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苏东坡传》读书笔记话题及参考资料

上传人:suij****uang 文档编号:161537338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4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林语堂《苏东坡传》读书笔记话题及参考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林语堂《苏东坡传》读书笔记话题及参考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林语堂《苏东坡传》读书笔记话题及参考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语堂《苏东坡传》读书笔记话题及参考资料(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苏东坡传卷二补充资料1.风雨对床(第六章第二段)【释义】指兄弟或亲友久别后重逢,共处一室倾心交谈的欢乐之情。【出处】唐韦应物示全真元常“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后因以“风雨对床”指 兄弟或亲友久别重逢,共处一室倾心交谈的欢乐之情。2关于凌虚台记(第六章P63)陈公弼在官府后园建了一座楼台,取名凌虚台,供官员们休闲时使用。楼台建好了, 陈公弼请苏轼为这座凌虚台写一篇文章,留个纪念。附参考译文:居住在南山脚下,自然饮食起居都与山接近。四面的山,没有比终南山更 高的。而城市当中靠近山的,没有比扶风城更近的了。在离山最近的地方要看到最高的山(即 终南山),应该是必然能做到的事。但太守的住处,(开

2、始)还不知道(附近)有山。虽然这 对事情的好坏没有什么影响,但是按事物的常理却不该这样的,这就是凌虚台修筑的原因(用 以观山)。就在它还没有修建之前,陈太守杵着拐杖穿着布鞋在山下闲游,见到山峰高出树林之上, (山峰)重重叠叠的样子正如有人在墙外行走而看见的那人发髻的形状一样。(陈太守)说: “这必然有不同之处。”(于是)派工匠在山前开凿出一个方池,用挖出的土建造一个高台。 (台子)修到高出屋檐才停。这之后有人到了台上的,都恍恍忽忽不知道台的高度,而以为 是山突然活动起伏冒出来的。陈公说:这(台)叫凌虚台很合适。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下属 苏轼,让我写篇文章来记叙(这件事)。苏轼回复陈公说:“事物的

3、兴盛和衰败,是无法预料的。(这里)从前是长满荒草的野地, 被霜露覆盖的地方,狐狸和毒蛇出没的所在。在那时,哪里知道(今天这里)会有凌虚台呢? 兴盛和衰败交替无穷无尽,那么高台(会不会)又变成长满荒草的野地,都是不能预料的。 我曾试着和陈公一起登台而望,(看到)其东面就是当年秦穆公的祈年、橐泉两座宫殿(遗 址),其南面就是汉武帝的长杨、五柞两座宫殿(遗址),其北面就是隋朝的仁寿宫也就是唐 朝的九成宫(遗址)。回想它们一时的兴盛,宏伟奇丽,坚固而不可动摇,何止百倍于区区 一座高台而已呢?然而几百年之后,想要寻找它们的样子,却连破瓦断墙都不复存在,已经 变成了种庄稼的田亩和长满荆棘的废墟了。相比之下

4、这座高台又怎样呢? 一座高台尚且不足 以长久依靠,更何况人世的得失,本就来去匆匆(岂不更难持久)?如果有人想要以(高台) 夸耀于世而自我满足,那就错了。世上确实有足以依凭的东西,但是与台的存在与否是没有 关系的。”文章的确写得好,虽然是借着小小的亭台而感怀古今,但其中蕴含着一股郁郁勃勃、不 可阻挡的生机与活力。不过明眼人也可以看出来,这篇短文也是小苏向老陈射出的一支 小小的讥讽之箭。那么陈公弼的反应如何呢?依照他冷面的性格,该不会勃然大怒,再罚苏轼一百斤铜 吧?恰恰相反,读了这篇文章后,一向没有笑脸的陈知府却笑了,他说:吾视苏明允(苏洵,字明允)犹子也,某(指苏轼)犹孙子也。平日故不以辞色假之

5、者, 以其年少暴得大名,惧夫满而不胜也,乃不吾乐邪?(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大意是:我对苏洵就像对自己的儿子一样,苏轼就好像是我的孙子,我平时之所以对他 分外 严厉,故意不给他好脸色,是因为看他年纪轻轻的就名声大振,担心他把握不住自 己,骄傲自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所以要想办法挫一挫他的锐气,让他头脑冷静一些,没 想到这个小伙子还真往心里去了呢,对我满肚子的不高兴呐!(选自康震评说苏东坡步入仕途(2)二、读书笔记参考话题(苏东坡传卷二)1. 苏东坡诚心祷告,比如多次求雨,可又不惧鬼神,是否矛盾?千年以前的宋朝, 应该说是封建迷信盛行的时代,苏轼一介书生,为什么敢于跟鬼相斗?请结合文 本并联系现实

6、,谈谈你的看法。(第六章)2. 在作者眼中,王安石是一个怎样的人?有的人认为林语堂因为喜欢苏轼,而在 书中贬低王安石,你同意吗?请查找相关的生平资料及评论资料,表明你的态度 并说明理由。(第七章到第九章)3. 手足之情是苏轼毕生歌咏的题材。苏轼和弟弟苏辙二人虽个性不同,但甘苦与 共,互相慰藉,互相扶持。请结合文本,联系社会现实及自身,谈谈你对手足之 情的理解和感悟。(第十章,第十二章)4. 苏东坡在当官期间很受百姓欢迎,请列举其理由。联系社会现实,你觉得如何 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好官?(第十三章)5. 第六章和第十一章中,苏东坡表现出怎样的交友态度?结合自身的感悟,谈谈 你自己的交友观。6. 苏轼一直嫉恶如仇,面对邪恶,面对错误,保持敢于批评的人生态度,因此 常得罪人并卷入政治纷争。而从古至今,许多人恪守中庸之道,认为枪打出头鸟,中庸的“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换言之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 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结合社会现实和自身感悟,谈谈你的理解。(卷二)要求:选择任一话题,写_篇不少于800字的读书笔记。写之前请将该话题附在前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