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要有深度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61979742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5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校本教研要有深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校本教研要有深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校本教研要有深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校本教研要有深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教研要有深度(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校本教研要有“深度”全国中小学教研工作研讨会学习体会与反思蕲春县第二实验小学 谢绪友3 月 28 日至 4 月 3 日,在县教研室的精心组织下,我有幸参加了中国教育 服务中心在杭州举办的全国中小学教研工作创新与实践策略研讨会,聆听了上海 市教科院普教所王洁博士等11 位专家的报告,参观了杭州市文晖中学等4所校 本教研创新型、示范型学校。一周的研修活动紧张而充实。这次学习,无论是从 理论高度,还是从实践操作层面都给我诸多启示,可以说是“一次教研理论的博 览”、“一次教改观念的洗礼”、“一次校本研修的深层透视”,用“受益匪浅”四 个字难以概括所感所悟。这次学习与过去历次学习观摩活动不同之处在于:研

2、修 活动所接触到的专家、学校领导、教师,他们紧紧扣住新形势下学校教研工作的 目标、任务及策略,选择恰当的突破口和切入点进行深度解析,既有前瞻性,又 有现实性;既有典型性,又有普适性,能够解决当下我们开展校本教研所面临的 疑难与困惑,颇有借鉴意义,并非“可望而不可及”。翻开厚厚的学习笔记,品味王洁博士基于课堂改进的课例研究,咀嚼赵才欣 主任的“规范”与“创新”,捕捉张丰主任校本研修的“基本元素”,感悟郑朝晖 校长“三位一体”的教研“梦想”,解析缪华良主任新型教研的“效应”,透视吴 江林校长教研组建设的“范式”,追寻沈毅校长课堂观察的“专业”,享受赵群筠 局长温馨、睿智的“幸福发现”,掠过文晖中学

3、、学军小学、大关中学的“春华 秋实”,震憾内心不是理论的博大,而是实践的精深,萦绕在脑海而无法抹去的 四个字是“深度教研”。“深度教研”是他们的精彩,是我们的缺憾。“深度教研”并不是研究高深莫测的理论,也不是做几个“装饰门庭”的课 题,更不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地在几个时髦名词上“追根溯源”。“深度教研”是一种教研思想,一种研究意识,一种专业觉醒。它的核心要 义是基于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研究,是基于改进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是基于教 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深度教研”要求研究的问题要有智慧深度,研究活动有交 往深度,研究方法有专业深度。反思我们的教学研究,不能说完全没有深度,至少可以说深度不够。看看我

4、们在研究什么?我们在研究“高效课堂的模式”,“高效课堂的推进策略”,“以教 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化的教学理念”,“教学的管理机制”,“教师专业成长的长 效机制”。别人在研究什么?“课堂的诊断与跟进”,“作业的设计与评价”,“教 师与学生一道参加考试的效应”等等。相比之下,我们“洋”,他们“土”;相比 之下,他们“实”,我们“虚”。再看看是如何研究的?他们研究课堂教学,称作 “课堂观察”,依靠的是“大数据”、“量化表”、“左手栏”这些“脚手架”,采用 “螺旋上升”、“循环跟进”、“诊断反思”式的问题探究。我们也研究课堂,开展 了断断续续的“听课评课”。我们听什么?老师讲的、学生说的都要听。我们评

5、 什么?评“优点”、“缺点”,评是否构建了“271”、“123”、“121”等等教学模 式。相比之下,我们“大众化”,他们“问题化”;相比之下,他们“更专业”, 我们“去专业”。“课堂观察”与“听课评课”看似“换汤不换药”,其实质是研 究的问题、研究的视角、研究的深度不一样。我们的教学研究有些肤浅、深度不够。这并不是出自我们的本意,我们渴望 有深度的教研,我们更渴望通过教学研究与改革激活课堂,在发展学生的同时促 进教师的发展,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只是我们对“校情”、“师情”、“学情”有些 忽视,对课堂教学等方面的本质问题把握不准或梳理不清。我们经常忘记带上专 业支撑“脚手架”而悬于空中。厘清问题

6、是开展深度教研的出发点。有了研究的 问题就有了研究的目标与方向,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 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专业支撑,更需要持续的跟进。浅尝辄止,浮 光掠影,何论功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过去,我们在课堂教学研究中,也常常研究教师的“导”, 研究教师课堂提问,但很少研究过一节课中教师提了多少问题,哪些问题是认知、 记忆性的问题,哪些问题是理解、感悟性的问题,哪些问题是综合、分析、评价 性的问题,哪些问题是面向学困生提出的问题等等。现在应该研究研究,这是对 教师课堂提问价值的深度研究,而不再是笼统的、模糊的“问得好不好”、“有没 有启发性”等浅层的表象性的描述。过去,我们也常常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但很 少有“二次备课”、“二次研讨” “三次备课”、“三次研讨”, 更谈不上“问题 式”、“递进式”的问题探索。而今应该试一试“以课例为载体多轮磨课”,哪怕 一学期研究一个课例,只要老师对教学有深刻的认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比“泛 研究”、“低效研究”要好得多。很多很多的过去要改一改,很多很多的当下要付诸行动。开展有深度的校本 教研就是我们的行动纲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