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专题考题

上传人:z**** 文档编号:160760860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3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育心理专题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心理专题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心理专题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专题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专题考题(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1、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 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2、遗传:是通过染色体复制和父母亲的等位基因 随机组合的方式实现的,通过基因的一系列运用过 程,造成广大的个体差异。个体的遗传是个短暂的 过程。3、环境:是除遗传因素以外刺激个体有所反应的 因素。小学儿童多样的环境因素可以划分为胎儿环 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三大类。4、认知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就是我们日常说的 “认识”。5、图式:皮亚杰的“图式”指自身有结构,又用 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6、平衡:有二含义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顺应 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的适应既包括同化又包 括顺应。7、最近发展区:指儿童

2、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 水平与他(她)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 水平之间的区域。8、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一个新对象成功地 纳入已有的某个图式中去。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 适应了一种新情境时,叫作“顺应”。9、依恋在心理学上可以定义为个体为寻求更多的 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10、儿童的社会化是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方式行为,就是要求 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她)所在那个 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1、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为个体对群体平均值的距离,它的数学表达为:个体差异=XiX2测量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对事物的属性指派数 字。3标准分数是以平均值为起点,以标准差

3、为单位 的分数。4标准差:正态分布的单位称为“标准差”,其含 义是“对平均值的标准偏差”,通常缩写为SD或S, 标记为。5教学目标的陈述通则:教学目标应该用学生的 终端行为来陈述。6行为指示子陈述:可以算“理解、欣赏”的种 种可观察行为。这些行为本身不是c类内容的教 学目标,而是供我们判断是否达成此类教学目标的 线索或表征。7. A类教学内容的致命基础性:就是说,若不 充分把握这些项目,则后续学习无从谈起。1、学习:通过经验而造成持久的变化。2、自发恢复:在经典条件反应行为的消退过程中 会出现一种叫作“自发恢复”的现象。这是一个为 期7天的消退过程,每天做3次消退试验,每后一 次试验的唾液分泌

4、量都少于前一次的,从而表现出 消退。但是当我们看相邻的两天时,却可以发出每 后一天的第一次(甚至第二次)消退试验的唾液分 泌量总比前一天的最后一次消退试验的唾液分泌 量多,跟“反弹”似的。这种反弹现象就是自发恢 复。3、分化:对目标条件刺激加强保持,而对非目标 条件刺激进行消退,亦即不重复非目标条件刺激与 无条件刺激的联结。4、条件刺激的泛化:是指在特定的条件反应形成 后,有机体对类似于条件刺激的其他刺激也做出同 样的条件反应,它表明有机体对条件刺激的识别不 精确。5、效果律:如果在一个情境和一种反应之间建立 了联结,并且伴随着或跟随着一种令学习者满意的 事态,那么这项联结会增强;反之,如果伴

5、随的或 跟随的是一种令学习者烦恼的事态那么这项联结 会削弱。6、强化:指这样的一种程序或过程或机制,即学 习者的行为结局提高了该行为的发生可能性。7、惩罚:宽泛地定认为“一有机体的行为结局是 出现了烦恼子”。解说:在惩罚事件里,基本的 情况是有机体的行为在先,烦恼子的出现在后,而 定义里的“结局”一词提示该有机体或朦胧地意识 到、或明确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业与烦恼子的出现有 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和逻辑上的因果联系。定义里 的“烦恼子”,完全是从主观感受上来理解的。这 就是说,没有客观的、绝对的烦恼子。烦恼子引 起的烦恼有程度差别,体现出惩罚的轻重程度。 烦恼子又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术语,它说的“烦恼”,

6、范围广大,包括从轻度的不悦到重度的苦痛。8、对象对象期望:认识了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 后而形成的预料。9、替代学习:替代学习是相对亲历学习而言,模 仿学习、观察学习也可以称为“替代学习”。学习 者把他人的经验保持在自己的记忆里,也就是“他 人替代我付出代价而使我学到了怎样会成功、受 奖,怎样会失败、遭罚”,替代学习的最大长处是 风险大大降低,儿童在学习过程中不受挫折、不受 伤害,非常安全,也就容易没顾虑,轻易做出行为 来,结果造成难以或根本不可挽回的结局。 10、行为结局期望:认识了自己的行为和结局的 关系后而形成的预料。1、命题网络的形成:当两个命题有一共享成分时, 就形成命题网络。2、视觉意

7、象即指闭上眼睛时能够浮现出来的形象, 仿佛“心里的画”,是心里的知识又一种基本的表 征形式。3、陈述性知识指可以用语词来表达或表达清楚的 知识;一般所说的“书本知识”都可以算在陈述性 知识的范畴里。4、精制也称作“精细加工”,是指对有待学习并记 住的信息做增强意思的添加。5、组织就是把一个大的信息集即信息总集,划分 成诸多的子集,并且表明子集之间的关系;通俗地 说,这就是分门别类,甚至是分层地分门别类。6、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事或做成一事的知识, 也是关于如何解决问题的知识。7、模式宽泛地界定为一个刺激或反应的结构,其 中含有若干必要的元素或成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 组织方式。8、概念,就其最

8、简单的语言形式而言,是一个词, 用来指一类对象或其中的一个成员。9、序列行动指一系列或一整套行动或行为或动作。 一组奏效的序列行动将有条不紊地、麻利流畅地展 开至结束。10、合成是学习行动序列知识的第二个子过程,它 的任务是把若干独立的小产生式组合成一个更大 的产生式,乃至形成独一无二的“大一统”产生式。二、简答题:1、请按显性基因效应来举例说明遗传也造成亲子 相异性按显性基因效应,通过实例也可以说明遗传 也造成同胞之间的相异性。 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显性基因具有完全压制隐性 基因起作用的机能,当等位基因由显性和隐性基因 组成时,总归表现出显性基因的作用、影响或效果。 这告诉我们对一个个体来说,

9、遗传既可以造成相似 性,也会造成差异性。例如父母都不近视,却都带 有决定近视的隐性基因,于是在先后生育两名孩子 时,父母一方的这个隐性基因若与另一方的等位显 性基因相组合,那就生育出遗传上不近视的子女, 若与另一方的等位隐性基因相组合,那就生育出遗 传上近视的子女。这样就出现了遗传造成兄弟姐妹 间的差异。2、布鲁纳关于“学科基本结构”的思想 布鲁纳的“学科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及其基本规律。布鲁纳认为学生理解了学 科的基本结构,就更善于进行探索了,而只有在探 索性学习中,才能更真切地体味到学科基本结构的 好处。因此布鲁纳很主张通过探索性学习来发展学 生的认知能力。但是学科的基

10、本结构又是学生不容 易掌握的。为了解决这个难点,布鲁纳提出了“螺 旋式课程”的设计思想。3、维果茨基关于“内化”的思想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强调社会文化以及 社会交互作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他的儿童认 知发展观可以公式化地归结为是不断地“由外向 内”的转化过程,也就是“内化”。内化的过程很 复杂,但是内化的结果却相当明白,就是对学到的 特定知识形成信念。4、不安全依恋的两种糟糕的发展 (一)做出自卑的解释,结果心灰意冷;(二)表 现为妒忌、敌视,甚至攻击性行为。5、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的相同和差异 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的有相同又有不同,相同是都 在一起玩,都有社会互动。不同是,联合游戏没有

11、 明确的分工,没有共同的目的,互动主要表现在交 换玩具和评价同伴的行为。合作游戏是围绕一个共 同的主题而组织起来的,各游戏者的行为服从于共 同的团体目标。6、儿童观点采择发展各阶段的典型表现 答:所谓观点采择,就是指“从他人的眼里看世界” 或者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心理学家塞尔 曼认为儿童观点采择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阶段。阶 段0: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阶段(36岁)。此阶 段的儿童不能认识到他人的观点会与自己不同,因 而往往只按自己的好恶作反应行为。比如因为自己 喜欢小猫,就认为霍丽一定会救小猫,并且她的父 亲也会高兴的。阶段 1: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68 岁)。此阶段的儿童已能认识到别

12、人的观点 可能与自己相同,也可能不同,因而开始表现出对 他人心理状态的关心。比如认为霍丽的父亲如果不 知道霍丽爬树的原因就会生气,但是如果知道了, 就不会生气。阶段 2: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阶段(约 810 岁)。此阶段的儿童认识到即使自己和他人得 到同样的信息,观点也会有冲突,他们已能考虑到 他人的观点,并预期他人的行为反应。阶段 3:相 互性观点采择阶段(1012 岁)。此阶段的儿童不但 能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而且还认识到他人也会 这样做,于是会从第三者的视角来看问题,从而使 观点的表达显得更客观,这在书中有例子。阶段 4: 社会性或更深层的观点采择(约 12 岁成人)。如 认为霍丽的父亲

13、会生气,并惩罚她,因为父亲通常 会惩罚不听话的孩子;但另一些人会说,霍丽父亲 的反应取决于他对“服从”强调到什么程度。1、简述人的意识在经典条件作用学习中的作用。 答:巴甫洛夫的局限性在于把经典条件反应的形 成、保持和消退完全看成是环境影响的过程,忽视 了意识的作用。而实际上,人的意识在人的经典条 件作用学习中是有重要作用的。即:反应联结次数、 保持、消退、自发恢复、分化、泛化。2、系统脱敏与暴露法的应用区别有哪些? 答:当不容易真实再现焦虑或恐惧情景时,以采用 系统脱敏法为宜;否则以采用“暴露法”为上。3、强化四式的特点是什么? 答:强化四式的特点为:(1)固定比率强化。当学 习者每做满一定

14、次数的行为就强化一次。典型的例 子是计件报酬制。可以在短时间里达到预定的学习 目标。“功亏一篑”,“前功尽弃”。就是描述的固定 比率强化。(2)可变比率强化。平均强化比率是不 变的,但是行为次数与1次强化的配比不是固定的, 强化次数不受学习者控制。(3)固定时距强化。每 隔固定的一段时间就给予一次强化,而不论学习者 做了多少次正确的反应行为。这种强化的特点是学 习进步的轨迹呈一节一节的 J 形曲线,固定时距强 化常见于周期性的事件里。“干好干坏一个样”,“临 时抱佛脚”或“临阵磨枪”,“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都是描述固定时距强化。(4)可变时距强化。在一 个长时段里随机分配强化次数。可变时距强

15、化最有 利于特定行为的长期保持和巩固。4、简述尝试错误的含义。答:学习要成功,多少需要尝试;尝试难免产生错 误;后继尝试会消除先前尝试的错误;足够多的尝 试就会排除足够多的错误,达到最终的成功;此时, 学习者会很快地把最初的问题情境与达到成功的 关键操作联结起来,从而表现出熟练地解决问题的 行为。5、托尔曼用三组老鼠做的潜在学习实验确立了什 么重要观念?168答:托尔曼的用三组老鼠做的潜在学习实验确立了 以下重要观念:(1)学习与表现是两回事;(2)强 化不是学习的必要条件,它只影响学习成果的表 现。6、简述攻击性影片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答:(1)真人的攻击行为和影片角色的攻击行为对 儿

16、童的影响是一样的。(2)如果我们不拘泥于特定 的攻击动作,单讲攻击性行为,那么比之真人的行 为,影片角色的攻击性行为对儿童的影响比真人的 攻击性行为对儿童的影响更大,而动画片又比真人 扮演角色的影片对儿童有更大的影响。7、替代学习的长处有哪些?答:替代学习的最大长处是风险大大降低,儿童在 学习过程中不受挫折、不受伤害,非常安全,也就 容易没顾虑,轻易做出行为来,结果造成难以或根 本不可挽回的结局。三、论述题:1、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可以缩小儿童少年之间 的个体差异的。(1)学校对儿童少年进行的教育可以归为三个方 面,即知识技能、价值观,以及精神文明。这三个 方面的教育很少有家庭可以独立地完成。

17、因此若任 由家庭对其子女任意实施教育,那么儿童少年之间 在上述3 个方面会有更大的个体差异。现在,义务 教育制度要求学校普遍地对儿童少年实施上述三 方面的教育,于是在这些方面就缩小了个体差。(2)儿童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差异会很大,父母 的受教育程度也有很大差异。虽然极少数家庭的教 育水准会高于普通学校,但是从全社会看,家庭教 育的平均水准是相当低的。但是学校通过义务教 育,帮助大部分无力承担子女教育的家庭实施对下 一代的教育,这就提高了全社会基础教育的水准, 缩小了个体差异。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也可以拉大儿童少年之间 的个体差异的。学校以各方面的专业教师、各种设备器材,满足志 趣不同的学生的

18、需要,从而造成个体差异分布的调 整。例如子女的基因型会和父母的不同,于是可能 这样,即父母无音乐天赋,而子女有。如果没有普 及的学校教育,该家庭的子女将因为没有音乐教育 的刺激而不能发展其音乐天赋并且研习成才。有了 规范的学校教育后,这名学生就可能脱颖而出,学 校就在音乐方面拉大了他(她)与其他条件相似的 同学之间的个体差异。学校在这方面可以做得非常 系统,从校内除常规课程之外开设的“兴趣课”, 到学校所在地区里各级校外才艺辅导机构,乃至送 到专业机构接受准备性的训练,使才艺潜能不同的 儿童少年个体都能更充分地得到发展。2、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含义和典 型现象。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

19、段理论揭示了儿童达到认 知成熟所需要经过的4 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其基本的特点是循环反应, 婴儿的循环反应具有探索性和实验性,帮助婴儿形 成最初的因果观念。这一阶段婴儿获得一项最重要 的认知成果是形成了叫作“客体永久性”的认识。 即当物体从婴儿的视野中消失时,他(她)知道这 不表明该物体不存在了,而表明该物体被藏在了某 个地方。在发展出客体永久性意识后,婴儿可以减 少对具体事物和动作的依赖,而逐渐利用起表象, 这使儿童从局限于当时当地的身体动作中解放出 来,感知运动阶段也就结束了。(2)前运算阶段, 其基本特点是头脑可以运作, 但运作还不可逆。典型地表现为延迟模仿,指当被 模仿的对象不

20、在时模仿该对象。此阶段的儿童便有 了丰富多彩的游戏,比如舞动双臂学飞鸟、拿一根 竹竿当马骑、排几张凳子“开火车”、抱个布娃娃 学习做妈妈,而在现代幼儿园里接受学前教育的儿 童更能回家后表演好看的歌舞也正因为具有 延迟模仿的能力,所以此阶段的儿童对很多事情会 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背着“大人”而“偷偷地” 做,结果“闯祸”了。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的局限性是思维的不可逆性, 典型地表现为“不能守恒”。皮亚杰的“三山实验” 专门揭示了这一阶段的儿童“自我中心性”。(3)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在思维 能够守恒后,出现了新的认知进步,突出地表现在 理解类包含和完成传递性排序的逻辑运算上。这一 阶段

21、的儿童不但过了母语的口语交流关,而且可以 系统地学习书面语和其他符号表征系统,这典型地 表现为他们学习阅读、写作和算术、数学。语言符 号系统的学习和掌握又反过来促进儿童不但能更 形象地而且能更有逻辑地表征世界。只是之所以叫 “具体(的)”运算阶段,是因为儿童在逻辑地表 征世界时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还不能或不善 于单纯根据规则或语词的含义作抽象的推理,比如 初学算术时会掰手指来计算、难以理解大尺度的时 间与距离单位、难以判断复杂情节里的“好人”和 “坏人”等等,而当具体情景的变化超出了他们日 常经验能够估计的范围时又会变得不守恒。比如两 个同样大小的面团,当其中的一个被搓成长条时, 儿童可以

22、守恒地认为两个面团的包含物一样多。但 是当长条面团被搓拉得更长更细时,儿童又会认为 此时的这个面团包含的面“少”了,这又暂时退回 到只注意细的一面,而忽视长的一面的不守恒。 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之所以有时会退回到不守恒 的状态,是因为他们不能完全从形式上考虑问题。(4)形式运算阶段,这是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 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一阶段的思维特点是“抽象的” 而非“具体的”、是“可能性的”而非“亲历性的”、 是“逻辑的”而非“经验的”,皮亚杰曾用钟摆实 验来考察儿童的假设-检验思维。3、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教育含义 所谓“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 所及的水平与他(她)经过成人或教师

23、的点拨而能 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我国教师说的“跳起来摘 到果子”可以看作“最近发展区”的一个形象的表 达。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冲击着流行的学校 教学观。根据这个概念,学校教学要把辅助学生学 习视为必要的教学环节;教学要向学生提供具有智 力挑战性的作业;同伴讨论,合作学习也都是必要 的。但是如何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怎样的作业 算是“稍稍超出”学生现有的能力?班级教学中如 何照顾学生之间不同的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没 有对这些具体实践问题做出明确的说明,需要我们 的教师自己去探索。4、培养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几种方法 训练观点采择能力的一个较好的方法是开展角色 扮演活动。这要求个体暂时置身于他

24、人的处境,并 按这一处境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可见角色扮 演促使人们更好地知觉他人的处境,体验他人在此 处境下的内心感受,从而提高了观点采择能力的水 平。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扮演者可以互换角色,其 他同学在旁观时练习分析与评论,这也有助于他们 克服自我中心,最后教师应有所总结。5、皮亚杰和柯尔伯格儿童道德发展研究的教育含 义(1)集中研究儿童的道德认知,亦即道德观念。 因此学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重视道德观念 的教学。(2)把道德观念与道德判断、道德推理看成是同 义的。这给我们的启发是:学校进行道德观念的教 学不应该仅仅是灌输现成的道德观念陈述,而应该 讲清理由;讲清理由也不能仅仅按照“因为

25、所 以”、“假如那么”之类的句式来做。(3)探究儿童赖以进行道德判断或道德行为的活 思想1、意象作为知识表征的特点具体为:(1)命题的表征是线形的,而意象的表征是有块 面的;(2)命题的表征以字词为点,因而是分离的;意 象的表征以线条衔接,因而是连续的;(3)在命题的表征里,表示不同大小的事物的文 字都一般大,因为命题表征的乃是抽象的意思,而 在意象的表征里,不同大小的事物就可以有相对的 大小,因为意象表征的乃是事物的空间方面。意象 显得十分具体而形象。(4)意象也是知识的一种非常经济的表征形式。 要保持蕴涵许多命题的一个意象是比较轻松的。2、对意象的可操纵性作4 点形象的描述(1)我们 能够

26、浮现出视觉意象,正像我们看画片;(2)我们 能够扫描意象,正像我们看长长的摄影底片;(3) 我们对意象能做心理旋转,正好比我们在看故事 片;(4)我们可以“剪辑”意象,正仿佛剪辑电影 胶片3、陈述性知识提取的两种情况 一种是直接提取 ,发生在正好有一个现成答案 时 ,比如回答自己的姓名、住址、乘法运算之类; 另一种建构性提取 ,专门应对没有现成答案可以 采用的提问 。从理论上说,陈述性知识的这两种 提取,学习者应该都善于,都具备。但是从实际上 看,建构性提取更加重要 。所谓“建构性的提取”, 其实就是推理 。4、模式识别与序列行动的产生式比较 模式识别是序列行动的先决条件。模式识别的产生 式的

27、特点是条件有多项,行动在实质上只有一项。 需要抓住的特征可以是很具体的,也可以是很抽象 的。为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模式识别产生式,概化过程 提供“是样例”,而辨别过程着重提供“非样例”。 序列行动指一系列或一整套行动或行为或动作。一 组奏效的序列行动将有条不紊地、麻利流畅地展开 至结束。序列行动也可以用产生式来表征,但有两点不同:(1)模式识别的产生式只有一项行动成分,即分 类或归属,而典型的序列行动产生式却有多项行动 成分。(2)模式识别是序列行动的必要条件或先决条件。 尽管序列行动与模式识别关系密切,可两者的学习 过程毕竟很不同。序列行动的学习有两个子过程, 一是程序化,另一是合成。5、大一

28、统产生式的优缺点优点:(1)激活速度比多个产生式的激活速度快。这是 因为大一统产生式需要激活的对象少了。(2)具有“专长性”或“专家性”。 弱点:那就是由于产生式里的诸行动可以顺溜而 下、一泻到底,中间无需思考,因此就容易成为“套 路”,流为“僵化”,出现“定势效应”。6、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的相互区别与支持 区别:(1)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不是”的知识, 而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2)陈述性知识因为是靠词句话语来表述某事某 物是否为真的,因此是变化多端,异常丰富的;程 序性知识因为是“做”,而做得按照客观的规程, 因此相对而言是单调、统一的。(3)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态的,主要表现为

29、回忆 的性质,讲究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得相同;程序性知 识是更加动态的,主要的性质是“转换”,即输出 的信息和输入的信息明显不同。(4)甚至测验里的同一题型也可以侧重于考察陈 述性的或程序性的知识,考察陈述性知识的题目主 要是再认和回忆性的,而侧重于考察程序性知识的 题目主要是应用规则的。相互支持: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也是相互支持的。 从学的一面讲,初学一项程序性知识时,通常需要 陈述性知识来引导的,陈述性知识促进程序性知识 学习,反之程序性知识也促进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比如当学习者设法看一看、做一做、体验一下时, 他们可以更牢固地保持相应的陈述性知识。 从用的一面讲,在使用程序性知识时,往往需要陈

30、 述性知识提供资料或判别准则,而这些具体的陈述 性知识都以概念的方式溶解在产生式的条件子句 里,使得每一个条件子句就蕴涵着一条陈述性知 识。一个产生式有越多的条件子句,则这个行动的 认知成分就越重。另一方面,当有了丰富的程序性 知识时,再认真地学习有关的陈述性知识,就容易 导致创造发明。1(1)以平均值为零点,每个人都同自己所属的 总体的平均值比较;(2)两人之间的差异实际上就 是各自对所属平均值的差异之间的差异;(3)以标 准差为单位,这可以揭示就某一特质的表现程度而 言,总体有多少人在某一人之上或之下。2抽样造成偏离正态分布。(1)两个平均值和全 距有明显差异分布合并为一个时,容易造成峰度

31、偏 斜,成一偏态分布;(2)两个平均值相差很远,但 是全距差不多分布合并起来后会出现双峰缝补;(3)象一座宝塔或方尖碑那样的尖峭分布也是偏 离正态的,这是因为抽样太相似的个体而造成的;(4)“犬牙”分布,若丘陵地貌的横截面,这往往 是样本太小造成的。另外,测量也会影响个体差异的分布形态。测验越 容易,越容易形成负偏态,而越难越容易形成正偏 态。3连续分数的优缺点:连续分数档次多,也就是 个体差异多,于是能提供更多的信息。由于个体差 异的信息是教师了解学生、调整教学和决定是否额 外地扶助个别学生的前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 连续分数比等第分数好。但是连续分数显示出微小 的差异,这也容易引起学生或

32、其家长为一两分之而 计较。从而增加心理负担,磋商低分者的积极性, 这是连续分数的缺点。采用等第分数,档次少,也就是个体差异少,能提 供的信息也就少,两个在百分制分数上差了很多的 学生却可以属于同一个等第。从减轻学生对学习的 紧张或焦虑的角度看,则又是等第分数更好了。4. A类教学内容的特点:(1)边界分明、单元小, 是此即非彼;(2)对后续学习具有致命基础性的特 点;(3)教学项目一定数量少;(4)教与学可在短 时间里完成。B类内容的教学最典型地体现在音乐、舞蹈、体 育、美术、书法等才艺的教学与训练中,因此抓好 B类内容的教学将最能体现一校学生因受学校教 育而发展的成果特色性和多样性。C类教学

33、内容的特点是(1)学习内容难以列出确 定的行为单元。(2)即使能够说明行为项目,也无 可周全。(3)教学真正要求掌握的是教师言说以外 的内容,是在课堂以外新情境里遇到的知识,因此 需要掌握的c类教学内是无穷多样的,所以也就 无法事先说明的。5. 最小基本行为目标(A类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先 把这样的个体差异引向时间维度,即允许不同学生 可以有快有慢地达成目标,然后在一定的时间点上 消除个体差异,即确保所有学生都达成教学目标。 为了做到后一点,教师就得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 制定教学计划、研究教学方法,以期在恰当的时间 点上完成教学。行为发展目标(B类教学目标)就不满足于人人都 能达到的低标准,因此

34、也就不以时间维度来消除个 体差异。相反,行为发展目标把个体差异导向成就 维度,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兴趣、能力去做出更好的 行为表现,去追求卓越。1、论述经典条件反应联结次数的教育含义。 答:形成一项经典条件反应所需的联结次数多寡不 一,难以预定,这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一般意义的启 示:(1)当学生老学不会或学不好教师意欲学生学 会的项目时,教师要耐心,这耐心的最起码的表现 是等待,等待水到渠成时;(2)学生也可能偶然经 历一两次后就学会了教师不欲其学会的项目,而且 相当巩固,祛除不掉,这样的情况值得教师当心。2、联系实际,论述保持与消退原理对教育工作的 意义。答:所谓保持,是指当学生做出合乎我们的教育

35、理 想的条件反应行为时,要时常伴随以无条件刺激。 所谓消退,是指当学生做出不合乎我们的教育理想 的条件反应行为时,不伴随以无条件刺激。但是消 退过程中会出现自发恢复现象,不过总的趋势仍然 是反应的力度、强度或频率在减弱、在下降。这样 的保持与消退具有基本的教育含义。一方面,保持 启迪教师不要吝啬表扬,这对生性比较严肃的教师 而言尤其如此。另一方面,消退启迪教师预计到学 生在改正错误时会有反复,从而事先做好思想准 备。这样,当学生真地出现反复时就既不会急燥, 又不会失去帮助的信心。相反,根据自发恢复现象 的本性,教师会坚定地一以贯之地实施消退过程, 最终使学生持久地改变不良行为。3、联系实际谈谈

36、你是如何实施辨别学习的。答:小学里的辨别辨别学习最明显地体现在识字 和音乐、美术、体育的教学中。不少汉字的形体大 同,区别只在一点一划的有无和长短上,比如“休 与体”、“未与末”;音乐教学中也首先要求学生聆 听时能辨别音阶和节奏,歌唱时更要自我监控对音 阶和节奏的操作,而有些音阶如4 (fa)和7 (ci) 与相邻的音阶只差半阶;在美术教学中,色彩的辨 别很重要;在体育教学中,到位的动作和不到位的 动作所产生的肌肉感觉并不同,体育教师要善于帮 助学生学生辨别和抓住动作到位时的肌肉感觉,而 不是只求外观上的动作到位,这样的运用才能流 畅,才有精神,才有力量,速度和柔韧的美。辨 别学习也发生在小学

37、儿童的概念学习中。我国的教 育心理学教科书经常引用的一个例子是通过变式 练习来正确识别直角三角形,这讲的就是教师通过 周备的教学过程来消除学生可能产生的把“直角” 泛化为直角所在方位的错误;辨别学习也发生在 小学儿童的日常行为守则学习中。我们希望少年儿 童既活泼可爱,又遵守纪律。可是他们常常把握不 好其间的分寸,有时太过拘谨,有时又雀跃欢腾得 妨碍当前工作的进行,这些也都是泛化的表现,正 需要教师通过辨别教学过程而使学生能够准确地 分辨情境,从而做出合乎情境的反应行为。总言之, 我们通过辨别学习,使学生知道在何时、何地、何 种情境或条件下做出何种行为反应是恰当的。4、论述用语言来控制儿童行为的

38、优点。答:方便。不必呈现真实的事物,不必制造实际 的事件,就能有效地控制儿童的行为。安全。对 于有些真实的事物或实际的事件改用语言来控制, 则可以避免伤害。传递。不但可以指着事物或事 件来解释一个词,而且还能够以另一个词来解这一 个词。灵活。人的特殊性在于主要是按词的意思 来控制行为的,因此其反应在很大程度上不受口 音、语气等物理线索的影响。5、论述惩罚及其作用、局限和有效使用的原理。 答:惩罚的作用在于降低特定行为的发生可能性, 因此恰与强化提高行为发生的可能性相反,老师们 对此要有十分明确的认识。惩罚的局限性在于它无 力瓦解行为的结构,因此惩罚无法消除不当行为。 不明白惩罚的这个局限性,就

39、容易滥用惩罚,而滥 用惩罚不但于事无补,还会引发其他更糟糕的问 题。有效使用惩罚的原理可以概括为:惩罚要有 效,则惩罚不能违法。惩罚要有效,则惩罚就要 有良知。因此教师实施不违法的惩罚时也要慎思明 辨,不要仅仅为“出一口气”而惩罚学生。惩罚 要有效,则惩罚要符合心理学程序。于是要注意两 点:当不当言行实际上干扰了集体活动的正常进 行时,应当机立断地实施惩罚,以立即压制住不当 行为的持续或蔓延;惩罚之后要跟随以强化,惩 罚之后的强化,既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在 惩罚之后跟随以强化,可以使学生从烦恼转移到愉 快来,从退缩转移到进取来,从不知所措转移到清 楚地知道如何行为。6、论述两种期望的转化

40、及教育含义。答:期望也是一种内部表征。期望分为两种对象 - 对象期望和行为-结局期望;对象-对象期望是指认 识了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后而形成的预料;行为 - 结局期望是指认识了自己的行为和结局的关系后 而形成的预料。两种期望可以转化:一方面,个体 形成了特定的对象-对象期望后,如果觉得自己可 以操控其中一个对象,就会操控之,并期望另一个 对象会出现,这就转化为行为-结局期望了。另一 方面,行为-结局期望也可转化为对象-对象期望, 这就是把自己的行为放在“心里”“看”,放在头脑 里想,从而巩固或提炼特定的关系,这反过来更有 利于形成行为-结局期望。期望的教育含义:如果 预料的关系屡试不爽,那么关于

41、特定关系的期望就 会转化为“信念”,其中对象-对象信念开始成为儿 童的一般世界观的砖石,而行为-结局信念开始成 为儿童的一般人生观的砖石。学校的教育教学对儿 童的期望之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1)数学和自 然科学知识帮助儿童形成对象 -对象期望,进而在 帮助儿童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宇宙观和无神论世界 观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2)道德和人文学科知识 帮助儿童形成行为-结局期望,进而在帮助儿童形 成符合我国教育理想的历史观、人生观方面起着重 要的作用。1、命题抽象性及其教学含义 所谓命题的抽象性,是指导我们在听、读文句时, 一般总是把握其中的意思,而不是去抓住文句的字 词排列顺序。这有万纳的实验为证

42、据。命题抽象性的教学含义在于:(1)教师要身先突破 文句的字词排列顺序而把握实质意思,这就要求教 师认真备课;(2)教师要琢磨和转换自己说写表达 时的字词排列顺序,以符合学生习惯的字词排列顺 序,从而使学生先脱离课本而把握实质意思;(3) 在学生把握了实质意思后,教师再帮助他们解析课 本上的字词排列顺序,指出如何突破它们而达到已 经掌握的那个实质意思的种种路径,也就是教学生 如何学习。此外,教师还要特别关心那些对答如流的、说或写 的“和书上一模一样”的学生,去探测他们是否掌 握了实质意思。“同时激活于工作记忆系统”及其教学含义 若两个信息单元有共同的成分,因此想把它们组成 一个知识网络,那么就

43、要确保这两个信息单元有机 会同时处在工作记忆系统里。由于工作记忆系统的 运作表现为有意识地觉察和思想,因此所谓“激 活”,就是指“自觉地想一想”。因此在教学中,当 教师估计前后两次教学内容逻辑上有关,并且希望 学生把它们联系起来保持在心里的话,就要有意识 地向学生同时提到这两个信息单元。2、论述“同时激活于工作记忆系统”及其教学含 义。答:若两个信息单元有共同的成分,因此想把它们 组成一个知识网络,那么就要确保这两个信息单元 有机会同时处在工作记忆系统里。由于工作记忆系 统的运作表现为有意识地觉察和思想,因此所谓 “激活”,就是指“自觉地想一想”。因此在教学中, 当教师估计前后两次教学内容逻辑

44、上有关,并且希 望学生把它们联系起来保持在心里的话,就要有意 识地向学生同时提到这两个信息单元。3、促进精制与组织的 4种基本做法 促进命题网络的激活扩散,从而使陈述性知识的学 习过程更有效,有两项基本的手段,即精制与组织。 精制和组织都有自发运作的倾向。(1)意象指导。教学过程要促使学生形成意象, 意象能够促进回忆。(2)类比指导。意象指导比较适用于相当熟悉的 或具体形象的材料,对于不熟悉的或抽象的材料, 类比是管用的。(3)精制指导。改由学生自己来提供类比。由于 每个学生都是拿自己熟悉的东西来作类比的,这就 不会发生因采用不熟悉的类比而导致不管用的问 题了。(4)促进组织。在组织方面提供指

45、导的基本做法 是先提供提纲,再阅读或聆听文本。在这里,提纲 起着鼓励学生去组织他们的记忆的作用。4、概化与辨别的比较 所谓概化,即指以同样的方式来反应不同的对象。 所谓辨别是对一个产生式添加导致同样行动的独 特条件成分,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更特殊的产生式。 (1)概化是去除各独立产生式中独特的但导致同 样结果的条件成分,而辨别是对一个产生式添加导 致同样行动的独特条件成分;(2)概化是形成一个 新的一般产生式,而辨别是形成一个新的更特殊的 产生式;(3)概化是扩大一个产生式的应用范围, 而辨别是缩小一个产生式的应用范围;(4)概化过 程是扩大一个产生式的包容性,从而表明被包容的 各独立产生式“实质

46、上一样”,而辨别过程是缩小 一个产生式的包容性,从而表明它和原来别的产生 式“实质上不一样”。5、如何促进概化与辨别 促进正确概化的基本做法是紧凑呈现实例和呈现 变式实例。紧凑呈现实例的基本做法有( 1)同时呈现;(2) 相继呈现,;(3)同时-相继结合法。促进辨别过程的有效基本做法有二:一是同时呈现 一个概念的是样例和非样例;二是选择“乱真的” 非样例。1(1)从量的角度看个体差异可以使“个体差异” 的概念具有彻底的抽象性,抽象到了我们有可能对 个体差异做数学运算的地步;(2)从量的角度看个 体差异又可以使个体差异的概念具有彻底的具体 性,具体到我们可以联系任何一种是事务来确立任 何一条分界

47、线,从而判定任何一种质的差异。 2社会遵从是一种大伙儿都朝一个方向行为的趋 势,它造成个体差异成J型分布。联系学校教育, 学生的品德操行表现的分布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是 J 型的,这符合我们的教育理想,具体而简洁地说, 那就是“绝大部分是好的,少数人是有点问题的, 问题严重的是极个别的”。这是德育与智育的一个 基本的不同,不能混淆,更不能颠倒。 3德育与智育有一根本的不同点 ,即智育是突破 上限的,而德育是维持下限的。之所以如此,是因 为智育可以人为地创设各种问题情境的,其间可有 微小而连续的量的差异,因此可以用细密的连续分 数来记录学生的成就。但是品德操行的表现在达到 基本程度后,则要做出更充分

48、的表现就是“可遇而 不可求“了。教师不应该人为制造拉开德育表现差 距的情境,因为这样的做法本身不道德。于是在缺 乏机会的条件下,学生就难以表现出品德操行的量 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对学生的品德操行做评价时宜 用粗大的等第分,具体表现为一般最多不超过优、 良、中三等,而且中是少数。4学校教育教学中宜用等第分数的情况 至少有如 下几种:(1)当某一特质的表现实际上没有很多个 体差异时宜用等第分数,甚至可以只有两级如“达 到稍欠“。(2)如果一项特质的表现实际上是 有很多个体差异的,但是我们没必要了解得这么 细,那么也可以采用等第分数。(3)如果一项特质 的表现从理论上讲会有很多个体差异,但是我们难 以制定规则来精细地测量它们,并且当我们的目标 是察看普遍的共同性时,那么连续分数也是不必要的,采用粗大的等第分数就行了。5.在陈述C类教学目标时,教学目标本身与行为 指示子构成一个太阳系模型。虽然任何一项行为指 示子都不能 100%地对应于使用“理解”之类抽象词 的教学目标,但是我们可以相信,如果一个学习者 表现出越多的指示子行为,那么他达成理解的可能 性就越大。于是我们就有一个陈述一个非行为发展 目标的策略,那就是围绕教学目标去收集多项在不 同程度上指示“理解”的可观察行为,由此形成我 们陈述非行为发展目标的格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