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马山土壤化探数据分析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60947749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3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勒马山土壤化探数据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勒马山土壤化探数据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勒马山土壤化探数据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勒马山土壤化探数据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勒马山土壤化探数据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勒马山土壤化探异常分析根据勒马山前一阶段1:5 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结果,选择异常 较好的黄龙桥七仙山以北部分地段,进行1:1 万的土壤测量,面 积约为6Km2。其线距为100米,点距为40米。根据目前已分析出的 Cu、Pb、Zn、W结果,初步进行了资料分析,并圈出了Cu、Pb、Zn 的元素异常图。其中:异常下限的计算方法:第一步先算出全部样品分析数据的平均 值X及标准偏差S,然后将大于X+2S和小于X-2S的分析数据剔除; 第二步将余下的分析数据进行再次求平均值及标准偏差,剔除高、低 值含量(X2S);第三步重复第二步过程,直至无法再剔除高、低值 含量(X2S)为止,则异常值的下限=(最后一次

2、)求得的平均值+1.65 X标准偏差。据此,Cu、Pb、Zn、W的异常下限分别为(X10-6): 30, 90, 100, 4。勒马山 1:10000 土壤化探测量异常特征表参数Cu(ppm)Pb(ppm)Zn(ppm)W(ppm)Sn(ppm)As(ppm)Ag(ppm)Au(ppb)平均值26.987128.41132.042.79最高值13262043113111.98背景值17.1772.6370.252.52标准偏差4.4512.2315.950.61异常下限 取值30901004.0异常面积(Km2)1.32.952. 96/从已分析出的Cu、Pb、Zn、W单元素异常图看:Cu异常

3、:主要集中分布于测区的中北部,异常形态较规则,呈 带状分布,长轴方向延东西向展布。总的异常面积约为1.3 Km2。最 大的一个异常可分外、中、内三带,外带异常面积有0.98 Km2,中带 异常面积总共有0.18 Km2,分5个部分集中分布在外带中部,最大部 分面积约有0.11 Km2;内带异常面积有0.02Km2。总的来说Cu异常 浓度分带明显,具3个浓集中心,浓集中心最高值可达442ppm。Pb异常:异常面积分布较大,约2.95 Km2,主要沿NE、NW 两个方向贯穿整个测区。异常形态较规则,具明显的浓度分带,一般 多具有三级或四级浓度分带。具多个浓集中心,这些浓集中心呈规则 的带状、串珠状

4、沿NE、NW两个方向展布,且测区的NE部和NW 部由于测区的范围所限,异常没有圈闭。总的来说,Pb异常规模大, 强度强,在异常内带中铅元素高值点众多,最高可达 2043 ppm。Zn异常:异常面积分布较大,约2.96 Km2o与Pb异常重叠较 好,也是主要沿NE、NW两个方向贯穿整个测区。异常形态较规则, 具明显的三级的浓度分带,具多个浓集中心,也是呈规则的带状、串 珠状沿NE、NW两个方向展布。在测区的NE部和NW部,由于测 区的范围所限,异常没有圈闭。Zn异常规模大,强度强,异常内带 中锌元素高值点众多,最高可达 1131 ppmoW 异常:按前述的异常下限计算方法, W 异常下限取值为

5、4 ppm,在整个测区内基本上圈不出异常。这也是与Pb、Zn异常相对 应的,因为W为高温热液的产物,而Pb、Zn为中低温热液的产物。 因此Pb、Zn异常好的地方,应没有W异常。从勒马山土壤化探综合异常图来看,Pb、Zn异常重叠的非常好, 外带、中带、内带都基本上重叠在一起,而 Cu 与它们只有部分重叠。 另外从异常形态上看,Pb、Zn异常都呈规则的条带状,都沿NE、 NW 两个方向贯穿整个测区,故推测与 Pb、 Zn 异常相对应,该处应 存在沿NE、NW两条或两组断裂。Pb、Zn矿体应为脉状,沿NE、 NW断裂充填。测区异常范围的主要岩石地层为鹅湖岭组(J3e),以陆相中酸性 火山碎屑岩火山熔

6、岩为主,夹火山碎屑沉积岩,其岩性主要为 (含 角砾)流纹质熔结凝灰岩,英安质熔结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砂砾岩 等。该套地层 Cu、 Pb、 Zn、 Ag 含量均较高,大多高于或接近维氏值。原先经踏勘,在该处发现有采铅锌矿的老窿,矿(化)带长100 m,宽3.010.0 m,总体走向345,倾向北东,倾角80。带内岩 石强硅化,石英脉发育。铅锌银矿(化)点赋存于晚侏罗世鹅湖岭组 流纹质熔结凝灰岩中,矿化较好,品位较高,多处见块状、稠密浸染 状铅锌矿石,主要矿物成分为方铅矿、闪锌矿、少量黄铁矿、黄铜矿 等。经刻槽取样分析结果(%): Cu 0.0570.15, Pb+Zn 6.545.1,Ag 88180 g/t。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另外在七 仙山附近发现一矿带,长50 m,宽3.0 m,矿(化)带总体走向35, 倾向南东,倾角 7080。带内岩石破碎,褐铁矿化强,以铁帽形 式出现。有 D3 控制,据民采反映以银矿为主。经刻槽取样分析结果(%): Cu 0.130.16, Pb+Zn 0.504.25, Ag 913 g/t。综上所述,该处找铅锌矿具有较好的前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