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语文阅读理解题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61563165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27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怎样做语文阅读理解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怎样做语文阅读理解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怎样做语文阅读理解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资源描述:

《怎样做语文阅读理解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做语文阅读理解题(7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1/3/111怎样做语文阅读理解题2021/3/112活 生会社政史地音美理化生数学英语语文工具性2021/3/113全市接待游客 本地游客外地游客2006年游客(万人次)246.85153.4993.362007年游客(万人次)296.8194.94101.86同比例增长率 20.23%27.01%9.10%根据上表写一则短讯,报道本市2007年“五一”黄金周的旅游情况。2021/3/114初试牛刀阅读短文 归纳中心 划分层次 概括层义 2021/3/115 论证在发现真理的思维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英国的威廉哈维关于血液循环的理论就是通过论证发现的。从前医学界一直认为,血液通过心脏动脉

2、遍流全身以后就消耗净尽,然后又由身体产生新的血液。哈维认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他总结了前人有关的研究成果,对血液循环作出了科学的论证。这个论证的要点是:在半个小时内,通过心脏的血液量已经等于人体的全部血量。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人体不可能产生这么多血液。所以,只有认为血液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循环流动,才能解释这种现象。六十年以后,另一位科学家勒父哈克通过显微镜观察,证实了威廉哈维的理论是正确的。摘取主句法 从上面这个语段的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来看,全段的中心句是这一语段的首句,作为论据的威廉哈维和勒父哈克这两个材料都是为了论证这个中心的,因此,这个语段的中心就是:论证在发现真理的思维活动中起着重要作

3、用。2021/3/116 科学的规律是铁面无私的,只允许人们遵守,不容违反。没有精细、严格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就不能取得任何科学成就。只有“精”字当先,“严”字当头,精密地推理论证,精细地测量计算,精确地搞好试验,才能在科学规律面前获得“自由”。科学研究中,在同一现象面前,粗心的人不以为然,或视而不见;细心的人则抓住不放,以此为追求新发现的端倪。这粗心与细心,差距如天上地下。德国化学家维勒在研究一种铝矿石时,漫不经心,失掉了发现“钒”的机会。瑞典化学家肖夫斯特姆抓住苗头不放,精心研究,终于发现了“钒”。德国化学家李比希研究海藻时粗心大意,浅尝辄止,与新元素“溴”失之交臂。法国科学家

4、波拉德破除常规,细致钻研,成了“溴”的发现者。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科学是严肃的、严格的、严密的,是不允许马虎的,所以科学技术工作者必须首先有良好的工作习惯,要有条理。”这句话应当成为科技人员的座右铭。2021/3/117 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苏东坡就是一位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画竹气魄极大,“从地起一直至顶”,线条和笔力都很强劲。元代文人画兴起后,画竹更为盛行。四大家之一倪云林的画,大都是修竹数竿,意境萧疏,具有独特的风格。明代竹画家蜂起。王绂画竹名驰天下,邵二泉题他的墨竹诗说:“”,道出了他画竹的高超技艺。徐渭创画雪竹的方法,所画极为精绝。有人评论说:“徐文长先生画雪竹,纯以明代瘦笔破

5、笔燥笔断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墨水勾染而出,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一层:宋代画家多,画竹气魄极大。二层:元代画竹盛行,风格独特。三层:明代竹画家蜂起,技艺高超。2021/3/1182021/3/119辨识性考点 辨识性考点是中考阅读题中最为基础的考点。它着眼于考生能否运用有关的文体知识与文章结构方面的知识对阅读材料进行辨识,在说明文与议论文阅读题目中常常出现。其常用的设题角度有两种:一种是要求对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方式进行辨识,常见的考题有“指出画线句使用的表达方式”、“文章第X段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说明这段文字中的表达方式”、“这篇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

6、最主要的是哪两种”等。2021/3/1110下定义(科学)分类别(条理)作比较(突出)举例子(具体)列数字(准确)打比方(形象)引资料(确凿)画图表(直观)2021/3/1111提取型考点 提取型考点实际上是阅读题中的一种信息筛选题。其显著特点,就是要求考生直接选用阅读材料中的词语和句子等内容答题。这样的题在大多数情况下答案基本上是唯一的,便于阅卷与评分。请看下面一些中考原题,答题要求很明确,那就是考生得按要求“提取”。1、“我”跟陌生人交谈时,原来是如何设防的?用原文中的3个四字词语作答。2、根据第3段文字的内容,在下图的4个空白处填写相应的词。3、从这一段中找出能概括本段意思的句子。4这段

7、文字中有一个句子能突出全段的主要意思,写出这个句子。5、写出文中能体现本文主题的句子。6用波浪线在原文中画出明确表现这段中心的语句2021/3/1112 概括性考点 阅读中的概括,就是用非常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阅读材料中某种内容的大意。概括题是一种“大众化”的阅读题,它的身影可以说是无卷不在。从操作的角度来讲,概括题又是一种读写结合的题型,可以说是读写结合的最常用的形式。出题大量的是正面出题,如要求概括文段的中心或文章的主旨,概括文段、文章、事件的内容,概括文章的思路或层次及层意,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概括事物的成因、过程、情节或共同特点,概括人物事迹的各个方面,概括文章的写作特点等等,均是常

8、见的题目。2021/3/1113解说型考点 解说型考点在中考阅读试题中涵盖广泛,分量较重,很多解释、说明类的答题内容都属于“解说”的范围。概括地说,解说型考点主要解决“有什么”、“是什么”这方面的问题。诸如“指出加点的这所指代的内容”、“解释下面的词在文中的意思”、“根据文意说说这个词的具体含义”、“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文中的这一段写出了事物哪些主要的特点”、“文中画线句所用的表达方式是其作用是”、“联系全文看,文意两题所包含的内容有”、“试说说作者之所以这样写的理由”、“说明这篇文章第3、4段之间的关系”。2021/3/1114 语用型考点 语用型考点是近年来中考语文阅读试题

9、中的新型考点,出题者创造性地将基础知识中的语言运用题移植到阅读材料之中。经过这样的移植、阅读中的语用题就不只是让考生运用某种语言模式写话、而是成为一种读写结合的题型,既考查对材料的品味、分析、提炼的能力,又考查语言运用的能力。从出题的角度看,有这样一些内容常常在试卷中出现:如“仿照文中第一段的句式,以学习、生活、友情为内容造句”。这样的题一般比较好做。如“理解加线句子的意思和句式特点,在下面的横线上再写一个句子,使之适合全文的语境”。这样的题着眼于考查语言感受能力,考查对语言规律的认识与提炼能力,同时考查语言运用能力。2021/3/1115 如“请在第三段中补写一个事实论据”,又如“第4段事例

10、之前缺少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请联系上下文内容,补写出这个句子”。这样的题既考分析能力,又考语言表达能力,还考知识积累。如“文中在介绍8级台风时没有描写海上或陆上景物的具体表现,根据上下文,对8级风的情景作一简要描绘”,又如“请根据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这一情景,写一段我此时的心理活动”。这样的题已带有写段的意味。2021/3/1116品析型考点 品析型考点考查的是品味与分析的能力,这是中考阅读题中包容众多、覆盖宽泛且层次较高的考点。它所考查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1词语品析;2句子品味;3段落理解;4全文探究。常见的出题角度:1、从词语的角度看主要有: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11、、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准确运用、词语的表达顺序、词语的归位、词语的深层含义、词语的表达效果等等。2021/3/1117 2、从句子的角度看主要有:理解句子的大意,理解句子的比喻义、委婉义,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理解句子的表现形式、表现方法和表现对象,理解句子的顺序并将句子归位,理解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等等。3、从段落的角度看主要有:把握文段的中心内容,分析文段的表达方式与结构顺序,指出文段的表达作用,品味文段的情感抒发,以及以选择题的形式要求对文段的各方面内容如语言特点、思想内容、表现手法进行综合的理解等等。4、从全文的角度看主要有:品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与结构顺序、文章

12、的表现手法、某些段落的相同或相近的写法、文章的情感体现、文章某个方面的特点等等。2021/3/1118迁移型考点 迁移型考点是近几年来中考阅读题中的“配角”考点。这里所谓的“迁移”,就是从阅读材料出发,引出学生的知识储存,其考查的着眼点在于知识积累。迁移型考点设题的角度目前有如下类型:如:回忆你所学过的文言文,从中举出一例可以证明本文观点的史实。2给文中的人物补写事例。如:文中写鲁迅对青年对革命向来是大方、慷慨的,请举出一个具体的事例。3围绕文章的内容或主题写名言警句。如:选文论述读书时引用了名言警句,请你根据平时的积累,另写三条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2021/3/1119现代文阅读的程序第一步

13、:粗读文章,整体感知材料。第二步:精读文章,筛选整合信息。第三步:研读题目,回答文后问题。2021/3/1120语文阅读理解题无论怎样千变万化,总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一、题型特点。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同学们语言运用、阅读理解、逻辑推理、分析判断的能力,测试内容大致有:具体事实、中心思想、隐含意义及词句理解等。其主要形式是: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体裁以记叙文为主,兼顾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题材涉及自然环境、等。2021/3/1121二、答题技巧。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同学们先要快速地浏览一下整篇文章,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

14、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2021/3/1122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同学们可浏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地进行第二遍阅读,以做到有的放矢。要善于捕捉有用的信息。对于深层结构的理解题,诸如文章的内涵、主题、中心、作者的意图、文章的结论及词句的理解等,须研究上下文的联系和逻辑关系,挖掘内涵,体会“弦外之音”,进行综合分析,推理判断,进而敲定答案。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地再看一遍,以确保万无一失。2021/3/1123解答阅读理解时,同学们还需注意五“忌”:1忌不带问题。做阅读理解题时

15、,应先把文章后面所给的考查题浏览一遍,然后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阅读。边阅读边选出考查表层情况问题的答案,从而提高阅读效果。2忌草率行事。在设计理解题时,设计者往往在四个选项中设计出一个似是而非的答案。这样答案干扰性特别强,容易迷惑考生。如果在发现一个看似正确答案时就草率定案,往往会掉进设计者设置的“陷阱”里。处理的方法是:对所给四个备选答案进行分析比较,在理解理解阅读材料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去伪存真,方可选出正确答案。2021/3/1124 3忌主观印象。少数阅读不明确题只需根据生活常识就可选出答案,而绝大多数则不然,考生必须按照原文来选定答案。因此,考生在做后一种测试题时,一定要排除自身的生活经验、

16、经历和已有的知识等主观因素的干扰,按照文章实际反映的情况来选择答案。4忌囫囵定案。所谓囫囵定案是指考生在未完全读懂文章时就匆忙定案,结果往往选错答案。因此,尚未读懂的地方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一定要慢速多读几遍,直到读懂时再定答案。2021/3/1125 5忌忽略时间。做阅读理解题时,一定要从整体上控制时间,时间分配根据文章的难易程度有别。文中一两处没弄懂的地方可以暂且放置一边,等把全部题做完后,再回头来处理。因为做完题后,你的心情相对放松了往往会产生新的思路、新的灵感。即使做完题后时间所剩无几了,你再把未处理的题猜测一下也不晚,因为你仍然有选对的可能性。总而言之,阅读理解靠的是扎实的语言基础。2

17、021/3/1126 应对中考现代文阅读需备十种能力 基础辨识能力。即文体阅读的基本识别能力,如辨识各种文体、各种表达方式;如辨识新闻的要素,记叙的要素,叙述的顺序,说明的各种方式,论证的各种方法;又如辨识小说的要素,辨识小说、散文中的各种描写等等。基本分析能力。即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思路的能力,对文章、文段的结构层次进行分析、划分的能力。如分析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新闻报导的结构;分析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分析文中某个部分的层次,分析文中某个段落的层次等等。又如根据或抓住文中的语言标志分析文章的结构等。2021/3/1127 整体把握能力。即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文章主体部分的

18、大意,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寓意,能找出表达全文主要内容的中心句,感受文章的情感倾向,概括文章所表现的对象的主要特征,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基本写法或表达技巧,从整体上理解文中人物的特点等等。概括提炼能力。即对文章、文段进行整体概括,对文章的要点进行概括,对文章的写法进行概括的能力。如对文章、文段的中心、大意的概括,对文章思路的提炼,对文章的层意、段意的概括,对文中人物形象的概括,对文中某种表达规律的概括等等。2021/3/1128 阐释解说能力。即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说明,进行解说,进行解释,进行下定义、画表格,作图形的活动等等。细节化的内容,如对文章的含义、对文段的含义、对文句的含义进行说明,对答题

19、和答题理由进行说明等等。语言品味能力。即词语品味能力,句子品析能力,文段品读能力,也就是品味词义,揣摩句义,品析重要句段。含在具体的语境中品析词义,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句义、品味词与句的表达作用、说明词、句、段的表达作用等等。2021/3/1129 手法欣赏能力。即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含对文章的各种表达手法与写作技巧的辨识、理解、分析、欣赏。如线索,如表现手法中的正面侧面、对比烘托、详写略写、伏笔照应、悬念释念,又如语言赏析、手法理解、自由赏析,体味文章内涵,欣赏文章美点,欣赏文章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等等。感受评价能力。如表达阅读感受,评价文章的情感倾向;如评价文中的人物;如展开联想或表述感想;

20、如探究文章难点,如提出看法与建议,如就文中内容进行想象,等等。2021/3/1130 联想迁移能力。即由材料中的知识内容联想到相关的知识内容,如所积累的诗词、名言、科学知识、自然知识、课文人物、课文主旨及课文中其他的内容等等。综合理解能力。即综合地阅读理解阅读文本的能力,如整体把握、结构分析、词句理解、写法探究、作品感受等等。中考阅读的复习,要讲求从纷繁复杂的语文现象中找到最佳路径,这是一个重要的提炼工程,如果有所突破,将给师生减少巨大的时间浪费与经济浪费,将大大提高复习的效率。2021/3/1131 中考取得阅读高分30招一、整体解读15招:1理解主旨5招:1、细观眉目:通过研究文章标题或副

21、标题理解文 章主旨。2、段意概括:通过概括、综合各段段意理解文章 主旨。3、线索探究:通过分析文章线索、文路理解文章 主旨。4、点睛品味:通过品味文章的点睛句段理解文章 主旨。5、知人论世:通过了解作者、了解时代背景理解 文章主旨。2021/3/11322理清思路5招:6、抓纲理目:通过分析文眼理清文章思路。7、分段析层:通过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关系理清 文章思路。8、注意标志:通过具有标志性的语句、时间、小 标题等理清文章思路。9、关注承启:通过分析文章的承上启下句段理清 文章思路。10、推究呼应:通过分析文章的首尾呼应、前后 照应等理清文章思路。2021/3/11333.解读写法5招:11、

22、探究构思:通过探究文章的构思解读文章的 写法。12、研究笔法:通过研究文章的语言表达解读文 章的写法。13、分析手段:通过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段解读文 章的写法。14、关注文体:通过对不同文体特点的把握解读 文章的写法。15、比较求索:通过同材同旨不同写法的文章比 较解读文章的写法。2021/3/1134二、局部咀嚼15招:1品尝词语5招:16、引申推断:通过词语本义和引申意义的推断品尝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17、瞻前顾后: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品尝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18、剥茧抽丝:通过分析语境的显性、隐性意义品尝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19、列句比较:通过列出相关句子比较品尝词语在文章

23、中的意义和作用。20、换词推敲:通过更换词语进行分析品尝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2021/3/11352品尝句子5招:21、看段析句:通过分析段落意思分析句子的意 义和作用。22、注意关联:通过分析句子本身和前后文句子 的关联分析句子意义和作用。23、体察感情:通过体味、观察句子的情感色彩 分析句子的意义和作用。24、考究风格:通过考察研究文章的语言风格分 析句子的意义和作用。25、换句品味:通过更换句子进行比较品味句子 的意义和作用。2021/3/11363品尝文段5招:26、抓住核心:通过抓文段的中心句、精华句分 析文段的意义和作用。27、通观上下:通过观察上下文段的关系分析文 段的意义

24、和作用。28、考察组合:通过考察句与句之间的各种组合 关系分析文段的意义和作用。29、观豹窥斑:通过把握全文意思分析文段的意 义和作用。30、品味写法:通过品味段落的写作方法、结构 方式分析文段的意义、关系和作 用。2021/3/1137 基本文体知识识记基本文体知识识记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2021/3/1138 (三)说明文分类:、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5、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四)说明顺序:、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用(名言、资料等)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六)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2021/3/1139 (七)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八)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九)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 (十一)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

26、后有尾声)2021/3/1140(十二)描写的方法:、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2021/3/1141 (十三)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 (十四)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十五)议论文结构 、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 (十六)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十七)常见论证方法:、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

27、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2021/3/1142 (十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十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二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二十一)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28、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2021/3/1143答题技巧答题技巧(一)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2021/3/1144(二)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

29、”的程度是“甚矣”。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2021/3/1145 、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

30、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2021/3/1146、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2021/3/1147(三)问答题型、常规

31、答题术语及技巧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2021/3/1148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2021/3/1149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2021/3/1150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

32、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2021/3/1151文段中主人公的判断:原则:必须依据本文的主题。例如:孔乙己“孔乙己”。散文(包括杂文、通讯、一般记叙文)中的“我”等于作者本人;小说中的“我”不等于作者本人,而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虚构塑造出来的人物形

33、象。2021/3/1152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用第一人称;、采用或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必须用第一人称;、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2021/3/1153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2021/3/1154文段中事例的概括:、必须包含

34、两个要素:人物事情;、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2021/3/1155提炼中心、主题: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2021/3/1156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答题方式:

35、、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事理说明文:关于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程序说明文: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内容),使读者。2021/3/1157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主要有两种题型:、“”词好在哪里?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词能不能删掉?答题方式: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

36、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2021/3/1158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一般是往前找;、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2021/3/1159说明文中的主观题及其解答:着重要表现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主要题型:、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简明、准确的改写。如:根据提示给事物下定义、文字图表式处 理、图表文字化、简要概述所举例子等。、对文中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写。如:加标题、结合语境补写句子、对文章说明的对象按要求进行补充说明。、联系实际举例说明。(要符合文段的说明中心的要求)、对文

37、章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想。(要有科学性,切忌胡编乱造)、对语言的表达特色进行评说。(结合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色来考虑)2021/3/1160识别或提炼中心论点分论点:、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位置:标题、开头、篇末、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

38、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2021/3/1161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答题方式:本文(段)的论点是,这里所列举的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内容具体分析。、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2021/3/1162仿照原文中表述论点(分论点)的句式,提出自己的一个观点:、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再根据阅读文章的启示获取独特体验,最后用规定的句式表述出来,并构成一个

39、论点(分论点)。、这种题目既考查联想能力,又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还考查把握分论点与中心论点关系的能力。2021/3/1163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2021/3/116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

40、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2021/3/1165(四)、文章点评角度及惯用语 1、语言 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多次运用(可填两种)的修辞手法,例如:(加上简短的分析,一定不要超出空格)语言说理性很强,措辞严密,例如:(可填写段落),体现了议论文语言论证的严密、准确的特点。文章运用诗化的语言,是散文的诗,诗的散文,句式骈散结合,整散相间,显得错落有致。(注意前后语言的不同效果),文章前半部分叙事多用散句,显得自然朴实;后半部分抒情多用整句,显得情感浓烈。2021/3/11662、表达方式(先请判断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方式

41、)描写:文章突出的特点是运用了心理(肖像、语言、行动)等描写方式,例如:通过这些生动的描写,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对人物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或注重了细节描写,例如:用细微之处的刻画来表现人物,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议论:(注意议论的地点,如记叙文中的议论),抓住例子讲明作用。2021/3/1167 3、结构:文章结构清晰,行文流畅,极富层次感(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如小标题的形式,便于读者阅读等)。若是议论文,则可写:先提出的论点,然后分别从几个(正反)方面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发出号召,提出要求),引人深省。4、立意:文章的立意具有针对性、典型性,(或新颖),通过(中心),立意积极而高雅,且有真情

42、实感。2021/3/1168 5、选材 文章选材比较典型,围绕的问题,分别选取等几个典型材料,同生活联系的很紧密,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文章的材料安排详略得当,围绕(中心事件)进行了巧妙安排,详写,略写 ,这种安排,使中心突出(感情表达得体)。6、说理:文章说理严密,抓住(中心论点),采用了等说明方法,使用了事实、道理等论据,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令人信服。2021/3/1169 7、简评引号的使用。(结合文章中引号的用法,看是引用诗句还是特定称谓),文章巧妙地引用诗句,增强了美感,显示出作者文学功底和丰厚的积累。8、抒情技巧。文章主要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在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感情,显得含蓄而用意分明,令人感动。9、评价特点。可从文章的立意、主题、构思等方面下手。10、构思。文章角度新颖,构思巧妙,采用(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等)写作手法,令读者耳目一新,增强了艺术感染力。2021/3/1170 11、写作意图。作者通过(事件或主题),意在告诫人们要,或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呼吁世界要(把握作者的写作方向)。12、作者的写作角度。文章抓住(中心),从不同(正反、欣赏)的角度写出了(中心词)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