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期末考试选择题例题.ppt

上传人:xian****812 文档编号:16065795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3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选择题例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选择题例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选择题例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选择题例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期末考试选择题例题.ppt(3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出现最多的时期是() 三国时期西晋时期 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439年结束“五胡十六国”分裂局面,统一北方的是() 曹魏北魏东魏西魏,为隋唐的统一富强奠定基础作出贡献的朝代是 刘宋北魏东魏北周,南朝的四个朝代中,和北朝一个政权的朝代名号相同的是() 宋齐梁陈,李白诗云:“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诗人咏叹的故都是今天的() 西安南京洛阳杭州,东晋至南朝末,频繁的朝代更替、政局不稳的共同原因是() 土族的衰落. 北方的军事压力 民族融合不够大将拥兵夺权,造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的渊源是( ) 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势力日益壮大 东汉末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 统治者偏安一隅

2、 士族势力腐朽,中央集权严重削弱,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以下哪种历史现象的结果() 南北分裂民族融合 长期战争阶级斗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巩固鲜卑族的统治恢复北方经济 加速各族封建化进程接受汉族先进文化,10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对后世经济影响最大的是() 实行均田制迁都洛阳 实行三长制汉化政策,11北魏孝文帝改革,将都城迁到了() 长安平城洛阳开封,12成书于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庶,人物殷阜。”这段文字实际上赞扬了() 光武帝政绩曹丕的政绩 孝文帝政绩隋文帝政绩,13下列哪种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 实现北方统一北方民

3、族融合 阶级矛盾激化完成了封建化,14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通过汉化推动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是() 鲜卑匈奴羯族氐族,15南北朝时期,中原汉族人的日常饮食中出现了胡饼、奶酪、烧烤等,这是() 经济发展的结果民族融合的结果 烹饪发展的结果政府改革的结果。,16东汉以后,中原地区人民的生活习俗开始发生从左图到右土图的变化,这反映了当时()09H 胡汉民族融合 江南经济发展 推崇人品节操 倡导独尊儒术,17促成北魏实施均田制的直接原因是()00G沪 民族融合的趋势政府与宗主争夺农户 南北对峙的形势汉族地主阶级的要求,18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0

4、6G沪 佛教的传入 疆域的扩大 民族的融合 全国的统一,19北魏时期的画像砖“汉人胡食图”反映出() 北魏统治者采取强硬措施 推动汉族胡化 汉族被内迁少数民族同化 各民族生活方式相互交融 少数民族有先进的生产力 和文化,隋朝统一全国是在() 581年605年 589年611年,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果断抵制。“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以看出() 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 当

5、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唐太宗在谈到中央某机构的职权时说:“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这个机构应是() 中书省和门下省尚书省和中书省 尚书省和门下省礼部和吏部,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钱穆国史新论)文中“委

6、员制”是指当时的() 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三省六部制内阁制,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防止宰相权重难制完善中央集权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扩大民主权利,右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 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唐朝的官吏日渐增多 唐以分权而得以集权 唐朝尚书省权力最大 太尉与御史权力下放,“作为审查官吏擢用和资格的方法,到唐以后才发挥出大效果,而且盛行于各朝”,文中的方法是指( 三省六部制推举制 九品中正制科举制,10对隋唐科举制中“举”的正确解释应为() 考试推荐选拔提拔,12唐朝时期流传着“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谚语,这主要是说() 考

7、取进士很难,录取率很低 考进士没有年龄的限制 唐朝经常放宽考生年龄 五十岁考进士也不算大,11中国古代社会中,曾起到否定血缘关系,体现社会进步的制度是() 分封制王位世袭制 科举制士族制度,13“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根据你的理解,这里的“长策”是指() 继承、发展三省六部制 健全、完善科举制度 宽政安民,轻徭薄赋 推行民族和解政策,14孟德斯鸠说:“中国没有世袭的官吏和贵族,皇帝通过科举等途径选拔官吏。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经过科举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这段言论揭示了() 世袭制维护了特权等级的利益 察举制有利于选拔各种各类人才 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的界限 科举

8、制为知识分子提供参政机会,15日知录说:“开元以后,四海晏清,士无贤不消,耻不以文章达。其启诏而举者,多者二千人,少犹不减千人。所以百才有一。”这里赞赏的是() 秦朝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 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16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然而,秦朝与隋朝却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02G沪 周边少数民族入侵统治集团内讧变乱 宦官擅权外戚临朝横征暴敛苛政黩武,17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职能是(07G全 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 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和尚书省执行 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 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18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

9、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08G沪 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句,其中“唐宗”是指() 唐太宗唐高祖 唐中宗唐玄宗,“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繁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这反映了唐太宗() 民贵君轻的思想农业为本的思想 君治为本的思想心存百姓的思想,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由此出发,唐太宗的

10、措施是() 虚心纳谏,勇于改过用贤任能,不计亲疏 宽政安民,轻徭薄赋以古为镜,借鉴前朝,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从根本上讲是因为统治者() 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 实行了轻徭薄赋的政策 采取了舒缓刑罚的方针 具备了知人善任的品格,“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雠不弃。”,下面对这段话的诠释不正确的是() 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求贤若渴,不拘一格 广开言路,从谏如流 知人善任,不计亲疏,“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说这话的是() 刘邦李世民杨坚赢政,唐代诗人陈陶在陇西行中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里的“胡风”

11、主要指() 方向不定的风北方匈奴人的风俗习惯 唐代吐蕃族的风俗习惯民族融合的风气,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若一。”他在位时,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 实行轻徭薄赋设安西都护府 与吐蕃和亲用人不论出身,(经过唐太宗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你认为这段材料对唐朝历史的描述() 基本符合史实,但有所溢美太夸张了 完全符合史实完全是虚构的,10人们对武则天的统治,褒贬不一,我们基本肯定她的主要原因是() 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重视科举制度和人才的选拔 她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11“忆昔开

12、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写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开元盛世”时期“贞观之治”时期 “文景之治”时期“光武中兴”时期,12导致“贞观之治” 和“开元盛世”最突出的原因是两朝统治者() 重用贤臣励精图治 善于纳谏勤于政事,13唐开元年间,一宦官对唐玄宗说:“陛下比以前瘦多了,何苦戚戚?”玄宗答:“吾貌虽瘦,天下必肥。”但到天宝年间,却“从此君王不早朝。”这表明() 唐玄宗言行前后不一致 开元年间开始了宦官专权 唐玄宗前期清明,后期腐败 封建帝王不可能励精图治,1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及乎贞观初,尚书践台斗,夫人常肩舆,上殿称万寿。” “光武

13、中兴兴汉世,上下相承十二帝,后王规此存兢业,莫把金瓯等闲缺。” 以上三段古诗所描写的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04S ,15唐太宗对大臣说:“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这一说法是下列贞观时期哪一政策措施的基本思想?()07 以隋为训,疏缓刑罚 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平息边患,宾服四夷 轻徭薄赋,休养生息,16县令裴仁犯轻罪,唐太宗欲处死刑,大臣以“法令者非陛下独有”的规劝,使其放弃了这个打算。该事例反映了()09H 唐太宗时代已进入法制社会 大臣的执法权力超过皇帝 唐太宗实行舒缓刑罚政策 李世民善于纳谏虚心改过,17“告诉我,历史有

14、什么用?”古往今来人们已经作出各种思考,其中唐太宗的回答是()05G沪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考古以证今,规时而达用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鉴前世兴衰,考当今得失,18“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马鬼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这几句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09G沪 七国之乱八王之乱 安史之乱三藩之乱,司马迁将张骞通西域称为“凿空”之行,凿空的含义是() 了解情况开通道路 填补空白开拓空间,关于隋唐时期对外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海上“丝绸之路”远达非洲 海外商人积极来中国贸易 中国和波斯已互遣使节 瓷器和丝绸大量运往欧洲,有一中国显要,吃着波斯枣,看着中亚舞,以高丽参养生,诵

15、佛经以养性,此人最可能生活在() 西汉西晋南北朝唐朝,张骞出使西域后,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是() 南亚文化西亚文化 中亚文化罗马文化,有人说在丝绸之路上流通的不仅是商品货物,还有文化思想。其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是() 佛教文明基督教文明 伊斯兰文明道教文明,“它是连接着中国和中亚及其更遥远国家的贸易路线的东端终点,从亚洲各地来的人充塞着它的街道,增添了它的国际色彩。”这里的“它”是指() 洛阳长安北京南京,19世纪西方影响进入之前,东亚诸国形成了东亚文化圈,此文化圈的文化核心是() 日本文化朝鲜文化 印度文化中国文化,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的发展“虽然深受

16、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东亚发展过程中)儒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段材料表明() 东亚发展既吸取西方文明,又继承儒家文化 儒家学说难以与经济全球化趋势融合 西方发展模式必须以儒家思想为基础 儒家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元稹法曲。以上诗句体现了唐代社会的() 开放性与多样性国际性与辐射性 开放性与单一性多样性与辐射性,10一个唐朝商人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的陆路通道行走,途中可以与他进行商品贸易的国家或地区有()10G沪 西域、大食、波斯大食、波斯、新罗 西域

17、日本、大食波斯、新罗、日本,11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这一情况透露出唐朝()07G天农业生产的发达对外交流的繁荣安西都护的设置北庭都护的设置,12唐朝时期,东亚诸国形 成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东亚 文化圈,也称汉字文化圈、 儒家文化圈,其地理中心是 下图中的()07 ,14在观看日本书法乐志论屏风时,参观者发表了各自的见解。以下说法中,最符合历史事实的是()06G沪 甲:这幅书法作品应该是日本最 早的。 乙:从书法笔墨来看,日本书法 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丙:据我所知,日本书法是独自发展起来的。 丁:这是19世纪作品,我想日本书法应该是明末遗民传过去的 甲乙丙丁,13派遣留学生到唐朝学习先进文化,推动了本国政治经济改革的国家是()05G全 天竺日本新罗波斯,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