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力学实验指导书

上传人:d**** 文档编号:160957382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8.1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工程热力学实验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工程热力学实验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工程热力学实验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工程热力学实验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热力学实验指导书(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工程热力学课程实验指导书实验1直量计f iflIIVI图 1.1 比热仪全套装置图 1.2 比热仪主体空气定压比热测定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1. 掌握气体比定压热容的测量原理及其操作方法;2. 掌握本实验中测温、测压、测热、测流量的方法3. 掌握由基本数据计算比热值的方法;4. 分析实验产生误差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可能途径二、实验装置如图1.1 所示,本实验装置由风机、流量计、比热仪主体、调压器和功率表等组成。实 验时,被测空气由风机经流量计送入比热仪主体,经加热、均流、旋流、混流后流出。比热仪主体构造如图1.2 所示,由多层杜瓦瓶、电热器、均流阀、绝缘垫、旋流片、混 流网、出口温度计等组成。气

2、体的流量由节流阀调节,比热仪出口温度由电加热器输入功率 来控制。比热仪可测200C以下气体的定压比热。J/(kg.C)三、实验原理根据气体平均定压比热定义,当气体在定压加热过程中温度由t1升到t2时,其平均定 压比热可以由下式确定:c lt2 =pJ / (kg. C)p,m t1 q (t -1)m 21式中:Qp湿空气在定压加热过程中的吸热量J/sq 湿空气的质量流量kg/s湿空气是干空气和水蒸气的混合物,当湿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较少,分压力较低时,水蒸 气可以当作理想气体处理。显然,当已知湿空气中水蒸气的吸热量Qv时,干空气的定压比 热可由下式确定:Q - QC12 = pvpm , a t

3、1q(t - t )m , a 21式中:Qp湿空气在定压加热过程中的吸热量 Q 水蒸气的吸热量Vq 干空气的质量流量JsJskgsm,a由加热到12的平均定压比热则可表示为:J (a + bt)dtt +1ct2 = = a + b -42-p,mt t221若以(t+t) /2为横坐标,c t2为纵坐标,如图3所示,则可根据不同温度范围的1 2p ,m 图 1.3 比热随温度变化关系平均比热确定截距a和斜率b,从而得出比热随温度变化的计算式。四、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1. 检查仪器设备是否正常,确保节流阀、调压器处于关闭状态。2. 接通电源,开动风机,慢慢调节节流阀,使湿空气流量保持在预定值附

4、近。3. 逐渐调整加热功率,使湿空气出口温度计升高到预定温度,所需功率可以根据下列关系式预先估计:W = 12 T式中:W功率表读数WAt 比热仪进出口温差Ct 每流过10升湿空气所需的时间s4. 待被测湿空气达到稳定状态后,测量(或计算、查表)如下参数(1) t0, t 流量计出口的干、湿球温度C0w(2) 申一湿空气的相对湿度(3) t每流过10升湿空气所需的时间s(4) W功率表读数W(5) t1,t2湿空气的进、出口温度C(6) Ah 流量计出口处表压mmH2O(7) B 大气压力Pa4 适当改变加热功率(湿空气出口温度),重复步骤4。5 计算不同空气出口温度时的湿空气及干空气的平均比

5、定压热容C lt2及Clt2 op , m t1pm, a t1具体步骤:a.由干湿球温度,从湿空气的干湿图查出含湿量d(g/kk干空气),并根据下式计算水蒸 d / 622气的容积成分:Y =w 1 + d / 622b根据电热器功率,可算出电热器单位时间放出的热量:Q = 1000p 1000c. 干空气质量流量为:P q (1Y )(B + Ah/13.6)x105/735.56x10/1000t q = aVra =wm,a R T292.7(t + 273.15)g ,a 00_ 4.6447x10-3(1y )(B + Ah/13.6)wt (t + 273.15)0d. 水蒸气质

6、量流量为:P q y (B + Ah/13.6) x105/735.56x10/1000tq v v ,v wm,vR T470.6(t + 273.15)g ,v 00_ 2.8889x10-3y (B + Ah/13.6)wt (t + 273.15)0e. 水蒸气吸收的热量为:Q = 4.1868q (0.4404 + 0.0001167t )dtvm , v tt1m,v=4.1868q 0.4404(t t) + 0.00005835(t 2 12)1f.湿空气的定压比热为:干空气的定压比热为:| Qc|t2 =p,m tiq (t t)(q+ q )(t t)m 21m,am,v2

7、1kJ/s熄/s熄/skJ/skJ/ (kg. C). Q - Qc|t2 =Pvpm,a t1q (t t)m,a 216 将所求出不同温度下的c |t2及c|t2表示在p , m t1pm, a t1出其线性关系表示的经验公式。五、注意事项kJ/(k . C)t+t)/2 c12pmt2 坐标图上,并求t11. 切勿在无气流通过的情况下使电热器投入工作,以免引起局部过热而损坏比热仪主 体。2输入电热器的电压不得超过220V,气流出口最高温度不得超过200C。3. 加热和冷却要缓慢进行,防止温度计和比热仪主体因温度骤升和骤降而破裂。4. 停止实验时,应先切断电热器,让风机继续运行十五分钟左右

8、(温度较低时可适当缩 短)。5. 调节功率,出口温度稳定后,再记录温度。实验2二氧化碳临界点态观测及p- ut关系测试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1. 了解CO2临界状态的观测方法,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2. 加深对课堂所讲的工质的热力状态、凝结、汽化、饱和状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3. 掌握CO2的p-v-1关系的测定方法。4. 学会活塞式压力计、恒温器等部分热工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二、实验设备及原理1.整个实验装备由压力台,恒温器和试验本体及其防护罩三大部分组成,如图2.1所示。图2.1 实验装置2. 试验台本体如图2. 2所示。其中: 1高压容器; 2玻璃杯;3压力油;4水银;5密封填料;

9、6填料压盖;7恒温水套; 8承压玻璃管9CO空间;10温度计。2图 2.2 试验台本体结构.3对简单可压热力系统,当工质处于平衡状态时,其状态参数p、u、t之间有:F (p, u, t) =0或 t = f(p, u )(1)本试验就是根据(1),采用定温方法来测定CO2 p-u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出CO2的p-u-t 关系。4. 实验中由压力台送来的压力油进入高压容器和玻璃杯上半部,迫使水银进入预先装了CO2的承压玻璃管。CO2被压缩,其压力和容积通过压力台上的活塞螺杆的进,退调节,温度 由恒温器供给的水套里的水温来调节。5. 实验工质二氧化碳的压力由装压力台的压力表读出(如要提高精度可由加在

10、活塞转盘 上的砝码读出,并考虑水银柱高度的修正)。温度由插在恒温水套中的温度计读出。比容首 先由承压玻璃管内的二氧化碳柱的高度来度量,而后再根据承压玻璃管内径均匀、截面积不 变等条件换算得出。三、实验步骤1 .按图2. 1装好设备,检查系统。2. 使用恒温器调定温度(1) 将蒸馏水注入恒温器内,注至30-50mm为止。检查并接通电路,开启电动泵,使 水循环对流。(2) 旋转电接点温度计顶端的帽形磁铁调动凸轮示标使凸上端面与所要调定的温度一 致,要将帽形磁铁用横向螺钉锁紧,以防转动。(3) 视水温情况,开、关加热器,当水温未达到调定的温度时,恒温器指示灯是亮的 当指示灯时亮时灭闪动时,说明温度已

11、达到所需恒温。(4) 观察玻璃水套上两支温度计,若其读数相同且与恒温器上的温度计及电接点温度 计标定的温度一致时(或基本一致)则可(近似)认为承压玻璃管内的CO2的温度处于所标 定的温度。(5) 当需要改变试验温度时重复(2)(4)即可。3. 加压前的准备 因为压力台的油缸容量比主容器容量小,需要多次从油缸里抽油,再向主容器内充油,才能在压力表显示压力读数。压力台抽油、充油的操作过程非常重要,若操作失误,不但加 不上压力还会损坏试验设备,所以务必认真掌握,其步骤如下:(1) 关闭压力表及其入本体油路的两个阀门,开启压力台上油杯的进油阀。(2) 摇退压力台上的活塞螺杆,直至全部退出,这时压力台油

12、缸中抽满了油。(3) 先关闭油杯阀门,然后开启压力表和进入本体油路的两个阀门。(4) 摇进活塞螺杆,经本体充油,如此交复,直至压力表上有压力读数为止。(5) 再次检查油杯阀门是否关好,压力表及本体油路阀门是否开启,若均已稳定即 进行实验。4. 做好实验的原始记录及注意事项 (1)设备数据记录:仪器、仪表的名称、型号、规格、量程、精度。( 2)常规数据记录:室温、大气压、实验环境情况等。(3) 定承压玻璃管内CO2的质面比常数k值。由于冲进承压玻璃管内的CO2质量不便测量,而玻璃管内径或截面积(A)又不易测准, 因而实验中采用间接办法来确定CO2的比容。认为CO2的比容u与其高度是一种线性关系,

13、 具体如下:a)已知CO2的基本参数温度饱和压力,MPa9.8MPa 的比容,m3/kg备注20 C0.0011725 C27 C31.17.39临界点b) 如前操作实地测出本试验台CO2在20C, 9.8MPa时的CO2液柱高度Ah* (m)(注 意玻璃水套上刻度的标记方法)c) 由 a)可知 u (20, 9.8Mpa) =Ah*A/m=0.00117 m孤gm/A=Ah*/0.00117=k (kg/m2)那么任意温度、压力下CO2的比容为u=Ah/ (m/A) =Ah/k (m3/kg)式中, Ah = h - h0h任意温度、压力下水银液柱高度h0承压玻璃内径顶端刻度(4) 试验中应

14、注意以下几点:a) 作各条定温线时,实验压力pW9.8MPa,实验温度tW50Cb) 般取h时压力间隔可取0.1960.490MPa,但在接近饱和状态和临界状态时,压 力间隔取 0.049MPa。c) 实验中取 h 时水银柱液面高度的读数要注意,应使视线与水银柱半圆型液面的 中间一齐。5. 测定低于临界温度t=20C时的定温线(1)使用恒温器调定t=20C并要保持恒温。( 2 )压力记录从4.4 1 MPa 开始,当玻璃管内水银升起来后,应足够缓慢地摇进活塞螺 杆,以保证定温条件,否则来不及平衡,读数不准。( 3)按照适当的压力间隔取 h 值至压力 p=9.8MPa(4) 注意加压后,CO2的

15、变化,特别是注意饱和压力与饱和温度的对应关系,液化, 汽化等现象,要将测得的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一并填入表1。(5) 测定t=25C, t=27C其饱和温度与饱和压力的对应关系。6测定临界等温线和临界参数,临界现象观察。(1) 仿照5,测出临界等温线,并在该曲线的拐点处找出临界压力Pc和临界比容 uc并将数据填入表2.1。(2) 临界现象观察a) 整体相变现象由于在临界点时,汽化潜热等于零,饱和汽线和饱和液线合于一点,所以这时汽液的互 相转变不是像临界温度以下时那样逐渐积累,需要一定时间,表现为一个渐变的过程,而这 时当压力稍在变化时,汽、液是以突变的形式互相转化。b) 汽、液两相模糊不清现

16、象处于临界点时,不能区别CO2是气态还是液态。如果按等温过程使CO2压缩或膨胀, 那么管内什么也看不到。现在我们按绝热过程来进行,首先在压力等于 7.39MPa 附近,突 然降压,CO2状态点由等温线沿绝热线降到液区,管内CO2出现明显的液面,这就说明,如 果这时管内 CO2 是气体的话,那么这种气体离液区很接近,可以说是接近液体的气体;在 膨胀之后,突然压缩CO2时,这个液面又立即消失了,这就告诉我们这时CO2液体离气区 也是非常接近的可以说是接近气体的液体,既然此时的 CO2 既接近气态又接近液态,所以 能处于临界点附近。可以这样说:临界状态究竟如何,饱和汽液分不清。这就是临界点附近 饱和汽液模糊不清现象。7.测定高于临界温度t=50C时的等温线,要将数据填入表1。 表21 CO2等温实验原始记录t 二 20 ct 二 31.1 ct 二 50 cP(MPa)Ahu=Ah/K现象P(MPa)Ahu=Ah/K现象P(MPa)Ahu=Ah/k现象4.414.909.80进行等温线实验所需时间分钟分钟分钟四、绘制等温曲线与比较压力V 比容 T 7kK图2.3标准曲线五、实验报告1. 各种数据的原始记录。2. 实验结果整理后的图表。3. 分析比较等温曲线的实验值与标准值之间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比较临界比容的实验 值与标准值及理论计算值之间的差异及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