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试讲教案

上传人:xia****ian 文档编号:160780848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5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中语文试讲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试讲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试讲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试讲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试讲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初中语文试讲教案渡荆门送别李白【小知识】知人论世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孟子提出的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出自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孟子的这一原则对后世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历代文学批评家所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一、作者介绍【生平简历】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

2、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应山。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yn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开始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评价影响】李白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问题:“小李杜”是谁?李商隐、杜

3、牧)李白在当时就已名噪一时,被誉为唐代“三绝”之一。(唐代三绝,即:“李白的诗歌”、“裴旻mn剑舞”、“张旭草书”,这是唐朝文宗皇帝时向全国诏书御封的。)当时的诗人如贺知章就赞李白为“谪仙人”;杜甫评价李白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创作特色】由于李白个性狂放、洒脱不羁、天真率直,傲视独立,使得他的诗具有强烈的个性特色。(杜甫饮中八仙歌“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首先,其诗以抒情为主,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主要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感情的表达往往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是李白诗抒情方式

4、的鲜明特点。他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 其诗大多充满浪漫主义的情调,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李白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李诗的语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语,有的豪放,不拘声律,近于散文,但都统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之中。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李白的诗歌具有

5、瑰丽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二、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李白25岁时出蜀辞亲远游,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具体作年有多种说法,主要有三种:一说作于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二说作于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三说作于公元726年(开元十四年)。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次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三、文本分析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

6、,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字词解释荆(jing 负荆请罪)门: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山形上合下开,状若门.远:远自。楚国: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其地春秋、战国时属楚国境域。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江:长江。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下:移下,下来。【小知识】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在我国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许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月亮”这一意象,一般说来,代表着思乡、思念、团圆。如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李白的“床前明月光,

7、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竹,代表高洁与气节;杨柳,代表离别感情。海楼:海市蜃楼,海市蜃楼,亦称“蜃景”,是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时,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异幻景。这里状写江上云雾的变幻多姿。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仍:依然。怜:怜爱。一本作“连”。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万里:喻行程之远。2、作品译文在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那古时楚国之地游历。重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流进了广阔无际的原野。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彩变幻无穷结成海市蜃楼。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四、诗歌赏析思考以下问题:问题一:清沈德潜

8、评此诗说:“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送别二字能否删去?1、看来此论未免欠妥.送别,并非写诗人送别同舟人.从本诗最后两句可知,原来送别所指,是指故乡水送别诗人. 诗题云“送别”,就是尾联长江水送我离别之意。近人俞陛云亦说:末二句叙别意,言客踪所至,工水与之俱远,送行者心亦随之矣.(诗境浅说这首诗虽意在描绘山水,然而仔细揣摩,“送别”之意犹在,足见椽chun笔功夫。2、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清沈德潜认为二字,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问题二:这首诗哪句写的最好?哪几个字写得好?【小知识】:律诗分为四联:首联,颔(hn)联,颈联和尾联。颔

9、,下巴的意思。首联(起)直扣诗题,交代了此行的目的,诗的背景。【叙事】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渡远,是远渡的倒写.来从,是来作之意.看来这两句并不是什么惊人之笔,但它与以下诗句都密切关合,丝丝相扣,具有穿针引线、贯串全诗的重要作用.颔联(承)紧承起句,写出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写远景】李白坐船刚刚还在三峡里穿行,两岸所能见到的处处是崇山峻岭,待到渡过荆门山,长江江面突然开阔,浩瀚渺茫,两岸都是平旷的原野。这使长期生活在蜀地的诗人欣喜万分,并将这种感受写入诗中。 “山随平野尽”,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

10、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著一“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这种观感,是由抒情主人公的视点(李白坐的船在前进)不断移动形成的。这句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后句著一“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力透纸背,用语贴切。颔联写的是远景,短短十个字,画出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确有“咫尺应须论万里”之妙。颔联这

11、两句不仅由于写进“平野”、“大荒”这些辽阔原野的意象,而气势开阔;而且还由于动态的描写而十分生动。 “随、尽”的动态感觉,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实际体验。在陡峭奇险,山峦叠嶂的三峡地带穿行多日后,突见壮阔之景,豁然开朗的心情可想而知。它用高度凝炼的语言。极其概括地写出了诗人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这两句有阔大的空间的立体感和漫长时间的行进感【比较】杜甫的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两句诗,同为佳句,却各尽其妙.所不同的是,李白的两句诗描写的是白天的景致,杜甫的两句诗描写的是夜晚的景色,李诗是行舟暂视,杜诗是停舟细观,并无优劣可分.颈联(转)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写近景】:“月下飞天镜”句,是月

12、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入流速缓慢(因江面开阔)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云生结海楼”句,是白昼眺望所见。天上的云彩,层层叠叠,构成海市蜃楼;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艺术效果十分强烈。颔、颈二联,一远景,一近景,细致入微地刻画了长江江面开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中融进了诗人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颔颈两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讨论】有人解释说:月亮映入江水,好象从空中飞下的明镜.这种训释,似乎失于确当.月下飞天镜,诗意异

13、常明显.即月亮从太空运转而下,就好象从天上飞下的明镜.这里并无月亮映入江水之意.辛弃疾词写道: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太常引)他把月亮比作从天上飞下的明镜,与李白诗意完全相同.俞陛云说:五六句写江中所见,以天镜喻月之光明.以海楼喻云之奇特,惟江天高旷,故所见如此.若在院宇中观云月,无此状也.(同上)见解非同凡响,不失为的评.尾联(合)拍合到题面上来。【抒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乡之情。长江水自蜀东流而下,所以诗人称它为“故乡水”。诗人初次离开故乡,确实有些依恋不舍,但不说破,掉笔从对方写来,说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

14、,依依不舍送我这个远别故乡的人到楚地,愈觉情味无穷。这两句诗的妙处在于,明明是诗人有离乡惜别的情思,而又不直说,反而采用拟人化手法,说故乡水对自己怀有深情,不辞劳苦.从四川一直送他到荆门外,即万里送行舟.采用这种拟人化的手法.比直抒胸臆,陈述离乡之情,显得更曲折含蓄,更有诗味和情趣.王夫之姜斋诗话评价:“结二句得象外于环中,飘然思不穷,唯此当之。”意得象外,余音袅袅,富有情趣。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总论这首诗是借景抒情之作.构思巧妙.脉络井井有条,结构波澜起伏,颇有层次首尾行结,浑然一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说优秀的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那么,这首形象壮美瑰玮的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指导意义:诗歌语言都是高度凝炼,这首借景抒情的诗对我们自己写作的指导。1、丰富的写作手法(反衬、拟人、夸张)2、生动的景物描写(近景、远景、动静结合)3、高远的意境【中心思想】 李白见到壮阔景色的喜悦与昂扬,对即将展开的远游之路的展望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