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景观 (2)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61013440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森林景观 (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森林景观 (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森林景观 (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森林景观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景观 (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森林景观森林景观,作为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一个实体,为人类提供了一个景观富于变化的游慈场所,是建设森林公园、开展森林旅游业的主要物质基础。不同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立地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森林景观。森林景观类型,是分析和研究森林景观的重要技术指标。 森林景观资源的质量评价是森林资源管理系统的重要环节,是森林景观建设的依据。随着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如何进行森林景观的质量评价并利用评价的结果来指导生产实践已显得十分重要。在研究景观、森林景观资源以及评价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选取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黄岗梁林场境内的黄岗峰、大峡谷和狩猎场三个景区作为研究对象,借鉴国外运用成熟的风景质量评价方法心

2、理物理学法,并采用心理物理学派的美景度评判法进行评判并对得分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不同景区景观质量评价的数量化模型,并对不同专业水平评判者的评判结果差异显著性进行分析。 从不同专业水平评判者对选取样本的评判结果对比中得知,专家和大学生对于景观美景度的评判差异不显著。在景观质量评价的过程中,建立景观要素与美景度的数量化模型,建模结果表明,黄岗峰景区的主要影响因子对美景度的贡献大小顺序为:生活型特征林下植被覆盖率林下层整齐度树干形状树木排列斑块数目郁闭度;大峡谷景区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山体陡峭程度阴坡树木的排列生活型特征阳坡植被的覆盖率;狩猎场为:灌木丛的分布生活型特征草丛中花的比例地形

3、的起伏变化森林的整体布局。从建模结果中还可以看出,生活型特征这个景观要素对于各个景区的美景度都是主要影响因子,但是,在每一个景区中,生活型特征的贡献又各不相同。然后根据各因子的不同类目对各景区景观美景度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旅游经营策略。森林风景资源与森林景观建设一、森林风景资源概念森林风景资源(Forest Landscape Resources)是指森林资源及其环境要素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可以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物质和因素。二、森林风景资源作用森林风景资源是森林公园吸引游客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开展森林游憩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客观存在。森林风景资源

4、是森林公园的物质基础与依托,有着不可估量的生态价值、科研价值和很高的旅游观赏价值。对森林风景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价是森林公园规划建设的重要环节。三、森林风景资源类型1、地文资源(1)地层遗迹类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界线点、底层单位与区域界线型剖面、典型沉积相剖面、典型层序剖面、典型事件剖面(2)构造遗迹类褶皱构造形迹(褶曲景观)、断裂构造形迹(节理景观、断层景观)(3)岩石遗迹类岩浆岩地貌景观、沉积岩地貌景观、变质岩地貌景观、矿床(产)地质遗迹(4)生物化石类古动物化石保存地、古植物化石保存地、古生物群落保存地、孑遗古生物化石保存地、古生物遗迹保存地(5)灾变遗迹类地震遗迹、崩塌遗迹、滑坡遗迹、泥石流

5、遗迹、洪水遗迹、地裂和地面沉降遗迹、地质工程景观(6)地貌遗迹类山岳、峡谷(沟谷)、丘陵、台地、平原、岩溶地貌、地热温泉、丹霞地貌、冰川遗迹、洞穴、海岸与岛礁2、水文资源(1)江河溪流类风景河段、漂流河段、人工运河(2)湖泊水库类天然湖、人工湖(水库)、潭、池(3)瀑布跌水类瀑布、跌水(4)泉井景观类泉水、古井(5)海湾海域类海湾风景、海域景观、沙滩、涌潮现象(6)湿地景观类近海与海岸湿地、沼泽湿地3、生物资源(1)森林景观类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针叶林,热带针叶林,红树林,竹林,其它人工林(2)高山草甸类高山草甸(3)古树名木类古树、名木(4)珍稀植

6、物类奇异花木、珍稀保护植物(5)野生动物类水生动物、陆生动物、鸟类、蝶类(6)物候季相类春季景观、夏季景观、秋季景观和冬季景观4、人文资源(1)园林主题类历史名园、植物园、动物园、庭宅花园、专类游园、陵园墓园、其他园景(2)古今建筑类风景建筑、民居宗祠、文娱建筑、商业服务建筑、宫殿衙署、纪念建筑、工交建筑、工程构筑物、其他建筑(3)历史古迹类遗址遗迹、摩崖题刻、石窟、雕塑、纪念地、游娱文体场地、名人故居(4)民俗风情类节假庆典、民族民俗、神话传说、民间文艺、地方人物、民族服饰(5)宗教文化类宗教建筑、宗教礼仪、宗教艺术(6)地方特产类菜品饮食、土特产、工艺品、其它物品5、天象资源(1)日月星光

7、类日月星辰观察地(2)云雾景观类云雾多发区(3)冰雪霜露类冰、雪、霜、露 石门山森林公园案例石门山森林公园的林木种类繁多,有典型的天然次生林和林相整齐的人工林。奇花异草,观赏植物资源丰富,堪称黄土高原上的“植物王国”。其分布错落有致,交相辉映。森林中满目清翠,郁郁葱葱。高大的乔木摩云翳日,低矮的花草争妍斗奇。树木枝叶繁茂,鲜花艳丽夺目。这里既有原始的自然风貌,又显示出人工花园的神韵。春天,万木争荣,嫩枝点翠。榆叶梅、连翘花红黄相映;山桃、杏花风姿绰约,“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丁香、蔷薇姹紫嫣红,一派欣欣向荣的生机。盛夏芳草萋萋,绿菌铺地;头顶浓荫蔽日,脚踩青苔腐枝,抬头不见太阳,回首不见来

8、人“叶叶青青欲滴,枝枝楚楚生凉。“日中不用摇纨扇,伏里可曾试葛衣?到了众山绘秋容的时候,森林中满山遍野如火如荼,松柏苍绿浓重,野菊争奇斗艳,野果挂满枝头。林下各种灌木一片片,一丛丛,都悄然换上新装,当落日余晖洒向大地时,整个山岭红橙黄绿,色彩斑斓,宛如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卷。冬天,北国冰封,雪花飞扬,满目皆白,凝在岩石、树枝、 枯草上的积雪犹如梨花满枝,玉树琼花,石雕蜡塑一般,使得莽莽丛林银装素裹,好一派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其中豹、灰鹤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林麝、锦鸡、鸳鸯、水獭等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种类繁多数量丰富的动物资源,对于开展狩猎活动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森林景观具有多种功能。如休

9、闲和旅游保健功能 1.美化环境。 美化环境。 美化环境 森林的美是随着结构、季节、环境等不同而变化,呈现出多层次 性和多重性。森林的自然美,表现为以森林植物颜色为基调的五颜六 色,春花、夏叶、秋果、冬枝,加上不同物种和层次的天然搭配,树 冠和轮廓、树干和枝条的曲线等无不展示其自然美;森林的社会美, 表现为不仅能为人类社会提供林产品方面等的物质资料, 还能提供生 态环境服务;森林的艺术美,表现为森林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 在欣赏时产生的意境美。 2.休闲游憩。 休闲游憩。 休闲游憩 人类休闲观光的去处将更多地投向大自然的怀抱, 休闲游憩将是 未来社会发展的一大产业。在森林环境里,人们能进行攀缘

10、、徒步、 观光、狩猎、探秘等多项活动,是度假、旅游、娱乐、休闲的好场所, 同时是绘画、摄影、考古等的重要对象。走进满目苍翠的森林,使人 能够亲近自然,消除疲劳,振奋精神,陶冶情操,享受人生,更能激 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保健疗养。 保健疗养。 保健疗养 森林对人类健康养生的价值不可低估,欧、美、日本等国很早就 盛行在森林中修建疗养所,接纳病人治疗和开展相关研究,世界卫生 组织也通过森林医院的方式进行康复保健研究。 湿地被称之为人类的 肾,是地球上重要的蓄水池。测定表明,1公顷森林每生产10吨干 物质,平均可吸收16吨二氧化碳,释放12吨氧气;1公顷针叶林1年能过滤30吨35吨灰尘,阔叶林

11、为50吨70吨,森林中 的空气负离子含量是城市含量的成百上千倍。 森林空气中植物杀菌素 含量高、负离子含量高、氧气浓度高、菌类含量低、污染物含量低、 噪音低等,人们沐浴在森林中对调节情绪、消除疲劳、疗养保健、增 强免疫机能等有诸多妙效,促进人们身心愉悦和健康长寿。 我们的生活与维生环境,不论是在近处的社区,都市的 绿境或是在远地供应水资源的山区,森林所发挥的功能已使 千百万人受益,我们不仅要看到它的一般功能,而且要把它 的功能扩大化,广义化。社会和谐有赖于人与自然和谐,森 林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重要基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们对森林 作用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提高。人们赋予森林很多美称:生 命的摇篮,煤炭的鼻祖,木材制造厂,绿色油库,天然储水 池,防风固沙的绿色长城,天然的中草药库等等,正是这些 美称形象地显示出森林对人类的贡献。熊 圆101403013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