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摘录

上传人:xue****ang 文档编号:161683385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1.6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摘录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摘录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摘录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资源描述: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摘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摘录(3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摘录第一部分:通论一、什么是“语文”什么是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这个名称是从一九四九年下半年用起来的。解放以 前,这个学科的名称,小学叫“国语”,中学叫“国文”,解放以后才统称为“语文”。认真学习语文,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第138页“语文”一名,使用于一九四九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 统而一之。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语文教育书简二十,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

2、集第730页二、“语文”的性质(语文)“从思维科学角度来说,它是思维工具;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它是表达、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从教 学论的角度,它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工具。”邹贤敏科学精神,人文情怀,见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丛书主编视点”第1页 “语文是人与人交流和交际必不可缺的工具,不善于使用这个工具,就无法工作和生活”语文教学“现在可不是让他们去应付考试,而是要让他们掌握生活和工作必 要的本领。”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第页语言是一种工具。工具是用来达到某个目的的。工具不是目的。比如说锯子、刨子、凿子 是工具,是用来做桌子一类东西的。我们说语言是一种工具,就个人说,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达思想的

3、工具;就人与人之间说,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思想和语言是分不开的,想心思得靠语言来 想,不能凭空想。可以说,不凭借语言的思想是不存在的。固然,绘画、音乐、舞蹈表达思想内容是不凭借语言的,绘画凭借线条和色彩,音乐凭借声音和旋律,舞蹈凭借动作和姿态,可是除了这些以 外,表达思想都要依靠语言。对学习语文要有正确的认识,见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第38页三、语文教学的目标或任务语文教育应“养成善于运用国文这一重工具来应付生活的普通公民。”邹贤敏科学精神,人文情怀,见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丛书 主编视点”第2页以为国文教学的目标只在灌输固有道德,竟忘了语文教学特有的任务,那就很有可议之处了。道德必须求其能

4、够见诸践履,意识必须求其能够 化为行动。要达到这样地步,仅仅读一些书籍与文篇是不够的。必须有关各种学科都注重这方面,学科以外的一切训练也注重这方面,然后有实效可言。国文诚然是这方面的有关学科,却不是独当其任 的惟一学科。所以,国文教学,选材能够不忽略教育意义,也就足够了,把精神训练的一切责任都担当在自己肩膀上,实在是不必要的。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 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页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需具有的一种生活的能力。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就是现代公民生活上 的缺陷;吃亏的不是个人,同时也影响到社会。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页略谈学习国文学童所以需要国文,和我

5、们所以教学童以国文,一 方面在磨练情思,进于丰妙;另方面又在练习表出情思的方法,不至有把捉不住之苦。这方面,前者为泉源,为根本,所以从事开浚和栽培,最为切要。切要的一步既然做到,自然联带及于后者,才研 究到种种形式的问题,倘若观念颠倒,以为一切讲习作述,就是国文的出发点。于是种种功夫都成空渺的劳力;在学童唯感这是并非需要的学科,即不努力亦无甚损害。至此地步,国文教授当然失败。 所以欲求成功的教师,当从为儿童特设的境遇里,发展儿童的心灵,务使他们情绪丰富,思想绵密,能这么做,才是探源的办法。顺次而训练学童的语言使其恰当所思,明显有序,最后乃着力于记录写 述等形式的方法。小学国文教授的主问题,见重

6、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第9192页国文是各种学科中的一个学科,各种学科又象轮辐一 样辏合于一个教育的轴心,所以国文教学除了技术的训练而外,更需含有教育的意义。说到教育意义,就牵涉到内容问题了。不过重视内容,假如超过了相当的限度,以为国文教学的 目标只在灌输固有的道德,而竟忘了语文教学特有的任务,那就很有可议之处了。道德必须求其能够见诸践履,意识必须求其能够化为行动。要达到这样地步,仅仅读 一些书籍与文篇是不够的。必须有关各种学科都注重这方面,然后有实效可言。国文诚然是这方面的有关学科,却不是独挡其任的惟一学科。所以,国文教学,选材能够不忽略教育意义,也就足够了, 把精神训练的一切责任都担在自己肩膀

7、上,实在是不必的。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5657页还要学习语文,目 的何在呢?就在于把“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学得更好。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在相互协作相互支援的时代里,人人都的学好这四项本领。谁不 学好这四项本领,他个人吃亏还是小事,严重的是会使社会受到或大或小的损失,那就是关系到公众的大事了。认真地努力地把语文学好,见重 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第252253页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教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 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语文教育书简之二,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717页学习国文该认定

8、两个目标:培养阅读能力,培养写作能力。培养 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做去,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所以学习国文必须多多阅读,多多写作,并且随时要求阅读的精审,写作得适当。在课内,阅读的 是国文教本。那用意是让学生在阅读教本的当儿,培养阅读能力。凭了这一份阅读能力,应该在阅读其他的书,以及报纸杂志等等。这才可以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并且,要阅读什么就能阅读什么,才 是真正的受用。在课内,写作的是老师命题作文。那用意是让学生在按题作文的当儿,培养写作能力。凭了这一份能力,应随时随地动笔,写日记,写信,写笔记,并且,要写作什么就 能写做什么,才是真正的受用。中学国文学习法,见叶圣

9、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20页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 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略读指导举隅前言,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9页国文教学悬着明晰的目标: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 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章的技能。这些目标是非达到不可的,责任全在教师身上;而且所谓养成,培植,训练,才算达到了目标。论国文精读指导不是逐句讲解 ,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65页再说“五四”以来国文科的教学,特别在中学里,专重精神或思想一面,忽略了技术的训练,使一般学生了解文字和运用文字的能力 没有得到适量的发展,未免失掉了平衡。而一般社会对青年学生要求的却正是这两种能力,他们要求学生第一要写得通

10、,其次要读得懂。国文教学序,见叶圣 陶语文教育论集第51页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学生眼前要阅读,要写作,至于将来,一辈子要阅读,要写作。这种技术的训练,他科教学是不负 责任的,全在国文教学的肩膀上。所谓训练,当然不只是教学生拿起书来读,提起笔来写,就算了事。第一,必须讲求方法。怎样阅读才可以明白通晓,摄其精英,怎样写作才可以清楚畅达,表其情意 ,都得让学生们心知其故。第二,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因为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情,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事的。国文教学的成功与否,就看以上两 点。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点,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

11、集第57页在这里,颇有问一问国文科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的必要。我们的回答是“整 个的对于本国文字的阅读与写作的教养”。换一句话说,就是“养成阅读能力”、“养成写作能力”两项。国文科之目的,见重读叶 圣陶走进新课标第16页说明白点,就是对于普通文字的阅读与写作,人人要得到应得的成绩,绝不容有一个人读不通写不好。这个目标应该在中学阶段达到,到了大学阶段, 学生不必再在普通文的阅读与写作上费工夫了现在大学里有一年级国文,只是一时补救的办法,不是不可变更的原则。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点,见叶圣 陶语文教育论集第62页(语文)有一项特殊的使命: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良好习惯。(在这里,我不大愿意说“知识

12、”)我不大赞成 “语文知识”这个说法。把语法、逻辑、修辞之类作“知识”,好像只要讲得出来就行,容易忽略实际运用。现在大家既然用惯了“知识”这个词,那么就得把这个词 的意义扩大,把能力也包括在内。要让学生把知识化为自己的血肉,在生活中能够随时运用,教学的目的才算达到了关于编教材,见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 第113页和116页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关于编教材,见重读叶圣陶走进 新课标第116页国文教学的目标原在看书能够了了,作文能够通顺,现在实效和目标不符,当然是国文教学没有成绩。认识国文教学,见叶圣 陶语文教育论集第86页从这八篇看来,学生并不需

13、要读那些力所不及的或者没有这许多闲功夫去读的文章。但是偏有人要学生去读那些。他们好像医生配药似的,哪类文章包含道德 教训,要读多少篇,哪类文章包含某家思想,要读多少篇;诸如此类,一时也说不尽,总之给学生配一服十全大补剂。他们以为惟有这样做,在训育方面既可以收效,在国文科的本职养成阅读能力方面 也做到了家。读了中学生国文程度的讨论,见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第页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 ;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连成一贯;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 ”,而终极点在“行”;到

14、了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能力。这是每一个学习国文的人应该记住的。学语文为的是用,就是所谓学以致用。 经过学习,读书比以前读得透彻,写文章比以前写的通顺,从而有利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这才算达到学语文的目的。进一步说,学习语文还可以养成想得精密的习惯,理解人家的意思务求表达的准确 ;还有培养品德的好处,如培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等。这样看来,学习语文的意义更大了,对于从事工作和培养品德都有好处。认真学习语文,见叶圣陶 语文教育论集第139页吸收与发表并不是生活上的点缀,却是实实在在的必须。人既然生活在社会里,社会里既然有这么一种文字,作为交换经验思想情感的工具,若不能“凭 ”文字吸

15、收人家的经验思想情感,“用”文字发表自己的经验思想情感,吃亏之大是不必细说的。这吃亏不限于个人,因为社会仿佛一个有机体,一个人有了什么缺陷,牵连开来,往往 会影响全社会。养成两种好习惯,见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230页如果国文教学纯粹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不含有其他意义,那么,任 何书籍与文篇,不问它是有益或者有损于青年的,都可以拿来作阅读的材料与写作的示例。他写得好,摄取它的长处,写得不好,发现它的短处,对于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增进都是有帮助的。可是, 国文是各种学科中的一个学科,各种学科又像轮辐一样辏合于一个教育的轴心,所以国文教学除了技术的训练而外,更需含有教育的意义。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点

16、 ,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56页对于我们当老师的来说,应当系统地学习语法修辞等知识达到非常熟练。但是在教学生时,不宜像你自己学习的时候一个样,只要教一些最简要的 ,主要在使学生能实际运用。我们过去编的一部汉语课本就没有注意这一点。学生不是专门研究语法修辞的,所以教师不需要把自己所知道的全都教给学生,只要让学生知道和掌握所需要的最基本的东 西就够了。怎样教语文课,见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第64页四、语文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教 课之本旨并非教师讲一篇课文与学生听,而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此课文,从而使学生能自观其他类似之文章。语文教育书简之十,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722 页我想,教任何功课,最终

17、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 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给指点,给讲说,却随时准备少指点,少讲说,最后做到不指点,不讲说。这好比牵着手走,却随时准备放手。在这上头,教者 可以下好多功夫。1977年12月26日为中学语文创刊时的题词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 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语文教育书简之八,见叶圣陶语文 教育论集第721

18、页“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么“讲”。说到如何看待“讲”,我有个朦胧的想头,教师教 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 “教”?学生入门了,上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事物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 大力研究语文,尽快改进语文教学,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52页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导引,俾学生逐步增益其 知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语文教育书简之三十二,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741页在课堂上教

19、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 “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学生将来经常要阅读,老师能经常跟在他们背后一辈子吗?因此,一边教,一边要逐渐为“不需要教”打基 础。打基础的办法,也就是不要让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而要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在听讲的时候自觉地动脑筋。老师独占四十五分钟固然不适应这个要求,讲说和发问的时候启发性不多,也不容易使学生 自觉地动脑筋。怎样启发学生,使他们自觉地动脑筋,是老师备课极重要的项目。这个项目做到了老师才真起了主导作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见叶圣陶语文教育 论集第492页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导引,俾学生逐渐增益其知能,展卷而自能通解

20、,执笔而自能合度。语文教育书简 之三十二,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741页我近来常以一语语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以其欲达到不需要教,故随时宜注意减轻学生之依赖性,而多讲则与此相违也。 语文教育书简之六,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720页讲当是教师作讲之意,教师讲,学生听,则主动被动之势判然苟教师不 讲,惟为简要之启发与指点,俾学生由是而自求得之,则学生处于主动地位,而教师亦未尝失其主导作用也。语文教育书简之二十九,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 738页我看做教师的,最好是当学生的顾问。学生遇到弄不懂的问题,再顾而问之。但是顾问也不能跟学生一辈子。学生有了自学能力,就不必用顾问了。这就是“教是为了

21、不需 要教”。引自1983年第10期中学语文教学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 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语文教育书简之五,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718页至719页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 其力,自致其之,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语文教育书简十三,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725页教师之主导作用在就学生已有之能 力水平而适当提高之,使能逐步自己领会课文之内容与语言之运用,最后达到不待教师之讲解而自能阅读。阅读教学循此为之,学生写作能力之提高亦非甚难事矣。语 文教育书简之二十一,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732页语文教师不是只给学

22、生讲书的。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看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 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罗哩罗嗦,能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看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 转引自人民教育1981年第一期:谈教学的着重点循诵印件,觉其强调教师精究课文,讲透课文,此固非常必要,而于同时导引学生自动理解 课文,为他时阅读任何书籍文篇作准备,言之无多,似感不足。及读至从多讲到少讲,从讲到不讲之处,。于此我欲进一言,可否自始即不多讲,而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提问不能 答,指点不开窍,然后畅讲,印入更深。而学生时常听老师提问,

23、受老师指点,亦即于不知不觉之中学会遇到任何书籍文篇,宜如何下手乃能通其义而得其要。此如教孩子走路,虽小心扶持,而时时不 忘放手也。语文教育书简之六,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719720页要言不繁,启发几句,让学生自己去体会领略,自必使学生大有受益。 教学的时候,似可多提问,让学生自己找答案,待他们真答不出,然后明之。语文教育书简之三十一,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740页 要使学生尽量自求了解,在没法彻底了解的时候,教师才给他们说明,订正,补充。不作逐字逐句的机械讲解。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见叶圣陶 语文教育论集第202页语文科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自求了解。了解不了才给学生帮助以下,困惑得

24、解,事半功倍。逐字逐句的机械讲解刚刚与这个办法相反,是教 学生们什么都依赖教师,自己不用花一点心思,所以要不得。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203页国文教本中排列着一篇篇的 文章,使学生试去理解它们,理解不了的,由教师给与帮助(教师不教学生先自设法理解,而只是一篇篇讲给学生听,这并非是妥当的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了阅读的知识。更使学生试去揣摩它们 ,意念要怎样地结构和表达,才正确而精密,揣摩不出的,由教师给与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了写作的知识。略谈学习国文,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3页 学步导幼儿,人人有经验。或则扶其肩,或则携其腕,惟令自举足,不虞颠仆患。既而去扶携,犹恐足未健,则

25、扶 翼护之,不离其身畔。继之更有进,步步能稳践,翼护亦无须,独行颇利便。他日行千里,始基于焉奠。似此寻常事,为教倘可鉴。 所贵乎教者,自力之锻炼。诱导与启发,讲义并示范,其道固多端,终的乃一贯,譬引儿学步,独行所切盼。 独行将若何?诸般咸自办: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便,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学者臻此境,固非于一旦,而在导 之者,胸中有成算,逐渐去扶翼,终酬放手愿。当其放手时,次才必精干,服务为人民,于国多贡献。扶翼或致是,宁非大欢忭。 自力二十二韵,见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第67至68页我认为教师教语文,无非是引导学生练习看书作文的本领,主要一步在透彻理解 课文。而所谓透彻理解,须反复玩味课文,

26、由字句章节而通观全篇。作者的思路,文章的脉络,都宜求之于本文,不宜舍本文而他求。语文教育书简之三,见叶圣 陶语文教育论集第717718页五、语文能力之间的关系(一)听、说、读、写之间关系谁都要使用语文,干无论什么都要使用语文。不学好语文,会 使全社会受到或大或小的损失,非把语文学好不可。学好语文就是学好“听”“说”“读”“写”四项本领。这四项本领有连带的关系:“听” 和“读”是一路,都为了了解别人的思想,“说”和“写”是一路,都为了表达思想叫别人了解。了解和表达又是互相影响的:提高了解的能力,表达的本领就能加强 ;提高表达的能力,了解的本领就能加强。因此,只要认真学习,努力学习,这四项本领必然

27、能齐头并进,项项学好。认真地努力地把语文学好,见重读叶圣陶 走进新课标第252253页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本,练习作文,固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 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语文教育书简二十,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730页接收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听人说)和说(自 己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所以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都得学好。这是生活的需要,工作的需要,也是参加祖国四个现 代化建设的需要。听、说、读、写都重要,见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第43页在实际生活里,说和听的需要越来越广大了。教科书是

28、把 各种科学知识说给学生听。一篇报告的稿子,报告人照着说,听众听他的。广播电台的各种广播稿子,情形也一样。此外如小说、诗歌要朗诵,戏剧、电影的对话由各个演员说给观众听 说也说不尽。文汇报1995年第14期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尤其重要的,在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分开来说,听和读 是一类,说和写是一类。有了听和读的能力,就能吸取人家的东西,化为己有。有了说和写的能力,就能表达自己的心意,让人家完全明晓。这两类能力,无论在学习中,在工作中,在日常生活中,都 是必需的,所以是最基本的能力;非着力培养不可。合起来说,这两类能力又是相辅相成的,就是说,听和读的能力的加强,有助于说和写的能力的提高,

29、反过来亦然。因此,培养的时候亦乎双方兼顾 ,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不偏废任何一个字,才能收相互促进、不断提高的成效。说话训练决不能疏忽,见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第35页 先说说和写。这两件事同出一源,而说先于写,必须能说然后能写,决不会能写而不能说。说的能力如果发展到高度,写的事就只剩把话记下来罢了。这样看来,说跟写怎么能拆开? 再说听和读。听是用耳朵听人家的话,读是用眼睛和嘴“听”人家写下来的话,取径虽然不同,其为听人家的话则一。而听得仔细不仔细,辨得明白不明白,跟听的人的说话习惯大有关系。 就是说,听的人具有自觉地说话的好习惯,对人家的话就听得仔细,辨得明白,否则只是草草听过而已,虽说听了

30、,却说不上真正听了。这样看来,说跟听和读又怎么能拆开?竟可以这么说,听、说、 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因此说话这件事硬是有一般说的那么重要,说话训练绝不该疏忽。说话训练决不能疏 忽,见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第3635页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都有两方面的本领要学习:一方面是接受的本领说给别人听,写给别人看。口头语言的说和听,书面语言的 读和写,四种本领都要学好。有人看语文课的成绩光看作文,这不免有点儿片面性;听、说、读、写四种本领同样重要,应该做全面的考查。有人把阅读看作练习作文的手段,这也不很妥当;阅读固然 有助于作文,但是练习阅读还有它本身的目的和要

31、求。忽视口头语言,忽视听和说的训练,似乎是比较普遍的情况。希望大家重视起来,在小学尤其应该重视。语文是 一门怎样的功课,见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第4142页从前语文教学只有两件事,一个叫读,一个叫写。实际上都还不大注重,只注重写,注重怎么样让学生写出好文章 。我常想,读和写到底哪一样重要?我看都重要,要并重。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大家往往只注重写,这是传统的影响。我们一方面要让学生善于说,一方面要使他善于听。读和写呢?读 就是用眼睛来听,写就是用笔来说;反过来,用耳朵来读,说就是写,用嘴巴来写。所以现在的语文教学,要把听、说、读、写这四个字连起来。对于中学语文教学研 究的意见,见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第

32、106107页留心听人家的话。写在书上是文字,说在口里就是话。听话也是阅读,不过读的是“声音的书”。能够随时 留心听话,对于阅读能力的长进大有帮助。听清楚,不误会,固然第一要紧;根据自己的经验加以衡量,人家的话正确不正确,有没有罅漏,也是必要的事。不然只是被动地听,那是很有流弊的。至于 人家用词的选择,语调的特点,表现方法的优劣,也须加以考虑。他有长处,好在那里?他有短处,坏在哪里?这些都得解答,对于阅读极有用处。中学国文学习法 ,见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第43页从前的人学作文章都注重诵读,往往说,只要把几十篇文章读得烂熟,自然而然就能够下笔成文了。这话好像含有神秘性,说穿了道理也 很平常,原来

33、这就是锻练语言习惯的意思。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419页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二)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从国 文科,咱们将得到什么知识,养成什么习惯呢?简括地说,只有两项,一项是阅读,又一项是写作。要从国文科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 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在人群中间,经验的授受和心情的交通是最且要的,所以 阅读和写作两项也是最切要。这两项的知识和习惯,他种学科是不负受与和训练的责任的,这是国文科的专责。每一个学习国文的人应该认清楚: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

34、写作的习惯, 就是学习国文的目标。略谈学习国文,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2至3页从前教人作文,别的不讲,只教把若干篇文章读得烂熟。我们且不问 其他,这读得烂熟的办法并不能算坏。读书就是要把一些成例化为习惯。“通”与“不通”,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402页 现在一说到学生国文程度,其意等于说学生写作程度。至于与写作程度同等重要的阅读程度往往是忽视了的。因此,学生阅读程度提高了或是降低了的话也是没有听人提起过。这不是 没有道理的,写作程度有迹象可寻,而阅读程度比较难捉摸,有迹象可寻的被注意了,比较难捉摸的被忽视了,原是很自然的事情。然而阅读时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 切的关

35、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那捉摸的阅读程度。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点,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58页 有些人把阅读和写作看作不甚相干的两回事,而且特别着重写作,总是说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行,好像语文程度就只看写作程度似的。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常 常有人要求出版社出版“怎样作文”之类的书,好象有了这类书,依据这类书指导作文,写作教学就好办了。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这样,老师临时指 导和批改作文既可以少辛苦些,学生又可以多得到些实益。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491页阅读习惯不良,一定会影响到 表达,就是说

36、,写作能力不容易提高。因此,必须好好教阅读课。譬如讲文章须有中心思想。学生听了,知道文章须有中心思想,但是他说:“我作文就是抓不住中心思想。”如果教好阅读 课,引导学生逐课逐课地体会,作者怎样用心思,怎样有条有理地表达出中心思想,他们就仿佛跟作者一块儿想过考虑过,到他们自己作文的时候,所谓熟门熟路,也比较容易抓住中心思想了。 总而言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493页所谓写作,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从 外面得来的见闻知识,从里面发表的意思情感,都是写作的材料;哪些材料值得写,哪些材料不值得写,得下一番工夫。材料既选定,用什么形式表现他才合适,用什么形式表现他就

37、不合适,得下一番 斟酌的工夫。斟酌妥当了,便连布局,造句,遣辞都解决了。写作不过是这么一个过程,粗略地说,只要能识字能写字的人就该会写作。写作的技能所以要从精读方面训练,无非要学生写作的比较精一 点。精读教材是挑选出来的,它的写作技能当然有可取之处;阅读时候看出那些可取之处,对于选剔与斟酌就渐渐增进了较深的识力;写作时候凭着那种识力来选剔与斟酌,就渐渐训练成较精的技能。 论国文精读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71页教学生阅读,一部分的目的在给他们个写作的榜样。因此,教学就得着眼于 (一)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积蓄,以及(二)作者用什么功夫来表达他的积蓄。这无非要使学生知道,胸中所积蓄

38、要达到如何充实而深美的程度,那才非发表不可;发表又要如何苦心经营,一丝不苟, 那才真做到了家。学生濡染既久,自己有数,何种积蓄值得发表,决不放过;何种积蓄不必发表,决不乱写;发表的当儿又能妥为安排,成个最适合于那种积蓄的形式,便算达到了作榜样的目的。 论写作教学,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441页多方面地讲求阅读方法也就是多方面地养成写作习惯。技术拙劣与思路不清得毛病自然渐渐减少 ,一直减到没有。所以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60页 阅读与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可不是彼此不相干的两回事,认真阅读有助于练习写作。

39、评读和写,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553+页 至于多诵文篇,故有俾于作文,然目的不仅在练习作文。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习课本,其意乃在使学生渐进于善读,终于能不待教 师之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课外更读选本,用意亦复如是。果能善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篇之影响,不必有意模仿,而思绪与技巧自能渐有提高。我谓阅读为写作之基础,其意在此。 语文教育书简之十五,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726页读与写的关系密切。善读必易于达到善写,善写亦有裨于善读。二者皆运用思考之事, 皆有关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之事,故而相通。向善读善写方面努力,见重读叶圣陶走入新课标第118页所谓善读善

40、写,非可求成于一旦 ,端宜积之于平时。看书不仅知其梗概,还须察其用心,衡其工夫。含蓄之意,思想之路,均宜细求。进一步则不仅诵其文而已,还须自出己见,衡其得失,孰去孰舍,孰可师孰不可师,乃真达到活读 书之境界。复言作文,不仅成篇而已,还须求全篇之完整,考虑读者对象之能否通晓,进一步则考虑如何则于人更有益,如何则更可以感人。向善读善写方面努力, 见重读叶圣陶走入新课标第118页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料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要做一个社会主义时代的公民,吸收精神上 的营养料比任何时代都重要。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

41、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这 两件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经常需要的。这两件事没学好,不仅影响个人,还会影响社会。说学习语文很重要,原因就在这里。认真学习语文,见叶圣陶语文教 育论集第137六、教材建设(一)教材无非是例子、凭借、锁钥要养成阅读能力,非课外多看书籍不可。课本只是举出些例子,以便指示、说明而 已。这里重要在方法;本月比上月要善阅读,今年比去年更能了解,就是进步。修养云云那是身体力行的事,民族精神也得在行为上表现。违反修养,毁隳民族精神的书籍文字固然不必看,但是想靠国 文课提倡修养,振起民族精神,却不免招致“文字国”的讥诮。国文科之目的,

42、见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第16页从教育的 观点说,使学生在积极方面受益,可以多收熏染之效;若兼及消极方面,就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而具收效比较迂缓。因此,国文教材的选取,关于内容,不能不有个限制,须是使学生在积极方面受益 的,才可以作为教材;如表达荒谬见解的文字,虽也可以使学生在消极方面受益,却绝对不用。中学精读文选序,见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第108 109页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 ,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大力研究语文,尽快改进语文教学,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

43、52页我也曾经朦胧地 想过,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使用才能练成熟练的技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 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大力研究语文,尽快改进语文教学,见叶圣 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52页语文教本好比一个锁钥,用这个锁钥可以开发无线的宝藏种种的书。转引中学语文教学中夏丏尊、叶 圣陶的语文教科书选文教学功能观评析一文第14页语文课和其他课程有所不同,比如数学,不能没有加减乘除,比如历史,不能短少汉朝唐朝,而语文课则不然。中学六年,假定要

44、教三百篇文章,是否非教课本上所选的三百篇不可呢?不一定。不教课本上这三百篇,而另选三百篇也可以,只要文章是好的,同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和语文水平。这是说语文课的教材不像数学 、历史等课的教材那样固定。当然,选入语文课本的文章,通过教学实践的检验,教学效果好的会越来越多,可以固定下来的篇目也会越来越多。怎样教语文课,见 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第60页要养成阅读能力,非课外多看书籍不可。课本只是举出些例子,以便指示、说明而已。这里重要在方法;本月比上月更善于阅读,今年比去年 更能了解,就是进步。修养云云那是身体力行的事,民族精神也得在行为上表现。违反修养,毁隳民族精神的书籍文字固然不必看,但是想

45、靠国文课提倡修养,振起民族精神,却不免招致“文字国 ”的讥诮。国文科之目的,见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第16页至于教材选多少篇,选那些篇,这些文篇怎么编排,我看未必是关键 问题,也未必说的出多少道理来。选些文篇让学生读,无非是进行那些训练的凭借而已。不读这几十篇几百篇,也未尝不可。当然不是说选和编完全不必讲究。不过,要想从这里头找出非此不可的道理 来,恐怕不容易。咱们一向在选和编的方面讨论得多,在训练的项目和步骤方面研究的少,这种情形需要改变。重视调查研究,见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 第99100页咱们读这一篇文字这一本书,目的固然在了解这篇文字这本书讲些什么,但同时也在练习一些方法,以便读其他的文字

46、其他的书。引自阅读要 “求甚解”一文,见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第167页阅读书籍的习惯不能凭空养成,欣赏文学的的能力不能凭空培植,写作文章的技能不能凭空训练。国文教 学所以要用课本或选文,就在将课本或选文作为凭借,然后种种工作得以着手。转引中学语文教学中夏丏尊、叶圣陶的语文教科书选文教学功能观评析一文第14 页教材选的适当,只是有了好的凭借,要收效,还得在体会、揣摩、辨认、推求方面下工夫。惟有这些工夫做到家,教学的技法才化为学生的语文习惯,无论阅读或写作,可以随时应 用。也惟有这些工夫做到了家,教材的内容才成为消化了的养料,在学生的精神上,发生营养的作用。选取适当的教材固然要紧;但利用教材,作适

47、当的教学,也绝不是次要。 中学精读文选序,见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第109页语文课本不同于其他的课本:数学、物理、化学等课本,材料是一定的,各科 的“教学大纲”都规定好了,语文课本的材料是课文,课文实际上是举例的性质,“教学大纲”并未规定,所以要选。课文只是“举一”,要学生学 了能“反三”。关于编教材,见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第114页在课内,阅读的是国文教本。那用意是让学生阅读教本的当 儿,培养阅读能力,凭借这份能力,应该再阅读其它的书,以及报纸杂志等等。这才可以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并且要阅读什么就阅读什么,才是真正的受用。中学国 文学习法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20页(二)大语文教育观依我想,

48、养成阅读能力在乎多阅读,在乎阅读得其法;阅读的材料却不必要名作,只要内容形式都 没有毛病的就行。这个说法,在大方家看来也许太可笑了,但是学生也许会赞同的。读了中学生国文程度的讨论,见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第19页 如果多多和学校接触,熟悉学校里国文教学的情形,就会有一种感想,国文教学几乎没有成绩可说。这并不是说现在学生的国文程度低落到不成样子的地步了,像一些感叹家所想的那 样;而是说现在学生能够看书,能够作文,都是他们自己在暗中摸索,渐渐达到的;他们没有从国文课程得到多少帮助,他们的能看能作当然不能算是国文教学的成绩。另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在学校里学 习了国文课程,可是看书不能了了,作文不能通顺。国

49、文教学的目标原在看书能够了了,作文能够通顺,现在实效和目标不符,当然是国文教学没有成绩。认识国文教 学,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86页通常以为语文教本选的是些好篇章,人人必读的,读了这个,就吸尽了本国艺文的精华。读起来又怀着一类神秘的想头,只要一味地读着,神 智就会开朗起来,笔下就会畅达起来。这未免看得简单了些。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其意是说你如果能够了解语文教本里的这些篇章,也就大概能阅读同类的书,不 至于摸不着头脑。所以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谈语文教本,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82页至183页如果只重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只做得一半。引自?略读指导举隅?

50、前言一文,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9页精读文 章,每学期至多不过六七十篇。初中三年,所读仅有两百篇光景,再加上高中三年,也只有四百篇罢了。倘若死守着这几百篇文章,不用别的文章来比勘,印证,就难免化不开来,难免知其一不知其二 。引自?精读指导举隅?前言一文,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5页国文教本为了供学生试去理解,试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 ,篇幅也不能太长;太多太长了,不适宜于做细琢细磨的研讨工夫。但是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单凭一部国文教本,是够不上反复的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它的书, 越多越好。(引自略谈学习国文一文,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34页)现在有许多学生,除了

51、教本以外,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 为养成阅读的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引自略谈学习国文,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4页)至于实际阅 读,当然在课外。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能够用来自修的,每天至多不过四小时。在这四小时内,除了温理旁的功课,作旁的功课的练习与笔记外故每天的略读时间至多只有半小时,一 周便是三小时。每学期只有六十小时。到暑假寒假期间,各就自己的需要与兴趣去多多阅读,故以利用暑假寒假最为适当。 引自?略读指导举隅?前言一文,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22页善读未写书,不守图书馆天地阅览室,万物皆 书卷。读书二首,见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第263页学生在阅读课外

52、读物的时候也应该明白,写在书上的东西并不是完全可以信赖的。 阅读果然要认真,但是尤其重要的是要抱着批判的态度,要区别哪些是应该接受的,哪些是不应该接受的,不能“照单全收”。不加区别地“照单全收”绝对不是妥当的读书方法 ,也不能提高自己的识别力。那么批判用什么作为标准呢?我想,用“此时”“此地”来作标准,大致不会出什么错。凡是跟“此时”和“此地”相适应的 ,大概是可取的,当然还得经过实践的检验;凡是跟“此时”和“此地”不相适应的,一定是不可取的,至多只可以供谈助而已,决不能作为自己的行动方针和生活目标。 怎样阅读课外读物,见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第178页阅读课外读物,首先不能不谈到时间问题。中学

53、里科目繁多,各科的教科书和讲 义都得在课外温习,还有笔记和练习等作业大部分得在课外做,要划出充裕的时间来阅读课外读物,事实上是办不到的。上一次我说过了,阅读课外读物可以养成随时读书的习惯,这就要每天阅读,持 之以恒,时间少一点儿倒不妨事。有的书读起来并无困难,一个钟头可以阅读一万字,即使要费点儿心思的,一个钟头也可以读五千字。就以五千字算吧,一本书十万字的书,每天读一个钟头,二十天 就可以读完。二十天读一本书,一年不就可以读完十八本吗?从初一到高三这六年里年年如此,不就可以读完一百零八本吗?这就很可观了。一年里还有两个不短的假期,暑假和寒假,都是阅读课外读 物的好时机,假如每天读三个钟头,这不

54、算太多吧,两个假期合起来作为八个星期计算,就有一百六十八个钟头,至少可读完八本书,六年又是四十八本。所以时间并不是不充裕,只要坚持不懈,成绩 是很可观的。怎样阅读课外读物,见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第178179页他日出校以后,为了需要与兴趣,一辈子须阅读各种书 籍文章;这种阅读都是所谓应用。引自?略读指导举隅?前言一文,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9页阅读不仅是中学生的事,出 了学校仍需要阅读。人生一辈子阅读,其实是一辈子在积蓄中,同时一辈子在长进中。中学国文学习法,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23页第二部 分:阅读教学一、阅读教学的目的尝谓语文教材在培养学生阅读之能力。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

55、长。学生离校而后须阅读各类各体之文,故教材须兼收 各类各体之文。学生诵习教材,赖教师之指导,而领会其质与文。第领会教材质与文犹未已也,非最后之目的也。必于教学之际培养起自动性,终臻不待教师指导而自能领会之境,于是可以阅读书籍报 刊而悉明其旨矣。此则阅读教学最后之目的也。语文教育书简之二十五,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734735页至于多诵文篇,故有俾于作文 ,然目的不仅在练习作文。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习课本,其意乃在使学生渐进于善读,终于能不待教师之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 语文教育书简之十五,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726页(阅读的目的)主要在真正地理解所

56、读的东西,从而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 验,从而提高觉悟,丰富见识,使咱们得以在革命和生产中很好地贡献力量。评读和写,兼论读和写的关系二、阅读教学重要注意学习习惯与 能力的培养阅读要靠自己的力,自己能办到几分务必办到几分。不专等老师讲解,也不可专等老师抄给字典辞典上的解释以及参考书上的文句。直到自己实在没法解决,才去请教老师 或其他的人。因为阅读是自己的事,像这样专靠自己的力才能养成好习惯,培养真能力。再说,我们总有离开可以请教的人的时候,这时候阅读些什么,非专靠自己的力不可。 中学国文学习法,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21页同学们一定要努力学会自学的本领,养成自学的习惯。只知道捧着课本死

57、记硬背是没有用处 的,至多只能应付考试。学会了自学的本领,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将来离开了学校,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自我充实,自我修养,成为有益于人民的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网上下载,叶圣陶关于习惯培养的论述要学好语文,至少要养成这样一些好习惯:要养成勤于阅读的好习惯。语文老师一定要想办法把学生学习语文 的兴趣调动起来,教师的责任不在把一篇篇的文章装进学生脑子里去,因为教师不能一辈子跟着学生,把学生要读的书一部部装进学生脑子里去。教师只要待学生预习之后,给他们纠正,补充,阐发, 唯有如此,学生在课前的预习阶段就练习了自己读书,在课内的讨论阶段又得到了切磋琢磨的实益,他们阅读书籍的良好习惯才会渐

58、渐养成。一旦养成了这种好习惯,学生课外自然会去阅读更多的好文 章和好书籍,增加知识,增长才干。这样的良性循环当然会收到教师所期望甚至意想不到的好效果。网上下载,叶圣陶关于习惯培养的论述三、在阅读 教学中怎样培养自学习惯与能力1、预习咱们看课程标准里所定的方法,课前要使学生预习,课后要“引起其自学之动机”,指导学生作种种的研究,课后 要“令学生自行研究”,可见上课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工作,而共同工作的方式该如寻常集会那样的讨论,教师仿佛集会的主席。中学国文教师,见叶 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95页要加强预习,预习是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骤。课内多采用讨论会的方式,教师也是一个会员,至多处于主席的地位。中学 语

59、文课程标准,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202页“预习”的事项无非翻查、分析、综合、体会、审度之类上课的活动,教学上的用语称为“讨 论”,预习得对不对,充分不充分,有学生与学生讨论,学生与教师讨论,求得解决。应当讨论的都讨论到,须待解决的都得到解决,就没有别的事了。这当儿,教师犹如集会中的主席排列讨论程 序的是他,归纳讨论结果的是他,不过他比主席还多负一点责任,学生预习如有错误,他得纠正,如有缺漏,他得补充,如有完全没有注意到的地方,他得指示出来,加以阐发。教师的责任不在把一篇 篇的文章装进学生脑子里去;因为教师不能一辈子跟着学生,把学生所要读的书一部部装进学生脑子里去。论国文精读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

60、,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 集第66页所谓讲,应当理解为给学生以指点和引导,使学生逐步达到能自己阅读。假如一篇文章,学生能充分理解,那么教师就用不着讲了。解放后有一个时期,有些人反对学生预 习,认为预习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不能发挥了。现在是大部分人倾向于主张预习,我也主张预习。学生预习而领会了的就不必再讲。去年教育部派人到各地了解语文教学的情况,也找了一些学生座谈 。有一个学生说:“老师讲的太多了,对我们没有好处。我们预习粮食的故事一课,读过几遍非常感动,几乎掉下泪来。后来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左分析,右分析,把一篇文章拆得零零碎碎, 讲了些空泛道理,我们听了,反而把感动冲淡了。”这样看来,学生能够理解

61、和领会的东西,教师完全可以不讲。学生了解不透、领会不深的地方,才需要教师给以指点和引导,但是也不宜讲得很 多很琐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多动脑筋。适当地多动脑筋,脑筋是不会受伤的。学生自己动脑筋,得到的东西格外深刻,光听老师讲,自己不思考,得到的东西就不太深刻。光听老师讲,自己不 思考,得到的东西就不太深刻。经过老师指导,学生还是不能自己了解自己领会,那就只好由老师讲了,还得注意讲得多而罗嗦不如讲得少而精。总之,讲的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讲。如果一个老师能 做到上课不需要讲,只作一些指点和引导,学生就能够深刻理解,透彻领会,那就是最大的成功。这样做能使学生读了若干文章后,触类旁通,自己去领会别

62、的文章。学生必须会自己读书,不能老是带 着一位老师给他讲,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独立读书的能力。1961年9月8日叶圣陶在呼和浩特跟语文教师的讲话,见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程第61-62页 现在都移在指导“预习”的阶段中,假如学生能够“领悟”了,能够“研究”出来了,就无须乎教师的“讲述”;教师所“讲述 ”得,只是学生想要“领悟”而“领悟”不到,曾经“研究”而“研究”不出的部分:这才显出“讲述”的真作用,才真个贯彻了尝试的宗 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84页比较艰深或枝节的问题,估计起来不是学生所必须知道的,当然不必提出。但是 ,学生应该知道而未必能自行解答的,却不妨预先提出。让他们去动一动天君,查一查可能查到的参考书。他们经过了自己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