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工程教案

上传人:ha****u 文档编号:162036714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47.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环境生态工程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环境生态工程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环境生态工程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环境生态工程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生态工程教案(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课程名称:生态工程授课教师王震洪所在单位生命科学学院课程类型课堂理论教学授课时间2007-2008学年下学期第一周周一第3,4节授课对象生命科学学院2005级生态学本科生授课内容第一章 生态学原理综述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及备注本章主要介绍支撑环境生态工程技术的主要生态学原理,为后面各章节的生态工程技术作铺垫。第一节 生态因子原理1 简单介绍生态因子概念,并进一步讲述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2 介绍生态因子中最重要的成分:光因子。分别从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和光的波长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的适应现象进行阐述。3 温度。阐述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适应性,休眠、温州周期现象等。4 水因子和土壤因子。5

2、讲述限制因子、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耐性定律、生态幅、生物内稳态调节机制等。第二节 植物群落演替理论1 从植物群落演替的概念介绍,引入演替类型的划分方法和类型的讲解。2 介绍单元顶级理论、多元顶级理论和顶级格局假说。小结。 10分10分10分10分10分20分25分5分教学目的及要求1. 掌握生态因子的作用和一般特征2 掌握植物群落研替的概念。2了解植物群落演替的有关理论。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态因子的作用和一般特征。难点:有关演替的理论。教学手段普通课堂教学参考资料环境生态工程,杨京平主编,华工出版社。环境生态学,金岚主编 高教出版社。环境生态学,张合平,刘云国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课后小结生

3、态因子的作用、一般特征和有关演替的概念。作业教材中思考题。授课教师王震洪所在单位生命科学学院课程类型课堂理论教学授课时间2005-2006学年下学期第一周周四第3、4节,2学时授课对象生命科学学院2004级生态学专业本科生授课内容第一章 生态学原理综述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及备注第三节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原理 1 首先介绍大学物理中学过的热力学第一、二定理,然后引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原理。 2 讲述生态系统食物链营养级的生态效率,使学生掌握营养级能量利用特征。 3 讲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形成的光能利用率递减规律,使学生了解光能利用率提高的生物学途径。4 首先介绍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物质循环的类型

4、。 5 介绍气态循环的特征及在生态系维持中的作用。 6 介绍水循环的特征及在生态系统维持中的作用。 7 介绍沉积循环的特征及在生态系统维持中的作用。第四节 景观生态学原理 1 介绍景观及景观生态学的概念。 2 介绍景观的结构。 3 介绍景观结构划分的生态学意义。 小结。5分钟10分钟5分钟5分钟5分钟10分钟10分钟15分15分15分5分教学目的及要求1. 掌握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特征。2 掌握景观结构及划分的生态学意义。2了解生态效率、光能利用递减规律。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特征。难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特征。教学手段普通课堂教学参考资料环境生态工程,杨京平主

5、编,华工出版社。环境生态学,金岚主编 高教出版社。环境生态学,张合平,刘云国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课后小结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特征。作业参考资料中思考题。授课教师王震洪所在单位生命科学学院课程类型课堂理论教学授课时间2005-2006学年下学期第二周周四第1、2节,2学时授课对象生命科学学院2004级生态学专业本科生授课内容第一章 生态学原理综述 第二章 土地生态恢复工程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及备注第五节 生物多样性原理 1 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2 介绍生物多样性的表现层次。、 3 介绍生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 4 介绍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机制。 5 介绍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及服务的影

6、响。第六节 生态位原理 1 介绍生态位概念。 2 介绍关于生态位的一些重要观点。 3 介绍生态位的类型。 4 生态位在物种间相互作用研究中的意义。 第二章 第一节 沙漠化土地恢复与重建技术 1 介绍草方格沙障、篱笆墙沙障、立式沙障、平铺沙障、卵石固沙、黏土固沙、沥青乳液固沙等沙漠化土地恢复与重建技术,分别对这些工程的具体实施方法进行讲解。 2 介绍沙漠化土地生态恢复的生物技术。包括沙漠化土地类型的划分及治理措施、树种选择与林带结构、营造技术结合有关例子和图示进行讲解。 小结。 5分钟5分钟5分钟5分钟5分钟5分钟5分钟5分钟5分钟20分钟提问一个同学25分钟5分钟教学目的及要求1. 掌握生物多

7、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及服务影响的理论。2 掌握沙漠化土地恢复与重建技术。2了解生态位的一些重要观点。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沙漠化土地恢复与重建技术。难点: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及服务影响的理论。教学手段普通课堂教学参考资料环境生态工程,杨京平主编,华工出版社。环境生态学,金岚主编 高教出版社。环境生态学,张合平,刘云国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课后小结沙漠化土地恢复与重建技术。作业参考资料中思考题。授课教师王震洪所在单位生命科学学院课程类型课堂理论教学授课时间2005-2006学年下学期第二周周四第5、6节,2学时授课对象生命科学学院2004级生态学专业本科生授课内容第二、三节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及

8、备注第二节 南方红壤酸土与生态恢复技术 1 介绍南方红壤区生态环境特点。 2 介绍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问题。、 3 介绍南方红壤酸土生态恢复的工程技术措施,包括建设水利工程,合理规划和节约用水;梯田工程。 4 南方红壤酸土生态恢复的生物技术措施,包括种植先锋植物;种植防护林带和带帽子工程;农牧结合,恢复红壤肥力。 5 综合介绍红壤酸土生态恢复工程成功的案例。 第三节 盐碱土地生态恢复工程技术1 首先介绍我国盐碱土地盐碱化的状况。2 介绍盐碱土地生态恢复工程措施,包括排水工程、种稻恢复工程、基塘系统工程。3 盐碱土地生态恢复的生物措施,包括种草、植物等技术措施。4 介绍盐碱土地治理的成功案例。小结

9、。10分钟5分钟10分钟15分钟10分钟10分钟15分钟15分钟5分钟5分钟教学目的及要求1. 掌握南方红壤与酸土恢复的主要技术措施。2 了解盐碱土治理技术及措施。2了解红壤区和盐碱地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形成原因。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南方红壤与酸土恢复的主要技术措施。难点:红壤区和盐碱地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形成原因。教学手段普通课堂教学参考资料环境生态工程,杨京平主编,华工出版社。环境生态学,金岚主编 高教出版社。环境生态学,张合平,刘云国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课后小结南方红壤与酸土恢复的主要技术措施。作业参考资料中思考题。授课教师王震洪所在单位生命科学学院课程类型课堂理论教学授课时间2005

10、-2006学年下学期第三周周四第1、2节,2学时授课对象生命科学学院2004级生态学专业本科生授课内容第三章 水域生态系统的恢复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及备注第一节 人类活动对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1 介绍人类活动的类型。2 不同类型人类活动对对水体和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表现。 3 人类活动对内陆水体、湖泊的影响 4 介绍我国湖泊富营养化问题。 5 水域环境退化对生物的影响。 6 水域生态系统恢复的生态指导原则。第二节 水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修复工程技术一、 污水水体生态恢复工程技术1 介绍植物萃取、根际过滤技术、植物固化技术。2 采用CBS水体修复技术。3 采用EM技术进行水体修复技术。二、富营养化湖

11、泊的生态修复技术 1 恢复生水植被的技术 2 优化水产养殖结构,恢复生态系统平衡的技术 三、养殖海水体的生物修复及生态技术 小结。5分钟10分钟10分钟10分钟5分钟 10分10分钟10分钟10分钟5分钟5分钟5分钟5分钟教学目的及要求1. 掌握不同类型人类活动对对水体和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表现。2 掌握水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修复工程技术2了解水域生态系统恢复的生态指导原则。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不同类型人类活动对对水体和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表现。难点:水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修复工程技术。教学手段普通课堂教学参考资料环境生态工程,杨京平主编,华工出版社。环境生态学,金岚主编 高教出版社。环境生态学,张合

12、平,刘云国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课后小结水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修复工程技术。作业参考资料中思考题。授课教师王震洪所在单位生命科学学院课程类型课堂理论教学授课时间2005-2006学年下学期第三周周四第3、4节,2学时授课对象生命科学学院2004级生态学专业本科生授课内容第三章 水域生态系统的恢复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及备注第四节 太湖水域富营养化治理生态工程实例一、 太湖富营养化的成因1 介绍与湖泊富营养话有关的湖泊形态和水文特性2 介绍与湖泊富营养化有关的上游经济地理和营养负荷3 讲述太湖底质的基本情况与富营养化之间关系。 二、太湖富营养化的生态治理方法 1 介绍治理目标 2 大型水生植被恢复工

13、程措施的实施情况3 底泥疏浚工程的实施情况4 养殖污染控制工程的实施情况5 水源地水质保护的物理生态工程实施情况6 藻类收集和利用工程情况7 五里湖、梅梁湖截污和换水工程的情况第四章 森林植被的生态保护和恢复重建技术第一节 森林的生态作用与植被破坏的环境效应一、森林的生态作用1 介绍森林对大气圈的影响。2 森林对水圈的影响3 森林对土壤岩石圈的影响4 森林对生物圈的影响5 森林对全球生态平衡的影响6 森林对农田防护的环境效应7 森林在防治土地沙漠化中的作用二、植被破坏的环境效应,包括局地降水减少、空气质量降低; 地表径流增加,水土流失加剧;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生物多样性丧失加速等。小结。5分钟5

14、分钟5分钟5分钟5分钟 5分钟5分钟5分钟5分钟5分钟5分钟5分钟5分钟5分钟5分钟5分钟5分钟10分钟5分钟教学目的及要求1. 了解森林对生态环境的功能。2 了解植被破坏可能造成的环境效应。2了解太湖富营养化水体治理工程情况。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森林对生态环境的功能。难点:了解森林对生态环境的功能。教学手段普通课堂教学参考资料环境生态工程,杨京平主编,华工出版社。环境生态学,金岚主编 高教出版社。环境生态学,张合平,刘云国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课后小结森林对生态环境的功能和植被破坏可能造成的环境效应。作业参考资料中思考题。授课教师王震洪所在单位生命科学学院课程类型课堂理论教学授课时间20

15、05-2006学年下学期第四周周四第1、2节,2学时授课对象生命科学学院2004级生态学专业本科生授课内容第二、三节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及备注 第二节 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与管理技术1 介绍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建设原则2 介绍生态公益林认定标准3 讲述森林分类区划界定4 讲述生态公益林营造技术5 讲述生态公益林管护技术6 讲述生态公益林抚育技术7 讲述生态公益林改造和更新技术第三节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重建技术 1 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介绍 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技术 1)首先介绍重点保护区域确定的方法 2)保护方式介绍,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种质基因库的建设 3 生物多样性的恢复重建技术小

16、结。5分钟10分钟5分钟10分钟10分钟5分钟 5分钟10分钟10分钟15分钟10分钟5分钟教学目的及要求1. 掌握生态公益林营造技术。2 掌握生物多样性的恢复重建技术。3 了解生态公益林确定的标准。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态公益林营造技术和生物多样性的恢复重建技术。难点:生态公益林营造技术和生物多样性的恢复重建技术。教学手段普通课堂教学参考资料环境生态工程,杨京平主编,华工出版社。环境生态学,金岚主编 高教出版社。环境生态学,张合平,刘云国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课后小结生态公益林营造技术和生物多样性的恢复重建技术。作业参考资料中思考题。授课教师王震洪所在单位生命科学学院课程类型课堂理论教学授课

17、时间2005-2006学年下学期第四周周四第3、4节,2学时授课对象生命科学学院2004级生态学专业本科生授课内容第二、三节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及备注 第二节 退化草场的生态恢复重建技术1 分析草地退化的生态学原因。2 草地退化的生态恢复技术1)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恢复草地生态平衡。使学生了解什么叫做合理利用资源。2)改革草地使用权,使草地经营责、权、利明确。3)实施以草定畜、以质定畜,草畜平衡,推广圈养新技术。4)进行草地节约化经营,使草地利用科学化。第四章 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工程技术第一节 水土流失的影响与生态恢复工程技术1 介绍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的概念。2 介绍我国水土流失的概况。3 分析我

18、国水土流失的原因。4 介绍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工程技术的主要内容小结。10分钟10分钟10分钟10分钟5分钟10分钟10分钟10分钟15分钟10分钟5分钟教学目的及要求1. 掌握草场生态恢复技术。2 掌握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工程技术的主要内容。3 了解我国畜牧业和水土流失现状。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草场生态恢复技术和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工程技术的主要内容。难点: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工程技术的主要内容。教学手段普通课堂教学参考资料环境生态工程,杨京平主编,华工出版社。环境生态学,金岚主编 高教出版社。环境生态学,张合平,刘云国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课后小结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工程技术的主要内容和草场生态恢复技术作

19、业参考资料中思考题。授课教师王震洪所在单位生命科学学院课程类型课堂理论教学授课时间2005-2006学年下学期第五周周四第1、2节,2学时授课对象生命科学学院2004级生态学专业本科生授课内容第二、三节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及备注第三节 水土流失治理及生物恢复技术 本节主要介绍水土保持措施中利用生物工程进行水土流失治理的技术措施。 1 介绍生物恢复措施的原则。利用生物多样性原理、植物群落结构理论,农业经济学的有关理论,阐述乔灌草结合,发展农林复合经营,合理布局各种林种的措施实施原则。 2 水土流失治理与保护的具体生物措施 1)植物固沙措施 2)沙结皮与藻类固沙 3)生物措施治理荒山 4)风沙区水

20、土流失治理 5)建设保护性林业 3矿区水土保持的生物措施 介绍工矿区特殊生态系统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包括如何适地适树选择植物种、布局林种等。第四节 水土保持的工程恢复技术1 水土保持耕作技术 介绍我国主要水土保持耕作法,适宜条件和使用范围,措施的具体作用,使学生了解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应用到水土保持中。2 水土流质治理与保持的工程措施 介绍坡面治理工程、沟道工程、蓄水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等。小结。 5分钟5分钟55分钟5分钟15分钟10分钟15分钟30分钟5分钟教学目的及要求1. 掌握保护性林业的建设途径。2 掌握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措施的主要内容和设计方法。3 了解生物恢复措施设计的原则。教学

21、重点与难点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措施的主要内容和设计方法。难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措施的主要内容和设计方法。教学手段普通课堂教学参考资料环境生态工程,杨京平主编,华工出版社。环境生态学,金岚主编 高教出版社。环境生态学,张合平,刘云国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课后小结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措施的主要内容和设计方法。作业参考资料中思考题。授课教师王震洪所在单位生命科学学院课程类型课堂理论教学授课时间2005-2006学年下学期第五周周四第3、4节,2学时授课对象生命科学学院2004级生态学专业本科生授课内容第四节 第六章 流域生态系统生态恢复工程技术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及备注 第四节 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一

22、、 治水保土的种植业生态工程1 介绍典型种植业生态工程模式2 农作物系统的种植模式和类型3 农林复合营养的模式和类型二、林业生态工程1 林业生态工程的构成2 林业生态工程分类3 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内容三、养殖业生态工程第六章 流域生态系统生态恢复工程技术第一节 小流域生态系统的概念、分类和特点1 小流域的概念2 小流域生态系统的分类3 小流域生态系统的特点小结10分钟5分钟15分钟5分钟515分钟10分钟5分钟 10分钟15分钟5分钟教学目的及要求1. 掌握种植业生态工程的模式和类型。2 掌握小流域生态系统的特点。3 了解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小流域生态系统的特点、种植业

23、生态工程的模式和类型。难点:种植业生态工程的模式和类型。教学手段普通课堂教学参考资料环境生态工程,杨京平主编,华工出版社。环境生态学,金岚主编 高教出版社。环境生态学,张合平,刘云国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课后小结种植业生态工程的模式和类型。作业参考资料中思考题。授课教师王震洪所在单位生命科学学院课程类型课堂理论教学授课时间2005-2006学年下学期第六周周四第1、2节,2学时授课对象生命科学学院2004级生态学专业本科生授课内容第二节、第三节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及备注第二节 小流域治理与生态恢复的生态经济学原理一、 小流域治理与生态恢复必须以生态经济学为依据首先介绍小流域是一个封闭的自然汇水

24、单元,然后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小流域也是一个经济单元,在自然-经济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独特的生态经济系统。讨论生态-经济系统的间相互联系的方面,最后得出结论,小流域治理必须以生态经济学为依据。二、 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从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特征对比出发,讨论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三、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恢复的标志从结构方面、功能方面、讨论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综合治理后的良性标志。四、 介绍水利部提出的小流域治理的高、深、细参考标准第三节 小流域治理与生态恢复的规划设计一、 小流域治理规划的特点在介绍小流域治理规划与其它规划的区别和相同点。二、 小流域治理规划的目标三、 小流域智力规划的

25、原则四、 小流域治理规划的步骤、方法和内容五、 小流域规划的特点和应注意的问题小结。10分钟5分钟10分钟15分钟10分钟10分钟5分钟25分钟5分钟5分钟 教学目的及要求1. 掌握小流域治理规划的步骤、方法和内容。2 了解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3 了解小流域治理规划的目标、特点和注意的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小流域治理规划的步骤、方法和内容。难点:小流域治理规划的步骤、方法和内容。教学手段普通课堂教学参考资料环境生态工程,杨京平主编,华工出版社。环境生态学,金岚主编 高教出版社。环境生态学,张合平,刘云国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课后小结小流域治理规划的步骤、方法和内容。作业参考资料中思考

26、题。授课教师王震洪所在单位生命科学学院课程类型课堂理论教学授课时间2005-2006学年下学期第六周周四第3、4,2学时授课对象生命科学学院2004级生态学专业本科生授课内容第四节、第五节 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及备注第四节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恢复的典型模式一、 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概述从耕作措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管理措施三方面,阐述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体系。二、 小流域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小流域治理规划中照顾到流域完整性问题、实施中措施落实问题、小流域治理与大流域治理之间矛盾问题、小流域治理方式探讨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三、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恢复的通用模式讨论保护性开发模式、开发型保护模式、

27、沟谷型农业发展模式。四、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典型模式分别介绍生态经济型小流域治理模式、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小流域治理模式、小流域梯式镶嵌模式。第五节 不同区域小流域治理及生态恢复工程技术分别介绍我国东南区、西南区、西北区典型的小流域治理及生态恢复工程技术。一、 东南区介绍东南区自然环境条件的特点与独特治理模式的形成之间的关系,包括生物治理、工程治理方面的特点。二、 西北区介绍西北干旱、风沙条件下的治理模式三、 西南区介绍西南石质山地,坡降大、降雨集中、坡耕地面积大条件下典型的治理模式。小结。15分钟10分钟10分钟15分钟15分钟15分钟15分钟5分钟 教学目的及要求1. 掌握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体

28、系。2 了解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通用模式和典型模式。3 了解小流域治理在不同地区的特点。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体系。难点: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体系。教学手段普通课堂教学参考资料环境生态工程,杨京平主编,华工出版社。环境生态学,金岚主编 高教出版社。环境生态学,张合平,刘云国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课后小结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体系。作业参考资料中思考题。授课教师王震洪所在单位生命科学学院课程类型课堂理论教学授课时间20052006学年第2学期第7周星期三3、4节教学内容第七章 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恢复工程技术授课对象2003级生态学、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及备注第一节 生态脆

29、弱带1、生态脆弱带的概念。向学生讲清楚生态脆弱带概念的理解要抓住三点,一是两个生态系统间的过渡带或交错带,二是这种特定生态系统某种或某些生态因子在量上的不足或过量,三是干扰的作用。2、不同学者对生态脆弱带的理解。集中介绍朱震达、牛文元和国外学者对生态脆弱带的阐述。用板书的形式列出不同学者的观点。3 在时空域中生态脆弱带在形状、功能方面的变化。生态系统结构是随时空域的变化而变化的,生态脆弱带也是一种生态系统,要使学生了解,这种变化的趋势。可以利用不同季节的图片描述生态脆弱带时间过程中的变化;空间变化可以利用不同海拔下脆弱带形态及功能的变化。4 生态脆弱带的特征。生态脆弱带的具有敏感性、灾变性、波

30、动性特征。可通过世界植被图、中国植被图、气候图指出世界和中国主要的生态脆弱带,这些脆弱带在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上在人类干扰下的敏感性、灾变性和波动性表现。5、生态脆弱带形成的原因。在这一内容里,不但要对全部原因进行叙述和分析,而且要对这些原因的组合可能导致生态脆弱带结构和功能变化进行归纳。可使用PowerPoint进行介绍。难点在于叙述性难于提高。6 生态脆弱带的类型。包括界面脆弱带、波动脆弱带、基质性脆弱带和特殊生态敏感区。从内容上区别界面形脆弱带、波动形脆弱带、基质性脆弱带和特殊性脆弱带比较困难,但利用图片能直观地区别这些生态脆弱带的类型。第二节 生态脆弱带生态恢复重建1 基质性脆弱带的生态

31、恢复技术红壤水土流失区、喀斯特山区是典型的基质性脆弱带生态系统。利用成功的案例介绍,说明基质性脆弱带的生态恢复技术体系。这些脆弱带的生态恢复技术关键要解决基质缺乏的问题,也就是针对生态退化的原因对阵。5分钟10分钟5分钟5分钟10分钟10分钟退化的原因对症下药。主要讲解所采用的工程技术措施:(1) 植被恢复工程(2) 土木工程措施(3) 人类政策措施的调整(4) 生态系统管理措施讲解这些措施关键要说明措施的作用、措施的具体实施方法、实施中要注意的问题、可能出现的风险。这样才能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生态系统恢复技术。2 界面形生态脆弱带的生态恢复技术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带、湿地生态脆弱带是界面形生态脆

32、弱带的代表。首先介绍这青藏高原这类型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问题:(1)自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2)水土流失、灾害频发;(3)人多地少,环境退化等。其次,分析生态脆弱的原因。如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带由于山坡陡峻,风化作用强烈,崩塌滑坡泥石流频发,以变质岩发育的土壤结构不良,粘性差,保土保水能力弱,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生态环境容易失调,降低农牧业生产力。第三,在生态环境问题介绍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可引出防治措施体系:(1)人工群落结构优化与调控,提高土地生产力;(2)干旱河谷造林减少水土流失;(3)改良草场,提高草地承载力。对于湿地生态系统,环境问题主要是:(1)因为人类活动,湿地面积减

33、少;(2)湿地水质下降;(3)生物多样性减少。引起环境问题的原因:(1)围湖造田;(2)水土流失:(3)水体富营养化。因此提出下列恢复措施:(1)划定湿地保护区,在土地利用上保证湿地面积;(2)进行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减少进入湿地区域的泥沙;(3)利用各种技术如废水处理、生物修复等技术进行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6、石制品及文化分期。使用电子幻灯对出土遗物进行直观演示,同时引导学生回忆关于石制工具分类的知识。7、骨制品。使用电子幻灯对出土遗物进行直观演示,同时引导学生回忆关于骨制工具分类的知识。8、用火遗迹。使用电子幻灯介绍近现代用火遗迹,以灶为例,使学生产生直观认识。遗址中的用火遗迹曾经在学术界产

34、生争议,应全面介绍其争议过程。20分钟提问1位学生20分钟提问1位学生对讲解过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回答学生提问。总结:对本次课内容简要总结。5分钟5分钟教学目的及要求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生态脆弱带的概念、了解生态脆弱带环境问题,掌握典型生态脆弱生态恢复技术。教学要求:熟悉定义、了解环境问题、掌握治理技术。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生态脆弱带的分类和不同类型的治理技术。教学难点:生态脆弱带的分类和特征。教学手段板书、讲授、PowerPoint、视频。参考资料生态恢复工程技术,杨京平,卢剑波主编。生态工程,钦佩,安树青主编。课后小结学生在课上十分认真,但暴露出对过去学过的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应在下次课

35、中加以重视。本次课中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较多,有时兴奋点难以转移。作业思考题:中国主要的生态脆弱带是哪些?分属什么类型?授课教师王震洪所在单位生命科学学院课程类型课堂理论教学授课时间2005-2006学年下学期第七周周四第3、4,2学时授课对象生命科学学院2004级生态学专业本科生授课内容第八章 自然保护区在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及备注第八章 自然保护区在生态恢复与保护中的作用第一节 自然保护区在生态恢复中的作用一、 自然保护区的概念简单介绍自然保护区的概念。二、 自然保护区在生态恢复中的作用从自然保护区是恢复重建退化生态系统的天然参照系、自然保护区是各种生物物种的天然储存库、自然保护区是人类的生存

36、屏障、自然保护区是人类享受自然美的物质源泉方面论述自然保护在生态恢复中的作用。第二节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一、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历程及现状从我国1956年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建设,到目前保护区数量大幅度增加,介绍这一历史过程的变迁及人们保护自然思想观念的变化。二、 自然保护区区域分布和保护对象介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地理分布和保护的生物种特点三、 自然保护区的类型结构分别介绍我国3大类9个类型自然保护区的特点,使学生了解自然保护区的分类。小结。5分钟25分钟20分钟20分钟25分钟5分钟 教学目的及要求1. 掌握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自然保护区的分类。2 了解自然保护区在生态恢复中的作用。教学重点与难

37、点重点: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自然保护区的分类。难点: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自然保护区的分类。教学手段普通课堂教学参考资料环境生态工程,杨京平主编,华工出版社。环境生态学,金岚主编 高教出版社。环境生态学,张合平,刘云国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课后小结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自然保护区的分类。作业参考资料中思考题。授课教师王震洪所在单位生命科学学院课程类型课堂理论教学授课时间2005-2006学年下学期第八周周四第1、2,2学时授课对象生命科学学院2004级生态学专业本科生授课内容第八章 自然保护区在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及备注第三节 自然保护区建设在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中的作用一、 自然保护区建设在我国森林生

38、态系统保护中的作用 我国自然保护区都主要保护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种,论述保护区同时对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的作用。二、 自然保护区建设在保护我国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三、 自然保护区建设在我国荒漠生态系统保护中的作用四、 自然保护区建设在我国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保护中的作用第四节 自然保护区建设在我国野生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中的作用一 、保护区建设保护的濒危物种数目及保护现状从保护的濒危物种数目和保护现状介绍自然保护区对生物资源保护的作用二、以陕西朱凰保护为例子说明保护区建设对野生物种保护的作用小结。10分钟10分钟10分钟10分钟20355分钟 教学目的及要求1. 了解保护区建设在我国自然生态

39、系统保护中的作用。2 保护区建设在我国野生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中的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保护区建设在我国野生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中的作用。难点:保护区建设在我国野生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中的作用。教学手段普通课堂教学参考资料环境生态工程,杨京平主编,华工出版社。环境生态学,金岚主编 高教出版社。环境生态学,张合平,刘云国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课后小结保护区建设在我国野生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中的作用。作业参考资料中思考题。授课教师王震洪所在单位生命科学学院课程类型课堂理论教学授课时间2005-2006学年下学期第八周周四第3、4,2学时授课对象生命科学学院2004级生态学专业本科生授课内容第九章 教学内容提要

40、时间分配及备注第九章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第一节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主要内容和编制程序一、综合说明及基本情况调查1 开发建设项目概况及布局包括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地面布置情况。包括名称、性质、规模、投资、隶属、总体规划、生产建设现状、建设开发期限、建设项目施工工艺等。介绍如何获取这些资料。2 开发建设项目概况包括自然情况、社会经济概况、项目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的叙述。介绍如何获取这些资料。二、 开发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的预测 介绍水土流失的预测内容和方法。三、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介绍采用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实施进度、水土流失监测。四、水土保持投资估算介绍投资估

41、算的编制依据、编制方法和程序,使学生初步了解投资的计算步骤。五、水土保持方案实施的保证措施介绍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必须实施的组织管理措施、预防监督措施和法律法规措施等。六、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编制1 报告书的要求2 有关图件的要求小结。10分钟10分钟10分钟20分钟15分钟10分钟20分钟5分钟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编制方法。2了解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主要内容和编制程序。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编制。难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编制。教学手段普通课堂教学参考资料环境生态工程,杨京平主编,华工出版社。环境生态学

42、,金岚主编 高教出版社。环境生态学,张合平,刘云国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课后小结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编制。作业参考资料中思考题。授课教师王震洪所在单位生命科学学院课程类型课堂理论教学授课时间2005-2006学年下学期第九周四第1、2节,2学时授课对象生命科学学院2004级生态学专业本科生授课内容第九章 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及备注第二节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预测方法和技术 一、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预测时段向学生介绍从基本建设、生产运行两个时段进行预测。二、 预测内容1 原地貌、土地及植被破坏情况预测2 弃土、弃石、弃渣量测定3 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预测4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数量预测

43、5 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危害预测6 对预测结果的综合分析三、预测方法介绍数学模型法、类比预测法、物理模型法和实地测试法等。第二节 开发建设项目拦渣工程 一、拦渣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介绍拦渣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要求。包括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二、 拦渣工程介绍1 拦渣坝介绍坝址选择、坝上洪水的处理、拦泥库容的确定、拦渣库容的确定,滞洪库容的确定方法。2 尾矿库的型式和布置原则介绍尾矿库的坝型、平面布置的基本原则。三、 挡渣墙介绍介绍挡渣墙的概念、挡渣墙特点、挡渣墙的作用、挡渣墙的布置要注意的问题、挡渣强的一般设计等。 小结。5分钟5分钟5分钟5分钟5分钟5分钟5分钟20分钟10分钟15分钟

44、15分钟5分钟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水土流失的预测内容和方法。2了解拦渣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开发项目水土流失的预测内容和方法。难点:开发项目过程中水土流失的预测内容和方法。教学手段普通课堂教学参考资料环境生态工程,杨京平主编,华工出版社。环境生态学,金岚主编 高教出版社。环境生态学,张合平,刘云国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课后小结开发项目过程中水土流失的预测方法。作业参考资料中思考题。授课教师王震洪所在单位生命科学学院课程类型课堂理论教学授课时间2005-2006学年下学期第九周四第3、4节,2学时授课对象生命科学学院2004级生态学专业本科生授课内容第九章 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

45、及备注第五节 开发建设项目护坡工程1 介绍开发建设项目护坡工程设计的原则和要求。2 介绍削坡开级的特点和设计要求。3 介绍植物护坡工尺功能的特点和设计要求。4 介绍工程护坡的特点和设计要求。5 介绍综合护坡工程的特点和设计要求。第五节 开发建设项目防洪排水工程1 介绍防洪排水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2 介绍拦洪坝设计的特点和要求。3 介绍排洪渠设计的特点和要求。4 介绍排洪涵洞设计的特点和要求。整门课程总结5分钟10分钟10分钟10分钟10分钟5分钟10分钟10分钟10分钟20分钟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开发建设项目护坡工程、排洪工程设计的原则和要求。2了解综合护坡工程的特点和设计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开发建设项目护坡工程、排洪工程设计的原则和要求。难点:开发建设项目护坡工程、排洪工程设计的原则和要求。教学手段普通课堂教学参考资料环境生态工程,杨京平主编,华工出版社。环境生态学,金岚主编 高教出版社。环境生态学,张合平,刘云国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课后小结开发建设项目护坡工程、排洪工程设计的原则和要求。作业参考资料中思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