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

上传人:3**** 文档编号:161216994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3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一) 目录 论语选读学记选读 大学选读韩愈作品选读 传习录选读黄宗羲作品选读 该读本凡有“”号均为必读文段 考试以必读选段为主。 第一章论语(一、原文选读) 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注释】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前者较为妥贴。齐:整顿、约束。免:避免、躲避。耻:羞耻之心。格:有两种解释:一为“来”引申为归服;二为“正”。 【大意】孔子说:“用政令引导,用刑法整顿,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没有羞耻之心;用道德引导教化,用礼制来整顿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 3

2、.“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注释】性:指先天素质,即天赋人性。习:指后天习染,包括教育与各种环境的影响,才拉远了差距 4.“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 【注释】女:通“汝”,你。居:坐。愚:受人愚弄。 荡:放荡。好高鹜远而没有根基。贼:害。绞:说话尖刻,刺痛人心【大意】孔子说:“仲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子路回答说:“没有。”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容易受人愚

3、弄;爱玩弄小聪明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而无基础;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容易被人利用)反而害了自己;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刺痛人心;爱好勇敢却不 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捣乱闯祸;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胆大妄为。”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注释】有:同“又”。立:站得住的意思。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天命:指大自然的运行规律。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随;逾,越过;矩,规矩。 【大

4、意】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说话做事能站得住脚;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大自然运行规律;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9.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注释】躬自厚:重责自己即严于律己。 【大意】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样就可以避免怨恨了。” 13.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大意】孔子说:“执政者自身行为端正,就是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仿效着去干;执政者自身行为不端正,就是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听从的。” 14.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

5、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 【注释】何有:有什么(困难)呢,“何难之有”的省略。 【大意】孔子说:“如果能端正自身的行为,那么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连自身都不能端正,又怎能使别人端正呢?”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大意】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发现好的向他看齐,发现不好的就对照改正嘛。” 18.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论语述而) 【注释】抑:只是。云尔:如此。 【大意】孔子说:“如果要说圣和仁,那我怎么敢当!但为此而不满足地

6、追求,并不知疲倦地教诲他人,就可以说如此罢了。”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这些弟子们无法学到的啊。” 19.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注释】愤:苦苦思索而未想通的样子。悱:口里想说而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隅:角。 【大意】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他知道一个角,他不能以此推知其它三个角,也不再教他了。” 20.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 【大意】孔子说:“智力中等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讲高深的学问;智力中等以下的人,就不能和他讲高深的学

7、问了。” 2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注释】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时: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说: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愠:(yun)恼

8、怒,怨恨。 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大意】孔子说:“学过了又定时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同学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君子吗?” 2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大意】孔子说:“温习旧知识又不断吸取新知识,这样的人就能做老师了。” 2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注释】罔:迷惑。则:那么。殆:危险。 【大意】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迷茫而不明事理;只是冥思苦想而不读书,就会陷于虚妄而危害身心。” 24.子曰:“吾尝终日不食,

9、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注释】以:连词,表示目的。可译为“去”或“用以”。 【大意】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冥思苦想,但没有益处,不如去学习哩。” 第二章学记(一、原文选读)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大意】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成为完美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大意】虽然有佳美的菜肴,不经过品尝就不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经过学习不知道它的奥妙。因此,通过学习然后才知道自己

10、的不足;通过教学实践,然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困惑,然后才能加强自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4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 【大意】因此君子对于学习,心怀学习之志,不断地进修学业,休息时,游观时(也不忘学习),能够这样,才能巩固学习而又亲爱教师,喜欢学友而笃信所学的道理,因此即使离开师友也不违反师道。 5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豫:预防。时:及时。孙:循序。摩:观摩。 【大意】大学的教育方法:在学

11、生不良行为尚未萌发就注意防禁叫做预防;在学生可以教育的时候及时进行教育叫做适时;不超越阶段而循序渐进地施行教育叫做顺序;互相观察学习而提高叫做观摩。这四点,就是使教育兴盛的方法。 6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大意】坏事发生了然后加以禁止,就抵触而难以奏效。过了上学的年龄然后学习,就勤苦而难有成就。杂乱地进行教学而不循序渐进,就会搞坏、搞乱教学秩序而不可整饬。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互相切磋,就会学识偏狭浅薄而见识不广。不尊敬朋友就违背师教。闲逛不学好就荒废学业。这六个方面,就

12、是造成教育失败的原因。 7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大意】君子既懂得教育兴盛的方法,又知道导致教育失败的原因,然后可以做人的老师。因此君子教育学生,加以诱导而不强牵着学生走,加以鼓励而不抑制学生的进取精神,加以开导而不把话说透。诱导而强不牵着学生走,就能使学生无抵触情绪;鼓励而不抑制学生的进取精神,学生就就会感到容易接受,开导而不把话说透就能启发学生思索。能使学生无抵触情绪,易于接受而又勤于思索,可以称为善于教育了。 8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

13、,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大意】学生容易犯四种过失,老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有的失于贪多,有的失于过狭,有的失于见异思迁,有的失于浅尝辄止。犯这四种过失的学生,心理各不相同。了解这些学生的心理,然后才能挽救他们的过失。从事教育的人,就是发扬人的长处而挽救人的过失的。 9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大意】善于教育的人,能使人继承他的治学志向。老师的语言简约而明达,含蓄而精妙,少用比喻而明白易晓。可算是能使人继承他的志向了 10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

14、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注释】博喻:此处不是修辞上那个“博喻”,而是指广泛地因材施教。 【大意】君子懂得了进入学问之途的深浅难易,而又了解学生天资的高低差异,然后能广泛地因材施教。能广泛地因材施教然后能做老师。 11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大意】善于提问的人,如同解劈坚硬的木材,先从容易的部位开始,然后再解树节坚硬处,时间长了,各部分就相互脱离分解开了。不善于提问的人正好与此相反。善于回答问题的人如同撞钟,用小槌叩击就发出小的鸣声,用大槌叩击就

15、发出大的鸣声,待钟声从容鸣响而散尽,(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不善于回答问题的人就恰恰与此相反。这些都是增进学识的道理。 12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大意】预先记诵书本的内容(以备学生提问),这样的学问不足以做老师。必须待学生提问而后加以解说,或者学生的才力不能回答老师的问题然后加以解说;解说了仍然不能理解,就暂时不讲解也是可以的。 第三章大学(一、原文选读)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通“新”)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大意】多多学习的目的在于彰明内心美善的德性,在于使人自新,在

16、于使人达到最美善的道德境界。知道应达到的道德境界而后有确定的志向,志向确定而后能心静不躁,心静不躁而后能性情安和,性情安和而后能虑事周祥,虑事周祥而后能达到最美善的境界。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大意】古时候想把彰明内心美善本性推广到天下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整顿好自己的家族;要整顿好自己的家族,

17、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内心;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先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招致自己的良知。招致良知在于格除物欲, 物欲格除而后良知到来,良知到来而后意念真诚,意念真诚而后内心端正,内心端正而后才能修养好自身,自身修养好而后家族才能整顿好,家族整顿好而后国家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而后才能天下太平。从天子直到平民,统一地都是要把修身作为根本。 3、“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大意】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是说治学要像加工骨器象牙那样切磋;修身要像加工玉、石那样琢磨。 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w)恶臭,如好(ho

18、)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大意】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欺。如同厌恶恶臭,如同喜好女色。这就叫做自求快意满足。因此君子必须在独处的时候也十分谨慎。 7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大意】因此君子自己具备的,而后才要求他人做到;自己不沾染的,而后才能禁止他人。 8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大意】商汤的盘铭说:“假如一天自新,就能天天自新,每天自新。” 第五章韩愈作品选读(一、原文选读) 师说选读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注释】受:通“授”,教授。 【大意】老师,是靠他来传授儒道,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2.人非生而知之

19、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大意】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答了。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大意】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所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注释】读du:句子的停顿。不fu:通“否”,不向老师学习。【大意】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就不能解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看不出那人是明智

20、的!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大意】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样样都)比学生贤能,(老师和学生的区别只是)听到道理有的早有的迟,学术和技艺各有专门研究,如此罢了。 进学解选读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大意】学业靠勤奋才能精湛,如果贪玩就会荒废;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如果随大流就会毁掉。 2.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大意】对记事之文一定提取它的要点,对言论之编一定勾划出它深奥的意义。 原毁选读 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注释】重:严格。周:周密、全

21、面。轻:宽容。约:简少。 【大意】古时候的君子,他们要求自己既严格又全面,他们要求别人既宽容又平易。严格而全面,所以自己就不会懈怠;宽容而平易,所以就乐于做好事做好事。 3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注释】廉:少,低。 【译文】他们对别人要求高,对自己却要求低。对别人要求高,所以别人就很难去做善事儿。对自己要求低,所以自身的收获就很少。 6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1 【注释】修:进修,求上进。 【译文】懈怠的人,就不会有上进心;而嫉妒别人的人,却又深怕别人有所造就。 第六章王守仁传习录(一、原文选读) 1、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大意】比喻修养品德

22、必须培养好心性。 2、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 【大意】认识达到了真切笃实的程度,便是行动;行动到了明确的感悟和精微察知的程度,便是认识。认识与实践工夫,本来就不可以割离开来。 3、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如树有这些萌芽,只把这些水去灌溉。萌芽再长,便又加水。自拱把以至合抱,灌溉之功,皆是随其分限所及。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要倾上,便漫坏他了。” 【大意】教他人学习,也必须随着各人所能达到的程度进行。好比是一棵树刚刚生出萌芽,只浇些水就够了,萌芽稍长,便多加些水。从拱把粗以至长到合抱,浇水时,都是随着树所能接受的程度而增加的。假若是些小萌芽,

23、把一桶水尽情倒去,就把树浸死了。 4、凡授书不在图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讽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惟,字字句句绎反覆,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久则义礼浃洽,聪明日开矣。 【大意】教学生读书,贵在量力而精,则不让其厌学,让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学习中,要求学生专心致志,反复诵读,用心体会,就会达到知行合一,逐步变得智慧起来。 大意】学习需要独立思考,才有收获,才能像有舵的船一样,不失去方向,不然就没有效果,达不到目标。 第七章黄宗羲作品选读(一、原文选读) 明夷待访录学校选读 1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

24、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大意】设立学校是用来培养士人的。然而,古代圣王设立学校的目的并不完全是为了养士,还一定要使治理天下的方式方法都出于学校,这样设立学校的意图才算完备。 2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 【大意】所以,养士只是学校的功能之一,学校不是仅为养士而设立的。 明儒学案选读 8.大凡学有宗旨,是其人之得力处,亦是学者入门处。天下之义理无穷,苟非定以一二字,如何约之使其在我?故讲学而无宗旨,即有嘉言,是无头绪之乱丝也。学者而不能得其人之宗旨,即读其书,亦犹张骞初至大夏,不能得月氏要领也。 【大意】教师通过学习、钻研自己总结出来的学问就是学习的要

25、义,也是学生能很快入门,激发他求知欲望的关键所在。普天之下的学问无穷无尽,尚且不能用几个字进行限定,又怎麽能够让我的思想受到约束呢?所以教师讲学贵在阐明宗旨,如果不能阐明宗旨,即使讲得再好,也是像没有头绪的乱丝。学生学习却不能获得教师讲学的宗旨,即便读书也就会像汉代张骞初次赴西域联络大月氏那样无功而返。 9.学问之道,以个人自用得着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也。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处,正宜着眼理会,所谓一本而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 【大意】学问的真谛就是自己能真正用得上。凡是依靠门户,依样画葫芦的学习者不是随大流的人就是把做学问当作混

26、日子的人。真正做学问的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和独创,甚至会对前人所见持相反的看法。学习者就应该研究那与众不同之处,这样才能百花齐放。一味去附和别人,就像用水去帮助水,哪里是在做学问啊! 10.古人之於学者,其不轻授如此,盖欲其自得之也。即释氏亦最忌道破,人便作光影玩弄耳。 【大意】古代的老师不轻易的传授知识就是想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即便佛教传经也最忌讳完全说破,因为那样学生就会轻松获得而把学习当成玩乐。 11.盖见道之难如此,学者慎毋轻言悟也哉! 【大意】所以真正领悟宗旨是很难的,做学问的人应该慎重对待,不要轻易地便说自己已经领悟到了啊! 12先生之学,刻苦奋励,多从五更枕上汗流泪下得来。 【大意】先

27、生学习勤奋努力,是多次熬更守夜,辛辛苦苦换来的。 17.道无定体,学贵适用 【大意】道理没有固定的体系,学习贵在适用。 18.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不疑则不悟 【大意】有小的疑问就会有小的领悟,大的疑问就会大悟,若没有疑惑,自然就不会有所领悟。 19.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矣。 【大意】老师要善于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学业不精湛,学生有疑惑却不能解答,这算不上老师。 20.天下之最难知者,一人索之而弗获,千万人索之而无弗获矣。天下之最难致者,一时穷之而未尽,千百年穷之而无不尽矣。 【大意】对于天底下最难弄懂的事情,单凭一个人去求

28、索是无法有收获的,如果有许许多多的人一同去探究就不会没有收获。天下最难招集的东西,要想在一时半会搜完是不可能的,若长久地坚持下去就总有搜完的时候。 21.发先儒之所未发者,尝十之而三焉。 【大意】通过刻苦钻研能够有所创见的人,曾经少之又少啊。学问之道,以以个人自自用得著著者为真真。凡倚倚门傍户户,依样样葫芦者者,非流流俗之士士,则经经生之业业也。此此编所列列,有一一偏之见见,有相相反之论论,学者者于其不不同处,正正宜着眼眼理会,所所谓一本本面万殊殊也。以以水济水水,岂是是学问? -黄宗羲羲明儒儒学案大概是说:做学问问的道理理,应该该以有自自己的见见解,用用得着才才算是真真的。凡是人云亦亦云,依依样画葫葫芦的,不不是流俗俗之人,就就是研治治经学书书呆子。我我这一篇篇所列的的文章,有有自己的的偏见,有有跟别人人不一个个的论点点,学者者们在不不一样的的地方,更更要用心心理解体体会,真真理只有有一个,但但可以从从不同的的角度去去理解。在在水中再再加水,雷雷同附和和,哪里里是做学学问的?这段话是撰撰者判断断各人思思想的标标准。他他认为随随声附和和、人云云亦云者者,无足足轻重。每每个人的的思想都都应有其其独到的的地方。只只有从不不同的角角度来观观察事物物,才能能有更全全面更正正确的认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