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讨论课策略(1)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6090576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科学讨论课策略(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科学讨论课策略(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科学讨论课策略(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科学讨论课策略(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讨论课策略(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学科学“讨论课”课堂教学策略(讨论稿) 【策略构想】一、“讨论”及“讨论式教学”的含义“讨论” 即“探讨寻究,议论得失”,是就某一科学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力求达成共识的学习过程。所谓讨论式教学是指经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多边交流,互相探讨,以寻求获取真知和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过程。“讨论式”教学是创造力的培养原则中积极思维原则和探索求异原则的最佳体现。是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性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的参与、探讨、研究,富于发现性和创造性的现代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

2、的主体性、实践性和创造性。同时“讨论式”教学符合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乐意通过自己的探索来获取知识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二、讨论式教学的理论基础讨论式教学有着厚实的理论根基。首先,认识活动主体说认为:作为认识活动主体的学生,是具备丰富个性的能动的主体。因此,教学过程的展开既要重科学、讲规律,又要重情感、讲创造,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放在指导学生的能动学习上。把一个班的学生均衡编组,在课堂教学的某些环节,有计划地向这些小组提出一定的学习任务,指导各组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开展讨论,互补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其次,团体动力学说认为:同辈团体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现实因素,课堂教学中要改变过去班组只是

3、作为制约学生课堂行为的一种“静态的集体背景”,要使班组、小组等学生集体成为帮助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使学生集体成为认识的主体系统发挥作用。第三,课内师生关系学说认为:课堂教学应该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主线。现代教学方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和双向活动,而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以小组合作探索为主,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参与课堂教学,交流思想感情,师生所有成员间双向交流,要达到这种合作交流形式,讨论式教学是首选的课堂教学方式之一。 三、讨论式教学法的意义讨论式教学法给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能自主地抒发已见,当对同样的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

4、时,讨论给予参与者解释自己观点的机会。这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仅解答了自己的疑问,而且在解决其他同学疑问的同时对自己所认识、掌握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小组讨论、倾听小组讨论结果的汇报等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作适当的指导,从而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主动学习,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科学课内进行有效的讨论式学习,让学生举一反三,集思广益,触类旁通,有利于学生在不断的互相启迪中加进自己的思考,使学生对科学的规律及概念理解得更全面、更深刻。能引导和推动科学探究的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科学概念及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等起着积极的作用。【策略框

5、架】应用拓展课外实践交流总结形成共识明确目标讨论问题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联系生活实践应用拓展创新组内交流集体汇报归纳总结依据目标制定计划合理分工展开讨论提供情景激发兴趣引发问题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习目标:关注身边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并在观察、思考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要探究的问题。操作要领: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围绕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知识的切入点,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感知问题,并提出问题,明确任务和目的,为下一步的讨论探究活动做好准备。2明确目标,讨论问题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围绕目标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讨论

6、发表见解,形成小组意见。操作要领:教师用简洁的语言或多媒体投影,准确地揭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通过本课的学习,达到什么目的。然后依据目标制定计划、组建学习小组、合理分工。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然后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他同学则在倾听中比较、修正、完善,最后综合整理,形成小组集体意见。同时,教师要巡视监督鼓励,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提升。3交流总结,形成共识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展示交流讨论的结果,并对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得出结论达成共识。操作要领: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先组织小组汇报,深化讨论的问题,形成思维争辩,促进学生思维的创新。同时,教师要引导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走向

7、深入,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结论。4应用拓展,课外实践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与社会生活密切融合,达到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灵活运用与创新的目的。操作要领: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中去,即课下进行有目的的观察、思考、探索,从而巩固认知、发现问题、探求新知、掌握规律,完成课堂知识的迁移。【策略解读】第一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从而激活课堂,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讨论氛围。创设讨论的情境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科学的兴趣,同时也是为了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这是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

8、种情境,使学生的思维能入境。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求知的愿望,是他们力求认识事物、渴望获得知识的一种意象活动。因而要使学生在情境中有兴趣的参与,自觉地观察、积极地思考以后,进而发现问题,最后提出问题。也就明确了要探究的问题。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也检测了学生对这一问题所具备的知识储量。在这个过程中,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讲故事、做实验、做游戏、猜谜语、做形体动作、唱儿歌、跳舞、竞猜、绘画等等。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会让学生在一节课中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极大地调动起来。然而导入情境的设计不能机械化,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来灵活处理。一个好的导入情境不只是一个教学的开始,可以说是教

9、学成功的一半。在导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能力。本环节要注意以下事项:(1)善于为学生创设“提问”的情境,让学生有内容问。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语言、实验、电教等各种教学手段,创造出一种让学生善于提问的情境。(2)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教师的预设要充分,只有充分的预设,当学生在提出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时,教师才能适时引导,做到游刃有余。(3)教师要经常训练“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提问。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启发学生抓住重点

10、,切中难点,紧扣疑点,使问题设计得有价值、有深度。第二步:明确目标,讨论问题 明确学习目标是科学讨论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教师要用简洁的语言或多媒体投影,准确地揭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达到什么目的。然后依据目标制定计划、组建学习小组、合理分工。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他同学则在倾听中比较、修正、完善,最后综合整理,形成小组集体意见。这一程序是讨论课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组织能力的考查。经过充分讨论后,学生可按相同的观点分组进一步讨论,以完善自己的观点。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既是平等的参与者,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通过插话提问、倾听、回应参与到学

11、生的讨论中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运用问题来推动讨论的进一步深入,譬如:“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详细说说吗?”“你还有什么看法?”。教师在讨论中要善于叫暂停,对学生的问题要善于控制,使学生按照正常的轨道前进。教师应及时抓住学生讨论时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和总结,可以以参与者的身份对讨论中的问题阐述自己的看法,引导讨论不断深入,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上有所提高。同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提供多角度思路,使讨论向纵深发展,使学生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 讨论的形式有两种:分组讨论:在讨论课教学时,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选好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讨论,对讨论题逐个进行讨论,并由小组长作好详细记录讨论

12、中,要求学生就同一问题,各抒已见,有时甚至相互争论。当讨论开始偏离教学内容或纠缠于枝节问题时,要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集中讨论:在分组讨论的前提下,全班集中讨论由各小组长汇报本小组讨论的情况:一是对问题进行讨论的结果;二是对某些问题存在的分歧。讨论中,各小组还可以就某一问题进行争论如有些问题不能讨论出统一结果,由学习委员记录在案。本环节要注意的事项:教师角色定位要准确,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活动,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活动深入的促进者,激发学生参与讨论活动的积极性。(2)要积极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组内评价、班级评价的作用得以发挥,要让学生对初步研究的成果进行争论和辨别,进一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

13、的科学探究精神。讨论要保证充足的时间。讨论时间究竟需要多长,没有定数,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控制。第三步:交流总结,形成共识。展示交流是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最后得出正确结论达成共识。在小组讨论、全班集中讨论的基础上,老师穿插其中,把握要领,对每一个讨论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最后得出正确结论。老师在总结中,要充分肯定学生们在讨论中取得的成绩,指出讨论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学生讨论中出现较大分歧的问题,要花大力气,详细、全面地分析产生分歧的原因,把学生的认识统一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使学生对所讨论的问题有深入的理解,逐步形成共识,直至得出正确的结论。本环节要注意以下事项:(1)交流时教师要及时组织课

14、堂,要求学生认真倾听、专心致志、善于对比,要学会容纳别人的观点,但不能人云亦云,放弃主动性和自己的发现。(2)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把握好各个层次学生的展现机会;(3)展示过程中有许多不预测的因素,课堂中教师要捕捉好课堂随机出现的各种因素,随机调整教学过程;(4)展示交流要充分发挥其开放性的特点,给学生以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注重一个问题的多种思路与方案。第四步:应用拓展,课外实践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既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是具有现代意识的一种探索未知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讨论是出发点,应用是落脚点,创新是理想点。本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

15、践中去,更重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课下进行有目的的观察、思考、探索,从而巩固认知、发现问题、探求新知、掌握规律,完成课堂知识的迁移。本环节分以下两步进行:1、梳理总结,实践应用 本环节教师要引入与生活实际较为密切的生活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判断物质属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懂得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无处不在,增强学、爱、用科学的兴趣。让学生懂得大自然、社会实践才是学习科学最广阔的天地。2、拓展延伸,探究新知教师要注重在本课探究主题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拓展创新,使本课主题进一步深化。形式上要注重开放性,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

16、旁通,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但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认知特点、知识水平。既不能拔高、更不能低估学生,认真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把握拓展的宽度和深度。可让学生根据讨论的内容,写成一篇科技小论文,并在课下以座谈的形式谈谈在学习方法上的收获,总之根据课堂内容灵活掌握,不能偏离目标,达到创新拓展思维的目的即可。【教学案例】第18课 电脑与网络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会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电脑与网络的功能;会对电脑与网络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并把调查情况以表格等方式记录下来。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电脑和网络等科学知识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教育学生愿意与

17、他人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3、科学知识:了解电脑与网络的功能,了解有关因特网的资料。教学重难点: 会利用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料,能意识到网络在信息传递中的优势,也能看到它的弊端,树立正确上网的观念。教学准备:布置学生课前调查自己周围的人群使用电脑与网络的情况,搜集有关因特网的资料。教师课前准备有关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课件展示:网上聊天、网上教学等视频资料。师:在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事情?2、师:你有QQ号吗?你平时喜欢通过QQ与你的同学、朋友还有亲戚联系吗?为什么你喜欢用QQ?学生交流生:用QQ通讯快捷、方便。生:用QQ可以省钱,生:还可能用视频看

18、见远方的朋友。师: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脑和网络给人们带来很多的方便,今天我们就来了解电脑与网络。(板书课题)2、师:关于电脑与网络你想了解哪些知识呢?(老师随着学生的回答在电脑上打字,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展示在大屏幕上,然后进行筛选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生:电脑与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电脑与网络有哪些功能?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些场所使用了电脑与网络?它们发挥了什么作用?因特网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干什么?如何正确上网?上网有什么利与弊?二、明确目标,讨论问题1、课前我们已经进行了调查,我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调查记录。(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2)小组内整理自己的调查结果并选出代表准

19、备在全班交流。(3)展示学生的调查表:调查对象是否利用因特网用来做什么上网的时间(4)全班同学交流调查情况。2、通过同学们的调查可以发现,利用电脑和网络做的事还真不少。关于电脑与网络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想要研究的问题,现在小组内商量一下,选出你们小组感兴趣的问题利用课本和我们课前搜集的资料以及调查情况进行研究,做好记录,然后我们选出代表来向大家汇报。学生先选择要研究的问题再进行讨论研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要研究的问题分好工,保证所有的问题都有小组研究。学生交流讨论时教师要做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要密切注意研讨的情况,参与多个小组的讨论,尽量把意见听全。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指导,及时点拨。

20、)三、交流总结,形成共识1、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研究的是哪个问题?有什么看法?(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及时调控,及时提问,要把每个问题汇报透,让学生明白。)师:结合事例,说说电脑和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生:网络给人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多方便。网络世界已经可以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天下大事。师:网络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生:电脑与网络功能强大,给人们带来民非常大的方便。师:网络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生:覆盖范围广。生:规范统一。师:如何正确上网呢?生:正确利用网络,学习有用的东西。生:上网时间不要太长。师:上网有什么弊端?生:上网时间过长会有损身体健康。生:有时会受到网络上不良信息的毒害。2、师生适

21、时小结:(老师一定要随着学生的回答内容适时进行小结,小结的内容教师可自己选择,使学生对本课研究的问题更清楚,有一个完整的概念。)网络交往超越了空间,实现了古人“天涯若比邻”的梦想。它超越辈分、年龄、职业、地位、相貌、肤色提供了平等交往、广泛联络、自由活动的平台。在网络交往的新空间,我们可以突破专业限制,只要想学,随时可以找到学习资源和知道者。我们还可以突破现实交往中的角色限制,自由选择交往的对象,在网上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 网络交往扩大了我们交往的领域、对象,改变了以往的交往方式,丰富了我们的人生经验。 它可以让我们足不出户的了解世界。让我们多一双眼睛,去欣赏外面最美好的风景。你可以搜索当天的

22、国际要闻,更可以去查阅过去你没有买到的报纸、书刊,等等当你不方便出门时,网络购物又帮了你的大忙。用鼠标轻轻一点,注册个用户名就可以让商店送货到家。你再不必顶着严寒酷暑排队在偌大的超市里买东西;也不用和那些小商小贩勾心斗角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向往的事情啊!然而,如今,网络使它成为了现实。当你需要查找大量历史文献数据,却一时找不到厚厚的书籍时,在网上输入词汇、人名便可以找到数十万条的答案。随心所欲,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因特网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覆盖面大,覆盖了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二是规范统一,统一使用“TCP/IP”网络协议,为各种应用程序的开发提供统一的平台。电脑与网络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信息交流、资料共享、分布式处理。四、应用拓展,课外实践1、谁来说一说,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认识?今后打算怎么做?2、课下举行“网络的利与弊”研讨会。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