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心理学结课论文

上传人:daj****de 文档编号:161638678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9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际交往心理学结课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际交往心理学结课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际交往心理学结课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人际交往心理学结课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际交往心理学结课论文(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人际交往心理学结课论文人际交往是和谐相处的一部分,是人际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 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影响。当然人际融合能力并不只是简单地体现在能否接纳世界、认同 世界方面,它还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反映。人际融合能力的强 弱与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知识技能、活动能力、创造能力、处理 人际关系能力以及健康状况等密切相连的。一般来说,一个素质 比较高、各方面能力比较强、身心健康的大学毕业生走上社会后, 能够很快适应环境、适应工作,即使是在比较困难的条件下和比 较差的环境中,也能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通过自己的努力取 得好的成绩。人际交往的关键在于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巧妙 地感谢别人、良好表达能力。人

2、际关系系指社会人群中因交往而构成的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 属于社会学的范畴。中文常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被称为“人 际交往”,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 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个体均 有其独特之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及价值观,然而人际 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组织气氛、 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之关系均有极大的影响。人际关系有许多不同之定义:人与人之间相互认知,因而产生的 吸引或排拒,合作或竞争,领导或服从等关系;指在某一段时间里与 某人经常保持的社会接触;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

3、程,借由思想, 感情,行为表现的相互交流,而产生的互动关系;个人与个人之间的 互动关系,更广义的人际关系包含文化制度模式与过程方面亦是社会 关系。所以人际关系可说是人与人之间,在一段过程中,彼此借由思 想、感情、行为所表现的吸引、排拒、合作、竞争、领导、服从等互 动之关系,广义的说亦包含文化制度模式与社会关系。交际中缺乏主动性往往跟我们所处的环境和个人的性格有关。从 环境来说,对陌生的环境,人总会有距离感甚至恐惧感,这很正常。另外 生活条件的艰苦也常会出乎人们的预料之外。这很容易造成人的一些 焦虑、不满情绪,一旦产生这样的情绪,哪儿还有心思去工作,更不要说 主动去与本来陌生人沟通了。所以一定要

4、有一个充分的心理准备,克 服环境、生活条件带来的困难。从个人性格来说,对陌生环境和生活 艰苦产生焦虑不满情绪的人,往往是那些平时生活比较优裕,遇事爱斤 斤计较的人,对于那些豁达、开朗或者容易满足的人来说,一般不会产 生这样的情绪。另外,有的人比较内向,一向不爱主动跟别人交往;有的 人从小到大都是佼佼者,交朋友从来都是别人先靠近他,主动与他套近 乎,所以习惯了。这些都是影响交际缺乏主动性的原因。必须克服自 身的一些弱点,调整心态,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才能在 人际交往中处于有利的地位热情过度则与缺乏主动性正好相反,在人 际交往中,热情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过度了就会让人感到虚伪,这也不

5、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比如说,向对方说一些名不符实的恭维话, 或者是有事没事就拉着别人拉家常,经常送礼物或请其下馆子等。这 会让交际对象感到你与其交往动机不纯,会在心理上产生防备。一旦 让交际对象心理设防,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对你的印象,率性而为不能 说是缺点,因为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这样表现的话,别人可能会觉得这个 人坦率、不作做。但是在人际交往中率性而为,却常常会搞僵人际关 系。比如做事情完全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不管别人的意见,就会让人觉 得你刚愎自用不谦虚;在行为方面率性而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注 意时间、场合,别人就会觉得你无组织无纪律;经常改变主意,没有经过 周密计划或事先请示就行事,让人

6、觉得你做事卤莽,缺乏诚意等。教育 实习中这样做会使别人对你产生不良印象,从而影响与他人良好关系 的建立。从交际的角度来看,你的言行举止会给交际对象留下或良好 或不良的印象。所以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如果言行举止不庄 重、不检点,就会给我们的交际对象留下不好印象。别人见到你只会 退避三舍,哪里还愿跟你交往。这里的过分就是说亲热过头了,古人说: 过犹不及,过分还不如不及,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过分,要留有余地。如果 与学生关系过于亲密,感情往往会超越原则,造成老师在处理某些事的 时候,会因为感情干扰而看不见原则。而且关系过于亲密,尤其是对异 性来说,很可能会令他们产生误解,如果分寸把握不好,就会产生

7、十分 严重的后果,而且造成不良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关系到个人,还关系到 他所来自的那个集体的声誉。人际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 判断的过程。人际认知的对象:个体及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人际 认知不等同与社会认知、人认知。人际认知指认知者对他人或自己的 行为进行分析并找出其行为的原因、动机、性质的过程。也就是把他 人的原因或自己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人际认知,广义指人的认识活动,包括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学习、语言和产生等心理现象;狭义指人的感觉、知觉和思维。人际 认知认知主体在自身思维之内以一种特殊的活动方式占有被认知对 象的结果。人际认知分为三方面的认知:第一是

8、自我认知,自己要对自己有 定的了解和诠释;第二是对他人的认知,俗话说的好,人心隔肚皮, 我们不可能看穿他人,就像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诸葛亮本自认为马谡 是个良材,排众议力推马谡,可是最后却是看错了人,被迫退居汉中; 第三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这就包括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知, 他人与他人关系的认知,在讲这堂课时老师参考塔基乌里在1953年 做过的关于人际认知的实验,找了四组十六人做实验来了解人际关系 的认知。人际认知的作用: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知者明在煮酒论英雄 的历史典故中得以体现,曹操的霸气与自知知人不愧是一代枭雄;知 人者智体现在三点,知人善交,就像管仲与鲍叔牙,管仲的知人义气 流传至今

9、;知人善任就如刘邦,刘邦若不是知人善任也不会有汉朝天 下。知人善教则如孔子所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人际认识有时也缺乏客观性,比如,有的人对自己喜欢的人或事 越来越喜欢,越看优点越多;对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越来越讨厌,越 看缺点越多。因而表现出过分地赞扬和吹捧自己喜欢的人或事,过分 地指责甚至中伤自己所厌恶的人或事。这种认为自己喜欢的人或事是 美好的,自己讨厌的人或事是丑恶的,并且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这些 人或事上进行美化或丑化的心理倾向,失去了人际沟通中认知的客观 性,从而导致主观臆断并陷入偏见的泥潭。人际认知有时也是一是感 情投射,即认为别人的好恶与自己相同,把他人的特性硬纳入自己既 定的框框中

10、,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加以理解。比如,自己喜欢某一事 物,跟他人谈论的话题总是离不开这件事,不管别人是不是感兴趣、 能不能听进去。引不起别人共鸣,就认为是别人不给面子,或不理解 自己。人际认知对于我们在人际交往的方面有很多好处,对于人际交往 我们不仅要学会知人,也要学会自知,这样才会更好的与人交往,不 在交往上吃亏,现在的社会能有好的交际能力就有了更多的机会,所 以要学习好去认知,当然,也要好好的去知人善用、知人善交,这样 就会有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圈,对于自己的发展就会更有空间。本学期的人际关系心理学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 们在大学需要与老师同学交往,最主要的是要与舍友交往,因为我并

11、没有在大学之前住过校,所以和现任同一个屋檐下的家人要更好的交 往,这样对大家更有利,也对自己更加好。在学校住,同学之间会有 矛盾和冲突,学好人际交往则会尽量避免和同学、舍友的矛盾和冲突, 在这个小型社会的校园里好的交际能力是相当必要的。这是个小型社 会,马上我们要走进真正的社会,社会就如学长、长辈们所说,是残 酷和利益的,社会需要什么哪?学历、人才,但是如果你没有好的学 历,不是一个技术性人才,那么如果有好的交往能力,能够有好的观 察认知能力就会在社会的一个小角落里站住一脚,这样我们就可以生 活下去。人际交往心理学,交往、心理、人际,方方面面的洞察和认知就 为了更好的与人交流,在这学期的学习中我学到了不少。土木系工造0903杨晓玲际心结土木系工造0903杨晓玲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