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第1节第5讲文言断句与翻译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62085008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0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5章第1节第5讲文言断句与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第5章第1节第5讲文言断句与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5章第1节第5讲文言断句与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资源描述:

《第5章第1节第5讲文言断句与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章第1节第5讲文言断句与翻译(3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学海网 学海网 第5讲 文言断句与翻译学海网 学海网 文言断句,就是给未加标点的文言文段标出停顿。古文原是不加标点的,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在句意结束时用“。”断开,叫“句”;在语意未完而需要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古人很重视辨明“句读”,不能断句就无法读懂未断句的古书。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角度看,就需要练习断句。这一考查体现了新课标的文言诵读要求,强调熟读成诵,心口相应。这对培养我们的文言语感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学海网 要求断句的句子,一般都有一定的特征,要么有语法标志,要么有对偶句子或对称词组。如果是客观题,可以通过比较四个选项,

2、找到句子内在的规律,选出正确答案;如果是主观题,一般有67处需要断开。学海网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查的固然是全句的翻译,但命题人选择文言文句是独具慧眼的,他们总是选择那些带有重要的语法现象的文言文句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这些语法现象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积累性的实词方面的重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虚词方面的重要虚词、固定结构;第二类是规律性的词类活用和各类句式。为此,我们必须将上述两大类八个方面列为复习重点,并加以重点强化和灵活把握。学海网 翻译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在全文中理解句子。要整体把握全文,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情感倾向,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3、,句不离篇。充分利用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来理解句意。对复杂的不好理解的句子,最好进行句子成分的分析,先抓主干,再看枝叶;或抓住关联词语,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调动已有的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帮助理解。学海网 【考题1】(2013年四川卷)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因 民 之 所 利 而 利 之 斯 不 亦 惠 而 不 费 乎 择 可 劳 而 劳 之 又 谁 怨 欲 仁 而 得 仁 又 焉 贪 君 子 无 众 寡 无 小 大 无 敢 慢 斯 不 亦 泰 而 不 骄 乎(论语尧曰)学海网 【解析解析】本题重点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断句的前提是读懂大意。标志词“乎”是

4、句末语气词,后面要断开;“利之”“劳之”后面要断开;三个“无”构成排比,要断开。“可而又”反复了两次,属于对举,可根据上下文意思断开。原文标点: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答案】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学海网 【参考译文】【参考译文】顺着老百姓可以得利的方面引导他们去做能得利的事,这不就是给老百姓以恩惠,对自己却没有耗费吗?选择合适劳作的时间使老百姓劳作,又有谁会怨恨呢?自己想求得仁德而得到了仁德,又

5、怎么能说是贪心呢?君子处事,在任何环境当中都没有人多与人少,大事与小事的区别,对于任何事情都不怠慢,这不就是庄重而不骄傲吗?学海网 【考题2】(2011年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试题。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为大将军,诸将皆属。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大将军尊重,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青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学海网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6、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B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C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D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学海网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采取排除法,如根据A项“黯前奏事上不冠”是两层意思,应在“黯前奏事”和“上不冠”中间停顿;B项,“望见黯”中

7、“黯”作“望见”的宾语,“望”“见”中间不能停顿;D项,“上不冠”中“上”作“不冠”的主语,“上”“不冠”中间不能停顿,即可加以排除。【答案答案】C学海网 【参考译文】汉武帝派使臣带着大将军印信,在军中任命卫青为大将军,各路将领皆归卫青统领。汉武帝对卫青的尊崇宠信超过了任何一位朝廷大臣,公卿以下(官员)都谦卑地侍奉卫青,唯独汲黯与他以对等礼仪相待。有人劝汲黯说:“大将军地位尊贵,您不可以不下拜。”汲黯说:“因为大将军有拱手行礼的客人,就反倒使他不尊贵了吗?”卫青得知,更加认为汲黯贤良,多次向他请教国家朝廷(遇到)的疑难问题,礼待汲黯超过平时。学海网 卫青虽然地位尊贵,但有时入宫,汉武帝就坐在床

8、边(踞厕:坐于床侧。一说,坐在厕屋里)接见他;丞相公孙弘在汉武帝空闲时谒见,汉武帝有时连帽子也不戴;至于汲黯谒见时,汉武帝没戴上帽子就不接见。有一次,汉武帝正坐在威严的武帐中,汲黯前来奏事,汉武帝当时没戴帽子,远远望见汲黯,急忙躲入后帐,派人传话,批准汲黯所奏之事。学海网 【考题3】(2011年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试题。庆礼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七年卒,赠工部尚书。太常博士张星议曰:“宋庆礼大刚则折,至察无徒,有事东北,所亡万计。案谥法,好巧自是曰专,请谥曰专。”礼部员外郎张九龄驳曰:“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

9、边陲,三十年所。户庭可乐,彼独安于传递;稼穑为艰,又能实于军廪。莫不服劳辱之事而匪懈其心,守贞坚之规而自尽其力。”学海网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2)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学海网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不能漏译,尤其不能漏译重点词语,要选择合适的双音节词来翻译;还要注意词类活用现象和特殊句式。(1)要注意“功役”“嗤”“切事”等词语的翻译。(2)要注意“苦节”“所”等词语和判断句式,“苦”,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答案答案】(1)然而喜爱大兴工程劳役,又多有变动,评

10、论的人都讥笑他不切合实情。(2)宋庆礼做人坚守节操,是国家的功臣,一去边境任职,就是三十来年。学海网 【参考译文】宋庆礼为政清正严明,而且勤于判决诉讼,所任职的地方,百姓官吏不敢触犯。但喜欢兴作工程,多有更改,议论此事的人都讥笑他不切实际。开元七年逝世,追赠工部尚书。太常博士张星评议说:“宋庆礼为人太刚硬而易受挫,对人太苛察就无可用之人,在东北生出事故,损失的数以万计。按照谥法,喜好取巧又自以为是叫做专,请谥为专。”礼部员外郎张九龄辩驳说:“宋庆礼为人苦守忠节,是国家的辛劳之臣,一到边疆,历时三十年。在家本可享欢乐,他独独甘心于来往奔波;农作本艰辛,又能使军粮充实。无不是从事劳辱之事而兢兢业业

11、,恪守坚贞之规而竭尽全力。”学海网 一、断句的基本方法(一)标名(代)词,定主宾 在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学海网 (二)看虚词,找位置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我们在断句时可借助虚词来判断句中停顿之处。1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

12、若夫、初、唯、斯、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2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至于、已而、于是、岂、岂非等,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学海网 3句末语气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4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学海网 (三)用语法,辨句式比如判断句,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而为、乃、即、则等,则是典型的表示判断关系

13、的词;不亦乎、何为、安哉(也)、孰与乎、岂哉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为所、受于等,是典型的被动句式。固定结构: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学海网 (四)明修辞,巧判断对偶、排比、顶真、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如顶真句“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如对偶句“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学海网 二、翻译的三个意识和七大招数(一)树立三个意识1树立知识意识。胸中时刻装着实词、虚词、句式等知识,尤其是重点实词、常见词类活用、常见文言特殊句式等知识。2树立采分意识。要明确评分标准,对于翻译题,高考阅卷采用的是“采点扣分制”,即根据采分点,逐个落实,翻

14、译错一处,扣一分,扣完为止。所以,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明确采分点,并使之在译文中体现。学海网 3树立标准意识。概括地说就是译文要做到“信、达、雅”。具体说来就是:(1)译文要符合原文的意思。(2)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和表达习惯。(3)译文要尽量做到美一些,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水准。学海网 (二)掌握七大招数留、删、换、调、补、贯、猜第一招第一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职、朝代、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学海网 第二招:“删”,就是删除。删掉无实义或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衬词。比如:“沛公之

15、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夫赵强而燕弱。”(“夫”是发语词,表示下文要发议论,不译。)“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其”“兮”都是语气助词,不译。)“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之”为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也”为句中停顿助词,不译。)学海网 第三招:“换”,就是替换。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通假后的字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比如: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

16、给大王看。学海网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词类活用)译:已经为它们哭泣了三天,于是发誓要治疗它们 把五年作为期限,一定要使它们恢复、使它们保全。(为动用法,使动用法)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通假、活用)译: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的响应他,都带着粮食,像影子一样跟从着他。(名词作状语)学海网 第四招:“调”,就是调整。把文言文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调整过来。把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比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译:蚯蚓没有尖利的爪牙,强健的

17、筋骨。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译:晋国,有什么能满足的呢?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译: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学海网 第五招:“补”,就是增补。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比如:沛公谓张良曰:“(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省略主语)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省略谓语)竖子不足与(之)谋。(省略宾语)今以钟磬置(于)水中。(省略介词)学海网 第六招:“贯”,就是贯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活译出有关文字。当然对文言文翻译而言,我们

18、首先要“直译”(留删换调补),在“直译”不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意译”,这个“贯”就是“意译”。比如: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报任安书)(注:牛马走,像牛马一样的人。此处为作者自谦词,可意译为“鄙人”或“您的仆人”。)译:您的仆人太史公司马迁拜了又拜说。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学海网 第七招:猜。遇到疑难时,不妨根据语境来进行合理推断。1猜测法根据所学来推断李超,字魁吾,淄之鄙人。(根据所学出师表中“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即出身低微、学识浅陋,可推断出此处“鄙”的意思为粗俗。)学海网 联想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推断至丹以荆卿

19、为计,始速祸焉。(速:招致、招引。如:不速之客。)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离。如:众叛亲离。)远本倜傥,尚轻侠。(尚:崇尚。如:不尚空谈。)2相似结构推断法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胜。(宇宙:天地。品类:万物种类。)庭除甚芜,堂庑甚残。(庭除:庭院台阶。堂庑:堂屋走廊。)学海网 3以形释词法如从字形结构入手: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形旁大多表意,因此可以通过字形结构来推断词义。例如: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觐”可以借助形旁“见”推断意思与“见”有关,再根据语境推断为“朝见”。)夫子将焉适。(“适”字的形旁是“辶”,它与“走”“到”“往”有关,联系上下文,可推断为“到”的意思。)学海网 4以音释词法 根据读音,可以发现通假关系,然后根据本义推断通假字的意思。例如:以身徇国,继之以死。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徇”与“殉”读音相同,“徇”通“殉”。“殉”的意思是“为了某种理想、追求而死”,联系上下文,可以推断两个“徇”属同一义项,即“为而死”。学海网 或至涂而反。“涂”与“途”,“反”与“返”读音相同,根据语境,“涂”通“途”,意即“路途”“道路”;“反”通“返”,意即“返回”“回来”。学海网 谢谢观看!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