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八 区域特征分析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20讲 环境问题与区域生态建设课件

上传人:细水****9 文档编号:16091963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4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八 区域特征分析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20讲 环境问题与区域生态建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八 区域特征分析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20讲 环境问题与区域生态建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八 区域特征分析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20讲 环境问题与区域生态建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八 区域特征分析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20讲 环境问题与区域生态建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八 区域特征分析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20讲 环境问题与区域生态建设课件(3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第2020讲环境问题与区域生态建设讲环境问题与区域生态建设-2-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第12题。-3-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CD-4-3.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沙地和旱地在

2、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5-答案:特征:内陆地区;高原地形;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类型:耕地和牧草地。沙地: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旱地:水土保持。-6-4.下图为我国华北某沿海地区景观剖面示意图,图中海岸为沙质海岸。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2)近年来,该地区的荒草地不断开垦为农田,指出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7-答案:(1)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降低风速、阻挡风沙。丙:固沙阻浪。(2)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盐碱化;水污染。-8-一二一、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例1(2015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

3、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1)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2)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9-一二答案:(1)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施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严重。(2)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执行环保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加大环保宣

4、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解析:第(1)题,分析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其实质是以“污染严重”为落脚点,综合各影响因素按照“污染物排入多(人为)、排出少(自然)”的线索推导论证、描述阐释形成过程。第(2)题,治理乌梁素海的措施,要“对症下药”,从“减排、清污、依法管理、宣传意识”等方面回答。-10-一二归纳提升1.环境问题的成因(1)人口的增长过快,形成庞大的人口压力。(2)经济规模的扩大,造成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增多。(3)传统发展模式(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下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消耗,超过了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4)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11-一二

5、-12-一二-13-一二-14-一二3.协调人地关系的措施(1)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控制人口规模,减轻人口压力;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改变传统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协作等。(2)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的意义减少污染和废弃物排放;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延长产业链,产品多元化,增加附加值;扩大就业,增加收入。-15-一二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例2(2018全国卷)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

6、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6-一二(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历时长强度大下渗少植被截流少A.B.C.D.(3)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A.河床B.沟谷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BCD-17-一二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所以无法减小降水变率,故A项错误;植被覆盖率大幅度增加,植物根系增多,保持水土能力增强,地表径流含沙量

7、减少,故B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获取由于植被增加导致该地降水量增大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植被覆盖率增加,涵养水源能力增强,下渗量增大,地表径流量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少,故D项错误。第(2)题,依据表中数据可知,第5次降水只有两天,历时时间较短,故错误;两天时间内降水量达到90.7毫米,降水强度大,故正确;由于该月降水天数较多,且连续性较强,土壤含水量趋于饱和,使下渗量减少,且该次降水强度大,历时短,地表径流增加,形成河流洪峰,故正确;由于植被覆盖率没有变化,植被截流量不变,故错误。因此该题正确答案为B项。-18-一二第(3)题,该地地处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由于该月降水频率高,降水量大,在植被

8、覆盖坡面,因土壤水分含量增加,使土壤摩擦力减小,坡度较大,易发生滑坡、泥石流,从而导致该次降水后含沙量极高,故D项正确;河流对河床侵蚀一直都存在,不可能导致河流含沙量突然增加,故A项错误;由于该次降水量为54.4毫米,相对较少,对沟谷侵蚀相对较弱,也不可能导致泥沙大量增加,故B项错误;因历次降水都对裸露坡面侵蚀作用较强,故由其导致泥沙含量不可能产生极高现象,故C项错误。-19-一二例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下图示意的农业区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1990年至2010年,该农业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分析该农业区耕地面积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20-一二答案:环境问题:(该区域

9、地处内陆)气候干旱,耕地面积增加会加大灌溉用水量,(河流流量大减)加剧水资源短缺;入湖水量减少,湿地萎缩;(灌溉用水量加大,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应对措施:限制开荒面积;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型农业。-21-一二思维导图-22-一二归纳提升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1)危害:对当地、周边地区的影响应从自然生态、社会经济两方面分析。如河流上游水土流失导致当地表土流失,土层变薄,土壤贫瘠,粮食减产;使中下游地区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抬高,湖泊淤积,调蓄功能减弱,旱涝威胁加重。-23-一二(2)成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一般从气候、地形、地貌、植被等

10、因素入手分析,人为原因多是指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原因分析要结合区域特征具体分析,如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在不同地区其主要人为因素是有差异的,过度垦殖、农牧争地是农牧交错地带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过度放牧、开矿是内蒙古草原区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是西部绿洲地区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3)治理措施:针对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对症下药”找出对应措施,从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出发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治理措施一般包括组织管理、工程、生物、农业技术措施等。-24-一二-25-一二-26-一二-27-一二281.(2018海南卷)(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20世纪70年代以

11、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29(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8分)(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8分)(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4分)30答案:(1)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3分)地表1米以

12、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3分)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2分)(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2分)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3分)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3分)(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2分)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2分)解析:第(1)题,“小老头树”分布于降水量低于400毫米的地区,且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再结合区域风大(主要是冬春季节)的特征即可分析回

13、答。第(2)题,从植被生长不良作为突破口切入。第(3)题,可从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的角度作答。312.(2017全国卷)(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800余家小焦化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上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32(1)说明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8分)(2)分析20世纪90年

14、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6分)(3)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4分)(4)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6分)33答案:(1)焦煤分布广泛,煤矿众多。(2分)小企业投资少(技术门槛低),邻近煤矿,运输费用较低。(2分)我国钢铁工业规模大,对冶金焦需求量大(市场需求量大)。(2分)增加当地就业,有经济效益,地方政府有积极性。(2分)(2)(企业规模小,数量众多,)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2分)(生产过程中)能耗大,废弃物排放量大,(2分)污染点多面大。(2分)(3)(企业分散,单厂原

15、料和产品的量较少,采用公路运输,在运输过程中,)所用汽车(卡车)数量多,尾气排放量大,(2分)原料和产品装卸、运输过程中存在煤炭散落、煤粉飘浮等问题。(2分)(4)生产过程:(由于规模大,实力强,)可以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减少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2分)可以采用控制排放和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设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2分)运输过程:(由于生产集中,)可以修建铁路专用线,采用封闭运输。(2分)34得分要点:答案要点的表述要完整体现因果层次,具体如下。(1)资源条件不能答成“焦煤丰富”,要说明“分布广、煤矿多”,2分;企业运营成本要从“投资少(技术门槛低)和运费低两方面分析,2分;“对冶金焦需求量大”,要向前延伸找出“我国钢铁工业规模大”,2分;不仅要指出“就业、收入”,还要答出“地方政府支持”,2分。(2)抓住“技术低、设备落后,能耗大,污染物排放量大和污染点多面大”三个层次,各2分。(3)注意紧扣“公路运输”,从“尾气排放量大和运输中的煤炭散落、煤粉飘浮”作答,各2分。(4)生产过程从“推行清洁生产和减少废弃物及回收再利用”等方面组织答案,各2分;运输过程从“修建铁路专线、封闭运输”来回答,2分。3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