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10温度的测量.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6072987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6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CH10温度的测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CH10温度的测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CH10温度的测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资源描述:

《CH10温度的测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H10温度的测量.ppt(4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10章 温度的测量Temperature Measurement,10.0 序 (Introduction) 10.1 温度标准和测量方法 (Temperature Standard and Its Measuring Method) 10.2 热电偶温度计 (Thermocouple Based Thermometer) 10.3 热电阻温度计 (Thermo-Resistor Based Thermometer) 10.4 非接触式测温法 (Non-contacted Measuring of Temperature),返回,温度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温度的宏观概念是表示物

2、体的冷热程度,当两个物体互为热平衡时其温度相等。温度的微观概念是大量分子运动的平均强度的表示。分子运动愈激烈,其温度表现越高。,10.0 序 (Introduction),10.1 温度标准和测量方法 (Temperature Standard and Its Measuring Method),10.1.1 温度的测量方法,接触式测温元件直接与被测对象相接触,两者之间进行充分的热交换达到热平衡,这时,感温元件的某一物理参数的量值就代表了被测对象的温度值。,非接触测温通过辐射进行热交换,可避免接触测温法的缺点,具有较高的测温上限。此外,非接触测温法热惯性小,便于测量运动物体的温度和快速变化的温

3、度。但受到物体的发射率、测量距离、烟尘和水气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其测量误差较大。,温度测量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测量。,接触式测温直观可靠。但因测温元件与被测介质之间的热交换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热平衡,所以存在测温的延迟现象;受耐高温材料的限制,不能应用于很高的温度测量。感温元件会影响被测温度场的分布,接触不良等也会带来测量误差。另外,腐蚀性介质对感温元件的性能和寿命会产生不利影响。,接触式与非接触式测温方法及其特点,温度标准和测量方法(2/7),(续),温度标准和测量方法(3/7),10.1.2 温标及其传递,用来度量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温标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

4、单位。,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温标有摄氏温标、华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和国际温标等。,摄氏温标,在标准大气压下,纯水冰点为0摄氏度,沸点为100摄氏度,中间等分成100格,每格1摄氏度,符号为。,华氏温标,将纯水的冰点规定为 32度,沸点为 212度,中间等分成180格,每格1华氏度,符号为。,热力学温标,热力学温标又称开氏温标,或绝对温标,其单位为开尔文(符号为K)。它是与测温物质的物理性质无关的一种温标,已被采纳为国际统一的基本温标。,温度标准和测量方法(4/7),根据热力学的卡诺定理有:,1954年国际计量大会决定采用水的三相点作为热力学温标的基本固定点,并定义该点的温度为273.16 K,相

5、应的换热量为Q参。则有,理想的卡诺循环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所以热力学温标是一种理论的温标,不能付诸实用。,温度标准和测量方法(5/7),国际温标,在1990年的国际温标中指出,热力学温度是基本物理量。并定义水的三相点热力学温度为273.16K。,在ITS90中同时使用国际开尔文温度(符号为T90)和国际摄氏温度(符号为t90 ),其关系为,t90 = T90 273.15,式中:T90的单位为开尔文(K); t90的单位为摄氏度()。,为了保持温度量值的统一,并与国际实用温标相一致,测温仪器应定期按规定进行检定,我国温度的最高基准由中国计量科学院保存。,温度标准和测量方法(6/7),温度标准和测

6、量方法(7/7),组成热电偶的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称为热电极;放置在被测温度为T 的介质中的接点叫做测量端(或工作端、热端);另一个接点通常置于某个恒定的温度 T0(如0),叫做参考端(或自由端、冷端)。,10.2 热电偶温度计 (Thermocouple based Thermometer),10.2.1 热电效应与热电偶,热电偶的热电效应,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 A和 B 组成 的闭合回路中,如果它们的两个接点 的温度不同(假定TT0),则在回路中会产生电流。这个物理现象称为热电效应或塞贝克效应,相应的电动势称为塞贝克电动势。,回路中产生的热电动势大小仅与组成回路的两种导体或半导体A、B

7、的材料性质及两个接点的温度T、T0有关,热电动势用符号EAB(T, T0)表示。,在热电偶回路中,产生的热电动势由两部分组成:温差电动势和接触电动势。,温差电势,当一根均质金属导体 A上存在温度梯度 时,处于高温端的电子能量比低温端的 电子能量大,所以从高温端向低温端移 动的电子数比从低温端向高温端移动的 电子数多得多。结果高温端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低温端因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在高、低温两端之间便形成一个从高温端指向低温端的静电场Es 。这个静电场将阻止电子进一步从高温端向低温端移动,并加速电子向相反的方向转移而建立相对的动态平衡。此时,在导体两端产生的电位差称为温差电动势。,温差电动势用 EA

8、(T, T0)表示。括号中T和T0的顺序决定了电动势的方向。,热电偶温度计 (2/17),式中: EA(T, T0)和EB(T, T0) 导体A和B在两端温度分别为T和T0时的 温差电动势; e 电子电荷量,e=1.61019C。 K 玻尔兹曼常数,K1.381023J/K。 NA(T)和NB(T) 金属导体A和B在温度为T时的电子密度。,上述两式表明,温差电动势的大小只与导体的种类及导体两端温度。,EA(T, T0)可表示为,同理:,热电偶温度计 (3/17),接触电势,当两种不同导体A、B接触时,由于两者电 子密度不同,如 NA NB,则在接触面处产 生自由电子扩散现象,从A到B扩散的电子

9、 数比从B 到A的多,导致导体 A、B接触处 形成一个由A到B的静电场Es ,阻止电子扩 散的继续进行,并加速电子向相反的方向转移。当电子扩散的能力与静电场的阻力达到动态平衡时, A 、B 之间所形成的电位差称为接触电动势。,A和B的接触点在温度为T时的接触电动势用符号EAB(T)表示,其脚注AB的顺序代表电位差的方向。,式中:e 电子电荷量,e=1.61019 C。 K 玻尔兹曼常数,K1.381023 J/K。,热电偶温度计 (4/17),热电偶回路的热电动势,当两种不同的均质导体A和B首尾相接 组成闭合回路时,如果 NA NB, 而且 T T0,则在这个回路内,将会产生两 个接触电动势E

10、AB(T)、 EAB(T0)和两个温差电动势EA(T,T0)、 EB(T,T0)。,热电偶回路的热电动势EAB(T,T0)为,即,热电偶温度计 (5/17),由于温差电动势比接触电动势小,而又有T T0,所以在总电动势EAB(T, T0)中,EAB(T)所占的比例最大,总电动势方向取决于 EAB(T) 的方向。在热电偶的回路中,因NA NB,所以导体A为正极,B为负极。,易见当热电极的材料一定时,热电偶的总电动势EAB(T, T0)仅是两个接点温度T和T0的函数差,可表示为,由式:,若 T0 恒定,则 fAB(T0)为常数,热电动势只与热电偶测量端的温度 T 成单值函数关系,即,通常,热电偶的

11、热电动势与温度的关系,都是规定热电偶冷端温度为 0 时,按热电偶的不同种类,分别列成表格形式,这些表格称为热电偶的分度表。,热电偶温度计 (6/17),10.2.2 热电偶基本定律,均质导体定律,如果只用一种均质导体组成闭合回路,则不论其导体是否存在温差,回路中均不会产生电流(即不产生电动势);反之,如果回路中出现电流,则证明此导体是非均质的。,推论 1:组成热电偶的材料必须是均质导体,否则将会给测量带来附加误差。,推论 2:热电偶必须由两种不同性质的导体或半导体A、B组成,否则即使两结点的温度不同,在回路中也不会产生温差电动势。,中间导体定律,在热电偶回路中接入第三种均质材料的导体后,只要中

12、间接入的导体两端具有相同的温度,就不会影响热电偶的热电动势。,热电偶温度计 (7/17),中间温度定律,热电偶AB在接点温度为T1、T3时的热电动势 EAB(T1, T3)等于热电偶 AB在接点温度为T1、T2和T2、T3时热电动势EAB(T1, T2)和EAB(T2, T3)的代数和,即,EAB(T1, T3)EAB(T1, T2)EAB(T2, T3),中间温度定律为制定热电偶的分度表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这条基本定律也是工业测温中应用补偿导线的理论依据,因为只要匹配与热电偶的热电性质相同的补偿导线,便可使热电偶的冷端远离热源,而不影响热电偶的测量精度。,热电偶温度计 (8/17),10.

13、2.3 标准化热电偶,标准化热电偶,工业用热电极材料应满足以下要求: 1) 物理和化学性质稳定,温差电特性显著,复现性好,同种材料的电极之间具有良好的互换性,且不为测温介质所腐蚀,高温下不被氧化。,2) 电阻温度系数小,电导率高,组成电偶对输出的温差电动势大,且与温度呈线性或简单的函数关系,以便于提高仪表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并便于仪表的刻度和测量。,3) 材质均匀,塑性好,易拉丝,成批生产。,热电偶温度计 (9/17),铂铑30-铂铑6热电偶(分度号B),也称双铂铑热电偶,是典型的高温热电偶。以铂铑30( 铂 70% ,铑30%)为正极,铂铑6(铂 94%,铑 6%)为负极。,由于两个热电极都是

14、铂铑合金,因而提高了抗污染能力和机械强度,在高温下其热电特性较为稳定,宜在氧化性和中性介质中使用。长 期使用的最高温度可达1 600 ,短期使用温度可达1 800 。,这种热电偶的热电动势较小,因此冷端温度在40以下使用时,一般不必进行冷端温度的补偿。,铂铑10-铂热电偶(分度号S),铂铑10为正极,纯铂丝为负极。适宜在氧化性及中性介质中长期使用。其测温上限长期使用可达1 300 ,短期可达1 600 。,缺点:热电动势较小,价格昂贵,机械强度低;不宜在还原性介质中使用。,热电偶温度计 (10/17),镍铬-镍铝或镍铬-镍硅热电偶(分度号K),以镍铬合金为正极,镍铝 (或镍硅)合金为负极,是一

15、种廉价金属热电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和抗腐蚀性;复现性较好;热电动势大;热电动势与温度关系近似于线性关系;其成本较低,虽然测量精度不高,但能满足工业测温的要求,是工业上最常用的热电偶;其长期使用的最高温度为1 000 ,短期使用温度可达1 200 。,镍铬-康铜热电偶(分度号F),以镍铬合金为正极,康铜(含镍40%的镍铜合金)为负极。由于康铜在高温下容易氧化,其测温范围为 -200870 。热电动势大,价格便宜,低温下性能稳定,尤其适宜在0 以下使用。,铜-康铜热电偶(分度号T),以纯铜为正极,康铜为负极,其测温范围为 -200300 。铜热电极容易氧化,一般在氧化性气体中使用不宜超过300

16、。其热电动势较大,热电特性良好,材料质地均匀,成本低。,热电偶温度计 (11/17),热电偶的结构,普通型热电偶,由热电极、绝缘子、保护套管及接线盒四部分组成。 常用的有螺纹和法兰两种连接方式,还有卡套等连接方式。,热电偶温度计 (12/17),铠装热电偶,将热电偶丝与绝缘材料及金属套管经整体复合拉伸工艺加工而成可弯曲的坚实组合体。铠装热电偶较好地解决了普通热电偶体积及热惯性较大,在弯曲结构复杂的对象上不便安装等问题,热电偶温度计 (13/17),热电偶的冷端补偿,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动势与两端温度有关。只有将冷端的温度恒定,热电动势才是热端温度的单值函数。但在实际应用中,热电偶的冷端通常靠近被测

17、对象,且受到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其温度不是恒定不变的。为此,必须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进行补偿或修正。,冰浴法,将热电偶冷端置于冰点恒温槽中,使冷端温度恒定在0时进行测温。冰浴法适用于实验室或精密温度测量。,冷端温度修正,热电偶分度表是以冷端温度为 0 为基础而制成的,如果直接利用分度表,根据显示仪表的读数求得温度必须使冷端温度保持为0。如果冷端温度不为0,如冷端温度恒定在T0 0 时,则测得的热电势将小于该热电偶的分度值,为了求得真实温度,可利用 EAB(T1, T3) EAB(T1, T2)EAB(T2, T3)修正。,热电偶温度计 (14/17),冷端补偿导线,用补偿导线代替部分热电偶丝作为

18、热电偶的延长部分,使冷端移到离开被测介质较远的地方。补偿导线的热电特性须与所取代的热电偶丝一样。,补偿导线在测温回路中的连接,注意,对于具有补偿导线的热电偶,其冷端温度应该是补偿导线的末端温度。,热电偶温度计 (15/17),常用热电偶补偿导线,热电偶温度计 (16/17),冷端补偿器,利用不平衡电桥所产生的不平衡电压来补偿热电偶参考端温度变化而引起的热电动势的变化。,冷端温度与电阻 Rcu 所处的温度一致。,在常温下(取冷端温 度t0 20 )使电桥 平衡,当t0偏离20 , 如 t0升高时,Rcu 随t0 升高而增大,则桥路 输出uab也随之增大, 而热电偶回路中的总 热电动势随 t0 的

19、升高 而减小。适当选择桥 路电流, 使uab的改变 量与热电动势的改变 量相同,使uab与热电 动势叠加后保持电动势不变,从而实现冷端补偿。,采用这种温度补偿电桥时,应将显示仪表的零位预先调整到电桥平衡温度。,热电偶温度计 (17/17),10.3 热电阻温度计 (Thermo-Resistor Based Thermometer),金属材料或半导体材料的电阻值会随着温度而变化,电阻值和温度之间具有单一的函数关系。利用这一函数关系来测量温度的方法,称为热电阻测温法,而用于测温的材料称为热电阻。,热电阻性能稳定,测量精度高。工业上广泛用于测量-200850 范围内的温度。,制作电阻的金属和合金应

20、具有以下条件:温度系数较高,电阻温度关系线形良好,材料的化学与物理性能稳定,容易提纯和复制,机械加工性能好等。常用热电阻的金属材料有铂、铜、镍、铟、铑等。半导体材料电阻主要有锗电阻、热敏电阻、碳电阻等。,按感温元件的材料分,热电阻可分为金属热电阻和半导体热敏电阻两类。,10.3.1 金属电阻温度计,电阻温度系数,热电阻材料应具有较高的电阻温度系数( 值)。金属的纯度对电阻温度系数影响很大,纯度越高, 值越大。温度系数的定义为,R0和R100分别为0 和100 时热电阻的电阻值。,铂的纯度通常用W(100)= R100/R0表示, R100/R0越大,纯度越高, 值也越大。,热电阻温度计 (2/

21、12),铂热电阻,铂丝具有下列特点:纯度高、物理化学性能稳定、电阻值与温度之间线性关系好、电阻率高、机械加工性能好、长时间稳定的复现性可达0.000 1 K。,通常使用的铂电阻温度传感器零度阻值为 100 , 电阻变化率为0.385 1 /。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精度高,稳定性好,应用温度范围广,是中低温区( -200850 )最常用的一种温度检测器,不仅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温,而且被制成各种标准温度计(涵盖国家和世界基准温度)供计量和校准使用。,铂电阻温度/电阻特性:,式中:Rt为t时的电阻值; R0为0时的电阻值;A、B、C为与铂纯度有关的分度常数。,热电阻温度计 (3/12),铜热电阻,工业用铜热

22、电阻的测温范围为 -50150 ,它的电阻-温度关系可以近似表示为,铜热电阻温度计的优点是价格便宜,容易得到较纯的铜。它具有较高的电阻温度系数 ,而且电阻和温度的关系是线性的。,国内工业用铜热电阻的分度号有Cu50和Cu100两种,其 R0 分别为50 和100 。,缺点是容易氧化,因此只能在较低温度和无水分及无腐蚀性的环境下工作。它的电阻率小,因此铜热电阻的体积大,热惯性也大。,热电阻温度计 (4/12),普通热电阻,热电阻的结构,普通热电阻,铠装热电阻,铠装热电阻 1不锈钢管;2感温元件;3内引线;4氧化镁绝缘材料,热电阻温度计 (5/12),热电阻引线,两线制:在热电阻的两端各连一根导线

23、的引线形式为两线制。这种引线形式配线简单,但要带入引线电阻的附加误差,用于测量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并且导线的长度不宜过长。,三线制:在热电阻的一端连接两根导线的引线,另一端连接一根引线,这种引线形式为三线制。,设与热电阻Rt连接的三根引线阻值均为r。,电桥平衡时,,如果R1=R2,则有 Rt=R3 ,即 r 的存在不影响电桥平衡。该连接方法可以消除引线电阻的附加误差,精度高于两线制,应用很广。,热电阻温度计 (6/12),四线制:在热电阻的两端各连两根导线的引线形式为四线制,在高精度测量时采用。,由恒流源供给的已知电流I 流过热电阻 Rt ,使其产生电压降U,电位差计测得 U ,便可得到Rt(

24、Rt U/I )。尽管引线存在电阻,但有电流流过的引线上,电压降 rI 不在测量范围内; 连接电位差计的引线虽然存在电阻, 但没有电流流过, 所以四根引线的电阻对测量均无影响。,热电阻温度计 (7/12),热电阻测温电路,R1、R2和R3是固定电阻, Rt是热电阻, Rref 和RFS是锰铜电阻,两者分别等于热电阻在起始温度(如0)及满度(如100)时的电阻值。首先将开关T接在位置“1”,调节R0使指示仪表指示为零;然后将开关T接在位置“3”,调节RF 使指示仪表满度偏转;最后将开关T接在位置“2”上,就可以正常工作。,热电阻温度计 (8/12),10.3.2 半导体热敏电阻,热敏电阻是一种电

25、阻值随温度呈指数变化的多晶半导体感温元件,由过渡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组成。,根据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划分,热敏电阻有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和临界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用于低温的元件是由锰、镍、钴、铜、铬、铁等复合氧化物烧结而成,具有负温度系数。用于高温的元件是由氧化钴等稀土元素的氧化物烧结而成,具有正温度系数。用于温度测量的热敏电阻主要是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温度测量范围是-100300。,热敏电阻的形状有珠型和片型等多种。,热电阻温度计 (9/12),热敏电阻的主要特点:输出信号大,灵敏度比热电偶和金属热电阻高;体积小、结构简单、便于成形;热容量小,响应时间短;复现性好;互换性好;稳

26、定性好等。,热电阻温度计 (10/12),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呈指数降低。其电阻温度特性表示为,式中:T 被测温度,K; T0 参考温度,K; RT、R0 温度分别为T和T0时的热敏电阻阻值; B 热敏电阻的材料常数,又称为热敏指数。,热敏电阻的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温度系数是常数B和温度T的函数,与电阻R无关。同时, 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热敏电阻的温度系数比金属丝的高很多,所以它的灵敏度较高。,热电阻温度计 (11/12),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

27、fficient),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呈指数增加。其电阻温度特性表示为,有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达到某一温度时,其阻值会突然增大,可以起报警作用。,临界温度系数热敏电阻(CTR,critical temperature resistor),热电性质与NTC相似,不同之处是在某一温度下,其阻值急剧下降,因而可用于低温临界温度报警。,热电阻温度计 (12/12),10.4 非接触式测温法 (Non-contacted Measuring of Temperature),非接触测温主要是利用热辐射来测量物体温度。,任何物体温度高于绝对零度时,其内部带电粒子在原子或分子内会始终不断地处于振动状态,并能自

28、发地向外发射能量。这种依赖于物体本身温度向外辐射能量的过程称为热辐射。,辐射能以波动形式表现出来,其波长的范围极广,从短波、X光、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到电磁波。在温度测量中主要是可见光和红外光。,辐射测温的物理基础是基本的辐射定律,它的温度可以和热力学温度直接联系起来,因此可以直接测量热力学温度。,响应时间短,最短可以达到微秒级,容易进行快速测量和动态测量。,可以进行远距离遥测。,辐射测温的缺点: 不能测量物体内部的温度;受发射率的影响较大;受中间环境介质的影响较大;设备复杂,价格较高等。,根据测温的原理不同,辐射测温可以分为全辐射测温法、亮度测温法、红外测温法、光纤测温法等。,辐射测温优点

29、: 非接触测量,测量过程中不干扰被测物体的温度场,从而测量精度较高。,测温范围广,从理论上讲,辐射测温无上限。,非接触式测温法 (2/10),10.4.1 全辐射温度计,全辐射温度计测温的理论基础是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它通过测量辐射物体的全波长的热辐射来确定物体的辐射温度。 全辐射温度计测的是被测对象的辐射温度,在实际测量中,需要将辐射温度换算成真实温度。,全辐射温度计能自动测量温度,其输出量为电量,适于远传和自动控制,是在线温度检测常用的一种仪表。,非接触式测温法 (3/10),隐丝式光学高温计,10.4.2 亮度高温计,亮度温度计是根据普朗克定律,通过测量物体在一定波长下的单色辐射亮度来确

30、定它的亮度温度的,又称为单波段温度计。,亮度温度计可以分为两类:光学高温计和光电高温计。,光学高温计,调整物镜系统,使被测 物成像在高温计灯泡的 灯丝平面;调整目镜系 统,使人眼清晰地看到 被测物和灯丝的成像。 再调整电测系统可变电 阻,改变灯丝电流,使 被测物或辐射源的亮度 在红色滤光片的光谱范 围内处于平衡,即相互间处于相同的亮度温度。由于高温灯泡在检定时其亮度温度与通入电流之间的对应关系已知,因而可确定被测物体在红色滤光片波长范围内的亮度温度。,非接触式测温法 (4/10),在使用光学高温计的过程中,最经常的工作是用人眼进行亮度平衡。即通过调节电流,用人眼观察的高温计灯丝瞄准区域均匀地消

31、失在辐射源或被测物体的背景上,即“隐丝”或“隐灭”。,亮度比较情况示意图,在“隐丝”时,灯丝与瞄准目标相交的边界无法分辨出来。即它们在高温计视野上具有相同的亮度和亮度温度。高温计电流过高或过低都不能出现“隐丝”,也就是不能产生亮度平衡。由于使用这种高温计测温时,必须使被测物背景与小灯泡灯丝间的亮度达到“隐丝”程度,所以这种光学高温计又称为隐丝式光学高温计。,非接触式测温法 (5/10),光电高温计,光学高温计测温靠手动的办法改变光学高温计小灯泡电流,并用人眼进行观察,实现亮度平衡。该方法受到人为因素影响,导致测量误差。,光电高温计采用硅光电池作为光敏元件,代替人眼睛感受被测物体辐射亮度的变化,

32、并将此亮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经滤波放大后送检测系统进行后续转换处理,最后显示出被测物体的亮度温度。,与光学高温计相比,光电高温计具有下列特点:灵敏度高;准确度高;使用波长范围宽;测温范围宽;响应时间短;自动化程度高等。,非接触式测温法 (6/10),10.4.3 比色高温计,比色高温计利用物体的单色辐射现象来测温,但是它是利用同一被测物体在两个波长下的单色辐射亮度之比随温度变化这一特性作为测温原理的。,采用比色高温计测量物体表面温度时,可以减少被测表面发射率的变化和光路中水蒸气、尘埃等的影响,提高了测量精度。,在用比色高温计测量物体温度时,没有必要精确地知道被测物体的光谱发射率,而只需知道两个

33、波长下光谱发射率的比值即可。一般说来,测量光谱发射率的比值要比测量光谱发射率的绝对值简便和精确。,非接触式测温法 (7/10),单光路调制比色高温计 1 被测对象;2 透镜;3 光敏元件;4 运算放大器; 5 显示装置;6 调制盘;7 电动机;8 滤光片;9 滤光片,由被测对象 1 辐射来的射线经光学系统聚焦在光敏元件上,在光敏元件之前放置开孔的旋转调制盘6,这个圆盘由电动机7带动,将光线调制成交变的。在圆盘的开孔上附有两种颜色的滤光片8和9,一般多为红、蓝色。这样使红光、蓝光交替地照在光敏元件上,使光敏元件输出相应的红光和蓝光信号,再将这个信号放大并经运算后送显示仪表。,非接触式测温法 (8

34、/10),10.4.4 红外测温,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的电磁波,波长约为0.751 000 m,由于其在电磁波的波谱图中位于红光之外,所以称为红外线。,红外测温原理与辐射测温相同,不同是辐射测温所选用的波段一般为可见光,而红外测温所选用的波段为红外线 。,红外温度计将被测物体表面发射的红外波段辐射能量通过光学系统汇聚到红外探测元件上,使其产生电信号,经放大、模数转换等处理,最后以数字形式显示温度值。,红外测温方法几乎可在所有温度测量场合使用。例如,各种工业窑炉、热处理炉温度测量、感应加热过程中的温度测量。尤其是钢铁工业中的高速线材、无缝钢管轧制,有色金属连铸、热轧等过程的温度测量等。军事方面的应

35、用,如各种运载工具发动机内部温度测量、导弹红外(测温)制导、夜视仪等。在一般社会生活方面,如快速非接触人体温度测量、防火监测等。,非接触式测温法 (9/10),物镜是由椭球面-球面组合的反射 系统,主镜为椭球反射面,反射面 真空镀铝,反射率达95%以上。光 学系统的焦距通过改变次镜位置调 整,使最佳成像位置在热敏电阻表 面。次镜到热敏电阻的光路之间装 有透过波长215 m、倾斜45角 的锗单晶滤光片,它使红外辐射透 射到热敏电阻上,而可见光反射到 目镜系统,以便对目标瞄准。,机械调制片是边缘等距开孔的旋转圆盘,光线通过圆盘小孔照射到热敏电阻上,圆盘由电动机带动旋转,使照射到热敏电阻上光线强度为交变的,再经热敏电阻转换为交流电信号以便进行交流放大。,1 次镜;2 主镜;3 目镜系统; 4 锗单晶滤光片; 5 机械调制片; 6 热敏电阻;,非接触式测温法 (10/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