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zh****u6 文档编号:161136264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吉林省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吉林省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吉林省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吉林省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吉林省江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一、 现代文阅读(24分)(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材料一像牛一样耕耘 像牛一样奋发陈 凌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人们把为民服务、无私奉献比喻为孺子牛,把创新发展、攻坚克难比喻为拓荒牛,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比喻为老黄牛。在 2021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礼赞牛所代表的精神品质,并赋予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以新的时代内涵。古往今来,中国人民爱牛、敬牛、颂牛,或咏之、或绘之、或塑之。在唐朝诗人柳宗元看来,牛是日耕百亩的勤劳符号;在宋代名将李纲眼中,牛代表的是

2、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的牺牲精神;在现代诗人藏克家笔下,牛具有的是深耕细作走东西的开拓品格。体悟牛的品格、弘扬牛的精神、激发牛的干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色,也是中国人民精气神的具体体现。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曾以这样饱含真情的诗句歌颂牛。千百年来,牛都是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象征。这也是人们爱牛、敬牛、颂牛的一个原因。画家李可染便曾将自己的画室堂号定为师牛堂,他这样解释自己为何喜欢画牛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不辞劳苦、不计得失,脚踏实地、默默奉献,这是牛身上的品格,也是值得每个人学习的精神。天开于子,地辟于丑,古人历来将牛视为开天辟地的力量之一。人们之所以赞颂牛,也在

3、于牛所拥有的这种勇于开拓的劲头。而这种劲头,恰恰是我们在攻坚克难中奋进、在披荆斩棘中前行的力量所在。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教授在年逾花甲时,仍干劲十足,经常工作到深夜。有人问他多大岁数了,他回答属牛的。以牛自况,不仅仅在于他生肖属牛,更在于他性格属牛像其父亲钱玄同所寄望的,始终发扬属牛的那股子牛劲。也正是这么一股子牛劲,让他成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奠基人,为我国研制原子弹和氢弹作出了突出贡献。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社会怎样发展,这股子牛劲永不过时。古语有言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牛之所以成为人们讴歌的对象,还在于它具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品质。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曾给自己起过一个耕砚牛的绰号,勉励自己要像牛

4、一样勤奋耕耘。他还经常对人说,不教一日闲过,甚至还给自己立下每天必须画5幅画的规矩。正是因为像牛一样勤奋,他才最终收获画虾数十年始得其神的真功夫。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拼来的精彩。一切成绩的取得,都是在不教一日闲过中耕耘出来的;每个梦想的实现,都是在一个汗珠子摔八瓣中拼搏出来的。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牛年将至,很多人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写下这样的寄语2020,鼠实不易;2021,牛转乾坤。梦想不会自动成真,拼搏奋斗正当

5、其时,牛年就要有一股子牛劲,就要使出牛力。学习牛的品格、发扬牛的精神,像牛一样耕耘、像牛一样奋发,每个人都牛劲十足,新的一年必定牛气冲天。(摘自人民日报,2021年 2 月 11日)材料二人类驯养牛的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早期,我国是家牛最早驯化地之一,东北、华中、华南等地区均有相关考古发现。在长达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发展史上,牛的特殊地位和精神价值愈发凸显,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留下了深刻印记。我国先民对牛的崇拜早在史前就已存在。传说中华文明始祖之一的神农氏就是人身牛首的形象;蚩尤人身牛蹄,头有角;大禹每治好一处水,就要铸铁牛投入水中,以镇水患。这些神话传说中明显带有牛崇拜的文化信息。在传统社会中,牛

6、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常作役力之用,也被民间视为财富的象征,用作交换媒介。在汉字中,与驯养动物、农业耕作相关的不少字都属牛部,如牵牧特物犁等,由此可见牛在我国先民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春秋战国时期,牛与铁犁的结合成就了农业社会一次伟大的技术变革,社会生产力产生质的飞跃,推动整个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奠定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基础。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牛有着极高的象征意义。周易中有坤为牛的记载,将牛视为负载生养万物的大地的象征物。在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牛的形象几乎随处可见。人们以牛明志,以牛喻事,以牛喻人,创作出大量文艺作品,从诗词歌赋到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无所不包,生动地反映出社会生活的某一侧面,体

7、现了先民非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牛也从生存发展的工具深入到人们的精神生活,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取向产生着深远影响。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人与牛形成了亲密的共生关系,人们将任劳任怨、奉献、勤恳、敦厚等优秀品质赋予牛,形成了大量有关牛的隐喻表达,通过文艺作品不断强化和广泛传播。如唐代柳宗元的牛赋中抵触隆曦,日耕百亩”牛虽有功,于已何益,歌颂牛低头耕耘、不计回报的精神。臧克家笔下的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歌颂牛任劳任怨、甘于奉献、自强不息的精神。鲁迅笔下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则歌颂埋头干、不计得失、为人民服务的人,这些特质构成了牛文化的精神内核,对中

8、华民族精神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摘编自孙佳牛年漫话牛文化,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爱牛、敬牛、颂牛,所以牛成了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等精神的象征。B.文中所引臧克家的诗句生动形象,赞美了牛勇于开拓、乐于奉献的精神,完整阐释了牛文化的精神内涵。C.传统社会中,牛价值巨大,既是作为役力的重要生产资料,又能在日常生活中被当作财富进行物质交换。D.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牛的精神不仅不会淡出人们的视野,反而会被赋予新的内涵而发扬光大。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中引用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意在表明牛具有

9、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品质,因而成为人们赞美的对象。B.牛与铁犁的结合是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社会的首次技术变革,使生产力产生了质的飞跃,从而为中华农耕文明奠定了基础。C.唐代柳宗元的牛赋中抵触隆曦,日耕百亩牛虽有功,于已何益,和画家李可染对牛精神的解说是大体一致的。D.天开于子,地辟于丑和周易中坤为牛的描述,分别表明牛具有勇于开拓和厚德载物的精神。3.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 分)A.古人云此水,一歃(sh,饮,微吸)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吴隐之酌贪泉)B.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自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王安石耕牛)C.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

10、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D.毛相林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 8公里的绝壁天路。(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盛开在屋顶的莲花葛俊康听父亲说,奶奶生前喜欢种莲,并且还是种莲的高手。每年奶奶都要在家门前的河汊道里种上一大片的莲藕。奶奶种的莲,花开得最艳。每天早晨,奶奶总要站在莲花旁边,一脸慈祥地看着在河里划船的父亲。父亲十八岁那年,从爷爷手中接过船桨,成了村里唯一的摆渡艄公。父亲除了摆渡,没事时,就按奶奶的吩咐,帮人们运这运那,特别是洪水来的时候。父亲说,那年的洪水,来得特别突然,也来

11、得特别猛。半夜里父亲听到奶奶的喊声,忙跑出门去看,洪水已经冲进了街道。父亲惊呆了,还没反应过来就听见奶奶喊:“赶紧叫醒大家搬到山上去。”那时,没有电话,更没有手机,奶奶就和父亲分头边喊边敲人家的门。洪水越来越大,奔腾着,蹿进了院里。父亲回来后,马上开始手忙脚乱地往山坡上搬东西。这时,奶奶忽然想起了生产队堆放在河边晒场上的稻谷还没收拾,那可是全村人的口粮啊!在那个吃不饱的年代,粮食显得特别珍贵,奶奶忙叫父亲去找他的船,然后到晒场去运粮食,还要他边跑边喊人。父亲赶到晒场,把船靠过去,闻讯赶来的青壮年一下就围了过来。几千斤稻谷少量已经装袋,大多还堆在地上,大家七手八脚,装袋的装袋,装船的装船,劲大的

12、直接扛上麻袋往山坡上跑。洪水越来越大,父亲的心里挂念着奶奶,运完一船后,就直接把船划回了家里。这时,洪水已经淹没了柴楼。奶奶已被逼到了房顶上,看见父亲,忙问:“运完了吗?”父亲说:“还没!我想先把你送上山。”奶奶厉声对父亲说:“瞎胡闹,赶紧回去!运完了再来,我没事!”父亲望着奶奶,不敢吭声,只好又把船划了回去。晒场上的人们还在忙着,有人抱怨父亲咋现在才来,一袋袋稻谷装好,运到山坡前,卸下,背上山坡;返回,再装。洪水还在上涨,但平稳了些。马上就运完了,这是最后一船,看着那一麻袋一麻袋胀鼓鼓的稻谷,父亲开始动起了心思。那个年代,粮食是多么金贵啊!他看看左右没人,就把船停了下来,从船上找出一截绳子,

13、把一袋稻谷拦腰捆好,绑在船舷外的挂钩上,麻袋浸在水中,只有一小节绳子露在外面,即使是白天,不仔细看也看不出,何况这闹洪水的三更半夜呢?船靠岸了,人们很快就把稻谷搬完了,父亲悬着的心放了下来,这才想起了奶奶,赶紧划着船往家赶。但由于一边吊着稻谷,船倾斜得厉害,走得也很慢。父亲回到家,洪水即将浸过房顶,但奶奶还静静地坐在屋顶上,像安祥的观音。父亲赶紧跳上房顶去扶奶奶上船,这时船一下子倾斜得几乎要翻了。奶奶愣住了,问父亲:“船咋了?下面挂着啥东西?”洪水还在上涨,父亲没时间跟奶奶解释,催促她赶紧上船,但奶奶似乎猜出了七八分,盯着父亲不放。父亲只好说出了实情。奶奶立刻急了:“你咋能这么干?我刚才还寻思

14、,经了这场大水,后季的庄稼眼看没了指望,全村人就指着这点粮食活命呢,这要是谁动了歪心眼,偷偷地王自己家里背,那咱村非有饿死的不可。没想到我儿子就这么干!”父亲惭愧得低头不语,只是一个劲地催奶奶上船。奶奶用严厉的口气说:“今天你不送回去,我就不走了!”说完,奶奶挣脱父亲的手,盘腿端端正正地坐在了屋顶上。父亲答应奶奶一定把粮食送回,要奶奶先上船,但生气的奶奶执意不肯:“你不送回粮食,我哪有脸见人?”父亲无奈,只好调转船头去送粮食。这时天已放亮,父亲回头看时,洪水顺着房檐流过,端坐的奶奶像一朵盛开在屋顶的圣洁的莲花。突然,轰隆一声,房架垮了,屋顶上的奶奶掉进了洪水里。父亲大喊一声,手忙脚乱地把船又划

15、了回去。船边的稻谷浸了水,坠得船怎么也划不动。父亲赶到时,奶奶已不见了踪影。父亲哭喊着,不停地划,不停地寻找。洪水无情地涌动着,往下游狂奔而去从此,奶奶那莲花般圣洁的形象,就一直开在了父亲的心里。(有删改)4. 下列有关小说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小说第一段写奶奶喜欢莲花,每年在门前河汊里种满莲花,还写到奶奶种的莲花开得最艳,意在强调奶奶勤劳,心灵手巧。B. 父亲划着船到达晒场时,许多人已经到了,大家“七手八脚”忙着搬运粮食,这反映出那个时代的人们都有着高尚的情操。C. 父亲在运生产队粮食时,放心不下奶奶,这显示出父亲对奶奶的孝敬,这种情感令父亲不敢违抗奶奶让他送回粮食的命

16、令。D. 父亲将一袋稻谷吊在船侧,致使船走起来很慢,不仅不能及时赶回家,也不能及时将粮食送回集体,这是奶奶遇难的根本原因。5、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奶奶”这一形象的特点。(6分)6、 小说以“开在屋顶的莲花”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二、 古代诗文阅读(51分)(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

17、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

18、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素善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B、 距关,毋内诸侯 距:同“拒”,拒守C、 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D、 不如因善遇之 遇:相逢、会面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C、长于臣 樊哙覆其盾于地D、沛公默然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9、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项伯“重

19、义气,少谋略”的一项是()(3分)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A. B. C. D.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项伯的本意是为自己的私情救张良,但他智短虑浅,头脑简单,在“信义”面前,他不明是非,最终被刘邦拉拢。B. 刘邦与项羽的为人处世相反,在这段文字中,刘邦的“四问”非常高明,清楚地表现了他处变不惊、善于用人的性格特点。C. 从项伯夜驰至沛公军、张良引项伯与刘邦相见可以看出,张良是这场宴会中刘邦阵营的总导演,是一

20、个善于谋略的大智者。D. 节选的这段文字,虽然没有对项羽进行重点描写,但从“项王许诺”一句中可以看出,项羽缺少思考,疏于分辨是非真假。11、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二)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

21、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

22、退 见:拜见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然:然而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尝:曾经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唯:只有13、下列句子分别编成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项是()(3分)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邻之厚,君之薄也A、 B、 C、 D、 14、下列对有关的文学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A.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因为左传和公羊传穀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B.左传善于描写战争,也精于刻画人物。其笔下人物形象,往往是寥寥几句,就能跃然纸上、栩栩如生。C.西周、春秋爵称,可大致分为公、侯、王、伯、

23、子、男六级。D.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结为“秦晋之好”。后来“秦晋之好”,泛指两家联姻。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晋、秦两国国君亲率大军围攻郑国,郑国国土被占,国都被围,形势十分危急,佚之狐慧眼识英雄,推荐烛之武去说退秦师。B,烛之武虽对自己一直未被郑伯重用而牢骚满腹,但在郑伯的自责面前,能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地奔赴敌营以解除国家危难。C.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时,既充分考虑到郑国的利益,又处处在为秦国的利益着想,不卑不亢,委婉得体,表现出杰出的外交才能。D.这篇优秀的历史散文,叙事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

24、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杜甫登岳阳楼一诗,完成1617题。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6、下列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今天我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首联“昔”“今”对照,虚实交错,拉开时间的帷幕,写出初登岳阳楼的喜悦,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B颔联是写洞庭湖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滔天,浩茫无际,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C颈联写诗人年老多病,以舟为家,远离亲友,流落在外,亲朋故旧竟

25、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D尾联“戎马”,采用借代手法,指战争。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痛,意境深远,余韵无穷,体现了诗人一贯的忧国忧民的大襟怀。至此,伟大诗人的形象突出了,作品的主题也得到了深化。17、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_”中可以看出。(2)子路、曾皙、冉有、

26、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赤)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_,_。”(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三、 语言文字运用(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任何题材与类型的戏剧都是以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为目的,( )。将英模的真人真事改编为戏剧,看似容易其实非也,过度虚构或刻意拔高有与真人真事不符之嫌,最重要的是这两种方法均有可能导致英模形象的失真,使戏剧的

27、主题表达大打折扣。话剧谷文昌因为塑造了一个接地气的英模形象而从同类题材中_。话剧谷文昌,没有走常规路线是将其塑造成一个具有人间烟火气的英模形象,他拿出工资接济百姓而与妻子周旋,被妻子识破之后的窘态令人_。该剧虽写了英模人物的家庭生活,但丝毫没有损伤英模人物的精神高度,反而令观众看到了一个可亲可敬的英模形象。我们知道,之所以英模令人敬仰,是因为他们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理想追求的原因。让英模形象从舞台回归生活,在现实中做人民的精神引路人,主动将戏剧里的“那一个”被艺术激活的形象送回到百姓身边,是当代戏剧人_的责任。不可否认,当前,戏剧艺术的观众人数减少,在人民生活中的影响力也有所下降,戏剧舞

28、台上不太可能再出现那种_的作品,但是,这些并不意味着人民不再需要戏剧,不再期待精品力作的出现。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英模形象亦是如此,有真实的情感反应,所谓鲜活是指人物形象要血肉丰满B.英模形象亦是如此,所谓鲜活是指人物形象要血肉丰满,有真实的情感反应C.所谓鲜活是指人物形象要血肉丰满,有真实的情感反应,英模形象亦是如此D.有真实的情感反应,所谓鲜活是指人物形象要血肉丰满,英模形象亦是如此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崭露头角 喜不自胜 义不容辞 路人皆知B.脱颖而出 忍俊不禁 义不容辞 家喻户晓C.脱颖而出 喜不自胜 当仁

29、不让 路人皆知D. 崭露头角 忍俊不禁 当仁不让 家喻户晓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我们知道,英模之所以令人敬仰,是因为他们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理想追求。B.我们知道,之所以英模令人敬仰,是因为他们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理想追求。C.我们知道,英模之所以令人敬仰,其原因是由于他们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理想追求。D.我们知道,之所以英模令人敬仰,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理想追求。22.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港珠澳大桥的三个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5个字)(6分)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护栏采用四横

30、梁结构的金属梁柱式护栏,防护能力达到SS级,可做到车辆以15度、80千米小时速度撞向护栏后不会冲破护栏坠海。隧道内每隔135米设有一处安全门,连通紧急逃生通道;发生火灾时,防火感应系统可通过电脑指令打开就近的电动排烟阀,通过人工岛上的大型轴流风机将烟火抽出。隔震支座的承载力约3000吨,若地震发生,隔震支座竖向通过加劲钢板提供稳定可靠的承载力,有效支撑建筑物;水平方向利用橡胶黏性大、吸收震动能量、变形能力强等特点,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一定变形,吸收地震的能量。(1) _(2)_(3)_2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2019年12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77名1

31、835周岁的青年进行一项调查,结果显示:57.0%的受访青年坦言自己容易待在“舒适区”,不想跳出来;65.2%的受访青年坦言自己爱拖延,总想着“明天再行动”。针对这种“容易待在舒适区”现象,某论坛组织网民展开热烈讨论:有表示担忧的,有表示理解的,也有人认为不能妖魔化“容易待在舒适区”现象。如果你也参加了这次讨论,你会怎样看待这种现象?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江城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四月份月考语文答案1.(3分)D(A项,因果倒置;B项,完整阐释错误;C项,被当做财富进行物质交换不合文

32、意,原文中说的是牛用作交换媒介2.(3分)BB项,首次技术变革错误,原文是一次伟大的技术变革;从而为中华农耕文明奠定了基础表述错误,根据原文,奠定中华农耕文明基础的,应该是这次技术变革引发的整个社会的巨大变革)3.(3 分)A(酌贪泉主旨为做官清廉,与材料一的观点无关)4. C【解析】A项, 开篇写莲花主要目的是与后文形成呼应,展现奶奶高贵纯洁的灵魂。B项,高尚情操固然不能说没有,但不全是,大家要保住活命粮应该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D项,奶奶遇难固然跟船走得慢有关,但这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父亲”的私心,使得奶奶无颜面对乡亲,拒绝上船。故选C。5、(1)奶奶是一位慈祥而严厉的母亲,孩子犯了

33、错误,决不宽容。(2)奶奶是个倔强、正直、刚强的人(3)奶奶热心善良,品德高尚,总是把集体和他人的事情放在首位。(4)奶奶品质高洁,珍惜名誉,把名誉看得比生命重要。6.(1)莲花开在屋顶违反常规,能引起读者的好奇;(构思方面)(2)“开在屋顶的莲花”是比喻端坐在屋顶上的奶奶像一朵盛开的莲花,这一画面永远定格在读者的心中,美化了人物,概括了主题;(人物和主题方面)(3)屋顶是小说高潮发生的地点,也是主人公牺牲的地方,以此为题提示了小说的线索(情节方面)【解析】本题考查标题作用,也就是解题即理解含义的能力。标题的作用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1)内容:概括主要内容。很多文题是对文章所叙之事的概括,抓

34、住了这样的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事件。(2)主旨:与主旨(中心)的关系(点明中心、揭示主旨)。文题直接揭示或形象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有的文题含蓄地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3)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作品主要人物,表现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表明写作对象。有的以人或物作为文题的文章,其题目里指出的人或物就是文章的写作对象。(4)标题本身就是行文线索的。(5)兴趣: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起阅读兴趣7、D (遇:对待、招待)8、A(A项,介词:把 。 B项,副词,于是/副词,才。 C项,介词,表比较/介词,在。 D项,形容词词尾/

35、连词,然而,表转折)9、D (表现张良的谋略;是张良与项伯交往的缘由;是刘邦的话。排除这三句即可)10. B(表现了他“处变不惊”说法有误,文章中有“沛公大惊”一语。)11、 (1)秦朝时项伯和我有交往(交情),项伯杀人了,我使他活命,现在事情有了紧急的情况,所以幸亏来告诉了我。游、活、今、急、幸(2)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所以、判断句、出入、非常、备】12、D(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13、D(都能表明烛之武的机智善辩。是烛之武的牢骚话。重在表现郑伯自责)14、C(可大致分为王、公、候、伯、子、男六等爵位)15、C(烛之武说服秦伯时,只字未提郑国的利益,

36、全部是从秦国的利益出发的)16、答案:A17、诗抒发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和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限伤心。18、(1)如其礼乐,以俟君子。(2)端章甫,愿为小相焉(3)为国以礼,其言不让(4)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19、C(“所谓鲜活”衔接上句的“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宜放在最前;“有真实的情感反应”是解释“鲜活”,要放在“所谓鲜活是指人物形象要血肉丰满”之后;“亦是如此”是指“人物形象要血肉丰满,有真实的情感反应”,所以放在最后)20、B(脱颖而出: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而与众不同。崭露头角:头上的角已明显地突出来了。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根据语境,第一空应填

37、“脱颖而出”。忍俊不禁:指忍不住要发笑。喜不自胜:指喜欢得控制不了自己。形容非常高兴。根据语境,第二空应填“忍俊不禁”。义不容辞:指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当仁不让:强调遇到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根据语境,第三空应填“义不容辞”。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路人皆知: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根据语境,第四空应填“家喻户晓”)21、A(B项,关联词位置不当,“之所以”要放在“英模”后。C项,“其原因是由于”语意重复,去掉“其原因”。D项,关联词位置不当,“之所以”要放在“英模”后;“其原因是因为”语意重复,去掉“其原因”)22.防撞性强防火性好抗震性强【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压缩概括语段的能力。

38、解答本类试题,考生可先理解文章的总体思路,对文章划分层次,然后概括各层意思,最后根据题目的字数要求进行精炼概括,概括时要注意多用原文中有关词语。本题中,通过整体把握可看出,该段文字用的是总分结构,第一句是总括句,后边一个句号一层意思,为并列结构。由“可做到不会冲破护栏坠海”可看出“防撞性强”;由“发生火灾时,防火感应系统”可总结出“防火性好”;由“隔震支座的承载力”可看出“抗震性强”。23.【解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围绕“容易待在舒适区”现象进行讨论。心理学认为,舒适区又称心理舒适区,在这个区域里,人会觉得舒服、放松、稳定,能够掌控,很有安全感;一旦走出这个区域,人们就会感到

39、别扭、不舒服,或者不习惯。可见“舒适区”是一个中性概念。当今年轻人容易待在“舒适区”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家庭原因。很多年轻人家庭生活优越,过惯了舒适、安逸生活,所以就喜欢待在家庭为他营造好的“舒适区”;或者因为是独生子女,不少父母也希望孩子待在身边,好相互照应。(2)社会原因。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找一份好工作很不容易,导致不少年青人缺乏安全感,“我太南了”成为 2019 年的关键词之一,虽是一种调侃,但也是一种真实生活状态的反映。(3)个人原因。年轻人喜欢呆在“舒适区”可能是缺乏远大目标,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懒惰倦怠、贪图安逸的表现;也可能是在“舒适区”找到了自己要过的生活,岁月

40、静好,喜欢过一种平凡、平淡的生活。立意示例:1.待在舒适区确实很惬意,但你永远都不会成长。(持担忧、批判态度)2.“舒适区”对每一个个体的意义,都是不一样的,不妨给年轻人们多一点关怀,多一点宽容。(持辩证的态度)3.家庭、社会都应该关注青年的健康成长。过分的关心易使年轻人保守、懈怠,绻缩在“舒适区”不能自拔;过度地宣传“狼性文化”则会使年轻人因心理焦虑、缺乏安全感而退守到“舒适区”,不敢大胆追求远方。(从关心青年健康成长角度)参考素材:1. 小鹰想成就更好的自己,它作出了改变,它飞离了温暖的巢穴,扶摇而上,搏击天空,终成雄鹰展翅飞;小溪想成就更好的自己,它做出了改变,它奔离了舒适的水潭,奔腾万

41、里,振奋高亢,终成大江哗哗淌;毛虫想做更好的自己,它也做出了改变,它突破了温暖的虫茧,破茧成蝶,终成蝴蝶翩翩舞。可见,我们想要成就更好的自己,就必须做出改变,主动走出自己的“舒适区”。2. 南丁格尔本是一位富家小姐,她完全可以靠着家中的积蓄而平凡地渡过一生,但她没有,她想成就更好的自己。于是她主动离开家,来到前线,治疗在战争中受伤的战士,迎接了在战乱中治疗他人的挑战。这就是为什么她的名字被那么多个人铭记,人们也因此设了“南丁格尔奖”来鼓励优秀的护士的原因。如此,难道她也没有成就更好的自己?正是因为南丁格尔主动离开了那个令自己舒适的家,主动地做出改变,来到前线治疗他人,她才能拥有挑战自我的机会,

42、拥有改变自己的机会成为如此优秀的一位护士。3. 最近腾讯特别火的一个综艺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中,在实习生和律师们的周日聚会中,徐凌菱提到了她自己的想法,她说:“我想去经历不一样的人生,因为真的很不同。不同平台,它的工作原则、制度、人际关系、方式方法都会不一样,所以我是希望你们在三十岁之前可能去各种体验,然后找到最适合你们的。不要让自己呆在舒适区。因为当你在舒适区,你会很容易产生惰性,要变化是很难的,你对未知世界会不知道、你没有安全感。就不要说你们去变化了,我从体制内出来我对整个市场规则、社会规则,也是一无所知的,我也会极度没有安全感,但是如果你过来了,你们真的给到自己了,那就是很大的质的飞

43、跃。”是啊,变化谈何容易,为了变化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就是敢于打破现在的安逸,对那个平凡、不起眼的自己说“不”!是当老一辈的人和你讲大道理时,你能够拿出自己的成就,向他们证明拼搏也会成功,当你做到这一切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已经在默默地发生变化。4.熟悉的环境,惯性的运作,没有了挑战,就会懒于改变、安于现状,适应能力、竞争能力等都会下降。就像温室的花朵,赶走了狼的羊群,温水里煮的青蛙,生活中的妈宝们,他们在安逸环境里生长,麻痹意识,削弱抗争力,当灾难来临时,已丧失了求生的能力。从自然界到人类,无不证明舒适圈提供的是一时的舒适,待久了终将走向消亡。(分析待在舒适圈的危害-长久待在舒适圈里会走

44、向消亡)人生的旅途是一张没有退票、不可改签、不可预知终点的单程票。人们无法控制外界的变化,但可以主宰自我成长。跳出舒适圈意味着打破习惯,扩大行为范围和适应范围,以求更大的范围内的舒适生活。我们要勇于跳出舒适圈,挑战现有非舒适圈,把它变成将来的舒适圈,实现自我成长。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置之死地而后生”“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不都很好地证明了在非舒适圈得以成长,在舒适圈只有死路一条吗?乱世出英雄,逆境成才等民间俗语,在日寇的围追堵截下,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中,新中国的成立等事实,无不完美地诠释了在非舒适圈,能开创自己的新天地。相反清王朝沉溺在天朝上国的舒适圈中,被外敌用强舰利炮强行打开国门,

45、警示人们死于舒适圈。无论是个人的成长还是国家的发展都需要我们跳出舒适圈。【例文】走出舒适区舒适区,指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们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因此逐渐沉溺。然而沉溺于舒适区会让我们看不清自己的劣势,从而失去前进的机会,也会失去前进的意愿,直至堕落沉沦。生活中,沉溺于舒适区的现象可谓是数不胜数。例如很多学生在学习时都会倾向于自己的优势学科,而对自己的弱势学科敬而远之,但长此以往,弱势学科没有得到应有的练习,优势学科也不一定会得到大幅的提升。人们的惰性和怯懦役使着他们的心灵和躯体,他们既不愿意放弃舒适区中无需费力的生活,也没有勇气踏出去尝试那些未知的、崭新的、不熟悉

46、的事物。他们用幻想织成蛹,把自己包裹在其中,享受着自己优秀的谎言,无视自己的缺陷和短板,也对提升自我的机会视而不见。时间不停地向前飞奔,世界亦然,它也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沉溺于舒适圈中而看不到世界的变化,总有一天会被这个世界淘汰,从前的舒适也将不再。曾经垄断手机市场的诺基亚,因没有紧随时代潮流研发智能手机,辉煌已成为过去;曾经的第一大胶片公司柯达,也因未向其他领域拓宽而一落千丈。在舒适区中闭眼小憩,睁眼却发现已被世界抛弃,想要追上,却发现舒适圈的枷锁已牢牢锁住,难以挣脱。纵然舒适圈的枷锁如此难以挣脱,但世界上依然有许许多多敢于踏出去的人。罗永浩,本拥有着受人尊敬且高薪的职位,却辞职创业,创建了

47、锤子科技轰动一时;潘石屹,辞去了人人皆认为有前途的公务员职务,说着“我不要一眼看得到底的人生”,成为了如今的房地产大鳄。他们选择将原有的舒适甩在身后,怀揣着一颗进取之心,凭借着勇气与努力前进,终到达了胜利的彼岸。毛主席曾说过:“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将自己困于舒适圈中,犹如井底之蛙,一叶障目,他们看不到广阔天地,看不到日月星辰,他们小心翼翼地捧着舒适圈给予他们的幻觉,生怕井口吹来的一阵风便将其吹散。而那些从井中跳脱出来的勇敢者,他们领略了广阔天地之美,丢弃了那份幻觉,真正的大有一番作为。挣脱舒适圈的枷锁固然不易,但这就像黎明前的黑暗,只要你肯付诸勇气和努力去撕裂那漆黑的夜幕,就必定会有阳光照耀在你身上。走出舒适圈必定是一个艰难而又曲折的过程,但当你置身其外,回顾一路而来的坎坷,也一定会觉得值得。参考结构:题目是走出舒适区。分析“舒适区”符合人的心理和习惯,但却有很大的危害;列举身边同学待在舒适区的例子,进一步证明其危害。分析不愿走出“舒适区”的人的心态;再以诺基亚、柯达为例,证明在舒适区中闭眼小憩,睁眼却发现已被世界抛弃,想要追上,却发现舒适圈的枷锁已牢牢锁住,难以挣脱。然后以罗永浩、潘石屹等人为例,论证他们选择将原有的舒适甩在身后,怀揣着一颗进取之心,凭借着勇气与努力前进,终到达了胜利的彼岸。结尾引用毛主席的话,号召青年勇敢走出舒适区,有一番作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