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煮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6068992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药煎煮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药煎煮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药煎煮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中药煎煮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煎煮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药汤剂煎煮方法 中药的剂型虽多,但主要由制药企业和医院制剂室制备,汤剂多由患者自己煎煮,若煎煮不得法则会影响疗效与用药安全。而不同的病症、不同的人群对煎药都有特殊的要求,尤其是一些经方对煎药的要求更是严格。在这里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常规情况下的煎药方法,特殊情况下请遵医嘱。一、 一般煎煮方法1.煎药器具煎药宜用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且导热均匀,保暖性能良好的砂锅、砂罐等陶瓷器皿。煎药忌用铁、铝、铜等金属器皿。因为金属容易与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可能使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2.煎药水量 煎煮中药时,头煎加水量应包含饮片吸水量,煎煮过程中的蒸发量及煎煮后所需药量。二煎加水量应减去饮片吸

2、水量。通常只能根据饮片质地的疏密,吸水性能的强弱,及煎煮所需时间的长短来估计加水量。一般可行性的做法是,头煎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应高出饮片1.5-3cm,二、三煎水面没过药材即可。3.煎前浸泡煎煮前将饮片用冷水水适当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有效成分散失或破坏过多。如饮片不经浸泡直接煎煮,还会因饮片表面的淀粉、蛋白质膨胀,阻塞毛细管道,使水分难于进入饮片内部,饮片的有效成分亦难于向外扩散。一般药物宜冷水浸泡30分钟左右。以种子、果实为主者可适当延长浸泡时间。夏季气温高,适当缩短浸泡时间以免药液变质。4.煎煮火候 煎药一般宜用武火使药液迅速沸腾,然

3、后改用文火使药液保持沸腾。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类、骨角类、介壳类药物及补虚药,一般宜文火久煎1小时左右,使有效成分能充分溶出。解表药及其他挥发性有效成分的药,宜用武火迅速煮沸,改用文火维持沸腾10分钟左右即可。5.及时滤汁将药煎好后趁热滤取药液,防止药液温度降低后有效成分反渗入药渣内。取汁时宜绞榨药渣,充分利用药物有效成分减少浪费。6.煎煮次数中药煎煮时,有效成分会先溶解在进入饮片组织内的水溶液中,然后再通过分子运动扩散到饮片外部的水溶液中。当饮片内外溶液浓度相同时,渗透压平衡,有效成分就不再扩散了。这时,只有将药液滤除,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分才会继续溶出。一剂药最好煎煮3次,花叶类为主,或

4、饮片薄而粒小者,至少也应该煎煮2次。将煎好的药液混合后分次服用,急性病则一煎一服。注:煎煮过程中视情况可以补加适量开水,并适当搅拌,防止溢锅、糊锅。糊锅的药禁止饮用。二、 特殊煎煮方法 一般药物可全方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药材理化特性及临床用途不同,需要特殊处理:1.先煎-有效成分不容易煎出的药,与不宜久煎的药同入汤剂时,前者应先煎30分钟左右,再纳入后者同煎。如龙骨牡蛎(粉碎后无需先煎)、磁石、紫石英、等。久煎可使其毒性降低的药也必须先煎。如川乌、附子等。2.后下-含挥发性有效成分,久煎易挥发失效的药物;或有效成分不耐久煎,久煎易破坏的药。与一般药物同入煎剂时,宜后下微煎。一般在药熬好前5-

5、10分钟入锅共煮。如紫苏叶、肉桂、荆芥、钩藤等。3.包煎-药材有毛状刺激物对咽喉有刺激性,或药物易漂浮于水面不便于煎煮者(如辛夷、旋复花),或药材呈粉末状及煎煮后容易使煎液浑浊者(海金沙、蒲黄),以及煎煮后药液粘稠不便于滤取药汁者(车前子),入汤剂时都应当用纱布包裹入煎。4.单煎-人参、西洋参等名贵药材与其他药同用,入煎剂时宜单煎取汁,再与其他药物的煎液兑服,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药物的药渣吸附,造成名贵药材的浪费。5.烊化-阿胶、鹿角胶等胶类药材与其他药同煎,容易粘锅、熬焦,或粘附于其他药渣上,既造成胶类药材的浪费,又影响其他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出,因此,宜烊化(将胶类药物放入开水中或已煎好的

6、药液中加热溶化,用黄酒蒸化与药同服效果更佳)而不同煎。6.冲服-芒硝等入水即化的药,与蜂蜜等液体类药,以及羚羊角粉、熊胆粉等药,不需入煎剂,直接用开水水或药汁冲服。中药服法 一、 服药时间 具体服药时间,应根据胃肠的情况、病情的需要及药物的特性来决定。驱虫药等治疗肠道疾病的药,需要在肠内保持较高浓度宜在清晨空腹时服用。峻下逐水药在晨起空腹服用不仅有利于药物迅速入肠发挥作用,且可避免夜间频频入厕影响睡眠。攻下药及其他治疗肠道疾病的药宜饭前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宜饭后服用。消食药宜饭后及时服用,使药物与食物充分接触,以利其充分发挥药效。除消食药外,一般药物不论饭前饭后服用,服药与进食都应该间隔30

7、60分钟。有的药物需要在特定时间服用。如截疟药应在疟疾发作前4h、2h、1h各服药一次。安神药用于安眠时,睡前0.51h应服药一次。缓下通便药宜睡前服用,以便翌日清晨排便。急性病则不拘时服用。二、 服药多少 一般疾病是每日一剂,每剂分23次服用。病情急重者,可每隔4h左右服药一次,昼夜不停,以利顿挫病势。呕吐患者服药宜少量频服。服用药力较强的发汗药、泻下药时,服药应适可而止,一般以得汗或得下为度,不必尽剂,以免因汉、下太过,损伤正气。三、服药冷热 汤药多宜温服。治疗热病用寒凉药,患者欲冷饮者可凉服。治疗真寒假热证也有热药凉服者。注意事项: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生冷、肥甘厚味之品,忌烟、酒

8、、茶水、绿豆汤等。若服用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建议少量频服或加生姜汁数滴,也可喝完药后含一片生姜于舌下。服药期间作息时间宜规律,避免熬夜以利身体康复。注:以上说明为常规情况,特殊情况请遵医嘱!代煎药服用说明医馆代煎药目前有机器煎药和手工砂锅煎药,煎好后封袋,一次一袋,方便服用。一、储存方法 室温25时建议放冰箱冷藏,一般可保存20天左右;室温25(恒温温度)时可放阴凉通风处,一般可保存10天。中药宜恒温储存,变温储存会减短其保质期。二、 服用方法 将药袋放在开水中烫热即可(药袋耐120高温),一日三次,一次一袋。小孩酌减。三、注意事项1.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生冷、肥甘厚味、烟酒茶以及绿豆等影响药

9、效之品。2.若服用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建议少量频服或加生姜汁数滴。3.在服药期间如需服用其他药物时,请先询问医生,遵医嘱服药。4.患者在服药期间感冒时应该咨询医生是否暂停服药。5.服药期间如有不适反应,请您及时与医生联系。6.袋内产生沉淀不影响药质(温度降低,溶解度减小),摇匀后口服即可。7.药袋臌胀或与同一剂药液口味明显变化时请停止服用,此为药液变质。8.服药期间作息时间宜规律,避免熬夜以利身体康复。煎药、服用过程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医馆工作人员电话:028-87342345口服中药的禁忌 忌口是中医治病的一个特点,俗话说:“吃药不忌口,坏了大夫手”。服用中药是否忌口,是很多患者所关心的

10、事。下面看看一般禁忌有哪些。忌浓茶 一般服用中药时不要喝浓茶或与服药时间至少间隔一小时以上,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尤其在服用“阿胶”、“银耳”时,忌与茶水同服,同时服用会与茶叶中的鞣酸、生物碱等产生沉淀,影响人体吸收。忌萝卜 服用中药时不宜吃生萝卜(服理气化痰药除外),因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黄芪等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会削弱人参等的补益作用,降低药效。忌生冷 生冷食物性多寒凉,易刺激胃肠道,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忌辛辣 辛辣食物性多温热,耗气动火。如服用清热败毒、养阴生津、凉血滋阴等中药或痈疡疮毒等热性病治疗期间,须忌食辛

11、辣。如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辛辣热性之品,如若食之,则会抵消中药效果,有的还会促发炎症,伤阴动血。忌油腻 油腻食物性多粘腻,助湿生痰,滑肠滞气,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腻食物与药物混合更能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服用中药期间,如进食荤腻食物,势必影响中药的吸收,故对痰湿较重、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粘度以及肥胖病等患者更须忌食动物油脂等油腻之物。忌腥膻 一般中药均有芳香气味,特别是芳香化湿、芳香理气药,含有大量的挥发油,赖以发挥治疗作用,这类芳香物质与腥膻气味最不相容。若服用中药时不避腥膻,往往影响药效。如鱼、虾、海鲜腥气,牛羊膻味。对那些过敏性

12、哮喘、过敏性鼻炎、疮疖、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皮炎患者,在服用中药期间必须忌食腥膻之物,还应少吃鸡、羊、猪头肉、蟹、鹅肉等腥膻辛辣刺激之发物。因为这类食物中含有异性蛋白,部分病人特别敏感容易产生过敏,从而加重病情。服药忌口有其一定的科学道理,这些也是长期临床的经验总结。为了取得良好的疗效,在服用中药期间,凡属生冷、油腻、腥臭等不易消化,或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忌口。另外,在服用中药时,最好不要喝饮料,因为饮料中的添加剂、防腐剂等成分也会影响中药有效成分的吸收而降低药效。当然,忌口也不是绝对化,要因人、因病而异,对一般病人,特别是慢性病人来说,若长时间忌口,禁食的种类又多,则不能保持人体正常所需

13、营养的摄入,反而降低了人体的抵抗力,对恢复健康不利,因此在医师指导下,可适当食用增加营养的食物,以免营养缺乏。小孩服药的四个诀窍 给患儿喂药是家长普遍感到头疼的事,相对西药而言,许多小儿患病后更不愿意服用苦涩的中药,即使成功喂服后也立即反吐出来,家长为此伤透了脑筋。为此,让宝宝乖乖喝中药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浓煎”很重要:儿童服中药要以“浓煎”为主。注意,“浓煎”可不等于“久煎”,因为久煎可能会造成部分中药失效或者增加副作用。例如,小儿感冒用的中药多为解表类药,药味芳香易挥发,久煎易失去解表疗效。浓煎方法为:将中药浸泡30分钟,然后用武火煎沸后改为文火,持续15分钟即可。然后将药汁倒出并根据

14、儿童的年龄另用文火煎至所需用量即可(如果有经验的家长能直接煎出合适用量最好)。二、注意煎药量:药只要喝够量就行了,多喝对病情也没多大帮助。一般来讲,成人每次以服用 200毫升左右为宜,1岁以内用成人药量的1/5,并且服用时不计次数,以频服为主,一天只要大致均匀地把药喝完即可;13岁用成人药量的1/41/3;410岁用成人药量的1/31/2;10岁以上基本接近成人药量了。 三、加糖分热证寒证:给宝宝喂药常常让许多年轻妈妈手忙脚乱,有位妈妈说“每次给宝宝喂中药时都吐出来了,还哇哇哭半天,让我心疼得都跟着掉泪,如果中药是甜的就好了”。其实,中药加糖也是有窍门的,有小便黄、面赤、身热、便秘等症状的患儿

15、多为热证,药物中最好不加糖。由于红糖味甘易生湿,因此尤其是舌苔厚腻的湿热患儿更不能加。患有寒证疾病的患儿药物中可加适量红糖,但白糖性寒,服之易加重病情,也不要加。四、生姜可止吐:如果剂量不大、加糖等方法还不能让宝宝喝下中药的话,生姜可来帮忙。妈妈们可在宝宝喝药前5分钟左右用一片新切的生姜擦涂患儿舌面,因为生姜具有止呕的作用。另外,喂药应在两餐之间,这样即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也不容易刺激胃黏膜而造成吐药。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一点,家长千万不要因为宝宝拒绝吃药就捏着鼻子灌,这样很容易呛到宝宝。中药饮片煎煮前不宜水洗 中药传统服用方法多为水煎服,部分患者总以为在煎煮前要先把中药饮片洗干净才会好,以保证卫生。其实水洗过程中药物材料的成分会从中流失,而且,中药材在制成饮片的同时已经是经过卫生的炮制。中药在煎煮之前不宜水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水洗可使药材中含有的水溶性成分流失 不少药材中含有水溶性的糖和甙类成分,水洗后,这些有效成分必将有一部分溶于水而流失,导致药效降低,影响治病效果。2、水洗可使粉末类药材流失 中药方剂中有不少药材是粉末状的,在调剂时还会对一些特殊饮片粉碎,如龙骨、牡蛎、滑石粉等,如果水洗必然造成这些药物的损失,影响疗效。3、水洗可使部分药材辅料流失 有的药材在炮制过程中加入了蜜、醋、酒、胆汁等辅料,而这些辅料都是易溶于水中的,若用水洗,会导致部分辅料流失。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