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水资源论证[新导则]

上传人:1332****573 文档编号:161672232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7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水电站水资源论证[新导则]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水电站水资源论证[新导则]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水电站水资源论证[新导则]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水电站水资源论证[新导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电站水资源论证[新导则](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wd.1 总论1.1 工程来源河是口口第三大河流,发源于*市*风门岭,雨量充足,水力资源丰富,水能资源理论储藏量为199.2 MW,水能资源可开发量为197.5 MW,可开发年发电量为6.43亿度。目前已开发装机容量109.02 MW,尚有88.48 MW的水能资源有待开发,特别是河干流*河段,水力资源非常丰富,开发潜力大。为了充分利用其丰富的水力资源,大力开展水电事业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开展,加速当地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口口县决定开发河干流*段水力资源,建设*梯级水电站。电站建成投产后,直接向口口等地供电,可缓解口口县电网中电力电量缺乏的矛盾,减轻省电网的供电压力;同时,*河段水电站工程位于水

2、电站上游,坝址地质条件优越,交通方便,施工方便,施工期短,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设*河段水电站工程符合*省水电资源开发规划,建设该工程是必要的。为了加快河*河段水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口口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受口口县水务局委托于2005年7月编制了*省河口口*河段水电规划报告,全面分析原规划*水电站高坝水库方案无法实施的缘由,并对原规划进展调整,提出了梯级开发方案,以减少淹没和移民。2005年8月24日,*省水务局以琼水建管2005209号*省水务局关于河*河段水电梯级开发规划报告的审查意见 根本同意该规划报告。根据建设工程水资源管理方法的有关规定,口口*电站开发委托我局编制*省河口口*

3、河段水电站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1.2水资源论证的目的和任务通过对本工程涉及的河及口口县境内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进展分析,调查所在区域的水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该工程的取水地点、取水量、取水方式、用水工艺及退水方式进展研究,分析其取水和退水对周边环境和其他用户的影响程度,论证建设该工程取水的合理性和可靠程度,并提出水资源保护措施,从而促进该地区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保障建设工程的合理用水要求,确保新建工程能正常运行和发挥效益,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开展。1.3编制依据内容略1.4取水规模、取水水源与取水地点该工程多年

4、平均发电取水量为116400万m3其中:*I级水电站:26080万m3,*II级水电站:31100万m3,*V级水电站:59230万m3,设计保证率90%时的发电取水量为84210万m3其中:*I级水电站:18860万m3,*II级水电站:22440万m3,*级水电站:42910万m3。该工程直接引用河*河段地表水,取水地点位于口口县*镇*河段。取水点位置见附图一。附图一 河口口*河段梯级水电站工程位置图1.5工作等级该工程多年平均发电取水量为116400万m3其中57180万m3为重复利用水量,占河多年平均径流量21.6%,工程总装机容量11600kw其中:*I级水电站:1600KW,*II

5、级水电站:6400KW,*级水电站:3600KW,小于5万kw,根据建设工程水资源论证导则分类分级指标,确定取水水源论证的等级为三级。1.6分析范围与论证范围1.6.1分析范围根据该工程取水水源所在区域的水资源条件和取水合理性分析以及取退水影响论证的需要,结合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分区与行政分区划,确定河流域及口口县为分析范围1.6.2论证范围根据口口县和河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和开发利用现状,结合现状工程和供水情况,考虑到取退水对其他用水户的影响,确定水电站坝址以上流域及其相关地区为本次水资源论证的范围。1.7设计水平年1、水资源论证现状水平年:2004年。2、设计水平年: 20052010年。1.8

6、论证委托书、委托单位与承当单位1.8.1委托单位委托单位:口口*电站开发。1.8.2承当单位1、承当单位:*省水文局。2、承当单位概况:3、资质证书编号:水论证甲字第*号。1.9评审意见2005年12月23日,省水务局在*市主持召开了*省河口口*河段水电站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以下称报告书评审会。参加会议的有*省水利学会、口口县水务局及工程业主口口*电站开发等单位的代表和专家组成员。与会专家与代表听取了报告书承当单位对报告书主要内容的介绍,并进展了认真评议,同意通过报告书。审批意见见附图2。附图2 *省水务局关于*省河口口*河段水电站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审批意见2 建设工程概况2.1建设工程名

7、称及工程性质工程名称:河口口*河段水电站工程。开发方案为:*160m+*150m+*115.8m三级开发方案。工程性质:该工程为新建的小1型引水式梯级水力发电工程。2.2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2.2.1建设地点*河段梯级水电站工程位于口口县*镇河上游*河段,各梯级坝址均分布于*大桥至牙来河电站的范围以内。*电站坝址布置在南长溪上,什介村附近,上距牙来河电站7.38km;*电站坝址布置在长安河上,上距*电站坝址3.82km;*电站坝址布置在*河上,*农场四队附近,下距水库坝址29.5km。2.2.2占地面积*河段梯级水电站建筑物包括首部枢纽拦河坝、底孔、放水设施等,引水系统及其厂区枢纽

8、等。根据工程建筑物布置,*河梯级电站水库淹没占地为农田10亩、林地226亩。其具体指标见表21。表21 *河梯级水电站库区淹没实物指标表序号梯级电站淹没指标人口农田林地1*010852*00673*00744合计0102262.2.3土地利用情况该工程所在地自然环境优美,流域内森林覆盖率高,植被较好,水土流失不严重,来水含沙量不大。库区周边地区主要为少数民族聚居地,经济较为落后。土地使用具体构成主要是以农业耕地为主,其他用地有工业用地、林业用地、旅游产业用地等。*河段水电站占用的土地主要是农田和林地。2.3建设规模与实施意见2.3.1 建设规模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

9、00的规定,建设工程的各梯级水库均为小一型水库,工程等别为等,拦河坝均为4级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为3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200年一遇;各梯级电站的发电厂房均为5级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此外水电站按照河道多年平均流量及所可能获得的水头进展装机容量选择。该工程总装机容量11600kw,工程总投资为7593.82万元。*河段梯级水电站工程建设规模见下表2-2:表22*河梯级水电站建设规模参数表2.3.2 实施意见*河段的开发任务主要为发电,*水电站位于水电站上游,坝址地质条件优越,交通方便,不存在制约水电站建设环境问题,前期条件工作较为充分,因此,*水电站已

10、具备开发条件,*电站建设符合*省水电资源开发规划。口口县人民政府以口口府办函200422号文同意河*河段水电站工程工程立项。按照*省河口口*河段水电开发规划报告中拟定该工程开发顺序为:*。建设期限18个月。2.4建设工程业主提出的取用水方案该工程中的各电站均为径流式引水电站,电站用水靠天然径流,以河上游*河段地表水作为取水水源,属河道内取用水。 *电站取水水源为南长溪;*电站取水水源为长安河;*电站取水水源为*河。2.4.1 设计保证率和用水工艺1、设计保证率该工程的设计保证率为90%。2、用水工艺*电站直接引用南长溪地表水,其工艺流程如下:汇水拦水坝拦水引水明渠 水轮发电机组尾水渠原河道。*

11、电站直接引用长安河地表水,其工艺流程如下:汇水拦水坝拦水引水隧洞 压力管道水轮发电机组尾水渠原河道。*电站直接引用*河地表水,其工艺流程如下:汇水拦水坝拦水引水明渠水轮发电机组尾水渠原河道。2.4.2取用水水量要求*电站发电设计引水流量为20.8m3/s,多年平均发电用水量26080万m3。*电站发电设计引水流量为25.0m3/s,多年平均发电用水量31100万m3。*电站发电设计引水流量为46.9m3/s,多年平均发电用水量59230万m3。2.4.3取用水水质要求*省水环境监测中心于2005年9月8日在*河段水电站拦河坝址处进展采样检测,分析工程共26项。分析结果说明,其电站河道用水水质为

12、地表水环境标准GB3838-2002类水,水质良好,因此该工程所在地水质可满足电站取水要求。2.5建设工程业主提出的退水方案该工程废污水主要来自两个局部,一是工程施工期产生的生产、生活废污水,一是水厂运行期产生的生产、生活废污水。2.5.1施工期产生的生产、生活废污水施工期的废污水主要产生于砂石料系统、混凝土拌和系统、施工机械维修停放场地处由于施工机械的漏油及清洗;施工期的生活污水主要来自施工期进场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施工期的生活区集中布置在厂区内。施工期的生产、生活废污水处理方式为安装小型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2.5.2运行期产生的尾水、生活废污水各电站排污口均设在坝址下游,其引水发电后尾水

13、均归入原河道,生活废污水由小型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处理;生活垃圾定点集中、定期外运处理。工程在施工期会产生一定数量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但数量少,是短期性的,排入河道,对河道水体环境有一定影响。但从长远看,工程建设不存在影响环境恶化的制约因素。3 建设工程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3.1 根本概况3.1.1口口县 根本概况1、地理位置口口地处口口中部,*北麓。北纬18141925,东经1093111009。全境东西长79.22km,南北宽76.69km,面积2693.1km2。县政府驻*镇,北距*市136km,南至口口市165km,东抵*镇90km,西离那大镇84km。*中线横贯全境,公路网成辐射状

14、向四周展开,是口口公路南北、东西走向的交通枢纽。2、地形地貌口口县地形西南高、东北低,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貌呈穹窿形,由高山、低山、丘陵、台地、阶地等构成层圈关地貌。境内山峦重叠,海拔1000m以上的山峰有52座。西南部与*市交界处的*峰海拨1867m,是全*的最顶峰。西部的*岭海拔1811m,南部的*山海拔1290m,北部的*岭海拔1412m。境内最低点为东北部的*岭采伐场旧址,海拔为25m。3、河流水系口口县境内有大小河溪共241条。口口两大河流*江、河发源于该县境内,其主要河流有腰子河、大边河、*河和什运河,分别发源于*岭、*山、*和*山。河网密度系数为1.32kmkm2。总集雨面积

15、2693.1 km2。4、气候特征口口县四周群山环抱,形成昼热夜凉的山区气候特征。平均气温22,1月份平均气温16。绝对最低气温为零下;7月份平均气温26,绝对最高温度38。年平均日照时间16002000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85。全年以东南风向为最多,年平均风速为1.2ms。口口县多年平均降水量2266mm,多年平均蒸发量1111mm。5、社会经济口口下辖3个乡、7个镇。有624个自然村,境内有四个县办农林场,15个国营农、林、牧、茶场。2004年,全县总人口20.65万人。国内生产总值5.27亿元当年价,其中,第一产业3.06亿元,第二产业0.68亿元,第三产业1.53亿元,人均国内生

16、产总值2552元,耕地面积12.1万亩,粮食产量5.06万斤。6、水利工程全县有中型水库1座,总库容1410万m3,兴利库容705万m3;小型水库19座,总库容2743万m3,兴利库容1878万m3;塘坝79处,库容210万m3,兴利库容210万m3;引水工程2203处,供水能力6451万m3;提水工程4处,供水能力26万m3。3.1.2河流域 根本概况1、地理位置河位于口口东南偏东部,是口口第三大河流。分有南北两源,南源称*河也称*水,北源称*河也称*河,均发源于口口县*风门岭,南北源集合于*市合口咀。向东或东北流经口口、屯昌、定安、文昌、万宁等市县,至*市*入海。流域面积*km2,干流长*

17、km,总落差*m,干流平均坡降*。2、地形地貌河流域内地貌多属中、低山区,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山脊高程多在400mm以上,最顶峰*海拨1879m。河上游*至合口段地形较开阔,河床相对较宽,系一小型山间盆地,沿河两岸发育少量小型侵蚀阶地和河漫滩。合口以上河流一分为二,多为峡谷区,仅*农场十四队至顺作段河谷稍开阔。3、河流水系河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大于100km2的支流共有9条,其中一级支流7条,二级支流2条, 根本情况详见表3-1。表3-1河干、支流 根本情况表4、气候特征河流域为热带和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大,四季分界不很明显,气温高,热量丰富,日照充足,降雨集中,干湿季清楚,雨量丰沛

18、。春夏之间,气温上升,天气渐热,夏天受东南沿海气团影响,进入台风季节。冬天受南下低温控制,天气变冷。多年平均气温23.5C,最冷1月平均气温17C,最热7月平均气温28C,极端最高气温39C, 极端最低气温3C,终年无霜。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5%。本流域是*省受台风影响最大,风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多年平均风速2.3m/s,沿海大,内陆小。河流域降雨量充分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2280mm,是全*降雨量最为丰富的地区,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132mm。5、社会经济流域涉及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等6个市县,40个乡镇、20个国营农场, 总面积3693 km2。2004年,总人口55.73万

19、人,占全省的7.1%。流域内工业和农业生产也相对薄弱,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分别为39.9和4.3亿元,分别占全省的7.7%和6.5%。该流域耕地面积85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24万亩,灌溉率28.2%,复种指数2.28,粮食产量20万吨。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和粮食产量分别占全省的7.3%、6.6%和9.2%。6、水利工程河流域供水工程中有蓄水工程231座,总库容10.3亿m3,兴利库容7.03亿m3。按工程规模划分,大型水库1座,总库容及兴利库容分别为7.78亿m3、5.91亿m3;中型水库7座,总库容及兴利库容分别为1.39亿m3、0.95亿m3;小型水库及塘坝223座,总库容及兴利库

20、容分别为1.16亿m3、0.79亿m3。引水工程1617宗,引水规模21.6m3/s,提水工程314宗,引水规模4.6m3/s,地下水开采井112眼。3.2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3.2.1水资源状况1、地表水资源量口口县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亿m3,不同保证率20%、50%、75%、90%、95%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亿m3、*亿m3、*亿m3、*亿m3、*亿m3。河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亿m3,不同保证率20%、50%、75%、90%、95%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亿m3、*亿m3、*亿m3、*亿m3、*亿m3。2004年口口县地表水资源量为16.24亿m3,河地表水资源量为*亿m3。2、

21、地下水资源量口口县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亿m3,河*亿m3。2004年口口县地下水资源量为*亿m3,河为* 亿m3。3、水资源总量口口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亿m3,河*亿m3。2004年口口县水资源总量为*亿m3,河*亿m3。4、水资源质量口口县大局部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良好,城镇生活和工业用水地表水水源均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标准GB3838-2002类或优于类标准,农村生活和一般灌区用水水源均能满足其水质要求;城镇生活和工业用水地下水水源均水质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或优于类标准,农村生活取用地下水水源有99%能满足其水质要求。根据*省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质现状评价成果,参加评

22、价的河流为河干流和支流*河,包括4个河段,总评价河长*km。在评价河段内156.6km各时段水质都符合类水标准,水质状况良好;支流*河*水文站由于受氨氮影响,全年期水质为类。河水质现状评价结果见表3-2。表3-2河水质现状评价结果水资源分 区时段评价河长(km)类类类河长(km)占评价河长(%)河长(km)占评价河长(%)河长(km)占评价河长(%)河全年*46.2*17.8*36.0非汛期*46.2*53.8*0.0汛期*28.6*35.4*36.03.2.2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口口县人均占有水资源量*m3,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 m3,水资源量丰沛。2004年,口口县总供水量*亿m3,其中地表

23、水源供水量*亿m3,占总供水量的90.2%;地下水源供水量*亿m3,占总供水量的9.8%;河供水量*亿m3,其中地表水占91.6%,地下水占8.4%。2004年,口口县总用水量*亿m3,其中生产用水量*亿m3,生活用水量*亿m3,生态用水量*亿m3;河总用水量*亿m3。2004年,口口县人均用水量489m3,万元GDP用水量1916m3。口口县水资源利用率6.2%,河18.8%。3.2.3水力资源开发利用分析一、河水力资源规划概况河流域水力资源较为丰富,开发条件优越,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相关部门就曾对河流域进展过屡次规划设计工作。1956年原水利部*勘测设计院提出了*、河、*江规划报告,19

24、65年原水电部*勘测设计院编制了口口全*水利水电规划报告,明确了河以发电、灌溉和防洪为开发任务。1985年原口口行政区水电局编制完成*省河流域规划复查报告。2000年12月,由国家电力公司*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省河*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二、水力资源主要开发方案1、河干流根据*省水电资源开发规划,河干流从上至下共布置6个电站,详见表3-3。表3-3河干流开发方案特性表2、干流*河段水电站规划调整方案原规划的*水电站坝址以上集雨面积为722km2,由电力公司委托*院设计,是一宗为电网调峰需要,以发电功能为主的水库。*水电站的建设将淹没农田1136亩,淹没林地8067亩,需去除林木150万株

25、,淹没牛营公路10.58km,搬迁人口3184主要为农业人口,总投资50739.33万元。由于该规划方案淹没范围大,搬迁人口多,库区移民难于安置,投资规模大,由于上述客观原因,该规划至今未能实施,致使河*河段丰富的水力资源开发利用处于停顿状态。为了加快河*河段水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口口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受口口县水务局委托于2005年7月编制了*省河口口*河段水电规划报告,全面分析原规划*水电站高坝水库方案无法实施的缘由,并对原规划进展调整,提出了梯级开发方案,以减少淹没和移民。调整后的规划方案见下表3-4。表3-4*河梯级水电站建设规模参数表指标名称单位梯级名称*合计距牛路水库坝址距离km40

26、.736.929.5开发任务发电发电发电坝址以上集雨面积km2291.1345.2633.7正常蓄水位m160.0150.0115.8调节性能无无无非溢流坝顶高程m167.5156.7125.89最大坝高m9.218.017.22设计水头m9.632.09.6装机容量kw20008000360013600保证出力kw30011005601960多年平均年发电量万度628252012504398年利用小时数h314032003150工程静态总投资万元1596.374109.621887.827593.82建成时间规划未建规划未建规划未建3、支流*河*河从上至下共布置大边河、红岭、合口、加兴岭和鲤

27、鱼岭5个梯级电站,现合口电站已建成,其他4个尚未建设。规划布置详见表3-5。表3-5*河开发方案特性表工程单位梯 级 名 称大边河红岭合口加兴岭鲤鱼岭距河口距离Km开发任务灌溉发电灌溉发电发电发电发电流域面积Km2多年平均来水量亿m3正常蓄水位m最大坝高m装机容量MW年平均发电量亿KW.h建成时间年规划未建规划未建1980规划未建规划未建三、规划成果根据*省水电资源开发规划,河水系规划布置水电站共61座,装机容量227.215MW,占全省规划布置水电站总装机容量的25.3%;年发电量7.5407亿KW.h,占全省规划布置水电站年发电总量的28.2%。现已建水电站36座,装机容量109.020M

28、W,占全省已建水电站装机容量的20.6%,年发电量3.8743亿KW.h,占全省已建电站年发电总量的24.5%。3.3 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水利根基设施薄弱。由于口口县经济根基比较薄弱,受地方财力限制,水利建设投入缺乏,水利工程抗灾能力弱,水利化程度相对较低。2、用水效率低与局部供需矛盾并存。各行各业和人们的节水意识比较淡薄,工业企业、农业及其它社会经济部门的用水效率普遍较低,在供用水过程中水量损失较大,用水效率不高。另一方面,由于降水年内、年际分布不均,降水多雨期与作物生长主要需水期不相匹配,加上水利工程调节能力缺乏,季节性缺水和局部地区干旱缺水仍突出。3、节水宣传力度不够。节

29、水宣传力度不够,要加大节水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节水意识,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即开源与节流措施并举,使水利建设得到更有效地开展。4、水资源保护措施还不够到位4 建设工程取用水合理性分析4.1取水合理性分析4.1.1产业政策和水资源管理要求1、产业政策按建设工程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SL/Z 322-2005的要求,水利类建设工程应符合国务院印发的水利产业政策国发199735号和地方制定的水利产业政策实施方案。水利产业政策第四条和第七条规定:水力发电工程为本政策实施期内的乙类水利建设重点工程之一,属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属于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开展的水利建设工程。根据*省有关小水电开展的政策,认真贯彻和不断完善

30、各项小水电建设与管理的优惠、扶持政策是小水电管理的重要内容。口口 根本没有煤炭资源,开展电力生产,首要的是开展可再生的干净的水力资源。水能资源属循环可再生的干净的水力资源,具有无污染的优点,且水电站具有运行灵活机动、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开发水电资源,通过“以电代柴,可促进生态建设,保护环境,这与口口建设生态省、走可持续开展道路的目标是相一致的。因此该建设工程符合当前国家和地方的产业政策。2、水资源管理该工程各电站坝址均分布于*大桥至牙来河电站的范围以内。按*省水功能区划,该工程处于河源头水保护区一级区内,该区内严格制止进展破坏水质的开发利用活动。因为建设工程为电站工程,工程建成后,无新增废污水

31、排放,也无工业“三废排放,发电用水不会对水质造成影响,属清洁的能源生产企业,另外建设工程*采用隧洞引水可以减少对工程区域内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该工程建设取水符合*省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管理规定,满足水功能区管理的要求。4.1.2水资源规划和配置1、符合区域水资源规划、配置思路按*省水资源综合规划专项规划之八*省水力资源开发规划,河干流梯级开发主要任务是发电,*水电站已列入了河干流的开发方案中。但是建设*水电站存在淹没损失大及土建投资较大的问题。为了减少淹没和移民,尽快合理地利用该河段丰富的水能资源,促进口口县生态县的建设,开展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经济,对原*水电站高坝方案进展合理的规划调整是很

32、有必要的。*河段各水电站工程的三级开发方案是对原*水电站高坝方案进展合理的规划调整后提出的,新方案既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水头,保证了与已建梯级的合理衔接,又防止了水库淹没损失,有利于水能资源在短期内集中开发。从运行管理、生态保护以及高效地开发利用水能资源等方面来讲,新方案优于原方案。因此该建设工程符合河流域和口口县水资源规划、配置的思路。2、水力资源丰富河流域地处口口东、中部,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2280mm,多年平均径流量53.85亿m3,水力资源较为丰富。按*省水资源综合规划专项规划之八*省水力资源开发规划,河水能资源理论储藏量为*MW,水能资源可开发量为*MW,可开发年发电量为*亿度。目前已开

33、发装机容量*MW,尚有*万千瓦的水能资源有待开发。根据小水电水能设计规程SL76-94的规定计算,*河段水能理论储藏量为*亿度,其水电资源尚未得到开发利用。*河段梯级水电站坝址以上区域没有较大的取水口和取水用户,不存在较大的工业用水户,居民生活和农业灌溉用水量也很少,河道余水较多,多年平均流量能够满足电站单机发电用水要求。4.2用水合理性分析4.2.1用水工程该工程为新建的水力发电工程。论证水源为河*河段地表水,属河流域;该工程各水电站均为径流式无调节水电站,其用水组成主要是发电用水,取水方式为河道内取水,用水并不消耗河道水资源,蓄水、引水发电及发电后的尾水均归入原河道,最终流入河。4.2.2

34、用水过程及水平衡分析该工程各水电站的水源工程均为无调节能力的小1型水库。*电站坝址布置在南长溪上,引水系统为引水明渠,经过水轮机过流发电,发电尾水仍归入南长溪。*电站坝址布置在长安河上,引水系统为引水隧洞接压力钢管,河水经压力钢管引至发电厂房,经过水轮机过流发电,发电尾水由太平溪归入长安河。*电站坝址布置在*河上,引水系统为引水明渠,经过水轮机过流发电,发电尾水仍归入*河。在各电站坝址上游没有其它用水户,不会减少天然来水量;取水方式为河道内取水,用水并不消耗河道水资源,蓄水、引水发电及发电后的尾水均归入原河道,对周边用水不产生影响,不会恶化本地区域用水的平衡,也不会影响河流域的水量平衡。4.2

35、.3用水合理性分析1、合理开发水能资源*河段的主要开发任务是发电,其次还有解决沿河农田的灌溉及沿河居民的人畜饮用水,但后两项的用水量均不大,可以与水能开发同时进展。所以,*河段的开发应在尽可能减少淹没损失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水资源,在获得较大发电效益的同时有效地解决好沿河农田的灌溉及沿河居民的人畜饮用水问题。河口口*河段水电站均属引水式电站,坝址以上的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用水不受工程建设影响,而对坝址以下河段,经分析计算,其区间来水量也可保证其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用水需求。该工程建成投产后,直接并入口口县电网,可缓解口口县电网中电力电量缺乏的矛盾,减轻省电网的供电压力;同时,该工程建设条件优越,施工

36、方便,施工期短,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当地农业产业构造调整,以水发电,加快当地开发建设,缓解口口县供电的紧张局势具有积极的意义。2、水量损失小该工程为径流式水电站,发电用水属河道内用水,未消耗水量,不存在水量损失的问题。综上所述,建设工程的用水主要是水力发电用水,并不消耗河道水资源,该工程的建设将到达合理开发河水能资源的目的,水量损失均较小。建设工程取水、用水不会对区域水资源产生较大的影响,建设工程取用水是合理的。4.3节水潜力与节水措施分析4.3.1节水潜力分析该工程取水水源为河*河段地表水,取水方式为河道内用水,河水经过水轮机净过流,并不消耗河道水资源。其用水没有节水的潜力。虽然

37、水力发电节水潜力不大,但在开发水电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合理调度,充分利用水源。1、根据用电负荷变化情况,合理调度,加强用水管理,尽量做到不弃水或少弃水。2、对拦河坝做好坝基和坝体防渗处理,减少渗漏损失。3、坝址汇水区范围内,营造水源修养林,提高森林覆盖率,逐年增加河流基流量。4、通过合理的规划论证,在取得有关部门的批准后,由低坝蓄水改为高坝蓄水,增加调节发电用水量。5 建设工程取水水源论证5.1水源论证方案5.1.1 取水水源*河段水电站工程取水水源为河地表水。5.1.2取水口位置*河段水电站工程各梯级坝址均分布于*大桥至牙来河电站的范围以内。*级水电站取水口布置在南长溪上,什介村附近,上距牙

38、来河电站7.38km;*级水电站取水口布置在长安河上,上距*级水电站坝址3.82km;*级水电站取水口布置在*河上,*农场四队附近,下距水库坝址29.5km。5.1.3论证范围*河段水电站工程位于口口县*镇河上游*河段,*级、*级和*级水电站的集水面积分别为291.km2、345.2km2、和633.7km2。该工程水资源论证范围为各电站坝址以上流域及其相关地区。5.2地表取水水源论证5.2.1水文测站及资料情况*河段水电站工程所在的河上游设有*水文站和10个雨量站,有较完整的实测流量资料。*水文站为水库入库站,控制面积*km2。*河段水电站坝址在*水文站上游,*级、*级和*级电站流域面积占*

39、水文站流域面积的百分比分别为40.0%、47.5和87.2%,本水电站工程水资源论证采用的有关水文测站的资料情况见表5-1。各站点分布情况见附图二。附图二 *站流域有关水文雨量站点分布图5.2.2坝址来水量分析5.2.2.1代表站的选取*河段水电站所属的河流域设有*水文站,有19602004年共45年连续完整的实测流量资料。*水文站与*河段水电站同在河上游,属同一流域,各电站与之相距不远,流域面积相差不大,分别相差:*级为435.9 km2、*级为381.8 km2和*级为93.3km2,分别占*水文站流域面积的60.0%、52.5%和12.8%,其气候、雨量的年际变化及年内分配、高程、坡降、

40、植被、森林覆盖等下垫面条件一致或较相近。本次*河段水电站工程来水量分析计算采用*水文站的径流系列资料进展计算。5.2.2.2坝址径流系列及其代表性论证1、流域平均降水量*水文站流域的平均降水量用*等10个降水量站以算术平均法计算求得,其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2389.4mm。*级水电站的流域面积与*水文站的流域面积相差不大,其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的取值与*水文站一样。*级水电站流域的平均降水量用*等6个降水量站以算术平均法计算求得,其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mm。*级水电站流域的平均降水量用*等5个降水量站以算术平均法计算求得,其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mm。2、坝址径流系列的计算根据*站年径流系列资料,采用

41、水文比较法计算*级、级和级水电站年径流系列,并根据流域的平均降水量进展修正,降水量修正系数分别为K=2281.0/2389.4=0.9546、K=2284.7/2389.4=0.9562和K=1。采用该方法计算的*级、级和级水电站1960年2004年年径流,各级电站多年平均径流量分别为:级4.550亿m3相应流量14.4m3/s、级5.404亿m3相应流量17.1m3/s和级10.38亿m3相应流量32.9m3/s。历年年径流成果见表5-2。表5-2*各电站历年径流量成果表3、径流系列代表性分析点绘*级水电站年径流过程线图图5-1及其逆时序平均过程线图图5-2。从图5-2可以看出,当逆时序系列

42、长度大于15年时,系列均值 根本稳定,平均径流量为10.00亿m3左右;大于33年时,平均径流量趋于10.38亿m3。经综合分析,*各电站年径流系列长,具有代表性。图5-1*级电站历年径流过程线图图5-2 *级电站历年径流逆时序平均过程线5.2.2.3径流频率计算对*河段各水电站19602004年径流量系列进展频率计算,采用矩法估算参数,P-型适线,计算成果见表5-3。表5-3*梯级电站年径流量频率计算成果表项目参 数各级频率%,设计值亿m3均值CvCs/Cv510203050809095级4.5500.382.007.226.865.915.284.333.072.522.12级5.4040

43、.382.009.178.157.026.275.153.642.992.52级10.380.382.0017.6015.6413.4712.039.887.005.754.845.2.2.4典型年选择及年内分配根据*级电站年径流设计值表5-3,参照*站逐日平均流量成果,选择年径流接近、年内分配接近长系列的平均年内分配的频率为10%、50%、90%的典型年分别为1973年、1976年、1998年,其逐月径流成果见表5-4,图5-3图5-5图略。逐日平均流量见表5-5表5-7表略。显然,*级和级电站的典型年与*级电站一样,年内分配相似,各代表年逐日平均流量见表5-8表5-10和表5-11表5-1

44、3表略。表5-4*级水电站典型年径流量月分配表典型年出现年份天 然 径 流 量 万m3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丰水年P=10%1973541134512824335325872136538795873537062410167207167156400平水年P=50%197636842607224320383259415970606753246802031016840517198800枯水年P=90%19982314179514911457214719118844228546361778771325700575005.2.2.5径流年内分配*河段各水电站流域径流量

45、年内分配不均,汛期5-10月的多年平均径流量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67.7%,非汛期占32.3%。5.3水电站工程用水量分析水能计算5.3.1调节方式、设计水头根据*省河口口*河段水电开发规划报告,*梯级电站设计水头:级为9.6m,级为32.0m,级9.6m;正常库容:级为124万m3,级126万m3,级104万m3。各级电站虽然的一定的库容,但库容较小,调节能力差,因此各电站水能计算按无调节方式进展,采用代表年法计算。5.3.2水轮机、发电机效率特性、出力系数、水能计算公式根据机组综合特性曲线,取水轮机效率为89%,发电机效率为92%,机组综合效率81.9%。电站出力根据以下公式计算:A=水轮机

46、效率发电机效率=0.890.929.81=8.0电功率: N日=AQ日H净;电 能: E日=TN日。式中:N日日平均电功率kW;Q日日平均流量m3/s;H净净水头m;E日发电量kWh。T时间h5.3.3保证出力p计算一、*级电站保证出力p计算1、设计保证率*I级电站设计保证率为90%。2. 代表年逐日平均流量*级电站坝址以丰10%、平50%、枯90%三个代表年逐日平均流量流成果见表5-8、表5-9和表5-10。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550亿m3,相应流量14.4 m3/s。3保证出力Np的计算根据丰10%、平50%、枯90%三个代表年日平均流量成果,计算各级流量的频率,以流量为纵坐标,以频率为横

47、坐标,点绘流量的频率曲线图,见图5-6图略。根据设计保证率P=90%,查得相应保证流量Qp,然后按Np=AQpH计算Np。Qp=2.66 m3/s,Np=A QpH=8.02.669.6=204.3kW二、级电站保证出力p确定1、设计保证率*级电站设计保证率为90%。2. 代表年逐日平均流量*级电站坝址以丰10%、平50%、枯90%三个代表年逐日平均流量流成果见表5-11、表5-12和表5-13。*级电站坝址以上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404亿m3,相应流量17.1 m3/s。3保证出力Np的计算根据丰10%、平50%、枯90%三个代表年日平均流量成果,计算各级流量的频率,以流量为纵坐标,以频

48、率为横坐标,点绘流量的频率曲线图,见图5-7图略。根据设计保证率P=90%,查得相应保证流量Qp,然后按Np=AQpH计算Np。Qp=3.16 m3/s,Np=A QpH=8.03.1632.0=809.0kW三、级电站保证出力p确定1、设计保证率*级电站设计保证率为90%。2. 代表年逐日平均流量*级电站坝址以丰10%、平50%、枯90%三个代表年逐日平均流量流成果见表5-5、表5-6和表5-7。*级电站坝址以上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0.38亿m3,相应流量32.9m3/s。3保证出力Np的计算根据丰10%、平50%、枯90%三个代表年日平均流量成果,计算各级流量的频率,以流量为纵坐标,以频

49、率为横坐标,点绘流量的频率曲线图,见图5-8图略。根据设计保证率P=90%,查得相应保证流量Qp,然后按Np=AQpH计算Np。Qp=6.07 m3/s,Np=A QpH=8.06.079.6=466.2kW5.3.4装机容量NP的计算引水式电站,水头 根本上是固定的,因此,合理确定设计流量Q设是确定电站规模及装机容量的的关键,同时还应考虑负荷需要,使电站装机更加经济合理。如何充分利用水能,一般从多年平均径流的水量利用率与多年平均利用小时二者的关系,或从水能最优利用率来考虑,在此根基上计算设计流量。5.3.4.1*I级水电站装机容量NP的计算一、水能最优利用率法1、流量历时曲线根据代表年日平均

50、流量绘制流量历时曲线。见图5-9T=8760*P%2、水能最优利用率计算根据日平均流量历时曲线,假设不同流量,可得出不同的可利用水量W电,由此可按K=W电/W总算出水量利用率及水能最优利用率。计算成果见表5-14表5-14*河段级电站水能最优利用率计算表注:总日数n=1096,总水量W总=Q日总和3、设计流量确实定从表5-17可以得出Q为8.0 m3/s时总利用率最优,因此设计流量Q设定为8.0m3/s。4、装机容量Ny的计算Ny=AQ设Hp=8.08.09.6=614.4(kW)5、多年平均发电量E年根据出力系数、平均水头,对丰水年10%、平水年50%、枯水年90%三个代表年的日平均来水量,

51、日为计算时段按径流式电站进展水能计算,按设计流量Q设=8.0 m3/s计算得多年平均发量为381.2万度,年利用小时6204小时,各典型年的计算结果见表5-15。表5-15*I级水电站水能参数指标表二、年利用小时数法假定不同装机容量,建设装机容量和多年平均发电量与年利用小时数的关系,根据确定不同的年利用小时数ty,确定装机容量Ny。试算成果分别见表5-16、图5-10、图5-11。表5-16*I级水电站不同年利用小时数与装机容量表三、装机容量确实定通过水能最优利用率法和年利用小时数法计算成果看,在装机容量为1600kW时,多年平均发电量、年利用小时数和水量的利用率比较合理。比2005年调整规划

52、的装机容量2000kW小400kW,建议初拟装机容量为1600kW,设计流量QP=20.8m3/s。取装机容量1600KW,设计水头9.6m,以各典型年的来水量进展水能调节计算得:多年平均发电量555万kWh,设备的年利用小时3469h,多年平均发电用水量26100万m3。各项水能参数指标详见表5-17。表5-17*I级水电站水能计算成果表5.3.4.2*II级水电站装机容量NP的计算一、水能最优利用率法1、流量历时曲线根据代表年日平均流量绘制流量历时曲线。见图5-12T=8760*P%2、水能最优利用率计算根据日平均流量历时曲线,假设不同流量,可得出不同的可利用水量W电,由此可按K=W电/W

53、总算出水量利用率及水能最优利用率。计算成果见表5-18表5-18*河段II级电站水能最优利用率计算表注:总日数n=1096,总水量W总=Q日总和3、设计流量确实定从表5-18可以得出Q为9.5 m3/s时总利用率最优,因此设计流量Q设定为9.5m3/s。4、装机容量Ny的计算Ny=AQ设Hp=8.09.532.0=2432(kW)5、多年平均发电量E年根据出力系数、平均水头,对丰水年10%、平水年50%、枯水年90%三个代表年的日平均来水量,日为计算时段按径流式电站进展水能计算,按设计流量Q设=9.5 m3/s计算得多年平均发量为1489万度,年利用小时6123小时,各典型年的计算结果见表5-

54、19。表5-19*II级水电站水能参数指标表设计频率(%)设计流量(m3/s)设计水头(m)年发电量(万度年利用小时(h)年利用水量(万m3)代表年来水量(m3/s)水量利用率%109.532.016896946238508150029.3509.532.015256269215105150041.8909.532.012585171177302990059.3平均14896123210105404038.9二、年利用小时数法假定不同装机容量,建设装机容量和多年平均发电量与年利用小时数的关系,根据确定不同的年利用小时数ty,确定装机容量Ny。试算成果分别见表5-20、图5-13、图5-14。表

55、5-20*II级水电站不同年利用小时数与装机容量表年利用小时数小时多年平均发电量万度装机容量kW)发电用水量万m3)水量利用率(%)3000237379293340061.83500219862803089057.24000203550882865053.04500189242112662049.35000176635262479045.95500164729962315042.86000152725432148039.7三、装机容量确实定通过水能最优利用率法和年利用小时数法计算成果看,在装机容量为6400kW时,多年平均发电量、年利用小时数和水量的利用率比较合理。比2005年调整规划的装机容

56、量8000kW小1600kW,建议初拟装机容量为6400kW,设计流量QP=25.0m3/s。取装机容量6400kW,设计水头32.0m,以各典型年的来水量进展水能调节计算得:多年平均发电量2213万kWh,设备的年利用小时3458h,多年平均发电用水量31100万m3。各项水能参数指标详见表5-217。表5-21*II级水电站水能计算成果表设计频率%装机容量Kw)多年平均发电量万度年利用小时数小时发电用水量万m3)各代表年来水量万m3)水量利用率(%)10640027814346390708150047.950640022673543318705150061.9906400159724952

57、24402990075.1平均640022133458311005404057.55.3.4.3*III级水电站装机容量NP的计算一、水能最优利用率法1、流量历时曲线根据代表年日平均流量绘制流量历时曲线,见图5-15。T=8760*P%2、水能最优利用率计算根据日平均流量历时曲线,假设不同流量,可得出不同的可利用水量W电,由此可按K=W电/W总算出水量利用率及水能最优利用率。计算成果见表5-22表5-22*级电站水能最优利用率计算表假定流量m3/s可利用水量m3/s.日水量利用率%设备运转时间日设备利用率%总利用率%1234=2/15=4/n6=3x510.09833.8727.17983.3989.7324.3810.510170.3728.10968.6188.3824.8311.010490.6728.98953.7087.0225.2211.510796.7729.83938.8585.6625.5512.011089.7730.64924.1584.3225.8412.511371.0731.42909.698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