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下第6-9单元教案

上传人:hao****an 文档编号:161778008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22.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第6-9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第6-9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第6-9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第6-9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二年级下第6-9单元教案(3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六、加与减(一)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发展估算意识。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单元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发展估算意识。单元教学难点:掌握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口算及

2、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单元教学课时数:课时第一课时:买电器教学目标:1、 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2、 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口算整百、整十数的加减法的算理。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道理。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万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对于一些学生来讲,整百、整十数的加减口算他们已经能够正确计算,但是对算理的理解还

3、比较欠缺,所以这节课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口算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复习旧知1、口算并说说算法 50+80 70+40 20+80 25+50 68+3 83-9 25+17 24-162、说出下面各数的组成 300 790 11003、填空80里面有( )个十。 140里面有( )个十。5个百是( )。 2个千是( )15个十是( )。 26个百是( )设计意图:轻松复习旧知,让学生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很快地投入到新的学习中。一、谈话导入:1、淘气搬新家了,家里需要填一些电器。星期天,淘气和爸爸一起去家电公司买电器。谁能像营业员那样给大家介绍电器的价格呢?【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生

4、活相关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二、自主提出问题1、听了小小营业员的介绍,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二人互相说一说。学生发言,教师有选择地将其板书在黑板上(和、差各一道)。2、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1)买一台洗衣机和一台电视机共花多少钱?”请学生列出算式:500+800=师:怎样计算500+800,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算法。展示算法的多样化。A:看人民币的图,5张一百元加上8张一百元,是13张一百元,13个100元是1300元。B:58=13,在得数末尾再添上两个0,得1300。C:5个百加上8个百是13个百,即1300。D:利用计数器拨珠子的方法。带领学生回顾计数器

5、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多示范。(3)板书:答:共花1300元。听了各小组的汇报,你觉得他们的方法如何?评价一下?【设计意图: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通过相互评价,培养学生自主评价的意识,交流全班的算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三、淘气买电器1、我们来看看淘气和爸爸究竟买的什么电器?(课件演示相关情境电冰箱和电扇)2、一共需要多少钱?怎么写算式?学生列出算式:960+200=3、你能帮淘气算出得数吗?(1)学生独立思考。(2)班内交流各自的算法。生1:900元加200元是1100元,再加上60元就是

6、1160元。生2:我用计数器。(请他来前面做示范。)(3)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述不同做法施以评价。(4)通过比较,你认为在计算过程中有时很么地方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呢?生:相同数位上的数字才能相加。4、(1)爸爸带了1500元,够吗? (2)如果够,还剩多少钱?算式怎么写?如何计算?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班内交流各自的算法,教师评价【设计意图:从整百数的加减过渡到整百数与整十数的加减,让学生的知识经验得以适时的延展。教师又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教师适当的评价,充分显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四、发散性训练。1、练一练1(1)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习题1.(2)选一个小组开火车说结果(3)

7、你发现什么容易混淆的地方了吗?2、练一练2(1)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习题2.(2)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结果。(3)教师提问:你是怎样比较的?(4)仔细观察两边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秘诀?把你的秘诀说给同学们听一听。【设计意图:在训练中引导学生发现一些基本规律,一方面可以提高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发学生努力探索的兴趣。】4、 射击场上的数学(1) 观察:怎样的数才能打中呢?(2) 让学生自主填一填。(3) 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结果。(4) 教师提问:你还有什么不同的填法吗?试一试。如果要你很快地填入不同的数,你有什么好办法?【设计意图:首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同时提出问题:“还有什么不同的填法”,让学生多动脑

8、筋思考,找出最快的方法,引导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规律。】五、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那些新的数学知识?师板书课题:整十、整百数相加减的口算师: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六、布置作业:七、板书设计:整十、整百数相加减的口算买一台洗衣机和一台电视机共花多少钱? 买一台洗衣机比一台电视机便宜多少钱?500300=800(元) 800500=300(元)答:共花800元。 答:便宜300元。课后小结:第二课时:回收废电池(一)教学目标:1、 经历回收废电池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2、 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渐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9、。3、 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介绍相关的资料,渗透环保意识,同时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探索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了口算的基础,对笔算的计算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知识的正迁移作用。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探索、与人合作交流的经验,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交流,让学生经历知识获取的全过程。“回收废电池”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中的事件,有很强的环保意义,学生在学习中学习兴趣很浓,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很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复习旧知:1、列竖式16+33 46+54 3+7

10、92、列竖式解决加法问题需要注意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百以内加法,引入新知识的学习,学生不感到突然,由旧知识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知的学习。】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谈话:我们的地球面临越来越多的环境污染,大家用过的废电池就会给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很多同学已经行动起来,争作保护环境的小标兵。【设计意图:以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提供条件。】二、提出问题,自主探究1、出示主题图。师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二年级回收废电池的情况:一班112节、二班87节、三班129节2、讨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可能提出各种各样

11、的数学问题,都要给予肯定3、选择三个加法问题板书A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节?B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节?C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节?提问:这三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都是加法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板书【让学生自由提出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4、探究算法A先来研究: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节?请学生列式板书:11287=不进位加法估算得数的范围组间交流估算方法师:同学们估算的是否接近呢?教师利用计数器演示验证。通过拨珠使学生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师:还可以怎样计算?列竖式。注意强调相同数位对齐答: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199节。B一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列式:112+12

12、9=一处进位先请学生估算得数。答案到底是多少,还可以怎样计算?板书列竖式计算:强调哪一位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4)介绍用脱式简算的方法凑十、凑百C二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1)列式:87+129=连续进位先请学生估算得数。独立列竖式计算。板书竖式:说明连续位进要计算准确,不要丢掉进位独立用脱式进行简便计算。一部一回头检查【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算一算”、“验一验”、“比一比”等一系列活动,既很好滴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三、巩固练习比较三道竖式的异同。相同点:都是三位数的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不同点:第一道没有进位,第二道有一处进位,第三道连续两处进位师:竖式计算时

13、如果有进位,一定要加上,每次计算都要准确认真。列竖式计算。162+234 718+120456+307 98+320267+385 456+109在巡视的过程中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发现错误的原因,就能更好地让同学们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四、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那些新的数学知识?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五、布置作业:六、板书设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节?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节?112+87=199(节) 112+129=231(节) 87+

14、129=226(节)竖式和脱式示范课后小结:第三课时:回收废电池(二)教学目标:1、巩固练习三位数相加的口算与笔算方法。2、通过计算练习,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准确计算的能力。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估算、验算能力。3、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互助,使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是每一个学生都很好的掌握笔算的方法教学难点:思考题的有序思考及正确解答。教学过程:创设情境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小组间的对抗闯关比赛。闯关要求:1、每一关的题目先独立做,老师喊停后,各小组选择一种又快又好的方法再组内进行订正,并辅导改错,时间到后全对组闯关成功,加100分2、辅导改错要找出错因,否则不加分闯关开始第一关:口算直

15、接写得数(P58第一题)第二关:笔算(P58第二题)提问:请同学们先说一说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第三关:用脱式的办法解决问题(P58第三题)第四关:解决问题(P58第四题)第五关:思考题(P55第四题)先观察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小组内讨论交流,看哪一组的答案最多,每写出一个算式加10分。小结:总结各组的成绩,宣布优胜组【根据知识的结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练习,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四课时:小小图书馆(一)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2、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学生对计算结果对错的估算能

16、力。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结合小小图书馆这一情境教育学生养成从小热爱阅读的好习惯。教学重点:探索三位数减法(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教学难点:掌握三位数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 ,已经明白相同数位对齐相减的道理,因为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三位数减三位数一步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有一步退位的基础,很容易理解“借一当十”的道理,所以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尝试探索计算方法,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方法的迁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

17、简算是学生第一次正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需要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直观表象理解简算的道理。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复习旧知1、列竖式45-37 79-8 100-262、列竖式解决减法问题需要注意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百以内减法,引入新知识的学习,学生不感到突然,由旧知识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知的学习。】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主题图:图书馆里同学们在读书,从小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可以使我们拥有更多的知识。观察图书馆藏书情况的统计表提问:观察统计表,你能知道什么?【设计意图:创设这样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对书、对学习的热爱之情。还紧密联系了学生现实生活,鼓励他们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

18、解决问题。】二、提出问题,自主探究1、讨论。教师提问:你能提出那些问题?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可能会根据题中的信息,提出加法或减法问题。板书一些问题教师选择一个比较容易的加法问题进行巩固复习。探索计算的方法。解决“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请学生列出算式:236118=师:谁能估算出差的范围?怎样计算236118,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算法。展示算法的多样化。A:凑整简算,脱式计算236118=2361162=1202=118B:板书讲解竖式计算强调: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3)板书:答:故事书比连环画多118本。【设计意图:激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充分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强调竖式笔算,又突出了重

19、点。】三、解决问题,自主练习1、将黑板上没有解决的问题独立完成。要求:列式、笔算、答题。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师板书课题:三位数减法的计算 师:笔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2、409-128= 308-156=【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及时巩固新知,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判断能力。】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六、板书设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236118=118(本) 236118 2 3 6=2361162 1 1 8=1202 =118 1 1 8 答:故事书比连环画多118本。六、课后小结:第五课时:小小图书馆

20、(二)教学目标:1、在笔算减法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用加法验算减法的方法。2、通过生活情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验算引导学生反思错误原因,培养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有错就改的好品质。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减法的验算方法,体会验算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在计算过程中自己找出错因。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妈妈带淘气和笑笑去商店买鞋,出示前两幅图,让同学说图意妈妈要买一双128元的鞋,付给售货员150元,淘气认为找回32元二、探究验算方法讨论:找回32元对不对?展示学生的不同验证方法,从而体会验算的重要性。32与128相加看是否是150;150减去32看是否是128找回多少钱应该怎样列式?

21、板书:150128=22(元)竖式计算 1 5 0 1 2 8 2 222是否正确?怎样验算?学生会说出不同的方法,板书用加法验算的方法规范验算方法(格式):(1)用差+减数,看是否等于被减数。(2)用被减数-差,看是否等于减数。【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学习讨论,归纳出验算的几种方法,比单纯的老师去讲解,学生更容易接受。】三、巩固验算方法517-243计算并验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并全班纠正。P60页练习2四、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那些新的数学知识?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五、布置作业:六、板书设计:减法的验算150128=22(元) 1 5 0 验算: 1

22、 2 8 1 5 0 1 2 8 2 2 - 2 2 或 2 2 1 5 0 1 2 8七、课后小结:第六课时:小小图书馆(三)教学目标:1、探索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初步理解并掌握一个数减去接近整十、整百数的简算方法。2、培养学生算法多样化的解题能力3、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探讨加法的验算方法教学难点:连续退位的减法计算教学过程:一、引入:妈妈拿300元钱去买衣服,用去76元,还剩多少元?二、探究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其多样性讨论列式板书:30076=提问:这道题可以怎样计算?小组同学交流想法展示不同的算法方法一:把76分成70和6,先算300-70=2

23、30,再算230-6=224.方法二:把300先减去1变成299,先算299-76=223,再把减去的1肩上223+1=224.(为什么要先减去1再加上1?)方法三:用竖式计算。重点讲解列竖式计算连续退位相同数位对齐,从各位减起,先算个位上的0减6,不够减,需从十位退一当十,课十位上也是0 ,需从百位上再退一到十位上当十,个位上借来了10加上原来的0还是10,10-6=4;个位上写4;十位上借来10有借走了1,还剩9,9-7=2,在十位上写2;百位上3退1剩下2,在百位上写2,列式为 3 0 0 2 2 4- 7 6 + 7 6 验算: 说明300-76=224是正确的 2 2 4 3 0 0

24、验算:答案是否准确要进行验算,这道题怎样验算?板书:加法验算的过程交流讨论:还有其他的验算方法吗?(300-224看是否等于76)课堂练习:计算并且验算936478 700403三、探究加法法算法多样化及其验算1、计算:74787=板书:竖式讨论;怎样验算?2、重点讲解用减法验算加法的过程,以联系连续退位减法3、课堂练习:计算并且验算941+632 560+1874、 在练习本上完成书P62页第1题5、 挑错并改正P62第3题。6、 列式计算并验算,P62第4题。四、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那些新的数学知识?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五、布置作业:六、板书设计 30076 =300 747

25、87=834 3 0 0 验算 2 2 4 7 4 7 验算 8 3 4 7 6 7 6 8 7 8 7 2 2 4 3 0 0 8 3 4 7 4 7七、课后小结、练习七(一)教学目标:1、综合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2、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三位数加减法的理解,使计算准确熟练3、通过图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在独立练习的过程中训练学生不懂就问的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及验算教学难点: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学过程:1、口算。(P63-1)2、创设情境,解决问题谈话:大家都喜欢看电影,儿童电影院一周售票情况是这样的投影图表提问:认真观察统计表,从表中你都知道了

26、什么?根据获取的信息回答问题,列式计算。注意答题的完整性。小组交流讨论: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用一根线演示“用去两次后求比原来短了多少”帮助学生理解第四题“电线比原来短了多少米”就是求“两次共用去多少米”,然后列式解答。4、第5、7题看图独立解答。列式验算5、作业:第3、6题练习七(二)教学目标:1、会比较算式的大小2、帮助学生学会看火车的里程表3、明确三个不同数字组成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求差,然后再用差的三位数重复上面的过程,其结果必是495。教学过程:1、P65-8学生独立解答比较算式的大小,重点讲一讲解题想法:先计算,再按得数的大小排列。一定要看清排列要求是从大到小还是从小到大

27、。2、出示列车行驶里程的图表,帮助学生学会看里程表表示的含义。求任意两地间的距离就是用两地下栏中的数相减(因图而已)(四位数相减的题要做以讲解)看图提问解答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每个学生至少完成一个问题的提问解答3、数学游戏:神奇的“495”利用459组成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三位数,求差。请学生任意想三个数,按照上面的方法进行计算,算到最后一定是459。独立练习两组。4、5、9 954459=4597、9、2 972279=693963369=594954459=459作业:P65-9、10、11七、认识图形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以上三种角。2.

28、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3.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4.结合生活情境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5.欣赏用基本图形构成的美丽图案;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审美意识单元教学重难点:1.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2.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3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单元教学课时数:课时第一课时:认识角教学目标:1、能够初步认识角,形成角的初步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

29、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3、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合作, 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找到角。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并且能准确的判断出各种图形,也就是说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认识。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果让学生找这些图形,对学生来说一点都不困难,但是让学生抽象出角的

30、过程,说出角的特点,会比较困难,有可能混淆生活中的角和数学意义上的角。本节课要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使学生建立角的表象,认识数学意义上的角。教学用具:小棒、三角板、活动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许多的平面图形,还记得它们吗?请看这是谁?(依次出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师:那么你会用小棒摆一个三角形吗?桌面上有三根小棒,马上摆个三角形,看谁快!摆好的举手!师:很好,现在请同学们在摆好的三角形中拿走其中一根小棒,看看这时候是什么图形,有谁认识它?师:(角?是吗?

31、对了它就是角)也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的平面图形角。(板书课题:认识角)二、引导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找身边的角师:说起角啊,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现在请大家仔细的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上有角,指给同桌看一看。2、指角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我们看到的许多物体的表面上,某一部分的形状就是一个角,请看大屏幕。在物体上找角。从中抽象出角。(出示剪刀)师:这是什么?剪刀上有角吗?在哪呢?(剪刀张开的部分)(出示闹钟)师:眼睛往哪看啊?(生:时针和分针张开的部分)师:是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图形也是一个角。(出示扇子)师:这把扇子的角又在哪?(生:扇子两边张开的部分)3、电脑演示,从抽象出的角上介绍顶点和边。师:我

32、们大家的努力,我们的想象,还有我们的仔细观察,我们得到了许多的角。那现在老师还想请同学们观察观察这些角还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汇报:一个点,两条直直的线师:数学上,我们把这个点叫做顶点,把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边。那看一下,每一个角都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啊?(生:一个顶点,两条边)(师相应的贴出: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4、指黑板上角的顶点和边,并摸一摸感知角的特点。师:真厉害!那黑板上这个角,谁来把它的顶点和边指给大家看!(师根据生的回答做相应的板书:顶点、边、边)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个建议,因为边是一条直直的线,所以指的时候应该这样指。师示范从顶点开始,往外,这是一条边。好,另外一条边你再来指

33、。师:那现在请你们拿出三角板,找出其中的一个角,摸一摸它的顶点,有什么感觉啊?(生:尖尖的)。师:接下来,再摸一摸它的两条边,又有什么感觉啊?(直直的、平平的、滑滑的等)师:(小结)所以,角的顶点是?(尖尖的),两条边是?(直直的)5、角的标记。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为了更清楚地表示各个角,我们还可以给角做个记号。(看黑板上的角)师:比如说这个角,我们可以用一个小弧线从上往下把角的两条边连接起来,表示角的符号,同时,为了区分不同的角,我们通常在这个符号后面加上一个数字或字母。(课件出示或板书)师:比如,我们可以给这个角加一个数字1,记作1,读作角1。(黑板相应板书,要求生书空).大家一起把这

34、个读三遍。(指着角1)如果还有一个角,(课件出示)我们就可以记作2,读作?(生:角2),记住了吗?(出示红领巾)师:好,像我们最熟悉的红领巾,我们就可以给它的角做这样的记号。(课件演示)6、标出图形中的角。师:那现在请你们打开书P67页指一指,上面有不同的图形,选择你喜欢的一个,把图形中的角标出来吧!然后把你找到的角边说边指给同桌看看。师:谁愿意把你标出来的角向大家展示展示?师:那你能把其中一个角的顶点和边指给大家看看吗?(投影仪展示)师:(小结强调指角的方法。)指边的时候从什么开始指?三、实践操作,巩固知识。1、活动角师: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请来了一位魔术师跟大家做游戏,欢

35、迎吗?师:这位魔术师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叫做?(活动角)它呢,可变大也可变小。(课件出示)师:现在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玩一玩这个活动角呢?请同学们拿出桌面上的活动角,把你变出来的角给同桌看一看吧!2、比大小师:你们是怎么使角变大或变小的呢?汇报:把角的两边拉开,这个嘴巴就大,角就变大,把角的两边合拢,嘴巴就小,角就变小)师:也就是说角的大小和张开的这个嘴巴有关,张开的口大,角就?(生:大),张开的口小,角就?(小)(拿着活动角演示)师:谁能变出来一个角要和老师的这个角一样大?有谁愿意上台来和我比试比试的?师:诶,怎么办?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角是不是一样呢?(引导生说出:把顶点对齐,先让他们其中的一

36、条边重合,再看看另一条边是否也重合。)师:所以,我们只要把顶点和其中的一条边对齐来比较就可以了。师:现在同桌的小朋友也试试吧,左边的同学先变一个角,右边的同学再变一个和他一样大的角。开始吧!3、探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师:看到你们玩得这么高兴,有两个小伙伴也来了,是谁呀?(课件出示: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是边长不一样的角(1、2)师:他们两个正为了一个问题在争论,都想争着当哥哥,那你们认为它们谁比较大呢?师:我们要用事实说话呀,怎样才能知道它们的角谁大呢?(生可能说:1大)(课件演示比较,最终一样大。)师:那刚才为什么有同学认为1大呢?(因为它的边比较长)师:那现在看来,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有没

37、有关系?是不是边长了角就大,边短了角就小呢?师:所以说,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和它的什么有关系?(开口)5、 认识直角、钝角、锐角(1)师:举起三角板,找到最大的角,师介绍:这个角是直角。你能在我们的教室里,找到直角吗?学生找到后回答。(2)指名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比一比红领巾中最大的角,那个角大?通过比较,学生发现,红领巾中最大的角比直角大。总结: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让学生在周围找钝角。(3)再让学生用直角和红领巾中较小的角进行比较,发现此角比直角小。总结: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你能在生活中找到锐角吗?(4)听口令做角:用活动角做锐角、钝角、直角。四、课堂小结:师:最后,我们一起来看

38、看角做了什么总结吧?大声说出来!五、布置作业:六、板书设计: 1 2记作:1 记作2读作:角1 读作:角2角的大小与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直角 锐角比直角小 钝角比直角大课后小结:第二课时: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共性和各自的特点。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并认识平行四边形。2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多种感官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几何初步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3创设学生操作与探究学习的最佳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并在弄清图形之间的区别及联系时,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9、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四边形”,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教学难点帮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共性和各自的特点,并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形成正确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如果没有,可用学具代替)、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实物图片,七巧板、直尺、三角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8根小棒(6长、2短)1小组活动:你能用这8根小棒摆一些图形吗?看哪一个小组摆的又快又多。2交流:请各小组到投影上边摆边说有几种。3设疑:图形之间有很多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提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各有几条边,几个角?每个角是什么角?它们的边和角的

40、特点都一样吗?这两种图形可不可以变成别的形状?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出示课题)二、主动探索,研究问题1认识长方形。(1)独立探索,小组交流。从学具中拿出长方报纸片来,动手观察一下它的角和边,会发现什么?(与小组内其他同学交流。)(2)小组汇报:请小组各出一名代表发言,分别说一说通过研究发现了角和边有什么特点,并且说一说怎样想的或者是怎样做的。找几个组说一说。(如果有用折纸这一办法的,请他说明怎样做的,演示一下,并给予表扬)(3)辩论:长方形有什么特征呢?(小组讨论)(4)教师总结:刚才有的同学利用身边的学具量一量,有的同学用折纸这个方法发现长方形相对着的两条边相等,也就是说长方形有两

41、组对边相等,长方形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演示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下载)板书: 长方形 边;四条边,对边相等角:四个角,都是直角(5)学生之间交流长方形的特点。每个人都用纸折折看,再验证一下。2认识正方形。(1)独立探索,小组交流。“同学们,刚才你们自己动手研究了长方形的一些知识,那么正方形的角和边又有什么特点呢?试试看,相信你能行。”(2)汇报交流: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呢?(小组互相说)(3)教师总结。“我们用了同样的方法,验证了正方形的边和角的一些特点,也就是正方形的四条边都是相等的,一样长,四个角都是直角。(继续演示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下载)3小组讨论:长方形、正方形

42、的联系和区别。(1)师问:长方形与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2)教师总结:刚才我们研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角特点。发现它们都有四个角,而且四个角都是直角:它们都有四条边,但是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四条边都相等。(3)引导学生揭示四边形的概念。由四边形围成的图形就是“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边形。(4)初步练习:在钉子板上围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4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1)出示: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能找出什么图形,你想知道有关平行四边形的什么知识?(2)投影出示画在方格纸上的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知道:它们有4个角,4条边。教师明确:这些图形也是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

43、,我们把这样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教师说明:这些四边形相对的边之间的宽度总是保持一定的(用直尺演示出对边间的距离不变),我们就说它的对边是平行的,所以我们把这些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借助方格来看一看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以小组为单位,研究它的边和角的特点。)(3)小组研讨,汇报总结。平行四边形角:4个边:四条 相对的边相等(4)利用学具摆不同2个平行四边形。(5)学生拿出制作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框的学具,用手拉它的一组相对的角。如图:讨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引导学生: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都有四条边,都是相对的边相等。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而捏住长方

44、形相对的两个角的顶点一拉,它就不是长方形了,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当平行四边形的角一个变成直角时,四个角就都变成直角,这时平行四边形就又变成了长方形了。(演示课件“变化的图形”,下载)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要求:利用手中的小三角形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4个小三角形)2利用手中的七巧板摆一些漂亮的图形,再给它起个名字。四、课堂小结:师:最后,我们一起来看看角做了什么总结吧?大声说出来!五、布置作业:六、板书设计:课后小结八、加与减(二)单元教学目标:1、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过程,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2、经历用用除法竖式表示的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

45、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单元教学重点:1、经历有余数除法及竖式表示的过程,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及试商方法。2、解决实际问题。单元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单元教学时间:7课时第一课时:捐书活动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2、 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3、 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教学难点:运用连加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学

46、情分析:学生已经在一年级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在本册第六单元又学习了万以内数(三位数)的加减法。部分学生具备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利用旧知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能独立正确进行计算。但同样也有部分学生需要在学习后反复练习才能正确计算。本节课是运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让他们自主探究连续加法的计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又要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到算法的优化。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请教大家一个问题,有谁知道希望工程是什么吗?是呀,在我们国家里还有许多小朋友,因为买不起书,交不起学费而失学呢!(课件出示图片),你们觉得自己可以为希望工程的失学儿童做些

47、什么呢?生:捐书、捐学习用具。你们都很有爱心,老师真高兴!我们身边常有为希望工程捐书的活动,同学们都有机会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捐书活动”中出现的数学问题吧!二、自主提出问题1、看一看,说一说。师:这里就是学校捐书情况的统计表。谁能告诉大家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什么?你们能提出和加法有关的数学问题吗?建设小学的捐书情况:一年级捐了118本书,二年级捐了104本书,三年纪捐了95本书。(1)一、二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18+104=222(本)(2)二、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04+95=199(本)(3)一、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18+95=223(本)【设计意图: 出示统

48、计表。学生自主观察、讨论,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结合情境,发展学生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想一想,估一估。(1)建设小学三个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列式:118+104+95=(2)估算。老师请大家先来估计估计,大约会有多少本?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生可能的估算结果:300 320【设计意图: 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学生估算能力。】 3算一算,议一议。你们认为自己估计的准不准呢?好,请你拿出练习本,动手算一算。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设计意图:学生独立计算,再在小组内交流,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

49、汇报 展示学生的不同算法,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择一种算法展示,一人汇报,一人板书,其余两人补充。竖式是强调格式及需要注意的地方。 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法1:100+100+100=300 法2:120+100+100=320 18+4-5=17 320-2+4-5=117 300+17=317法3:竖式计算【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加深学生对不同算法的理解。】 5.(课件)用计数器演示计算过程,并列出竖式。【设计意图:运用计算器演示计算过程,生动形象的展示计算过程,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6.做一做、比一比(1)后来,民族小学也发起了捐书活动,这是他们的捐书情况,估计一下,他们捐

50、了多少本?(2)汇报算式,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再全班交流。(3)练一练1.竖式计算【设计意图:运用刚才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连加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1、书P77、1用竖式计算。强调多步运算的格式。带领学生复习进位。2、书P77、2,通过估算,思考妈妈能获得大礼包吗?3、书P77、3解题方法多样化四、小结这节课,你学了什么呢?五、布置作业:六、板书设计:课后小结:第二课时:运白菜教学目标:1、 结合“运白菜”的情境,探索连减的具体计算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及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2、 通过活动,学会正确运用竖式或脱式进行连减的运算。3、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

51、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 探索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连减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竖式计算的基础,但对一个数连续减两个数等于一个数减这两个数的和的方法,掌握上有困难。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菜园里的白菜成熟了,要运到市场去,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那里的丰收景象。看图,你从书上获得了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小组讨论汇报结果。二、 新授1、 两辆车一共运走多少棵? 256+2882、 第一辆比第二辆少运多少棵? 288-2563、 认真读书上的问题,思考怎样求出还剩的菜?从原有的菜中减去运走的就

52、是还剩的。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1)、先求第一车运走以后还剩的数,再减去第二车的数。列式: 850-256-288 竖式: 850 594 =594-288 - 256 - 288 =306(棵) 594 306 (2)、先算两车一共运走的数,在从原有的数中减去。列式:850-(256+288) 竖式: 256 850 = 850-544 + 288 - 544 = 306(棵) 544 306三、 巩固1、书P78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及时纠错。2、2题第一问由学生独立解答,允许分步列式。试着提问并解答。3、结合第3题,复习验算的方法4、4题明确看汽车里程表同看火车里程表的方法相同。是累

53、积结果。(1)、第一小题,星期三和星期四的里程表的读数相同,说明小明的爸爸没有出车。(2)、第二小题,需要算出相邻两天的里程差。星期二的数减去星期一的数 613-301 得出星期二实际行驶的里程。小组合作得出结果,进行判断那一天最多。最少的就是没出车那天。(3)、先独立思考,先算出一周行驶的里数,再交流。方法:a. 用第二问中求出的每天行驶的里程数想加;b.将星期日与星期一在表中显示的数相减,1830-301=1529(千米)四、小结:这节课,你学了什么呢?五、布置作业:六、板书设计:850-256-288 竖式: 850 594 =594-288 - 256 - 288 =306(棵) 59

54、4 306850-(256+288) 竖式: 256 850 = 850-544 + 288 - 544 = 306(棵) 544 306七、课后小结第三课时、买洗衣机教学目标:1、发展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2、结合具体情景,培养估算的能力,探索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探索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小刚是个懂事的孩子,他看到妈妈在用手洗衣服,觉得妈妈很辛苦。他提出建议,家理应该买一台洗衣机。请同学门看图,根据图中的

55、信息提出问题,试着解决问题 。二、新授1、 学生可能提出简单的一步加减问题,让学生自己独立解决。2、 小刚家每月生活费需要780元,每月可以节余多少钱?(1)、根据父母的收入,先进行估算大概节余多少钱?再算出实际节余多少钱。板书:估计: 600+400-800 实际:586+412-780 = 1000-800 = 1418-980 = 200(元) = 218(元)竖式: 586 998 + 412 - 780998 218答:每月可以节余218元。3、如果想用节余的钱买一台价格是620元的洗衣机,需要攒几个月?(1)、先说一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说出算理。(2)、估算大概需要几个月。再算实际需要几个月。用两种方法计算。板书:620-218-218 620-(218+218)= 402-218 = 620-436= 184(元) = 184(元) 说明两个月后,还差184元,再攒一个月就足够了。要明白184是什么量。三、巩固1、练一练P81、1,让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278-199+683 802-289+484= 79+68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