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绘画构图的特点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6089999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潘天寿绘画构图的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潘天寿绘画构图的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潘天寿绘画构图的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潘天寿绘画构图的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潘天寿绘画构图的特点(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潘天寿绘画构图的特点2010-04-19 13:21 绘画构图的特点,与取景的方法,角度密切联系。在大多数中国画家的作品中,山水、花鸟基本上是分家的,是独立的画种;而在潘天寿的画上,山水、花鸟往往是融合在一起的,这在他解放后的作品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山水、花鸟画的融合,是与画家个人的爱好分不开的。他曾说过:“古人作山水,壑中山花野卉,乱草丛篁,高下欹斜,纵横历乱,其姿致之天然得势,其意趣之清奇纯雅,其品质之高华绝俗,非平时想象中得之。故迩年以来,多作近景山水,杂以山水野卉,乱草丛篮,使山水之意境合于个人情趣偏爱也。他自己还说过,他的作品好像是短篇小说。这话说得很有意思,道出了他的山水、花鸟画的一

2、个特点。短篇小说没有众多的人物和复杂的情节,只能采取白描的手法,抓住少数人物生活中某些典型性最强的行为、语言、场景、关系加以刻画和描写。潘天寿的绘画就有类似的情况,画家在画上或者只画极少的对象,或者是画对象的一个局部,以少胜城门,加上远景的逶迤的山峦和山上隐约 (1955年)一画,很难算得上是山水画,也很难算得上是花卉画 (1963年)一画有类似情况。之江远眺(1954年),前景是近看的竹林一角,后景则是山水画的远景,前景后景融合无间。给人的印象最强烈的,还是江水。记写雁荡山花(1962年),烟帆飞运图(1958年),雨霁(1962年) (1964年),长春(年)、华光旦旦(1964年)和记写

3、百丈岩古松,都是山水、花鸟相融合的代表作。有的以山水为主,融入花卉,有的以花卉为主,用画山水之法画岩山,如记写雁法山花;这种作品,使花卉中见丘壑,在山岩溪谷中有野卉,使山川特别有风貌,在绘画中独辟蹊径,是中国山水、花鸟画中的一种新的创造。 新奇,壮阔,是潘天寿绘画作品构思构图的主要特点。据吴茀之先生评析,潘画不论画幅大小,都从高处、远处、大处和最新处立意,前面已经提及,潘画取景的方法和角度就与众不同。他把现实中别人不太注意的最美的一段截取下来,作为自己的构图的基础。再以小龙湫下一角为例,一般人画此景,都是直接画悬空直下的飞瀑,而潘先生只取湫下一角,通过一个不为人注意的角落,表现自然环境的幽深静

4、穆,创造出“空山无人,水流花放”的优美、新奇的意境。古画论有云:“景愈藏,境界愈大”(明唐志契绘事微言)。潘老深谙此理。他在之江远眺中把一丛竹林放在构图近处,加以具体描绘,而把要表现的主体之江却放在远处,不着一笔,留出空白,由两岸数抹淡赭来烘托出日光映照的江面。加上江中用浓墨画成的点点片帆,黑白对比鲜明,增加了之江的壮阔气氛。 吴茀之先生还分析到,潘画的构图倾向于奇险一路,经常采用“造险”、“破险”的手法。常见潘老首先大胆写出一块巨型磐石,使之几乎填塞了整个画面,这种构图使人觉得画家已入险境,无法收拾,因为这样大的石头容易扼塞气势。这就是所谓“造险”,亦即画家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但潘老却胸有成

5、竹,提笔四顾,临见妙裁,在某些地方点缀一些山花野草或禽鸟虫畜,就转危为安,使画面上的物象的位置,关系不但平衡,而且获得与众不同的新奇意境。庭院小景可作为运用“造险”和“破险”手法的实例。画家先画一巨石作对称状,似乎很板,但在石上画一立猫,在石隙中点缀一些花草,就化刻板为神奇了。 对于画石的平面分割,潘老极为讲究,因平面分割是影响画画平衡和决定画面的形式感的基本因素之一。据研究家们分析,平面分割得均匀,各块面的差距较弱,往往给人以平易,轻松的感觉,宜于表现江南景色。千面分割得差距较大,对比较强,则往往给人以强烈、紧张、严肃、惊险的感觉。潘画的平面分割属于后一类型。如雄视(指画)一画,有一近似不等

6、边三角形的巨石倒立在画幅中间偏右处,占据了相当大的面积,其余的物象或空白所占的面积,都无法与它相比。因此,这一巨石就给人以惊险、强大、威力无比的感觉;加上巨石上巍然屹立两只秃鹫,皆向不同方向虎视眈眈,“雄视”这一主题就被极为有力地揭示出来了。而松鹰(指画,年)一画,则是空白在画幅的地盘上占优势,这种平面分割,产生了空旷的感觉,这正是那只美丽银灰色的雄鹰所需要的自然环境。画面上构成物象的线条的组合关系,可以说是画面局部的面积分割,即布线。布线的原则对于潘天寿是很明确的:一是要与对象的形体相适应,二是要有疏密聚散,三是要尽量注意不互相平行,即要造成不等边三角形。这在雁荡山花(1963年)一画上看得

7、最清楚。那些山花野草的枝叶穿插,多么符合实际情况,又多么符合形式美的规律。 对画面四边,四角的安排,潘天寿也极为讲究。画家选取到画上的只是景物的一部分,甚至是一小部分,而这一部分又必须让人联想到画外的景物。画之四边、四角,与全幅之起承转合互相关联,与题款尤互相关联。因此对于四边四角的处理,是不能马虎的。且看铁石帆运图(1958年),一块巨石虎踞画幅左下方,石左有一石路隐约可见。这就与画外发生了联系,一棵古松,主干先向右倾斜,接着直向上方,虽部分树枝被折断、变干枯,但仍然郁郁苍苍,包含着无尽的生命力。松石之后仍是大山,中间未加皴,右上角露出天空,就不致使人感到闷塞。新安江被安排在画幅下部边缘上,江流由山石后流出,至右下角伸延至画外。整个透视使观者如置身于高山之顶,感到江水从远处而来,又流向另一个远方。江上片片白帆,造成运物的繁忙气氛。“无穷煤铁千山里,浩荡烟帆飞运来。”把江山描绘得多么壮阔!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