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61788767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4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压电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压电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压电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压电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电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压电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摘要:压电式传感器,作为传感器的一种,它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而且除了一些自然界中 的晶体材料外,我们还有人工材料压电陶瓷。它们的应用也十分的广泛,在声学、医学、力 学、宇航、振动测量、机械冲击都有不错的涉及。关键字:压电传感器压电原理应用压电现象是100多年前居里兄弟研究石英时发现的。居里兄弟在研究热电性与晶体对 称,发现正负电荷,而且电荷密度与压力大小成正比。居里兄弟所报道的这些晶体就有后来 广为研究的铁电体酒石酸钾钠(罗息盐)。1881年,应用热力学原理预言了逆压电效应,即 电场可以引起与之成正比的应变。很快这一预言被居了里兄弟用实验所证实了。自发现压电 效应以来,这

2、种类型的压电传感器就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经过多年的发展,压电传感器的 材料、结构设计和工艺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而这些对改善传感器的性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 用。一. 压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1. 压电原理一些离子型晶体的电介质(如石英、酒石酸钾钠、钛酸钡等)不仅在电场力作用下,而 且在机械力作用下,都会产生极化现象。即:在这些电介质的一定方向上施加机械力而产生 变形时,就会引起它内部正负电荷中心相对转移而产生电的极化,从而导致其两个相对表面 (极化面)上出现符号相反的束缚电荷,且其电位移D (在MKS单位制中即电荷密度) 与外应力张量T成正比;当外力消失,又恢复不带电原状;当外力变向,电荷极性随之而

3、变。这种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或简称压电效应。基于压电效应人们研究出一种可以自发电式和机电转换式传感器。它的敏感元件由压电 材料制成。压电材料受力后表面产生电荷。此电荷经电荷放大器和测量电路放大和变换阻抗 后就成为正比于所受外力的电量输出。压电式传感器用于测量力和能变换为力的非电物理 量。压电效应是压电传感器的主要工作原理,压电传感器不能用于静态测量,因为经过外力 作用后的电荷,只有在回路具有无限大的输入阻抗时才得到保存。实际的情况不是这样的, 所以这决定了压电传感器只能够测量动态的应力。2. 压电材料在自然界中,大多数的材料都具有压电效应,但是十分微弱。随着人们对压电材料的不 断研究与发现,压

4、电材料性能得以大大的提高。新型压电材料的研制成功极大地推动了压电 传感器的进步。从最开始的石英到BaTiO3压电陶瓷,错钦酸铅(PZT)压电陶瓷,再到压电聚 合物如聚偏二氟乙烯(PVDF)等新型压电材料。单晶技术的进展培育了许多实用化的压电材 料,薄膜工艺的进展为压电器件的平面化、集成化创造了条件。压电材料的这一系列进步为 设计大量高性能的压电元件提供了技术保障。二. 压电传感器的应用及发展1. 压电式测力传感器压电式测力传感器是利用压电元件直接实现力-电转换的传感器,在拉、压场合,通常 较多采用双片或多片石英晶体作为压电元件。其刚度大,测量范围宽,线性及稳定性高,动 态特性好。当采用大时间常

5、数的电荷放大器时,可测量准静态力。按测力状态分,有单向、 双向和三向传感器,它们在结构上基本一样。例如压电式单向测力传感器。该传感器适用于 机床动态切削力的测量。主体包括绝缘套.基座.电极.石英晶片.上盖。绝缘套用来绝缘 和定位。基座内外底面对其中心线的垂直度、上盖及晶片、电极的上下底面的平行度与表面 光洁度都有极严格的要求,否则会使横向灵敏度增加或使片子因应力集中而过早破碎。为提 高绝缘阻抗,传感器装配前要经过多次净化(包括超声波清洗),然后在超净工作环境下进 行装配,加盖之后用电子束封焊。2. 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又称压电加速度计。它也属于惯性式传感器。它是利用某些物质如

6、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在加速度计受振时,质量块加在压电元件上的力也随之变化。当被测 振动频率远低于加速度计的固有频率时,则力的变化与被测加速度成正比。电荷输出压电加速度传感器,采用剪切和中心压缩结构形式。其原理利用压电晶体的电 荷输出与所受的力成正比,而所受的力在敏感质量一定的情况下与加速度值成正比。在一定 条件下,压电晶体受力后产生的电荷量与所感受到的加速度值成正比。国内在压电加速度传感器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且结构设计和工艺水平落后于国外。目 前国内压电传感器的主要结构是中心压缩型,较好的高冲击压电加速度传感器(中心压缩型) 样机的主要技术指标为:最大冲击加速度100,000g,最高频响8kH

7、z。在压电加速度传感器的 研制方面,北戴河亿柏传感器技术研究所和西安204所做得较好。3. 压电传感器用于报警装置玻璃破碎报警装置它利用压电元件对振动敏感的特性来感知玻璃受撞击和破碎时产生 的振动波。传感器把振动波转换成电压输出,输出电压经放大、滤波、比较等处理后提供给 报警系统。玻璃破碎时会发出几千赫兹至几十千赫兹的振动,使用时将高分子压电薄膜传感 器粘贴在玻璃上,感受这一振动,然后通过电缆和报警电路相连,将压电信号传送给集中报 警系统。为了提高报警器的灵敏度,信号经放大后,再经带通滤波器进行滤波,要求它对选 定的频谱通带的衰减要小,而频带外衰减要尽量大。玻璃振动的波长在音频和超声波的范围

8、内,这就使滤波器成为电路中的关键。只有当传感器输出信号高于设定的阈值时,才会输出 报警信号,驱动报警执行机构工作。玻璃破碎报警器可广泛用于文物保管、贵重商品保管及 其他商品柜台保管等场合4. 压电陶瓷应用压电陶瓷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压电高压发生器利用正压效应可以把振动转换成电能,还 可以获得高电压输出。这种获得高电压的方法可以用来做引燃装置,如给汽车火花塞、煤气 灶、打火机、炮弹的引爆压电雷管等点火。压电传感器发展迅速,当今世界各国压力传感器的研究领域也十分广泛。归纳起来主要 有以下几个趋势。(1)小型化。小型化会带来很多好处,重量轻、体积小、分辨率高,便于 安装在很小的地方对周围器件影响小,也

9、利于微型仪器、仪表的配套使用。(2)集成化。 压力传感器已经越来越多的与其它测量用传感器集成以形成测量和控制系统,集成系统在 过 程控制和工厂自动化中可以提高操作速度和效率。(3)智能化。由于集成化的出现,在 集成电路中可添加一些微处理器,使得传感器具有自动补偿、通讯、自诊断、逻辑判断等 功能。(4)系统化。单一化产品在市场上没有大的竞争力。市场风云突变,一旦失去市场, 发展则停滞不前,经济效益差,资金浪费大,产品成本高。(5)标准化。传感器的设计与制 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行业标准。如IEC、ISO国际标准,美国的ANSIC、ANSC、MIL-T和 ASTME标准,日本JIS标准,法国DIN 标

10、准。压电式传感器,作为传感器的一种,它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而且除了一些自然界中的 晶体材料外,我们还有人工材料压电陶瓷。它们的应用也十分的广泛,在声学、医学、力学、 宇航、振动测量、机械冲击都有不错的涉及。但是,压电传感器在拥有众多优点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缺点,展望今后的研究重点, 可能会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研究的成果来看,理论研究离工程实用还有一定的差距,工 程实用化方面研究也相当薄弱,具体表现在理论及仿真研究较多,而实验验证相对较少,研 究对象以简单的梁板结构较多,对复杂结构的研究还相当欠缺。(2)压电元件非线性特性的 研究。由于压电材料的极化特性,压电系统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满足近似的线

11、性要求,并容易 受外界多种环境的影响。非线性特性的存在使压电元件重复性差、检测精度低,瞬态位置响 应速度慢,可控性变差,成为压电元件进一步工程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为减小这种非线性 特性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更好地发挥压电元件的性能,国内外很多科研机构从压电元件非线 性特性形成机理、外环及内环非线性特性及控制方法等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3)压电材料 的压电特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使得压电材料的应用受到极大限制。各国学者正在努力开 发,一旦找到一种优异的压电材料,将会取代传统的、笨重的机电换能设备,如电动机、马 达等。到那时,压电研究将会全方位地发展,甚至可能影响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我相信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材料会制作的更加完美,压电式传感器会更加适合人们的要求。压电 式传感器和科技将会互相推动互相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