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集料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上传人:桂梅 文档编号:162033856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9.4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轻集料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轻集料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轻集料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轻集料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轻集料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轻集料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轻集料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0 年 10 月 1 日 实施第一章 总 则第 1.0.1 条 为促进轻集料与轻集料混凝土生产和应用的发展,保证轻集料混凝土的质量, 特制定本规程。第 1.0.2 条 本规程适用于无机轻集料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控制和检验, 有关指标可供轻集料 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时采用。本规程不适用于无砂或少砂的大孔轻集料混凝土。 热工、水工、桥涵和船舶等用途的轻集料混凝土可参照本规程执行,但还应遵守相应的专 门技术标准或规程的有关规定。第 1.0.3 条 用轻粗集料、轻砂(或普通砂)、水泥和水配制而成的混凝土,其干表现密度 不大于195

2、0 kg / m 3 者,称为轻集料混凝土。第 1.0.4 条 轻集料混凝土的常规性能指标的测定,应按普通混凝土的如下标准执行:一、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GBJ80 85 );二、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J81 85 );三、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82 85 );与轻集料特性有关的混凝土性能指标的测定按本规程第六章执行。第二章 原材料第一节 一 般 规 定第 2.1.1 条 制作轻集料混凝土所用水泥用符合下列标准的要求:一、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175 85 );二、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344 85 )。

3、如采用其他制品的水泥,其性能指标必须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第 2.1.2 条 制作轻集料混凝土所用轻集料应符合下列标准的要求:一、粉煤灰陶粒和陶砂( GB2838 81 );二、粘土陶粒和陶砂( GB2839 81 );轻集料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三、页岩陶粒和陶砂( GB2840 81 );四、天然轻骨料( GB2841 81 );五、膨胀珍珠岩( JC209 77 ); 其他品种轻集料应符合本章第二节的要求。第 2.1.3 条 制作轻集料混凝土所用普通砂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与试验方法 ( JGJ52 79 )的要求。第 2.1.4 条 制作轻集料混凝土所用的粉煤灰应符合 粉煤灰在混凝土和

4、砂浆中应用技术规 程( JGJ28 86 )的要求。第 2.1.5 条 制作轻集料混凝土所用的外加剂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J119 88 )的要求。第2.1.6条轻集料可分为轻粗集料和轻细集料。凡粒径大于5伽,堆积密度小于 1000kg / m 3的轻质集料,称为轻粗集料;凡粒径不大于 5伽,对集密度小于 1200 kg / m 3 的轻质集料。称为轻细集料(或轻砂)。第 2.1.7 条 轻集料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类:一、工业废渣轻集料以工业废渣为原料,经加工而成得轻集料,如粉煤灰陶粒、自然 煤矸石、膨胀矿渣珠、煤渣与其轻砂。二、天然轻集料 - 天然形成的多孔岩石, 经加工而成的轻

5、集料, 如浮石、 火山渣与其轻砂。三、人造轻集料 - 以地方材料为原料,经加工而成的轻集料。如页岩陶粒、粘土陶丽、膨 胀珍珠岩集料与其轻砂。第 2.1.8 条 轻粗集料按其粒型可分为三类:一、圆珠型的 - 原材料经造粒工艺加工而成的、 呈圆球状的轻集料 (如粉煤灰陶粒和磨细 成球的页岩陶粒等);二、普通型的-岩等);三、碎石型的-原材料经破碎加工而成的、呈非圆球状的轻集料(如页岩陶粒、膨胀珍珠 由天然轻集料或多孔烧结块经破碎加工而成的、 呈碎石状的轻集料 (如浮 石、自然煤矸石和煤渣等)。第二节 轻集料技术要求第2.2.1条 保温与结构保温轻集料混凝土用的轻粗集料,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 40伽。

6、结构轻集料混凝土用的轻粗集料,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伽。轻集料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第222条 轻粗集料的级配应符合表222的要求,其自然级配的空隙率不应大于50% 。轻粗集料的级配表2.2.2筛孔尺寸d min1/2dmaxd max2d max圆球型的与单一 粒级普通型的混合级 配累计筛余(按重量 计,% ) 90 90 90不规定30704060 10 10 10000碎石型的混合级 配第2.2.3条 轻砂的细度模数不宜大于4.0 ;其大于5伽的累计筛于不宜大于105(按重量计)。第2.2.4条轻集料的堆积密度模数等级按表2.2.4划分。其实际堆积密度的变异系数:对圆球形的和普通型的轻粗集料

7、不应大于0.10 ;碎石型的轻集料不应大于0.15 o轻集料的密度等级 表2.2.4密度等级堆积密度范围(kg/m 3)轻粗集料轻砂300-210300400-310400500500410500600600510600700700610700800800710800900900810900100010009101000-110010101100120011101200轻集料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第225条 轻粗集料的简压强度和强度标号应不小于表225的规定值。轻粗集的简压强度与强度标号表2.2.5密度等级筒压强度f a (MPa)强度标号f ak (MPa)碎石型普通和圆球型普通型圆球型3000

8、.2/0.30.33.53.54000.4/0.50.55.05.05000.6/1.01.07.57.56000.8/1.52.010157001.0/2.03.015208001.2/2.54.020259001.5/3.05.0253010001.8/4.06.53040注:碎石型天然轻集料取斜线以左值;其他碎石型轻集料取斜线以右值。轻集料性能指标的要求表2.2.7项目名称指标抗冻性(D 15 ,重量损失,%)5安定性(煮沸法,重量损失,%)5烧失量,轻粗集料(重量损 失,%)45轻砂(重量损失,%)1硫酸盐含量(按 SO 3,计,%)0.02氯盐含量(按C1-计,%)3含泥量(重量%)

9、不深于标准色有机杂质(用比色法检验)煤渣烧失量可放宽至 15% ;4 / 25轻集料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不宜含有粘土块。第 2.2.6 条 轻砂和天然轻粗集料的吸水率不作规定;其他轻粗集料的吸水率不应大于 22% 。第 2.2.7 条 轻集料中严禁混入煅烧过的石灰石、 白云石和硫化铁等体积不稳定的物质。 请 集料的有害物质和其他性能指标不应大于表 2.2.7 的规定值。第三节 轻集料检验规则第 2.3.1 条 轻集料应按品种、 密度等级分批堆放验收。 每 300 m 3 为一批, 不足 300 m 3 者亦为一批论。第 2.3.2 条 每批轻集料必须检验下列项目:轻粗集料:一、堆积密度;二、颗粒

10、级配;三、简压强度;四、吸水率。轻砂:一、堆积密度;二、细度模数。天然轻粗集料尚需检验含泥量。自然煤矸石和煤渣尚需检验硫酸盐含量、安定性和烧失量。第 2.3.3 条 轻集料性能指标的测定按轻骨料试验方法( GB2842 81 )的有关规 定执行。第 2.3.4 条 检验后,符合本规程要求者为合格品。当其中任一项不符合要求时,则应重新 从同一批中加倍取样,对该项进行复验。复验后仍不符合本规程要求时,则该批产品为等 外品。第 2.3.5 条 生产厂应保证轻集料的质量符合相应轻集料品种国家标准或本规程的要求, 并 按批签发出厂合格证。合格证内容包括:厂名;编号与日期;三、商品名称和级别;四、性能检验

11、结果;五、供货数量(按体积集)。第三章技术性能第一节一般规定第3.1.1条 轻集料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细致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 150伽的立方体试件,在 28d领期用标准试验方 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值。CL15 ;第3.1.2条 轻集料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划分为CL5.0 ; CL7.5 ; CL10 ;CL20 ; CL25 ; CL30 ; CL35 ; CL40 ; CL45 ; CL50。第3.1.3条 轻集料混凝土按其干表观密度分为十二个等级(见表 3.1.3 )。某一密度等 级轻集料混凝土的密度标准值,可取该密度等级按表

12、观密度变化范围的上限值。轻集料混凝土的密度等级表3.1.3密度等级干表现密度的变化范围(kg/m 3)密度等级干表现密度的变化范围(kg/m 3)80076085014001360145090086095015001460155010009601050160015601650110010601150170016601750120011601250180017601850130012601350190018601950第3.1.4条 轻集料混凝土按其用途可分为三大类(见表 3.1.4 )轻集料混凝土按用途分类表3.1.4类别名称混凝土强度 等级的合理范围混凝土密度 等级的合理范围用途保温轻集料混

13、凝 土CL5.0800主要用于保温的围护结构 或热工构筑物结构保温轻集料CL5.0 CL7.5800主要用于既重又保温的围混凝土CL10 CL151400护结构CL15结构轻集料混凝CL20 CL25CL30 CL35CL40 CL451400主要用于承重构件或构筑土1900物CL50第3.1.5条轻集料混凝土按粗集料种类可划分为:一、 工业废料轻集料混凝土由工业废料轻粗集料配制而成的。如粉煤灰陶粒混凝土,自然 煤矸石混凝土等;二、天然轻集料混凝土 由天然轻粗集料配制而成的,如浮石混凝土,火山渣混凝土等;三、人造轻集料混凝土 由人造轻粗集料配制而成的,如粘土陶粒混凝土,页岩陶粒混凝土 第3.1

14、.6条轻集料混凝土按细集料品种可划分为:一、全轻混凝土 由轻砂作细集料配制而成的轻集料混凝土,如浮石全轻混凝土,陶粒陶砂 全轻混凝土等;二、砂轻混凝土 由普通砂,或部分普通砂和部分轻砂作细集料配制而成的轻集料混凝土, 如粉煤灰陶粒砂轻混凝土,粘土陶粒砂轻混凝土等。第二节性能指标第3.2.1条各强度等级的轻集料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值应按表3.2.1采用。轻集料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值( MPa )表3.2.1强度种类轴心抗压弯曲抗压轴心抗拉;抗剪n符号F ckF cmkF tkf vkCL5.03.43.70.550.68混凝土强CL7.55.05.50.750.83度等级CL106.77.50.91.0

15、8CL1510.011.01.21.47CL2013.515.01.51.82CL2517.018.51.752.14CL3020.022.02.02.44CL3523.526.02.252.74CL4027.029.52.452.83CL4529.032.52.63.06CL5032.035.02.753.31注:自然煤矸石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应按表中值乘以系数0.85 ;对浮石或火山渣混凝土应按表中值乘以系数0.80。表中抗剪强度系数按本规程第六章第五节规定的试验方法测定的。第3.2.2条轻集料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与其强度和干表观密度有关,可按表 3.2.2取值。轻集料混凝土的弹性模量Ee

16、( X 10 2 MPa)表3.2.2强度|密度等级等级8001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CL5.03438424650545862-CL7.5424752576267727782-CL10-60667278849096102-CL15-8895102109116123130-CL20119127135143151159CL25142151160169178CL30165175185195CL35180190200CL40185195205CL45200210CL50205215注:用膨胀矿渣珠或自然煤矸石作粗集料的混凝土,其弹性模量

17、值可比表列数值提高20%。第323条按标准试验方法(GBJ82 85 )测得的龄期为 365d、强度等级为CL20CL30的轻集料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标准值、徐变系数标准值不宜大于下列数值:收缩变形标准值:砂轻混凝土 0.85 X -30 ;全轻混凝土 1.000 X -30。徐变系数标准值:轻砂混凝土 2.650 o第3.2.4条 在缺乏试验资料时,CL20CL30的轻砂混凝土的收缩值和徐变系数随龄期的变化,可按下列公式计算:砂轻混凝土的收缩值: sk 二t/(78.69+1.2t)-3 (3.X.410 1) ck =t 0.6 /4.52+0.36 0.6 (3.2.4 2)式中 sk、 c

18、k在龄期为t时的收缩值和徐变系数;t收缩测试龄期或徐变持荷龄期(d )o各种因素对砂轻混凝土的收缩与徐变的影响,在结构计算中可按下列公式修正: s = sk1 3(2.4 2 3 B) 35 c = ck ,E1 ,E2 435 (3.2.4式中 s c 修正后砂轻混凝土的收缩值与徐变系数;B 1、B2 B 3 B 5和E 1、E 2 E 3 E 4 E 5 各种因素的修正系数(见表3.2.4 ) o收缩值与徐变系数的修正系数表3.2.4影响因素变化条件收缩值徐变系数符号匚系数符号系数相对湿度(% ) 801.00.751.00.752.001.201.152.501.001.003.750.

19、950.92截面尺寸(体积/表面5.00B 20.90E 20.85积,cm10.000.800.7015.000.650.6020.000.400.55标准的1.01.0养护方法B 3E 3蒸养的0.800.857-1.20加荷龄期14-1.10-E 4(d )28-1.00900.88粉煤灰取代01.01.0水泥量B 3E 5(% )10 200.951.0 对碎石型轻集料混凝土取0.85。第3.2.5条 轻集料混凝土的箔桑比可按0.2取用。第3.2.6条 轻集料混凝土的温度线膨胀系数,在温度为100 C以下时可取710 X 10-6 K -1。低密度等级者可取下限,高密度等级者可取上限。

20、第3.2.7条轻集料混凝土在干燥条件和在平衡含水率条件下的各种热物理系数计算值应 满足表3.2.7的要求。导热系数比热容导温系数蓄热系数入d入cC dC ca dTcS d24S c24(W/m K)(kJ/kgK) (m 2 /h)(W/m 2 K轻集料混凝土的热物理系数表3.2.7密度等 级8000.230.300.840.921.251.383.374.179000.260.330.840.921.221.333.734.5510000.280.360.840.921.201.374.105.1311000.310.410.840.921.231.364.575.6212000.360.

21、470.840.921.291.435.126.2813000.420.520.840.921.381.485.736.9314000.490.590.840.921.501.566.437.6515000.570.670.840.921.631.667.198.4416000.660.770.840.921.781.778.019.3017000.760.870.840.921.911.898.8110.2018000.871.010.840.922.082.079.7411.3019001.011.150.840.922.262.2310.7012.40注:轻集料混凝土的体积平衡含水率取6

22、% o膨胀矿渣徐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可按表列数值降低25%取用或通过试验确定。第328条 轻集料混凝土的抗冻性应满足表328的要求。不同使用条件的抗冻性要求表3.2.8使用条件抗冻标号1.非采暖地区D152.采暖地区D25干燥或相对湿度 60%D50水位变化的部位注:非采暖地区系指最冷月份的平均气温高于一5 C的地区;采暖地区系指最冷月份的平均气温低于或等于一5 C的地区11 / 25轻集料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第329条 轻集料混凝土的抗碳化耐久性按快速谈话标准试验方法检验,其28d的碳化深度值应符合表 3.2.9的要求。轻集料混凝土的抗碳化耐久性要求表3.2.9等级使用条件碳化深度(mm),不大

23、于1正常湿度,室内402正常湿度,室外353潮湿,室外304干湿交替25注:正常温度系指相对湿度为5565% ; 潮湿系指相对湿度为 6580% ; 碳化深度值相当于在正常大气条件下,即CO?的体积浓度为0.03%、温度为20 2C环境条件下,自然碳化 50年轻集料混凝土的碳化深度。第四章配合比设计第一节一般要求第4.1.1条 轻集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主要应满足抗压强度、密度和稠度的要求,并以合理使用材料和节约水泥为原则。必要时尚应符合对混凝土性能(如弹性模量、抗冻性等) 的特殊要求。第4.1.2条 轻集料混凝土的配合比应通过计算和试配确定。为了使所配制的混凝土具有必要的强度保证率,混凝土试配

24、强度应按下列公式确定:f cu = f cu+ 1.6k5 a (4.1.2- 1)式中f cu 轻集料混凝土的试配抗压强度(MPa )。f cu - k 轻集料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即强度等级)MPa );a轻集料混凝土强度的总体标准值差(MPa );。注:1.生产单位如有25组以上的轻集料混凝土抗压强度资料时,总体标准差可用样本 标准差(S t cu )代替,计算公式如下:(略)式中f cu - I组混凝土时间的抗压强度( MPa );轻集料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m f cun组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的平均值(MPa );2.生产单位如无强度资料时,c 可按表4.1.2取用c取值表表4.1.2强度等级

25、CL5.0 CL10 CL25 CL45 CL7.5CL20CL40CL50C( MPa )2.0 匚4.05.06.0第4.1.3条 轻集料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方法,砂轻混凝土宜采用绝对体积法;全轻混凝土宜采用松散体积法。配合比计算中粗细集料用量的计算以干燥状态为准。第二节设计参数选择第4.2.1条配制轻集料混凝土用的水泥品种和标号可参照表4.2.1选用。当配制低强度等级混凝土采用高标号水泥时,其产量可通过试验确定加入火山灰质的掺合料,以保证其 稠度符合要求。轻集料混凝土合理水泥品种和标号的选择表4.2.1混凝土强度等级水泥标号水泥品种CL5.0275CL7.5CL10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CL1

26、5325矿渣硅酸盐水泥CL 20粉煤灰硅酸盐水泥CL20普通硅酸盐水泥CL25425CL30CL30CL35矿渣硅酸盐水泥CL40525 (或 625 )普通硅酸盐水泥CL45硅酸盐水泥CL50422-1 选用轻集料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第422条不同试配强度的轻集料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可参照表轻集料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 / m 3)表4.2.2-1混凝土试配 强度(MPa )r轻集料密度等级40050060070080090010005.02203005.07.52302802403202403307.51026032025030024032026034027037026036025035010

27、15280360260340260350280380320390310380300370152028037028035033040037044036043035042020253004003804502530304039049038048037047040504205004305304205204105105060450550440540430530注:表中横线以上为采用425号水泥时的水泥用量值;横线以下为采用525号水泥时的水泥用量值;采用其他标号水泥时可乘以表4.2.2-2种规定的调整系数。表中下限值适用于圆球形和普通型和轻粗集料;上限适用于碎石型轻粗集料集全轻混凝 土。最高水泥用量不宜

28、超过550 k /m 3水泥用量调整系数表4.2.2 - 2水泥标号混凝土试配强度(MPa)5.0151530305050603251.101.15-4251.001.001.101.15525-0.851.01.06250.850.90轻集料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第423条 轻集料混凝土配合比中的水灰比表示。配制全轻混凝土时,允许以总水灰比表示,但必须加以说明。净水灰比系指不包括轻集料1h吸水量在内的净用水量与水泥用量之比。总水灰比系指包括轻集料1h吸水量在内的总用水量与水泥用量之比。轻集料混凝土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的限制应符合表4.2.3的规定。轻集料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表4.2

29、.3混凝土所处的环境条件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 (kg/m3 )配筋的无筋的不受风雪影响的混凝土不作规定250225受风雪影响的露天混凝土;位于水中与水位升降范围内的混 凝土和在潮湿环境中的混凝土0.7275250寒冷地区位于水位升降范围内 的混凝土和受水压作用的混凝 土0.65300275严寒地区位于水位升降范围内 的混凝土0.60325300注:严寒地区指最寒冷月份的月平均温度低于一15 C者;寒冷地区指最寒冷月份的月平均温度处于 5 C15 C者。水泥用量不包括掺合料。第4.2.4条轻集料混凝土的净用水量可根据施工要求和稠度(坍落度或维勃稠度)参照表4.2.4选用。轻集料混凝土用水量 表

30、4.2.4稠度净用水量净用水量轻集料混凝土用途维勃稠度(s)坍落度(mm)(kg/m 3 )预制混凝土构件(1 )振动台成型510010155180(2 )振捣棒或平板振动器振 实-3050165200轻集料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现浇混凝土(大模,滑模)(1 )机械振捣(2 )人工振捣或钢筋较密的-50706080180200200220注:表中值适用于圆球型和普通型轻粗集料,对于碎石型轻粗集料需按表中值增加左右的用水量; 表中指适用于砂轻混凝土,若采用轻砂时,需取轻砂1h吸水量为附加水量;砂吸水率数据时,也可适当增加用水量,最后按施工稠度的要求进行调整。第4.2.5条轻集料混凝土的砂率应以体积砂

31、率表示,即细集料体积与粗集料总体积之比 体积可用密实体积或松散体积表示。其对应的砂率即密实体积砂率或松散体积砂率。轻集料混凝土的砂率可按表 4.2.5选用。轻集料混凝土的砂率 表4.2.5轻集料混凝土用途细集料品种砂率(%)轻砂3550预制构件用普通砂3040现浇混凝土用轻砂-普通砂3545注:当细集料采用普通砂和轻砂混合适用时,宜取中间值,并按普通砂和轻砂的混合比 例进行插入计算。采用圆球型轻粗集料时,宜取表中值下限;采用碎石型时,则取上限。第4.2.6条 当采用松散体积发设计配合比时,粗细集料松散状态的总体积可按表 选用。10 kg若无轻4.2.6粗细集料总体积表4.2.6轻粗集料粒型细集

32、料品种粗细集料总体积(m 3 )圆球型轻砂普通砂1.251.501.201.40普诵型轻砂普通砂1.301.601.251.50轻集料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轻砂1.351.65碎石型普通砂1.301.60注:当采用膨胀珍珠岩时,宜取表中上限制值;混凝土强度等级较高时,宜取表中下限制值。第427条当采用粉煤灰作掺合料时,粉煤灰取代水泥百分率,超量系数等参数的选择, 应参照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CJ28 86 )第五章的有关规定执行。第428条 轻集料混凝土允许采用各种化学外加剂,外加剂质量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其合理掺量需通过试验确定。第三节配合比计算与调整第4.3.1条砂轻混凝土

33、宜采用绝对体积法进行配合比计算,即按每平方米混凝土的绝对体积为各组成材料的绝对体积之和进行计算。第4.3.2条绝对体积法计算配合比应按以下步骤进行:一、根据设计要求的轻集料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密度等级和混凝土的用途,确定粗细集料 的种类和粗集料的最大粒径;二、 测定粗骨料的堆积密度、颗粒表观密度、简压强度合1h吸水率,并测定细骨料的堆 积密度和相对密度;三、按第4.1.2条计算混凝土试配强度;四、按第4.2.1条确定水泥品种和水泥标号;五、安第4.2.2条选择水泥用量;六、根据制品生产工艺和施工条件要求的混凝土稠度指标,按第4.2.4条确定净用水量;七、根据轻集料混凝土的用途。按第4.2.5条选

34、用密实体积砂率;八、按公式(4.3.2-1)、( 4.3.2-2 )、( 4.3.2-3)与(4.3.2-4)计算粗细集料p w )丸 1S00 (4.3.21)的用量。V s =1-(m c /d c + m wn /p s J4.3.2-3) 1000m s = V s 弘 px 1000 (4.3.22)V a =1- (m c /d c + m won /轻集料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Xp ap (443.2式中 V s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集料体积( m 3 ) ;m s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集料用量(kg );m c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m wn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净用水量( k

35、 );S p 密实体积砂率( % );V a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轻粗集料体积(m 3 ) ;m a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轻粗集料用量(k);p c 水泥的相对密度,可取p c=2.93.1 ;p w水的密度,可取p w =1.0 ;p s 细骨料的密度,采用普通砂时,为砂的相对密度,可取 p s=2.6;采用轻砂时, 为轻砂的颗粒表观密度(p单位为:g/ cm 3 )0p ap 轻粗骨料的颗粒表观密度(k / cm 3 )0九、根据净用水量和附加水量的关系,按下列计算总用水量;m wt + m wn + m wa ( 4.3.2-6 )式中m wt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总用水量(kg);m wn每立方米

36、混凝土的净用水量(kg );m wa每立方米混凝土的附加水量( kg )0附加水量的计算参见第 4.3.5 条0十、按公式(432-6 )计算混凝土干表观密度(p )并与设计要求的干表观密度进行 对比,如取误差大于 3% ,则应重新调整和计算配合比0p cd =1.15m c + m a + m s (4.3.2-6)第 4.3.3 条 全轻混凝土宜采用松散体积法进行配合比计算, 即以给定每平方米, 混凝土的 粗细骨料松散总体积为基础进行计算,然后按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干表观密度为依据进行校 核,最后通过试验调整得出配合比0轻集料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第 4.3.4 条 松散体积法计算配合比应按以下步

37、骤进行:一、根据设计要求的轻集料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密度等级和混凝土的用途,确定粗细集料 的种类和粗集料的最大粒径;二、测定粗集料的堆积密度、简压强度和 1h 吸水率,并测定细集料的堆积密度;三、按第 4.1.2 条计算混凝土试配强度;四、按第 4.2.1 条确定水泥品种和水泥标号;五、按第 4.2.2 条选择水泥用量;六、根据施工稠度的要求,按第4.2.4 条选择净用水量;七、根据混凝土用途按第 4.2.5 条选取松散体积砂率;八、根据粗细集料的类型,按第4.2.6 条选用粗细集料总体积,并按公式(4.3.4-1 )、( 4.3.4-2 )、( 4.3.4-3 )与( 4.3.4-4 )计算每

38、立方米混凝土的粗细集料用量。V s = V tX S p (413.4m s = V sXp is -2)3.4V a = V t V s (4.3.4-3)m s = V a X P is (4-.43).4式中 V s 、 V a 、 V t 分别为细集料、粗集料和粗细集料的松散体积( m 3 );m s、 m a分别为细集料和粗集料的用量(kg );S p 松散型体积砂率( % );p is、p ic分别为细集料和粗集料的堆积密度他/m 3 )。九、根据净用水量和附加水量的关系按公式( 4.3.4-5 ),计算总用水量:m w t + m wn + m wa ( 4.3.4-5 )式中符

39、号意义同前。附加水量计算参见第 4.3.5 条。十、按下列公式计算混凝土干表观密度(p),并于设计要求的干表观密度进行对比,如其误差大于 3% ,则应重新调整和计算配合比。轻集料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p cd =1.15m c + m a + m s ( 4.3.4-6 )第4.3.5条 根据粗集料的与设计处理方法和细集料的品种,附加水量按表4.3.5所列公式计算。附加水量的计算方法表4.3.5项目附加水量(m w ? s )粗集料预湿,细集料为普砂m w ? a =0粗集料不预湿,细集料为普砂m w ? a =m a ?3 a粗集料预湿,细集料为轻砂m w ? a =m a ?3 a粗集料不预湿

40、,细集料为轻砂m w ? a =m a ?3 a + m a ?3 a注:3、3 s分别为粗、细集料的1h吸水率。当轻集料含水量,必须在附加水量中扣除自然含水量。第4.3.6条 粉煤灰轻集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计算步骤如下:粉煤灰取代水泥百分率(B)表C4.3.6混凝土强度等级取代普通硅酸盐水泥率(% )取代矿渣硅酸盐水泥率(% )CL15以下15251020CL20101510CL25CL3015201015注:以425号水泥配制成的混凝土取表中下限值;以 525号水泥配制成的混凝土取上 限值。 CL20以上的混凝土宜采用I、U级粉煤灰,CL15以下的苏混凝土可采用川级粉煤灰。 在预应力混凝土中的

41、取代水泥率,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大于15% ;矿渣硅酸盐水泥不大于 10%。 钢筋轻集料混凝土的粉煤灰取代水泥率不宜大于15% o一、基础轻集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计算按本节的有关步骤进行;二、粉煤灰取代水泥率按表 4.3.6的要求确定;轻集料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三、根据基准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m co )和选用的粉煤灰取代水泥率(B ),按下列公式计算粉煤灰轻集料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m c );m c = m co (1-B c ) (4.3.6-1)四、根据所用粉煤灰级别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选用粉煤灰的超量系数(3)在1.22.0 范围内选取,并按 4.3.6 2 式计算粉煤灰掺量( m f );m

42、f =c3 ( m co -m c )( 4.3.6-2 )五、分别计算每立方米粉煤灰轻集料混凝土中水泥、粉煤灰和细集料的绝对体积。按粉煤 灰超出水泥的体积,扣除同体积的细集料用量。六、用水量保持与基准粉煤灰相同,通过试配,以符合稠度要求来调整用水量。七、配合比的调整和校正方法同第4.3.7 条。第 4.3.7 条 计算得出的轻集料粉煤灰配合比必须通过试配予以调整。 配合比的调整应按下 列步骤进行: 一、以计算的混凝土配合比为基础, 在选取两个相邻水泥用量 (用水量不变) , 分别按三个配合比拌制混凝土拌合物。测定拌合物的稠度,调整用水量,以达到要求的稠度为止。二、按校正后的三个混凝土配合比进

43、行试配,检验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和振实湿表观密度, 制作确定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的试块,每种配合比至少应制作一组。三、标准养护 28d 后,测定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干表观密度。最后,以与能达到设计要求的 混凝土配制强度和干表观密度又具有最小水泥用量的配合比作为选定的配合比。四、对选定的配合比进行重量校正。其方法是选按下列公式计算出轻集料混凝土的计算式表观密度(p 8 ,然后再与拌合物的实测振实湿表观密度(p oc )相比,按公式(437-2 )计算校正系数(n)。p co =m a m s m c m wt (4.3.7-1)n =p co / p oc (-42.)3.7式中p cc按配合比各组成

44、材料的计算湿表观密度(kg /m 3 );p co 混凝土拌合物的实测振实湿表观密度(k /m 3 );m a 、 m s 、 m c 、 m wt 分别为配合比计算所得的粗集料、细集料、水泥用量 和总用水量( k /m 3 )。五、对选定配合比重的各项材料用量均乘以校正系数n即为最终的配合比设计值。轻集料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第五章 施工工艺第一节 一般要求第 5.1.1 条 本章程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轻集料混凝土与钢筋轻集料混凝土工程, 不适用于特种轻集料混凝土或有特殊要求的钢筋轻集料混凝土工程。凡本章未作出规定的, 应按现行混凝土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的规定执行。第 5.1.2 条 轻集料

45、的堆放和运输应符合下列要求:一、轻集料应按不同品种分批运输和堆放,避免混杂。二、轻集料运输和对方应保持颗粒混合均匀,减少离折。采用自然级配时,其堆放高度不 宜超过 2m ,并应防止树叶、泥土和其他有害物质混入。三、轻砂在对方和运输时,宜采取防雨措施。第5.1.3条 在气温5 C以上的季节施工时,可根据工程需要,对轻集料进行预湿处理。预湿时间可根据外界气温和来料的自然含水状态确定,一般应提前半天或一天对集料进行淋水、预湿,然后滤干水分进行投料。在气温5 C以下时,不宜进行预湿处理。第二节 拌合物的拌制第 5.2.1 条 为调整用水量和确定施工用混凝土配合比, 应对轻集料的含水律进行测定。 原则是

46、:一、在批量拌制轻集料混凝土办合物前进行测定;二、在批量生产过程中经常抽查测定;三、雨天施工或发现拌合物稠度反常时进行测定。第 5.2.2 条 轻集料混凝土生产时, 砂轻混凝土拌合物种的各组分材料应采用重量计算; 轻混凝土拌合物中的轻集料组分可采用体积计量,但宜按重量进行校核。粗、细集料,掺合料的重量计量允许偏差为,水、水泥3%和外加剂的重量计量允许偏差为 2%。第 5.2.3 条 搅拌轻集料混凝土拌合物用的搅拌机类型要求如下:一、全轻混凝土宜采用强制试搅拌机;二、干硬性的砂轻混凝土和采用堆积密度在 500 kg /m3以下的轻粗集料配制的干硬性 或塑性的砂轻混凝土,宜采用强制试搅拌机;轻集料

47、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三、采用堆积密度在 500 kg /m 3以上的轻粗集料配制的塑性砂轻混凝土可采用自落式 搅拌机。第 5.2.4 条 轻集料混凝土拌合物宜按图 5-2-4 所示的顺序进行投料和拌制。注: 1 、用自落式搅拌机,全部加料完毕后的拌合时间宜增加 1min ;2、当拌制全轻或干硬性砂轻混凝土时,全部加料完毕后的拌合时间应适当增加1.01.5min ,但总拌合时间不宜大于 5min ;3 、粗集料不采取预湿处理时,粉状外加剂加入后,适当延长搅拌时间0.5 1.0min ;4 、采用卧轴强制式搅拌机时,拌合物时间可适当减少。第 5.2.5 条 对强度低而易破碎的轻集料,搅拌时尤要严格控

48、制混凝土的搅拌时间。第 5.2.6 条 外加剂应在轻集料吸水后加入。 当用预湿粗集料时, 液状外加剂可与净用水量 同时加入,同用干粗集料时,液状外加剂应与剩余水同时加入。粉状外加剂可制成浴液并 采用与上述液状外加加剂相同的方法加入,也可与水泥相混合同时加入。第三节 拌合物的运输第 5.3.1 条 潍坊制拌合物离析,运输距离应尽量缩短。在停放或运输过程中,若产生拌合 物稠度损失或离析较重者,浇筑前宜采用人工二次拌合。第 5.3.2 条 拌合物从搅拌机卸料起到浇筑人模止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 45min 。第四节 拌合物的浇筑和成型第 5.4.1 条 轻集料混凝土拌合物应采用机械振捣成型。 对流动性大

49、、 能满足强度要求的塑 性拌合物以与结构保温类和保温类轻集料混凝土拌合物,可采用人工插捣成型。第 5.4.2 条 用干硬性拌合物浇筑的配筋预制构件,宜采用振动和表面加压(加压重力约 0.2N/ cm 2 )成型。第 5.4.3 条 现成浇筑的竖向结构物(如大模板或滑模施工的墙体),每层浇筑高度宜控制 在 30 50 m 。拌合物浇筑倾落高度大于 2m 时,应加串筒、斜槽、溜管等辅助工具, 避免拌合物离析。第544条 浇筑上表面积较大的构件,若厚度在20 cm以下,可采用表面振动成型;厚度大于20 cm,宜先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后,在采用表面振捣。第 5.4.5 条 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 其

50、插入间距不应大于振动作用半径的一倍。 连续多层 浇筑时,插入式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拌合物约 5 m。轻集料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第 5.4.6 条 振捣延续时间以拌合物捣实为准,振捣时间不宜过长,以防集料上浮。振捣时 间随拌合物稠度、振捣部位等不同,宜在1030s内选用。第五节 混凝土的养护和缺陷修补第 5.5.1 条 采用自然养护, 浇筑成型后应防止表面失水太快, 避免由于湿差太大而出现表 面网状裂纹。脱模后应与时覆盖,或喷水养护。第 5.5.2 条 采用加热养护时, 成型后静停时间不应少于 2h ,以避免混凝土表面产生起皮、 酥松等现象。第 5.5.3 条 采用一般加热养护(非密闭或加压养护)时,

51、升温速度不宜太快。但采用热拌 混凝土时,则允许快速升温。第 5.5.4 条 采用自然养护,湿养护时间应总遵守下列规定: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 泥、矿渣水泥拌制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 7d ;用粉煤灰水泥、火山灰水泥拌制的与在 施工中掺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 14d 。构件用塑料薄膜覆盖养护时,要 保持密封。第5.5.5条 结构保温类和保温类轻集料混凝土构件,构筑物的缺陷。当其深度在2 cm以上且面积较大时,宜用原配比的砂浆修补。第六节 质量检验第 5.6.1 条 对轻集料应定期检验其堆积密度,含水率、吸水率、颗粒级配、简压强度或强 度标号等技术性能,必要时商应检验其它项目。第

52、 5.6.2 条 对拌合物的检验。应按下列规定进行:一、检查拌合物各组成材料重量是否与配合比相符。每台班至少一次;二、检验拌合物的坍落度或维勃稠度以与密度,每台班至少一次;第 5.6.3 条 混凝土强度的检验应按下列规定进行:一、每 100 盘,且不超过 100m3 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二、每一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 100 盘时,其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轻集料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方法可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 87 )执行。第 5.6.4 条 混凝土干表观密度的检验应按下列规定进行:一、 连续生产的预制厂与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对同配合比的混凝土,每月不少于四次;轻集料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二、 单项工程,第 100m2 混凝土至少一次,不足 100m 3 者亦按 100m 3 计算。 混凝土干表观密度检验结果的平均值应在设计值的 103% 以内。第 5.6.5 条 保温类和结构保温类的轻集料混凝土,当原材料、配合比、混凝土表观密度发 生变化时,应与时测定混凝土的导热系数与其他要求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24 / 2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