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欣赏导学案

上传人:wu****ei 文档编号:161119466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5.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诵读欣赏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诵读欣赏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诵读欣赏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诵读欣赏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诵读欣赏导学案(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诵读欣赏导学案教学目标:能理解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趣。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作家赵丽宏在为你打开一扇门中告诉我们:“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这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而我国古代的古诗词更是文学作品中的精华,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古代诗词的世界,一同领略古代文化的美。二、自学质疑1、自由朗读课文。指导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2、师生评价,正字正音。折戟( ) 浣( )溪沙 蕲( )水 苏轼( )3、了解文学常识。、次北固山下作者_,_人,_代诗人,他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一路行走,

2、当舟行至次北固山下时,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题目中“次”是_的意思,本诗属_言_(律诗/绝句)诗。、“乡书何处达”中的“书”是指 、赤壁作者字 , 人, 代文学家,他和李商隐被并称为“ ”,作品有 。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时的名将 。、浣溪沙作者 ,字 ,号 , 人, 代文学家、书画家,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 ,作品有 , 。4、找出疑难问题。四、交流展示1、分别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三首诗词。2背诵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次北固山下一、检查学生读、背和默写情况。二、自主学习。准确理解诗意。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之外,小船在山前绿波上行驶。潮水上涨,两岸江面无

3、比宽阔,顺风前进的白帆高高悬挂。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我的家信该怎样寄回乡,北飞的鸿雁啊给我带回洛阳。三、合作探究。1、镇江的北固山在作者的笔下是格外的美丽,于是诗人乘舟来到北固山下,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碧。通过诵读你认为写景的诗句是哪几句呢?那么抒情(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诗句又是什么呢?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前6句写景,尾联抒情,思念故乡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视野也因此开阔,顺风前进,白帆高高悬挂。3.本诗中景物描写精彩,达到一字传神的水平。颈联中的“阔”字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4、、表现出江水荡漾,春潮涌动,江水几与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淼。、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融化,春意已浓的景象。4.你认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写得好吗?想一想为什么呢?(写作特点)好。以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画面非常精彩。5.古人写诗都非常注意锤炼字句,有人认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就是一个典范,你以为呢?(炼字角度)你还能从另外的角度赏析吗?海日用“生”,江春用“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6.颈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既描绘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出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

5、极向上的思想感情。7.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8、概括主旨:这首诗描写了北固山下山青水碧的壮丽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四、全班交流。五、总结提高。六、课堂检测。1.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D)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

6、动的心情。2、下面是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B)A、首联对偶,写“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之感,与尾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B、颔联之“两岸阔”与“潮平”,“一帆悬”与“风正”均有因果关系。“风正”是风大之意。C、颈联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脍灸人口。D、尾联与首联呼应,表达了诗人触景生情,怀有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3、赏析王湾次北固山下并答题。正、悬点示出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 作者从炼字着眼,用“生”“入”字,传神入化,请结合诗句简析炼

7、字的妙处。 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诗人把“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象征,并用“生”和“入”突出江南春来早的特征,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4.“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5、理解填空:、次北固山下中“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的句子是 、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 、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的词语是 和 。 第二课时赤壁一、自主学习:1、背诵并默写。2、理解诗意:断戟沉埋在泥沙中还未烂掉,我拾起来磨洗认清它出自前朝。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方便,春色幽深的铜雀台早就锁着二乔了

8、。二、交流展示。三、合作探究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体裁上属于:咏史诗,咏的历史事件是赤壁之战“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写出与这次战争有关的任意两个人物:周瑜、曹操、诸葛亮。2.前两句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诗的前两句含蓄、委婉地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慨叹。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4.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不好。虽然它们表达的意思基本一样,但原诗句通过形象性的语言,以小见大,借二乔被锁的命运写出

9、了东吴的命运,而改后的诗句过于直白,缺乏情味。5.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议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政治见解和思想感情)不以成败论英雄(或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反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6.作者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地慨叹,以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诗人以一件古物题咏历史上的重大题材,以小见大,触物生情引发感慨。以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构思新颖,别出心裁。7、概括主旨:这首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抒发了不以成败论英雄的政治见解,表达了诗人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四、巩固提高。1、赤壁中

10、,作者以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的诗句是,。2、杜牧在咏史诗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妙在写政治军事形势的变迁是通过美女的命运来反映的。3、赏析杜牧的赤壁并答题。、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七绝诗,从内容看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前两句由折戟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认为不以成败论英雄(或是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4、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咏史诗特点:借史实抒情。

11、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3分)“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1分)。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可能就是曹操6、阅读杜牧赤壁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B)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E、时间不F、长。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

12、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第三课时浣溪沙一、自主学习:1、理解诗意:山下碧绿的兰草芽尖,浅浅地浸入潺潺流淌的澄澈小溪中,涛涛松林间蜿蜒着一条黄澄澄沙石小路,遇雨没有一点烂泥,暮色苍茫,细雨霏霏,这里传来杜鹃鸟一声声凄厉的哀鸣.谁说人老了,不可能重又青春年少?门前兰溪流淌的河水还能向西倒流呢.因此,根本就用不着为自己的白发苍颜而叹息,说什么岁月无情,时光不再,仅听听黄鸡的叫鸣声就可

13、以了.二、合作探究:1、概括上,下阕的内容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的雨后景色。下阕:写即景生发议论,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作者虽身处闲境,仍然力求振作的精神。)2、词的上阕写景,依次描绘出那四个画面。兰芽浸溪,沙路无泥,萧萧暮雨,子规暮啼3、“暮雨”和“子规”烘托了怎样的心情?身为贬官,面对暮雨萧萧,子规哀啼,不禁心生悲凉。4.“黄鸡”的本意是指黄鸡报晓诗中是指代指时间,时光流逝5.苏轼从眼前的溪水西流悟出了怎样的道理?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溪水尚能西流,难道人生就不能再少?又何必自伤自怜,哀叹衰老呢?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三、总结:概括主旨:词人从溪水倒流感悟到人老也

14、能焕发青春,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才能之叹,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四、课堂检测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花,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2.次北固山下中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3浣溪沙中写眼前景色

15、,描绘出三个画面的句子是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性格的句子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4次北固山下中, 一句以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5次北固山下中, 联,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流逝,蕴涵自然哲理。6次北固山下中描写了一副青山绿水的新春景象。诗人眼前所见的开阔江面上的景象正如诗中所写的 , 。7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开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 。8.古代诗歌中,古人常借物传情. , .王湾借归雁捎去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9.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涵着一种自然理趣的句子是 , .10.赤壁

16、诗中写设想中的东吴败亡,不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着笔,仅以二乔命运代表东吴命运的诗句是 , .六、总结反思。诵读欣赏导学案教学目标:能理解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趣。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二、自学质疑1、自由朗读课文。指导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2、师生评价,正字正音。折戟( )浣( )溪沙蕲( )水苏轼( )3、了解文学常识。、次北固山下作者_,_人,_代诗人,他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一路行走,当舟行至次北固山下时,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题目中“次”是_的意思,本诗属_言_(律诗/绝句)诗。、“乡书何处达”

17、中的“书”是指 、赤壁作者字 , 人, 代文学家,他和李商隐被并称为“ ”,作品有 。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时的名将 。、浣溪沙作者 ,字 ,号 , 人, 代文学家、书画家,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 ,作品有 , 。4、找出疑难问题。四、交流展示1、分别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三首诗词。2背诵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次北固山下一、检查学生读、背和默写情况。二、自主学习。准确理解诗意。三、合作探究。1、镇江的北固山在作者的笔下是格外的美丽,于是诗人乘舟来到北固山下,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碧。通过诵读你认为写景的诗句是哪几句呢?那么抒情(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诗句又是什么呢?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2.“潮

18、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写了怎样的景象?3.本诗中景物描写精彩,达到一字传神的水平。颈联中的“阔”字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4. 你认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写得好吗?想一想为什么呢?(写作特点)5.古人写诗都非常注意锤炼字句,有人认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就是一个典范,你以为呢?(炼字角度)你还能从另外的角度赏析吗?6.颈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既描绘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7. 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8、概括主旨:这首诗描写了北固山下山青水碧的壮丽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亲人

19、深切的思念之情。四、全班交流。五、总结提高。六、课堂检测。1.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2、下面是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对偶,写“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之感,与尾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B、颔联之“两岸阔”与“潮平”,“一帆悬”与“风正

20、”均有因果关系。“风正”是风大之意。C、颈联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脍灸人口。D、尾联与首联呼应,表达了诗人触景生情,怀有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3、赏析王湾次北固山下并答题。正、悬点示出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作者从炼字着眼,用“生”“入”字,传神入化,请结合诗句简析炼字的妙处。4.“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 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5、理解填空:、次北固山下中“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的句子是 , 。、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 , 。、将景物拟人化而

21、富有生机的词语是 和 。第二课时赤壁一、自主学习:1、背诵并默写。2、理解诗意:二、交流展示。三、合作探究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体裁上属于: ,咏的历史事件是 “东风”指 。写出与这次战争有关的任意两个人物: 2.前两句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4.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5.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议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政治见解和思想感情)6.作者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地慨叹,以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7、概括主旨:这首诗

22、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抒发了 政治见解,表达了诗人 。四、巩固提高。1、赤壁中,作者以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的诗句是 , 。2、杜牧在咏史诗赤壁中 。妙在写政治军事形势的变迁是通过美女的命运来反映的。3、赏析杜牧的赤壁并答题。、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七绝诗,从内容看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前两句由 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认为 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4、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5、“

2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3分) 6、阅读杜牧赤壁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E、时间不F、长。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24、。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第三课时浣溪沙一、自主学习:1、理解诗意: 二、合作探究:1、概括上,下阕的内容上阕:写 。下阕:写 2、词的上阕写景,依次描绘出那四个画面。 3、“暮雨”和“子规”烘托了怎样的心情? 4.“黄鸡”的本意是指黄鸡报晓诗中是指代 5.苏轼从眼前的溪水西流悟出了怎样的道理?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三、总结:概括主旨:四、课堂检测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划,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

25、淡雅宁静。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2.次北固山下中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3浣溪沙中写眼前景色,描绘出三个画面的句子是 。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性格的句子是 4次北固山下中, 一句以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5次北固山下中, 联,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流逝,蕴涵自然哲理。6次北固山下中描写了一副青山绿水的

26、新春景象。诗人眼前所见的开阔江面上的景象正如诗中所写的 , 。7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开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 。8.古代诗歌中,古人常借物传情. , .王湾借归雁捎去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9.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涵着一种自然理趣的句子是 , .10.赤壁诗中写设想中的东吴败亡,不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着笔,仅以二乔命运代表东吴命运的诗句是 , .六、总结反思。泰戈尔诗三首学案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美好、纯洁的童真世界 2学习运用想象手法展现世间挚爱真情的手法 3培养阅读优美诗文的兴趣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 著名诗人冰心曾说过:“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像一

27、颗闪光的珍珠,串在了你记忆的项链上,即使两鬓斑白的时候,岁月的尘埃也掩埋不了它那诱人的光泽。”这句话,也许已勾起了你对童年生活的无限遐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印度诗人泰戈尔一起走进那新月般纯结美好的童真世界,去重温童年的梦,去感受孩子心中那份挚爱纯情。二、自主学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 涟漪 匿笑 沐浴 淅沥 熠熠 诧异 栖息 姊妹 瞳仁2.了解作者泰戈尔, (国家)诗人,作家、社会活动家。作品有 , , 和长篇小说 等,其中吉檀迦利园丁集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三、诵读欣赏(一)初读:感知形象 1学生先自由朗读,要求:用笔圈出生字、词边读边感知一下课文写的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能用几个词概括一下

28、吗?试着用你感觉到的孩子的语气去读。2交流展示:学生谈一谈那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应该怎么读,给大家读一遍。3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最后归纳总结:文中的孩子天真活泼、调皮、可爱,他与妈妈难舍难分,十分眷恋妈妈,应该用舒缓、温馨、深情而又活泼的语调去读,特殊语句还要具体对待。(举例:金色花“孩子,你去哪里啊?”(着急)“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惊喜,责怪)“我不告诉你,妈妈。”(调皮、撒娇)(二)再读:领悟感情1找朗读较好的同学深情地读,其他同学静静地听读要求:调动你的各种感官,充分发挥你的想象,设想这是在一个什么情境下一个孩子表达对母亲的热爱、春恋、头脑要出现相应的画面,去感悟母子之间那种真

29、挚情感。2学生相互交流一下,描述自己所想象的情景(三)、三读:欣赏语言1齐读,边读边画出你认为较精彩的词语、句子。2四人一组,每个同学都要说一说自己所画的句子和自己的感受五学法指导:1自由朗读,边读边想一个成年人(作者)怎么会把儿童的心理感受写得那么真实可爱呢?他运用的是什么手法?(想象)2同学自由发言,谈谈以上问题六、课堂小结:我的收获:我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合作探究1幸福的孩子童年生活是无忧无虑的,金色花中的孩子是那样的天真、活泼、可爱他为什么会那样幸福?谈谈你的理解,金色花有什么意义,你明白吗?(有妈的孩子,幸福享不了,因为沐浴着母亲,所以孩子如此幸福“金色花”使人想到金色的童年,想到

30、母爱的温暖如阳光)2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不愿让妈妈知道呢?我为妈妈做了那么多好事,妈妈为什么还说我“坏”?(我想与妈妈时刻在一起,不想让妈妈 知道辊在与妈妈捉迷藏,符合孩子调皮的特点,金色花也许就在自家院子里,这样我可以默默地跟随妈妈,关心着妈妈,这是一种无声的爱。妈妈找不到我,着急、担心当我突然出现,他又惊又喜说我“坏”,只不过是调皮、淘气的意思)3你们天天与妈妈在一起,突然有一天,你要离开妈妈,你当时会怎样想,心里的感觉又如何?离家住校的日子,你想妈妈吗?你会怎样表达对妈妈的思念?告别中的孩子为什么把自己想像成“清风”“涟漪”,你会把自己想像成什么去表达对母亲的爱呢?4榕树中的孩子也

31、许离家很久了,他想家乡的榕树了吗?为什么要对榕树进行描写,沉思?为什么要把自己想成“风”“影子”“鸟儿”“鸭”,这些与榕树有关吗?他到底要倾吐内心怎样的情感?(榕树根深叶茂,能独木成林,是鸟儿的天堂,是故乡的象征,“风”“影子”“鸟儿”“鸭”是时刻在榕树周围的事物,作者主要是想表达自己对故乡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二学习小结:这三首诗表现了母子之间那种亲密无间的真情,金色花让人感受到了母子间和谐有趣的生活;告别让人感悟到孩子对母亲无限的眷恋;培树使我们想到离家的孩子对故乡、母亲的思念。三达标检测:1.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诗,体会作者的纯真感情。2.默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四学习反思:幸福的孩子童年生活是无

32、忧无虑的,金色花中的孩子是那样的天真、活泼、可爱!他为什么会那样幸福?谈谈你的理解,金色花有什么意义,你明白吗?因为有母爱;金色花含蓄、巧妙地表达了孩子须臾不离妈妈的难舍难分的深厚感情。五巩固练习搜集以“母子”(母女)为主题的歌曲,诗词名句,回来交流,看一部这样主题的电影读几篇体现这其中挚爱真情的文章,感受一下人间真情,回顾一下自己的成长历程中,是谁在时刻关爱着我们,你感受到吗?你可以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可以给他们做一件事,也可以超越时空,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赶快行动吧!泰戈尔诗三首学案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美好、纯洁的童真世界 2学习运用想象手法展现世间挚爱真情的手法 3

33、培养阅读优美诗文的兴趣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 二、自主学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涟漪 匿笑 沐浴 淅沥 熠熠 诧异 栖息 姊妹 瞳仁2.了解作者泰戈尔, (国家)诗人,作家、社会活动家。作品有 , , 和长篇小说 等,其中吉檀迦利园丁集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三、诵读欣赏(一)初读:感知形象 1学生先自由朗读,要求:用笔圈出生字、词边读边感知一下课文写的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能用几个词概括一下吗?试着用你感觉到的孩子的语气去读。2交流展示:学生谈一谈那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应该怎么读,给大家读一遍。3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最后归纳总结:(举例:金色花“孩子,你去哪里啊?”(着急)“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

34、孩子?”(惊喜,责怪)“我不告诉你,妈妈。”(调皮、撒娇)(二)再读:领悟感情1找朗读较好的同学深情地读,其他同学静静地听读要求:调动你的各种感官,充分发挥你的想象,设想这是在一个什么情境下一个孩子表达对母亲的热爱、春恋、头脑要出现相应的画面,去感悟母子之间那种真挚情感。2学生相互交流一下,描述自己所想象的情景(三)、三读:欣赏语言1齐读,边读边画出你认为较精彩的词语、句子。2四人一组,每个同学都要说一说自己所画的句子和自己的感受五学法指导:1自由朗读,边读边想一个成年人(作者)怎么会把儿童的心理感受写得那么真实可爱呢?他运用的是什么手法?( )2同学自由发言,谈谈以上问题六、课堂小结:我的收

35、获:我的问题:第二课时一、合作探究1幸福的孩子童年生活是无忧无虑的,金色花中的孩子是那样的天真、活泼、可爱他为什么会那样幸福?谈谈你的理解,金色花有什么意义,你明白吗?2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不愿让妈妈知道呢?我为妈妈做了那么多好事,妈妈为什么还说我“坏”?3你们天天与妈妈在一起,突然有一天,你要离开妈妈,你当时会怎样想,心里的感觉又如何?离家住校的日子,你想妈妈吗?你会怎样表达对妈妈的思念?告别中的孩子为什么把自己想像成“清风”“涟漪”,你会把自己想像成什么去表达对母亲的爱呢?4榕树中的孩子也许离家很久了,他想家乡的榕树了吗?为什么要对榕树进行描写,沉思?为什么要把自己想成“风”“影子”

36、“鸟儿”“鸭”,这些与榕树有关吗?他到底要倾吐内心怎样的情感?二学习小结:这三首诗表现了母子之间那种亲密无间的真情,金色花让人感受到了母子间和谐有趣的生活;告别让人感悟到孩子对母亲无限的眷恋;培树使我们想到离家的孩子对故乡、母亲的思念。三达标检测:1.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诗,体会作者的纯真感情。2.默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四学习反思:幸福的孩子童年生活是无忧无虑的,金色花中的孩子是那样的天真、活泼、可爱!他为什么会那样幸福?谈谈你的理解,金色花有什么意义,你明白吗?五巩固练习搜集以“母子”(母女)为主题的歌曲,诗词名句,回来交流,看一部这样主题的电影读几篇体现这其中挚爱真情的文章,感受一下人间真情,回顾一下自己的成长历程中,是谁在时刻关爱着我们,你感受到吗?你可以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可以给他们做一件事,也可以超越时空,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赶快行动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