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跨文化沟通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61548749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PPTX 页数:39 大小:1.1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3章 跨文化沟通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第3章 跨文化沟通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3章 跨文化沟通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资源描述:

《第3章 跨文化沟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 跨文化沟通(3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第3 3章章 跨文化沟通跨文化沟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了解跨文化沟通的概念了解地域文化的概念和分类理解跨文化沟通的主要理论掌握跨文化沟通障碍的主要原因了解情境文化差异掌握跨文化沟通的原则和策略关键概念:跨文化沟通 地域文化 霍夫斯泰德的文化五维度理论 文化迁移 文化定势 逆文化迁移 高情境文化 低情境文化导引案例:日本员工的导引案例:日本员工的“坚持坚持”13.1 3.1 跨文化沟通的概述跨文化沟通的概述3.1.13.1.1文化的概念文化的概念 英国人类学家E.B.Tylor(1871)提出,文化是一个社会的成员所获得的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习俗及其他能力的综合体。从心理学角度看,文

2、化是影响某一群体总体行为的态度、类型、价值和准则,在一定环境里人们的集体精神的程序编制。著名美国组织行为学家薛恩(E.H.Schein)给文化的定义颇为复杂:文化就是某一特定的人群,在学会如何对付适应外界和整合内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时,所发明、发现或开发出的一套基本性假设的模式,这套模式一直运作良好而被视为有效,因而它当作感知、思考和感觉那些问题的正确途径而传授给该人群的新成员。薛恩在其名著组织文化与领导中,将文化分解为三个由表象至基础的层面。在创建组织文化时,人们是由基础往顶层砌筑的;但在认识它时,却是由可见的表象,逐层深挖到它隐含的基础中去。这三个文化层面就是:21.表层:包括一些可见的事实

3、,如成员的行为模式,许多有形的,但具有象征性标饰意义的事物,如企业使命说明、口号标语、英雄样板的轶事传说、礼仪典章规范与习惯以及物质环境等可以感知的软件和硬件等。2.中层:包括这群体或组织共同信奉与提倡的价值观、原则、宗旨与信念,是对上层所含内容的解释与说明。3.基础(核心)层:这是那些人们外显行为的基本假设和理念。这三个层面不应逐一分割开来对待,而应视为一个一体化的整体,每一个外层都是其内层的反映。文化的核心成分是反映其基本理念的共有价值观。按著名的荷兰比较文化研究学者霍夫斯泰德(G.Hofstede)的说法,文化乃是“一种集体的思维程序,正是此程序才使不同的人类群体得以相互区分开来的”。这

4、个集体思维程序或模式就是共有价值观。33.1.2 3.1.2 跨文化沟通的概念跨文化沟通的概念 跨文化沟通,通常是指国际间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发生的沟通行为。具体表现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人们,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如通过经商、婚姻、遣使、求学、传教等方式,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发生互相碰撞、相互接触,从中互相学习,彼此融合,从而不断发展的一种文化现象.。在传统的跨文化沟通中,面对面的沟通较多,它的特点是在同一时间和空间下,包含了直接、丰富的沟通线索(声音、非语言信号、语言、即时反馈)等。随着以计算机为媒体的沟通技术的发展,使得通过网络进行跨文化沟通成为可能,可以在不同时空进行,且沟通线索减少,只有直接

5、性这一特点保留下来。跨文化沟通能力就是能够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工作就像在自己的国家工作一样,具有超越本民族文化的能力。沟通能力包括了解自己和理解对方的能力、激励他人的能力、说服能力、号召力和团队精神。在国际商务交流中,仅仅懂得外语是不够的,还要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背景,接受与自己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43.1.3 3.1.3 主要国家的典型文化的特点主要国家的典型文化的特点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民俗习惯。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想法,与他人沟通时,既要多注意地域文化的不同,也要多注意国家、民族习惯的不同。否则,可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在

6、“编码”给别人的时候,自以为是好意,但人家却看成是一种勉强;自认为是一种解释,但人家却认为遭到你暴力的误导;自以为是一种直言,但人家却觉得你讲话太刺耳了。中国文化可以比喻成麻婆豆腐。餐桌礼仪上,谁坐主位、谁是次位,都是权力、关系的线索;“麻婆豆腐”本身就体现了首创这道菜的人名,传递出人情味和亲切感;这道菜的原料是普通的豆腐,加入作料后,马上变得味道鲜美,这跟人际关系一样:普通平淡的关系,一旦被确认为朋友,马上变得特殊,相处起来别有滋味。52.美国文化 美国文化可以被比喻成水蜜桃,皮薄、汁多、核硬。“皮薄”代表美国文化中人际关系很容易建立,走在美国街头的外国人常常有美国人向他们问候致意;“汁多”

7、代表美国文化的多样性,每个人都可以表现自己独特的一面;“核硬”就是强调隐私,虽然人际关系容易切入,但到一定程度时,个人隐私空间是无法进入的。案例链接:中美文化差异(内容略)案例链接:中美文化差异(内容略)3.英国文化 英国人特别重视繁文缛节,世界上的大多数行政体系都是他们设计的。英国人自以为非常完整的行政体系是一种规矩,所以与英国人做事情不要抄捷径,不要绕弯子,也不要跟英国人打擦边球,他们喜欢一板一眼,这是英国人的习惯。4.日本文化 日本文化比喻成海绵,能大量吸收外来文化,可谓生动。有人估计日本的绳文文化只相当于中国的仰韶文化,但在数百年间便跃进到接近先秦文化的水平,而这段路程中国走了两三千年

8、;西方从文艺复兴到殖民主义时代经过数百年,而明治维新却只有数十年。这种极其成功的文化上的跃进在世界上除日本外无第二例,充分显示了日本民族的聪明才智。跟日本人在一起的时候,千万不要称赞其中一个人,日本人的习惯是要称赞就得称赞整个部门,要么就统统不要称赞。其次,在日本公司做事,你千万不要做得与别人不一样。65.法国文化 法国文化比喻为玫瑰花,浪漫但傲慢刺人。法国人喜好社交,社交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法国人诙谐幽默、天性浪漫,看到愁眉苦脸的人会觉得胃疼。他们的纪律性差,当他们约会迟到时,不要感到惊讶。法国人比较傲慢,自尊心很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法国最好的。法国的时装、艺术和美食在世界上是有口碑的。和

9、英国人一样,都是忌讳数字“13”和“星期五”。他们对艺术品和纪念意义的礼品情有独钟。法国人认为,法国是一个非常优雅的民族,所以在法国人面前尽量穿得好一点,与法国人讲话多讲一点有关于你的艺术修养和文学修养的东西,给法国人送报告千万不要写错字,在法国人面前做事情,要有条不紊,东西整理得要非常漂亮。而且与法国人在一起,要显出生活的优雅。吃晚饭要一道道吃,因为他们喜欢这样做事情。76.德国文化 德国文化比喻为记事本。每个德国人都有一个记事本,上面记满了和谁的约定、要做的事,记事本代表德国的时间观是线性的,必须提前预约,遵守约定,在一个时间只能做一件事;记事本代表德国的秩序观,解决问题都是以先来后到的方

10、式进行。德国人在社交场合上举止庄重,讲究风度,漫不经心的态度被认为是对客人的不尊重。社交场合见面一般握手,与朋友熟人相见会拥抱亲吻。德国人态度严谨、注重细节,对上司的命令必须服从。德国人时间观念很强,迟到或过早到都被视为缺乏礼貌。在商务谈判中对方会很固执,但只要认同条款,他们会严格执行。83.1.4 3.1.4 地域文化概念与分类地域文化概念与分类一、地域文化的概念根据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的定义,地域文化是人类文化学学科体系范畴内的重要分支,它指在一个大致区域范围内持续存在的文化特征。俞晓群在中国地域文化丛书(1998)中,认为地域文化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空间组合的地理人文学科,探索在自然景观上

11、的人类活动形态、文化区域的地理特征、环境与文化的关系、文化传播的路线及人类行为系统,包括风俗习惯、经济体系、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和社会组织。二、地域文化的分类二、地域文化的分类对地域文化的划分有很多种,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就有不同的分类。对世界的地域文化,根据张文奎人文地理概论中介绍,萨帕(Sapper,K.)将世界的地域文化划分为11种:日耳曼文化、拉丁文化、斯拉夫文化、西亚文化、印度文化、东亚文化、内陆文化、非洲文化、马来文化、澳大利亚文化和北极文化。9中国地域文化 对中国的地域文化而言,李慕寒在试论中国地域文化的地理特征(1996)中,将我国地域文化划分为16个:燕赵文化、秦晋文化、中原文化

12、、齐鲁文化、湘楚文化、巴蜀文化、两淮文化、吴越文化、江西文化、闽台文化、岭南文化、云贵文化、关东文化、内蒙古文化、新疆文化、青藏文化。三、地域文化繁衍图三、地域文化繁衍图 韩国学者权锡焕在中国地域文化一书综合了多种文献后,将中国重新划分七个体现中国文化核心特点的区域,用代表这七个区域文化特点的核心词汇来表示就是:千年之都(中原文化)、丝绸之路(秦陇文化)、孔孟之道(齐鲁文化)、天府之国(巴蜀文化)、江南水乡(吴越文化)、桃源之梦(荆楚文化)、中外之交(岭南文化)。各区域文化也在不断繁衍,如下图:10中国区域文化区别中国区域文化区别中原文化区秦陇文化区齐鲁文化区中州文化亚区晋文化亚区燕赵文化亚区

13、巴蜀文化区吴越文化区荆楚文化区岭南文化区吴文化亚区越文化亚区徽文化亚区岭南文化亚区闽台文化亚区图3-1 地域文化繁衍图11四、地域文化的要素四、地域文化的要素 地域文化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形成的,有别于其他地域的文化,由诸多要素有机构成,如下图:图3-2 地域文化要素构成图图3-2 地域文化要素构成图图3-2 地域文化要素构成图图3-2 地域文化要素构成图12是指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是指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

14、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作为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相互作用的传导机制,是反映着社会生产方式物质内容和社会形式辩证关系的重要经济范畴。宗教就是一种群体社会行为,神秘化的信仰。它包括指导思想(宗教信仰)、组织结构(宗教组织,如教会、宗侣)、行为规范(宗教组织内的活动,如祭祀、礼仪)、文化内容(宗教建筑、宗教绘画、宗教音乐)等方面的内容。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俗”。是一个内容

15、相当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这些方式可以理解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与社会条件下,各个民族、阶级和社会群体的生活模式。是指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133.2 3.2 跨文化沟通的相关理论跨文化沟通的相关理论3.2.1 3.2.1 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研究模型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研究模型 对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研究模型有很多,例如Spitzberg和Cupach(1984)提出的七维度模型、Belay(1993)提出的综合性三维度模型,下面着重将介绍后者(Belay的情感-认知-行

16、为理论模型)。Belay(1993)根据学者们的观点,从三个方面对跨文化沟通能力进行了综合,提出了以下描述性理论模型:从情感角度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即跨文化敏感性;从认知角度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即跨文化沟通意识;从行为角度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即跨文化机敏性。1.情感角度 情感角度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主要关注由于环境、人和情境的个体情感或感受方面的变化。具有这方面能力的人在跨文化互动的过程中,都更多体验到敏感的情感。案例链接:伊拉克人对美国人的误读(内容略)案例链接:伊拉克人对美国人的误读(内容略)2.认知角度 认知角度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主要通过理解母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异同来改变个体对环境的认知。Kluckh

17、ohn(1948)曾比喻说:“如果地图是正确的,而且你会读它,你就不会迷路;如果你了解一个文化,你就会了解在这个社会中的生活方式。”案例链接:聪明的船长(内容略)案例链接:聪明的船长(内容略)143.行为角度 行为角度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主要在跨文化互动中让人们完成工作目标、达到沟通目的。它包括五种行为:传递信息的技巧、适宜的自我提示、行为的灵活性、互动管理和社交技巧。(1)传递信息的技巧。指运用东道国语言的能力,并能理解对方非语言信号所携带的含义。(2)适宜的自我提示。指愿意开放而适宜地提示和自我有关的信息。有些文化中,自我提示是建立信任关系的重要手段,关系从表层进到深层;而在一些文化中,长时

18、间的关系比沟通方式更重要。(3)行为的灵活性。指根据不同情况来选择得体的沟通方式。(4)互动管理。指在沟通中轮流说话,得体地提出和终止话题。大多数文化中,同一时间只有一人说话,但非洲则允许两个人同时说话。(5)社交技巧。指文化共感和保持身份感。15图3-3 霍夫斯泰德文化五维度模型个人主义(CI)社会中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不确定性避免(UA)对不同危险事物的典型反应霍夫斯泰德模型模型权力距离(PD)人与人之间平等的期望男性度(MF):自信、性别、角色的期望长期与短期导向(LS):文化对传统的重视程度163.2.2 3.2.2 霍夫斯泰德的文化五维度理论霍夫斯泰德的文化五维度理论 荷兰学者霍夫斯

19、泰德(Hofstede)在研究IBM全球雇员的文化基础上,提出“文化五维度理论”,该理论是跨文化理论中至今最具影响力的一个理论,霍夫斯泰德认为对管理活动和管理模式有影响的文化层面有五个维度: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男性度和女性度、长期和短期。通过这五个维度分析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这个维度着眼于个体还是集体的利益,它描述了一个社会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霍夫斯泰德将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定义为“人们关心群体成员和群体目标(集体主义)或者自己和个人目标的程度(个体主义)”。在个人导向性价值观占主导地位的社会里,个人主义关注自己,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组织结构是松散的

20、;个人独立于组织或机构,个人以算计的方式与组织(集体)打交道;个人对集体有较少的感情依附,相信自己而不相信集体。在集体导向性价值占主导地位的社会里,组织结构是严密的。个人往往从道德、思想的角度处理其与组织的关系,个人对集体有强烈的感情依附,人们极信任组织,愿意为组织的成长与发展出力。一般来说,权力距离指数高的国家其个人导向性指数较低,而权力距离低的国家其个人导向性指数较高。一般来讲,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属个人主义国家;中国、日本、墨西哥、韩国等属于集体主义文化。案例链接:美国人与中国人的聚餐(内容略)案例链接:美国人与中国人的聚餐(内容略)17 权力距离是与社会用来处理“人与人是不平等的”这一

21、事实的手段相联系的。权力距离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的人群对权力分配不平等这一事实的接受程度。接受程度低的国家和民族,人和人之间比较平等,权力距离则小;接受程度高的国家,社会层级分明,权力距离大。一个试图把财富和权力上的不平等降低到尽可能低限度的社会,可以被看作是低权力距离的社会;一个把权力与财富上的不平等制度化和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社会可以被认为是高权力距离的社会。把中国与美国相比,很显然中国的权力距离比美国要大。在组织内部,权力的不平等是功能性的,是不可避免的,成员之间权力的不平等分布是组织的实质,正是因为这种不平等形成了上司与下属。权力距离与组织结构、集权程度、领导与决策联系在一起。权力距离大的文化

22、中的组织一般层级鲜明,金字塔比较陡峭,如日本、韩国或者中国的企业;而权力距离小的文化中的组织结构一般就比较扁平,如美国、北欧的公司。另外决策方式也不同,权力距离大的国家倾向于用自上而下的决策方式,有时即使高喊民主,也是形式为多。权力距离小的国家则倾向于自下而上的决策方式,善于吸纳底层的意见,而作为低层的人也敢于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当然,权力距离的大小都是相对的。组织机构的扁平化和决策的民主化已成为西方国家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向。案例链接:案例链接:MBAMBA课堂上的分工(内容略)课堂上的分工(内容略)18 不确定性避免是指一个民族对所生存的社会感到有无把握的、不确定的或模糊的情景威胁时,试图以技

23、术的、法律的、宗教的方式来避免不确定局面的发生。强不确定性避免意识表现为:不确定性被认为是一种持续的威胁,人们对此非常焦虑和不安,害怕事物的发展与变化;认为时间就是金钱,内心有努力、拼命工作的欲望;在工作中应尽量避免冲突与竞争;人应当绝对服从于大众的思想与道德规范,不能偏离,强烈地需要一致意见;弱不确定性避免意识则表现为:不确定性是可以被接受的,人们对此不感到有任何的压力,对事务的发展与变化持积极的态度;不认为时间就是金钱,也不认为拼命工作是一种美德;在工作中可以利用竞争来达到个人的目的;容忍偏离大众的思想与道德规范;人们有一种强烈创新意识;规章制度应当越少越好,当规章制度已不再适合时,应立即

24、予以废除。从组织与管理方面看,不确定性的规避影响了一个组织使其活动结构化需要的程度,在一个高不确定性规避的社会中,工作条例与规范的建立是一个组织为应付不确定性而设在一个弱不确定性规避的社会中,就很少强调控制。这种社会在鼓励其成员接受事务的多样性,很少注意去发展那些对个人创造性严格限制的政策、实践及程序。资料链接:努力拼搏与享受生活(内容略)资料链接:努力拼搏与享受生活(内容略)194.阳刚性/阴柔性这个维度指的是人们强调自信、竞争、物质主义(事业成功导向)还是强调人际关系和他人利益(生活质量导向)的程度。阳刚性表明了一个民族在自信、工作、绩效、成就、竞争、金钱、物质等方面占优势的价值观。阴柔性

25、则是指在生活质量、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服务、施善和团结等方面占优势的价值观。自主、自立、进取、竞争、果断、成功、晋升、自由、轻松工作、赚取更多的钱财、控制他人、掌握权力和理性思维等行为与阳刚意识相联系,美国、法国、西班牙、挪威、芬兰属于这种文化。而与阴柔意识相联系的行为有抚育、赡养、依附从属、乐助施善、恭让卑谦、职位保障、友好合作、尊敬领导等,中国、日本、德国、墨西哥、奥地利等属于这种文化。20 长期短期导向这个维度是霍夫斯泰德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调查中发现的。这个维度是指一个民族持有的对等待长期利益或近期利益的价值观。具有长期导向的文化和社会主要面向未来,较注重对未来的考虑,对待

26、事务以动态的观点去考察;注重节约、节俭和储备,做任何事务均留有余地。这种社会常想到目前的行为将对下几代人的影响。典型的例子是位于东方的日本,其企业对投资持长远打算,不太重视年度的盈亏,而认为重要的是向远程目标的进展。短期导向性的文化与社会则面向过去与现在,着重眼前的利益,并注重对传统的尊重,注重负担社会的责任。美国文化是此类中的典型,其企业关注的是每一季度和年度的利润,上级对下级的考绩也是最多每年一次,甚至周期更短;要求立见功效,急功近利,不容拖延。资料链接:中国人谈生意(内容略)资料链接:中国人谈生意(内容略)216.霍氏文化五维度理论的研究结果 根据对40个西方富有国家、较大与较繁荣的第三

27、世界国家的研究结果显示,按照各个国家或地区文化四维度的得分高低,可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分成以下几类:(1)40个国家或地区在权力距离和不确定性避免维度上的分类(2)40个国家或地区在不确定性避免和男性维度上的分类(3)40个国家或地区在权力距离和个人主义维度上的分类22图3-4 40个国家或地区在四个文化维度上的分类权力距离(PDI)低高强不确定性避免(UAI)新加坡、中国香港、印度、菲律宾等弱中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巴西、伊朗等德国、芬兰、瑞士、奥地利、以色列等美国、英国、丹麦、澳大利亚、荷兰、挪威、南非等(1)权力距离和不确定性避免维度上的分类权力距离和不确定性避免维度上的分类

28、男性度(MI)低高强不确定性避免(UAI)中国香港、英国、爱尔兰、新加坡等弱瑞士、德国、奥地利、意大利、日本伊朗、泰国、中国台湾、巴基斯坦丹麦、瑞典、挪威、荷兰、芬兰(2)不确定性避免和男性维度上不确定性避免和男性维度上的分类的分类权力距离(PDI)低高强个人主义(II)巴基斯坦、中国台湾、日本、印度弱西班牙、南非、法国、意大利美国、英国、加拿大、瑞士、挪威、以色列(3)权力距离和个人主义维度上的权力距离和个人主义维度上的分类分类23 根据霍夫斯泰德管理理论的文化约束(1993)的研究,10个国家的文化五维度量化数据高低见表3-2表3-2 10 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维度得分243.33.3跨文化

29、沟通障碍的主要原因跨文化沟通障碍的主要原因 下面将文化差异对参与沟通结构的影响、文化差异对沟通影响方式以及影响跨文化沟通的要素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3.3.1 3.3.1 文化差异对参与沟通结构的影响文化差异对参与沟通结构的影响 在第一章中我们提到沟通的八要素模型,它主要针对沟通过程中信息传递的各个阶段进行描述。而文化差异对沟通的影响的进一步具体化,是通过沟通过程的具体要素发生作用的。在这里,我们借助于D.Hymes(1974)提出的沟通事件(communicative event)的分析框架来进行分析。总的来说,文化差异对参与沟通的结构的每一个方面都产生影响。沟通参与结构总体归纳为八大项,由“

30、SPEAKING”一词的八个字母来分别代表,其中:25S:“Setting”和“Scene”,即背景和场合。P:“Participant”,即参与者。参与者的年龄、性别、种族、职业、社会地位、出身背景特征和因素,在具体的交际活动中对沟通的影响。E:“Ends”,即参与者个人的交际目的,包括按惯例(即社会文化约定)所期待的结果和各参与者的个人目的。A:“Act sequence”,即交际行为顺序,包括信息的内容(话题)与内容的表述方式和形式。K:“Keys”,指基调,包括说话的语气、表情、姿态等;认真的、嬉戏的、夸张的或嘲讽的,不动声色的或带有某些感情色彩等。I:“Instrumentaliti

31、es”,即媒介和渠道,主要是指信息传递使用的是哪种语言或语言变体(如方言、语域等);是口说还是书写。N:“Norms”,主要指人们交际时言语行为所必须遵循的各种规约。G:“Genres”,即体裁,指交际活动中话语的类型,如诗歌、寓言、神话、祈祷、笑话、谜语、诅咒、演讲、书信、评论、公告等。263.3.2 3.3.2 文化差异对沟通的影响方式文化差异对沟通的影响方式 根据我们对对方文化的了解程度,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完全陌生;有一定了解,但过于简化或不准确;比较全面的理解。在这三种情况下,文化差异可能影响沟通的方式是不同的,分别表现为文化迁移、文化定势和逆文化迁移。一、文化迁移一、文化迁移 文化迁

32、移,指跨文化沟通中,人们下意识地用本民族的文化标准和价值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并以此为标准来评判他人的言行和思想。案例链接:失效的美国式民主(内容略)案例链接:失效的美国式民主(内容略)二、文化定势二、文化定势 定势也称作定型(stereotype),指的是人们对另一群体成员所持有的简单化看法。文化定势可能是由于过度泛化而导致,即断言群体中的每一成员都具有整个群体的文化特征。也可能是由于忽视文化具有动态性和变迁性而引起。资料链接:中国人的称赞应对(内容略)资料链接:中国人的称赞应对(内容略)三、逆文化迁移三、逆文化迁移 逆文化迁移不在于沟通双方对文化差异的无知或忽视,而是指沟通双方同时放

33、弃了自己的立场,而采取了对方的立场,使编码与解码方式出现了新的不一致。这与文化迁移很相似,但是却以反向的形式出现,因此称之为逆文化迁移。案例链接:中国教授在外教家做客(内容略)案例链接:中国教授在外教家做客(内容略)273.3.3 3.3.3 影响跨文化沟通的要素影响跨文化沟通的要素 影响跨文化沟通的因素主要包括:语言差异、非语言差异、情境文化差异、民族差异等,每个因素又包括若干的子因素,下面分别进行介绍。一、语言差异一、语言差异 人们对遇到的现象、事务和行为的评价和解释是建立在本身文化的基础之上的,在跨文化沟通中也同样如此,因此往往会造成沟通的障碍,其根源就在于忽略了语言的迁移。案例链接:语

34、言差异的沟通案例链接:语言差异的沟通(内容略内容略)“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这是中国地域文化的生动描述。各地的风土人情各不相同,南北有别、东西各殊。由于这种南北、东西的差异造成了地域间对事务的理解差异,同一话语在不同的地方,可能意味着不同的意思,给沟通带来不同的结果。案例链接:小沈阳的“臭不要脸”28 由于受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等影响,东西方的颜色和数字表示的色彩非常丰富,很容易引起含义上的误解。(1)国家之间的差异在西方,Red是“火”、“血”的代表,Blue表示“没有用的”,White表示“累赘的东西”;在欧美也看到“7-Up”、“7-Eleven”、“Mild Seven”等商标;而T

35、hree在贝宁、博茨瓦纳视为不吉利,而Six在英文中象征魔鬼;比利时人最忌蓝色;土耳其人禁止用花色物品布置房间;日本人忌绿色;印度人喜欢绿色。(2)中国地域之间的差异在我国,数字与地域文化有很大的渊源。很多地方对数字都寄寓了一定的含义,在沟通时要注意这种差异。比如岭南地区很多人将8视为吉利的数字,在挑选电话号码、车牌号码时尽量选用,但把4视为不吉利的数字,很多电梯、楼层都避开用4。但闽台地区视偶数为吉祥数字,4是吉数,送贺礼习惯凑成4样,谓之“四式”。29二、非语言差异二、非语言差异 在跨文化沟通中,非语言交际最容易产生误解,因为非语言交际的编码和解码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情境性。非语言交际是指语言

36、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例如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等都是非语言交际的有效方式,是历史和文化长期积淀而成的共同习惯。以下讨论三方面的差异:1.非语言沟通 非语言沟通(Nonverbal Communication)是指语言以外的其他所有线索,包括:身体动作、目光接触、空间位置、声音、身体接触等。Mehrabian(1981)提出,在面对面的沟通的感受中,只有7%来自语言,38%来自声音,而55%来自面部表情。人们的经验常识会增加对跨文化非语言信号的误解,因为人们更相信非语言信号所提示的信息,非语言信号更多的与我们内隐的情绪、内在的感受、潜意识相联系。30(1)国家之间的差异 在跨文化非语言交

37、际中,习俗和信仰的差异是多方面的,我们只有通过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对比,才能克服自身文化的干扰。如,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忌用猪、狗做商标;日本人忌讳荷花、狐狸和獾,而喜欢樱花、鸭子;英国人不喜欢大象,喜欢猫和狗;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喜欢玫瑰花,不喜欢菊花;俄罗斯人认为黄色的蔷薇花意味着绝交和不吉利;法国和比利时人认为核桃、孔雀是不祥之物。(2)中国地域之间的差异 中国地域范围十分辽阔,各区域由于地理位置不同、天气气候不同、历史文化不同,也产生了不同的信仰和习俗,比如:北方人性格豪放,较重仕途,喜发号施令,更具胆识,爱好挑战;对政治关心且敏感;家庭观念相对淡薄。而南方人性格较温和、委婉,喜好过平静的

38、日子,追求舒适;对政治缺少敏感性;家庭观念较强。汉族拥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长期居于政治经济中心,因此形成大汉族主义。少数民族由于他们对自己民族文化、民族传统的热爱,在语言、风俗、习惯和信仰等方面仍保留着相当的民族特色。东部和西部来比较,也有明显的文化差异31 身体语言的差异,东西方有很大的不同。礼仪方面,中国人常用握手和微笑表示友好和礼貌;欧美人习惯拥抱和接吻的礼仪形式;印度、泰国则双手合十表示问候;阿拉伯人见到别人朝自己微笑时,会感到莫名其妙。表示同意时,中国人和英美人习惯点头表示赞许、肯定;在印度、希腊等点头的意思刚好相反;填写表格和选票时,中国人以打钩表示肯定,打叉表示否则,而英语国家以

39、打叉表示肯定;跷起大拇指中国人表示“不错”,英美人表示“没问题”,日本人用它指代父亲、丈夫、老板等男性为尊的角色,而中东有些国家里就像美国人伸出中指一样,表示不好的意思;中国人用鼓掌表示欢迎或赞赏,俄罗斯人用指头敲桌子,德国人用脚踏地板来表示。32三、民族差异三、民族差异 组织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必然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从而导致文化差异,需要不同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法。世界不同的民族存在不同的心理模式,不同的心理模式会带来语言运用的差异。通过对民族感知差异、归因差异及社会规范差异对跨文化沟通心理影响的研究表明,在跨文化交际中需要了解交际对方的民族心理

40、特点,考虑到交际双方的心理差异,才能促进跨文化交际的理解与沟通。案例链接:迪士尼兵败巴黎(内容略)案例链接:迪士尼兵败巴黎(内容略)种族中心主义是人们作为某一特定文化中的成员所表现出来的优越感,它以自身的文化价值观和标准作为至高无上的衡量尺度去解释和评判其他文化环境中的群体。由于价值观的不同,种族之间常发生冲突,甚至战争。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民族,以国家为分类的有很多,典型的有中国的“中华民族”、德国的“日耳曼民族”、以色列的“犹太族”、日本的“大和民族”等。“日耳曼民族”以专业、做事刻板、傲气凌人为特点;“犹太族”以勤劳、诚信为特点,犹太人之间做生意以信用为首要条件,排斥欺诈的经商行为,故商业

41、上的沟通成本相对较低;中国人做生意首先讲人情,再做生意,即“先做人后做事”。案例链接:纳粹屠杀犹太人(内容略)案例链接:纳粹屠杀犹太人(内容略)33 以华人和美国两种典型文化进行比较,美国有着浓厚的“个人主义”文化色彩,“个人”是独立于其他“个人”环境中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一种外在的互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的;华人却有“集体主义的文化色彩,个人是存在于社会中的,在华人社会里强调修身养性,也强调说话技巧,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靠行动来成就的,而不是靠一张嘴巴说说而已,人与人之间不是纯粹的商业关系,而是千丝万缕的人情关系。案例链接:德隆败因(内容略)案例链接:德隆败因(内容略)34四、情境文化差

42、异四、情境文化差异 学者Hall(1976)提出了文化与社会情境有关,并将各国文化分为高情境文化与低情境文化。高情境文化的大部分信息是由环境语言、非言语信号传递,集体主义文化倾向于高情境文化沟通风格,委婉而间接。案例链接:婉转的拒绝(内容略)案例链接:婉转的拒绝(内容略)2.低情境文化 低情境文化刚相反,大部分信息是由明确的语言来传递的,个人主义倾向于低情境文化沟通风格,明确而直接。案例链接:过于直接的总经理(内容略)案例链接:过于直接的总经理(内容略)高情境和低情境只是沟通风格的倾向不同,并不存在哪一种效果好、哪一种效果差,因为沟通效果是根据有效性和适宜性两个指标来衡量的。在高情境文化中,如

43、果一个人清楚地将自己的要求表达出来,可能会让对方陷入为难的境地:如果不答应,这个要求已经被提出来了,是不给面子;如果答应,会违背自己的原则。恰当的做法是先试探对方,得到对方回复后再进一步沟通。353.43.4跨文化沟通的原则跨文化沟通的原则 一、尊重原则一、尊重原则尊重是有效跨文化沟通的基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宗教信仰。二、平等原则二、平等原则 跨文化沟通应当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所谓平等原则就是在跨文化沟通的过程中,还要克服文化优越感或自卑感。领导者应当树立这样的信念:文化是没有优劣之分的,不要对方来自发达地区就产生了文化自卑感;或对方来自不发达地区就产生文化优越

44、感。不能将与自己不同的文化视为异端去征服、同化甚至灭绝。三、属地原则三、属地原则 属地原则就是“入乡随俗”,即迎合沟通所在地的文化习惯。在进行跨文化沟通时,从有利于沟通的角度出发,可以有选择地在饮食、着装、礼仪等方面考虑迎合属地文化。属地文化的选择要使对方产生亲切感、建立友谊与合作关系。四、适度原则四、适度原则适度原则是跨文化沟通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原则,是指在跨文化沟通的过程中要做到既不完全固守,又不完全放弃本土文化,力求在本土文化和对方文化之间找到平衡点,要掌握“度”,“过”或“不及”都会给跨文化沟通造成障碍。363.5 3.5 跨文化沟通的策略跨文化沟通的策略跨文化沟通中的文化感知、文化认同

45、和文化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了解文化差异、认同文化差异和融合文化差异是进行有效跨文化沟通的根本所在。要达到融合文化差异的目的,取决于跨文化沟通的策略应用。一、识别文化差异,合理预期一、识别文化差异,合理预期二、理解对方文化,发展共感二、理解对方文化,发展共感三、弱化文化冲突,求同存异三、弱化文化冲突,求同存异四、借助适合外力,化解纷争四、借助适合外力,化解纷争五、坚持开放心态,取长补短五、坚持开放心态,取长补短37本章思考与讨论本章思考与讨论一、仔细阅读本章开篇案例日本人的一、仔细阅读本章开篇案例日本人的“坚持坚持”,回答下列问题:,回答下列问题:1.日本设计师为何要被迫离开上海盛业实业公司?2.哪些因素,通过哪些方式影响了日本设计师的跨文化沟通?二、仔细阅读本章篇末典型案例麦道公司的跨文二、仔细阅读本章篇末典型案例麦道公司的跨文化沟通,回答下列问题:化沟通,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麦道公司在上海出现了怎样的沟通问题呢?2.中美员工在沟通过程中出现跨文化沟通上的困难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改进或解决跨文化沟通的问题?3.你作为项目主管将如何培训美国和中国的员工,以弥补双方的文化冲突呢?三、试举例分析身边遇到案例中所涉及的跨文化沟三、试举例分析身边遇到案例中所涉及的跨文化沟通策略和技巧。通策略和技巧。38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