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卷中的古诗鉴赏题

上传人:ch****o 文档编号:161862517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卷中的古诗鉴赏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卷中的古诗鉴赏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卷中的古诗鉴赏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高考卷中的古诗鉴赏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卷中的古诗鉴赏题(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考卷中的古诗鉴赏题 正文:(1986年)在后面的横线上,排列下面四句诗的顺序,只写字母。A杨柳青青着地垂B借问行人归不归C杨花漫漫搅天飞D柳条折尽花飞尽 (1987年)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项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蕖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1988年全国卷)下面是一首对仗工整的古代诗歌,它写的是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夏夜情景。 分别选出最能表现该诗意境的词。溪涨清风面,月繁星满天。数只船浦口,声笛起山前。 A吹 B掠 C袭 D拂 A落 B圆 C明 D上 A傍 B依 C横 D到 A声 B有 C几 D一(199

2、0年)阅读下面文天祥的念奴娇,完成1112题。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忽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甲)!堂堂剑气,斗牛空以奇杰。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乙)。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11.(甲)(乙)两处的文句依次是A.此恨谁雪 细看涛生云灭 B.此恨凭谁雪 看涛生云灭C.此恨谁雪 看涛生云灭 D.此恨凭谁雪 细看涛生云灭12.词中的“睨柱吞嬴”,指的是A.唐睢在秦廷胁迫秦王就范的故事 B.贾谊奋笔着文批评秦皇嬴政的故事C.蔺相如在秦廷怒斥秦王的故事 D.荆轲行刺嬴政掷匕于柱的故事(1990年)以下六

3、首绝句分别描写了(a)春天、(b)夏天、(c)秋天、(d)冬天四季的景物,分类正确的一组是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失群寒雁声可怜,夜半单飞在月边。无奈人心复有忆,今暝将渠俱不眠。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胡鹰掣旋北风回,草尽平原使马开。臂上角弓如却月,当场意气射生来。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里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Aa b c d Ba b c dCa b c d Da b c d(1991年上海卷)在下列一首七律的括号处有一句最贴切的句

4、子,正确的一项是江中看月作袁枚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 ),一船鸡犬欲腾空。帆如云气吹将灭,灯近银河色不红。如此宵征信奇绝,三更三点水精宫。A半树佛花香易散 B万里鱼龙争照影C二月郊行最有情 D三千组练挥银刀(1992年)阅读下面南宋刘过的一首词,完成13题。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照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传杯。白言:“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阁开。爱纵横二涧,东西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不若孤山先访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1、这首词的词牌是A、念奴娇 B、永

5、遇乐 C、水调歌头 D、沁园春2、词中主张“不若孤山先访梅”的人是A、香山居士 B、林和靖 C、坡仙老 D、作者自己3、词中“暗香浮动”源自七律山园小梅的第二联。这一联的第一句是“疏影横斜水清浅”,第二句是A、暗香浮动月正明B、暗香浮动合断魂C、暗香浮动共金樽D、暗香浮动月黄昏(1993年)对下列古诗句中加点字的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合”、“斜”是拟人写法,把绿树、青山写得有人的感情。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用“知”、“潜”把春雨人格化,写成有知觉、有灵性的东西。C.“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

6、,波撼岳阳城。” “气蒸”、“波撼”是夸张的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D.“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何须怨杨柳”用了拟人的手法。(1994年)对下面这首菊花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菊花 元缜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A.第一句写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B.第二句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C.三、四两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气质。D.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1995年全国卷) 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

7、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1995年上海卷)陶渊明的饮酒中表现诗人自己形象的诗句是( )饮 酒陶渊明结庐在人镜,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996年全国卷)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1011题。问人间谁是

8、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10.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C.“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名成八阵图”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11、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相应。B.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

9、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仕的这一转变。C.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D.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1996年上海卷)阅读王维山居秋暝,回答下列问题。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 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写出上面这首诗中押韵的字 这首诗的第三句应该是A素月出东岭 B月出惊山鸟C明月松间照 D月上柳梢头这是一首 体诗。(只能填一个字)(1997年全国卷)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0-11题望洞庭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

10、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题君山注 雍陶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10.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平风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

11、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11、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A.刘诗选择了月夜摇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C.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D.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1997年上海)阅读朱弁的送春,按要求回答问题。风烟节物眼中稀,三月人犹恋褚衣(棉衣)。结就客愁云中段,

12、唤回乡梦雨霏微。A B C D 1、 将下面四句分别填入ABCD处的横线上,它们的顺序是(填写序号) 弱柳沙头絮未飞羡君才到便成归把酒送春无别语小桃山下花初见2、这首诗用“ ”和“ ”写出了春天的“ ”(1998年)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415题。题李凝幽居 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14、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

13、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1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1999年)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14、,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9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2000年春季)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

15、一项是蝉 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注垂緌,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 像下垂的冠缨。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声 的响度与力度。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表 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2000年秋季)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约 客 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

16、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2000年秋季上海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题。甲 乙约 客 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雨 晴 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甲、乙两首诗的体裁均属于近体诗中的

17、 甲、乙两首诗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景物,仔细阅读后填写下列表格。季节 景物甲 家家雨、处处蛙乙 春天 甲、乙两首诗后两句都提供了让读者自己想象的余地,请分别说明甲: 乙: (2001年春季北京、安徽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鸟鸣涧 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阒无人声的幽寂。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

18、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9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2001年春季上海)阅读下文,完成1719题。月夜忆舍弟 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17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奉为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 诗。18从诗中 和 句子,可

19、以看出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19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2001年秋季)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幕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乌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

20、结合了起来。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9这是一首写送别的诗,但主要篇幅却是写景,将离别之情寓于这些景中。下面几首写送别的唐诗中,与它写法相同的一首是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B苍苍竹林寺,杏杏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C闻道衡阳外,由来雁不飞。送君从此去,书信定应稀。D满酌劝僮仆,好随郎马蹄。春风慎行李,莫上白铜鞮。(2001年秋季上海卷)阅读下面一首词,解答题。摸 鱼 儿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下山亭,为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

21、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注 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被放逐后,屈原在离骚中将此事比成“蛾眉(美貌女性)遭妒”。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 。词的上阕,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饰方法是A设问 借代 B设问 比拟C夸张 比拟 D夸

22、张 借代杨玉环、赵飞燕曾经以美貌受唐玄宗、汉武帝宠幸,但都死于非命,所以词中“玉环飞燕皆尘土”的寓意是 这首词的主题集中体现在一个“愁”字上,“愁”指什么?为什么说“闲愁最苦”?(2002年春季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小重山 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注蛩(qing):蟋蟀。15下列名句中为岳飞所写的一句是A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B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D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6词中

23、说的“心事”指 17这首词的主旨句是 18有人评岳飞词说:“一种壮怀能蕴藉(含蓄而不显露),诸君细读小重山。”请结合这首词所表达的感情,谈谈你的理解。(2002年春季北京、安徽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第89题村 行 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8、 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和时令,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B、 第二联上下句构成对比,生动地表现出山中有时喧响有时静穆的景象。C、 第三联以“胭脂”和“白雪”为喻,形象地描绘出山村绚丽多彩的

24、秋景。D、 最后两句设为问答,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浓浓的思乡之情。9、 这首诗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A、全诗抒发的是诗人观赏山村美丽景色时悠然自得的心情。B、诗的主旨是表达诗人对美丽幽静山村的由衷赞美与向往。C、全诗情景交融,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D、诗中通过情绪的陡然转折,表现了诗人深藏于内心、随时会被会触发的怀乡之情。(2002年秋季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

25、么?(2002年秋季北京卷)阅读下面唐诗,完成题。登鹳雀楼畅当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注鹳雀楼:唐朝时建于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高阜上的一座三层楼,是当时的登临胜地,后废毁。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B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鹳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鹳雀楼的雄伟气势。D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E全诗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鹳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的壮志豪情。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

26、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你认为王之涣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2002年秋季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1618题。虞美人听雨 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16请在下表中填入表达作者在人生的三个阶段不同心情的词语。歌楼听雨 客舟听雨 僧庐听雨 17对“悲欢离合总无情”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A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对他人的“悲欢离合”已无感情。B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悲欢离合”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作者这时已对“悲欢离合”不十分在乎了。D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悲欢离合”本身是没有感情的。18试从一个角度切入,对这首词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