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方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61013302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方案(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长宁县规划和建设局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增添新动力的工作方 案一、城镇化现状概况目前全县辖长宁、龙头、竹海、双河、下场、老翁、古河、硐底、花滩、梅硐10镇及富兴乡、铜鼓乡、三元乡、井江乡、铜锣乡、桃坪乡、开佛乡、梅白8乡,30个社区、居委会,269个村,2086个社。2008底,辖区内总人口为441911万人。其中长宁县城所在地长宁镇既为国家重点小城镇,又为四川省重点小城镇;竹海镇为省、部级试点镇;龙头镇、双河镇、古河镇为省级试点镇;梅硐镇为市级试点镇。2008年全县城镇人口为103056人,平均每个乡镇城镇人口为5725人,除县城长宁镇以外建制镇规模平均为3630人,乡规模平均为1320人,乡

2、镇规模普遍偏小。县城人口50200人,占全县城镇人口的48.7%。城镇规模(人)城镇个数(个)城镇人口总量(人)平均人口(人/乡镇)占城镇总人口比例(%)城镇名称10000以上15020050200487长宁镇3000-10000837296466236.2竹海镇、龙头镇、双河镇、梅硐镇、硐底镇、花滩镇、老翁镇、古河镇1500-3000510675213510.4开佛、富兴下长镇、梅白乡、井江乡1500以下4488512214.7三元乡、铜锣乡桃坪乡、铜鼓乡合计18963005725100二、现状主要存在问题1、城镇化水平比较低全县城镇化水平仅为30.6%,低于全国、省、市的城镇化水平。这一方

3、面是因为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落后,经济总量不足造成,另一方面是长宁第二产业欠发达造成的。城镇化水平低下,严重制约了全县经济的发展。2、城镇结构不完善中心城市规模较小,长宁镇城镇常住人口4.85万人,用地规模近4平方公里,规模较小,商贸聚集效益低,又缺乏大型企业支撑,辐射能力不足。除长宁镇的综合职能比较明显外,其他乡镇基本以单一的行政中心为主,兼有传统农产品加工的乡镇企业和小规模的集市贸易,集聚能力和服务功能薄弱,城镇发展的特色不明显,产业同构化现象突出,联系松散,使城镇之间缺乏合理的分工和协作,导致经济发展和空间布局的无序化,难以形成联系密切、相互支撑的城镇体系,新上大项目较少,经济发展后劲不

4、足。3、乡镇建设水平较低乡镇普遍存在道路狭窄、路况不佳,供水、污水处理、环卫设施不齐,绿化水平较低,人居环境质量较差。三、县域城镇发展潜力综合评价长宁县城镇发展潜力综合指数分析表指标区位关系行政职能发展潜力交通条件GDP人口规模城镇建设资源状况人均GDP人口密度城镇用水得分排名权重33322222111长宁镇1010101010101081010102161竹海镇68106778109481692龙头镇856864688671425双河镇868776678471513梅硐镇556555586471218老翁镇756756455651247古河镇867854467471356花滩镇5565544

5、654711210硐底镇555554486881199下长镇868956455891464梅白乡333344345467814井江乡333333345467416富兴乡533522364468312开佛乡7357433466610511三元乡433433245868113铜锣乡433423242667416桃坪乡333322245466818铜鼓乡333343146867715根据长宁县城镇发展潜力评价,评分及排序结果如上表,根据结果可分为四类:一类:200分以上,县城长宁镇,发展条件最好。二类:130200分,竹海镇、双河镇、下长镇、龙头镇、古河镇等5个,发展条件较好。三类:100130分,

6、老翁镇、梅硐镇、硐底镇、花滩镇、开佛乡等5个,发展条件一般。四类:60100分,富兴乡、三元乡、梅白乡、铜鼓乡、铜锣乡、井江乡、桃坪乡等7个,发展条件较差。四、城镇化水平预测近10年长宁县域人口变动情况统计表年份总人口(人)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综合增长率()19984202522.874.544.5219994238461.238.558.4820004242510.960.960.9520014254331.352.792.7820024271851.224.124.1020034281662.292.302.2920044296982.113.583.5720054307702.5

7、82.492.4920064319873.232.832.8220074381683.2014.3114.112008年4419113.2-9.38.541、县域总人口预测由上表和图可看出由于行政区划调整等原因1999年和2008年,人口有两次较大的突变,剔除突变因素,可计算出长宁县县域人口综合增长率为2.7,据此,近期人口增长率按2.7考虑,远期由于计划生育影响,参考宜宾市总体规划按1.8可推测:近期2015年县域人口为:441911(1+2.7)7 =450544 人,按45万计;远期2025年县域人口为: 450544(1+1.8)10= 457754 人,按46万计。2、城镇化水平预测

8、根据经济水平相关法和区域城镇化水平类比法测算,我县城镇化水平预测结果如下2008年2015年2020年县域人口441911人45万人46万人城镇化率306%32%43%2008年2015年2020年五、城镇体系发展思路根据前面制定的城镇发展战略,县域城镇体系的发展思路为:一个中心四重点、主次轴线贯镇间、强心活边增基础。一个中心:一个中心即全县以县城为中心,长宁县城不仅应成为行政、文化、交通中心,更应培育建设为经济、旅游服务中心,通过县城带动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四个重点:即竹海、双河、古河、下长等四个重点镇,其中双河、古河分别是县域南北城镇经济分区的中心镇,竹海镇是蜀南竹海风景区所在地,下长镇是

9、县域工业集中区。通过四个重点镇的发展带动本镇的发展和周边乡镇的发展主次轴线贯镇间:即长宁南北主轴线(沿S308,江安古河长宁竹海双河)与东西次轴线(沿S309,硐底龙头双河梅硐)。其中主轴线上集中了一个中心与四个重点镇,是县域城镇建设的重点。次轴线为县域南部城镇发展建设的重点。通过这两轴基本上将全县的大部分乡镇联贯起来。强心活边增基础:长宁县小城镇中非农人口数量少、比重小,表明二、三产业不足,不足以带动农村的发展。针对城镇化水平低,县城、中心镇、沿边镇、基层乡镇普遍规模偏小的现实,本规划建议按照“强心、活边、增大基础”的方针,推进城镇化进程。强心就是尽快把县城、中心镇(重点镇)发展壮大起来。活

10、边就是把下长、三元、硐底、梅硐、花滩等沿边乡镇壮大搞活,抢先占领制高点,搞活沿边城镇的市场,吸纳本地和外地的资金、技术、项目和人才,提高城镇的吸引力、辐射力,推动沿边经济的发展。增大基础就是把处于基础地位的小城镇发展壮大起来,使其能够发挥联系城乡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六、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对策(一)推进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加快城乡经济融合,形成城乡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格局。鉴于长宁目前城乡发展现状,首要任务是推进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一是统筹城乡生产要素,要积极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农村工业向城镇工业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农户集中。要坚决扫清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优化配置

11、的障碍。二是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三是统筹城乡生产力布局。在充分有效地利用城乡资源、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正确处理工业与农业、城市工业与农村工业的关系,实现城乡生产力布局的合理化、产业体系一体化。逐步减少风景区及偏远地区人口,重点向长宁县城及竹海、双河、下长、古河等四镇以及宋家坝、下长工业集中区集中。1、第一产业布局粮食生产布局:优质稻、专用糯稻基地,主要布局于县域北部、中部地区,优质专用红粮基地主要布局于县域北部地区;专用红苕基地建设,主要布局于南部的官兴、双河、梅硐、富兴以及北部梅白、下长等乡镇。水果产业布局:围绕全市百里优质水果产业带建设,以北部下长、开佛、古河、梅白

12、、长宁镇为重点,建设优质甜橙基地;在古河、开佛佛来山区域建设优质甜梨基地;围绕全市百里绿色长廊建设,在官兴、龙头、硐底建成优质干果基地。茶叶生产基地布局:以双河镇为中心,辐射梅硐、富兴、官兴等乡镇,突出抓好名优早茶的生产,争创无公害、绿色食品的品牌;并在名优早茶采收后,加强茶园管理,采制红碎茶,建成出口红碎茶基地。畜禽产业布局:以南部山区的梅硐、富兴、双河、硐底、龙头、官兴等乡镇为主的草食牲畜生产基地,大力发展以肉牛、肉羊为主的草食牲畜,并在区内规划建设肉牛、肉羊繁殖基地,带动南部山区畜牧业发展;是以建设中部和北部粮食主产区为主的生猪生产基地,以铜鼓宜宾市无公害畜牧科技产业园区为依托,以良种化

13、为突破口,狠抓品种改良,扩大外三元杂交猪的养殖面,并形成畜禽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在中、北部地区大力发展水禽业,形成水禽养殖基地。林业产业布局:大力发展以竹为主的林产业。在竹生态基础较好的竹海、铜锣、富兴、梅硐等乡镇重点发展以苦竹、黄竹、麻竹、杂交竹等为主的笋、竹两用林,大力发展竹产业。2、工业发展规划立足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以工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优势企业为依托,走“工业强县”之路。以工业集中区为载体,创建一批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工业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强力推动工业的崛起。坚持把工业相对集中作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载体,充分发挥生产要素的集聚效应,优化资源配置。重点发展

14、两条工业发展轴线。一是以沿江长路从长宁镇北部宋家坝到下长工业集中区的长下工业发展轴,以发展一、二类工业为主,承接宜宾中心城市产业转移和县内生态旅游区产业转移。二是以沿硐浑路和古高路布局从花滩至双河的资源开发工业发展轴。重点以发展资源开发加工工业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沿两条工业轴线分别布局三个工业集中区:一是龙双(龙头双河)工业集中区,引导以矿产资源为主要原料的工业企业进入。二是长宁镇宋家坝工业集中区,以县城为依托,引导科技含量较高,资源消耗小的轻工、食品加工等一、二类工业企业进入该工业聚集区;三是下长工业集中区,作为长宁县2020年以内重点发展工业集中区。3、第三产业布局中部服务业发展区域依

15、托“蜀南竹海”,围绕生态旅游县城建设,以建设“民俗文化之都、绿化亮化之都、美食休闲之都、人居环境之都”为目标。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商贸流通业、饮食服务业、房地产业、文化娱乐业,把该区域建成旅游、商贸、科技、文化共融发展,突出县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的服务业经济发展区域。南部服务业发展区域该区域服务业发展以体现川南民俗文化、苗家风情为主的生态旅游。加大竹类、食品和喀斯特地形地貌开发力度,打造特色品牌,把该区域建成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经济发展区域。北部服务业发展区域以发展农业观光、佛教文化、休闲度假相结合的多元化旅游,同时带动饮食业、文化娱乐业的发展。把该区域建成休闲观光旅游经济发展区

16、域。(二)、形成功能布局合理,特色各异的小城镇体系。抓好品牌营造,塑造特色城镇。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如何增强个性,凸显特色,提升品位,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要突出规划龙头地位,加快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把完善城乡规划布局放在突出的位置,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建设。编制和实施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市城镇体系规划,着力形成县城、中心镇、中心村一体化规划体系。在全县范围内统一规划布局重大产业发展项目、重大公共事业项目、重大社会发展项目,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设施共享度。根据各乡镇发展条件确定相应的规划引导措施,借鉴江浙经验,建成产业、风貌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在川南文化及竹生态的大背景下,发

17、掘地方文化资源,镇、乡、村建设应体现地域特色和自身山水格局特征,建成一批有较高品质的特色小镇。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充分利用资源,挖掘历史文化,弘扬先进文化,展现时代特色。要把旧城改造与老城保护、新城开发相结合,引导城市向新区发展,以场游园体系、水系和绿化美化体系为重点,充分发挥我县的生态和人文资源优势,打造体现城镇精神和城镇文化的景观载体。突出城镇建筑的点睛作用,按照城市发展目标定位搞好单体建筑设计,统筹把握每个街区的建筑格局、风格、造型、色调、高度,将单体建筑打造成富有生命力的建筑艺术品,成为特色城镇建设的标志和亮点。一是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体系。目前县城各项规划编制和运用都比较完善,乡镇除总

18、体规划外基本上处于空白,下一步要加强成贵铁路长宁站、老城区部分地块、向家南长宁灌区、各乡镇新开发区域的控规编制工作,提高控规覆盖率;并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指导依据。二是坚持规划的科学性与权威性相结合。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全县一盘棋”,严格按城乡规划法办事,真正做到建设跟着规划走,切实维护城镇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三)、建设城乡一体化交通网络。把交通一体化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尽快形成内外衔接、城乡互通、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逐步实现“村村通”、“组组通”、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1、加强与地区中心城市宜宾市及周边县市的交通联系,扩大出口通道。2、加强各乡镇与长宁县城

19、及各乡镇之间的交通联系,形成完善的公路网体系。3、提高蜀南竹海等风景旅游区的交通可达性。4、全面提高道路等级,改善道路状况。(四)、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在城镇化过程中,各种人流、物流等生产要素不断向城镇聚集,对城镇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镇的容纳度。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敢于突破、敢于争先、敢打硬仗,以更高的效率、更高的标准加快新型城镇建设,在项目谋划上突出组团布局、连片开发、形成规模,增加城市的广度;在保护城市景观、留出自然山体的前提下,支持、鼓励住房和其他建筑向空中发展,增加城市的高度。要突出大项目的引领作用,在加快推进花园头地

20、块、育江东路、江长路内侧和成贵铁路长宁站周边等项目的同时,启动一批江长路县城段景观带建设为代表,示范作用明显的城建大项目,以点带面,以大带小,以大项目构筑大空间、形成大视角、引领大发展。不断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旧城区要加快配套,新区建设坚持同步实施,重点搞好给排水管道、公厕、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营造清洁、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提高城镇供水、燃气普及率和市政设施完好率。确保基础设施安全、高效服务于社会,为接纳更多的要素进城聚集创造条件。要综合协调城市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乡村给饮用水问题,减少污水

21、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改善乡村电力电信网络,全面提升城乡基础设施水平,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协调发展。进一步增加基础设施的供应量。(五)、突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加快推进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着力解决好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问题。一是贯彻落实“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县级政府统筹力度,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二是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以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医疗卫生城乡一体化。三是加快农村有线广播入户工程,加快广播数字化改造,基本实现广播电视一体化目标。四是凡在长宁县城购房或在县城有稳定收入、固定居住场所的,均可在长宁镇入籍并转为城镇居民户口

22、,在子女入学、医疗卫生、养老保险、劳动就业、民政优抚等方面享受县城居民同等待遇。开展好城乡安居工程,切实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扩大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规模和廉租房的覆盖面;要大力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旧房改造工作。2010年完成400户的廉租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任务。积极稳妥的推进农村迁村并点,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逐步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开展好增岗创业工程,以建设新型城镇化为契机,深入挖掘城镇建设管理中的就业岗位,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新增人口提供就业平台。(六)、突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

23、以全面开展创建生态县城、生态乡镇、生态村的活动为切入点,积极推进生态一体化进程,基本形成城乡生态环境融合互补,经济社会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重点抓好改房、改栏、改厕和改环境工程,对水沟、水塘、垃圾进行全面清理,整顿村庄脏、乱、差。加大农村环卫硬件设施建设,建立完善户“户集、村收、乡(镇)运和县(区)处理”的工作机制。(七)、抓好机制创新,增添发展活力。按照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法制化管理的原则,进一步拓宽城乡建设融资渠道。加快工程项目建设组织方式改革,全面推行项目管理制度,吸引更多资金,变政府包建为社会共建。更加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坚持走“整合资源、多方融资、自求平衡、滚动发展”的道路,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市场的调节作用,把城镇的各种要素作为一种资源和商品,以资源换资金,以存量引增量,变“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为“办多少事筹多少钱,使城市建设进入投资-建设-运营-再投资的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二一年一月六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