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61471576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696.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9.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9.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9.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资源描述:

《9.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9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楔 子1.经济学解决财富如何创造出来的问题,政治学解决财富如何分配的问题,伦理学解决财富分配是否公平公正的问题。经济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经济制度对人们的经济行为起着规制作用,经济制度的具体运行机制经济体制制约着经济制度的效用。3.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人类经济实践活动证明: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4.国民经济只有又好又快发展,才能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第十章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主讲教师:万华炜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性质和基本特征2

2、.使学生全面了解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含义及其主体地位,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搞清楚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3.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要性和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4.通过理论教学,增强学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其因对市场经济风险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1.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基础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及其确立的依据4.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5.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按劳分配和按

3、生产要素分配、“先富”和“共富”的关系6.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三、思考题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突破和创新?4.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先富”和“共富”的关系5.结合现阶段个人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6.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重大战略方针。本章主要内容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四、促

4、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伴随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其评价v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20世纪50年代,中国几乎全盘照抄了苏联的集中计划经济体制v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作用:具有非常强的资源动员能力,能够利用行政手段在较短的时期内集中有限的资源进行重点建设v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严重压抑了企业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5、济选择的背景v长期以来,东西方的传统观念都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当做区别姓“社”姓“资”的一个标志。v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大体上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以至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前,很多人还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作为区别姓“社”与姓“资”的一个重要标志来看待。由此可见,把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对立起来并作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区别的传统观念由来已久,根深蒂固。1.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对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的见解 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客人时指出: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

6、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2.大一统的计划经济观念的突破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开辟了道路。3.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概念,这标志着计划经济开始转向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呼之欲出 党的十三大把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界定为“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强调计划和市场都是覆盖全社会的,新的经济运

7、行机制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呼之欲出。5.邓小平对市场经济性质的科学阐释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奠定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1990年底,邓小平指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1991年初,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6.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1992.6,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发表的讲话

8、中第一次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建议。党的十四大正式确认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1.20世纪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2.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3.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要取得重大进展的要求,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第一、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它们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

9、的范畴,而是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第二、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各有利弊,要把它们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优势第三、要把发挥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和要求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和要求资源资源配置方式配置方式市场市场主体主体宏观宏观调控调控经济经济运行保障运行保障经济经济活动规律活动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特征公有制为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方式并存事前调控事前调控事中调控事中调控事后调控事后调

10、控所有所有制结构制结构宏观宏观调控调控分配分配制度制度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二、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二、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经济制度的基础我们还处在社会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义初级阶段一切符合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三个有利于”标准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该用来为发展

11、社会主义服务三、坚持和完善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原则q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制度的基础 q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国家财政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家进行宏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q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作用。具有关键作用。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涵公有制的涵义及其范围义及其范围q涵义涵义:指全体社会成员或者指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会主义成员共同占有部分社会主

12、义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生产资料。q范围:范围:股份制股份制承包制承包制租赁制租赁制合作制合作制独资独资经营经营组织形式:组织形式:独资、股份合作制、合作社、股份公司等独资、股份合作制、合作社、股份公司等经营方式:经营方式:公有公营、公有民营、租赁经营、承包经营等公有公营、公有民营、租赁经营、承包经营等(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1.我国现阶我国现阶段的段的非公有非公有制经济制经济u个体经济个体经济u私营经济私营经济u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非公有制成分的依据的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和发展的不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和发展的不平衡性,给非

13、公有制经济流下了广阔的空间。衡性,给非公有制经济流下了广阔的空间。对于从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对于从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和满足人们多样化需要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和满足人们多样化需要等具有重要作用等具有重要作用 它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多元市场主体;它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多元市场主体;多元主体间的竞争有利于增强公有制经济、特多元主体间的竞争有利于增强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别是国有经济的竞争力。v放宽市场准入放宽市场准入v公平政策待遇公平政策待遇v平等保护物权平等保护物权v鼓励公平竞争鼓励公平竞争v鼓励做大做强鼓励做大做强v加强监督管理

14、加强监督管理v保障职工权益保障职工权益 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分为分为7 7个方面个方面3636条政策措施条政策措施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内容及其依据二、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四、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内容及其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二、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施按劳分配原

15、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施按劳分配原则的依据的依据(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的表现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的表现(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的重大意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施按劳分配原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施按劳分配原则的依据的依据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了人们在生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关系,排除了个人凭借对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关系,排除了个人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无偿地占有他人劳动成果。产资料的所有权无偿地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只能实行按劳分配,而不能实行按需分配。决定了只能实行按劳分配,而不能实行

16、按需分配。旧的社会分工仍然存在,旧的社会分工仍然存在,劳动仍然劳动仍然是谋生的手段是谋生的手段(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的表现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的表现(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的重大意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的重大意义1.1.才能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最终实现才能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最终实现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主义性质2.2.才能保证人们相互之间在平等的经济关才能保证人们相互之间在平等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3.3.才能保证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才能保证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三、多种分配方式并

17、存(一)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依据(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方式(一)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着生产要素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多种所有制v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有状况进行分配v生产要素的分类生产要素的分类 一是各种物质生产条件(土地等自然资源、生产厂房、设备、一是各种物质生产条件(土地等自然资源、生产厂房、设备、原材料)原材料)一是人的劳动(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劳动、技术、一是人的劳动(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劳动、技术、信息、管理

18、等)信息、管理等)(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方式管理知识要素劳动要素劳动要素资本要素四、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一)多种分配形式的矛盾及问题(一)多种分配形式的矛盾及问题(二)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二)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一)多种分配形式的矛盾及问题(一)多种分配形式的矛盾及问题1.1.矛盾:矛盾:不同的要素分配体现不同的经济关系不同的要素分配体现不同的经济关系 私有制经济收入分配表现为资本和劳私有制经济收入分配表现为资本和劳动的对立。动的对立。公有制经济生产资料的公有权与劳动公有制经济生产资料的公有权与劳动力的私有权的矛盾,转化为劳动者集体利益与

19、力的私有权的矛盾,转化为劳动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利益关系。个人利益的利益关系。整个社会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两种整个社会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两种收入机制并存,资本和劳动的价格存在不同的收入机制并存,资本和劳动的价格存在不同的尺度,是形成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尺度,是形成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2.2.问题问题 个人收入来个人收入来源于劳动及要素的占有。要素收入差距可以极大。源于劳动及要素的占有。要素收入差距可以极大。要素收入可以再转化为资本(或要素),资本又要素收入可以再转化为资本(或要素),资本又转化为收入。这种循环累计的效应是收入差距扩转化为收入。这种循环累计的效应是收入差距扩大化的内在机理。大

20、化的内在机理。,政府缺乏政府缺乏有效的限制垄断、鼓励平等竞争的政策。有效的限制垄断、鼓励平等竞争的政策。税收和社会保障政策不税收和社会保障政策不完备。完备。违法非法收入和违法非法收入和“灰色灰色”收入严重破坏了收入严重破坏了收入分配秩序。收入分配秩序。(二)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二)深化分配制度改革1.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兼顾效率和公平兼顾效率和公平 效率优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兼顾公平 注重社会公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平,防止两极分化 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的带动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带动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允许先富允许先富先

21、富必须是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致富先富必须是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致富共同富裕不是同一时间以同量及同等的速度富裕起来,共同富裕不是同一时间以同量及同等的速度富裕起来,那样只会导致共同贫穷那样只会导致共同贫穷先富必须带动后富,共同富裕先富必须带动后富,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同等富裕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同等富裕第一、强化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力度第一、强化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力度 一是制定倾斜政策,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二是改革收入分配制一是制定倾斜政策,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二是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使收入差距保持在合法和适度的范围内;三是对借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使收入差距保

22、持在合法和适度的范围内;三是对借助权力和垄断地位获取暴利,要依法予以严厉打击。助权力和垄断地位获取暴利,要依法予以严厉打击。第二、完善税制,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第二、完善税制,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 完善个人所得税法并加强征缴。目前收入差距,更多地体现为财富占有完善个人所得税法并加强征缴。目前收入差距,更多地体现为财富占有上的差距,对不动产、金融资产收益以及财产的继承与赠与,要设置税种税上的差距,对不动产、金融资产收益以及财产的继承与赠与,要设置税种税率,征收房产税、遗产与赠与税等税种来进行调节。率,征收房产税、遗产与赠与税等税种来进行调节。第三、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第三、加强对垄断行业

23、收入分配的监管 制定反垄断法,清除市场准入壁垒。对于某些垄断行业严重存在着收费制定反垄断法,清除市场准入壁垒。对于某些垄断行业严重存在着收费过高过乱等问题,一是要改革价格形成机制,二是要建立成本约束机制,三过高过乱等问题,一是要改革价格形成机制,二是要建立成本约束机制,三是要完善明码标价有关规定。是要完善明码标价有关规定。第四、完善市场机制,加强市场管理第四、完善市场机制,加强市场管理(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就是弥补市场缺陷的制度安排社会保障就是弥补市场缺陷的制度安排 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为维持劳动者的基是指国家和社会为维持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权利,保证劳动者

24、及其家庭的正常生活,本生活权利,保证劳动者及其家庭的正常生活,减轻社会震荡而建立的一整套保障制度。包括社减轻社会震荡而建立的一整套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内容。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内容。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是保证社会公平和社会是保证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给每一个社会成员以经济安全,保障其因稳定,给每一个社会成员以经济安全,保障其因社会和经济不测造成的伤害得到补偿。社会和经济不测造成的伤害得到补偿。扩大保障的对象和范围扩大保障的对象和范围,逐步实现全社,逐步实现全社会的劳动者

25、都享受到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的保障利会的劳动者都享受到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的保障利益。益。拓宽保障基金的来源拓宽保障基金的来源,提高保障基金的,提高保障基金的社会化程度。形成国家基本保险、企业补充保险、社会化程度。形成国家基本保险、企业补充保险、个人储蓄性保险相结合的格局。个人储蓄性保险相结合的格局。建立和健全多方式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建立和健全多方式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体系。建立统一的保障管理机构,完善保障的建立统一的保障管理机构,完善保障的法规和管理办法。法规和管理办法。第四节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一、“好好”与与“快快”有机结合有机结合四、建设社会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义新农村二、提

26、高自主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六、建设资源节约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五、统筹区五、统筹区域发展域发展又好又又好又快发展快发展三、转变经济发展方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世界第四位世界第四位实现了转型实现了转型世界第三世界第三升级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些成就为我们走向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必要的市场供求格局和重要的体制性基础,使提出又好又快发展的理念有了条件20062006年,中国年,中国如何以更好的质

27、量、更多的品种满足多样化的社如何以更好的质量、更多的品种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如何通过自主创新,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会需求;如何通过自主创新,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产品开拓市场,和知名品牌的产品开拓市场,资源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城乡资源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已经成为我国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无论是从现实出已经成为我国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无论是从现实出发还是从未来着眼,都要求发还是从未来着眼,都要求“好好”字当前,字当前,“好好”中求中求“快快”,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8、。2.2.要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更加注重注重提高提高自主创新自主创新能力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竞争力。3.3.要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1.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

29、康社会的重大举措重大举措3.完成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完成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切要求 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国际技创新能力,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国际学术界把这一类国家称之为学术界把这一类国家称之为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自主创新自主创新重点跨越重点跨越支撑发展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引领未来自主创新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 一是要加强原始性创新,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二是要加强集成创新,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三是要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积

30、极促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重点跨越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现跨越式发展。支撑发展支撑发展 支撑发展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着力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会的持续协调发展。引领未来引领未来 引领未来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

31、求,培育新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到到20202020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

32、纪中叶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向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现实生产力转化3.3.科技是科技是人才是人才是教育是教育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通过不同要素投入和技术组合获得经是指通过不同要素投入和技术组合获得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强调的主要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强调的主要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除了涵盖经济增长方式的含义外,还对经除了涵盖经济增长方式的含义外,还对经济发展的理念、战略和途径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的济

33、发展的理念、战略和途径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的不仅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还包括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不仅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还包括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内容。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内容。就是要求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就是要求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形成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形成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方式。持续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方式。1.1.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内需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

34、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2.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指工业逐渐取代农业而成为国民经济指工业逐渐取代农业而成为国民经济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部门,并用先进的工

35、业技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部门,并用先进的工业技术武装农业的过程。术武装农业的过程。v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工业化的主要特点是:机器取代手工工具,是:机器取代手工工具,工业生产总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大,农业工业生产总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大,农业技术先进,农业人口比重下降。技术先进,农业人口比重下降。形成方式及其特点形成方式及其特点英美模式英美模式德日模式德日模式新兴工业化新兴工业化国家模式国家模式在无需面临世界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在无需面临世界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以自由投资和自由贸易为特境下,以自由投资和自由贸易为特点的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内生型模式。点的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内生型模式。模 式在不利的国内外环

36、境下在不利的国内外环境下,通过政府主通过政府主导的赶超政策实现工业化。以政府导的赶超政策实现工业化。以政府为主导,以科技为领先的模式。为主导,以科技为领先的模式。在适应国际环境前提下在适应国际环境前提下,在政府主导在政府主导力量下力量下,通过实施工业发展导向型战通过实施工业发展导向型战略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赶超。略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赶超。根据有关工业化理论和经验,工业内部结构根据有关工业化理论和经验,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动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的变动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低加工化阶段第一个阶段:低加工化阶段。其特点是对原材料。其特点是对原材料初步加工工业占主导,包括以轻纺工业为重心和初步加工工业

37、占主导,包括以轻纺工业为重心和以重化工业为重心两个时期;以重化工业为重心两个时期;第二个阶段:高加工度化阶段第二个阶段:高加工度化阶段。包括一般(主要。包括一般(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为重心和技术密集型加是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为重心和技术密集型加工工业为重心两个时期;工工业为重心两个时期;第三个阶段:技术集约化阶段第三个阶段:技术集约化阶段。主要以高新技术。主要以高新技术密集型工业为重心。密集型工业为重心。我国已我国已基本完成了以原材料工业为重心的重工业基本完成了以原材料工业为重心的重工业化阶段,化阶段,但在向以加工装配工业为重心的高加工度化但在向以加工装配工业为重心的高加工度化阶段转变中

38、,消费品工业过度扩张,而重加工工业尤阶段转变中,消费品工业过度扩张,而重加工工业尤其是装备工业没有得到应有的加强和发展,一直停留其是装备工业没有得到应有的加强和发展,一直停留于一般(劳动密集型为主)加工工业为重心的时期,于一般(劳动密集型为主)加工工业为重心的时期,难以持续升级向技术集约化阶段转变难以持续升级向技术集约化阶段转变。这种工业结构。这种工业结构水平所反映的工业化进程,只处于工业化的第二阶段。水平所反映的工业化进程,只处于工业化的第二阶段。另外,我国现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达到另外,我国现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达到20702070美元;美元;城镇化水平较低,农村人口尚占总人口城镇化水平较

39、低,农村人口尚占总人口6060以上;服以上;服务业产值务业产值比重比重和就业比重明显偏低,因此可以说和就业比重明显偏低,因此可以说我国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第二阶段的初期。目前处于工业化第二阶段的初期。是指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是指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是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是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相结合的工业化;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和工业化。和工业化。科技含量高科技含量高 经济效益好经济效益好 资源消耗低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少环

40、境污染少 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u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u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u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城乡协调发展u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相结合 要紧紧抓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条主要紧紧抓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条主线,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线,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形成以高技术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形成以高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

41、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格局。使国有经济逐步退出一般性使国有经济逐步退出一般性的竞争行业,而集中在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的竞争行业,而集中在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产业领域。产业领域。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民致富乏力投入不足,农民致富乏力医医 疗:疗:条件差,能力弱,因病致贫条件差,能力弱,因病致贫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覆盖面小体系不健全,覆盖面小教教 育:育:投入少,水平低,农村家庭因教致贫投入少,水平低,农村家庭因教致贫文文 化:化:投入不足,不健康文化乘虚而入投入不足,不健康文化乘虚而入债务黑洞:债务黑洞:冗员巨大冗员巨大,乡镇政府面临乡镇政府面临“破产破

42、产”v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现代化v只有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实现只有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v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全党全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全党全社会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会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生产发展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管理民主 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倾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有普遍性的倾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

43、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倾向。带有普遍性的倾向。胡锦涛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胡锦涛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 (五)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在哪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的发展阶段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加大国家投入,实行工加大国家投入,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动员社会广泛参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动员社会广泛参与与党历来重视地

44、区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党历来重视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问题(二)统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二)统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三)当前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三)当前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四)当前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针(四)当前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针党历来重视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党历来重视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问题v毛泽东在著名的毛泽东在著名的论十大关系论十大关系中,就强调要中,就强调要处理好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处理好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v 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v“两个大局两个大局”的思想的思想 v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西部大

45、开发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二)统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二)统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v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本质要求v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内在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内在要求v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需要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需要v扩大内需的要求。扩大内需的要求。(三)当前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三)当前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v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v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v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促进中部地区崛起v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四)当前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针(

46、四)当前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针v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v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实现共同发展实现共同发展(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含义(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含义(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重大意义(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含义(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含义就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就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方式进行生产

47、、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征的社会。就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就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的社会。和谐的社会。(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的重大意义 能源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也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的重要物质基础。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

48、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协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然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的必然要求。胡锦涛胡锦涛(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1.必须处理好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不断提高发展的关系,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与效益,走质量与效益,走生

49、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文明发展道路。2.2.内在要求内在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 3.3.重要途径重要途径: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参考书目1.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2.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3.3.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4.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5.胡

50、锦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人民出版社,2006.6.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5.7.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8.本章小结一、关键词二、主要内容回顾三、结语及启示一、关键词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5.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6.公有制 非公有制 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社会保障体系 共同富裕 创新型国家 经济发展方式 社会主义新农村 区域发展 “两型社会”循环经济二、主要内容回顾

51、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八章 建设中国三、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2.确立的依据3.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1.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选择过程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内容及依据2.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4.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1.“好”与“快”有机结合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5.统筹区域经济发展6.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52、三、结语及启示1.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手段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不属于社会经济制度范围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3.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4.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所决定的。6.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须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7.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