型的房屋开发公司开始诞生,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住宅生产领域开始工业化住宅生产方式的探索,装配式住宅、内浇外挂住宅、框架剪力墙住宅等新型建筑体系得到快速发展,预制构件厂、墙体材料厂、厨卫洁具厂、门窗厂、混凝土集中搅拌站等一批新兴产业应运而生。在住宅管理与服务领域,开始了专业化、现代化管理模式的探索,项目的策划、物业管理、住房金融、住宅及部品流通供配等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发展,住宅产业在恢复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完善,住宅建设已经步入了产业化发展轨道,成为国民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行业,住宅产业的效应初见倪端。 3.住宅产业

57、的成长期(19911995年)。1992年,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推动下,住宅与房地产业在有利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得以全面迅速发展。同时,外商投资为住宅与房地产业发展增添了新投资来源。城镇住宅建设投资由1991年的640.83亿元增长到1995年的3278.19亿元,平均年递增659.34亿元,1995年的住宅投资比19781990年13年累计投资3222.85亿元多55.34亿元;城镇住宅竣工面积由19240 万m2增长到37489万m2人均居住面积由6.9m2增长到8.1m2.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由于经济的过热增长,导致了通货膨胀等多方面问题,国家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力度,出台了城市房地产

58、管理法等一系列法规措施,标志着我国住宅与房地产业进入了法制化的轨道。从1993年到1995年,我国住宅与房地产业经历了顶峰、受挫相持、理性回落和平稳发展的过程。这一时期,住宅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住宅建设提出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社会化大生产的方针,注重提高住宅的工程质量,提出住宅建设走规模效益的道路。住宅建设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进步和成长,住宅科技发展取得明显进步, 1995年住宅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了25.4%.同时,全国开展了城市住宅小区建设试点工作,使我国住宅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从规划设计理念、施工技术及质量、四新成果的应用等方面,推动了全国住宅科

59、技的发展,引导了住宅产业的健康发展,住宅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地位初步显现。 4.住宅产业的变革期(19962000年)。199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住宅建设作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住房消费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个中心,我国住房分配制度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住房市场化进程加速,城镇住宅建设的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使城镇居民已经成为住房投资和消费的主体,住房二级市场的开放和住房市场体系的加速发展,市场机制在住房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住房制度改革等政策引导下,城镇住宅建设持续快速发展,跨上一个新台阶。住宅建设经受东南亚金融

60、危机、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等宏观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经受了住房消费主体转变以及居民消费预期下降的考验。2000年住宅竣工面积54864万m2,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0.3m2,城镇住房短缺时代基本结束。住宅建设已逐步由数量增长转向数量和质量并举的发展阶段,住宅建设方式依靠积极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住宅产业现代化试点工作大纲(建房1996181号)文件的出台拉开了我国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序幕,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办发1999 72号)文件的出台,将我国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工作推向了高潮。“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几年来的探索

61、和实践,初步构建了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总体框架,并取得了明显成效。2000年住宅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增长到31.4%.这一时期,住宅产业发生了重大变革,其特点是:在生产领域,以增量和质量发展为主要特征,组织大规模的住宅生产与供应,住宅的生产方式在逐步转变,住宅的质量稳步提升,居住条件和环境在逐步改善。在分配、流通领域,以城镇住房货币化分配为核心政策,构建住宅商品化、社会化的新体制,相应的市场政策陆续出台,交易日趋活跃消费领域,以物业管理为基本制度,提高住宅消费的市场化程度,较好地满足了群众日益提高的住房消费需求。这一系列变革,是一项产业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标志着我国住宅产业逐步走向持续健康发展阶段

62、。 5.住宅产业的发展期。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和发展,住宅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的地位已经确立。我国住宅建设顺利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型发展方式向市场导向型发展方式的转变的第一次重大转折,住宅产业已进入了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时期。新时期住宅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需求为中心,面向百姓,面向未来。面向百姓,就是面向现实的有效需求,面向广大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面向未来,就是面向需求特点的变化,面向需求的趋势。保持住宅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坚持以需求为中心。需求决定着发展,发展适应需求,需求刺激发展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保护需求、培育需求和刺激需求的核心是住宅的质量和成本。提高住宅质量,降低住宅生

63、产成本的根本出路是依靠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是新时期住宅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加快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不断提高住宅的综合质量,提高住宅生产的劳动生产率,降低住宅成本是新时期住宅产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和任务。为引导和带动住宅产业现代化,我国开始实施“国家康居示范工程”,通过先进适用成套技术的集成和推广,全面提高住宅建设的质量,创建新世纪换代住宅的样板,加快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示范性带动和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实施。 1.2 住宅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我国住宅建设进入到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住宅建设投资逐年增长,住宅消费市场日趋活跃,住宅产业从投资与消费两个方面

64、有效地拉动了国民经济增长,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特别是“九五”期间,住宅建设保持快速、健康发展态势,住宅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1996年至2000年城乡住宅建设投资达到31615.95亿元(其中城镇21442.86亿元),比“八五”同期增长119.5%(124.8%)。2000年城乡住宅建设投资7594亿元(其中城镇5435亿元),占当年GDP的8.49%,占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3.28%.据国家统计局有关专家按市场法和成本法两种办法初步估算,城镇住宅与房地产业增加值约为5400亿元,占GDP的比重约6%左右。 2000年GDP增长中,投资(9.3%)贡献41.94%,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增长占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额的30%,拉动GDP增长约1个百分点,诱发建筑业、制造业、采矿业等几十个相关产业产出增加共2700亿元左右,诱发系数达1.5.“九五”期间城镇住宅竣工面积23.8亿m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