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道德理论介绍》PPT课件.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6178135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83.5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西方道德理论介绍》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西方道德理论介绍》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西方道德理论介绍》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资源描述:

《《西方道德理论介绍》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道德理论介绍》PPT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西方道德理论简介西方学者的一种分类,杨孔炽 2009年10月,思政专业研究生课程 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 专题之一,目 录,一、结果论(目的论)的道德理论 二、非结果论(义务论)的道德理论 三、美德伦理学 四、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道德观念 五、自由与决定论的道德思想 六、奖赏与惩罚的三种理论 七、罗尔斯的公正论 八、人道主义伦理学的道德体系,一、结果论(目的论)的道德理论,以行为结果为基础,或关心结果 两种主要的结果论:伦理利己主义结果论;功利主义结果论。 共同点:都认为人们应该以将要带来好结果的方式开展行动 不同点:对于谁应该从这些好结果中获益的看法不同,(一)伦理利己主义:,认为人们应该

2、为了自己的自身利益而行动 表现为三种类型:唯我型、个人型、普遍型 1、唯我型伦理利己主义:主张每个人都应该为我自己的最大的自身利益而行动 2、个人型伦理利己主义:主张我应该为我自己的自身利益而行动,至于别人应该这么办,我不管。 以上两种类型的问题是,它们仅仅适用于某一个人,照此行动可能激怒别人因而阻碍自身利益的实现,为此他们必须假扮出假象来,结果带来不诚实和说谎的非道德行为。因此它不能普遍地应用于全人类 3、普遍型伦理利己主义,3、普遍型伦理利己主义: (1)主张每个人都应该永远为他自己的最大的自身利益而行动,不关心其他人的利益,除非他人的利益符合他的自身利益 (2)特点:这种理论不仅说明我个

3、人应该做什么,而是关心一切人如果有道德应该做什么:他们应该永远为其自身的利益而行动。因此它是适用于一切人的道德理论,(二)功利主义,认为人们应该为一切相关者的利益而行动 功利主义道德理论的主要创始人:边沁(1748-1832)、穆勒(1806-1873) 观点:每个人所实施的行为或者所遵循的道德规则,应该为每个相关者带来最大的好处(或幸福)。如果这样,它就是正义(道德)的行为。 两种主要类型:行为功利主义、规则功利主义,1、行为功利主义: (1)主张: 每个人都应该使得自己的行为,为每个相关者都带来大于坏处的好处。如果这样,它就是正义(道德)的行为。 但是无法为这些行为制定任何适用的规则,因为

4、每一个人或者每种境遇都是不同的。(即使是那些一般认为不道德的行为,面临特定境遇的时候,也需要行动者依据带来的大于坏处的最大好处,来断定其道德与否例如“杀人”) (2)存在的问题:(略),2、规则功利主义 (1)主张: 每个人的行为,都必须确定和遵循规则,这种规则必须和给一切相关者带来最大好处。 这种规则之所以能够确立,是因为人的动机、行为和境遇都具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例如关于杀人:“除非自卫,决不可杀人”的规则。 (2)局限:(略),(三)结果论的道德理论的局限,以上两种结果论 (伦理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 只重视结果;只要结果好(目的正确),就可以证明实现这一结果的一切手段都是正当的吗?结果或者目

5、的,并不能构成道德的全部。,(四)一种近似结果论的道德理论,关怀伦理学(女性伦理学) 创立者:吉利根(Carol Gilligan, 1936-)不同的声音(1982) 观点: 面临道德问题,男女思维方式不同:男性更看重结果的公正、权利、竞争、独立性和守规则;女性更为关注慷慨、和谐、顺从、维持密切关系,即更多地从关怀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这两种道德观是不同的,但同样都是正确的,可以互补。,二、非结果论(义务论)的道德理论,不以行为结果为基础或不关心结果 两大类: 行为非结果论、规则的非结果论,(一)行为非结果论的道德理论,主张: 认为没有任何普遍适用的道德规则或者理论,只有我们不能加以普遍化的特

6、殊的行为、特殊的境况、特殊的人。 决定如何行动,不是基于结果好坏,而是基于直觉,即基于自己的感觉,基于自己所相信的公正或者直觉应该如何做而作出行动。 “你觉得好,就干吧。”或者:“做你自己的事情”。道德不以理性为基础,而是直觉、情感等,(二)规则非结果论的道德理论,观点: 道德的唯一基础是规则,是存在的; 遵循这些正确的规则而行动,那就是道德的, 不必顾及结果来判定此行为是不是道德的 列举三种为例 神诫论 康德的义务伦理学 罗斯的显见义务论,1、神诫论: (1)主张:道德的判断以全能的超自然物的告诫为基础,遵循它的命令和禁律而行动,不关心结果、不关心自身利益,也不关心其他任何东西。 (2)局限

7、:神谕未必适合任何境遇或者任何情况;不相信神的人们怎么办?对于神谕的理解或解释不一致时怎么办?,2、康德(1724-1804)的义务伦理学 (1)观点: 除了善良意志,任何东西本身都不是善的。“意志”是一个人按照道德规则、律法或原则行事而不关心利益和结果的独特能力。 只有依靠理性推理,才能确立正确、绝对的道德规则;这些规则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理性”是“意志”之后人的第二个重要属性;,绝对命令:如果某一行为的规则不能为一切人所奉行,那么该行为就是不道德的 实践命令:任何人都不应仅仅被视为或者被用作达到别人目的的手段;每个人本身就是独特的目的。 义务与意向:意向是非理性的,而是情感性的;根据意向

8、而发生的行为,不能被认为是完美意义上的道德行为;出于义务感的、出于理性的,才是有道德的。 可逆性标准:如果把某个看似普遍可用的规则反过来,看看是否适合每个人自己;如果不适合,那么它也是不正确的道德。,3、罗斯的显见义务论) (1)必须坚持一些显而易见的道德规则(义务):忠诚、补偿、感恩、公正、慈善、自我改善、不做恶。 (2)当上述显见义务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遵循的处理原则:服从更强烈的显见义务;服从可以压倒显见恶的最大显见善。,三、美德伦理学,(一)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学 1、强调人本身具有善良或者公正的道德品质;人有向善的能力 2、人的道德本能和向善的能力,必须在道德实践中加以发展;道德实践主

9、要是对道德典范的效仿 3、美德是介于两个极端之间的中间之道。两个极端(过量与不足)都是不好的,(二)美德伦理学的当代评价,1、优点: 不但从外部而且从人的内心探索人得到的发展。 (1)力图造就善良的人,而不仅仅是善良的行为或正确的规则 (2)力图将理性与情感统一起来; (3)强调适度,这是许多伦理学家所赞扬的品质 2、缺点: (1)人生的目的是是获得幸福的说法不能为所有人所接受,有不同的意见 (2)道德为什么与生俱来的值得怀疑 (3)关于美德的定义及其组成,也有各种不同的理解 (4)典范的榜样在何处,如何获得?,四、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道德观念,(一)绝对主义:,世界上存在着绝对不变的道德准则

10、,存在着一经发现就必须予以坚持的道德绝对。 这些道德准则之所以是绝对的, 或是因为它在逻辑上无可辩驳, 或是因为它来自某个绝对存在物。 它永远不会改变,适用于一切时间、一切地点、一切人。,(二)相对主义:,道德与否,仅仅是相对于具体的文化、团体或者个人而言的(虽然它们之间有共同点)。 没有绝对的不变的道德法则。 根据是: 现代科学已经驳倒了以往的许多被认为绝对的东西; 除了逻辑和数学,其他地方并不存在绝对的东西。,五、自由与决定论的道德思想,(一)自由主义的道德思想:人们能够自由地做出道德决定并付诸行动 (二)决定论的道德思想: 、含义: 现实中的每个结果、效果或者事件,都有其原因,绝没有无原

11、因的事情。 在道德方面,人们被自己所不可控制的外力和内部力量所“决定”,以至自己所认为的自由决定和自由行为实际上并不自由。,、决定论的类型:三类 (1)宗教决定论预定论:全知全能的上帝已经预定了发生的一切 (2)科学决定论物质决定论起源于物理学的发现;生物遗传决定论;它们都把人严格地归结为物质性的,而无视精神或心灵方面的可能性 (3)社会文化决定论,(3)社会文化决定论 历史文化决定论,起源于黑格尔;认为人完全决定于过去和当前的历史和文化 经济(或社会)决定论,起源于马克思的理论;认为人是由经济的阶级斗争所决定的 心理决定论,起源于弗洛伊德和行为主义者的研究成果: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认为幼年时代的

12、影响保留到成年生活的道路;斯金纳行为主义认为人完全是物质的存在物,其发展完全取决于来自物质和文化环境的外部刺激。,3、决定论的程度差别:三种 宿命论:一切事件都是被不可改变地固定和预定好了的,人无论如何不能加以改变 严格决定论:一切事物都是有原因的(被决定)。人可以选择,但这种选择也已经是被决定了的条件下的选择; 非严格决定论:一切事件都是有原因的(被决定),但有一些事件和原因起源于人,六、奖赏与惩罚的三种理论, 回报论、功利论、赔偿论,(一)回报主义理论(应得论),1、奖赏: 人们应该得到的奖赏,是严格地以其由于既往的作为而赢得的东西为依据的;它还倾向于奖赏人的努力而不是成就、生产力或结果;

13、 2、惩罚: 只有当惩罚(及惩罚的程度)属于应得之时,才能予以实施;惩罚的目的是,重建道德平衡和根除不义之利;它不主张任何情况下的宽恕,而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3、回报主义(应得论)关心的是过去。而不是未来,(二)功利主义理论(结果论),1、奖赏: 要奖赏的是有益的未来的结果或成就,而不是辛苦的工作或努力,它可能奖赏一个完全不应被奖赏的人(只顾结果不顾其他的人) 2、惩罚: 在惩罚实际犯罪的同时,也有助于塑造人的良心。 惩罚必须达到的结果有三点(否则惩罚的理由便不充分):犯罪者不再犯罪并成为好人;其他人受到威慑而不犯罪;社会将不再受到此类犯罪的伤害而得到保护。,(三)补偿论:补偿受害者理论

14、,1、观点: 只有当受害人因为遭受犯罪之害而获得赔偿时,社会公正才得以实现。 补偿不得由受害者决定,而应该由司法程序裁定 2、局限: 有一些损伤无法补偿(生命等); 以货币补偿会造成不公正(以钱替罪); 犯罪者的赔偿能力方面也有问题,七、罗尔斯的公正论,(一)公正社会赋予的人权: 认为洛克等学者提倡的天赋人权(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或者上帝赋予的,而是由公正的社会赋予人们的。 (二)两条基本原则:,(二)两条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 在公正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权利, 享有与其他任何人同量的自由(人人必须享有自由) 2、差异原则: 在公正的社会中,因为有利于每一个人而出

15、现的不平等,都是允许的。 不容许仅仅有利于部分人群的那种不平等现象,以确保公平合理的结果,八、人道主义伦理学的道德体系,美雅克蒂洛、基思克拉斯曼: 伦理学与生活,(一)任何道德体系必须具备的特征,1、应当以理性为基础而又不缺乏情感 2、应当尽可能具有逻辑的一贯性,但又不是僵化不变的:体系的稳定性与灵活性都是需要的。 3、必须具有普遍性:能普遍地适用于全人类,又能(在实践意义上)应用于特定的个人和特定的情境。 4、应该能够教授和宣传。 5、必须能够解决人们之间、责任之间、义务之间的冲突。圆满地解决问题。,(二)人道主义伦理学道德体系的基本原则,1、五条基本原则的含义: (1)生命价值原则:应当尊

16、重生命,也应该接受死亡。 (2)善良(正当)原则:做到三条:扬善抑恶做好事;不造成损害不做坏事;制止坏事防止损害 (3)公正(公平)原则: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对好处和坏处进行分配,公平对待每个人。 (4)说实话或诚实原则; (5)个人自由原则(或平等原则),2、五条原则之间的关系: (1)前两条优于其他三条原则。 这两条原则对于任何道德评价体系都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它们被列为“主类” (2)特殊境遇或者背景下,上述主次序列是可以变动的。,3、五条基本原则的意义: 在此基础上建立的道德体系,将有效地适合于任何地方的任何人,而又让人们自由地以适合自己的文化、社会和个人境遇的独特方式表现这些基本原则。

17、 它强调“多样性中的统一性” 它们可以作为一切道德体系的基本架构。,(三)道德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1、道德研究的方法:两种主要的方法: (1)科学的或描述的方法:经常应用于社会科学。与人们的行为相关 (2)哲学方法:有两大类: 规范(或规定)伦理学。它处理规范(或标准)和规定问题。涉及到“人们应当做什么”,也涉及价值判断; 元伦理学(或分析伦理学)。一是分析道的用语所表达的含义;二是分析道德体系的理性依据(各派伦理学家的逻辑或论据)。它什么也不规定,不直接描述道德规范体系。,2、适用于不同对象的道德类型:四种 宗教道德,涉及人与超自然存在物之间的关系。 道德与自然。涉及到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个

18、体道德,涉及个人与自身的关系。如何看待和认识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为 社会道德,涉及一个人与其他人的关系,是道德的最重要的方面。,3、的道德起源: (1)有3种观点,属于完全客观的来源 源自超自然的存在物或者原则、源自自然界、源自世间的万物 (2)主观论的观点:道德价值完全是主观的;在人类之外没有任何价值或道德可言。 (3)综合的观点:价值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 (4)结论:道德源自特定背景下有意识的任何物质的、精神的或情感的“物”之间的复杂的交互作用;道德起源于人的需要和欲望,奠基于人的情感和理性。,4、道德的延展方式: (1)习惯(或传统)的道德:在不加分析或批判性评价的情况下被接受。 (2)

19、反思性道德:对一切道德问题都要进行仔细的评价。 (3)道德与法律:道德为一切重大法律提供基本依据;法律及律师可能不道德 (4)道德与宗教:道德不必要也不应该以宗教为唯一的基础;宗教人士可能不道德,非宗教人士可能是道德的,5、人为什么要有道德 道德为什么会产生? 道德的产生是由于人的共同需要, 由于认识到:为了要使得一切人的生活都尽可能地充满友谊、爱、幸福、自由、和平、创造性和安定,以合作和有意义的方式生活在一起具有重大的价值。,6、道德的实用定义: 道德基本上是处理人的关系的, 讨论人如何对待其他存在物,以促进共同的福利、发展、创造性和价值, 力求扬善抑恶、扶正驱邪。,阅读书目:,宽容之难(政

20、治学伦理学论文集) 作者:美托马斯斯坎伦 哲学家、当代道德契约主义的代表人物 译者:杨伟清、陈代东; 审校:万俊人 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阅读书目:,人的境况(政治哲学著作) 作者:美 汉娜 阿伦特 美国著名哲学家、政治学家 译者:王寅丽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阅读书目:,全球化与道德重建(政论性著作) 作者:德 赫尔穆特 施密特 德国政治家、前总理 译者:柴方国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出版,阅读书目:,伦理学与生活(第九版) (教材) 作者:美雅克蒂洛、基思克拉斯曼 美国著名伦理学家、社会活动家 译者:程立显、刘建等; 审阅人:周辅成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8年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