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花朵语言果实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61227829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思维花朵语言果实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思维花朵语言果实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思维花朵语言果实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思维花朵语言果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维花朵语言果实(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思维花朵语言果实课文对联活动案例活动目标 对联是最具民族风格、最能体现汉语特点的文学式样,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之一。该活动的策划,旨在以富有创意的形式去解读语文,做到内外结合,活学活用(知识目标);旨在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汉语表达水平(能力目标);旨在以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参与竞争的欲望,培育其对汉语的审美情感,使其自觉继承汉语文化的瑰宝(态度目标)。 活动准备 这是一次课内外结合的语文主题活动。策划者事先向学生交代活动创意,征询同学的意见,然后形成活动的初步方案。 1准备好活动相关的材料,如王尚文、叶柏青的对韵新编,邓洪波的中国书院楹联,谷向阳、何惠琴的

2、中国店堂对联集成等; 2安排好活动组织和课务,组织方面主要确立主持人,发动班委,落实小组长,使之各负其责,课务方面要明确活动的形式、时间、场地,联络相关人员。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在创意初期就已明晰,只不过在操作过程中尚可随时调整。 1铺垫以课外作业形式,要求学生统计、搜集课文中的对偶联语;以相互传阅的方式,提供有关对联书籍,如前面提到的几种;以布置早读的形式,诵读对韵新编中“新编对韵”部分。 2激趣教师讲述,注意悬念,学生如已熟悉,则换别的材料。(1)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语文试题是陈寅恪先生编制的,只有两道,一道是作文题,一道就是联对。上联是“孙行者”,要求考生对下联。陈先生的“标准答案

3、”是“胡适之”,可一考生对出“祖冲之”,胜过陈先生的“标准答案”,据说该学生后来成为著名的国学专家。 (2)20世纪初,一个叫寿镜吾的私塾老先生,教授“对课”时,出“独角兽”一联,叫童子们对下联。一时间,“两头蛇”、“三脚檐”、“九头鸟”、“百足虫”,答案纷呈。老先生摇头不满。后一童子对“比目鱼”,老先生拍案叫绝。该童子就是后来的鲁迅。 (3)1953年,钱三强率领科学家代表团出访,团中有华罗庚、赵九章(物理学家)等人,大家提议属对相娱。华罗庚拟出上联:“三强韩魏赵”,既寓历史,又扣场景,大家只觉其妙,却一时难以应对。最后华罗庚道出下联:“九章勾股弦”,将数字与物理联姻,满座喝彩。 (4)“北

4、大之父”蔡元培指出,联对“不但是作文的开始,也是作诗的基础。”1932年清华招生考试后,有人提出异议,陈寅恪先生解释说:“对对子有益处,可以考出虚实字,懂得平厌声,还可以看出读书之多寡,语藏之贫富,思想之条理。”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对联是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和汉语能力的。 3增知教师结合故事,联系妙对,系统讲述对联常识。 (1)字数相等。短可一两字,如“色难太容易”,长可千余字(如清末钟祖题江津城楼联全联1612字,为我国长联之最),但上下联字数要完全相同。 (2)结构相应。这是对联最主要的特征,如“孙行者/祖冲之”属并列。“独角兽/比目鱼”属偏正,“三强韩魏赵九章勾股弦属总分。 (3)

5、词性相同。在上下联同一地方,不但名词、动词、形容词各各相对,而且虚词要和虚词对,甚至数词、叠词、回环等均要各依其类,方见其妙。 (4)意境相随。上下联在内容、情调、色彩、风格诸方面要协调、有美感,如“窗外黄树叶,灯下白头人”“轻风扶细柳,淡月映梅花”,二联各具意境,但内部非常协调。 (5)平反相对。一般而言,上联最末一字为民,下联最末一字为平,严格来说,上下联以两个字为单位平反相对出现,变通的做法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从实际出发,该条可不作要求。此外还可补充交代上下联常见的关系,讲述联句的各种类型、技巧和忌讳等常识。 4尝试布置课外尝试性练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1)填空。选几副对

6、联,在上下联相同处空去原文,要求填写,然后比较优劣,如给“轻风细柳/淡月梅花”各加一动词为腰。 (2)分类。选几副稍为陌生的对联或诗句,打乱,编号,要求学生调整配对。 (3)列举。选几组成语,要求学生配上结构相同的成语,如“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4)应对。出示一上联,如“春光一缕,桃红柳绿惹人眼”,要求学生对出下联。 5创制以课文为素材库,适当向课外拓展,分类或分组撰写对联。 (1)单篇文章标题联,如“促织劝学”; (2)多篇文章标题串联,如“卖油翁卖炭翁二翁争做包身工白毛女孟姜女两女协办挺进报”; (3)课文内容集句联,如“荀子劝学,博学则青出于蓝庖丁解牛,久练而技进乎道”;课文内容概括

7、联,如“晋公一念释秦囚孟子三年拜君赐”; (4)课文标题与内容串联,如“庄暴见孟子,色欣欣然臣民乐/荆轲刺秦王,风萧萧兮易水寒”; (5)课文背景联 ,如“殉社稷只江北孤城,剩山残水,尚留得风中劲草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铁骨,好伴取岭上梅花”(梅花岭记); (6)联语猜谜,制作对联,要求猜出课文篇名或作者,如“幽室安居心可喜,至亲亡故情亦悲” (谜底:项脊轩志),如“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衰”(谜底:司马迁)。 创制环节为此次活动的主要环节,教师在课内示范举例,学生在课外分组或分类撰写、润色,小组长整理、归类、汇总并上交。 6竞赛这是应用环节,稍加拓展,亦有难度。为激发

8、参与欲望和竞争心理,可创设对课情景,如两个平行班,分别拟出上联,并准备好下联,向对方班级征答下联,比较答案联和应征联的优劣;可布置撰写任务,如高考冲刺在即,为同学拟一副劝学联,或为班级拟一副班训联,或为学校拟一副大门联,或为学校景点拟一副楹联,或为家里拟一副春联等。课外完成,课内评比,选出优胜者。如有条件,亦可现场设擂。要求切合情境,取材现实,激发兴趣,讲究实用。 7,评价这是活动成果的展示和评价环节。成果展示主要由班委、课代表和各小组长负责,成果评价主要由教师和学生主持人负责,可以评出最有趣的对联故事,最优秀的尝试性作业,最工整的课文对联属对,最巧妙的征答对联等,最后由教师宣布“对联高手”名

9、单,有条件的要汇编一份像样的活动资料。 组织方法及活动建议 该主题活动课内安排三教时,第一教时为“激趣”、“增知”,以讲座形式进行;第二教时为尝试性练习讲评和课文对联的示范及任务布置;第三教时为对联活动成果的展示和评价。三教时不连排,视活动进程而定。各小组长负责督促、收集、整理,并以小组为单位把尝试性练习交给老师,把创制和参赛的对联交给班委和课代表。课代表和班委在课外活动时间集中分类编辑,然后打印成文,在教室里展示。主持人负责设计、印制评选表,并主持评比,统计公布评选结果。 教师的工作主要是事先策划,开设讲座,落实分工,布置任务,过程调控,评价导向,课务协调,资料汇编等。 抱着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10、,教师在汇编活动成果时要舍得花心思。如封面设计得漂亮一些,目录编排得巧妙一些,文面打印得清晰一些,联对的同学姓名印得醒目一些,然后协调好教务处印刷装订,两班同学人手一本。如果说此前工作为激发参与欲及竞争心的话,那么这项工作事关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尤其重要。条件允许,这项工作可鼓励学生完成,教师作指导工作。 【案例评价】 文化底蕴的薄弱是当今学生的普遍问题,因此语文学习要注重积累;自主性的缺损,运用意识的淡薄,实践能力的低下是他们的主要问题,所以要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汉语、运用汉语,承传汉文化。该案例基本主体现了上述设计意图。王尚文、叶柏青教授认为,在日常的言语

11、交际中,人们常常专注于词语指称的对象,得鱼忘筌,忽略语言本身的存在,而对联却能使我们“触摸”到它的声音、形体、色彩、结构、分量、品质、情味等,从而领略汉语言独特的形音义综合美。此外,对称和谐是美的一个基本规律,对联是对称对立、和谐统一这种辩证之美的发现和结晶;与此相关,对联活动要求逻辑思维、归纳思维协同作用。周汝昌先生甚至说:“不管是谁,如果他不能领略、欣赏这种极高度的文学对仗之美,那他必定是智力和精神文化水平上的某方面存在巨大的缺陷,那实在是至堪叹惋的事情。扩而言之,假如我们的青年一代都不能领略这种至美,民族文化的前景就可忧了。”(中国古今实用对联大全序)可见,不少深谙此道的专家都极为推崇对

12、联的教育价值。 联对活动尽管教育价值巨大,但联对对于今天的中学生来说,毕竟是一种古老、遥远而又陌生的文学式样,它没有交际工具的性质,而属于一种品味和鉴赏;它不像高考作文那样属于“安身立命”之本,是远离功利之外的一种精神修养。因此,化零为整、删繁就简、内外结合是整个活动的立意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讲究铺垫是活动过程的特点。如对联拟制的要求,主要有五条,第五条“平厌相协”就可不作要求。如活动过程的策划,从“铺垫”到“竞赛”,属于知识掌握到能力应用,训练的层级逐渐提高,也符合学习认知的规律。当然,从课程论角度而言,活动必须要全员参与,我们最初的预期是每个学生都能认识到一副对联的优劣(通过尝试性作

13、业和评价达成),都能拟制三至五副对联(通过“创制”和“竞赛”达成),其中部分学生还受到征集、整理、编辑、展示、评价等实践能力的训练。由于活动形式的制约,我们无法保证全体学生都得到完全相同的实践锻炼。从教育论角度来讲,活动必须注重过程,注重体验,不能以活动成果的完美与否作为唯一标准来评价活动的教育效果。但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发现,策划者的设想和学生的参与之间,总有一种度量的距离。个别学生由于语文水平稍差和兴趣不浓,表现不出积极的回应,这需要教师设法引导。对联的润色和汇编关系活动成果,以较好的形式表现出来又是对成功体验的强化,尤其是对活动初尝者更是如此,因此对少数同学粗陋之作的宽容评价、及时鼓励与对全班同学对联认真的编印,从教育功能来说同样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