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12级第四期第二次月考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go****ng 文档编号:161693576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2012级第四期第二次月考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2012级第四期第二次月考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2012级第四期第二次月考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高2012级第四期第二次月考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2012级第四期第二次月考考试语文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2012级第四期第三学月考考试语文试题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纶巾(gun) 廪食(ln) 刽子手(kui) 风靡(m)一时B属(zh)文 半晌(shn) 熅火(yn ) 繁文缛节(r)C罗绮(q) 连累(li) 汗涔涔(cn) 连辟公府(b) D要挟(xi) 旃毛(dn) 揾泪(wn) 前合后偃(yn)C(A刽子手(gu) B 繁文缛节r 熅火yn D要挟xi 旃毛zh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自诩 脉膊 落拓不羁 插科打诨B枯燥 精萃 礼尚往来 归根结蒂 C布署 辨认 人才备出 良辰美景D暮霭 仓皇 乍暖还寒 残羹

2、冷炙D(A脉搏B精粹 C人才辈出 部署)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B我们不能够要求处于困境中的人一下子能够快乐起,因为并非所有烦恼只需哈哈一笑便会涣然冰释,笑只不过是改变情绪的一种方法。C现在很多学校都不鼓励组织学生远行,怕发生意外。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牺牲的是学生的眼界和经历。D乐山首届人像摄影艺术展在大佛博物馆开展,240余幅美轮美奂的人像摄影作品,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 C(A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B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C因噎废食: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

3、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D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新世纪以来,国内出版业遭受了以互联网技术、移动技术、数字化阅读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博弈局面,传媒结构发生了微妙变化。B、今年暑假,我市将举办第12届中学生运动会,我校参加这届运动会的20名男运动员和16名女运动员,均是由班级和年级层层选拔出来的优秀选手。C、时光的流逝不能让我淡忘对故乡浓浓的思念,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故乡的思念反而愈发日久弥坚。D、野鸭子最打动人的是对真善美的热情讴歌,透过剧情的审美体验,让人们信服了一个事实、一条真理:世上还是好人多,人间自有真

4、情在。(B 解析:A项成分残缺,“遭受”缺少宾语“的冲击” C项语意重复,“愈发”与后面的“日久弥坚”有重复,删去。 D项暗换主语,“让人们信服了”的主语是“它”。)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9分,每题3分)苏 词傅成穆俦苏轼是豪放词的开创人和代表者。在传统的观念中,词以表现舞筵歌场、闺情离思为正体,而苏轼则率先在词的境域上求新求变,所谓“以诗为词”。凡能写进诗的社会和生活题材,举凡登览、怀古、咏史、咏物、游猎、感遇、悼亡、壮行、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等,无不摄入笔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这种意象的扩大,冲破了传统词境的囿制,将词体提高到与诗言志抒情的同等文学地位,

5、使人自然而然地对苏词产生出“曲子中缚不住”的感想来。同词体的解放相配合,苏轼雄驰的感情与健拔的笔力,也一新天下耳目。我们拿“大江东去”(念奴娇)与“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相比,就很容易看出在宣泄力度上的不同;而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等都不止是寻常的夸张,而是奇情豪气的自然发露;东坡词“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陆游老学庵笔记)的印象,即在于此。豪放词是苏词最为人瞩目之所在,但在其词作中,仅占很小的比重,也就是说,苏轼在词体的创作中也是全能的。他有大量的婉约词,格调却显得高远典雅,真诚健康,起到了将以浓艳为主的婉约调领挈

6、至向上一路的积极作用。更有大量的作品不易简单归类,其间或清丽,或韶秀,或清空,或旷达,常能“寄深于浅,寄厚于轻,寄劲于婉,寄直于曲,寄实于虚,寄正于余”(刘熙载艺概)东坡以其传世的三百余首词作,为宋代词坛的百花齐放提供了全方位的表率和借鉴。苏轼对于宋词体制的贡献也值得一提。唐五代词多为小令,而苏轼是宋初大量制作长调的先行者之一,后世甚而将贺新郎、戚氏等词牌的创制权寄于其名下。长调在篇章结构、摘词敷采上需要更多的手法与技巧,而苏轼则往往能自如地将诗、文、论、赋的匠法运用其中。但他并不斤斤于囿守音律,为了表意的需要,敢于在格律或句读上作大胆的调整。工匠以创造突破为快而不以随俗守成为乐,苏轼作词便属

7、于这样的类型。5下列对“以诗为词”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将写诗的规律运用到词体的创作上。B凡能入诗的题材内容均可入词。C冲破了传统词境的囿制,扩大了词的意象。D将词体提高到与诗言志抒情的同等文学地位。6下列对“东坡词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的印象”原因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A苏词词体解放。B苏词感情雄驰,笔力健拔。C“大江东去”与“一江春水向东流”相比,在宣泄力度上不同。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和“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等词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词人的奇情豪气。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到了苏轼手中,词的传统被改变了,词与诗的题材已经可

8、以混一,两者之间已经没有了不可逾越的鸿沟。B苏轼在词的创作方面是全能巨匠无论豪放词,还是婉约词或不易简单归类的词,都感情雄驰,笔力健拔,积极向上。C词本是合乐的歌词,音乐对它有着很大的制约性;苏词突破了音乐的藩篱,促使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词与诗最终殊途同归。D、苏城对于宋词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包括豪放词的开创、婉约词和其他多种风格词的创新、词的形式技巧音律的突破等。(5、C 6、B 7、B)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6分,每题3分)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高祖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之美人,厉王母得幸焉,有身。赵王敖弗敢内宫,为筑外宫而舍之。及贯高等谋反柏人

9、事发觉,并逮治王,尽收捕王母兄弟美人,系之河内。厉王母亦系,告吏曰:“得幸上,有身。”吏以闻上,上方怒赵王,未理厉王母。厉王母弟赵兼因辟阳侯言吕后,吕后妒,弗肯白,辟阳侯不强争。及厉王母已生厉王,恚,即自杀。吏奉厉王诣上,上悔,令吕后母之,而葬厉王母真定。高祖十一年七月,淮南王黥布反,立子长为淮南王,王黥布故地,凡四郡。上自将兵击灭布,厉王遂即位。厉王早失母,常附吕后,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害,而常心怨辟阳侯,弗敢发。及孝文帝初即位,淮南王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上以亲故,常宽赦之。三年,入朝,甚横。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乃往请辟阳侯。辟阳侯出见之

10、,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厉王乃驰走阙下,肉袒谢曰:“臣母不当坐赵事,其时辟阳侯力能得之吕后,弗争,罪一也。赵王如意子母无罪,吕后杀之,辟阳侯弗争,罪二也。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臣谨为天下诛贼臣辟阳侯,报母之仇,谨伏阙下请罪。”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当是时,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厉王,厉王以此归国益骄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称制,自为法令,拟于天子。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子奇谋,以辇车四十乘反谷口,令人使闽越、匈奴。事觉,治之,使使召淮南王。淮南王至长安,尽诛所与谋者。于是乃遣淮南王,载以辎车,令县以次传。是时袁盎谏上曰:“上素骄淮南

11、王,弗为置严傅相,以故至此。且淮南王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雾露病死,陛下为有杀弟之名,奈何!”上曰:“吾特苦之耳,今复之。”县传淮南王者皆不敢发车封。淮南王乃谓侍者曰:“谁谓乃公勇者?吾安能勇!吾以骄故不闻吾过至此。人生一世间,安能邑邑如此!”乃不食死。至雍,雍令发封,以死闻。上哭甚悲,谓袁盎曰:“吾不听公言,卒亡淮南王。”盎曰:“不可奈何,愿陛下自宽。”上曰:“为之奈何?”盎曰:“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考诸县传送淮南王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乃以列侯葬淮南王于雍,守冢三十户。(节选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为筑外

12、宫而舍之 舍弃,放弃B臣母不当坐赵事 因而判罪C自为法令,拟于天子比拟,比照D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 谢罪(A 舍:安排住处)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上以亲故,常宽赦之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B. 厉王母弟赵兼因辟阳侯言吕后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 于是乃遣淮南王,载以辎车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D. 谁谓乃公勇者?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B(A、之:代词,他/代词,这 B因:都讲为通过,经由,介词 C、以:介词、用/介词、在 D乃:为代词,你,你的/副词,才)第卷(非选择题,共123分)四、(31分)10.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

13、译成现代汉语。(10分)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4分)辟阳侯出来见他,(他)便取出藏在袖中的铁椎捶击辟阳侯,又命随从魏敬杀死了他。(补出主语、“袖”“椎”“刭”每点1分,扣完3分为止。“刭”译为“用刀割了他的脖子”亦可。)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3分) 吕后封吕家亲戚为王,意欲来危害刘氏天下,辟阳侯不挺身抗争,这是第三桩罪。(“王”、 “危”、判断句式各1分)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3分)11.文中淮南王的“骄横”主要表现在哪些事件上?请概括。(3分)1、与天子同乘一辆车驾,称呼皇上为大哥 2、擅自杀害辟阳侯3、

14、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称制,自为法令,拟于天子 4、谷口县谋反起事12.请用(/)给下面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限划8处)。(4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译文:淮南厉王刘长,是汉高祖的小儿子。他母亲是过去赵王张敖的妃嫔。高祖八年(前199),高皇帝从东垣县经过赵国,赵王把厉王的母亲献给他。她受到皇上宠幸,怀下身孕。从此赵王张敖不敢让她住在宫内,为她另建外宫居住。次年赵相贯

15、高等人在柏人县谋弑高祖的事情被朝廷发觉,赵王也一并被捕获罪,他的母亲、兄弟和妃嫔悉遭拘捕,囚入河内郡官府。厉王母亲也被抓,她在囚禁中对狱吏说:“我受到皇上宠幸,已有身孕。”狱吏如实禀报,皇上正因赵王的事气恼,没有理会厉王母亲的申诉。厉王母亲的弟弟赵兼拜托辟阳侯告知吕后,吕后妒嫉,不肯向皇上进言求情,辟阳侯便不再尽力相劝。厉王母亲生下厉王后,心中怨恨而自杀。狱吏抱着厉王送到皇上面前,皇上后悔莫及,下令吕后收养他,并在真定县安葬了厉王的母亲。高祖十一年(前196)七月,淮南王黥布谋反,皇上遂立儿子刘长为淮南王,让他掌管昔日黥布领属的四郡封地。皇上亲自率军出征,剿灭了黥布,于是厉王即淮南王位。厉王自

16、幼丧母,一直依附吕后长大,因此孝惠帝和吕后当政时期他有幸免遭政治祸患。但是,他心中一直怨恨辟阳侯而不敢发作。至孝文帝即位,淮南王自视与皇上关系最亲,骄横不逊,一再违法乱纪。皇上念及手足亲情,时常宽容赦免他的过失。孝文帝三年(前177),淮南王自封国入朝,态度甚为傲慢。他跟随皇上到御苑打猎,和皇上同乘一辆车驾,还常常称呼皇上为“大哥”。厉王有才智和勇力,能奋力举起重鼎,于是前往辟阳侯府上求见。辟阳侯出来见他,他便取出藏在袖中的铁椎捶击辟阳侯,又命随从魏敬杀死了他。事后厉王驰马奔至宫中,向皇上袒身谢罪道:我母亲本不该因赵国谋反事获罪,那时辟阳侯若肯竭力相救就能得到吕后的帮助,但他不力争,这是第一桩

17、罪;赵王如意母子无罪,吕后蓄意杀害他们,而辟阳侯不尽力劝阻,这是第二桩罪;吕后封吕家亲戚为王,意欲危夺刘氏天下,辟阳侯不挺身抗争,这是第三桩罪。我为天下人杀死危害社稷的奸臣辟阳侯,为母亲报了仇,特来朝中跪伏请罪。”皇上哀悯厉王的心愿,出于手足亲情,不予治罪,赦免了他。这一时期,薄太后和太子以及列位大臣都惧怕厉王,因此厉王返国后越发骄纵肆志,不依朝廷法令行事,出入宫中皆号令警戒清道,还称自己发布的命令为“制”,另搞一套文法,一切模仿天子的声威。孝文帝六年(前174),厉王让男子但等七十人和棘蒲侯柴武之子柴奇商议,策划用四十辆大货车在谷口县谋反起事,并派出使者前往闽越、匈奴各处联络。朝廷发觉此事,

18、治罪谋反者,派使臣召淮南王入京,他来到长安。朝廷尽杀刘长的同谋者,于是命淮南王启程,一路用辎车囚载,令沿途各县递解入蜀。当时袁盎劝谏皇上说:“皇上一向骄宠淮南王,不为他安排严正的太傅和国相去劝导,才使他落到如此境地。再说淮南王性情刚烈,现在粗暴地摧折他,臣很担忧他会突然在途中身染风寒患病而死。陛下若落得杀弟的恶名如何是好!”皇上说:“我只是让他尝尝苦头罢了,就会让他回来的。”沿途各县送押淮南王的人都不敢打开囚车的封门,于是淮南王对仆人说:“谁说你老子我是勇猛的人?我哪里还能勇猛!我因为骄纵听不到自己的过失终于陷入这种困境。人生在世,怎能忍受如此郁闷!”于是绝食身亡。囚车行至雍县,县令打开封门,

19、把刘长的死讯上报天子。皇上哭得很伤心,对袁盎说:“我不听你的劝告,终至淮南王身死。”袁盎说:“事已无可奈何,望陛下好自宽解。”皇上说:“怎么办好呢?”袁盎回答:“只要斩丞相、御史来向天下人谢罪就行了。”于是皇上命令丞相、御史收捕拷问各县押送淮南王而不予开封进食者,(把他们)一律弃市问斩。然后按照列侯的礼仪在雍县安葬了淮南王,并安置三十户人家守冢祭祀。1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绵谷回寄蔡氏昆仲罗 隐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注:诗中提到的锦江、绵州、绵谷都是四川的三个地名。诗题中的“

20、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4分)答:这首诗追忆昔游,极写锦江之美及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2分),表达了对锦江景物的赞美和留恋之情,寄托了对友人的怀念(2分)。(2)颔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试作简要分析。(4分)答:寓情于景(或答借景抒情、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都可)(2分),明明是诗人多情,沉醉于大自然的迷人景色,却说芳草依依有情,似乎有意绊马蹄,不让离去(1分);美丽的云彩殷勤挽留自己,有意把楼台层层遮掩,将人的感情赋于碧草白云(1分)。(答“运用对仗,使句式工整,音韵和谐。”给1分)赏析:诗题一作魏城逢故人。诗中提到锦江、

21、绵州、绵谷三个地名:锦江在四川成都市的南面;由成都向东北方向行进,首先到达绵州(今四川绵阳县);再继续东北行,便可到达绵谷(今四川广元县)。诗题中的“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在罗隐离开锦江,经过绵州回到绵谷以后,蔡氏兄弟还在成都。这首诗追忆昔游,抒发对友人的怀念之情。首联以赋体叙事,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锦江是名胜之地,能去游一次,已是很高兴、很幸福的了,何况是“一年两度”,又是在极适于游览的季节。两个“值”字,蕴含际此春秋佳日之意。这两句所携带的感情,直灌全篇。颔联具体写锦江游踪,极写所见之美,写景之笔濡染着浓烈的感情色彩。“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深得锦江美景的神

22、韵,是全诗中最富有诗意的句子。这两句分别承“前值东风”与“后值秋”而来,写出诗人对锦江风物人情的留恋。上句写春景,下句写秋景。明明是诗人多情,沉醉于大自然的迷人景色,却偏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白云。春游锦城时,锦江畔春草芊眠,诗人为之流连忘返,诗中却说连绵不尽的芳草,好像友人一样,对自己依依有情,似乎有意绊着马蹄,不让离去。秋游锦城时,秋云舒卷,云与楼相映衬而景色更美,故称“好云”。诗人为之目摇神移,而诗人却说,是那美丽的云彩也很富有感情,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有意把楼台层层遮掩。“碍马”、“遮楼”,不说有人,而自见人在。用笔简练含蓄,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余地。“碍”字、“遮”字用笔迂回,有从对面将人写

23、出之妙,而且很带了几分俏皮的味道。就象把“可爱”说成“可憎”或“讨厌”一样,这里用了“碍”与“遮”描述使人神往不已的开心事,正话反说,显得别有滋味。这两句诗,诗人以情取景,以景写情,物我交融,意态潇洒娴雅,达到了神而化之的地步。颈联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在离人眼里,锦江的山好像因自己之离去,而牵绕着别恨,锦江之水也似乎带着离情,发出咽泣之声。美丽多情的锦城,的确使人魂牵梦绕,肝肠寸断。中间二联分别通过写锦江的地上芳草、空中好云、山脉、河流的可爱和多情,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作者只说锦城的草、云、山、水的美好多情,而不直说蔡氏兄弟的多情,含蓄而有韵味。末联又

24、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诗人把中间二联“芳草”、“好云”、“断山”、“流水”的缠绵情意,都归落到对友人的怀念上去,说:“今天因为怀念你们,回头远望锦城,只见远树朦胧,云遮雾绕。”用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寄写自己的情思,结束全篇,情韵悠长,余味无穷。这首诗感情真挚,形象新颖,结构严整工巧,堪称是一件精雕细琢、玲珑剔透的艺术精品。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6句)(6分)(1)千骑拥高牙, ,吟赏烟霞。(柳永望海潮)(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辛弃疾水龙吟)(3)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4)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5)羽扇纶巾,

25、谈笑间,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6)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7) 瑞脑销金兽。 (李清照醉花阴)(8)顾吾念之, ,徒以吾两人在也。(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俯身读草(冯源)每天都要从那条用水泥铺成的不足两米宽的蹊径上面经过。较之于蹊径两侧生长着的高大伟岸的树木,幽眇回绕的蹊径显得实在是有些细腻与柔婉、平实与沉静,没有一星半点儿张扬的神色,所以每天那么多来来往往的人,很少在它的上面流连与眷顾,即或偶尔有一个人慢步缓行从它上面经过,也都是昂首挺胸,眼光一直瞄着高处,自然就很难得有闲情逸致去俯身亲近和怜爱从它身躯里生长出的那些绿

26、叶小草。的的确确,置身于物态化的现实生活,人是很难在情思的土壤上生长出“草根意识”的,更不要说在内心构造稳固健硕的“草根情结”。正是在这样一个被许多人忽略的角落里,那几株小草在震后的第一个春天突然闯入我的眼帘,并一直牢牢镶嵌在我记忆的心壁上。那几株小草零零散散地静立着,有的是从水泥路细细的缝隙里生长出来的,有的是在一小撮泥土上长着,还有的竟是站在一颗极小的土粒上,一个个都睁着眼睛谛视世界,在柔软中蕴些许坚强,在细腻中藏几分真率。它们并没有什么特异之处,皆是用柔软细长的根须努力抓着土,有两株草的根须大部分裸露在外面,只用根须那细细的尖抓着土的表面,晨风拂来,它们就有些摇摇晃晃的,颤动的身体有如在

27、呻吟一样,但顽强持着的根须一直都牢牢地抓着大地,始终没有让它们的身躯倒下。风过后,小草们重新站直身躯,静静地伫立着,满含着青绿的安祥、眼神的柔和、性情的温婉、生命的顽强,与水泥路的灰白、冷漠、生硬、僵直形成很大的反差。正是小草们的柔软细弱的根须的生命力和一脸自然淡定、与世无争的神情,给人以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审美触动。这样的生存方式要耗费它们多大而持久的生命力呢?人是很难想象和精确估算的,因为人是没有根的,没有根的人自然很难理喻有根的生命的奇异力量所在。几株稚嫩的小草所创造出的灵妙鲜活的生命世界,非常容易触动隐藏在人内心深处的那根最柔软也最敏感的神经,令人顿生心旷神怡的审美感怀而急遽扩展思想的

28、空间:几株小小的草居然个个都有如此尖锐有力的根须,居然都蕴蓄着穿越厚实泥土的精神力;一株小小的草就建造了一个微型的世界,令人在瞬间寻找到人类与大自然链接的神秘因子,生发出对浩瀚宇宙的诸多顿悟。近代美国诗人惠特曼曾出版过一本诗集草叶集。不独乎惠特曼,只要你静下心来广泛深入地阅读,你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古今中外的不少诗歌大师都曾或多或少地描写过草,草,成为他们作品意蕴系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他们对草的描绘和吟唱仿佛携带了巨大的穿透力和隐蓄的震撼力,从悠远深邃的历史时空向我们走来,一直或深或浅地影响着改变着人们对草的认知态度。如此众多的大家名流专注于对草的爱怜,挥毫于对草的描写,钟情于对草的歌

29、吟,这可能不仅仅是他们的审美心理结构或审美意象系统的构造问题,更重要的尚在于他们都有着对人类社会对大自然予以终极关怀的思想、情怀、魂灵。在这样的精神关怀下,那些只有生活形态意义而没有理论形态意义的草被精神形态沉淀为一种对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启悟意义的象征,而富有了不同程度的精神文化意义,并且长久的珍藏于人的内心世界的深处。但是,这一切在当下的很多作品中离散消失了,即或是偶尔有些许对草的描写和吟咏,但这种笔下的草已经没有精神形态的长时积淀与深度过滤,已经远离了人文主义的情怀与文化精神的内核。“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因为有了草对春的放送和真心点缀、尽情铺染,我们这个世界才变得具有无限生气和

30、充满活力,让人生发更多的眷念,很难想象,倘若失去了草,它将会变得怎样的荒芜和空寂、颓丧与无望。草的生活是一种有根的生活,草的行走是一种有根的行走。这是草的生命境界,也是人应当追求的生命境界。人的心中怀揣一棵草,世界便会绿意盎然和生命蓬勃;人的魂里种植一株草,生命就有了根的坚实和爱的博大。(选自山花2010年第7期,有删改)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本文以“小草”为线索展开,由日常生活中没有人关心蹊径边的小草,引出作者“俯身”对角落里的小草的观察和思考,并进一步从更广泛深入的层面阐述小草带给自己的感悟,先抑后扬,环环相扣,逐层深入。B作者通过对小草的描写和由此

31、引发的感悟,对物态化社会中人和文学作品缺乏“草根意识”和“草根情结”,进行了批评,语气温婉而又犀利。C本文第二段运用拟人、排比、对比等手法,表现了小草给人造成的“视觉冲击和审美触动”,感情真挚,语言有张力,显示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水平。D古人说,“言为心声”。作者对小草“有根的生活”和“有根的行走” 并“让人生发更多的眷念”的感悟,实质上表达了作者渴望“叶落归根” 的强烈愿望,因此小草在文中具有了象征意味。E本文让人联想到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二者表现出的小草的特点有相似之处。C、E(A、本文的线索是“读草”,没有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B、“语

32、气温婉而又犀利”错误,从第一段和第四段可以看出,最多是委婉含蓄地批评。D、无中生有,文中的“根”指的是坚强、朴素和爱的情怀等。)(4分,每小题2分,不计顺序)16本文题为“俯身读草”。结合全文,分条概括说明作者从小草身上读出了什么。(6分)小草柔软中有坚强,细腻中有真率;自然淡定、与世无争;小草给予人审美感怀而扩展思想的空间:蕴蓄着大而持久的精神力和生命力,让人类生发出对浩瀚宇宙的顿悟;对人类生活有启悟意义和精神文化意义,珍藏于人的内心深处。高傲的人类应该追求小草的生命境界,追求“有根的生活”。(6分,每答出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17文章第四段引用了惠特曼等中外大师描写草的事例。请分析说明其作

33、用。(6分)答:说明草是文学作品中一个重要的永恒的意象,寄予了人类对自然界的终极关怀和精神文化意义(2分),并与当下的作品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人文主义情怀与文化精神内核”回归的呼唤(2分),拓展和丰富了文章内容,深化了作品主旨(2分)。(6分,每答出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18文章最后写道:“人的心中怀揣一棵草,世界便会绿意盎然和生命蓬勃;人的魂里种植一株草,生命就有了根的坚实和爱的博大。”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这句话表情达意的效果并分析这句话所体现的作者的观点。(6分)答:用比喻和对仗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人类心中“草根意识”和“草根情结” ,世界才会变得美好。在结构上,总结全文,升华了

34、文章的主旨。小草生命力顽强,展示了一种朴素而又不屈不挠的草根精神。人类应该具有这种精神,给世界创造无限的生气和活力。爱、善良和良知是“草根情结”的源泉。像关注小草那样去关怀底层、歌颂善良、亲近真实、珍视生命、友爱社会,这个世界会充满爱、善良、和平、友谊。(6分,每答出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六、(10分)19.概括下面消息中成品油调价的特点,不超过15字。(2分)记者26日从国家发改委获悉,我国完善后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将调价周期缩短至10个工作日,取消挂靠国际市场油种平均价格波动4%的调价幅度限制。这将使国内油价更为灵敏地反映国际油价变化,该降就降,该涨就涨。在改动之前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调价周期

35、为22天,发改委主任张平曾指出,过长的周期不能及时反映国际油价的变化,而且4%的涨跌幅限制无法将国际油价的变动及时反映到国内成品油的价格上来。(调价周期缩短,幅度限期取消。)20.在第15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活动中,新闻四川话是全国最大方言中有下面这样一段话,阅读后写一段文字,说说你对方言的看法。(50字左右)有一种精神叫“雄起”有一种遗憾叫“哦豁”, 有一种随和叫“将就”,有一种失败叫“洗白”,有一种憨厚叫“闷墩儿”,有一种指路叫“抵拢倒拐”, 有一种不靠谱叫“扯把子”,有一种假打叫“装疯迷窍”看到这些四川言,有人说倍感亲切,有人说不便交流答:(示例)方言是地域性语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它记

36、录、保存、传递着地域优秀文化,同地域人使用时会感到亲切;普通话在方言之上,又在方言之中,它们互补分用,互相影响、互相丰富。21.依照下面的例句,另选一种花,写一段有一定寓意的文字(4分)示例:玫瑰 你娇艳美丽的花朵下面,却有着锋利的刺,是不是因为你懂得既要展示美丽,也要保护自己?答:示例:昙花-你在夜间美丽绽放,却又在瞬间凋落,是不是在向人们昭示美丽常常是短暂的,为其短暂才更加可贵?七、(60分)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

37、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作文提示1审题这是首哲理诗,借助露琳在枫叶上“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泪滴似苍白的透明”这两种直观的形象展现在不同的情况下露珠有不同的形态,省略号表明了有很多情况没有列出。所有立意应该紧扣露球在 不同环境下的结果来确定。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表明是材料作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重在把握材料的主题、岔意,材料不一定要引在文中。2立意过程第一种思路:同样是露珠,在枫叶上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泪滴似苍白透明 从露珠角度:立意1:要

38、选择能让自己闪光的人生环境,而不要最后留下遗憾、伤感。立意2: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中表现出不同的人生结果(价疽、际遇、成绩、风采),都能焕发光彩。从枫叶、荷花角度:立意3:好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能让人有好的结果(际遇、成绩、风采)。立意4: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造就不同的人(价值、际遇、成绩、风采)。第二种思路:同样是露珠,在枫叶上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泪滴似苍白的逯明,都很美丽;借助了枫叶、荷花,露珠显现同的色彩;同时枫叶、荷花也更美丽更有风韵,可以推出:立意5:借助外物(他人),成就自己。立意6:善借,成就自己,也成就他人。第三种思路:露珠真实地呈现

39、了枫叶、荷花的颜色;而枫叶、荷花也并未囡露珠而变色。可以推出:立意7:坚持自己的个性,保持本色,不要受环境的影响。立意8,要真实地反映客现现实世界。第四种思路:露珠、枫叶、荷花一起构成非常美丽和谐的画面是由于二者自然地融合,没有冲突。可以立意:立意9:谈融入之美(和谐之美)。范文示例展现自我露珠在大枫叶上,便显示了红红的光芒,露珠在荷花上,便展现了泪滴似苍白的透明。在不同背景下,都展示了自己个性。如水, 在平静时温柔娴静,在激荡时波涛汹涌;如树,风和日丽时亭亭如盏,雷电交加时沉稳坚定。它们在不同的环境中都展现了自我。物亦如此,人亦当然。在不同的际遇里,我们也应展现自我,展现个性。听,是谁在太宗

40、耳边时呤诵“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水之远者,必其源泉”?是他,魏征,受太宗赏识重用,时刻以国事为念,天下为重,国泰民安之时不忘一个谏臣应有的了职责重任,不断提醒着君王治国的种种。身居高位,他显示了忠诚正直的个性。看,是谁在在敌人面前不屈不挠,身陷圄依然高歌“一死可鸿毛可泰山,之轻之安所处”?是他,文天祥,身负救国重任,驰骋疆场,奋勇杀敌,身陷敌手,依然高昂着头颅,浑身散发着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气慨。在国家危亡之时,他显示了爱国赤诚的个性。看,是谁在幽幽的烛光中临表涕零,抱着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理想远离朝廷?是他,诸葛亮,在危急存亡之秋,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审时势,而至于在

41、三分天下保住蜀汉。在乱世之中,他显示了忠义与机智的个性。他们在自己应有的位置上最充分地展现了自己,无怨无悔,成就了一世英名。在历史的长空,他们高喊着:展现自我!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关山难越,谁悲失落之人?然而,面对逆境,李白高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大气豪壮,显示了自己浪漫潇洒的个性;苏轼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干云,显示了自己乐观豁达的个性;龚自珍吟诵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用心良苦,显示着自己胸襟开阔个性。他们,在失意之时不失却自我,在逆境之中依然展现了鲜明的个性。于是,他们的诗歌,为后世传诵,他们的文章,为万人景仰! 古人的教诲给予我们

42、启示,今人的行动给予我们榜样。邰丽华在无声世界中翩翩起舞,史铁生在轮椅上奋笔疾书,谢坤山用嘴在画布里尽情挥洒,他们在各自的不幸之中依然展现了坚强乐观的自我。听到新时代的噪声了吗?在不同的际遇里,只要我们勇于展现自我,就能如金子闪耀光芒。评分:22+24+9=55评语:此文属议论文一类文。文章紧扣“在不同的际遇里,我们应展现自我, 展现个性”这个中心展开,中心突出,切合题意。材料丰富,内容充实是本文的一亮点,作者谈古论今运用了九个事例,阐述了他们在不同的际遇里展现了鲜明的个性与风采,内容充实判一等22分。语言流畅是本文的另一大亮点,作者灵活运用了比喻和排比手法,表现出较强的论证气势;结构严谨,书写工整,表达判一等24分。发展等级给分材料丰富,形象化丰满,9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