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上传人:niu****ong 文档编号:160978530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二期中考试语文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二期中考试语文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二期中考试语文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高二期中考试语文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期中考试语文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1C (A项只是表明学习文言文的态度,并非文言之现代生命。B项前后两句说的是同一个现象,没有因果关系。D项也是表明学习文言文的态度,且不符合本文的主张。)2B (B项少了“几乎”一词,过于绝对。)3D (D项“循序渐进”是方法,而不是目的。)4D(知:掌管) 5C(是间接描写,不能表现贤德) 6C 7(1)他不以求全来选人,不用自己的长处来要求他人,根据他的才能任用,不因他人的地位卑贱而排斥。(5分)(“备”“格物”“收叙”“隔”各1分,句意1分。) (2)如果他的病略能减退,太宗就高兴得露出喜色;如果听说病情加重,太宗就变得满面

2、凄怆。(5分)(“见”“改容”各1分,补出“病情”1分,句意2分。) 8雪与杨花代表着两种不同节候的特点,一可以形象地表示气候由冷到极暖,双方离别时间之长,从而表达对远人深深的思念;(2分)二可以构成洁白迷濛的景象,象征着纯真而纷乱的情思。(2分) 9想象(联想)、反衬、拟人。把月照梁上燕想象为月中嫦娥只垂爱于成双成对的燕,而不顾怜空闺独守之人,表达了主人公的孤寂和思念。由双栖燕联想到单栖人,反衬出独守空闺的孤单寂寞。(手法任答一种1分,分析1分,情感2分。)10略11(1)AD。A正确。说的是开头环境描写的作用是突出剃刀侠在天子脚下,这种繁华人多的环境下竟然敢动手杀掉蓝翎侍卫,可见剃刀侠艺高

3、人胆大。B、不正确。无根据。这种推测不完全正确,老摊贩认得蓝翎侍卫,不见得就一定是曾被蓝翎侍卫欺负,也可能是他经常看到蓝翎侍卫欺负其他人。C不正确。小说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如:“挑儿前一个年过半百的瘦老头儿正在刀荡子上哧哧荡刀”就是正面描写。D正确,这样设计情节更真实。E不正确。本文歌颂了剃刀侠打抱不平,扶危济困的侠义精神,寄托了人们惩处邪恶、彰显正义的善良愿望和朴素理想。(2)瘦老头儿荡刀。蓝翎爷给刮得懒洋洋,并“呼噜呼噜”睡。剃头后老师傅又找几刀。上马后,小卒子问蓝翎爷,蓝翎爷不出声。(每点2分,答满3点得满分,如有其它合理分析酌情给分。) (3)形体上:蓝翎爷体肥身重,剃刀侠

4、却是年老体瘦;身份地位上:蓝翎爷前呼后拥,剃刀侠势单力薄。处世态度上:蓝翎爷暴虐成性,欺行霸市,耀武扬威,剃刀侠淡泊名利,处变不惊,自甘寂寞。(每点2分,如有其它合理概括酌情给分。)(4)歌颂了杀富济贫、扶危济困的侠义精神。寄托了人们惩处邪恶、彰显正义的善良愿望和朴素理想。弱小战胜强权,正义挫败邪恶,反映出民众的智慧和力量。散发出老北京独有的文化气息。(每点2分,如有其它合理探究酌情给分) 12(1)CE(2)首先,这段对话交代了留学归来却没有学位和著作的陈寅恪如何得以执教名校清华的原委;其次,学术大师梁启超对初出茅庐的陈寅恪的极力推荐,从侧面突出了陈寅恪治学的严谨和学养的深厚;再次,梁启超的

5、评价也为作者在后文进一步凸显陈寅恪的治学境界和学术成就做出了铺垫。(3)陈寅恪富有诗人气质,笃志为学,学问广博、精深,是一个纯正的学者;陈寅恪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在教学中勤勉认真,身体力行,堪称学生的楷模;陈寅恪在治学上善开风气之新,将传统方法与现代精神融会贯通,可谓独树一帜;陈寅恪为人多情重义,乐于助人,对友朋的感念追怀情真意切,对后学的奖掖提携不遗余力;陈寅恪为人幽默风趣,自有雅量高致;陈寅恪具有坚贞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国难当头,即使身处困境依然不改其高风亮节。(以上6点写出3点即可)(4)理解:“中国,只有一个陈寅恪”这句话是强调,作为二十世纪中国屈指可数的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一代学术

6、大师,陈寅恪在治学上善开风气之新,将传统方法与现代精神融会贯通,在文史研究领域创造出至高的成就和辉煌的业绩。陈寅恪一生秉承着发扬“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人生信念,潜心治学,不求显达,身处逆境和困厄始终不改其高风亮节。陈寅恪的家学渊源,自身的资质、修养和学力,以及他所生活的时代大环境,也是形成他“独一无二”的重要原因。这些特质,在现代中国,不但是其同时代人难以企及的,也是后来者无法超越的。启示:今天的我们应该把陈寅恪作为为人治学的楷模,摆脱功利的心态和浮躁的作风,志存高远,学求博深,继承并光大中国的文化传统,使中国学术的血脉得以承传,使中国学人的风尚得以赓续,为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

7、量。(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13B (A望尘莫及:远望前面车马飞扬的尘土而追赶不上。亦比喻远远落后。B春秋笔法:相传孔子修春秋,一字含褒贬。后来称文章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为“春秋笔法”。C拭目以待:擦亮眼眼看着。形容对事情发展密切关注。D铩羽而归:指失败或不得志而归。铩羽,羽毛摧落,比喻失败或不得志。)14.C(A项表意不明,属句式杂糅,将“由于”改为“由”; B“增强地位”搭配不当,可改为“提升地位”; D语序不当,“各式各样”应放在“物品”前。)15C16、伞:开合自如,全靠着那根主心骨的支撑。哈哈镜:歪曲别人的同时也暴露了自身的不正。鹅卵石:选择了圆滑,归

8、宿就只能交给这河里的流水了。开关:说是掌握了别人的命运,而它的命运又掌握在别人的手里。风筝:风的奴隶,线的走卒。火柴盒:满载着火热的理想,却最怕别人向它泼冷水。17. 关键的地方写得生动就满篇生辉;结尾点题处应委婉含蓄,意味深长。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 s 5 )18审题导引写好这篇作文,首先必须要弄清材料的性质、背景和命题意图。一般来说,命题者的意图就是要求作者由所给的材料联系到某种社会现实,而这个现实就是作文立意的依据所在。当然,由此及彼可使不同的读者联系到许多个“现实”,这就需要选取让人感受最深的一点。本材料主要以对话形式叙述了一个事件,要点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回答成

9、功的原因。分析学者的答话,在幼儿园学到了七个方面,其中“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和“做错了事要道歉”强调的是重在养成好品德;“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是说要养成好习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是说要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由此可使我们领悟到,学者回答问题的实质是:把往往易被人忽视的幼儿园最基础的教育看作是日后成就伟大事业不可缺少的条件。它是最普通最平常且又最具有教育意义的生活哲理。因此,较好地引发“触发点”的角度有以下四个:从基础教育角度看,可以“万丈高楼平地起”为题,阐发成就伟大事业不能忽视基础教育,不能忽视品德养成教育的道理。从品德与学问的关系的

10、角度看,可以“做学问与做人”为题,阐发两者的辩证关系;也可以“会做人才会做学问”为题。阐发人品对于学问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从养成好习惯的角度,以“养成良好习惯,成就伟大事业”为题,阐发成功之道。从综合角度,可以“成功因素之我见”为题,分析各种因素对成功的影响与制约的道理。这几个角度,适合写的文体为议论文。也可以结合自己成长的故事写记叙文,还可写成抒情散文或哲理散文。选择议论文,分析阐释道理十分重要。从基础教育重要性的角度,可以分析良好的品德与习惯对成就事业的影响、作用,从而说明学者回答问题的不同寻常之处,进而论述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大道理。从学者的角度,可以挖掘学者成功的原因,探求做人与做学问之间的

11、联系,揭示出要想在事业上出成绩,须在做人方面多修养的道理。或从综合角度,批判天才论、秘诀论,说明只有具备了成功的条件,才有希望获得成功的道理。审题误区整体把握材料是保证审题立意正确的基本保证,如果不能整体把握材料,只是断章取义地选取老学者的回答中的一句话立意,则会出现审题偏差,如“学会分享”“不拿他人的东西”“做事要认真仔细”“勇于承认错误”“热爱大自然”等角度都属于偏离题意。虽然观点也是从材料中得出的,但缺乏整体观照意识,必然会导致审题失误。【参考译文】 房乔,字玄龄,是齐州临淄人。小时候就很聪明,广泛地阅读了经书、史书。工于草书和隶书,善于写文章。十八岁时,被本州推举为进士,朝廷授予羽骑尉

12、的官职。父亲生病绵延十个月,玄龄的心思全部用在父亲的药物和膳食上,不曾脱衣服睡过一次好觉。太宗攻占渭水北边的土地,玄龄驱马到军门求见。太宗一见他,就像老朋友一样,让他代理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已经遇到了知己的人,便用尽自己的全部心力,知道的没有不马上去做的。每次平定贼寇,众人争着去寻找珍宝古玩,只有玄龄先接受杰出人物,安置到幕府中。当有谋臣猛将,都跟他们暗中互相申重结合,各人都表示愿为太宗竭尽死力。玄龄在李世民秦王府中十多年,常负责管理文牍,每逢写军书奏章,停马立即可成。文字简约义理丰厚。一开始就不用草稿。高祖曾经对侍臣说:“这个人深深地了解机宜,足能委以重任。每当替我儿陈说事务,一定能了解

13、人的心理,千里之外,好像对面说话一样。”隐太子李建成因为玄龄、如晦为太宗亲近礼遇,很憎恶他们,在高祖面前说他们的坏话,因此玄龄跟如晦一起被驱斥。隐太子(太子李建成的谥号)将要发动兵变时,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和如晦,叫他们穿道士的服装,暗中带进内阁商量大事。等到太宗成为太子之后,提升玄龄担任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为中书令。太宗论功行赏,把玄龄跟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作为第一等,进爵为邢国公,赐实封一千三百户。贞观三年,任命他为太子少师,他坚决推辞不接受,代理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第二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卜射,改封魏国公,监编国史。已担任总领百司的官职以后,日夜虔诚恭

14、敬,用尽全部的心力,不想让每一个人才失去应当处的位置。听到他人的长处,好像自己拥有一样高兴。他对行政事务明晰练达,并且用文献经典来加以整治。他审查修订法令,意在宽容和平稳。他不以求全来选人,不用自己的长处来要求他人,根据他的才能任用,不因他人的地位卑贱而排斥,议论的人都称赞他是良相。高宗成为太子之后,加玄龄为太子太傅,仍主持门下省事务,像原来那样监管编撰国史。不久因写成高祖太宗实录,赐下玺书表彰,赐物一千五百段。这一年,玄龄因继母去世丁忧服丧离开职位,朝廷特地下诏在昭陵赐给他墓地。不久,他又重回本官职位。太宗亲征辽东时,命玄龄在京城留守,亲手写诏书说:“你担负萧何一样的重任,我没有后顾之忧了。”军队的兵器、战士的粮食,都交给他下令处置调发。玄龄多次上书说不可轻敌,要特别警惕小心。不久跟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编晋书。贞观二十三年,皇上驾临玉华宫,当时玄龄老病复发,皇上下诏令他睡在总留台。到他渐渐病重,玄龄追赴玉华宫,坐偏轿入殿,将近到皇帝御座才下轿。太宗对他流泪,玄龄也感伤悲咽得不能自我控制。下诏派名医救治,掌管皇帝膳食的官员每天对他供应御膳。如果他的病略能减退,太宗就高兴得露出喜色;如果听说病情加重,太宗就变得满面凄怆。后病情加重,就凿开宫墙开门,多次派宦官问候。皇上又亲自光临,握手叙别,悲不能忍。皇太子也去跟他诀别。不久去世,享年七十。朝廷三日不上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