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61636090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1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6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 第十一章 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 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 传统经济学说向以乐观著称,这种乐观态度之由来,我认为是因为他们忽视了一点:有效需求不足,可以妨碍经济繁荣。如果一个社会之运行,确如经典学派所设想的那样,则该社会资源之就业量,自有达到最适度水准之趋势。经典学派理论也许代表我们冀望于经济体系者,不过如果假定现实经济体系确属如此运行,那么根本是把问题都假定掉了。引自:引自:J梅纳德凯恩斯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l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l因为在商品的流通过程中,生产者的生产引起了对其他生产者的商品需求,整个经济体系也就达到循环,某一数量商品的供给也就带

2、动了对相同数量商品的需求。于是,古典学派经济学者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生产过剩不可能在流通过程发生。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l任何人从事生产都是为了消费或销售;销售则是为了购买对他直接有用或是有益于未来生产的某种其他商品。所以一个人从事生产时,他要不是成为自己商品的消费者,就必然会成为他人商品的购买者和消费者。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l产品生产本身能创造自己的需求;l由于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作用,不可能产生遍及国民经济所有部门的普遍性生产过剩,而只能在国民经济的个别部门出现供求失衡的现象,而且即使这样也是暂时的l货币仅仅是流通的媒介,商品的买和卖不会脱节 Back 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l根据

3、萨伊定律,在一个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由于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因而社会的总需求始终等于总供给。l萨依定律的应用主宰整个古典学派的思想和主流的经济思想。l直至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出版,萨依定律的影响力才稍微减退。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l除了一般的摩擦性失业和一般自愿失业者外,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应该是达到充分就业l总需求的价格等于总供给的价格,社会的商品并不会出现生产过剩,那么总产量和边际生产率将达到最高水平,工人的工资相等于劳动的负效用,除非工人不满意现有工资水平外,社会不可能出现失业l庇古失业论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l一个人用他储蓄的那部分收入来购买劳动和商品,和他用所谓花费的那部

4、分收入来购买是完全一样的,这是一条人所熟知的经济原理。当他使他所购买的劳动和商品用于生产财富,他指望从这种财富生产得到将来享受的手段时,他被认为是进行储蓄。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l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人们会将拥有的所有货币尽快购买消费品或生产资料,而避免货币或资金闲置所损失的机会成本。l货币流通数量不会影响实际经济变量(如产量、实际工资、就业人数等),“仅能影响这些实际变量的货币数值的大小。”l货币被彻底认为只是价值的量度和交换媒介,作为商品的特质遭到忽视,当中货币的价格变化不但没有受到重视,更得出了货币不会影响其他变量的结论。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l1)资本家在经营生产时,既要考虑商品的

5、总供给价格,又要考虑商品的总需求价格。如果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资本家就有利可图,增雇工人,扩大生产。反之减雇工人,缩小生产。直至两者相等,资本家预期获得的总利润达到最大量,生产和就业都达到均衡状态。此时的社会总需求,就称为“有效需求”。l(2)有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由于边际消费倾向的作用造成消费需求不足,也造成投资需求不足,即社会总需求的不足,必然导致社会总就业量的不足和经济危机的产生。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l这就是说,有效需求不是具有一个唯一的均衡值,而是具有一系列的无穷大个同样可被容许的均衡值;从而,除了劳动的边际负效用所规定的一个上限以外,就业量的大小是不能确定的。l如

6、果这是正确的话,那么,企业家之间的竞争总是会导致就业量的扩大,以至到整个产量的供给不再具有弹性为止。有效需求数值的进一步增加不再会导致产量的任何增加。这一状态显然同充分就业是相同的事情。l“当我们的收入增加时,我们的消费也会增加,但增加的量不像收入增加那样大“。根据这一心理规律,就业量越大,与之相对应的产量的总供给价格与企业家能够从消费者支出那里收回的社会愿意消费数量之间的差距也越大。因此,如果消费倾向不变,那么,就业量便不能增加。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l总就业量决定于总需求;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造成的。由于总需求不足,商品滞销;存货充实,引起生产缩减;解雇工人,造成失业。当就业增加时,收入

7、也增加。社会实际收入增加时,消费也增加。但后者增加不如前者增加那么多,这就使两者之间出现一个差额。l总需求由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两者组成。因此,要有足够的需求来支持就业的增长,就必须增加真实投资来填补收入与这一收入所决定的消费需求之间的差额。换言之,在消费需求已定的情况下,除非投资增加,人为地增加社会需求,否则就业是无法增加的。l 中国的现状则是有效需求不足。因此会出现供大于求的说法。即便是人们的需求量尚未达到或者完全实现,但由于存在着价格门槛因此也不会进行消费。由此导致的生产萎缩,经济下滑成就了中国如此高的失业率。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l是指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最末一

8、个货币收入单位中用于消费的比例在减少。消费需求不足l在人们收入增加的时候,消费也随之增加,但消费增加的比例不如收入增加的比例大。l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收入的性质。l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对边际消费倾向影响甚大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l指人们预期从投资中获得的利润率(即预期利润率)将因增添的资产设备成本提高和生产出来的资本数量的扩大而趋于下降。投资需求不足l资本之边际效率宣布崩溃时,人们对未来之看法,亦随之黯淡,不放心,于是灵活偏好大增,利率仍上涨,这一点可以使得投资量减退得非常厉害:但是事态之重心,仍在资本之边际效率之前崩溃尤其是以前被人非常垂青的资本品。l愈是预期资本的边际效率崩溃,愈是不敢投资

9、,不敢消费,从而有了对灵活偏好的偏好。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l灵活偏好规律是指人们愿意保持更多的货币,而不愿意保持其他的资本形态的心理法规。其是对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的反映l交易动机,指为了日常生活的方便所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l谨慎动机,指应付各种不测所产生的持有现金的愿望;l投机动机,指由于利息率的前途不确定,人们愿意持有现金寻找更好的获利机会。l这三种动机,尤其是谨慎动机,说明面对诸多不确定性时,人们通常不敢轻易使用自己的存款。back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back 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 本章重点讨论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均衡与非均衡状态,揭示社会总供求的

10、均衡条件,并进而阐述社会总供求失衡的表现形式及其形成原因。这一章的研究对象是基于并超越微观经济中的个量经济及其行为机制,以总量经济或宏观经济为研究对象。对国民经济总量平衡问题的研究又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目的与要求目的与要求 参考文献 重点与难点 课后练习 基本内容 教学指导 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目的与要求 参考文献 重点与难点 课后练习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本章分析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其目的是揭示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运动,探讨如何保持二者在总量上和结构上的平衡,进而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教学指导 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目的与要求 参考文献 重点与难点 课后练习 基本

11、内容 教学指导 重点与难点 把握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表达式。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影响因素及其二者之间的相互决定。社会总供求的均衡条件与失衡机理。对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对立统一运动及其运动进程的把握决定着宏观经济态势。分析国民经济收入分解流程,认识封闭和开放框架下总量均衡的实现条件和条件破坏引起总量失衡的表现形式。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参考文献 教学指导 课后练习 第一节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目的与要求 基本内容 一、社会总供给的含义及其构成 二、社会总需求的含义及其构成 重点与难点 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向社会提供的最终产品和

12、劳务的总量。社会总供给是由国内供给和国外供给两部分构成的。分析总供给需要借助于一系列衡量经济总量的宏观经济指标。国内生产总值从本质上讲是一个生产概念。社会总供给=国内供给+国外供给 =国内生产总值(扣除不可分配部分)+进口总值 参考文献 教学指导 课后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目的与要求 基本内容 重点与难点 一、社会总供给的含义及其构成 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l 本期不可分配部分,是指国内生产总值中当年不能进行分配的部分:林业和畜牧业自然生长的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居民自有住房的虚拟折旧。l由于各时期的供求状况相互影响,在测算社会总供给时,应考虑各时期之间的衔接 第十一章国民经

13、济总量平衡 二、社会总需求的含义及其构成它是指在一定支付能力下社会对生产出来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需求的总和,即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国外需求和政府需求四者的总和。投资需求作为一个总量范畴,是指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对投资品的需求。消费需求作为一个总量范畴是指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消费品的需求。从构成上看,社会消费需求包括公共消费需求和个人消费需求两部分。国外需求,是指海关统计的出口总值。社会总需求=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国外需求=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流动资产投资需求+社会消费需求+个人消费需求+出口总值 参考文献 教学指导 课后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目的与要求 基本内容

14、 重点与难点 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一、社会总供给的决定 第二节 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决定 二、社会总需求的决定 三、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参考文献 教学指导 课后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目的与要求 基本内容 重点与难点 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 第一,总需求规模对总供给的影响。这是从宏观的角度看,社会对商品的总需求规模对总供给水平的影响。这是一种恒常影响因素。社会对商品的总需求规模影响总供给水平有两种情况:在商品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背景下,总供给的水平是由总需求的规模决定的。在商品的总供给小于总需求的背景下,总需求提高短期内的总供给水平。参考文献 教学指导 课后练习

15、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目的与要求 基本内容 重点与难点 一、社会总供给的决定 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 第二,物价总水平对总供给的影响。全社会商品的价格总水平是各种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值,商品的物价总水平必然表现出对商品总供给水平的正相关的关系。两种例外。第三,统计期内的资源可供量。在短期内,资源可供量是一个既定量,它是决定总供给水平的限制性因素。在长期中,在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环境中,资源可供量会发生变动,这种变动是决定总供给水平的首要因素。参考文献 教学指导 课后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目的与要求 基本内容 重点与难点 一、社会总供给的决定 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 第四,社会平均的

16、单位资源利用效率。单位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或下降,同量的经济资源便能形成更大或更小规模的总供给。第五,经济制度。经济制度决定资源配置主体的效率机制和资源配置方式,进而影响资源配置效果。第六,国家的经济政策对总供给水平的影响。国家的经济政策是影响总供给水平的调节性因素。参考文献 教学指导 课后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目的与要求 基本内容 重点与难点 一、社会总供给的决定 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l总供给曲线表示真实产出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三种情况:(1)存在大量闲置生产能力;(2)生产能力已被充分利用;(3)上述二者之间过渡状态。l第一种状态下,产出上升不影响价格;第二种状态下,价格上升不能

17、导致产出上升;两者是极端情况,实际情况更可能是第三种状态。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l这时某些部门生产能力已得充分利用,但是其它部门仍存在一些过剩能力。前者生产增长会导致价格上升;因为当厂商增加产出时,发现某些投入品如熟练劳动力存在短缺,于是不得不支付更高要素价格,并提高产品价格以补偿成本。后者增产只是利用了原先闲置的生产要素,不存在提高要素价格压力。有的部门提高价格,有的没有,而价格总水平不过是所有价格的某种加权平均,因而一般物价水平有所提高,但没有直线上升。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l总供给曲线从左到右变得越来越陡直,表示当扩大供给的制约因素随着产出增加而增大时,供给对

18、价格水平越来越缺乏弹性,因而一定幅度的物价上升能够带来的产出增加越来越小。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l总供给线不同区段形状及其经济内涵,具有重要的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含义。后面将看到,经济学家之间关于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的争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争论,在学理上可以归结一个简单的问题:实际经济状态与第一种情况(平缓的总供给线)比较接近?还是与第二种状态(陡直的总供给线)更为接近?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l价格总水平以外因素导致真实产出变化,表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本身移动。l例如,技术进步或体制改革,改进了生产函数,使长期潜在生产能力上升,导致短期总供给线向右下方移动。l石油危机或农业灾害减产,使厂商单

19、位产出成本上升,给定物价下企业意愿供给产品数量减少,使总供给线向右上方移动。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 第一,投资需求。从总量上看,投资需求表现为投资总规模。投资总规模取决于社会最终产值及其增长率和积累效果。价格、利率、经济体制,乃至人们对投资收益的预期等也是影响投资规模的不可忽视的因素。第二,消费需求。理论上,作为消费需求源泉的消费基金,直接决定于社会总供给增长率、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率、消费品总量和人口基数及其自然增长率。实际经济运行中,一切影响国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的因素,都会影响消费基金的水平。如,国民收入分配体制;税收;价格水平等。参考文献 教学指导 课后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20、目的与要求 基本内容 重点与难点 二、社会总需求的决定 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l在总供求模型中,总需求是一条向左下方倾斜的曲线。经济含义是:其它条件相同时,一般物价水平下降导致总需求上升,反之亦然。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l为什么物价与总需求负相关?讨论理论解释之前,回顾用支出法统计GDP的定义:lY=C+I+G+NXl下一章我们将说明,总支出是表示总需求数量的适当统计指标,因而,总支出每一部分都对物品与劳务总需求作出了贡献。假定政府支出受政策因素给定,其它三项支出水平可能与物价总水平存在联系。宏观经济学的总需求理论基本内容,是解释物价总水平如何与消费,投资,净出口等

21、支出水平之间存在负向关系。l这方面理论被解释为三个效应。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l第一是财富效应。价格上升导致以真实购买力表示的财富“缩水”,人们变得比较“穷”了,结果减少了支出。英国经济学家庇古(Arthur Pigou:1877-1959)强调了这一效应,因而又称为庇古效应。l第二是利率效应。物价上升使货币交易需求上升,导致利率上升,抑制投资需求和居民信贷消费需求。又称凯恩斯效应。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l固定汇率制度下,物价水平上升使国内产品与进口产品相比变得更为昂贵,替代作用使进口增加和出口下降,从而使净出口下降和总需求减少。l浮动汇率制度下,如同讨论利率效应时说明的,物价水平上升使利

22、率上升,受套利动机驱使的资本流入增加,对本国货币产生升值压力;货币升值使国内产品与进口产品相比变得更为昂贵。结果使进口增加和出口下降,导致净出口下降和总需求减少。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Mundell)和马库斯费莱明(Marcus Fleming)强调这一效应。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物价以外原因对总需求影响表现为总需求曲线移动:预期变动技术变动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变动财政支出变动货币供应量变动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1、在二者相互关系中,社会总供给的增长是社会总需求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这是生产决定消费之规律所决定的。2、市场经济活动中,社会实际有效总供给的形成,最终取决于市场

23、实现的社会总需求。亦即总需求对总供给的影响是第一位的。参考文献 教学指导 课后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目的与要求 基本内容 重点与难点 三、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 相互作用和影响 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 3、社会总需求对总供给的作用是通过其自身变动发生的。总量变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总需求绝对量的变动,二是总需求相对量的变动。相对于总需求的均衡变动而言,总需求的失衡变动或非均衡变动,即总需求在总量上的扩张和收缩与总供给脱节的变动状态是主要的和绝对的。参考文献 教学指导 课后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目的与要求 基本内容 重点与难点 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4、总需求失衡变动的

24、影响 如果社会总需求变动的状态是合理的,则社会总需求变动效应就取决于当时的经济环境。如果社会总供给的变动是合理的、一定的,那么社会总需求变动对社会总供给的效应将取决于社会总需求变动的合理程度。参考文献 教学指导 课后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目的与要求 基本内容 重点与难点 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第三节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 均衡与非均衡 一、总量平衡公式 二、社会总供求的均衡条件 三、社会总供求失衡的表现形式及其成因 参考文献 教学指导 课后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目的与要求 基本内容 重点与难点 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国民经济中收入流量的流转过程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整个国

25、民经济包括四个部门,它们是企业部门、家庭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这四个部门之间相互提供产品、劳务及服务活动,与此同时相应获得销售收入、要素收入等各种形式的报酬。彼此之间这些联系通过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及金融市场来实现。一、总量平衡公式 参考文献 教学指导 课后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目的与要求 基本内容 重点与难点 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家庭部门家庭部门政府部门要素市场产品市场金融市场国外部门企业部门出口产品税收产品提供产品购买支出投资储蓄进口产品进口支出出口收入政府购买税收要素成本支出要素提供转移支付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l把总供给与总需求曲线放到一起,可以得到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

26、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l总量平衡就是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的状态,平衡公式应表示为:l消费+储蓄+税收+进口=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出口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第一,封闭条件下社会总供求均衡的一般条件。令I代表投资需求,C代表消费需求,社会总需求即等于C+I。令用于消费的部分为C,用于储蓄的部分为S,则社会总供给就等于C+S。C+I=C+S 即I=S 二、社会总供求的均衡条件参考文献 教学指导 课后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目的与要求 基本内容 重点与难点 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第二,引入财政收支后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均衡条件。令财政支出G,财政收入Gr社

27、会总供求的平衡条件公式中,可以将政府收支因素突出,变为:C+I+Gr=C+S+G 同样,信贷收支和进出口同样可以修正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公式 参考文献 教学指导 课后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目的与要求 基本内容 重点与难点 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商品市场商品市场家庭家庭厂商厂商要素市场要素市场 出售商品和劳务出售商品和劳务 销售收入销售收入购买商品和劳务购买商品和劳务 消费支出消费支出 要素收入要素收入提供生产要素提供生产要素 要素支出要素支出购买生产要素购买生产要素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政政 府府税收税收转移支付转移支付 税收税收储蓄储蓄投资投资购买购买商品商品储蓄储蓄商品商品支出支出第十一章

28、国民经济总量平衡 1、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 含义 指社会总需求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形成社会总供给绝对或相对过剩的情况。导致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的可能性存在于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之中。形成原因 导致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的可能性存在于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之中。供给和需求的分离,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分离,于是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就具有了一般的可能性,并在社会化大生产中转变为现实性。因此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物。后果 (1)经济停滞,即经济呈现零增长、负增长或只有微量增长;(2)社会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就业水平下降;(3)企业产品销售困难,实际存货水平上升。三、社会总供求失衡的表现形式及其成因 参考文献 教学

29、指导 课后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目的与要求 基本内容 重点与难点 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l通货紧缩的一般定义是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降,即通货膨胀率为负数。1997年10月开始,我国零售物价出现建国以来第一次持续下降,因而被认为发生了通货紧缩。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l物价下降背景下,储蓄比投资更有可能获利,因而社会投资意愿下降,经济不景气,增长率下降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失业问题加剧。不景气的经济环境,又对个人和企业未来收入和赢利预期发生负面影响,使消费和投资需求进一步受到抑制,从而使物价进一步下降。通货紧缩有可能锁定在自我实现并强化的困境中,出现所谓通货紧缩螺旋

30、。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l为什么会发生通货紧缩?从总供求模型看,一般物价水平下降可能是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不同方式移动的结果。逻辑上至少有三种不同移动方式可能导致物价下降和通货紧缩。l第一种可能是总供给曲线(AS)不动,总需求曲线(AD)向左下方移动,造成物价下降和产出减少。l第二种可能是总需求曲线(AD)不动,总供给线(AS)上升导致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导致物价下降和产出上升。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 2、社会总需求持续地超过社会总供给 含义 如果社会总需求持续地超过社会总供给,导致物价持续上升,货币持续贬值,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的状态,便是需求膨胀。形成原因

31、 除去商品经济的一般原因之外。在非市场机制条件下,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的原因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说明。在市场机制条件下,取决于宏观调控力度。后果 (1)它会使经济处于过热状态,最终损害经济增长。(2)形成大起大落的经济超常波动。(3)还将导致价格扭曲,使资源配置非合理化。(4)通货膨胀还会使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下降。参考文献 教学指导 课后练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目的与要求 基本内容 重点与难点 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l通货膨胀表示流通中货币过量增长。结果一是通货膨胀表示流通中货币过量增长。结果一是物价水平上涨,二是单位货币贬值。什么因素物价水平上涨,二是单位货币贬值。什么因素决

32、定货币价值?回答是供求关系。决定货币价值?回答是供求关系。l假定货币供给被中央银行决定。决定真实货币假定货币供给被中央银行决定。决定真实货币需求量因素之一交易动机;名义货币需求与物需求量因素之一交易动机;名义货币需求与物价正相关。由于物价水平与货币价值存在反向价正相关。由于物价水平与货币价值存在反向关系,所以名义货币需求与货币价值存在反向关系,所以名义货币需求与货币价值存在反向关系。关系。l经济含义:物价上升时,人们仍需要利用货币经济含义:物价上升时,人们仍需要利用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如果实际交换物品和劳务数量作为交换媒介;如果实际交换物品和劳务数量不变,或变动幅度小于物价上升幅度,人们对不变,

33、或变动幅度小于物价上升幅度,人们对名义货币需求量会上升。名义货币需求量会上升。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l可以把年度物价上涨幅度不超过可以把年度物价上涨幅度不超过10%的通货膨胀称为的通货膨胀称为温和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百分比超过两位数的通货膨温和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百分比超过两位数的通货膨胀是严重通货膨胀;物价年上涨幅度达到三位数或更胀是严重通货膨胀;物价年上涨幅度达到三位数或更高的,称为超速通货膨胀或恶性通货膨胀(高的,称为超速通货膨胀或恶性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l也有经济学家把不会显著改变相对价格和收入分配的也有经济学家把不会显著改变相对价格和收入分配的通货膨胀称作温

34、和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称作温和通货膨胀(modest inflation);把);把年上涨率超过年上涨率超过50%或者或者100-200%的称为奔腾通货膨胀的称为奔腾通货膨胀(galloping inflation),年率超过),年率超过1000%的称为超速的称为超速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量平衡l20年代初德国超速通货膨胀:物价水平在年代初德国超速通货膨胀:物价水平在1922年年1月至月至1923年年11月不到两年间上升了月不到两年间上升了100亿倍。亿倍。这意味着,如果一个富翁在这意味着,如果一个富翁在1922年初拥有年初拥有300万马克的德国政府债券,第二年末他的全部财万马克的德国政府债券,第二年末他的全部财富还买不到一块糖果。富还买不到一块糖果。l匈牙利匈牙利40年代超速通货膨胀:可能是人类历史年代超速通货膨胀: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物价上升幅度最大的通货膨胀。在上物价上升幅度最大的通货膨胀。在1945年年7月至月至1946年年7月的一年间,这个小国的物价指月的一年间,这个小国的物价指数从数从100飙升到接近飙升到接近400*(1027)。用图形表达)。用图形表达并以并以1英寸高度表示物价指数上升英寸高度表示物价指数上升100,表达这,表达这个年通货膨胀率的纵轴坐标高度,相当于从地个年通货膨胀率的纵轴坐标高度,相当于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球到太阳的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