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压力定量计算方法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61778382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1.2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地层压力定量计算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地层压力定量计算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地层压力定量计算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地层压力定量计算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层压力定量计算方法(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地层压力的定量计算对任何井及区块地层压力的认识首先是从对区域地震剖面、地质构造、地层沉积史、油 气运移、生排烃史以及周边和实钻资料的综合分析获得的,在此基础上建立区域地层压力模 型,绘制出地层压力、破裂压力和上覆地层压力剖面,并对即将钻探的井提出具有指导性的 意见和套管下深结构建议。在随后的实钻过程中,通过对实时钻井数据的分析不断修改和完 善预测结果。最后以实测的地层压力数据对所建立的地层压力剖面及模型加以校正。由此可见对地层压力的认识是一个不断认知-更新的过程,地层压力预测、评价服务贯 穿了一口井从设计到完井的始终。为了将问题简单化我们按其和钻井作业的对应关系将地层 压力预测、监测和评价大致

2、分为:钻前地层压力预测、随钻地层压力监测和钻后地层压力评 价三部分。其中随钻地层压力监测是对地层压力准确认识的关键,它关系到钻井作业的成败。一、地层压力检测所需资料地层压力检测结果出自对定量数据的计算和对定性数据的分析。所需的资料大致分为数 据类、图表类和文字描述类。数据类:预测井和临井经深度校正后的地层层速度数据及分层数据;预测井和临井的海 拔高度、补心高度、钻盘面距名义海平面距离、井位坐标及地下水平面高度数据;临井套管 下深结构数据;临井钻井录井数据,包括:井深、垂深、钻速、钻压、气测、出/入口泥浆 密度、出/入口泥浆温度、ECD、Dxc等;临井的测井或LWD数据,包括:然伽玛或自然电 位

3、、深浅电阻率、声波、岩石密度等数据;临井实测地层压力数据,包括:MDT、RFT或 DST;临井地层漏失实验(LOT)或地层完整性实验FIT数据。图表类:临井综合录井图和地层压力录井图;过井地震剖面;预测井含临井的地理位置 图。文字描述类:临井岩屑和岩芯定名及描述;临井地质完井报告、钻井报告和井史;临井 井漏、井涌、井喷记录。二、伊顿法地层压力的定量计算对地层压力的计算通常基于Terzaghi (1948)的应力模型,也既是:Pf=S-b。在具体 的计算中使用伊顿,所得出的为孔隙压力梯度而不是压力。1. 使用测井电阻率计算孔隙压力梯度:Pf=OBG-(OBG-Pn)*(Ro/Rn)1.2)式中:

4、 Pf =孔隙压力梯度OBG=上覆压力梯度Pn=正常孔隙压力梯度,通常取1.034。只。=实测泥岩电阻率只石正常泥岩电阻率,来自于正常压实趋势线F面所示为如何计算OBG上覆压力梯度的实例:垂深A垂深B间隔C=B-AD平均密度E=C*D*0.0981F=SUM(E)G=F/BOBG=G/00981mmmg/ccbarsbarsbars/msg0.0018.0018.000.000.000.0018.00502.00484.001.0449.3849.380.101.00502.00600.0098.001.6015.3864.760.111.10600.00700.00100.001.6516.

5、1980.950.121.18700.00800.00100.001.7016.6897.630.121.24通常在随钻过程中的地层压力检测我们使用泥浆录井所记录的Dxc参数,Dxc指数法 计算公式如下:Dxc=loglO (R/60N) /loglO (12W/10D)* (Pn/ECD)或公制单位 Dxc=1.26-log10(R/N) /1.58-log10(W/D) *(Pn/ECD)式中: R=m/hrN-钻盘转数RPMW=钻压(吨)。=钻头直径(英寸)Pn为正常静水压力梯度,通常为1.034ECD 为等效循环密度三、等效深度法地层压力的定量计算在欠压实层段深度上的孔隙度等同于浅层深

6、度正常压实层段的孔隙度。其计算公式如 下:Pa=OBa-De*(OBe-Pe)/Da式中:Pa=在实际深度点的地层压力梯度(sg)Pe=在等效深度上的压力梯度(1.034)OBa=在实际深度点的上覆地层压力梯度(sg)OBe=在等效深度上的上覆地层压力梯度(sg)Da=在欠压实层段的实际深度(m)De=等同于浅部地层的深度(m)在数据曲线深度为Da 的A点向上画一条垂线与正 常趋势线交于深度De,然后 获得在Da和De深度上的上 覆地层压力梯度Oba和 OBe,然后计算地层压力。假设A点下部地层的压 实作用一个连续的过程,还 可以由A点向下画垂线与曲 线交于B点。但是如果A和 B点所处的层位不

7、同或在沉 积过程中地层发生了台升, 则计算的结果有可能不可 4靠四、比例法地层压力的定量计算该方法假设在欠压实层段同一深度点上曲线的实际值与正常趋势线值二者间的比值与 地层压力成比例关系。其计算公式如下:Pa=Pn*Datn/Dato式中:Pa=在图中实际深度点的地层压力梯度(sg)Pn-相同深度下正常趋势线上的压力梯度(1.034)Datn=在正常趋势线上的数据值Dato=数据曲线的实际值 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可使用系数对结果进行校正。例如在某一深度下实测地层压力梯度为1.4sg,而由比例法计算的地层压力梯度为1.3sg,则系数C为1.077 (C=1.4/1.3)。五、钻具抽吸法确定地层压力该

8、方法最早由L.H. Robinson发表在1993年1月的国际石油工程师杂志上,我们知道钻 具在上提和下放过程中会导致井下ECD等效循环密度的变化,这相当于抽吸和泵入效果, 在地面上,井下压力的激动会引起气测全烃值的变化,其变化的大小除了与上提、下放的速 度相关,还与等效循环密度和地层压力间的压差大小成比例,其方法如下:Time MinutesRobinson抽吸气法05101520Gas %1,停止钻进,将钻头放至井底循环,使地层气与上提所产生的抽吸气分开。2, 停泵,然后以稳定的速度上提一个单根。3, 下放到井底,开泵循环以将抽吸气分隔开。4, 以不同的上提速度重复上述步骤两次。5, 继续

9、钻进,直到抽吸气返出到地面。注意其间不要停泵。6, 将测量的全烃峰值减去气测基值,得到不同上提速度地层气的抽吸量。7,通过水力学公式计算出不同上提速度的抽吸压力。也可以使用 MWD 直接测量抽吸压力(MWD的ECD等效循环密度)。8,绘制出不同上提速度的抽吸压力与气体抽吸量的关系图,画一条最能代表各点相关关系 的直线。找出气体量为零时的抽吸压力,此时的压力代表井筒内存在的压力差。9,将该压力差与泥浆静水压力相加即可估算出地层压力。9.500.20.30.410O11.5Gas V 0.1olumesPressure, bars10.511F表所列为在216mm井眼尺寸,不同上提、下放速度MWD

10、实测等效循环密度(ECD),需要说明的是该表中上提、下放均为开泵状态。井深钻进上提下放泥浆密度泵压(psi)ECD泵压(psi)速度(m/min)ECD泵压(pisi)速度(m/min)ECD370319181.38188428.5/101.355198728.5/3.21.4181.09373118801.37185628.5/111.36197628.5/2.81.41.09376118771.38187028.5/131.375201428.5/21.431.09五、 正常趋势线的确定 所有使用正常趋势线进行定量地层压力计算的方法都是以在泥岩段中确定趋势线为起 点,其原理基于处于正常压实

11、的泥岩段其孔隙度相对稳定,任何泥岩段内孔隙度的偏离都指 示出地层压力的异常。从上面所列的定量计算公式中可以看到,由于正常趋势线直接影响到 地层压力的计算结果,因此如何确定趋势线成为地层压力评价的关键点。有人将正常趋势线 的设定比喻为“艺术”,原因在于在确定正常趋势线的过程中包含了个人对本地区地层压力 的认知程度,以及许多定性方面信息的理解。就目前而言,虽然还没有任何一篇文章能明确 地告诉你如何准确地设定趋势线,但是仍有一些基本规则可循。1,需要在厚而纯的泥岩段内挑选设定趋势线的点。随钻压力预测可使用MWD伽玛来协助挑取泥岩点,钻后地层压力评价可使用测井的自然电位。需要注意的 是,测井曲线受井眼

12、尺寸的影响,尽量避免选取井眼扩大段的数据。2,设定一条或多条趋势线取决于区域地质沉积史,并且同一区域内不同井的趋势线有时可以借鉴。3,随钻过程中可以通过泥浆密度或 ECD 与背景气、单根气间的关系对趋势线进行标定。最常见的方法是调节趋势线使得计算的地层压力与实际钻井情况相 符。4,在钻井过程中一些定性数据诸如掉屑的形状和大小,提下钻过程中有无挂卡泥浆出口温度的变化等都可以用作趋势线的标定。5,地层压力实测数据、井涌或井喷都是对趋势线进行标定最好方法。2. 使用测井声波计算孔隙压力梯度:Pf=OBG-(OBG-Pn)*(dTn/dTo)2 3)式中:DTn=正常压实泥岩中声波速度,来自于来自于正常压实趋势线dTo=实测泥岩声波速度3. 使用 Dxc 计算孔隙压力梯度:Pf=OBG-(OBG-Pn)*(Do/Dn)1.2)式中:Do=实测DxcDn=正常压实泥岩中Dxc,来自于来自于正常压实趋势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