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课时提升作业

上传人:huo****ian 文档编号:162121711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陈情表课时提升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陈情表课时提升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陈情表课时提升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陈情表课时提升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情表课时提升作业(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时提升作业 七陈情表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零丁孤苦B.夙遭闵凶C.常在床蓐D.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解析】选B。“闵”同“悯”,指忧伤。2.(2017泰州高二检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除臣洗马除:除去B.则刘病日笃笃:沉重C.不矜名节矜:顾惜D.听臣微志听:听任,允许【解析】选A。除:授官。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世纪金榜导学号97104025()A.慈父见背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B.有所希冀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C.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猥以微贱D.报养刘之日短也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解析】选D。之:助词,的。A项,副词,

2、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相当于“我”;表被动。B项,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为所”表被动。C项,介词,凭;介词,凭借身份。【技法点拨】文言虚词“所”的用法 1.名词,处所,地方 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2.助词 (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如:有所希冀。(陈情表) (2)“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如: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 (3)复音虚词。 【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如: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 【所以】表示行为

3、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 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所谓】所说的。 如: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宫是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宫东部,又称东宫,后多为太子住处。“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中的“东宫”就是太子。B.“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中的“察”就是“察举”。察举制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C.“拜臣郎

4、中”“除臣洗马”“过蒙拔擢”“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谪守巴陵郡”中的“拜”“除”“擢”“陟”“谪”都是指授予官职。D.“伏惟”是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解析】选C。“谪”是贬官。5.下面是对课文内容的解说,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课文第2段主要是叙述朝廷多次征召的经过以及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B.“寻蒙国恩”“猥以微贱”“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欲奉诏奔驰”等句子写出作者对朝廷征召的无限感激之情。C.课文第3段主要写了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关系以及保证祖母终老之后为朝廷效力的决心。D.课文第3段写作的真正目的是表明自己报养祖母的态度,这种态度的表明写得委婉曲折,到最后才正式表

5、明。【解析】选C。课文第3段并没有写自己等祖母终老之后为朝廷效力的决心,这是课文第4段的内容。6.翻译下面的句子。(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译文:_(2)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译文:_答案:(1)外面没有什么近亲,家里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2)我的辛酸苦楚,不仅仅是蜀中人士以及梁州、益州的长官们明白知晓的,天地神明,确实也都看得清清楚楚。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但以刘日薄西山,_,_,_。(2)臣无祖母,_;祖母无臣,_。(3)臣生当陨首,_。答案:(1)气

6、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2)无以至今日无以终余年(3)死当结草8.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处填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每处字数不得超过17字。世纪金榜导学号97104026 _,它一般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一定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养老送终等。_。早在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在古代社会长期历史发展中,在历代思想家,特别是儒家的不断发展补充下,“孝”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文化,成为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历史上讨论到“孝”的著作很多,_。论语中多次讨论到“孝”的真谛,通过孔子和学生们的对话,体现了儒家孝文化的精髓。答案:“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 在中

7、国,“孝”的观念源远流长而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论语9.(2017聊城高二检测)假设你是晋武帝,李密在此提出终养祖母的请求,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就把他驳得哑口无言?答:_答案(示例):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二、阅读鉴赏(2017连云港高二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世纪金榜导学号97104027三槐堂铭并序苏轼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 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

8、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

9、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余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信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是以录之。铭曰: “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荫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 【注】魏国文正公:指王旦,封魏国公,谥文正。晋公:晋国公,王。 10.对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者将安取衷哉衷:中心B.以直谏事仁宗皇帝 事:侍奉C.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艾:停止D.相时射利,皇恤厥德相:察看【解析】选A。衷:正确。11.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仁者必有后”,从天命有常立论,既肯定了善善恶恶的因果报应,同时又歌颂了王的品德和功业。B.作者以三槐堂的由来和渊源变化为论据,证明“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的中心论点。C.作者认为是因为世俗在报应问题上的浮浅和短见,才出现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的反常怪异现象。D.铭文不仅仅是对王氏歌功颂德,而且对现世的小人进行了针砭,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

11、之心。【解析】选C。作者认为出现“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是因为“此皆天之未定者也”,并非因世人短见。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译文:_(2)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译文:_答案:(1)我根据所见所闻的事实考察,天理必然会展现出来,这是明白无疑的。(2)今天把东西存在别人家中,第二天去取,有可能取到,也有可能取不到。13.三槐堂与王家有怎样的关联?请从文章中摘出相关原句作答。答:_答案:(1)手植三槐于庭;(2)魏公之业,与槐俱萌;(3)归视其家,槐荫满庭;(4)郁郁三槐,惟德之符。附【译文】 天理一定会展现出来吗?但是贤能的人

12、不一定富贵,仁爱的人却不一定长寿。天理不一定展现出来吗?但是仁爱的人一定有好的后代。这两种情况哪一种是正确的说法呢? 我听说申包胥说过:“人的意志可以胜过天,天的意志也能胜过人为的努力。”世上议论天道的人,都不等天的意志完全表现出来就去责求它,因此认为天是不可捉摸的。善良的人因此而倦怠,邪恶的人因此而放肆。盗跖可以长寿,孔子、颜回却遭受困厄,这都是天还没有表现出它的意志来的缘故。松柏生长在山林中,开始时,被蓬蒿围困,遭牛羊践踏,但最终经过四季而常青,历经千年而不凋零,这就是天的意志。对人的善恶报应,有的要到子孙后代才表现出来,天的意志可以说是由来久远的。我根据所见所闻的事实考察,天理必然会展现

13、出来,这是明白无疑的。 国家将要兴盛,必然会有世代积德的大臣,他们大量行善施德却没有得到善报,但此后他们的子孙却能够与遵守祖宗法度的太平盛世的君主共同享受天下之福。已故兵部侍郎晋国公王,在后汉、后周期间就已名声显扬,先后侍奉过太祖、太宗两朝,能文能武,忠孝品德高尚,天下人都希望他能出任宰相,但是他最终因为性情正直而不为当世所容。他曾经亲手在庭院中种了三棵槐树,说:“我的子孙将来一定有做三公的。”后来他的儿子魏国文正公果然在宋真宗景德、祥符年间当了宰相。那时正值朝廷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无事,享受了荣华富贵十八年。今天把东西存在别人家中,第二天去取,有可能取到,也有可能取不到。而晋公自身修养德行,希

14、望能从上天那里得到回报。几十年后他得到了上天的回报,就像手持契约,亲手交割一样。我因此知道天确实可以说有必然的意志。我没有赶上看到魏国公,却见到了他的儿子懿敏公。他常常对仁宗皇帝直言极谏,出外带兵、入内侍从三十多年,这种爵位还不足以和他的德行相称。是上天要使王氏重新兴盛吗?为什么他的子孙有这么多贤能之士呢?世人有将晋国公与李栖筠相比的,他们杰出的才能、正直的气质确实不相上下。李栖筠之子李吉甫,孙子李德裕,享有的功名富贵和王氏差不多,但在忠信仁厚方面,却赶不上魏国公父子。由此看来,王氏的福分大概还没有完结吧。 懿敏公的儿子王巩跟我交游,他崇尚道德而又善诗文,以此继承了他的家风,我因此把他记了下来

15、。铭曰: “啊,多么美好啊!魏公的家业,跟槐树一起萌兴;辛劳地培植,一定要经过一代才能长成。他辅佐真宗,天下太平。回乡探家,槐荫笼庭。我辈小人,从早到晚,只知窥察时机求取名利,哪有空闲修养自己的德行?只希望有侥幸,不种植就能收获。如果没有君子,国家又怎能成为一个国家?京城的东面,是晋国公的住所。郁郁葱葱的三棵槐树,象征着王家的仁德。啊,多么美好啊!”【挑战体验区】阅读“阅读鉴赏”的选文,完成下面问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皇恤厥德同“遑”,闲暇 (2)呜呼休哉美好(3)略与王氏等大致,大体上(4)恶者以肆放肆2.解释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皆不待其定而求之 连词,表承接(2)此皆天之未定者也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3)责报于天 介词,对、向(4)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介词,把,将3.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解释。(1)天将复兴王氏也欤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重新兴盛(2)好德而文 名词作动词,写文章4.判断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特点:被动句译文:但是他最终因为性情正直而不为当世所容。(2)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特点:宾语前置句译文:我因此知道天确实可以说有必然的意志。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