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古茶树资源概况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61148336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8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大理州古茶树资源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大理州古茶树资源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大理州古茶树资源概况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大理州古茶树资源概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理州古茶树资源概况(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大理州古茶树资源概况大理州地处云贵高源与横断山脉结合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复杂多样,点苍山以西为高山峡谷区,点苍山以东、祥云县以西为中山陡坡地形。境内最低海拔730米,最高海拔4295米,属低纬高原区,在低北纬高海拔地理条件综合影响下,形成了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特点:西南季风明显,干雨季分明,冬干夏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度年较差小,日较差大;雨热同季,干冷同季;光温不同季,冬春季节光照多,夏秋季光照少;立体气候明显,区域差异大,气候变化复杂多样,寒温热三带并有,干湿类型共存。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差异显著,气温随海拔高度增高而降低。河谷热,坝区暖,山区凉,高山寒。大理州

2、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位于东经985210103、北纬24412642之间。东邻楚雄州,南靠普洱市、临沧市,西与保山市、怒江州相连,北接丽江市,州府大理市距云南省省会昆明市338千米,是滇西七地州(丽江、迪庆、保山、德宏、怒江、临沧、普洱)的交通枢纽,也是通往东南亚的门户,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大理州下辖大理市、漾濞彝族自治县、祥云县、宾川县、弥渡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永平县、云龙县、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共12县(市),有110个乡(镇)。全州国土总面积29459平方千米,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3.7,坝区面积占总面积的16.3。2010年末,全州总人口352.

3、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6.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76.64万人。在大理州茶叶主产区南涧县无量山一带,现还分布有大量的野生古茶树和栽培型古茶树。分布面积较大的群落主要有南涧县碧溪乡回龙山古茶树群落、宝华镇梅树村古茶树群落、大理镇苍山单大人古茶树群落、下关镇感通寺感通茶、永平县杉阳镇古茶树群落;另外,许多村寨还单株散生着一些古茶树,主要生长在山地中,如南涧县宝华镇无量村委会阿葩新村大茶树、南涧县无量山镇新政村委会的木板箐大茶树、南涧无量山镇的小古德大茶树、南涧碧溪乡的斯须乐大茶树等。这里所选取的古茶树为大理州部分重点保护古茶树,选取的这几株古茶树在其保护价值、外观特征等方面都颇具代表性。从茶树

4、的地理分布来看,大理古茶树主要分布在大理镇、下关镇,南涧县和永平县。所选取的古茶树也根据它们分布的情况选取了这一区域更具代表性的植株。一、大理市古茶树资源概况大理市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集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一体的滇西中心城市,是滇西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大理市国土面积1468平方千米,全市共辖10镇1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全市共辖111个村委会,501个自然村,117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1.3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8万人,占总人口61.97%。全市耕地面积为18.6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为17.08万亩。大理市以兰花、茶花

5、、杜鹃花为重点,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和种植户,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经过几年的发展,大理市特色花卉产业发展已成为一项富民兴市的新兴产业。大理市茶叶种植主要分布于:大理镇、凤仪镇、银桥镇、下关镇。2012年大理市茶叶种植面积3500亩,投产面积3500亩,茶叶平均单产42千克/亩,毛茶总产147吨,成品茶产量5151.8吨,农业产值732万元,工业产值20077万元(含下关茶厂产值),有精制茶厂1个,初精合一茶厂2个,初制所15个。大理市苍山位于红河大断裂带西侧,与四川中生代红色盆地、康藏高原、滇西南横断山“帚形”地带相接壤,是滇中高原与滇西横断山的结合部,最高海拔4122米。气候的垂直差异极大,气候

6、特点为多雨的亚热带及其高山寒冷气候,中间存在着多梯度,从而形成了植物的种类繁多和演变的复杂多样。据李锡文“苍山植物区系研究”,苍山的种子植物有755属,占云南总属数1984属的37.5%,以北温带起源为主,但热带起源的属亦较多,占总属数的41.6。苍山共有种子植物约2330种。是云南高原区、金沙江、澜沧江流域、红河中游各区植物种的交汇点。因此,植被组合亦较为复杂。(一)古茶树分布下关镇古茶树分布在苍山2300米以上的高海拔区域,单株散生,零星分布。多为野生茶树,以感通寺的感通茶和单大人茶最为著名。当地民族对野生茶树有着悠久的利用历史,形成了丰富的感通茶文化。 大理感通茶生长在大理苍山圣应峰、马

7、龙峰山脚一带,此地有滇西名刹感通寺,因此,具有:茶因寺而得名,寺因茶而生辉。据记载早在南昭、大理时期感通寺的僧侣已开始栽茶、制茶。据徐弘祖所载,明时感通寺茶树生长于感通寺外宕山松竹崖林间,为三四丈高的大乔木,枝叶很象桂花树,在农历三月十三日那天,有许多和尚爬梯上树采茶,采下的鲜叶先以锅炒后以日晒,与西双版纳茶农上世纪五十年代制滇青毛茶的方法相同。晒干的茶叶虽然色泽黝黑,但茶味很好。感通茶历史悠久,历史记述较多:茶苑一书载:“感通寺山岗产茶,甘芳纤白,为滇茶第一”;明一统志称:“感通茶,感通寺出,味胜他处产者”。大理府志:“点苍茶,树高二丈,性味不减阳羡,藏之年久,味愈胜也”之说;滇游日记八:“

8、感通茶,树皆高三四丈,绝与桂相似,时方采摘,无不架梯升树者”;感通寺寒泉亭记:“寺旁有泉,清冽可饮。泉之旁树茶一株,计其初植时不下百年物也。自有此山即有此泉,有此寺即有此茶。采茶汲泉烹啜之几数百年矣,而茶法卒未谙焉。”感通茶在其独特的生态环境中,形成了芽叶肥壮、叶质柔嫩、色泽鲜绿、气味菲芬,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咖啡碱等和加上悠久的种茶、制茶传统,所产的感通茶经冲泡后,汤色嫩绿清沌、茶香浓郁、滋味醇甘,经久耐泡,历来被列为待客的上品,感通碧玉茶更是上品中的珍品。感通茶也是白族三道茶中的“台柱茶”。感通茶以其持久的香味,清亮的汤色,甘美的回味,如今,白族“三道茶”正以其神奇的魅力,独特的韵味,隽永的

9、哲理吸引着海内外游客。 (二)代表植株1、感通寺1号古茶树:俗称感通茶,属大理茶(C.taliensis),生长于大理苍山感通寺寺院内,东经10018.479,北纬2506.388,海拔2300米。树型乔木型,树高5.8米,树幅4.3米3.8米,茶树主干直径0.26米。树姿直立,分枝较稀疏,嫩枝无茸毛。叶片平均长15.1厘米,宽6.9厘米,叶片绿色无茸毛,有光泽,叶椭圆形,叶基楔形,叶尖渐尖,锯齿明显,叶面平,叶质较软,叶脉无茸毛,叶脉9-11对,花瓣白色无茸毛,花瓣质地薄,花瓣9枚,萼片5枚,柱头5裂,子房5室,子房茸毛特多。图1 感通寺1号古茶树2、单大人1号古茶树:大理茶种(C.tali

10、ensis),位于下关镇苍山脚荷花村单大人寨,海拔2409米,东经1001048.5,北纬253638.8,树型乔木,树姿直立,树高5米,树幅3.7米4.2米,最大基围2.25米,最低分枝高度0.3米,树势强壮,枝叶繁茂,芽叶紫绿色,无茸毛,叶长叶宽13.26.1厘米,叶形长椭圆,叶面平,叶身平、稍内折,叶缘平,叶齿少锯齿,叶尖渐尖,叶基楔型,叶色黄绿,叶质中,叶脉11对,叶柄无茸毛,主脉、叶背无茸毛。花冠直径4.324.68厘米,花瓣数11,花瓣无茸毛,柱头5裂,子房茸毛多,萼片5枚,萼片无茸毛,花瓣白色,花梗茸毛无,花瓣质地中。图2 单大人1号古茶树二、南涧县古茶树资源概况南涧县位于云南省

11、西部、大理州南端,地处澜沧江中游和哀牢山之首与无量山北端,国土面积1731.6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9.3%。低纬山地季风气候,年均气温介于1219.1,年均降水量介于2001400mm。复杂多样的地质地貌条件和保存完整的国家级无量山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植被造就了南涧发展茶叶生产的极佳环境,是“高山云雾出好茶”的真实写照之地。随着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和1965年南涧县成立到现在,历届南涧县委政府抓住“靠山吃山,变山区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这个特色与重点,把茶叶生产培植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据唐朝咸通四年(863年)樊绰蛮书云南志管内物产卷七中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

12、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银生城即现与南涧县山水相连的景东县,银生城界诸山即无量山和哀牢山一带,蒙舍蛮是南诏少数民族的泛称。清代蒙化府志记载:“无量山,高大无量故名。昔蒙氏封为南岳、界连定边县(今南涧县)景东府”。现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中及周边村寨仍然散生着一些野生型、过渡型和栽培型大茶树,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多次到南涧考察,认为南涧是云南最早种茶和饮茶的地区之一。南涧茶叶规模化种植始于19381939年。时任蒙化县县长宋嘉晋采取“罚款”、“关禁闭”等强制性手段,组织全县发动广泛种植“桑、麻、桐、茶”,并采取“棵对棵,顺山坡”的种植方法,在南区(南涧)建立了黄草坝、古巴

13、老箐、新龙、杨梅林四个茶场。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有茶园面积1375亩,年产干茶130多担,用马帮运往昆明销售。1954年“开展互助合作”和1958年的“大跃进”时期,由政府组织采取“稀大丛”的种植方法发展茶叶生产,但至1962年蒙化县开始分为巍山和南涧两个行政区划分别管理时,南涧县境内仅存茶园面积1100亩。1964年在中共大理州委、州政府的组织下,由中共南涧县委直接抓茶叶生产,建成了罗伯克、大麦地、小古德等第一代联办骨干茶场。1975年2月成立“南涧彝族自治县茶桑工作站”,负责全县茶叶科技试验、示范、培训、指导和技术推广工作。1976年开始引进和推广贵州“湄潭茶场”的密植茶园栽培

14、技术建立起8个公社(现乡镇)茶场,带动生产大队(现村委会)建立大队茶场。此后,南涧县茶园建设进入了高产、高效发展的阶段,1985年新民公社茶场(现南涧大叶吉诺茶业有限公司基地)1.53亩试验茶园产量达383公斤/亩,1993年罗伯克茶场1.74亩试验茶园产量达423公斤/亩,创造了当时云南省茶叶单产之最。19791989年是茶叶种植面积和茶叶产品机械化推广快速发展的时期,开启了南涧茶叶产品多元化生产和品牌建设的步伐,奠定了南涧县茶叶产业化发展的基础。至1989年全县茶园面积达61036亩,发展集体茶场75个。机械化生产逐步代替手工生产,1981年以前南涧仅有59台木制手摇揉捻机和2台电动揉捻机

15、,1981年开始引进茶树修剪机和茶叶初制加工机械进行推广应用,至1987年全县共有茶叶初制机械210台,茶叶精制机械35台,茶树修剪机4台,全县主要茶场配置了茶叶初制加工机械。1985年成立了南涧彝族自治县茶厂,进行茶叶产品精制加工。茶叶产品种类日益丰富,茶叶产品生产由1981以前单一生产手工晒青绿茶逐步向绿茶(晒青、烘青、炒青)、红茶、普洱茶、花茶多种产品生产。1987年5月南涧彝族自治县茶厂注册了“土林”商标使用在所生产的凤凰沱茶产品上,虽然茶厂于1988年进行停产整钝,但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土林”牌凤凰沱茶成为南涧县最知名的普洱茶产品,“土林”商标于2011年被评为“云南省著名商标”。

16、19901999年是南涧茶叶生产进入市场化开发时期,茶叶初、精制加工和品牌建设快速发展,外资进入开发南涧茶叶,创造了南涧县茶叶产业化发展的条件。茶叶种植面积突破7万亩,1991年被列为云南省茶叶生产基地县。1990年成立南涧彝族自治县茶叶公司,进行茶叶精制加工及销售。1992年成立南涧县茶树良种场,负责茶树良种引进、繁育、示范和推广。1993年开始先后有23个企业建立了初、精合一的生产体系,涌现出黑龙潭云雾绿茶、罗伯克绿茶、碧溪翠绿、凤岭绿茶、浪沧秀芽等众多的茶叶品牌。1995年11月引进台商邱吉强先生在无量山种植乌龙茶,对集体所有制的茶场进行承包、转让等管理改革,进行名优茶开发。200020

17、10年是南涧茶叶生产进入产业化开发的时期,基地建设取得成效,企业稳步成长,销售市场扩大,品牌效应显现。2002年茶叶和烤烟、肉牛、泡核桃被列为南涧县重点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2009年被列入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基地县;2000年8月引进台商成立云南大理华庆茶业有限公司,从事乌龙茶种植和加工,大量外来资金进入投资南涧茶叶。2000年开始按照“建设生态茶园,开发无公害产品”的工作思路,组织企业进行无公害、绿色、有机茶产品标准化生产,2008年通过云南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整体认证。加工企业通过食品生产许可认证(QS认证)、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范企业生产行为。茶叶精制

18、加工企业和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较快,目前有茶叶精制加工企业13个,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6个。南涧县茶叶产业经过70多年的发展,在茶叶种植面积、产品加工种类,机械化加工能力、标准化生产、产品市场影响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9年被农业部列入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基地县,标志着南涧县茶叶产业发展开始进入新的历史阶段。2013年2月26日至28日,由云南省茶业协会组织,省茶科所、大理州园艺站、南涧县茶办及茶叶工作站等人组成的大理州古茶树资源调查组对南涧县境内的古茶树资源进行调查,新发现了具有保护和开发利用价值的大箐杨梅树、山花、回龙山三大古茶树群。调查发现

19、的古茶树群树高2至7.9米,基部干围40至180厘米,具有典型的古茶树特征,以地埂茶的形式存在,具体栽种年代无从考证。大箐杨梅树古茶树群位于宝华镇无量村委会大箐、杨梅树两个自然村,数量大约800至1000株;山花古茶树群位于无量山镇德安村委会山花自然村,数量大约600至800株;回龙山古茶树群位于碧溪乡回龙山村委会回龙山自然村,数量大约300至500株。(一)无量山镇古茶树资源1、地理概况无量山镇地处哀牢山和无量山中部,位于县城东南部,东经10028至10041,北纬2442至2456之间。东接弥渡县和楚雄州南华县,南连普洱市景东县,西界公郎镇,北临宝华镇。总面积251.95平方公里。2、古茶

20、树资源无量山镇古茶树数量有数千株,主要分布在古德、新政、德安、可保、光明、保台等村委会的部分自然村中,多数为栽培型古茶树,其中新政村委会木板箐自然村和德安村委会山花自然村中有野生型和栽培型古茶树共同存在。古茶树资源最为集中地是德安村委会,多个自然村均有古茶树存在,数量最多的是山花古茶树群,有938株。少数古茶树被砍伐毁坏,多数被采摘加工为晒青绿茶。代表性植株有古德村委会小古德古茶树、德安村委会丫口古茶树。3、代表植株小古德1号古茶树:位于南涧县无量山镇小古得村,海拔2024米,东经10034.106,北纬2443.47,树型小乔木,树姿直立,树高10.4米,树幅9.9米9.0米,最大基围2.0

21、米,最低分枝高度1米,树势强壮,枝叶繁茂,芽叶茸毛多。叶长叶宽12.244.5(cm),叶形椭圆,叶面平、微隆,叶身平、稍内折,叶缘平,叶齿少锯齿,叶尖渐尖,叶基楔型,叶色深绿,叶质中,叶脉12对,叶柄茸毛中,主脉茸毛多,叶背茸毛中。花冠直径4.624.61厘米,花瓣数7,花瓣茸毛无,柱头3、5裂,子房茸毛少或多,萼片数5,萼片无茸毛,花瓣色泽白、微绿,花梗茸毛无,花瓣质地中。图3 小古德1号古茶树(二)公朗镇古茶树资源1、地理概况公郎镇地处南涧县西南部,与本县的无量山镇、小湾东镇、碧溪乡、宝华镇、拥翠乡接壤,与临沧市的云县、凤庆两县毗邻,与普洱市的景东县相连。国土面积有290.64平方公里,

22、耕地面积278514亩。最高海拔2810米,最低海拔997米,气候类型属典型的亚热带立体季风气候,跨亚热带、温带、亚寒带三个气候带。镇政府驻地公郎街,距县城41千米。全镇辖新合、中山、底么、凤凰、凤岭、回营、公郎、龙平、金山、板桥、沙乐、官地、自强、落底河14个村民委员会,183个自然村,226个村民小组,8376户,总人口31331人。长年聚居汉、彝、回、白、苗、布朗等13个民族。 2009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4257万元,比上年增长13%;财政总收入34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93元。2、古茶树分布公郎镇古茶树数量有数百株,主要分布于龙平、新合、金山、官地、中山、底么、凤岭等村委

23、会的部分自然村中,多数为栽培型古茶树,在房前屋后或地埂上呈零星分布状态。代表植株有龙平村委会斯须乐古茶树、官地村委会茶花树古茶树、新合村委会子宜乐古茶树。3、代表植株斯须乐1号古茶树:秃房茶种C.gymnogyna,位于南涧县公朗镇龙平村委会斯须乐村,海拔1996米,东经1106.654,北纬2450.36,土壤黑壤土,树型小乔木,树姿半开张,树高8.7米,树幅7.47.2米、最大基围1.3m,最低分子枝高0.45m,树势状况强。叶面平,叶身平,叶缘平,叶齿希浅钝,叶尖钝尖、渐尖,叶质软,叶脉9对,花瓣数7、8瓣,柱头3裂,子房茸毛无,萼片5个,萼片茸毛无,花瓣色泽白带微绿,花梗茸毛无,花瓣质

24、地薄。图4 斯须乐1号古茶树(三)宝华镇古茶树资源1、地理概况宝华镇位于南涧县境中部偏东,地处东经1002310037,北纬24472458之间,国土面积240.49平方千米。境内无量山、哀牢山两大山系纵横交错,太阳辐射量多,冬季冷空气不易入侵,形成了干湿季分明,四季气候不明显,雨热同季的低纬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最高海拔巴苴山2693米,最低海拔石洞寺河谷地1730米。由于海拔高差大,境内呈现出“一山有四季、隔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冬暖夏热,光热充足,年日照时数2296.1小时,年平均气温18.7,平均降雨量957.8毫米。辖村民委员会10个,村民小组258个,自然村151个。2、古茶树分布宝

25、华镇古茶树数量有数千株,主要分布在无量、拥政等村委会的部分自然村中,多数为栽培型古茶树,其中拥政村委会阿葩新村中有野生型古茶树。古茶树资源最为集中地是无量村委会,有大箐杨梅树老卜苴古茶树群,共有古茶树2285株,其中大箐860株、杨梅树425株、老卜苴1000株。古茶树呈零星分布状态,多数分布在地埂,少数分布在房前屋后。部分古茶树被砍伐毁坏,多数采制加工晒青绿茶。代表性植株有无量村委会杨梅树古茶树、拥政村委会阿葩新村野生古茶树。3、代表植株(1)杨梅树1号古茶树:普洱茶种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位于南涧县宝华镇杨梅树村,海拔1941米,东经1002657

26、.4,北纬245043.4,树型小乔木,树姿半开张,树高3.7米,树幅5.65.7米,基部干围0.79米,芽叶茸毛多,叶形椭圆,叶色绿色,叶面平、微隆,叶身内折、稍内折,叶缘平,叶齿少锯齿,叶尖渐尖,叶基楔型,叶质中,叶脉对数8、9对,叶柄茸毛少,主脉茸毛多,叶背茸毛中。花瓣数7枚,花瓣茸毛无,柱头裂数3,子房茸毛少。图5 杨梅树1号古茶树(2)大箐2号古茶树:普洱茶种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位于南涧县宝华镇无量村大箐组,海拔1993米,东经1002634.7,北纬245044.7,树型小乔木,树姿半开张,分枝密,树高8.7米,树幅3.343.84米,基

27、部干围0.81米,芽叶茸毛多,叶形椭圆、长椭圆形,叶色绿色、深绿色,叶面平、微隆,叶身内折、稍内折,叶缘微波,叶齿锯齿形,叶尖钝尖,叶基楔型,叶质中,叶脉对数8、9对,叶柄茸毛少,主脉茸毛中,叶背茸毛中。花瓣6、7瓣,花瓣无茸毛,柱头裂数3,子房茸毛多。图6 大箐2号古茶树(四)碧溪乡古茶树资源1、地理概况碧溪乡位于南涧县城西南部,位于东经1001010020,北纬24502458之间,东连拥翠乡,南接公郎镇、小湾东镇,西隔漾濞江与凤庆县相望,北靠乐秋乡、巍山县青华乡。国土面积达124.88平方公里。海拔高度为10502514米。碧溪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乡,年平均气温15.6,降水量1103.

28、5毫米,相对湿度76%,年日照数达1868.7小时,属低北纬山地季风气候。在具有低纬山地季风气候特点基础上,因受地形地势和无量山脉走向影响,使光、热、水等气象要素产生再次分配,全乡基本形成以凤凰山,黑惠江为代表的区域气候,平均温差近7,真正呈现“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全乡辖中华、松林、杏子山、回龙山、永宁、新虎、和乐、凤仙8个村委会,98个自然村,140个村民小组。有耕地1144公顷(其中水田95公顷,旱地1049公顷),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065公顷;全乡有林地面积625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1%。2、古茶树分布碧溪乡古茶树资源主要分布于回龙山村寨,数量大约300至500株

29、,古茶树生长于田埂地头,零星分布,少数古茶树分布于房前屋后,古茶树植株长势中等,树龄较大。(五)小湾东镇古茶树资源1、地理概况小湾东镇位于南涧县西南部,地处东经1000610017,北纬24392451,东北与公郎镇、碧溪乡接壤,西南与临沧市凤庆县、云县隔江相望。国土总面积204.4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448米,最低海拔934米,镇政府驻地岔江新区,距县城74公里,距小湾电站坝址11.2公里。小湾东镇属典型的山区农业镇,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3.3,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小湾东镇是南涧县的重点茶叶生产乡镇。2012年末,有茶园13518.2亩,可采摘面积12081亩,总产量62.4万公斤,

30、农业总产值1530万元。种茶农户2971户,有茶场9个,初制加工厂5个,主要生产黑龙潭绿茶、无量银针等品牌绿茶和无量滇红品牌红茶,以及作为普洱茶原料的晒青绿茶。2、古茶树资源分布小湾东镇古茶树数量有数百株,主要分布于龙门、龙街等村委会的部分自然村中,为栽培型古茶树,呈零星分布状态,毁坏严重。代表植株有龙门村委会龙华古茶树、龙街村委会马扎福地古茶树。(六)拥翠乡古茶树资源1、地理概况拥翠乡位于南涧县境中部,紧靠无量山自然保护区,地处东经1002710028,北纬24512501之间。东与宝华镇紧靠,南与公郎镇交界,西与乐秋乡、碧溪乡接壤,北与南涧镇毗邻。最高海拔2313.6米,最低海拔1600米

31、,国土面积110.82平方公里,平均气温19,属暖温气候,年降雨量约940毫米,乡政府驻地长虫街,距县城29千米。拥翠乡2012年末,有茶园6601亩,可采摘面积5040亩,总产量26万公斤,农业总产值637万元。种茶农户3530户,有茶场4个,初制加工厂1个,主要生产作为普洱茶原料的晒青绿茶。2、古茶树资源分布拥翠乡古茶树数量有百余株,主要分布于龙凤村委会的部分自然村中,为栽培型古茶树,在房前屋后或地埂上呈零星分布状态,安立村委会境内的无量山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中有野生茶树驯化栽培的历史遗迹。代表植株有龙凤村委会新地基古茶树、大麦地古茶树。三、永平县古茶树资源概况永平县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部,

32、地处东经99179956、北纬25032545之间。东邻漾濞彝族自治县和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接昌宁县,西隔澜沧江与保山市分治,北与云龙县山水相连。东西最大横距64.5千米,南北最大纵距77千米,全县土地总面积2884平方千米。全县辖3镇4乡73个村民委员会、1237个村民小组、1535个自然村。2011年底,全县总户数56751户,总人口18.3万人。永平县地处云岭山脉分支博南山和云台山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点2933米(青神龙山),最低海拔点1130米(渔坝平坦)。境内山峦重叠,河川纵横。银江河为县内主要河流,由西北向东南纵贯县境,最后注入澜沧江。过境河流有澜沧江、顺濞河。银江

33、河之东、顺濞河之西是云台山,银江河之西、澜沧江之东是博南山,形成三河夹两山,高山、河流、坝子纵横交错的独特地形。永平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立体气候较为明显。年平均气温15.9,最高气温31.5,最低气温-2.4;年霜期103天,年日照2062.8小时,年降雨量678.6毫米。永平县茶叶生产的历史悠久,属云南大叶种栽培和普洱茶加工适宜区域,是大理州茶叶生产的主要县份之一。20世纪40年代初期,永平县的茶叶生产发展缓慢,全县种植面积只有400多亩。1980年以后,随着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茶叶的种植面积达到1万多亩。年产茶叶约15万斤。截止2012年,全县有茶叶面积25885亩,全县有茶叶加工

34、场所5个,茶叶产量400吨,茶叶总产值1120万元,全县涉茶农2252户、12390人,茶农人均茶叶纯收入388元。目前已注册登记的产品有永平绿茶、碧螺春、怡神绿茶、大坪坦生态茶、佛园春、佛园香、龙岗翠羽等。通过不断努力,永平县茶叶发展已初具规模,面积、产量、效益都在逐年增加,特别是生态茶园发展势头良好,已经形成企业+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永平县古茶树资源主要分布在厂街乡、杉阳镇、水泄乡全县约5000株,零星分布于山地中,其中分布较密集的有伟龙、大河沟、阿古寨等古茶树群落。厂街乡三村约100于株,界面村约60株,杉阳镇金河村约200株,永国寺约60株,水泄乡阿林村约200株,瓦厂村和狮子

35、窝村约2700株。具有代表性的古茶树是位于狮子窝村大河沟古茶树,这株大茶树植株高达8.2米,树围4.09米,根部直径1.3米,年产茶叶100余斤,被植物学家誉为“西南茶树王”。(一)杉阳镇古茶树资源1、地理概况杉阳镇位于永平县城西南部,澜沧江东岸,地处东经991633-993133,北纬251354-252740之间。东邻厂街彝族乡,南与水泄彝族乡接壤,西与保山市隆阳区隔澜沧江相望,北同博南镇相连,国土面积422.1平方公里。杉阳镇地处低热河谷地带,气候炎热,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气温17.7、绝对最高温度29.4、最低温度3,年平均降水量880毫米,全年无霜期,最高海拔2913米、最低海拔112

36、0米。全镇辖普棚、阿海寨、杉阳、岩洞、仁寿、兴隆、小寨、永和、金河、盘龙、抱龙、松坡12个行政村, 252个村民小组,139个自然村。2010年末全镇有人口42542人,居住着汉、白、彝、苗、傈僳、回等26个民族,有耕地总面积35673.60亩,其中有水田12556亩,旱地23117.60亩,人均占有耕地0.7亩,是永平的人口大镇和粮食主产区之一。2、古茶树资源杉阳镇古茶树较少,分布于金河村200株,永国寺约60株,金光寺约70株。古茶树零星分布于山地、寺庙内,以大理茶为主,代表植株有金光寺古茶树、永国寺古茶树等。3、代表植株金光寺1号古茶树:属大理茶种(C.taliensis),位于永平县杉

37、阳镇松坡村金光寺,海拔2588.8米,东经993155.65,北纬251157.89,树型乔木,树姿直立,分枝中,树高16米,树幅6.06.5米,基部干围1.3米,芽叶无茸毛,叶形长椭圆形,叶色绿色,叶面平、微隆,叶身稍内折,叶缘微波,叶齿锯齿形,叶尖渐尖,叶基楔型,叶质中,叶脉对数8、9对。图7 金光寺1号古茶树(二)水泄乡古茶树资源1、地理概况水泄彝族乡隶属永平县,为于永平县城南端,乡政府所在地牛街河,距县城58公里,东邻龙街彝族乡,南隔四季利河与昌宁县相望,西靠杉阳镇隔澜沧江与保山相望,北与厂街乡和杉阳镇接壤,辖阿林、阿波、文库、水泄、咱咧、世兴、乐把、瓦厂、狮子窝9个行政村,79个自然

38、村。有农户4023户,乡村人口16858人,其中农业人口16220人,劳动力8704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8100人。全乡国土面积455.8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630米,年平均温度18,年均降雨量920毫米,适宜种植烤烟、玉米、水稻、核桃等作物,有耕地面积27146亩,其中水田5000亩,旱地22146亩,人均占有耕地1.67亩,人均纯收入3200元,有林地面积482590.67亩。2、古茶树分布水泄乡古茶树资源主要分布于瓦厂村和狮子窝村,两村约2700株,另外阿林村约200株。古茶树单株散生,零星分布于山地中。2012年水泄乡共有茶叶面积1500亩,有茶农800多户,有茶厂1个,年产中上等干

39、绿茶5000公斤以上,产值20多万元。2012年全乡绿茶产量23100公斤,产值90多万元。附:大理州重点保护的古茶树代表植株附:大理州重点保护的古茶树代表植株序号古茶树名称分布地点学 名外 观 描 述保护价值生长状况1感通寺1号古茶树 大理苍山感通寺寺院内,东经10018.479,北纬2506.388,海拔2300米C.taliensis树高5.8米,树幅4.3米3.8米,茶树主干直径0.26米历史名茶长势健壮2单大人1号古茶树下关镇苍山脚荷花村单大人寨,海拔2409米,东经1001048.5,北纬253638.8C.taliensis树高5米,树幅3.7米4.2米,最大基围2.25米,最低

40、分枝高度0.3米大理茶模式标本长势健壮3小古德1号古茶树位于南涧县无量山镇小古得村,海拔2024米,东经10034.106,北纬2443.47待定树高10.4米,树幅9.9米9.0米,最大基围2.0米,最低分枝高度1米南涧最大古茶树长势健壮4斯须乐古茶树南涧县公朗镇龙平村委会斯须乐村,海拔1996米,东经1106.654,北纬2450.36C.gymnogyna树高8.7米,树幅7.47.2米、最大基围1.3m,最低分子枝高0.45m秃房茶种长势健壮5杨梅树1号古茶树南涧县宝华镇杨梅树村,海拔1941米,东经1002657.4,北纬245043.4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树高3.7米,树幅5.65.7米,基部干围0.79米栽培型古茶树,品质优良长势健壮6大箐2号古茶树南涧县宝华镇无量村大箐组,海拔1993米,东经1002634.7,北纬245044.7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树高8.7米,树幅3.343.84米,基部干围0.81米栽培型古茶树,品质优良长势健壮7金光寺1号古茶树永平县杉阳镇松坡村金光寺,海拔2588.8米,东经993155.65,北纬251157.89C.taliensis树高16米,树幅6.06.5米,基部干围1.3米野生茶树长势健壮- 17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